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 第三章作业答案

化工原理 第三章作业答案

1、拟采用降尘室回收常压炉气中所含的球形固体颗粒。

降尘室底面积为10m 2,宽和高均为2m 。

操作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为0.75kg/m 3,粘度为2.6×10-5Pa ·s ;固体的密度为3000 kg/m 3;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为3 m 3/s 。

试求:1)理论上能完全捕集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2)粒径为40μm 的颗粒的回收百分率;3)如欲完全回收直径为10μm 的尘粒,在原降尘室内需设置多少层水平隔板?解:1)在降尘室中能够完全被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为3.0103===bl V u s t m/s由于粒径为待求参数,故需采用试差法。

假设沉降在层流区,则可用斯托克斯公式求最小颗粒直径,即()μm 1.69m 1091.681.930003.0106.2181855min =⨯=⨯⨯⨯⨯=-=--g u d s t ρρμ 核算沉降流型 Re t 598.0106.275.03.01091.655min =⨯⨯⨯⨯==--μρt u d原设在层流区沉降正确,求得的最小粒径有效。

2)40μm 颗粒的回收百分率假设颗粒在炉气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则在气体的停留时间内颗粒的沉降高度与降尘室高度之比即为该尺寸颗粒被分离下来的分率。

由于各种尺寸颗粒在降尘室内的停留时间均相同,故40μm 颗粒的回收率也可用其沉降速度u't 与69.1μm 颗粒的沉降速度u t 之比来确定,在斯托克斯定律区则为回收率= u't / u t =(d'/d min )2=(40/69.1)2=0.335即回收率为33.5%。

3)需设置的水平隔板层数由上面计算可知,10μm 颗粒的沉降必在层流区,可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沉降速度,即()()352621029.6106.21881.93000101018---⨯=⨯⨯⨯⨯⨯≈-=μρρg d u s t m/s所以 69.4611029.610313=-⨯⨯=-=-t s blu V n ,取47层隔板间距为042.014721=+=+=n H h m核算气体在多层降尘室内的流型:若忽略隔板厚度所占的空间,则气体的流速为75.0223=⨯==bH V u s m/s ()()m 082.0042.022042.02424=+⨯⨯=+=h b bh d e 所以 Re 1774106.275.075.0082.05=⨯⨯⨯==-μρu d e即气体在降尘室的流动为层流,设计合理。

结构力学 第三章 作业参考答案

结构力学 第三章 作业参考答案

B
M图(kN m)
(1) (2)
解: (1)求支座反力
∑M = 0 ∑F = 0
A y
取左边或者右边为隔离体,可得:
∑M ∑F
x
C
=0
⇒ FBx =
M h
(3) (4)
=0
最后容易做出结构的弯矩图。
3—18 试作图示刚架的 M 图。
C 0.8kN/m 0.5kN/m D E
14.625 4.225 12.8375
3—19 试作图示刚架的 M 图。
20kN
24 16
C
24
16
B FAx A FBy FAy
FBx
1m
2m
2m
2m
M图(kN m)
(1) (2) (3)
解:对整体:
∑M ∑F
y
A
=0
FBy × 4 + FBx ×1 = 20 × 2 FAy + FBy = 20 FAx − FBx = 0 FBx × 2 − FBy × 2 = 0
40kN m
10kN m M图(kN m)
32.5kN
20kN
20kN F(kN) S
解:求支座反力。取整体:
47.5kN
∑M ∑F
A
=0
FB × 8 − 20 ×10 − 10 ×10 × 3 − 40 = 0 FAy + FB − 10 ×10 − 20 = 0
然后即可做出弯矩图,利用弯矩图即可作出剪力图。
然后即可做出整个刚架的弯矩图。结点受力校核如下图。
D
qL 4 qL 2 qL 2
qL 4
qL 4
E
qL 2 qL 2

第3章 作业答案

第3章 作业答案

第3章 单元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 的阶差分是( C )t X k A Bkt t t k X X X -∇=-11kk k t t t k X X X ---∇=∇-∇C D111kk k t t t X X X ---∇=∇-∇1112k k k t t t X X X ----∇=∇-∇2. MA(2)模型,则移动平均部分的特征根是( A )121.10.24t t t t X εεε--=-+A , B ,10.8λ=20.3λ=10.8λ=-20.3λ=C , D ,10.8λ=-20.3λ=-10.8λ=-20.2λ=3. AR(2)模型,其中,则( B ) 121.10.24t t t t X X X ε--=-+0.04t D ε=t t EX ε=A B 00.04C D0.140.24. 若零均值平稳序列,其样本ACF 和样本PACF 都呈现拖尾性,则对可能建立( B{}t X {}t X )模型。

A. MA(2)B.ARMA(1,1)C.AR(2)D.MA(1) 5. 对于一阶滑动平均模型MA(1): ,则其一阶自相关函数为( C )。

15.0--=t t te e Y A. B. C. D. 5.0-25.04.0-8.06. 关于平稳时间序列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B )A. 可以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序列值进行精确预测。

B. 当前观测序列时间为t,MA(q)模型对大于t+q 时间点序列值的预测值恒为常数。

C .自相关系数具有非唯一性,偏自相关系数不具有非唯一性 D .均值非平稳的序列,可以通过对数变换将其变成平稳的。

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延迟算子的性质,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有 ( AD )A B10=B n-=(1-)tt n tx x B x -C∑=-=-ni n in nnB C B 0)1()1(D 对任意两个序列和,有{}t x {}t y 11()t t t t B x y x y --+=+2. ARMA 模型可逆性条件是( CD )A 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B 的根都在单位圆内 ()0t B εΦ=()0B Θ=C 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D 的根都在单位圆外 0=Θt B ε)(()0B Θ=3. 关于平稳可逆的ARMA 模型的序列预测问题,下列公式正确的有( ABCD )A12(|,,,)(0)t l t t t t lE x x x x x l +--+=≤ B12ˆ(|,,,)()(0)t l t t t t E x x x x xl l +--=>C 12(|,,,)(0)t l t t t t lE x x x l εε+--+=≤ D12(|,,,)0(0)t l t t t E x x x l ε+--=> 4. 对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矩估计方法评价正确的是 ( BCD )A 估计精度高B 估计思想简单直观C 不需要假设总体分布D 计算量小5. 下列属于模型优化方法的有( ABC )A 残差方差图定阶法B F 检验定阶法C 最佳准则函数定阶法D 最小二乘估计法 6. 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 A AR 模型总是可逆的B 平稳MA 模型的均值就等于模型的截距项参数C 偏自相关系数用来描述时间序列值间的直接影响D 只要ARMA 模型的AR 部分的系数的绝对值和小于1,该模型一定平稳。

钢结构第3章作业参考答案

钢结构第3章作业参考答案
f上 上
腹板下口的压应力: 腹板下口的压应力:
M 11.76 ×106 σf下 = ⋅ xo = ×144.48 = 93.82 Mpa < 160Mpa 4 I 1811×10
σf βf 93 .82 2 2 +τ = + 43 .75 = 104 .3Mpa < 160 Mpa 1 .0
533.35 × 103 < 60 h f = 480 mm (满足 ) lw1 = = 298mm >8 h =64 mm且 > 40 mm (满足 ) f 2.3 N3 N1 = a1 N − = 0.67 ×1000 − = 533.35 KN 2 2
N3 273 .3 N 2 = a2N − = 0.33 × 1000 − = 193 .35 KN 2 2
'
σ
' 拉
M ' 120 ⋅ F 6548.4 = ⋅x = × 200 145.43 = ⋅F ( - ) 4 4 I 1955.7 ×10 1955.7 ×10
Q
σ
' 2 拉
+ 3τ
'2
≤ 1 .1 ⋅ f t w
2 2
6548.4 9085.5 ∴ ⋅ F + 3× ⋅ F ≤ 1.1× 185 4 4 1955.7 × 10 1955.7 × 10 ∴ F ≤ 267.9 KN
2 2 I = 0 .56 × 15 × 21 .2 14 .45) + 0 .56 × 13 .8 × 200- .45) + 14 ( - (
2 × 0 .56 × 20 3 + 2 × 0 .56 × 20 × 14 .45 10) = 1811 cm 4 ( - 2 12

第三章作业题答案或说明

第三章作业题答案或说明
G pm1 = 3.98, Fn1 = 1.7, G pm 2 = 15.8, Fn 2 = 2.0
Fn (min) = 1.7 + 2.0 − 1 4.0 − 1 + ≈2 3.98 3.98 × 15.8
思考 1: 请同学验证该顺序的正确性? 思考 2: 可有简单的方法直接判断放大器次序? 说明: 噪声系数级联公式中,噪声系数和功率增益都是比例数,因此一定要先把 dB 数转换为 比例数。功率比例数和 dB 数之间的转换关系为:dB 数=10log(比例数)。 3-5.
GT =
G0 ω 1+ ω c
2n
其中, G0 为直流功率增益,也称通带功率增益, ωc 为该低通滤波器的 3dB 带宽, n 为滤波 器的阶数。转换功率增益也是网络分析仪在 50Ω端口阻抗条件下( RS = 50Ω, RL = 50Ω )测 量的散射参量 S 21 的幅度的平方,
2
Rin 2 Rin = Gv ≈ α Gv RL RL
2
也就是说,在较低的频率下,输入阻抗中电抗的影响因远小于电阻影响而可忽略,同时输入 阻抗中电阻近似和频率无关,则工作功率增益和工作电压增益 dB 数之差近似为一常数,两 者近似可以相互替换。换句话说,由于工作电压增益很容易很方便地测量获得,而低频下工 作功率增益和工作电压增益之间有简单的关系, 所以在低频下可以采用工作功率增益作为功 率增益的定义,但这种方便性在高频下并不成立,因为高频测量时,测量仪器的寄生参数将 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不可估量的误差, 工作功率增益和工作电压增益之间也没有简单的和频率 无关的关系,因而是不常用的,而常用的转换功率增益在高频下的测量(通过网络分析仪) 却可以做到足够精确。 额定功率功率似乎并不常用, 然而在噪声系数级联公式中, 每个级联网络的功率增益却 恰好就是额定功率增益。显而易见,三个功率增益并不相同,其中转换功率增益是最小的,

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作业答案第三章基因的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名词解释1、基因型效应:通常情况下,⼀定的基因型会导致⼀定表型的产⽣,这就是基因型效应。

2、反应规范:遗传学上把某⼀基因型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显⽰的表型变化范围称为反应规范。

3、修饰基因:能改变另⼀基因的表型效应的基因。

它通过改变细胞的内环境来改变表型。

4、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5、外显率:指在特定环境中,某⼀基因型(常指杂合⼦)个体显⽰出预期表型的频率(以百分⽐表⽰)。

6、不完全显性(半显性):具有⼀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称之为不完全显性。

7、镶嵌显性(嵌镶显性):具有⼀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个体上双亲性状在不同部位镶嵌存在的现象。

8、共显性(并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现象。

9、表型模写: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的现象。

10、显性致死:只有⼀个致死基因就引起致死效应的。

在杂合状态下即可致死。

11、隐性致死: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样时,才起致死作⽤。

12、复等位基因:同源染⾊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样的⼀组基因成为复等位基因。

13、顺式AB型:I A和I B位于同⼀条染⾊体上,另⼀条同源染⾊体上没有任何等位基因,⾎型是AB型,基因型I AB i。

14、基因互作:⾮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

15、互补作⽤:独⽴遗传的两对基因,分别处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种新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对基因是显性(纯合或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种性状,这种作⽤称为互补作⽤。

F2性状的分离⽐是9:7。

16、积加作⽤: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产⽣第⼆种相似的性状,当两对都是隐性基因时则表现出第三种性状。

生物药物分析第三章作业答案

生物药物分析第三章作业答案

单选题1、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基本相似,因而本法中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家兔体内的方式是A.静脉注射B.动脉注射C.腹腔注射D.灌胃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基本相似,因而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家兔体温升高情况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结果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所以答案为A。

2、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若再想供热原检查用,则至少应休息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再供热原检查用。

所以答案为D。

3、细菌霉内素检查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大肠埃希菌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本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所以答案为B。

4、下列有关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叙述哪一项是错的A.每批鲎试剂的灵敏度须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复核B.凝胶法的原理是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C.抗生素类药物因具有抗菌活性,不能用凝胶法检查细菌内毒素D.凝集反应的温度规定为37℃±1℃E.凝集反应的时间规定为60分钟±2分钟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抗生素类药物可以用凝胶法检查细菌内毒素。

所以答案为C。

5、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为A.鲎试验法B.临床检查法C.生物效应法D.家兔热原试验法E.放射性检验法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为鲎试验法。

本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答案(第3章)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答案(第3章)
上述两种方案由于每个原色强度过少,色彩单调,图象层次感差,对于数字电视无实 际应用价值。如果可以提高三倍数据率,以每三个连续的 5 比特组分别表示一个像素,三种 颜色各有 32 种强度值,共有 32768 种色彩,这对于计算机显示器而言,色彩并不算丰富,
而对于数字彩色电视机,相当不错了。如果不提高数据率,还可以通过降低分辨率或刷新速 率,来换取色彩数的提高,但这也不实用的方法。
已知视频带宽 B=5MHz,所以有 5=P/105,则每行的像素数 P=5x105=525。 然而,通常 CCIR-M/NTSC 制式每行只约有 450 像素,带宽 B=P/105=450/105=4.3MHz (实 际技术指标 4.2Hz) 。 带宽由 4.2MHz 增加到 5MHz 时,水平分辨率约增加 75 像素,增幅 16.7%。 (2)计算垂直分辨率的增幅 由于信号最高频率 fH=5MHz,即最短的信号周期 1/fH=0.2υs。 又因为每个最短周期包含 2 个像素,则有 225 周期/行。那么,每行扫描时间为 0.2υs×225=45υs。加上水平回扫 11υs,每行往返扫描时间为 56υs ,即 56x10-6 s, 假定每屏 V 行,每秒扫描 30 场(帧、屏),则每秒扫描行数为 30V。 因此对于画面刷新,有 30V×56x10-6 = 1s,V = 595 行/屏。目前 NSTL 制式每行只有 525 行。垂直分辨率增加了 70 行,增幅 13.3%。
cos 2 t = cos t cos t = 1 (cos 2t + cos 0) = 1 (cos 2t + 1)
2
2
所以, f (t) = (10 cos t)2 = 100 cos 2 t = 50 + 50 cos 2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數字電子技術作業答案
班級 ____________ 學號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第3章組合邏輯電路
1. 分析圖1所示邏輯電路,已知&、S 。

為功能控制輸入, A 、B 為輸入信號,L 為輸出,求電路所具有的功能。

解^ • (1) L = A ® S I
• B ® Sj ® 50
= (A ® S, + B ® Sj) ® S o
⑶當SiSo=O0和SiS 0=11時,該電路實現兩輸入或門, 當S$o 二01時,該電路實現兩輸入或非門,當SiSohO 時,該 電路實現兩輸入與非門。

(2)真值表:
S1 %
L
0 0
A+E
0 1
A+B 1 0
AB
1 1
A+B
圖1
圖2
2.由與非門構成的某表決電路如圖2所示。

其中A、B、
C、D表示4個人,L=1時表示決議通過。

(1)試分析電路,說明決議通過的情況有幾種。

(2)分析A、B、C、D四個人中,誰的權利最大。

解:(1 ) L = CD •~BC=CD + BC + ABD
(2)
010
1
011
011
1
(3)根據真值表可知,四個人當中C的權利最大。

3.某組合邏輯電路的輸入A, B, C和输出F的波形如圖3所示。

試列出該電路的真值表,寫出逼輯函數表達式,并用最少的與非門實現。

解:真值表略。

由波形圖直接寫出邏輯函數表達式:
F = ABC + ABC + ABC + ABC
化簡并變換成最簡與非式F = BC.AB O畫出邏輯圖如圖解
3所示。

圖解3
4.設計一個三變量的判奇電路,當有奇數個變量為1 時,輸出為1,否則輸出為0,要求用最少的門電路實現此邏輯電路。

解:三變量的判奇電路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ABC F
0 0 00
0 0 11
0 1 01
0 1 10
★㊉B®C
用異或門實現電路最簡單,邏輯圖如圖解4所示。

圖解4
5.某工廠有設備開關A、B、Co按照操作規程,開關B 只有在開關A接通時才允許接通;開關C只有在開關B接通時才允許接通。

違反這一操作規程,則報警電路發出報警信號。

設計一個由與非門組成的能實現這一功能的報警控制電路。

解:(1)設開關A、B、C的狀態接通為1,斷開為0; F
為輸出,發報警信號為1,不發報警信號為0。

(2)列真值表
ABC F
0 0 00
0 0 11
0 1 01
0 1 11
1 0 00
1 0 11
1 1 00
1 1 10
(3)寫出邏輯表達式并化簡
F = A BC + ABC + ABC+ ABC = BC + AB = BC • AB
(4)畫出邏輯圖。

圖解5
6.設計一個監視交通信號燈工作狀態的邏輯電路。

正常情況下,紅、黃、綠燈只有一個亮,否則視為故障狀態,發出報警信號,提醒有關人員修理。

要求:(1)用門電路實現;(2)用3-8線譯碼器實現;
(3)用4選1數據選擇器實現。

解:(1)用门电路实现
①邏輯抽象
輸入變量:R、A、G,紅、黃、綠燈;燈亮為1,不亮為Oo
輸出變量:Z—故障信號,正常工作Z為0,發生故障Z 為
1o
列出真值宙姑主表
真值表
②寫出函數式并化簡Z=片刁G + RAG + RAG + RAG + RAG
經卡諾圖化簡得:Z = RAG + RA + RG + AG
③畫出電
(2)用3-8线译码器实现
①標準與或式
Z = R A G + RAG + RAG + RAG + RAG = + + m5 + + ntj
②化成與非 -與非式
Z = + m3 + m5 + /w6 + m7 = m{)・ m3・叫・・ /??7
③設住血、冷0、G^AO
則Z=Y O Y3Y5Y6^
④畫連線圖
(3)用4選1數據選擇器實現
①標準與或式Z = R A G+ RAG + RAG + RAG + RAG
S =1 時4 選1 Y = A)+A,A)+D2A A> + A)
②確定輸入變量和地址碼的對應關系
4" A -A}, G - A Q Z = R(A G)+R(AG)+R(AG)+\ AG 則:q=& D、= D严R
0 = 1
③畫連纱回
A—A, 1 e
:】y 74LS153 $
G-A 2 74LS153 S T
D°D\ D2 D3
Ip
l-!
L_
R\1
7.用紅、黃、綠三個指示燈表示三臺設備的工作情況: 綠燈亮表示全部正常;紅燈亮表示有一臺不正常;黃燈亮表示兩臺不正常;紅、黃燈全亮表示三臺都不正常。

列出控制電路真值表,并選用合適的中規模集成電路來實現。

解:(1)根據題意,列出真值表
由題意可知,令輸入為A、B、C表示三臺設備的工作情況,“1”表示正常,“0”表示不正常,令輸出為R, Y, G表
GAGGAGAGGAFFFFAFAF
示紅、黃、綠三個批示燈的 狀態,,”表示亮,“0”表示 滅。

(2)由真值表列出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R(A,B,C)=乞加(0,36,6)
Y(A,B,C) = m((M,2,4)
G(A^B^C) = m 1
(3)根据逻辑函数表达式,選用譯碼器和與非門實現,
畫出邏輯電路圖。

8. 分別用74LS153C4選1數據選擇器)和74LS152 (8 <
1)實現函數 F 二AB+BC+AC 。

&
&
&
YOY1Y2Y3Y1Y5YGY7
解:(1)用4選1數據選擇器來設計
①標準與或式 F = ABC + ABC + ABC + ABC
數據選擇器Y = D.A^ +卩方人+ Q人代+ AAA)
②確定輸入變量和地址碼的對應關系
令A\ - A, A Q - B Y^D^AB + D^AB + D.AB + DyAB
F = ABC + ABC + ABA + ABO
貝]} DO = 0 D\ =Z?2 二C D3二1
③畫連線圖
(2)用8選1數據選擇器來實現
①標準與或式
F = ABC + ABC + ABC + ABC
= 0・(Z^6 + 0・(7^C) + 0・(NBe)+ l・(NBC) + 0・(A^E) + l・(A^C) + l・(ABW) + l・(ABC)
8選1數據選擇器:
Y = + DjAjAji% + D2A2A l A Q + D//】A)+ 2%刍A)+ %A】A)
②確定輸入變量和地址碼的對應關系
Y
1/2 74LS153 巧]%”]几 直
1吗 S J LJ 1 i I 1 CT
B …和2心5—“2徳 •<5>31OWWB M3S479U97 ^3?55O9IF6 A 2 令冷力2,
,4人0
E 二厉二% 二莎二 1DQ 二 D ]二吋 DE ③畫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