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烧的推拿方法(0-12岁)

合集下载

小孩子退烧的按摩手法

小孩子退烧的按摩手法

小孩子发烧按摩手法1、清肺经200次位臵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推100~300次。

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2、清天河水200次位臵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

推100~200次。

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3、推六腑200次位臵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

推100~200次。

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功用可退烧,及治风热咳嗽推六腑和清天河水的方向正好相反,不能搞错的小孩子咳嗽的按摩手法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风寒咳嗽:基本手法加推三关穴300次。

拿风池、合谷穴各100次。

推太阳穴300次。

风热咳嗽:基本手法加清肺经300次(自无名指指端向指跟推)。

推六腑300次。

揉大椎穴1分钟。

大拇指在肩井穴上作按揉10次,最后用双手大拇指与食,中二指提拿5次。

小儿发烧速效退烧法

小儿发烧速效退烧法

经多次验证的小儿发烧的速效安全的退烧法(附推拿图)
(2013-02-09 15:28:02)
转载▼
标签:杂谈分类:医药偏方,秘方,土方,佛医养生
经多次验证的小儿发烧的速效安全的退烧法(附推拿图)
方法:
从大拇指的脾经开始推,依次推食指肝经、中指心经、无名指肺经、小指肾经,全部用“从指端到指根”直推的方法。

脾(100次)、肝(100次)、心(100次)、肺(200次)直推为泻,肾经直推为补(100次);推三关300次;清天河水200次。

注:推拿次数,请根据孩子年龄自行增减,以上为2岁小儿的量。

册册一岁半,也采用了这个量,结果烧退得极快,凌晨2点推拿的,早上7点起床时已经痊愈。

1.儿子四周岁了,每次发烧都是先让他烧个一两天,不管他(不要干扰免疫系统练兵),再推拿。

现在的效果是:发烧可以自愈了。

孩子接近四岁时,就能自行治愈发烧了。

有两次,当天晚上发烧,第二天起床就好了。

还有一次烧了一天,第二天自愈。

2.儿子一岁半了,每次感冒发烧都是给他推拿,从没去过医院。

前天夜间,又发烧了,我们用此方法推拿,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孩子已经完全康复了。

在自己儿子身上多次验证,此方法简单、安全、速效,极力向各位妈妈推荐!
另:孩子每烧一次,免疫力就提升一个层次。

发烧不是病,发烧是好事!完全不必要紧张、担忧。

中医怎么通过按摩来给宝宝退烧

中医怎么通过按摩来给宝宝退烧

中医怎么通过按摩来给宝宝退烧
在初春季节,气温变化大,宝宝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很多妈妈就会采取一些居家疗法来帮宝宝退烧,其实中医按摩也能帮助宝宝退烧,这让很多人都惊讶,风寒感冒者加推三关;风热感冒者加推脊柱。

其中,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热;推攒竹、揉太阳可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发汗解表,驱散风寒;风热者加推脊柱以清热解表。

手法操作】
1.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自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罗纹面并拢,蘸水自手掌内劳宫穴经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左右。

儿童发烧穴位按摩0—12岁适用

儿童发烧穴位按摩0—12岁适用

儿童发烧穴位按摩(0—12岁适用)发布: 2011-7-26 09:29 | 作者: 孟否否梁肇思 | 来源: 阳光社区 | 阅读: 1466分享到:3孩子都是大人的心头肉,头疼脑热都牵动着家人的心,面对日渐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滥用抗生素的危险处境,很多人都希望有一种不打针、不吃抗生素、疗效好,还又便宜的治疗方式。

“小儿推拿可谓最佳医术,疗效独特,不仅节约了大量医药费用,更对提高国人体质,富民强国,有深远的意义。

”“倡导自然疗法,关注婴幼儿健康,帮助宝宝们远离药物,教会每一个妈妈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如果孩子是风寒感冒可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儿童退烧的推拿方法

儿童退烧的推拿方法

儿童退烧的推拿方法
嘿,家长们!当孩子发烧的时候,是不是特别着急呀!别急,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儿童退烧的推拿方法,超有用哦!
咱先来说说开天门,就好像是为孩子打开健康的大门一样。

用双手拇指从孩子的眉心交替向上推到发际线,这一推呀,就像是把病魔给推走啦!多做几次,你会发现孩子能舒服不少呢。

还有推坎宫,这就像是给孩子的额头来一场温柔的按摩。

用双手拇指从孩子的眉头向眉梢分推,这感觉就像是春风拂过孩子的额头,能让孩子的不适感减轻好多呢。

清肺经也很重要哦!从孩子的无名指指根推向指尖,这就像是在清理孩子身体里的热气,把那些不好的东西都给赶跑。

清天河水更是厉害啦!用食指和中指从孩子的手腕推向手肘,哇,就像是一股清泉在孩子的手臂上流淌,能迅速给孩子降温呢。

补脾经也不能少呀!在孩子的大拇指螺纹面旋推,这就像是给孩子的身体注入能量,让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病魔。

这些推拿方法简单又有效,不比吃药打针差呀!难道你们不想试试吗?就像我们平时照顾孩子一样,要用心,要有耐心。

当看到孩子因为我们的推拿而慢慢退烧,那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呀!这不就像是我们打赢了一场和病魔的战斗吗?所以呀,家长们,赶紧把这些推拿方法学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守护孩子的健康,让他们能快乐地成长!不用吃药打针就能让孩子退烧,多好呀!你们还在等什么呢!。

小儿发热推拿治疗-精选文档

小儿发热推拿治疗-精选文档

8、清心经300次
位置
补心经
清心经
·位置:中指掌面。 •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 面作旋推,约100~200次。② 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清 100~300次。 •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 ,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9、推涌泉200次
揉涌泉
推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 界处。 •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 尖,称推涌泉,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 揉涌泉,揉30~50次。 •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 心烦热。
6、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 ,肩部筋肉处。 •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 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 ,约捏拿5~10次。 •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 痛。
7、按揉大椎穴1~3分钟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 突之间。 •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 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 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 300次,捏挤10~15次。 • 主治:项强、发热、咳嗽。 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 ~500次。 •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 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 热证。
3、开天门(攒竹) 100次
·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 一条直线。
•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 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 ~50次。 •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 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 横线。
•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 分推,称推坎宫,又称分阴阳 。 •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
5、揉太阳100次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 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 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 次。 •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

宝宝退烧的秘方

宝宝退烧的秘方

宝宝退烧的秘方宝宝退烧的秘方1.清肺经肺经定位:无名指指腹。

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宝宝的无名指尖,从食尖向下推至指根50次,以清肺经。

2.推天河水天河水定位: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方法:后用拇指蘸取少量冰水,推天河水50次。

天河水即从宝宝手腕横纹至肘部横纹处。

3.按合谷穴合谷穴定位: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

操作方法:用拇指点按宝宝左手合谷穴50次,然后换右手。

4.按大鱼际大鱼际定位: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甲垂直按在大鱼际穴,一紧一松地按压2分钟左右。

5.按揉列缺穴列缺穴定位: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揉宝宝手腕两侧的列缺穴各2分钟。

宝宝退烧家中实用物理降温法1.洗温水澡洗温水澡更有利于宝宝散热,水温应调节在27~37℃左右。

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温方法。

2.热水泡脚可用温度在40℃左右的温水给泡脚,水要没过脚踝。

抚搓宝宝的两个小脚丫,有利于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3.温湿敷即用毛巾浸于35℃左右的水中,取出后拧去水分,敷于额头,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

4.酒精降温用小毛巾蘸30%的酒精,擦宝宝的腋窝、腹股沟等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

注意不可全身擦试,否则很可能会造成宝宝酒精中毒。

5.捂住囟门宝宝一岁半以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父母可在宝宝睡着后,用手心捂住宝宝的前囟门,至到宝宝的头微微出汗。

一般来说,捂15~30分钟左右宝宝就会出汗。

6.搓脚心和四肢先搓脚心,再搓小腿、小手、胳膊、后背,最后将宝宝两只小耳朵搓搓热,再搓搓百会穴。

一会儿宝宝就出汗了,体温也就降下来了。

7.冰枕降温可去医院给宝宝买个冰袋。

把冰块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后,装入冰袋,袋子里的水加到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用毛巾包好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

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感冒和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传统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改善儿童的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用于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

1.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距离耳后约一寸的凹陷处。

这个穴位对于缓解头痛、鼻塞和咳嗽非常有效。

可以用中指按压风池穴10-20次,每天重复3-4次。

2.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背部,位于颈椎最高点以下一寸处。

按摩大椎穴可以改善儿童发热和咳嗽的症状。

用拇指指腹按压大椎穴,每次按压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3.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第1、2趾关节的凹陷处。

按摩太冲穴可以促进儿童体内的阳气运行,从而有助于缓解寒冷引起的发烧和鼻塞。

用拇指按压太冲穴,每次按压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4. 鱼际穴鱼际穴位于手背,第2、3掌骨间凹陷处。

按摩鱼际穴可以改善咳嗽和发烧的症状。

用拇指指腹按压鱼际穴,每次按压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5.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手臂外侧,肘关节凹陷处。

按摩曲池穴可以缓解咳嗽和鼻塞,促进儿童的康复。

用拇指指腹按压曲池穴,每次按压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按摩这些穴位时,可以适当加大力度,但要注意不要造成过度刺激或疼痛。

按摩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可以在儿童放松的状态下进行。

除了按摩穴位,中医还强调在儿童感冒发烧期间的饮食调理。

儿童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具有杀菌作用的食材,如蒜、姜等。

此外,让儿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感冒发烧的情况因体质和年龄而异,以上提到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只适用于一般情况。

对于严重病情或慢性疾病,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总结起来,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通过按摩风池穴、大椎穴、太冲穴、鱼际穴和曲池穴,可以改善咳嗽、鼻塞和发热等症状。

此外,合理的饮食和休息也是儿童康复的关键。

但请记住,儿童的健康问题应该尽早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循他们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小儿按摩网上的全身穴位截图,可以方便大家找穴位(肺俞和风门的位置标示不准确,都需往上移动,要靠近肩部的位置。

)儿童发烧的推拿方法(0-12岁)2010-12-12 19:05:34 分类:分享日志孩子都是大人的心头肉,头疼脑热都牵动着家人的心,面对日渐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滥用抗生素的危险处境,很多人都希望有一种不打针、不吃抗生素、疗效好,还又便宜的治疗方式。

“小儿推拿可谓最佳医术,疗效独特,不仅节约了大量医药费用,更对提高国人体质,富民强国,有深远的意义。

”“倡导自然疗法,关注婴幼儿健康,帮助宝宝们远离药物,教会每一个妈妈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如果孩子是风寒感冒可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

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

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

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

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

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

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

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理疗的方法:(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

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

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

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4)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

见右图,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

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穴位:板门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

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1)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

约拿3~5次,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2)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

(3)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

主治: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在宝宝的消化道方面的疾病中,便秘和腹泻,是小宝宝常见的疾病之一,虽然不算是什么重症、急症,但只有经历其中的父母才了解其中焦急的感受。

其实我们大抵知道的治疗便秘和腹泻的食疗和其他的办法非常多。

我想妈妈们也从其他的渠道知道很多办法,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小儿推拿的手法操作对宝宝的这些症状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而在一些操作手法上,很多穴位一样,不过手法补泻方向有区别,有的穴位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既可以止泻又可以通便。

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