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完美演绎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作者:王倩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7期摘要:文学和音乐界都十分关心流行音乐对古诗词的运用,虽然流行音乐与古诗词的存在有所差异,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和自觉传承,使得流行音乐创作上不断传承古诗词。
在古诗词对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堪称经典之作,特别是在王菲、蔡琴等流行歌曲明星的演唱中,取得了空前的反响和社会效果。
本文就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剖析音乐与词的相融之美、旋律写作超越世俗之美和音乐意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古诗词;流行音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一、绪论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其演唱形式上集合了时代、文化、大众和政治的气息,反应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社会敏感。
如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周杰伦的《青花瓷》、黄霑的《沧海一声笑》等,要么借鉴了古诗词的意境,要么借用古诗词语句逐步成为经典。
因此文学和音乐界都十分关心流行音乐对古诗词的运用,虽然流行音乐与古诗词的存在有所差异,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和自觉传承,使得流行音乐创作上不断传承古诗词,并且相跨多个学科,无论社会学、美学、传播学,还是文学、音乐学和心理学等,都从流行音乐的创作上不断融合古诗词内容,这对我国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密州中秋所做诗词,以月亮为思念载体,表达对弟弟苏辙的多年未见的思念,以及文中贯穿的悲欢离合的人世无奈。
王菲、蔡琴等将此诗词配上乐曲,将诗词和音乐完美结合吟唱,在世人的传唱中更加形象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通过优美的旋律深入人心。
二、古诗词对流行音乐的影响(一)古诗词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按照常理,古诗词属于古代高雅文化,而流行音乐归属通俗文化,两者相互结合似乎于理不合,但是在王菲、邓丽君、蔡琴、童丽的演绎下,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却变成另一种别样风情。
如邓丽君演唱的“红藕香残玉簟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菲的经典歌曲“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不仅领会了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而且体会了古代文人雅士的诗意情怀。
有哪些现代流行歌曲出自古代诗词

有哪些现代流行歌曲出自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有着极强的韵律感,所以成为很多歌手借用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列举几首吧,有空不妨看看听听。
有哪些现代流行歌曲出自古代诗词1.歌曲名称:人面桃花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演唱:邓丽君2.歌曲名称:虞美人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演唱:邓丽君3.歌曲名称:独上西楼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相见欢》演唱:邓丽君4.歌曲名称:胭脂泪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乌夜啼》演唱:邓丽君5.歌曲名称:人约黄昏后相关古诗词:宋·朱淑真《生查子》演唱:邓丽君6.歌曲名称:但愿人长久相关古诗词:宋·苏轼《水调歌头》演唱:邓丽君(王菲翻唱过)7.歌曲名称:月满西楼相关古诗词:宋·李清照《一剪梅》演唱:安雯8.歌曲名称:满江红相关古诗词:宋·岳飞《满江红》演唱:罗文9.歌曲名称:别亦难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演唱:徐小凤10.歌曲名称:相看泪眼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邓丽君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包美圣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娄晗11.歌曲名称:采莲曲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采莲曲》演唱:蔡幸娟12.歌曲名称:床前明月光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梅艳芳13.红楼梦歌曲系列歌曲名称:引子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引子》演唱:陈力歌曲名称:枉凝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枉凝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分骨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分骨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聪明累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聪明累》演唱:王洁实歌曲名称:秋窗风雨夕相关古诗词:林黛玉《秋窗风雨夕》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葬花吟相关古诗词:林黛玉《葬花吟》演唱:陈力歌曲名称:题帕三绝相关古诗词:林黛玉《题帕三绝》演唱:陈力歌曲名称:红豆曲相关古诗词:贾宝玉《红豆曲》演唱:王洁实14.歌曲名称:青青河边草相关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演唱:高胜美15.歌曲名称:涛声依旧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演唱:毛宁16.歌曲名称:烟花三月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演唱:吴涤清17.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演唱:黄安18.歌曲名称:君莫攀相关古诗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演唱:黄安19.歌曲名称:黄鹤楼(古典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歌曲名称:黄鹤楼(现代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古诗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古诗,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只有唱起来,才是吟诗。
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是一首悠扬动人、充满古典美感的歌曲,让人沉浸在古代诗词的韵味之中。
这首歌曲在音乐特征上体现了古典传统与现代创新的融合,同时在演唱上需要演唱者有很高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技巧。
下面我们将从音乐特征和演唱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音乐特征1. 曲调优美《渔翁道情》的曲调非常优美,表现出古典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
曲调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融合了古筝、二胡、笙等乐器的演奏,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整首歌以悠扬的旋律将诗词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古代的渔舟之上,感受着屈原的离愁和思乡之情。
2. 旋律婉转整首歌曲的旋律婉转动人,充满着古典诗词的韵味。
旋律的起伏变化与诗词的意境相得益彰,将古代的离愁与现代的情感表达完美结合。
这种旋律的婉转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诗词的魅力,同时也展现出现代音乐的创新成果。
3. 缓慢节奏《渔翁道情》以缓慢的节奏展现了诗词的深情意境。
缓慢的节奏使得整首歌曲更具有沉静、内敛的气质,适合表现出屈原的离愁和思乡之情。
缓慢的节奏也让人更加沉浸于古代诗词的意境之中,感受到诗词的情感表达。
4. 融合现代元素《渔翁道情》不仅在曲调上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还在编曲和演唱上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创新元素。
这种融合让整首歌曲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使得诗词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丰富,同时也增添了歌曲的时尚感。
二、演唱分析1. 情感表达《渔翁道情》的演唱需要演唱者有很高的情感表达能力。
整首歌曲以渔翁的离愁和思乡之情为主题,需要演唱者通过声音来表达出屈原的深情。
演唱者需要将自己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用真挚的情感来演绎出古代诗词的韵味,让听众感受到诗词的内涵与情感。
2. 声音技巧演唱《渔翁道情》需要演唱者有很高的声音技巧。
由于整首歌曲的旋律婉转动人,需要演唱者能够准确把握音准和节奏,使得整首歌曲的演唱更加动人。
演唱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声音调控能力,用适当的音色和表情来表达出诗词的意境,使得整首歌曲更加生动自然。
主流文化背景下古诗词歌曲的风韵演绎——流行唱法的意象诠释

2023.5ART RESEARCH 主流文化背景下古诗词歌曲的风韵演绎——流行唱法的意象诠释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顾元成摘要:主流意识形态是在文化争鸣中演进的,具有高度复合的一体性、强盛的传播力和认同覆盖力的文化形式。
现今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逐步失去主导地位被趋向边缘,文化生产方式改变、主导传媒形式的革新、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和现代技术介入引起了原有文化艺术生态格局的全面变化,而给予新的生命体面。
从声乐领域看,古诗词风格歌曲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化诠释社会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始终存在,为当前流行歌曲的创作和演唱实践提供了无尽的原料。
在研究古诗词歌曲的法度与规格、格调与气韵中势必延展到意象诠释路径上,体现出诗词内容多元、内质意蕴、编曲丰腴、形式追新的并置予以关注研究。
关键词:流行唱法古诗词歌曲诠释在“诗言志”的人文语境中,历朝历代均产生了风格各异、内容千态的诗词作品,从诗词在音乐中的定位看,追溯于春秋时期的《诗经》,首次将音乐的韵律生成文字之中的艺术表达,完成具有独立的精神呈现。
而从先秦到两汉时代,《墨子》中曾有“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的说法。
唐宋时期政治环境的开放,诗歌与音乐共生的现象存续于此,实际上,诸多俗乐仍然难以割离诗歌本身。
上世纪20年代以来,留洋作曲家青主、黄自、应尚能等人首次将欧洲古典浪漫艺术歌曲的创作技巧与中国古诗词相结合,创作出了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古诗词艺术歌曲。
以此为开端,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传承文明的体裁,其文字形式、韵律品格形成编曲的精神符号,成为我国当代声乐艺术中的主流思潮。
晚于古诗词艺术歌曲而出现的是古诗词风格流行歌曲,指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流行音乐文化在我国大陆的广泛传播,在创作中出现了众多以古诗词作为歌词的流行曲目,这些曲目不囿于艺术歌曲的创作范式,而是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流畅性的旋律音调、多样性的编创风格、潮流性的舞台效果,用感染性最强、普遍性最大的流行唱法及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呈现大众的视野。
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艺术特征与赏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艺术特征与赏析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同时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将古诗词的优美语言和音乐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其中《花非花》就是一首典型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一、《花非花》的艺术特征1. 旋律优美婉转《花非花》的旋律优美、婉转,以清新淡雅的音乐氛围展现出诗词的意境,体现出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整首歌曲以古筝为主导乐器,与其他乐器的配合,使得整首歌曲的音乐气氛温婉动听。
2. 诗词与音乐相结合《花非花》的词曲结合非常紧密,旋律与诗词紧密结合,音乐的节奏与词的韵律相互呼应,达到了音乐与诗词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整首歌曲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极大地丰富了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3. 诗意意境浓郁《花非花》是一首表现花的意境和情感的诗词,歌曲中诗意意境浓郁,旋律轻盈流畅,令人陶醉。
歌曲中的诗句“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描绘出了花的虚幻和神秘,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4. 艺术表现手法多样《花非花》的艺术表现手法多样,既有古典的音乐形式,又有现代的音乐元素,既有传统的唱法,又有创新的演唱方式。
整首歌曲的编排和演绎方式都很有创意和艺术感染力,使得这首歌曲在音乐和文化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花非花》的赏析《花非花》是一首充满诗意和音乐魅力的艺术歌曲,它以古诗词为基础,以现代的音乐形式为载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下面从音乐、诗词、意境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1. 音乐《花非花》的旋律优美婉转,既有传统的古典音乐元素,又有现代的流行音乐元素,整首歌曲的编曲和演唱都非常具有创意和艺术感染力。
歌曲中使用了古筝、二胡、笛子等乐器,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使得整首歌曲的音乐氛围温婉动听,令人陶醉。
2. 诗词《花非花》的诗词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一句:“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这句诗表达了花的虚幻和神秘,同时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句简短却意境深远,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满江红》的音乐特点

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满江红》的音乐特点作者:王鹏程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2期[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它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文学、音乐技法、欧洲传统音乐技法以及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相融合,形成一种独具中国艺术风韵的艺术歌曲形式,在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古诗词;《满江红》;音乐特点引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完美演绎即离不开作者对古诗词风格的把握,更离不开演唱者精湛的演唱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从而为观众营造一种情景交融音乐氛围。
本文将运用实例分析和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文章进行论述,希望文中一些观点能够为中国艺术歌曲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艺术歌曲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胡笳十八拍》《杏花天影》《扬州慢》等。
另一类是与西方创作手法相结合的《我只长江头》《玫瑰三愿》《春思曲》等,本文分析的《满江红》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艺术歌曲。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述(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基本概述新中国成立,这是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二个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作曲家对下方作曲技法的演绎更加娴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进入繁荣的阶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至今仍然比较繁荣。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突破了思想上的束缚,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对祖国热爱的情绪高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曲家,如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刘聪的《故园恋》、施光南的《我的祖国妈妈》等。
近些年来,还有一些作曲家将流行音乐融入到了创作上,出现了具有“中国风”的歌曲,形成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另一个新阶段,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东风破》等。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中国艺术歌曲在开始兴起的时候,就有一部分作曲家将西方音作曲技巧与和声技法运用到了音乐创作之中,并且巧妙的把西方音乐创作技法与中国的民族调式,中国音乐特点相融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如今中国艺术歌曲在其发展的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其鲜明的民族性,从艺术歌曲的取材上可以看出,它始终以民族民间的音乐题材为基本来源,这使得中国艺术歌曲始终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服务于人民群众。
古诗词改编的好听歌曲

古诗词改编的好听歌曲导语: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古诗词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文人情感的抒发。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将古诗词搬上现代的音乐舞台,不仅可以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也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优美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改编的好听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一、《千年等一回》这首歌曲是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改编而成的,由著名歌手阿杜演唱。
歌曲选取了苏轼的那句“千年等一回,只为遇见你”,以流畅动听的旋律配以阿杜独特的嗓音,诠释了古诗中的深情与期待。
这首歌曲一经发表,便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了经典的爱情之曲。
二、《花好月圆夜》这首歌曲改编自李白的《静夜思》,由原创音乐人李宇春演唱。
歌曲的名字体现了浪漫和美好的意境。
李宇春以独特的嗓音婉转唱出了李白的词句,将诗人的愁思之情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这首歌曲曾在各大音乐榜单上长期占据榜首,成为了一首广受喜爱的经典之作。
三、《夜夜夜夜》这首歌曲取李煜的《夜夜夜夜》为题材,由谭维维演唱。
歌曲在原诗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编曲元素,使整首歌曲更具时尚感。
谭维维悠扬婉转的嗓音贴合了古诗中的伤感和惆怅,使得这首歌曲更加动人心弦。
这首歌曲的发布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当下乐坛的热门歌曲之一。
四、《山水之间》这首歌曲改编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由许嵩演唱。
歌曲以王之涣描绘的美丽山河为背景,展现了人们在美景中的情感和思考。
许嵩用他独特的嗓音和抒情的演唱风格,再现了诗中的壮丽和恢宏。
这首歌曲一经推出,便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成为了一首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五、《相思引》这首歌曲改编自李清照的《如梦令》,由杨洪基演唱。
歌曲以李清照的娓娓道来,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杨洪基清澈悦耳的嗓音使得整首歌曲更加动人心弦,歌词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是让人仿佛看到了那个爱人娇艳欲滴的面容。
这首歌曲曾在音乐节目中频频登上冠军宝座,成为了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结语通过改编古诗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古诗词的美丽与魅力。
流行音乐中古诗词

• 流行音乐与古诗词的结合 • 流行音乐中的古诗词创作 • 流行音乐中古诗词的传播与影响 • 流行音乐中古诗词的未来发展
01
流行音乐与古诗词的结合
流行音乐中的古诗词元素
01
02
03
歌词引用
在流行音乐的歌词中直接 引用古诗词,以增加歌曲 的文化内涵和诗意。
意境借鉴
借鉴古诗词的意境、情感 和表达方式,融入到流行 音乐的创作中。
01
多元化发展
古诗词将更加多元化地融入不同风格、 不同地区的流行音乐中,展现出更加丰 富的艺术魅力。
02
0喜爱古诗词文化,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欣赏流行音乐中的古诗词,现代人能够 更轻松地接触到传统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 文化素养。
激发创作灵感
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了 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推动音乐创新。
流行音乐中古诗词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1 2 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将古诗词融入流行音乐,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情感表达
古诗词善于表达情感,通过古诗词的歌词创作,能够更好地传递歌 曲的情感和主题。
文化内涵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歌词创作,能够使流行音乐更 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古诗词在流行音乐中的旋律创作
旋律融合
将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融入流行 音乐的旋律中,使两者相互融合, 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创新演绎
拓展题材范围
发掘更多古诗词资源,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诗词融入流行 音乐中,丰富音乐内涵。
探索音乐科技
利用现代音乐制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为古诗词的演绎提供更 多可能性,提升音乐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谈到古诗词,不得不提方文山,他与周杰伦的中国的完美演绎,真令人感叹!《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刘德华最近的MV《继续谈情》中也加入了粤剧元素,曲风悲怆雅致,歌词更唱出“泪似帘外雨点滴到天明”这句经典的粤曲唱词。
《新鸳鸯蝴蝶梦》——部分选自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寂寞沙洲冷词:陈信荣曲:周传雄------自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地吹不断拨弄离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碟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
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
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讲一些相关的唐诗宋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籍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受到预定的效果。
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
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的领军人物。
他又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有扯不断的联系了。
《涛声依旧》中他分别用到张继的《枫桥夜泊》(“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白云深处》则分别用到“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惨不破这一霎那?别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哑”。
后来他又写了《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毛宁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讲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过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词创作形成一个典范。
不过他主要是以描写个人情感为主.后来有一个冯小泉,因为他本身史学民族乐器出身的,所以对民族文化自认就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有《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哈有《秋水长天》等。
还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词,这方面的例子就比较多了,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唐诗宋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其实与原诗词并无太大关联,但却提示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以及其他一些古典诗词的那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了。
从创作的形式上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了另一种风格。
我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
谈到现在流行歌曲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格式和风格。
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先说香港,香港的流行歌词创作我一直都以为是一个很怪的现象,提到香港,大家自然和最现代的生活节奏联系到了一块,那是因为香港本身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深,快餐文化非常盛行,流行歌曲方面曾经有一个时期,很多歌手的作品都是直接拿欧美日本的热门曲子谱上中文的词,但是香港的流行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渗透却明显超出大陆和台湾两个地方,我想,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侠剧和历史剧的盛行是扯不断干系的。
另一方面很注重粤语文化的渗透,歌词创作多以广东方言用词造句方式为基础,广东话本身就叫白话,其语言方式与文言有很多类似,所以很多香港词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于一身。
但也必须承认的是,香港的很多词作家,他们的古文化功底相当深厚,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诗宋词的写作方式,规范来进行创作。
首先是黄霑,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清风笑,竟惹寂寞,豪情还腻了一襟晚照······”,还有《射雕英雄传》里的一首《千愁记旧情》“红日/再不会升/热心渐似冰/彼此星沉天际/剩我低回血泪凝”,(《射》里还有一首《四张机》。
手法相当规整“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想对浴红衣”,,不过这应算是金庸的作品了)。
还有著名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他的风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
再有邓伟雄。
他和黄霑一样,写了很多电视剧歌曲,这是当时香港音乐创作的一个主要源泉。
在《京华春梦》中他写到“如梦人生芳心碎/空对落花我泪垂/为何缘逝似水/大江去/那堪追······无恨情深遭抛弃/漂泊如今怨恨谁/奈何又逢暴风雨/落花飞尽碎。
”《万水千山总是情》中说“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莫说水中多变换/水也请/水也静/柔情似水爱共永”,《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歌《铁血丹心》也是他的作品“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仇怨/相伴到天边/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应知爱意似流水/斩不断/理还乱/身经百劫也在心间/恩义两难断”。
邓的作品写情事机遇,擅长描摹内心感受,颇有宋词的词风。
另外还有卢国沾也是这类高手,他总是背负着家国情重,作品中很浓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评判的味道,这正是诸多唐诗宋词名家为世人所景仰的品质。
来看他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帼历次胜男儿/男女代代对峙/曾否推测过/明天举世/重由弱者再把持”。
再如许冠杰,也善用诗词典范来描绘世态人生“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浪子心声》,“夜风凛凛/独回望/旧事前尘”《沉默是金》,写情“曳摇共对轻舟飘/互传誓约庆春晓/两心相对影相照/愿化海鸥清唱悦情调/艳阳下与妹相亲/望谐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绿柳花间相对缘分/泪残梦了烛影深/月明独照冷鸳枕/醉拥孤衾悲不禁/半夜饮泣空帐独怀恨”《双星情歌》。
再看台湾方面,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偏重于现代文本,更多关注风花雪月,但这也恰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一个主要素材。
最突出的我觉得还是琼瑶,她最善用古诗旧典,来表现恋爱儿女的浪漫情怀。
如“绿草苍苍/白雾茫茫/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且拭今宵泪/留与明夜风/风而携我梦/天涯绕无穷”《几度夕阳红》。
小虫也有几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现出古诗词中的一些情怀,但距离唐诗宋词,已经有些距离了,更像元曲什么的。
如他写给陈淑华的《情关》:“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没有了天/爱恨在泪中间/才能拥有这个梦”,《红楼梦》“昨夜红楼入梦中/多少伤心往事上心头/今晨醒来梦已空/徒留红楼在梦中/红搂,红搂/为何浓浓的红妆遮不住你的轻愁/红搂,红搂/你轻愁只因为人们将你遗漏”,还有给潘越云写的《红娘》“盼你来/盼到桃花谢又开/问天也不能明白/······/对望两相爱/心似祝英台/这应是天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