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大邑县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发展建议(1)

大邑县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发展建议大邑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行政单位。
该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
本文将对大邑县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并就其发展提出建议。
一、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1. 自然资源大邑县位于岷山余脉与川西丘陵地带之间,是一个高原山地地形,拥有丰富的水源资源,其中包括石泉河、安丰溪、太室山水库等。
这些水源资源为大邑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开发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山地水上项目,例如漂流、垂钓等。
此外,大邑县还拥有较为丰富的植被资源。
该县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这里有森林、草地、湖泊、河流、峡谷等多种生态景观,极具观赏价值,可作为自然景观旅游的目的地。
2. 人文资源大邑县是四川省的历史文化名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多种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为大邑县提供了优越的文化底蕴,也使得该县成为历史文化旅游的热门地点。
此外,大邑县还有若干民间工艺文化遗产,如蜀绣、竹编、剪纸、泥塑等。
这些文化遗产为大邑县提供了多元化的体验文化旅游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二、发展建议1. 加大景点建设和维护投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邑县的旅游景点也不断增多,但对于景点的管理、保养不尽如人意。
必须加强旅游景点的投入,加强景点维护和绿化,提高景点服务质量,以提高游客参观景点的体验度。
同时,应加快保护历史遗产和文化遗址的工作,保护好自然环境、山林水源等生态资源。
2. 加强旅游基础建设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邑县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市场需求的研究与分析,加强各项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包括道路建设、酒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等,为旅游企业和游客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3. 健全旅游管理机制加强旅游相关部门的管理体制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服务水平的监管,维护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卫生清洁。
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分析及美学评价

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分析及美学评价一、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1、依据资源的形成机制分,九寨沟的山水属于天然的资源,它形成于第四季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第四纪中,九寨沟内发育过古冰川,下到海拔2200m,甚至比这更低的位置.九寨沟内一系列海子是第四纪冰期中由冰蚀和冰川终碛阻塞形成的。
瀑布是冰川后期流水在古冰川高大终碛上侵蚀和局部崩塌作用形成,在海子堤埂上从水下长出的灌木和树木是冰后期植物长期适应冷水环境的结果,海子、堤埂,瀑布和雪山林海构成九寨沟奇特风景.2、按照自然资源的属性分,九寨沟既有自然资源又有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地貌:九寨沟角峰峥嵘,刃脊巍峨,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
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
水体:九寨沟一系列的海子属于冰川湖(五花海、熊猫海、箭竹海、孔雀河、孔雀海、盆景滩、芦苇海、火花海、犀牛海和季节海、五彩池和长海等)五花海的底部景观妙不可言,湖水一边是翠绿色的,一边是湖绿色的,湖底的枯树,由于钙化,变成一丛丛灿烂的珊瑚,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迷人。
五花海有着“九寨精华”及“九寨一绝”的美名,站在五花海最高点,即老虎石上俯视,可一览五花海全景。
金秋时节,四周山坡上的彩叶纷纷坠落在池水中,倒影、水波、阳光、落叶的完美结合,将人间最绚烂的颜色糅合在五花海水中。
犀牛海水下的色彩宁静了,好像大自然进入了哲理状态的思考,绵软的水草只需轻轻抖动几下腰身,就让那蓝和绿幻化出无限神秘。
珍珠滩上的激流破冰而出,水流白中泛蓝,银中凝绿,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夕阳照在海拔较低的芦苇海上,摇曳出满地金黄。
火花海神奇莫测,风吹浪生,显出朵朵“火花”,奇光闪闪,但此景多出现在清晨日出时分。
犀牛海是树正沟内最大的海子,是九寨沟内景色变化最多的海子,其倒影似幻似真,与天地、树林连成一体。
长海南北长7.5公里,宽500米,水深80多米,是九寨沟内最大的海。
它汇集南面雪峰的雪山和四水的流泉,没有出水口,排水靠蒸发和地下渗透。
成都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成都市旅游资源分类我们先按照1990年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的规定对调查的成都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具体见下表:表1 成都市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再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 18972-2003)》的规定对调查的成都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具体见下表:表2 成都市旅游资源分类表最后我们按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级别分类,具体见下表:表3 旅游资源分类表4 成都市旅游资源评价4.1 成都旅游资源定性分析定性评价又称经验法,主要通过评价者观察后的印象得出结论,我们在此用“三三六”评价法对成都市旅游资源经行定性评价。
4.1.1三大价值的评估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评价历史古迹要看它的的类型、年代、规模和保存现状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成都拥有古镇、遗迹、博物馆、宗教寺庙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有独特的巴蜀文化和客家少数名族风情。
洛带古镇、金沙遗址博物馆,文殊院,武侯祠,青城山等旅游资源为代表,这些旅游资源以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使其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艺术观赏价值:艺术观赏价值指客体景象艺术特征、地位和意义。
成都地区积聚了大量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的钙华地貌、天然的湖泊与池沼、国宝栖息地,举国闻名的九寨沟、都江堰等,形成了一副集山、河、湖和人文景色完美结合的壮丽雄伟的画卷,使成都具有很高的旅游游憩艺术观赏价值。
科学研究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指景物的某种研究功能,在自然、社会科学和教学上各有什么特点,为教育工作者、科学探索者和追求者提供研究场所。
安仁汶川地震博物馆, 金堂云顶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杜甫草堂, 武侯祠,三圣花乡风景区等旅游景点。
这些资源为考察地震构造,特殊的地质地貌,研究三国历史文化,探索农村新的发展模式,研究珍奇生物,奇特景观等科学工作提供最好的资源。
4.1.2三大效益的评估经济效益:成都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交通便捷,旅游服务半径大,有一小时圈的和两小时圈的旅游服务半径,依托成都市和周边市区广阔的经济腹地有相对成熟的市场,加之国家的黄金周假期的推动,使成都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给成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都江堰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二王庙前岷江上的安澜桥,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 座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年) 重修。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 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因 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把桥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 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缩为240米。远 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 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 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 化的水利名城。早在2200百多年前,秦国尚未统一全 国之前,就已派蜀郡太守李冰在这里“凿离堆”,创 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市因此而得 名。东汉末年,张陵在青城山传道,形成道教的重要 教派――天师道,使青城山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 一。唐朝为防御从西北而来的吐蕃的骚扰,在这里修 筑了“川西锁钥”玉垒关。北宋初年,茶农王小波、 李顺在泰安乡首举起“均贫富”的义旗,发动了震撼 全国的农民大起义。都江堰建市前,有过灌口(汉)、 永康军(宋)、灌县(明)等名称、历来隶属成都府。 新中国成立后,属温江专区。
鱼嘴
宝瓶口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 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 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 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 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 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 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 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 原灌溉农田。
飞沙堰
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 山势逐级升高。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 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 重4.5吨。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 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 珍贵。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伏 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 礴。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 远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
《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试行)》操作细则

一、总论
(一)目的和意义
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是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落 实文化和旅游部全面开展全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并把我省作为试点省的要求, 加快推进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工作部署,实现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加快旅 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 三、技术路线...................................................................................................................... ‐ 3 ‐ 四、旅游资源调查.............................................................................................................. ‐ 6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
《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试行)》 操作细则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 年 8 月
I
目录
一、总论 ............................................................................................................................... ‐ 1 ‐ (一)目的和意义...................................................................................................... ‐ 1 ‐ (二)普查范围.......................................................................................................... ‐ 1 ‐ (三)旅游资源普查对象及分类.............................................................................. ‐ 1 ‐ (四)范围.................................................................................................................. ‐ 2 ‐
四川省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与评价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作业(论文)题目:四川省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所修课程名称 旅游地理学 指导教师: 吴妍 小组成员: 我们是雷锋完成作业(论文)日期:2014年 5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评阅教师签名:____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_____学院______2011____级_______1______班______地理科学______专业………………………………(密)………………………………(封)………………………………(线)………………………………目录1:背景 (3)2:分类 (3)2.1分类原则 (3)2.2 分类对象 (3)2.3 分类结构 (3)2.4:四川省主要旅游资源分类(见表1.2) (5)2.4.1:成都市内主要景点分类: (5)2.4.2:线路①主要景点分类 (6)2.4.3:线路②主要景点分类 (9)2.4.4:线路③主要景点分类 (10)2.4.5:线路④主要景点分类 (10)2.4.6:线路⑤主要景点分类 (13)2.4.7:线路⑥主要景点分类 (15)2.4.8:线路⑦主要景点分类 (16)3旅游资源评价 (18)3.1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三三六”定性评价法 (18)3.1.1旅游资源三大价值: (18)3.1.2旅游三大效益: (19)3.1.3旅游条件: (20)3.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22)3.2.1国家标准评价(见表3.1) (22)3.2.2:四川省旅游资源国家标准评价(见表3.2) (24)3.3:单因子评价——地形因子。
(26)4.四川省旅游资源图示 (27)4.1旅游资源图标准(见表4.1) (27)4.2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图(见图2) (27)5.四川省旅游景点的发展建议 (29)5.1旅游景点的马太效应分析 (29)5.2马太效应对策分析——处于阴影下的旅游景区应对策略 (29)5.2.1“错位”营销形象导入 (29)5.2.2旅游市场的细分策略在旅游景区的运用 (30)5.2.3运营方式与方法的创新 (30)1:背景本小组先是按照四川省主要旅游景点在川内的大致线路分布来选取的主要景点。
四川阆中古城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实证研究

� � � � � � � � � � � � Q a a E a a R a La T R
FEN G Guo j i e ,Y AN X i a nch u n, J IA W enju n
(De p a rt m e nto f Li fe S ci e nce , We stN o rm a lU ni ve rsi t y , N a nch o ng S i ch ua n 6 37 0 02 ,Ch i na ) A a : To u ri sm re so u rce sa re vi si bl e ba se o f l a u nch i ng t o u ri sta ct i vi t i e sa nd d e ve l o p i ng t o u ri sm . Th e sy st e m a t i c e va l ua t i o no f t o u ri sm re so u rce si st h e pre m i se o f t o u ri stre so u rce s e x pl o i t a t i o n. Th i sa rt i cl e de p e nd s o nt h e co m bi na t i o no f t h e De l p h im e t h o d (De l ph i ) a nd t h ea na l y t i ch i e ra rch y pro ce ss ( A HP ) , re fe rri ng t ot h e na t i o na lst a nd a rd o f t o u ri st re so u rce se va l ua t i o na nd t h eo t h e r e va l ua t i o nme t h o d .S e l e ct i ng i m po rt a nt e va l ua t i o ni nd e x st ru ct u re st h em o de lo fh i e ra rch i ca la na l y si sa nd e st a bl i sh e st h eco m pre h e nsi ve e va l ua t i o n sy st e m o ft o u ri sm re so u rce si n La ngz h o ng , a nd d i scu sse se ve ry a sp e ct o ft o u ri sm re so u rce sa sse ssm e nti ne xp l o i t a t i o n t o u ri sm . A d d i t i o na l l y , t h ea rt i cl e ch o o se st h et y p i ca lt o u ri sta t t ra ct i o ns ( a re a ) o f La ng z h o ng t oe va l ua t e . Th e re su l t s sh o w t h a tt h e t o u ri sm re so u rce s sco re i s 9 0. 7 p o i nt s,w h i chbe l o ng t ot h ee x ce l l e ntt o u ri sm re so u rce s,a nd sh o ul d be g i ve np re fe re nt i a ld e ve l o p me nt . K : t o u ri sm re so u rce s; a na l y t i ch i e ra rch y p ro ce ss; qu a nt i t a t i ve e va l ua t i o n; La ng z h o ng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一般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一、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以客观的、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对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质量和数量等特性,进行客观定性描述、评价和分析,以实现旅游资源利用管理的可行性。
它通常采用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量表分析法、学者评分法和其他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的定性分析和评价。
(1)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是定性评价旅游资源最常用评价方法之一,是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结合现场观察、采访等方法,把握形态特征、资源结构等指标,考察其可科学遵守旅游发展规律,进行有效保护和发展,以满足业主使用需求。
(2)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主要是通过访谈技术,从现有旅游资源的形态特征、形状、分布与衍生特征及勘测改造调整后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拟定的旅游资源管理规划,依据专家意见评价旅游资源状况,以此看出旅游资源发展的前景及其对其的影响。
(3)量表分析法量表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定性评价方法。
采用该分析法时,对被测资源采用从0到10分以上或1到4分以上的量表,按照专家访谈、调查研究结果进行评分,利用一定的期望点得分评价方法来确定各项分析指标的得分。
(4)学者评分法学者评分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的学术研究,建立评价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系统,并根据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以此决定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旅游管理增添参考价值。
实景评价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方法,它采用客观的现场调查,特别是采用影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把旅游资源可视化后,根据不同的定量指标,进行旅游资源定量化和实地化评价和管理,发掘旅游资源的实际效果,准确判断旅游景区的ポジション、形状和状态等,以便为利用管理设计提供参考。
(2)优势比较法优势比较法是宏观定量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方法。
通过识别和对比不同旅游资源的定量指标,如景观质量、美学价值、资源负荷等,以确定最适宜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措施。
SWOT分析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它将旅游资源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环境内外的资源优势与不足因素和机会与威胁,分别纳入内部环境的“SIL”(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和外部环境的“THR”(threat)四大衡量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连西藏,北壤青海、甘肃和陕西,是沟通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地区的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省面积48.5万km2,居全国第5位。全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从地形地貌来看,全省地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秦岭山地,境内山岭、盆地、丘陵、平原纵横交错,江河湖泊网罗密布。全省辖18市3自治州,人口8357万,但分布畸偏。盆地面积不到全省的1/3却居住着全省人口的90%。四川少数民族13个,为全国第一大彝族聚居区、唯一羌族聚居区和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四川有丰富的各色旅游资源,如有66个主要景区(其中含2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9处国家级风景区)、7座国家级和2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0处全国重点和26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所博物馆(含陈列馆、纪念馆)、56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37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重要名胜景区(点) 263个。可见全省旅游资源可谓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此对四川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很有必要,可为四川旅游深入发展理清思路和明确方向。
其次从景象的地域组合条件来看,四川地域辽阔,旅游资源比较分散,加之开发时缺乏科学规划及系统建设因素,总的来说景象的地组合不理想,许多景区内容单调,缺乏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互补性,缺乏特征与品味。这是四川有些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也不乏有组合条件较好的景区,如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既有“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的延绵山体,山上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动物2000余种、植物3000余种,其中枯叶蝶、凤蝶、髭蛙、弹琴蛙、树蛙、大蚯蚓为峨眉山特有,有三纪孑遗植物木共桐、银杏、洪椿、桫椤等,以雄秀奇幽著称于世;还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世界最高的弥勒坐像乐山大佛,以及汉代崖墓、唐代凌云寺与灵宝塔、宋代东坡楼及碑林、佛国天堂等人文名胜荟萃。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成为中外驰名的中国旅游40佳和首批4A景区之一。
第三是科学考察研究价值。四川许多旅游资源不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科学和研究价值。四川盆地是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有着丰富和多样化的动植物物种;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铸就了四川深厚的地域色彩。从科学考察与研究方面来开展旅游活动,可进行从平原到高山草地过渡地带的植物种群考察研究,观赏植物和珍稀植物考察研究,山区中草药的考察研究,稀有濒危物种如大熊猫等的研究,四川佛教和道教的专题考察研究,四川汉族民俗和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成都及川内各地工艺美术研究,川菜及茶馆文化、酒文化研究。尤其是对毫无史料记载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研究,对泸州张坝桂圆林“桃花水母”的研究,对黄龙沟的世界最大钙华滩、最大彩池群的研究等等,更能旅游活动的科学意义。
2、旅游条件
首先从位置和交通条件看,四川的地理位置虽然有其劣势,也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不足在于地处我国西部、地貌上的第二级阶梯,且深居大陆内部,距东、东北、东南部广大客源市场较远,联系不便,旅游资源的物理吸引力弱,因此成为客源市场开发的制约因素。而优势在于其枢纽位置。四川在西部12省市区中,除广西、内蒙古、青海和宁夏外都地界接壤,与西部各地联系十分方便。从全国范围来看,四川邻近全国地理中心和西部东缘,向东辐射比西部其他省市区更为容易,为四川实现西西合作和东西合作的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桥头堡”提供了位置保障。国家经济重心西移下的西部大开发、外资对西部的关注以及加入WTO后国际经技术的频繁交流,必然带来西部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四川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和地缘优势,大力开展跨省旅游和跨国旅游,拓宽旅游客源市场,推动四川旅游跃上一个新台阶。在交通通讯方面,四川现已初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内河等技术设备较为先进、纵横交错的综合运输网和各种形式的邮电通讯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与西部一些省份比较,四川“蜀道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还有许多景区,由于位置偏僻、路途遥远、开发较迟,交通运输条件落后,可进入性较差,影响了景区的建设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四川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旅游价值
首先是自然景观的观赏价值。四川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区内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即造就出了一大批原始绚丽的自然景观。如有“天下秀”的峨眉山,“天下幽”的青城山,原始古朴的九寨沟,“人间瑶池”的黄龙沟,青风绿骨的蜀南竹海;有亚洲大陆位置最东、海拔最低的海螺沟冰川公园,以保护国宝大熊猫为主的蜂桶寨、唐家河和卧龙自然保护区,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峡谷等,都向人们展现出西部特有的天姿神韵,具有很大的观光旅游价值。
其次是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价值。四川因其独特的发展历程而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资阳市黄鳝溪出土的“资阳人”头骨化石、资阳鲤鱼桥遗址、汉源富林镇遗址、成都羊子山遗址等,均是四川先民生息劳动的证据;在盐亭县至今还有许多黄帝的元妃嫘祖的传说,还有谜底待解、神秘离奇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可能是鱼凫王族先后建立的早蜀王国的都城,其青铜文明是古蜀文化最集中的代表),以及李冰治水、文翁兴学、诸葛亮治蜀等的名人遗存,有中国道教发祥地和藏传佛教的发展,还有八大王与大西政权、保路风潮等历史事件。四川也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厚的省份,如有西汉文学三大家、陈寿与《三国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文章之宗”苏轼、黄荃与花岛画、明代状元杨慎、落下闳与太初历、唐慎微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秦九韶与《算学九章》、张宗法与《三农记》等。这些历史文物古迹是四川省境内文明发展、历史长河呛桑变化的真实记载,蕴含着深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四川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 作者:
—————————————————————————定性评价
众所周知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认识、正确分析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也是区域旅游规划工作的首要环节。这里对四川旅游资源的价值、条件与潜力的定性与定量的初步分析,有助于辨析四川旅游资源的性质、地位,从而明确开发目的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