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字词批注古今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共20页

合集下载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简答、阅读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简答、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⑥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⑪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简答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简答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⑪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⑨晓之者:代词,代杞国人。

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的。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期末文言文复习三《穿井得一人》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二、重点字词解释:1、溉汲:取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jí: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

3、国人道之:国都中的人都讲述这件事。

4、道:讲述5、有闻而传之者:有人听了就去传播6、传:传播7、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8、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使:使唤10者:…的人。

三、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穿②国人道之.道③国人道之国四、文白对照: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五、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杞人忧天》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作。

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道家。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翻译、简答、阅读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翻译、简答、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字词批注古今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字词批注古今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

四、词语分类归纳: 1.一词多义(重要虚词) (1)之 ①宋之 丁氏(助词,的) ②有闻而传之 者(代词,这话) ③国人道之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④闻之 于宋君(代词,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 使(助词,的) ⑥求闻之 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 此 之求闻” ) (2)其 ①及其 家穿井(代词,他的) ②其 人曰(代词,那) ③奈何忧其 坏(代词,它)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担 忧 倒 坠 塌 落 同 … 寄 无法,睡 吃 “ … 托 丧失 觉 饭 无 的 ” 没 有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又 有 忧 彼 之 所 忧 者 , 因 往 晓 之 ,
担 心 对 方 , 他 的 … 的 于 前 是 去 告 知 开 导 他
你 踩 踏 整 天 活 动 怎 么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其 人 舍 然 大 喜 , 晓 之 者 亦 舍 然 大 喜 。
这 同 “ 释 ” 放 下 … 的 样 子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 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 察传》 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 吕不韦 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 26 卷 160 篇。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 寇著。《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 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 《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即 使 也 伤 害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学习笔记(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学习笔记(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学习笔记穿井得一人学习准备:1.读准字音,准确诵读溉(gài)汲(jí)2.作品链接《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贤》,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及其家穿.井古义: _______今义:_________(2)国人..道之古义: 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2.一词多义闻:有闻.而传之者 _________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3.其他重点词语(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 ___________汲: ___________(2)及.其家穿井及: ___________(3)国人道.之道: ___________(4)丁氏对.曰对: ___________4.虚词意义及用法(1)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__________得一人之.使 ___________(2)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______ 二、特殊句式1.有闻而传之者。

( )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3.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三、重点句子翻译1.家无井而出溉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章中心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杞人忧天学习准备:1.杞(qǐ) 坠(zhuì)躇步(chú)跐蹈(cǐ)中伤(zhònɡ)2.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穿井得一人作品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作品译文: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人。

原籍阳翟(今)。

吕不韦是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

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

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

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立她正夫人,称之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

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不受宠爱。

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

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是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

吕不韦到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文言现象、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文言现象、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⑪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⑨晓之者:代词,代杞国人。

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的。

舍:①太丘舍去:舍弃。

②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解除、消除。

若:①若屈伸呼吸:你。

②未若柳絮闲风起:像,如。

其:①及其家穿井:代词,他的。

②其人曰:代词,那。

③何忧其坏:代词,它。

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向。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

闻①有闻而传之者:知道、听说。

②闻之于宋君:使知道。

③求闻之若此:消息。

④不若无闻也:知道、听说。

3、判断文言特殊句式:①闻之于宋君:被动句,“于”表被动。

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判断句+倒装句(状语后置),翻译: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倒装句,状语后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