高考化学提能测试题及答案7
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往100mL的NaOH溶液中通入2CO充分反应后,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M。
通入的2CO的体积V(标准状况)与M的质量W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解答下列问题:(1)A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通入的2CO的体积为_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下同)。
(2)C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通入的2CO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3)B点时M的组成成分为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通入的2CO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4)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答案】Na2CO3 1120 NaHCO3 2240 Na2CO3、NaHCO3 1:3 1792 1mol/L【解析】【分析】由图知NaOH质量为4 g,物质的量为0.1 mol,完全转化为Na2CO3时,Na2CO3质量为0.1mol×12×106g/mol=5.3 g,完全转化为NaHCO3时,NaHCO3质量为0.1mol×84g/mol=8.4g,故A点白色固体M为Na2CO3,C点白色固体M为NaHCO3,根据碳原子守恒可得n(CO2),根据V=nV m计算二氧化碳体积;图B点时M的质量为7.16 g,5.3<7.16<8.4,知M由Na2CO3和NaHCO3组成,设在B点时Na2CO3物质的量为x,NaHCO3物质的量为y,根据钠离子守恒、二者质量之和列方程计算x、y的值,根据V=nV m计算二氧化碳体积;根据c=nV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由图知NaOH质量为4 g,物质的量为0.1 mol,完全转化为Na2CO3时,Na2CO3质量为0.1mol×12×106g/mol=5.3 g,完全转化为NaHCO3时,NaHCO3质量为0.1mol×84g/mol=8.4g,故A点白色固体M为Na2CO3,C点白色固体M为NaHCO3;(1)由上述分析可知,A点白色固体M为Na2CO3,需CO2体积为0.1 mol×12×22.4L•mol−1=1.12L=1120 mL,故答案为:Na2CO3;1120;(2)由上述分析可知,C点白色固体M为NaHCO3,需CO2体积为0.1 mol×22.4L•mol−1=2.24L=2240 mL,故答案为:NaHCO3;2240;(3)图B点时M的质量为7.16 g,5.3<7.16<8.4,知M由Na2CO3和NaHCO3组成;设在B点时Na2CO3物质的量为xmol,NaHCO3物质的量为ymol,则:2x+y=0.1,106x+84y=7.16,解得x=0.02,y=0.06,n(Na2CO3):n(NaHCO3)= 0.02mol:0.06mol=1:3,故V(CO2)=(0.02 mol+0.06 mol)×22.4L•mol−1=1.792L=1792 mL,故答案为:Na2CO3、NaHCO3;1:3;1792;(4)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0.1L=1mol/L,故答案为:1mol/L。
高考化学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0分)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油脂的皂化反应一定产生甘油B. 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单方法是灼烧,闻其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C. 医学上可用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D. 营养物质−蛋白质、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2. 某工业废水仅含有下表离子中的4种(少量存在的离子不考虑):阳离子K+、Cu2+、Fe3+阴离子Cl−、CO32−、SO42−、SiO32−、NO3−某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取废水少许加入过量稀盐酸溶液,有气体生成,无沉淀生成Ⅱ.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 该溶液为无色液体B. Ⅱ中沉淀一定不是BaCO3C. 整个实验过程均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D. 溶液中一定含有Cl−3. 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B. 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 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D. 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4. 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操作以及相关说明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相关说明A 用AlCl3溶液制备AlCl3晶体将溶液蒸干,获得AlCl3晶体B提取碘水中的碘用乙醇做萃取剂,碘从水溶液中转移到乙醇中分离C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饱和Na2CO3溶液中出现油状液体D除去CuSO4溶液中Fe3+混合液中加入CuO固体调节pH,加热使Fe3+转换为沉淀除去A. AB. BC. CD. D5. 根据下表(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元素代号A B C D E原子半径/nm0.1860.1430.0890.1040.074主要化合价+1+3+2+6、−2−2A. E2−与B3+的核外电子数不可能相等B. 氢化物的稳定性H2D>H2E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A<CD. 离子半径大小A+<E2−6. 如图是三种酸对Fe−C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Cr含量小于13%时,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所以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最强B. Cr含量等于13%时,三种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H2SO4>HCl>HNO3 C. 随着Fe含量的增加,Fe−Cr合金在5%HNO3中的耐腐蚀性越来越弱D. 稀硫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硝酸和稀盐酸都强7. 常温下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L、相同体积的三种一元弱酸(HX、HY、HZ)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横坐标a表示滴定分数(滴定用量与滴定终点用量之比)。
2023高考化学综合提升训练题及答案

2023高考化学综合提升训练题及答案高考化学综合提升训练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C.福美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D.“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答案】D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O2中含有的共键数为0.4NAB.0.1molH2S和0.1molSO2混合后,体系中的硫原子数0.2NAC.100g质量分数为16.2%HBr溶液中的氢原子数为NAD.3.9gNa2O2晶体中所含的离子总数为0.5NA【答案】B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3.将铜和氧化铁的混和物溶于足量稀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容器中可能有固体残渣B.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Fe2+C.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D.再加入铜后,溶液红色逐渐退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将铜和氧化铁的混和物溶于足量稀盐酸中,发生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Cu=2FeCl2+CuCl2,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说明铁离子过量,铜在溶液中一定全部溶解,生成氯化铜,部分铁元素变化为亚铁盐。
A、氧化铁溶于过量的稀盐酸,生成的氯化铁过量铜全部溶解,容器中不可能有固体残渣,故A错误;B、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说明铁离子过量,铜在溶液中一定全部溶解,生成氯化铜,部分铁元素变化为亚铁盐,故B 正确;C、氧化铁溶解于盐酸,氢离子浓度减小,生成的氯化铜、氯化亚铁和氯化铁溶液中水解溶液显酸性,对水的电离起到促进作用,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C正确;D、分析可知铁离子过量,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Fe3++3SCN-Fe(SCN)3,加入铜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进行,铁离子消失后溶液红色褪去,故D正确;故选A。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七物质结构与性质A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七物质结构与性质(A)一、选择题1.(2021北京石景山一模)下列关于元素及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等于主族序数B.铝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ⅢA族C.410Be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是10D.第117号元素Ts的非金属性强于Br2.(2021湖北八市联考)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过程中,提供动力的化学反应为C2H8N2+2N2O43N2+2CO2+4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2的电子式:··N︙︙N··B.CO2的空间填充模型:C.CO2是氧化产物D.电负性大小:O>N3.(2021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联考)NF3与汞共热得到N2F2和一种汞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F3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B.N2F2的结构式为F—N N—FC.NF3的沸点一定高于NH3的沸点D.N2F2:分子存在顺反异构4.(2021湖北教科研协作体联考)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B.分子中共平面碳原子最多有7个C.键角α>βD.1 mol该有机物消耗Na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5.(2021山东烟台诊断性测试)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电负性:W>Z>Y>XB.气态氢化物熔、沸点:W > ZC.简单离子的半径:W>X>ZD.若X与W原子序数之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6.(2021湖南永州第三次模拟)如表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T的单质常温下为液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的单质均存在同素异形体B.Y、Z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递增C.R的单质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D.Y、Z、W元素简单阴离子的半径大小:Y>Z>W7.(2021辽宁葫芦岛第一次模拟)一种新型电池的电解质是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结构如右图所示。
2020届高考化学专项提分练习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考化学专项提分练习试题及答案
1.针对右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是()
A.溶液中pH值明显下降
B.铁片为正极,镀锌铁片为负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Fe-2e → Fe2+
D.电子由锌经溶液流向铁
【答案】B
2.以石墨为电极分别电解水和饱和食盐水,关于两个电解池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阳极反应式相同B.电解结束后所得液体的pH相同
C.阴极反应式相同D.通过相同电量时生成的气体总体积相等(同温同压)【答案】C
3.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 + 2H+→ Zn2+ + H2↑,关于此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NO3可作电解质溶液B.在电解质溶液中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
C.锌极质量不变D.该原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为铁
【答案】D
4.如图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极发生还原反应
B.每生成6.4 g Cu,转移电子0.2 mol
++→
C.阳极反应式:2
Cu2e Cu
D.在直流电源中电流从b流向a
【答案】B
5.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右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直流电源A.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
B.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答案】B
6.将碳棒和铁棒平行插入NaCl溶液,两棒的液面以上部分用铜丝相联并接入电流计,电流计指针偏转。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自碳棒通过溶液流向铁棒B.电子自铁棒通过铜丝流向碳棒
C.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放出H2D.铜丝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B。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分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分试题及答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常温下,0.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②常温常压下, 18g H2O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10NA③将100 mL 0.1 mol·L-1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0.1NA④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⑤电解精炼铜时,当电路中转移NA个电子,阳极溶解32 g铜A.①⑤B.③④C.②④D.②③【答案】C酸钾中+5价碘元素被还原生成0价碘单质,每生成3 molI2转移5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5NA,正确;⑤由于粗铜中含有锌、铁等金属性强于铜的杂质先于铜放电,所以电解精炼铜时,当电路中转移NA个电子,阳极不一定溶解32 g 铜,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2.下列各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B.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含氧40%的氧化镁C.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同位素:H2、D2、T2【答案】B考点:考查物质分类3.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 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B.45mLC.30mLD.15m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完全反应生成硝酸,则整个过程中硝酸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即铜失去的电子都被氧气得到了。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68/22.4=0.075mol,则铜的物质的量为0.075×4/2=0.15mol,根据铜离子结合2个氢氧根离子分析,需要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3摩尔,则氢氧化钠的体积为0.3/5=0.06L,,即60毫升,选A。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有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有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0分)1.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上食物中富含糖类油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五谷”富含淀粉,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 “五果”富含糖类,其中的葡萄糖蔗糖和纤维素互为同系物C. “五畜”富含油脂和蛋白质,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D. “五菜”富含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具有较强氧化性,常用做抗氧化剂2. 下列关于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结论正确的是。
()A. 加入氨水时生成白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l3+存在B. 欲鉴别FeCl2溶液 AlCl3溶液和AgNO3溶液,向3种待测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氨水C. 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CO32−存在D. 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存在3. 碳酸二甲酯(DMC)具有优良的化学反应性能。
在众多研究方向中,CO2和甲醇直接合成DMC的方法受到了较多的关注,M2O(OH)催化该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M2O(OH)是反应的催化剂,H2O是反应中间体B. DMC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C. DMC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含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的物质有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 反应①②③均为取代反应4. 下列关于实验目的的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错误的是()选项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检验硫酸厂周边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用注射器多次抽取空气,慢慢注入盛有酸性KMnO4稀溶液的同一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硫B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化合物取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C检验补铁剂中是否存在Fe3+将适量补铁剂研磨后溶于水,取上层清液,加入硫氰化钾溶液,观察现象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含有Fe3+D鉴别食盐与硝酸钠各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分别滴加含淀粉的KI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溶液变蓝色的为硝酸钠;溶液不变蓝的为食盐A. AB. BC. CD. D5. TCCA(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漂白剂,其中的W X Y 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为依次增大的连续整数。
高中化学2020年高考化学“7+3+2”提分专练必刷卷07(解析版)

2020年高考“7+3+2”提分专练必刷卷07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Cu -64 Bi -209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武汉地区突发的新冠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该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方式,借着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发感染。
以下是应对新冠肺炎的一些做法与认识,正确的是A .必须坚持每天吃药,杀死病毒B .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消毒处理,该物质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 .我国的中医药在抗击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 .向手和衣服上喷洒75%的酒精溶液消毒效果好,75%指的是溶质质量分数【答案】C【解析】A .必须吃药杀死病毒,但不需要每天吃药,A 不正确;B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B 不正确;C .我国强化中西医结合、中医深度介入诊疗,降低转重率,在抗击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 正确;D .75%的酒精溶液消毒效果好,75%指的是体积分数,D 不正确;故选C 。
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32 g S 8(分子结构: )中的共价键数目为N AB .2 g 由H 218O 和2H 2O 组成的物质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 AC .8 g CuO 与足量H 2充分反应生成Cu ,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 .2.3 g Na 与O 2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 A 和0.2N A 之间【答案】D【解析】A. 根据分子结构可知一个S 8分子含有8个共价键,32g S 8的物质的量为()32g 1=832g/mol 8⨯mol ,共价键数目为N A,故A正确;B. H218O和2H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故2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且两者中均含10个质子,故0.1mol 此混合物中含质子为N A个,故B正确;C. 8gCuO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CuO和氢气反应时,铜元素由+2价变为0价,故0.1molCuO反应转移0.2N A 个电子,故C正确;D. 2.3g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钠与氧气反应时无论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均变为Na+,所以0.1mol钠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N A,故D错误;故答案为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提能测试题及答案课时提能演练( 七)(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2·衡阳模拟)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
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
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2.把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是获取细胞膜的最佳方法,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请分析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增强B.逐渐降低C.保持不变D.先升高后降低3.一个U型管中装有两种不同的溶液R和S(R溶液浓度低于S溶液浓度)并被一半透膜X隔开,如图所示。
当U型管内达到平衡时,液面与浓度的关系应是( )A.右侧较高,两溶液浓度相等B.左侧较高,且右侧浓度较低C.右侧较高,且右侧浓度较高D.两侧高度相等,浓度相等4.(2012·潍坊模拟)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在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细胞液乙的浓度>溶液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D.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生渗透作用5.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增大B.滴加质量浓度为0.5 g/mL的蔗糖溶液比滴加质量浓度为0.3 g/mL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长C.滴加清水后,质壁分离的细胞又复原,说明此细胞是活细胞D.用任何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都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6.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A.所取洋葱表皮细胞可能是死细胞B.KNO3溶液浓度可能低于细胞液浓度C.细胞在盐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D.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7.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8.某同学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这说明( )A.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细胞B.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C.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9.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滴加有适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用低倍物镜观察装片中的苔藓细胞,如图所示。
①②会是什么颜色?如果想将位于右上方的一个细胞进一步放大观察,应该怎样操作?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②操作步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换高倍物镜,调节A 绿无色细准焦螺旋,换上平面镜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换高倍物镜,调节B 绿红细准焦螺旋,换上凹面镜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换高倍物镜,调节C 红无色细准焦螺旋,换上平面镜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换高倍物镜,调节D 红红细准焦螺旋,换上凹面镜10.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11.(19分)下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
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图乙是图甲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的平衡状态)(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甲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①______②(填大于/小于/等于)。
(3)图丙中⑦为________,其在渗透系统中的作用相当于图甲中的_________。
(4)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相比其本质的区别是细胞膜作为生物膜具有________性,细胞膜的这一特性与其膜上________有关。
(5)若把根毛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若把根毛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1分)(探究创新题)新鲜叶类蔬菜常残留有水溶性有机农药是食品不安全隐患之一。
一般认为:把蔬菜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即可大大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对此,某研究机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取同一新鲜蔬菜样本各1 000 g,用不同方法处理,结果如下表:处理方法未作处理仅用纯净水冲洗1分钟后浸入纯净水30分钟后农药残留量0.196 mg 0.083 mg 0.123 mg实验二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净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图曲线: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1)对实验一结果的解释是:用纯净水冲洗1分钟后,蔬菜农药残留量比未作处理减少一半以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浸入纯净水30分钟后,蔬菜农药残留量反倒比仅用纯净水冲洗1分钟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多,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对实验二曲线的分析中可知:从A→B点,植物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从B→C点,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说明: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有机农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分析,现实生活中如何解决叶类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请你提出有关建议,并解释原因。
(4)农业上常采用根外追肥(即向植物叶片喷洒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的方法,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
请结合以上分析及有关原理,根外追肥选择什么环境条件下进行效果最好。
( )A.有风的傍晚B.无风的中午C.空气湿度大的阴天D.干燥无风的晴天答案解析1.【解析】选B。
分析题干,萝卜在浓盐水作用下失水,变软,这里的实验原理是渗透作用。
A项是质壁分离,D项是红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其原理是渗透作用;C项是渗透作用的原理验证,只有B项是验证呼吸作用的,不符合。
2.【解析】选B。
将成熟的红细胞置于清水中,会发生渗透吸水,细胞质浓度下降,吸水能力逐渐降低,B项是正确的。
【误区警示】吸水能力大小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即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吸水能力越强。
本题最容易出错的是,认为红细胞渗透吸水能力是越来越强,最终使红细胞破裂,没有考虑细胞质浓度改变。
3.【解析】选C。
结合题意分析:S溶液浓度大于R溶液浓度,则水分从U型管左侧向右侧渗透大于右侧向左侧渗透,右侧液面较高,升高的液柱可以阻止左侧水分进一步进入右侧,最终使水分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液面不再上升,但此时两侧浓度还是S>R,C项为正确选项。
4.【解析】选D。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水分子仍进行扩散,只是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所以仍发生渗透作用。
5.【解析】选C。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能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C项是正确的。
A项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变小,颜色变深。
B项0.5 g/mL的蔗糖溶液比0.3 g/mL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D项中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D项是不正确的。
6.【解析】选C。
死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只有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才能向外渗透,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KNO3溶液中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故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当盐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活的成熟植物细胞就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7.【解析】选D。
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图中A表示细胞的长度,B表示原生质层的长度,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逐渐变小,细胞壁伸缩性有限,A长度基本不变,B/A值能体现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的程度,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将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仍保持不变;但若该细胞处于40%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B/A值将变小。
8.【解析】选A。
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能证明细胞是活细胞,A项是正确的。
B 项细胞液中的溶质不能透出细胞,中央液泡变小的原因是细胞液中水分向外渗出的结果。
C项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渗透吸水,液泡不会缩小。
D项中细胞壁伸缩性很小。
9.【解析】选B。
苔藓植物细胞含叶绿体显绿色,发生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是有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
观察位于右上方的细胞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高倍物镜下视野较暗,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换上凹面镜。
10.【解析】选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紫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呈现出来的,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时候紫色变深。
细胞核存在于细胞质中,而不是存在于液泡中。
11.【解析】(1)渗透作用发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由图乙可知图甲渗透装置内部溶液浓度高于外部溶液,所以①小于②。
(3)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4)载体蛋白的存在使得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5)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植物细胞可以吸收Na+、Cl-使细胞液浓度升高,所以将根毛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
(6)盐碱地中的植物因外界土壤溶液浓度大,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常出现萎蔫现象。
答案:(1)①具有半透膜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2)小于(3)原生质层③(4)选择透过载体蛋白(5)质壁分离先质壁分离后复原(6)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细胞不能正常吸水12.【解析】(1)结合表格分析,浸入纯净水30分钟比冲洗1分钟农药残留量明显增加,说明农药存留在叶片表面,大部分可被水冲洗,且只有溶于水后,才能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