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7.3 频数和频率教案 (新版)苏科版 .doc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苏科版7.3频数和频率教学设计

a.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计算频数和频率,并分析分布特征。
b.某商店一个月内销售各类商品的数量如下:食品类1500件,服装类800件,家电类500件,其他类200件。请计算各类商品的频数和频率,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表。
3.探究题:
a.小明和小红在讨论频数和频率时,小明认为频数越高,频率就一定越高;小红则认为频数和频率没有必然联系。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你的观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频数和频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3.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频数和频率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相关知识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对于计算频数和频率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突破:
a.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频数和频率的计算过程。
b.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c.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d.适时给予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案例分析,学以致用
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5.课堂小结,反馈评价
在课堂尾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最新苏科版精选】苏科初中数学八下《7.3 频数和频率》word教案 (2).doc

频数与频率
课时学习目标或任务
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数据在
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发展数感和
将选票投入投票箱:
票和记录统计: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
1. 频数: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议一议:
.选举“环保小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
位候选人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
.
2
______
在一次身高测量中得到的统计结果:
米,他们分别是
请你根据上表计算出正面的频率,根据计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下表是对某班5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的~次调查结果,根据表中已知数据填表:
反思或经验总结。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7章 数据的收集 整理 描述 73 频数和频率》教材教案

7.3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事例说出频数和频率的意义;2、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两节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较丰富的统计学知识和一定的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交流合作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频数和频率的概念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的处理能力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活动一:探索发现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22-23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从下面四位同学中选举出一位学生作为“环保卫士”孙友聪李可章翔宇张梦缘选举办法如下:(1)每位选民在选票上写出1名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姓名;(2)各组组长收齐选票;(3)由全体选民推选3位同学分别唱票、监票、记录;(4)请同学们完善表格,得票最多的同学当选“村主任”。
候选人唱票记录得票数得票率孙友聪李可章翔宇张梦缘合计2、在统计数据时,各个对象出现的次数有多有少,或者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其中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与的比值称为频率。
3、请你分别计算出这四位候选人的频数和频率。
候选人频数频率孙友聪李可章翔宇张梦缘合计4、你认为通过选举“村主任”与指定“村主任”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活动二:简单运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47个重点城市某日的空气质量如下:城市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南宁桂林北海污染指数 85 99 107 119 94 78 67 51 111 52 62海口成都重庆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北京49 114 174 96 74 76 128 128 97 65 205 64天津石家庄秦皇岛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81 98 73 125 124 138 68 90 98 86 74苏州南通连云港杭州宁波温州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烟台89 79 71 92 80 82 81 79 66 101 93 73 53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空气污染指数1-50为Ⅰ级,51-100为Ⅱ级,101-200为Ⅲ级,201-300为Ⅳ级,请按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填表:空气污染指数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划记频数频率【同伴互导】组长检查本组个体自学完成情况。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课《频数与频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课《频数与频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2.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接触,具有了较丰富的统计学知识。
他们能利用多种统计图对数据加以表示分,并对利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描述数据的作用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具备了一定的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他们乐于在交流合作中探索新知,增长才干。
3重点难点
重点: 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会计算频数与频率.
难点: 在合作探究中,通过频数和频率的计算对一些简单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测,识别各种图表的优缺点.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情境创设
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学校规定每个班级选举1名学生当“环保卫士”.八年级(1)班有4名同学参加竞选,你有什么好办法?
2【活动】探索活动
活动一
由全班同学投票产生,办法如下:
1.每人在选票上写1名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姓名,并将选票投入票箱;。
八年级数学下册7.3频数和频率备课教案(新版)苏科版

[生]列表如下
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学生数
学生数
频数
频率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1.频数与频率两个基本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并会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来表示数据.例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扇形区域分布图等表示所收集的数据情况.
(5)根据统计结果,得票最多得同学当选为“环保小卫士”。
候选人
唱票记录
得票数
得票率
教师讲解:在记录时,候选人的名字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通常,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划记”的方法累计(例如,1票一划,5票为一“正”)。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absolute frequency),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作业设计:
P24习题1、2
教学札记:
二、新知探究
数学实验室: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学校举办“环保节”,要求每班选出1名“环保小卫士”,选举办法如下:
(1)民主提名候选人,全班同学举手表决,得票数较多得前3名为正式候选人;
(2)再同一发放得白纸(选票)上,各自写上你认为应当选的1名候选人名字;
(3)将选票投入票箱;
(4)由全班推选的3位同学分别唱票、监票和记录统计;
频数和频率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
课题
7.3频数和频率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教学
重难点
频率与频数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新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7.3频数与频率》教案_22

7.3频数与频率一、学习目标1、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会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并列出相应的统计图表。
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并绘制出相应的统计图表,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难点:正确列出统计图表。
三、学习过程1、同学们喜爱球类体育运动吗?请从下面几项中选出你最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
A 、篮球B 、足球C 、羽毛球D 、乒乓球(每小组分别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统计,将每位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用字母表示出来。
通过活动,使学生再次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问题:(1)、想一想:从上面统计情况来看,你能很快说出全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吗?(2)、你们认为这种数据统计方式好不好,能否设计出比较好的表示方式?2、七(6)班50位学生调查如下:A 、A 、A 、C 、D 、B 、A 、C 、D 、D 、B 、A 、A 、C 、C 、D 、A 、B 、D 、C 、C 、B 、D 、A 、A 、D 、C 、A 、A 、B 、A 、A 、C 、C 、A 、A 、B 、AA 、C 、A 、C 、C 、A 、D 、A 。
⑴你认为老师这一种数据表示方式能很快说出七(3)班学生最喜欢哪个奥运项目?⑵你认为老师这种数据表示方式好不好?你能说出一些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展示学生统计的表示方式。
⑶你能说出每个项目的喜欢的人数吗?每个项目喜欢的人数有多有少,也就是每个项目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
(二)合作探究1、频数:一般的如果一组数据有n 个,而其中某一类数据出现了m 次,那么m 就叫着该类数据在该组数据中的出现频数。
2、频率:而n m 则称为该类数据在该组数据中的出现频率。
由此可知:(1)数据总数频数频率(2) 频数=频率×数据总数(3)频率频数数据总数【尝试】某班的20名女生的身高如下(单位:cm ):153,156,152,158,156,160,163,145,152,153,162,153,165,150,157,153,158,157,158,158.请在表格中填出身高在以下各范围内的频数和频率.根据上面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频数、频率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1)、各频数之和等于总人数。
7.3频数与频率-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3 频数与频率-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程内容概要本节课主要介绍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掌握两个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技巧;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频数和频率。
教学重难点1.频数的定义和计算;2.频率的定义和计算;3.频数和频率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内容及方法1.概念讲解–进行简要的概念解释,引导学生理解频数和频率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2.案例演示–搭配典型的例题或问题,演示如何计算频数和频率,并帮助学生理解实际应用中的相关计算方法。
3.问题练习–设计重心在于拓展学生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4.总结提高–课堂结束前进行简单的总结,并结合练习题的答案和解法,对上述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高。
教学过程1. 概念解释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频数和频率的概念:•频数:在一组数据中某一数值出现的次数。
•频率:某个数值在总频数中所占的比例。
2. 案例演示假设班级有 40 名学生,他们的考试成绩分别为:成绩频数80 1290 18100 10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这张表计算出这组数据的总频数,以及每个数值的频率。
•总频数:12 + 18 + 10 = 40•80 的频率:12 ÷ 40 = 0.3(30%)•90 的频率:18 ÷ 40 = 0.45(45%)•100 的频率:10 ÷ 40 = 0.25(25%)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频数和频率是计算数据分布情况的两个重要参数,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 问题练习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些练习,加深对频数和频率的理解和掌握。
问题 1某班级进行了一次月考,英语成绩的分布情况如下:成绩频数60 665 870 1075 1280 14请计算出英语成绩的总频数,并求出 65 分的频率。
问题 2某市场调查机构对某市某项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数据:销售额频数0~10 2010~20 3020~30 1530~40 5请计算出该项商品的总销售额,并求出销售额在 20 元以上的频率。
八年级数学苏科版下册 第七单元 《7.3频数和频率》教学设计 教案

7.3频数和频率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P44~P45体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感受生活中的统计应用.2.通过常见的票数统计方法,尝试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3.熟悉频数、频率和总数之间的关系,尝试将其应用于相关计算.二.教学重难点:熟悉频数、频率和总数之间的关系,尝试将其应用于相关计算.三.教学方法:结构尝试教学法四.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展示.点评.提问等情况作出积极的评价.˙归纳小结变式训练感悟验证1、某班学生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如下(单位:分):64 85 92 54 70 8262 70 92 79 82 81 6877 82 80 95 62 70 9590 71 71 88 82 8791 89 86 68 72 97 5467 75 78 84 88 76 88请你根据上面的数据填表(含最小值和最大值).点评:计算各个频率后,发现各频率之和等于1.2、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某青少年研究所随机调查了泰州市内某校100名学生寒假用零花钱的数量(取整数元),以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根据调查数据制成如下统计表:根据表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将表格填写完整;(2)这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_______;(3)研究所认为,应对寒假用零花钱150元以上的学生提出勤俭节约的建议,试估计应对该校1 000名学生中的多少名学生提出这项建议?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以及频率、频数、样本容量之间的计算关系和一些常用的结论,如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分组完成.同学黑板板演.完成后相互检查,并指出错误,及时订正.提示:与同学合作,采用“唱票”的方法统计数据,频率等于各分数段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解答:填表如下:提示:根据频率的总和为1,很容易计算出100.5~150.5这一小组的频率为0.25,再根据频率计算公式就可以求出各小组的频数,把表格补全.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没有单位.第(3)题是通过样本的情况去估计总体的情况.解答:(1)由题意,第一组的频数为0.1×100=10;第三组的频率为1-0.1-0.2-0.3-0.1-0.05=0.25;第三组的频数为100×0.25=25;频率合计为1;(2) 100;(3)(0.3+0.1+0.05)×1000=450(人).∴估计应对该校1000名学生中的·强化方法.·写出并说出解题方法和步骤,用好“出声思维”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再练一组加强方法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7.3 频数和频率教案(新版)苏科版
教学目标: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2.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重点、难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会计算频数与频率.在合作探究中,通过频数和频率的计算对一些简单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测,识别各种图表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
一.【预学指导】
1、调查中产生的数据表示方式有
2、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学校规定每个班级选举1名学生当“环保卫士”.八年级(1)班有4名同学参加竞选,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问题探究】
问题1:
1、在上述竞选过程中,能出现哪些数据?
2、根据什么数据确定当选同学?
归纳:
为了使用的方便对于上述数据我们给出相应的名称
频数:
频率:
上述调查中4名同学的频数是: 4名同学的频率是:
问题2:
小组讨论:
1.选举“环保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
2.每个候选对象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频数是多少?
3.每个候选对象得票的频率指的是什么?频率是多少?
个人复备4.通过选举产生的“环保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卫士”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些?
三.【拓展提升】
课本尝试P22
此调查中的总数是多少?
按污染指数完成各级的数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