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件1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1

2.喷泉的常见类型
方法
减小内压法
微山县第一中学
增大外压法
装置
减小烧瓶内气体压强, 增大锥形瓶内气体压
原理 形成压强差,产生喷 强,形成压强差,产生
泉现象
喷泉现象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喷泉实验【重点】 1.原理和装置 (1)氨气喷泉实验
微山县第一中学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微山县第一中学
3.常见产生喷泉实验的组合
气体 NH3
HCl
SO2、CO2、 NO2和
NO2、Cl2
O2
吸收 水或 水或氢氧 浓氢氧化钠 剂 盐酸 化钠溶液 溶液
水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一、氨 1.物理性质
微山县第一中学
颜色 状态
_无__色__ 气体
气味
_刺__激__性__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_小__于__ 空气
_极__易__溶于 水,1体积水 能溶解_7_0_0_ 体积的氨气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H2O O2
NO
NaNO3
O2
NH3
O2
N2
H2
NH3 Ca(OH)2 HCl
NH4Cl
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盐 物质类别
命题趋势
1.最新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下列关 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笑气
可相互转化
氧化物的化学式 N2O NO N2O3 NO2、N2O4 N2O5
氮元素的价态
+1 +2 +3
+4
+5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物质 颜色 毒性 溶解度 气味
NO
无色 有毒 不溶于水 无味
NO2
红棕色 有毒
易溶于水 刺激性气味
收集方法?
NO
NO2
3.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实验分析
实验现象
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注射器 活塞向左移动
2.下列有关N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为酸性氧化物 B.除去O2中混有的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水,将NO2溶解 C.NO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用NaOH溶液,溶于NaOH溶液得无色溶液的是 NO2,得橙色溶液的为溴蒸气 D.在NO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氮和氮的氧化物
素养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实验探究和结构分析氮和氮氧化物的性质,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 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NO
NaNO3
O2
NH3
O2
N2
H2
NH3 Ca(OH)2 HCl
NH4Cl
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盐 物质类别
命题趋势
1.最新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下列关 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笑气
可相互转化
氧化物的化学式 N2O NO N2O3 NO2、N2O4 N2O5
氮元素的价态
+1 +2 +3
+4
+5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物质 颜色 毒性 溶解度 气味
NO
无色 有毒 不溶于水 无味
NO2
红棕色 有毒
易溶于水 刺激性气味
收集方法?
NO
NO2
3.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实验分析
实验现象
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注射器 活塞向左移动
2.下列有关N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为酸性氧化物 B.除去O2中混有的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水,将NO2溶解 C.NO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用NaOH溶液,溶于NaOH溶液得无色溶液的是 NO2,得橙色溶液的为溴蒸气 D.在NO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氮和氮的氧化物
素养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实验探究和结构分析氮和氮氧化物的性质,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 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人教版氮及其化合物优质教学PPT1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 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
NH3 17 SO2 64
例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7种气体 ①H2 ②Cl2 ③CH4 ④HCl ⑤NH3 ⑥NO ⑦SO2
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的气体有 __②__④__⑦__(写序号)。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 量之比 相对分子质量:H2 2 Cl2 71 CH4 16 HCl 36.5
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2)
高一年级 化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98年)
发现在心血管 系统中起信号 分子作用的一
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治疗疾病中的突出应用
一、一氧化氮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NO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
一、一氧化氮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NO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
(1)NO2的颜色是__红__棕__色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N_2_+_O_2 ______2_N_O_。 (3)N_O_2_易__N溶_O_2于__水_。,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4)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NH3 17 SO2 64
例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7种气体 ①H2 ②Cl2 ③CH4 ④HCl ⑤NH3 ⑥NO ⑦SO2
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的气体有 __②__④__⑦__(写序号)。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 量之比 相对分子质量:H2 2 Cl2 71 CH4 16 HCl 36.5
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2)
高一年级 化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98年)
发现在心血管 系统中起信号 分子作用的一
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治疗疾病中的突出应用
一、一氧化氮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NO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
一、一氧化氮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NO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
(1)NO2的颜色是__红__棕__色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N_2_+_O_2 ______2_N_O_。 (3)N_O_2_易__N溶_O_2于__水_。,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4)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思考: 解释“雷雨发庄稼”的原理。
你能说出哪些含氮物质?
+
+5
化 合
+4 价
3+
+2
10
-3
NH3
氢化物
N2O5
HNO3
NO2和N2O4
N2O 3NO
HNO2
N2O
单质 氧化物
酸
NO3-
NH4+
盐
物质类别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①游离态:主要以氮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②化合态:部分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部分存在于土壤、海洋 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
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合成氨(工业上合成氨) 人工固氮
仿生固氮(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可起到根瘤菌的作用)
思考:NH3→NH3·H2O能称为氮的固定吗?
自 然 界 中 氮 的 循 环
【例1】下列关于氮气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点燃条件下,N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O 高温或放电条件下
B.点燃时,N2与金属Mg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NO2是红棕色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所以属于酸性氧化物 B.NO2不能由N2和O2直接化合得到 C.NO和NO2均既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D.NO在空气中可以长久的存在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课时1 氮及氮的氧化物
在新疆和青海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 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往往遭雷击倒下。奇怪的是这里的牧 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你能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 的文字叙述解释“魔鬼谷”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原因吗?
你能说出哪些含氮物质?
+
+5
化 合
+4 价
3+
+2
10
-3
NH3
氢化物
N2O5
HNO3
NO2和N2O4
N2O 3NO
HNO2
N2O
单质 氧化物
酸
NO3-
NH4+
盐
物质类别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①游离态:主要以氮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②化合态:部分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部分存在于土壤、海洋 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
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合成氨(工业上合成氨) 人工固氮
仿生固氮(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可起到根瘤菌的作用)
思考:NH3→NH3·H2O能称为氮的固定吗?
自 然 界 中 氮 的 循 环
【例1】下列关于氮气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点燃条件下,N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O 高温或放电条件下
B.点燃时,N2与金属Mg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NO2是红棕色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所以属于酸性氧化物 B.NO2不能由N2和O2直接化合得到 C.NO和NO2均既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D.NO在空气中可以长久的存在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课时1 氮及氮的氧化物
在新疆和青海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 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往往遭雷击倒下。奇怪的是这里的牧 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你能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 的文字叙述解释“魔鬼谷”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原因吗?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2册5.2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氮及氮的氧化物 课件

17
(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NO与NO2可以相互转化,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①NO→NO2: _2_N_O_+_O_2=_=__2_N_O2___; ②NO2→NO: _3_N_O_2_+_H_2O_=_=_2_H_N_O_3_+_N_O___(工业制取硝酸)。
18
4NO+3O2+2H2O====4HNO3 4NO2+O2+2H2O==4HNO3
D.3∶1
20
谢谢观看
21
9
氮的固定
点击输入正文
10
自然固氮
11
合成氨
哈伯 (F.Haber,1868-1934)
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经过反复的实验研究后发现,在 500~600℃、17.5~20.0MPa和锇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后 氨的含量可达到6%以上,具备了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为 了把哈伯合成氨的实验室方法转化为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德 国工程师博施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合成氨工业生产的实现 和相关研究对化学理论与技术发展的推动,哈伯和博施都获 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 重大成就。
NO NO2 与O2 H2 O反应
思考气体剩余情况分析: bmolNO2 amol NO cmolO2 与 H2 O反应
19
例题:
将盛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 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
()
A.1∶1B.1∶2C.1∶3源自15(1)实验探究:
实验 装置
16
实 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 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
验 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 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精品教学课件

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部分 氮气与氮的固定
有句农谚“雷雨发庄稼”。你知道其中的 道理吗?
N2
氮元素的存在
①氮原子的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一般通过_共__用__电__子__对__与 其他原子结合。
N2的电子式
N2的结构式
②自然界中,氮元素主要以氮气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3.与碱反应生成氨
△
NH4Cl +NaOH==NaCl+NH3↑+H2O
1.NH3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与碱反应的应用
△
2NH4Cl+Ca(OH)2 ==CaCl2+2NH3↑+H2O
2.铵离子的检验
化学性质 铵 盐 氨的制法 总结归纳
限时训练(5min)
1.下列有关氨气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
A.氨气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O2不能将NH3氧化 B.氨气是非电解质,NH3·H2O是电解质 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酸雾 D.氨气呈碱性,能使石蕊试纸变蓝
(2)氨跟酸的反应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观看实验视频
28
(2)氨跟酸的反应
与
NH3+HCl=NH4Cl (白烟)
挥 发
性
NH3+HNO3=NH4NO3 (白烟)
的 酸
反
应
2NH3+H2SO4=(NH4)2SO4
有 白
烟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3 + H+=NH4+
3)氨与氧气的反应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失5e-×4,氧化反应
实验 操作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部分 氮气与氮的固定
有句农谚“雷雨发庄稼”。你知道其中的 道理吗?
N2
氮元素的存在
①氮原子的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一般通过_共__用__电__子__对__与 其他原子结合。
N2的电子式
N2的结构式
②自然界中,氮元素主要以氮气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3.与碱反应生成氨
△
NH4Cl +NaOH==NaCl+NH3↑+H2O
1.NH3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与碱反应的应用
△
2NH4Cl+Ca(OH)2 ==CaCl2+2NH3↑+H2O
2.铵离子的检验
化学性质 铵 盐 氨的制法 总结归纳
限时训练(5min)
1.下列有关氨气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
A.氨气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O2不能将NH3氧化 B.氨气是非电解质,NH3·H2O是电解质 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酸雾 D.氨气呈碱性,能使石蕊试纸变蓝
(2)氨跟酸的反应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观看实验视频
28
(2)氨跟酸的反应
与
NH3+HCl=NH4Cl (白烟)
挥 发
性
NH3+HNO3=NH4NO3 (白烟)
的 酸
反
应
2NH3+H2SO4=(NH4)2SO4
有 白
烟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3 + H+=NH4+
3)氨与氧气的反应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失5e-×4,氧化反应
实验 操作
人教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课件1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铵盐( 共19张PPT)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之铵盐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铵盐( 共19张PPT)
二、铵盐 1.用途与物理性质 (1)用途:农业上常用作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 (2)物理性质: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铵盐( 共19张PPT)
3. 下列不属于铵盐的通性的是( C )
A.易溶于水 C.易分解放出氨气
B.含有NH4+ D.能和碱反应生成氨气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铵盐( 共19张PPT)
大不利于
NH3·H2O
的稳定存在等原因,离子方程式通常写为
NH
+
4
+
OH
-
===NH3↑+H2O。
4.铵盐与碱在溶液中受热反应,由于温度高不利于 NH3·H2O 的稳定存在等
原因,离子方程式通常写为 NH+4 +OH-==△===NH3↑+H2O。
铵离子的检验.mp4
实验
实验 装置
铵盐溶液 NH4Cl溶液 NH4NO3溶液 (NH4)2SO4溶液
现象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试纸变蓝
结论
铵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氨气,离子 方程式为___N_H_4__+_O_H_- ____N_H_3↑__+_H_2O
应用
①__检__验__铵__根_离__子__的__存__在__ ②__制_取__氨__
3、NH4+的检验 • 原理: NH4++OH-=△==NH3↑+H2O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之铵盐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铵盐( 共19张PPT)
二、铵盐 1.用途与物理性质 (1)用途:农业上常用作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 (2)物理性质: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铵盐( 共19张PPT)
3. 下列不属于铵盐的通性的是( C )
A.易溶于水 C.易分解放出氨气
B.含有NH4+ D.能和碱反应生成氨气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铵盐( 共19张PPT)
大不利于
NH3·H2O
的稳定存在等原因,离子方程式通常写为
NH
+
4
+
OH
-
===NH3↑+H2O。
4.铵盐与碱在溶液中受热反应,由于温度高不利于 NH3·H2O 的稳定存在等
原因,离子方程式通常写为 NH+4 +OH-==△===NH3↑+H2O。
铵离子的检验.mp4
实验
实验 装置
铵盐溶液 NH4Cl溶液 NH4NO3溶液 (NH4)2SO4溶液
现象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试纸变蓝
结论
铵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氨气,离子 方程式为___N_H_4__+_O_H_- ____N_H_3↑__+_H_2O
应用
①__检__验__铵__根_离__子__的__存__在__ ②__制_取__氨__
3、NH4+的检验 • 原理: NH4++OH-=△==NH3↑+H2O
人教版氮及其化合物全文课件1

结论:浓硝酸跟非金属反应,生成NO2、 H2O 和相应非金属氧化物或其含氧酸
硝酸还能氧化FeO、 Fe(NO3)2(Fe2+)、 HBr(Br-)、 HI(I-) 、 H2S (S2-)、 SO2等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 不能用硝酸与有关的盐反应制取HI、 SO2、 H2S、 HBr等气体
C. Fe C Zn Hg
D. C S Fe Au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硝酸ppt x23(共 23张PP T)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硝酸ppt x23(共 23张PP T)
3. 将铜粉放入稀H2SO4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下 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
⑵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⑶密度比水大; ⑷沸点低:83℃; ⑸常用浓硝酸的浓度为69%, 98%的浓硝酸叫作“发烟硝酸”。
常见酸的挥发性
⑴常见的易挥发性酸(或称低沸点酸) 有HNO3、盐酸、H2CO3等; ⑵难挥发性的酸(或称高沸点酸) 有H2SO4、H3PO4等。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HNO3=H++NO31、具有酸的通性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硝酸ppt x23(共 23张PP T)
A 1. 下列关于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 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 C. 因常温下铝和铁不与浓硝酸反应,所以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 D.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出氧化性
•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硝酸还能氧化FeO、 Fe(NO3)2(Fe2+)、 HBr(Br-)、 HI(I-) 、 H2S (S2-)、 SO2等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 不能用硝酸与有关的盐反应制取HI、 SO2、 H2S、 HBr等气体
C. Fe C Zn Hg
D. C S Fe Au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硝酸ppt x23(共 23张PP T)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硝酸ppt x23(共 23张PP T)
3. 将铜粉放入稀H2SO4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下 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
⑵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⑶密度比水大; ⑷沸点低:83℃; ⑸常用浓硝酸的浓度为69%, 98%的浓硝酸叫作“发烟硝酸”。
常见酸的挥发性
⑴常见的易挥发性酸(或称低沸点酸) 有HNO3、盐酸、H2CO3等; ⑵难挥发性的酸(或称高沸点酸) 有H2SO4、H3PO4等。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HNO3=H++NO31、具有酸的通性
2019版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册第 五章第 二节氮 及其化 合物之 硝酸ppt x23(共 23张PP T)
A 1. 下列关于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 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 C. 因常温下铝和铁不与浓硝酸反应,所以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 D.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出氧化性
•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硝酸的性质
稀硝酸
反应 缓慢 、铜丝 变细 ,产 生 无色 气体,溶液呈蓝色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NO ,化学方 程式:_3_C_u_+__8_H__N_O_3_(_稀__)=_=__=______ _3_C_u_(_N_O__3)_2_+__2_N_O__↑__+__4_H_2_O_
二、硝酸的性质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二、硝酸的性质
(2)“三酸(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变稀”问题辨析。 ①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时,浓盐酸浓度逐渐变小,变为稀盐酸时 不再与二氧化锰反应。 ②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时,浓硫酸浓度逐渐变小,变为稀硫酸时不再 与铜反应。 ③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反应时,浓硝酸浓度逐渐变小,变为稀硝酸时,还 原产物发生改变,生成NO。
二、硝酸的性质
(2)硝酸现象
实验结论
浓硝酸
反应剧烈 、铜丝 变细 ,产 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 NO2 , 化学方程式:C__u_+__4_H_N__O_3_(浓__)_=_=_=_ _C_u_(_N_O__3)_2_+__2_N_O__2↑__+__2_H__2O__
二、硝酸的性质
3.硝酸的不稳定性
(1)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光照或△ 4HNO3========
4NO2↑+
O2↑+2H2O 。
(2)长期存放的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其分解生成的 NO2 溶于硝酸中;实验室
常将浓硝酸保存在 棕色 试剂瓶中,并放在 阴凉 处。
二、硝酸的性质
【判断正误】
(1)硝酸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使用时要注意防护和通风( √ ) (2)稀硝酸可溶解Fe(OH)2生成Fe(NO3)2和水( × ) (3)碳、铜与浓硝酸反应时,浓硝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 ) (4)浓硝酸、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它们都能使铁、铝钝化( × ) (5)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体积比为1∶3的混合物,其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根据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强氧化性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与稀硝酸(HNO3过量): Fe+4HNO3(稀)===Fe(NO3)3+NO↑+2H2O 。
②碳与浓硝酸共热生成CO2和NO2: C+4HNO3(浓)==△===CO2↑+4NO2↑+2H2O 。
③硫与浓硝酸共热生成H2SO4和N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硝酸泄漏会有黄色的气体产生?
二、硝酸的性质
1.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硝酸为无色、有 刺激性 气味的液体,沸点低,易 挥发 ,在空气中呈“白雾” 状,质量分数为95%以上的浓硝酸称为“ 发烟 硝酸”。 2.硝酸的强氧化性 (1)浓硝酸中的+5价氮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很 强的氧化性,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还原剂一般被其氧化为最高价态。
【思维感悟】
二、硝酸的性质
认识无机物的主要角度
二、硝酸的性质
【相关链接】 (1)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
+6 +5
①浓硫酸、硝酸等都是氧化性酸,因为其中的 S 、 N 易获得电子,表现出 很强的氧化性;而盐酸、稀硫酸、碳酸等的酸根部分不能或不易获得电 子,是非氧化性酸。 ②在水溶液中任何酸都能电离出H+,H+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电子,被还 原为H2,从这一点来说,酸都具有氧化性,但此时H+表现出的性质是酸 性,这与氧化性酸中心元素获得电子表现出的氧化性不同。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三、酸雨及防治
(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写出图中标号所示的化学方程式: ① 2SO2+O2 粉尘等催化剂 2SO3 ; ② SO2+H2O H2SO3 ; ③ SO3+H2O===H2SO4 ; ④ 2H2SO3+O2===2H2SO4 。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三、酸雨及防治
1.酸雨的概念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这是因为雨水中溶解了 二氧化碳 的缘故。pH<5.6的 降水称为酸雨。 2.酸雨的形成 (1)大气中的 二氧化硫 、 氮氧化物 及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 雨水 而形成 酸雨。
二、硝酸的性质
【思维拓展】
(1)硝酸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硝酸浓度不同,其还原产物不同,一 般情况下,浓硝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被还原为NO。 (2)硝酸能与大多数金属(金、铂等除外)反应,将金属氧化为高价态金属 的硝酸盐。但在常温下,浓硝酸能使铁、铝钝化。 (3)热的浓硝酸可将非金属单质(碳、硫、磷等)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最 高价含氧酸。 (4)硝酸的强氧化性还表现在可以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或离子,如 SO2、FeO、Fe2+、Br-、I-、S2-、SO32-等均能被硝酸氧化。
( √)
二、硝酸的性质
【深度思考】 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除去浓硝酸中的“黄色”? 提示 在浓硝酸中通入足量的氧气,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 使NO2转化为硝酸,即可除去浓硝酸中的“黄色”。 (2)足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浓硝酸能否完全被还原?其还原产物可能是什么? 提示 浓硝酸不可能完全被还原,因生成的硝酸铜溶液中仍有NO -3;在反应 过程中,硝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还原产物可能是NO2和NO的混合物。 (3)将铁粉溶于稀硝酸,铁元素的存在形式可能为①_F_e_(N__O_3_)_3 、②_F_e_(N__O_3_)_2 、 ③_F_e_(_N_O_3_)_3和__F__e(_N__O_3_)2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