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民歌
酒歌

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2、新疆哈 萨克族民歌 《玛依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民歌欣赏
4、蒙古族民歌 《天堂》
1、藏族酒 歌《年轻的 朋友》
3、云南彝 族民歌《跳 月歌》
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
背景简介:在西藏城乡,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是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相互喝酒、敬酒时所唱的歌曲。
风格特点:
1、在高音区一个欢呼般的同音反复音型后,藏族
音乐特有的抒情曲调尽情奔涌;
2、典型的五声调式; 3、伴有细腻的装饰音; 4、藏族语言风格的衬词,有一定的寓意,
深化歌曲主题思想,勉励不怕劳苦的的年轻朋友, 要像坚实耐寒的嫩苗一样茁壮成长,四季常青。
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
背景简介:新疆哈萨克族以放牧为主,它的民歌高 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传说此歌玛依拉自己所创。
的使用。
1、说说你 所听到的民 歌旋律是哪 个民族的民 歌?
歌曲背景: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春季开花。每年春天盛
开,白色和红色的花朵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歌曲生动的 表现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出游观赏的喜 悦心情和生活意趣。
风格特点:
1、歌曲只有短短十四小节,但音乐形
象鲜明生动。
2、 4/4拍子贯串始终,从容而不 急促的速度; 3、日本民间“都节调式” ,民族韵
风格特点:
1、哈萨克音乐惯用语汇——贯串始 终的回旋音型;
2、歌词表现出玛依拉的热情、自豪 和她活泼可爱的天性;
3、哈萨克族民歌特色的短小副歌, 曲调轻盈明快。
云南彝( yí)族民歌 《跳月歌》(《阿细跳月》)
背景简介: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中。在节日
或农闲的月夜,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
《玛依拉》是民歌还是创作歌曲

2020年11月第34卷第6期艺术探索ARTS EXPLORATIONNov.2020Vol.34No.6音乐与舞蹈主持人:郭威《玛依拉》是民歌还是创作歌曲?杜亚雄(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北京100101)[摘要]因为哈萨克语“民歌”一词的内涵只强调口头流传,不强调集体创作,所以在被称为“哈萨克族民歌”的歌曲中有许多是音乐家的作晶。
在我国广泛流传的《玛依拉》是哈萨克斯坦著名民间歌手、作曲家玛依拉•沙姆苏特蒂诺娃创作的,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同版本,歌词几乎没有变化,但曲调却在整体近似的情况下各有不同。
因哈萨克语和汉语中“民歌”词义的不同,所以《玛依拉》既可称为哈萨克族民歌,又是一首创作歌曲。
[关键词]民歌;创作歌曲;辨析[文章编号]1003-3653(2020)06-0103-05D01:10.13574/ki.artsexp.2020.06.010[收稿时间]2020-06-23[作者简介]杜亚雄(1945—),男,河北鹿泉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引用格式]杜亚雄.《玛依拉》是民歌还是创作歌曲?[JL艺术探索,2020,34(6).人们都叫我玛依拉诗人玛依拉,牙齿白声音好歌手玛依拉。
高兴时唱上一首歌弹起冬不拉,来往人们挤在我屋檐底下。
玛依拉,拉依拉,哈拉拉库拉拉亦拉……这是在我国广泛流传的一首哈萨克族歌曲,有人说它是民歌,有人讲它是创作歌曲。
它到底是民歌还是创作歌曲呢?1982年,为了编辑《洛宾歌曲集》,我曾到乌鲁木齐采访王洛宾先生,他给我讲了记录《玛依拉》的过程。
m他说:“1938年,一部分哈萨克族部落被军阀盛世才赶出了新疆,流落到甘肃、青海一带,有些哈萨克族同胞到西宁做工谋生。
《玛依拉》是1939年秋天在西宁义源工厂记录的,演唱者是在该厂工作的一位哈萨克族女工。
由于我不懂哈萨克语,歌词是请在西宁做生意的维吾尔族商人阿布都•哈迭尔先生帮忙翻译的。
嘎俄丽泰

一、练声
1、2/4 5 5. | 4 4. | 3 3. | 2 2. | 1 1. ||
M ma m mei m mi m mo m mu
2、3/4 5 3 4 2 1 | 5 3 4 2 1 ||
Ma mei mi mo mu Ma mei mi mo mu
要求五个字发音状态统一。
二、请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演唱者:殷秀梅 殷秀梅 - 嘎哦丽泰.flac
三、思考、探究
1、为什么歌谱是嘎俄丽泰,歌唱家殷秀梅 唱成嘎哦丽泰?
2、为什么歌唱家没有严格按照谱子的节奏 来唱?
民歌
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 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民歌的作 者和传唱者都是劳动人民,所以与人民生活有 着密切的联系。民歌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它 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人民群众自发的
口头创作;其曲调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加工进而 变化发展的。
民歌中的佚名
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 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 标作“佚名”。
四、歌曲《嘎哦丽泰》创作背景
《嘎哦丽泰》—哈克族民歌。 此歌讲述一位哈萨克青年和一位美丽女子嘎哦丽
泰,各自追随家族来到肥美的天山草原,由相遇、相 知到相爱。然而面对随着草原牧草逐渐枯竭,两个家 族又准备前往不同的放牧地点。分手那一天来的如此 仓促,在来不及说再见的情况下,姑娘嘎哦丽泰就已 经随着家人远走他方,留给这位哈克青年的是“一片 荒凉”,是一脸的惆怅和忧伤。
五、学唱歌曲
《嘎哦丽泰》
六、请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演唱者:罗宇轩 罗宇轩《嘎哦丽泰》.mp4
七、合唱歌曲
哈萨克民歌《玛依拉》赏析

玛依拉的传说:相传在俄国十月革命 以前,在谢米巴拉金斯克的地方,卖马奶 的孤女玛依拉因有歌唱天赋,使得周边地 方的人都为了听其一曲而买她的马奶。
最初民间流传的《玛依拉》由前苏联 哈萨克民间歌唱家玛依拉.夏姆斯托迪诺娃 演唱,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我国流传, 与王洛宾改编的《玛依拉》完全不同。
1939-1949年王洛宾 收集、整理素材,进 行艺术加工,改编出 了现在的《玛依拉》。Leabharlann 谢谢观看《玛依拉》赏析
--哈萨克族民歌
哈萨克族聚居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及青海、甘肃部分地区。
哈萨克族民歌
安 旋律宽广、场次、曲名固 定的歌曲。
即兴填词的各类民歌,
月令 曲调丰富,大多数是经
过扩充的上下句单乐段 结构。
吉尔 即婚礼歌,亦称“托依 吉尔”,伴随着婚礼仪 式的全过程。
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的来历?
《玛依拉》是单二部曲式歌曲也叫“二段体” 歌曲由五个乐句构成。前三个乐句旋律基 本相同,情绪欢快、热烈,具有载歌载舞的特点。
第四、五句是前面旋律的变化发展
《玛依拉》演唱难点
1. 分句、气口(见谱例) 2. 情绪欢快、热烈,载歌载舞。
2011年哈萨克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一颗璀 璨的明珠。
歌曲《赛吾里麦》的创作分析

歌曲《赛吾里麦》的创作分析摘要:爱情歌曲是哈萨克族民歌中最具闪光的一部分。
《美丽的姑娘》、《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赛吾里麦》等等,都是人们较熟悉的哈萨克民歌。
《赛吾里麦》作为一首哈萨克民歌,在歌词、旋律、节奏、等方面表现了极为细腻的情感,深刻地表达了新疆青年在暗恋中所经历过的一切快乐时光以及对爱人的思念,本文将从极具民族特色的哈萨克族民歌着手,从歌曲《赛吾里麦》的歌词、旋律、节奏、伴奏、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此歌曲的研究与分析,以及近段时间大量资料的查阅,顺利完成此论文,为以后该作品的学习者提供一点点帮助。
关键词:创作;赛吾里麦;一、《赛吾里麦》的词曲分析歌曲《赛吾里麦》这首抒情性歌曲是典型的哈萨克爱情歌曲,歌词中“赛吾里麦”是哈萨克族语言,同时作为歌曲的名字有着明显的哈萨克族民歌的特点。
作品《赛吾里麦》的歌词短小、精炼,与旋律的起伏;哈萨克族中常用的3/4拍子;等音乐基本要素完美融合在一起,将整首歌曲中,哈萨克族青年回忆在暗恋中所有经历过的美好时光,以及对爱人的深深地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赛吾里麦》这首作品是降E大调,降Xi(7)音、Mi(3)音、La(6)音,有着哈萨克族传统民族歌曲的调式风格。
哈薩克民歌的节拍拍子可谓是“丰富多彩”尽显中国少数民族民歌风采,常用的拍子2/4、3/4、4/4、3/8等等,歌曲《赛吾里麦》用的便是哈萨克民歌中常用的单拍子,3/4拍子。
整个歌曲的旋律线条的速度是稍慢的,从前奏开始部分第一小节,第二小节中可以看出,作品是由中弱开始,第一小节利用降E大调的一级和弦,六级和弦,七级和弦,三组和弦琶音带出作品,前奏的前半部分,轻柔、缓慢的感觉,充满着哈萨克族民歌的色彩。
紧接着,第二小节由降E大调一级主和弦稳定歌曲调性,递进到第三小节,此时,出现强弱标记符号“f”,歌曲的前奏情绪渐渐加强,这时伴奏演奏者应注意歌曲情绪的加强。
而后进行到六级和弦过度到第四小节二级和弦,再进行到第六小节属和弦,曲式结构和弦进行是开放性复式进行,再次巩固歌曲降E大调调性。
哈萨克斯坦民族歌曲

哈萨克斯坦民族歌曲有:
1.《玛依拉》:这是一首充满活力的哈萨克族民歌,描绘了一位年
轻女孩的美丽和她的喜悦之情。
2.《我的东不拉》:这是一首深情而动人的歌曲,表达了对家乡和
亲人的思念之情。
3.《我的黑眼睛》:这是一首充满柔情的歌曲,描绘了一个人对他
深爱的女孩的痴情。
4.《阿尔达克》: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歌曲,表达了人生旅程中的
艰辛和挑战。
5.《送嫁歌》:这是一首哈萨克族婚礼上的传统歌曲,表达了对新
娘和新郎的美好祝福。
6.《白鹿》: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歌曲,展现了哈萨克族人民
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7.《婚礼歌》: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婚礼的喜庆和热闹气
氛。
8.《谜语歌》:这是一首以谜语为主题的歌曲,展现了哈萨克族人
民的智慧和幽默感。
9.《询问家谱歌》:这是一首具有家族传承意义的歌曲,表达了对
家族历史的尊重和自豪。
10.《求歌》:这是一首祈求丰收和幸福的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渴望和祈愿。
哈萨克族民歌我的花儿简介

哈萨克族民歌我的花儿简介
哈萨克族民歌《我的花儿》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它表达了哈萨克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首歌通常是由哈萨克族歌手用传统的喉音唱法演唱,伴随着传统的乐器如鼓、筝等。
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通常反映了哈萨克族人对家园、亲人和爱情的眷恋和热爱。
《我的花儿》歌词中常常描述了草原上的美景、骏马奔腾的场景,以及对挚爱的情感表达。
歌曲中的旋律优美动人,歌词朴实真挚,充满了对家园和爱情的赞美和感慨。
这首歌曲不仅在哈萨克族群体中广为流传,也深受其他民族和地区的人们喜爱。
《我的花儿》这首歌曲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首歌曲,人们可以感受到哈萨克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家园和爱情的眷恋。
这首歌曲也是哈萨克族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展现了哈萨克族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我的花儿》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它
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哈萨克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园的眷恋,是哈萨克族文化中的重要艺术之一。
哈萨克族民歌

哈萨克族民歌,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属的伊犁州直属八县两市和塔城、阿尔泰地区,木垒、巴里坤,甘肃省的阿克塞等三个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乌鲁木齐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的哈萨克人聚居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旋律曲调哈萨克族民歌有两种调式体系相融合下的混合调式,源自于人种学和族源。
哈萨克族民歌内容丰富、旋律热情、曲调优美、奔放粗犷,是哈萨克族人在各种喜庆节日、家庭聚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主要民间娱乐方式,代表作品主要有《玛依拉》《我的东不拉》等。
2011年5月23日,哈萨克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萨克族民歌旋律热情优美,奔放粗犷。
旋律多以扩展、模进、重复与变化重复等手法发展,旋律中的跳进较为多见,有时还出现调式交替和置换的现象。
在音乐旋律方面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带有呼唤性音调,这种呼唤性音调通常用四度或五度的音程关系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歌曲的曲首部分,往往是歌曲的核心音调。
这种呼唤性音调还可以发展成为六度或八度的音程关系,用不同的曲调变体出现在民歌旋律的结构内部,特别是某一首歌曲的内容转折处和句逗的地方。
●音乐风格哈萨克族民歌统称为“安”,从音乐风格上“安”又包括二级分类的“安”“约令”和婚礼歌曲的“托依吉尔”等。
“安”,就是指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的歌曲,可根据内容和场合分成若干类。
“安”类民歌一般曲调优美,易于上口,节奏有明朗、急促的特点,音域宽广而高亢,感情真挚,欢快热烈,旋律有跳跃、悠长之感,多为独唱歌曲。
演唱“安”的歌手称为“安奇”,为“安”伴奏的乐器通常使用“冬不拉”。
“约令”,是“诗歌”“歌谣”之意,一般无固定曲名和唱词,歌手随意即兴编唱,歌词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类民歌短而精,节拍多变,节奏灵活,乐句长短比较自由,旋律简洁明快悠扬。
在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用人生礼仪庆典等大型娱乐集会中经常会唱“约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