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案例及反思随笔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宋海霞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
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标准(2011)》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本单元则是以此为基础,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通过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
在课程实施中,需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挖掘丰富的现实世界中的相关问题作为学习素材,开展适当、有效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学会了这些面积之间的进率和换算。
在此基础上,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实际感受推想公顷和平方千米有多大,并独立探索出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面积单位,但土地面积单位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尤其是在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到土地面积的问题。
因而对于“公顷、平方千米”学生会感受到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生观测,感受解决“公顷有多大”,“平方千米有多大”的问题,使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四)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 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
知道1 公顷= 10000 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公顷、平方千米的教学反思

《公顷、平方千米》的教学反思——板书,从现在开始课前反思:板书设计一直是我的软肋,没有很好的规划过。
自从参加了互加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网络培训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都是在默默的付出、还在不断的充实自己、一直在学习,且随着网络的发展也同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做一个迎合时代的教师。
听了闻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明白一节课中板书的重要性。
她的一句话让我明悟,“板书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学生可以通过板书回顾这节课的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
为了参加互加里的“板书大赛”,我还设计了两个板书参加比赛。
虽不是最好,但图文并茂,重难点突出,学生们一眼就能了解到本节课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在过后的几天的课程里我们有很好的设计板书,还是先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没有规范的板书。
在接下来的网络学习中,了解到了其他地方的老师们都是多么的优秀、工作多么的认真,他们真不愧为人民教师。
我为此感到羞愧,为自己的不思进取、虎头蛇尾而羞愧、懊恼。
力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所以我打算先从板书开始,设计好每节课的板书并坚持下去。
做一个不愧己心、不愧人民、不愧的人民教师!这就是我这设计好的这节课的板书,以此为起点,把每次的板书都写在笔记本上保留存用。
公顷、平方千米一课是学习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后的延伸,也是小学阶段最后学习的两个面积单位。
这两个面积单位是有别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它们是需要度量较大图形的面积的时候用到的,如农田的面积、城市的占地面积等。
随意本节课的思路我设计为两个课时,课前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去操场,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操场的长和宽并求出面积。
在引出1公顷有多大的问题,同学生一起计算,得出我们学校里几个操场那么大,就是1公顷,从而感知1公顷的大小。
进而也可以了解到1平方千米的大小。
为学习面积之间的互相转换以及应用打下基础。
课后反思:运筹帷幄,方可决战千里。
作为老师充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
【公开课教案】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及反思

公顷和平方米公顷和平方米教学目标1、使大家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 位——公顷,学会测量土地面 积,知道1公顷有多大。
2、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3、使大家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 进率和单位换算。
进率和单位换算。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掌握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 练习法一、 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新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板书课题)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视频。
二、探索交流、自学新课1、同学们看视频并思考。
思考:①、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这两个新的面积单位?并说明理由。
②、视频中是怎样描述1平方米、平方米、11公顷、公顷、11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的。
③、你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吗?④、你能想到我们身边哪些地方有看到过这两个面积单位?2、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三、练习巩固1、填空题7公顷=公顷=( ( )平方米60000平方米=平方米=( ( )公顷5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 )公顷12000000平方米=平方米=( ( )公顷公顷==( )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 )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约)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约1公顷。
“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1100(( ))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363(( ))一个人工湖的湖面面积是2.82.8(( ))鱼池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5002500((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鄱阳湖))湖体面积32833283(( )) 篮球场占地面积约450450(( ))祖国的宝岛台湾的面积约3600036000(( ))福州西湖公园占地面积约4343(( ))500平方米平方米 5 5公顷800000平方米平方米 80 80公顷300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201 201公顷2、解决问题一台收割机每分钟行驶75米,收割的宽度是2米,这台收割机一天工作10小时。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趋于紧缺。
计算土地面积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土地面积的计算更是与人们的做法密不可分。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土地面积的计量单位,在地理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这两个单位的转换涉及到小数点后三位的加减乘除,在教学中往往存在计算速度慢,错误率高等问题。
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成为了我们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及其转换在开始我们的教学之前,需要对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认识和学习。
公顷是面积单位,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表示为1 hm²,1公顷=10000平方米。
由于公顷是较小的面积单位,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较多地使用平方千米来计算大面积。
平方千米(km²)是大面积的计量单位,表示为1 km²,1平方千米=1000×1000平方米=100万平方米。
对于这两个单位的转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由公顷转换为平方千米:1公顷=10000÷1000÷1000=0.01平方千米由平方千米转换为公顷:1平方千米=1×1000×1000÷10000=100公顷二、教学方法面对学生计算速度慢,错误率高等问题,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
以下是几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1.记忆大量乘除法口诀在我们的日常计算中,乘除法常常是我们不可避免的问题。
对于乘除法口诀的掌握,对于提高学生计算速度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常用的口诀如下:乘法口诀:“竖式相乘,先下后上,先乘个位,再乘十位,结果相加,进位即足。
”除法口诀:“小数尾巴往下找,除数一位一位带,试着算算看,余数就是把。
”2.提高速算能力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计算,大多都是小数点后三位的加减乘除。
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速算能力来提高计算速度。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简短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简短
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收获颇丰,但也意识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认识到在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时,我过于注重概念的阐述,而忽视了实际的例子和应用。
这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未来,我会更多地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讲解,例如用学校的面积、城市的面积等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面积单位。
其次,在与学生互动方面,我发现自己的提问方式有待改进。
有时我的问题过于直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导致学生难以回答或者回答不够深入。
未来,我会尝试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最后,我注意到在比较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时,学生容易混淆。
未来,我将设计更有趣的游戏或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两个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总的来说,这一课让我意识到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引言在数学课程中,面积的计量单位经常成为学生们容易混淆的部分。
尤其是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单位,更容易让学生们感到困惑。
本文将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进行反思,探讨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教学反思问题1: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概念混淆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存在混淆。
他们往往无法准确理解这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计算面积时产生错误。
问题2: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引入在教学中,仅仅停留在公式计算的层面,缺乏对公顷和平方千米实际应用场景的引入。
学生们往往难以理解这两个单位的实际意义,从而导致对面积计量单位的记忆和理解不够深刻。
问题3: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练习和巩固在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对于面积计量单位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浅尝辄止。
因此,学生们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记忆很快就会淡化,无法形成系统和深入的学习。
改进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改进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方法1:引入实际应用场景在教学中,引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场景,例如农田的面积计算、城市规划的土地面积计算等,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单位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方法2:比较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关系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
例如,让学生们通过把一块公顷的土地换算成平方千米,来加深他们对这两个单位之间的理解。
方法3:增加练习的机会和方式在教学中,要通过增加练习的机会和方式来巩固学生们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记忆和理解。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反思。
同时,可以利用数学软件或在线练习平台,提供更多多样化的练习材料,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计算方法。
结论通过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的反思,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存在学生对概念混淆、缺乏实际应用场景引入以及教学内容缺乏足够巩固的问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教学之初,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常见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当接触到公顷和平方千米这样巨大的面积单位时,他们的概念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首先带着他们去学校的操场走了一圈。
我们一起测量了操场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操场的面积。
通过实际的测量和计算,孩子们对平方米这个单位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接下来,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去一个大型的农场游玩,农场主告诉我,他们的农场面积有几百公顷。
我当时就被这个数字震惊了,因为在我的脑海里,完全想象不出几百公顷到底有多大。
然后农场主带着我坐上了一辆拖拉机,我们沿着农场的边界开了很久很久,才大概了解了农场的范围。
讲完这个故事,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纷纷问我:“老师,那几百公顷到底是多大呀?”于是,我趁热打铁,给他们展示了一些图片和视频。
比如,一个面积为 1 公顷的正方形果园,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还有一个面积为 1 平方千米的城市公园,里面有湖泊、草坪、游乐设施等等。
通过这些直观的展示,孩子们似乎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
但是,在做练习的时候,问题还是出现了。
很多孩子对于单位的换算还是容易出错,比如把 5 平方千米换算成公顷,有的孩子会写成 500 公顷,而正确答案应该是 5000 公顷。
这让我意识到,虽然他们在课堂上似乎理解了,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掌握。
经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单位换算的讲解还不够透彻。
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们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却没有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换算关系。
于是,我在后续的复习课上,重新带着孩子们推导了一遍换算关系。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边长为 1000 米的正方形,然后问孩子们:“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孩子们很快算出是 1000000 平方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含教学反思,共2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含教学反思,共2篇)第2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1课时公顷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1。
【教学目标】: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公顷的含义。
难点:体会公顷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计量比较合适?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些图片(呈现“鸟巢”、中华世纪坛、台湾日月潭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并出示相应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
2.教师提问: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积单位?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1.教学例1。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2)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有多大?指出: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3)引导: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2.出示教材第34页“做一做”。
(1)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面积有多大?多少块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引导学生推算出结果。
(2)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再去实际感受一下(把学生带到操场)。
让学生先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再让学生数一数围的人数,再把这块土地的大小估一估,说明这么大是100平方米。
刚才我们已经计算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课本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形象感知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测量一下操场的长和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球赛吗?(学生自由谈一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我们一起看一幅体育场的图片好吗?师出示情境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寻找数学信息。
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现在老师很想知道这个体育场的面积有多大,你们能帮助老师想一下办法吗?生:……
(生可能会说,这么大,怎么量呀?)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平方米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师板书课题:公顷和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用学生平时喜欢观看的足球赛为教学情景,学生感兴趣,在这种氛围下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一:学习公顷
师:同学们,你们课前对操场的长和宽进行了测量,谁能说一说自己测量的数据?
生:我测量操场的长是140米,宽是100米。
根据你们测量的数据,你能计算出后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学生独立计算出操场的面积是多大。
140×100=14000(平方米)
师:你认为用平方米去测量像操场这样大的面积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其实有一个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多大的面积是1公顷呢?谁能估计一下,你认为1公顷有多大?
生:教学楼那样大。
生:象操场那样大是一公顷。
师:1公顷到底有多大?
教师边说边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同时
也让学生看到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为何让学生进行估计,原因在于:学生在没有一公顷的概念前的估计属于一种,无尺度的估计,也就是随意估计,想它是多少就估成多少。
而在知道了公顷的概念之后,就好象给了学生一把尺子,对于所接触的面积就可以用这把尺子进行度量。
前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师:刚才同学估计我们的教学楼大约是一公顷,在你知道了一公顷有多少之后,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不正确,因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而我们的教学楼的长不到100米,宽更不到100米,所以它的面积没有1公顷。
师:你怎么知道教学楼的长和宽都不到100米,你进行测量了吗?
生:没有。
因为我们对操场进行了测量,操场的宽是100米,而教学楼的长和宽都没有操场的宽长,所以我认为它的面积不到1公顷。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不是。
因为操场的长比100大,所以我认为操场的面积不是1公顷,但是可以说是操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设计意图:教师针对学生前面的估计,让学生进行分析前面的估计是否准确,这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学习、理解1公顷的效果。
师:那么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是什么进位关系呢?谁能说一说?
生: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知,因为边长是100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而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又是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平方米=1公顷。
师:那么2公顷=()平方米,30000平方米=()公顷
活动二:学习平方千米
1、师:在生活中,公顷是否是最大的面积单位呢?并不是,如果人们要进行较大面积的计算时或是测量时常用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2、课件出示: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3、师:从字面来分析,你认为多大才是1平方千米?它和公顷有什么关系呢?学习
注意:这里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也可能是比较直接。
当学生的回答效果较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学习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它们都是边长的多少的正方形。
然后,请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第84页的内容,然后交流从中获得和的数学知识。
(平方千米也可以写成km2及1平方千米=100公顷)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平方千米,对其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后再由我将学生的知识通过引领,归纳到学习的知识点上来,学生比较感兴趣。
三、方法应用:学习小知识
课件出示,让生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加入小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放松一下,而且还能了解到“生活中的数学”,可谓一举两得。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更大的面积单位,你们都知道了吧?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学得可真棒,回家后跟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收获,好不好?下面进入我们的课堂小检测,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商量的语气,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本单元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从生活实际中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各种素材和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
要把认识概念和探索相关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起来,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多样的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感知1公顷和1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由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
而在教
学平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再加上平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平方千米知识的了解。
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样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积累表象认识。
一个正确的教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他们慢慢体会。
这些概念的认识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目的的进行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注意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相结合。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随笔
公顷和平方千米都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用来测量土地面积。
在认识1公顷时,学生通过书本了解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从而计算得出1平方千米=10000平方米,但学生对于10000平方米的大小还比较模糊,于是教学设计了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感知这样的面积是100平方米,之后让学生算一算1公顷里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学生通过计算初步了解了100个100平方米是1公顷。
但这一教学环节,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1公顷很大,但具体有多大,还是模糊。
之后我出示了我们学校的卫星地图,在地图上围出了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
通过学生观察地图,说一说4条边分别是从学校的哪里到哪里,然后学生具体感知到了1公顷到底有多大,同时又让学生对我校校园进行了估算,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1公顷的表象,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课后让学生去校园实地走一走,进行体验,加深表象的建立。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平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平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
一言蔽之,在一般的情况下,“大”用公顷,“较大”用平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本单元,在作业上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在单位换算时,因进率比较大,学生在具体换算时移动小数点容易出粗,或进率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