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漏电保护的分析
配电台区漏电保护技术应用分析

配电台区漏电保护技术应用分析摘要: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随着我国对于电力需求越来越大,使得电力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在电力系统工作的各个环节容易出现各种漏电事故,给电力系统的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
漏电保护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电力行业漏电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漏电保护安全运行的控制措施,从而更好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行业;电网系统;漏电器隐形故障;电力系统连锁故障;稳定性1.漏电保护的重要性漏电保护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相关的漏电保护装置来切断相关的故障电路,从而保护相关电力人员和电力设备的安全,因此漏电保护技术对于保护相关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不断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漏电保护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在电力行业常用的主要有四种漏电保护类型:1.零序电流互感器;2.总开关;3.分离脱扣线圈;4.脱扣装置。
当电力工程人员在使用漏电保护装置是,相关设备能够检测电力系统相关的电力参数,主要通过检测电压电流参数的异常,通过一定的放大措施,如果发现异常就进行相关的切断电源处理,从而实现漏电保护[1]。
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工程师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常使用的漏电保护装置主要是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电流动作保护器。
第二种是电源动作保护器。
同时在保护方式上也可以分为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的方式。
直接保护是通过覆盖的技术直接来保护电路,而间接保护采用的是通过隔离的措施来进行相关电路的保护。
漏电保护对于保护电力系统人员安全和电力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降低电力事故的破坏范围,有效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2.配电台区出现的设备漏电情况配电台区中优势经常发生设备漏电的情况。
漏电保护跳闸的原因分析

保护动作原因:1、动作电流过小2、一,三级动作电流,动作时间设置反了3、零线N与地线PE联通;因三相不平衡电流时有出现,零线N的电流不等于0, 引起接地线PE的有电流通过,所以在漏电断路器线圈中三相与零线的电流矢量和不等于0,引起保护动作;4、零线未接入保护,当单项负荷用电时,N线电流未经保护线圈,电流不平衡,保护动作;保护不动作原因:1、接地线PE未接或断开;漏电开关在负载不接地的情况下,当负载出现漏故障时不会立刻跳闸,当有人触电时方才跳闸;因为漏电开关是根据基尔霍夫定理的原理来工作的,当负载对地绝缘正常时,零线与火线的电流矢量和为零;当负载对绝缘损坏并且形成对地电流时,负载火线与零线电流矢量和不为零,零序互感器产生信号,漏电开关跳闸;当负载没有接地时,虽然负载外壳在故障情况下会带有危险电压,但是没有电流产生,零序互感器不会产生信号,漏电开关不会跳闸;漏电保护单极,三级,四级常用三种漏电开关 A 一个是单相的,有两个输入,两个输出,两个输入端子中有一个接相线,再一个接N也就是零线 B 一种是三相三极的,是不用接零线的,这种漏电是不能在输出端只接单相负载就是一根接相线,一根接电箱中的零线端子N,如果这样接线,是合不上闸的,通常这种漏电开关是用在负载平衡的电路当中 C 最后一种就是三相四极的,输入端有四个端子,开关面对着自己,上下不要颠倒,从左至右依次是N零线端子,剩下三个是相线,这种漏电开关通常是用在负载不平衡的电路当中,负载端接单相或是三相负载除非是用电设备漏电都不会跳闸的漏电断路器根据电流平衡原理工作相线和中线穿过一环形磁芯,作为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组,而二次侧则连接脱扣装置;当电路正常运行时,相线的电流和中线相等,电流的矢量和等于零;但如果电路出现故障,电流接地,此相线和中线的电流无法平衡,电流矢量总和不等于零;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组感应出此情况,经过电子放大线路后使漏电断路器脱扣,切断通往负荷的电路;当剩余电流在额定脱扣电流的50%-100%时,漏电断路器脱扣;漏电断路器的拒动与误动作:1.漏电断路器的拒动作的原因1在TN-C-S系统中,如果检测电路在TN-C段PEN线与L线之间,而在TN-S段的PE线上漏电,则漏电断路器会拒动作;2}在TN-S系统中,由于电路的安装人员把N线接入接入开关,如果在N线上断路,则在L线出现漏电时,由于检测电路不会检测的漏电信号,漏电断路器会拒动作;3在TN-C=S系统中,由于电路安装人员把N线和PE线接在一起解释一下,应该是指在该漏电断路器电源进线处或者之前,相当于PE线也进入一次绕组的环形磁芯内了,如果发生漏电,漏电断路器会拒动作;4在安装使用时,由于漏电断路器灵敏度选择过低,而实际产生的漏电值没有达到规定值,也将拒动作;2.漏电断路器误动作的原因1在TN-C-S系统中,由于安装人员将PF线与N线接反,将引起误动作;2在照明与动力合用的三相四线电路中,错误的选用了三极漏电保护器,负载的零线直接接在保护器的电源侧而引起误动作;3漏电保护器附近有大功率电器,当电器开合时产生的电磁干扰会引起误动作;4相线与零线绝缘电阻太低,部分电流径漏点处泄露大地,使电路正常时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矢量和不为零而引起误动作;线路漏电5用电设备外壳的接地线与工作零线相连时,引起误动作;6经过三相漏电保护器的三相电源线未按照同一方向通过电流互感器;引起误动作;7在安装使用时,由于漏电断路器灵敏度选择过高,也将引起误动作;。
漏电问题分析报告

关于三台驱动器同时上电时漏电保护开关跳闸问题分析报告拟制:雷启成2014-06-28摘要:P 系列驱动器在客户使用时,同时接上三台驱动器,上电客户使用的是30mA 的单相漏电开关会跳闸。
在现场去掉电源板件电路中Y 电容后,再次上电即不跳漏电保护开关。
针对漏电现象,漏电保护开关的原理、分析驱动器引起跳漏电原因、对应措施、中国国家标准等说明。
跳漏电开关原因及改善措施一, 漏电保护开关的工作原理下图所示,漏电保护开关检测的是输入共模电流,也就是所说的对地漏电流,检测漏电流的电流互感器是同时穿过了三台驱动器的R/T 火线和零线,在没有漏电流的情况下,不论接三相负载还是接单相负载,L 和N 线这2根线中流过的电流之和总是为零。
当负载侧有对地短路现象或者对地有较大的电容时,输出侧的电流就会通过大地返回电网,此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之和不为零,这个电流就称之为漏电流。
当检测到的电流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触发保护开关脱扣。
对正常的负载电流不予检测,但它能检测出主回路中对保护地线PE 的剩余电流(漏电流),这种电流多数是因为用电设备绝缘损坏而产生的。
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首要功能是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提供间接接触保护,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 △N≤30mA 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其他保护措施失效时,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唯一的直接接触保护。
二,对地漏电流的产生原因和电流通路分析电流互感器检测电流1,驱动器应用中为什么会产生较大的漏电流1、根据驱动器设计特点,驱动器在输入侧的相间与线地之间都设计安装了吸收保护电容(安规电容),由于驱动器支持内置的RFI滤波器,因此在整流单元后面也设计安装了吸收保护电容。
两组吸收保护电容都接地。
2、根据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和驱动器的设计可见,当驱动器送电时,主回路要对那些吸收保护电容充电,瞬间会产生相当大的对地漏电流。
3、伺服电机的绕组和机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布电容,服驱动器驱动电机输出的为PWM波形式的交流电压,电机电缆与大地之间有长电缆的电容效应。
漏电保护器分析的论文[5篇材料]
![漏电保护器分析的论文[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38c912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e.png)
漏电保护器分析的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漏电保护器分析的论文摘要:从几个不同的典型用电场所,分析漏电保护器作用的局限性,并论述应如何正确选用和安装漏电保护器及采取与之相结合的等电位联结安全措施。
关键词:漏电保护器作用局限性等电位联结引言八十年代以前,我国仍沿用前苏联模式一以零序保护作为接地故障保护。
这种方式所检测的电流为零序电流,其可以用于包括TN-C系统在内的所有系统,但保护整定值必须大于N线和PEN线中流过的三相不平衡电流、谐波电流以及正常泄漏电流之和,其值约数十至数百安。
这么大的整定值只能保护线路绝缘,而不能有效地防人身电击或接地电弧引起的电气火灾。
八十年代后,采用了漏电保护器(以下简称RCD),它所检测的是剩余电流,即被保护回路内相线和中性线电流瞬时值的代数和(其中包括中性线中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和谐波电流),此电流即为正常的泄漏电流和故障时的接地故障电流。
为此,RCD的整定值,即其额定动作电流In,只需躲开正常泄漏电流值即可,此值以毫安计,所以RCD能十分灵敏地切断保护回路的接地故障,还可用作防直接接触电击的后备保护。
这在我国多年对RCD的实际使用中已得到了证明。
然而,在对RCD的进一步使用中,应注意到它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1RCD作用的局限性1.1RCD不能防止从别处传导来的故障电压引起的电击事故RCD对接地故障电流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在数十毫秒的时间内切断以毫安计的故障电流,即使接触电压高达220V,高灵敏度的RCD 也能快速切断使人免遭电击的危险,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RCD只能对其保护范围内的接地故障起作用,而不能防止从别处传导来的故障电压引起的电击事故,见图1。
图1中乙户安装了RCD,,而相邻的甲户却是安装了熔断器(RD)来作为保护,在使用的过程中,若甲户随意将熔丝截面加大,并且使用电器不经心而导致电气设备绝缘损坏,由于故障电流不能使熔丝及时熔断而切断故障,此时故障电压通过PE线传导至乙户的用电设备上,由于RCD不动作,致使乙户存在了引起电击事故的不安全隐患。
施工现场漏电保护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应采取的措施

中的漏 电流 ,三相或三相四线在磁环中不可能布 置完全均衡 ,在施工现场有较多的电焊机等双相
或 单相 负荷 ,三 相 电流 也不 可 能完 全 平衡 ,甚 至
会相差很大,在大电流下或较高的过 电压下,会
在 有很 高导磁率 的磁环 中感 应 出一 定 的 电动 势 , 这 个 电动 势大 到一 定程 度 ,就 会导 致漏 电保 护 器 跳 闸。又 由于额 定 电流越 大 的漏 电保 护器 采用 相 对 较 大 的磁环 ,产 生的漏 磁通 也相 对 较大 ,且漏
② ③
额定漏 电动作 电流应躲过低 电压 电网正 为了保证 多级保护的选择性, 下一级额定
台 电动机 , 虽然起 动 过 程采 用 了 Y 一△ 启 动 , 电 漏
电流选 择过 小 ,没 有考 虑 漏 电保 护器 后 的配 电线 路上可 能有相对 较 大 的 正常漏 电流 。 1 . 4 电保 护器 的接 线 不止 确
戍裂设漏 电保护器,形成“ 三级配 电二级漏 电保
护” 的模式 。正常 情况下 ,开 关箱 内的末 级漏 电保 护器 是用 电设备 的主 保护 ,总开 关 箱 漏 电保 护器
是后 备保护 。当末级 漏 电保 护器 失效 时 ,总 配 电
() 开关箱 内使 用 的额定 漏 电动 作 电流超 过 1 了 3mA 或者 是超 过用 电设备 额定 电流 两倍 以上 0 的漏 电保护器 ,或 是选用 了 带延 时型 的漏 电保 护 器 , 由于额 定漏 电动作 电流 的提 高或 保护 灵 敏 度 的下 降 ,发 生漏 电故障 时,末 级 漏 电保护 器 没 有 动作 ,上 级漏 电保护 器就可 能 动作 。
漏电保护器的选用与常见故障分析

漏电保护器的选用与常见故障分析漏电保护器的选用与常见故障分析随着电气设备的普及和电力管理的日益重视,人们对于漏电保护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漏电保护器是用来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漏电现象的电气保护装置,它能够在人体触电时迅速切断电路,从而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重点介绍漏电保护器的选用和常见故障分析。
一、漏电保护器的选用1. 选择合适的漏电保护器额定电流:一般来说,漏电保护器的额定电流应该大于电路负载电流的1.5倍,这样可以保证在正常工作时不会误切断电路。
2. 选择合适的漏电保护器额定电压:漏电保护器的额定电压应该与电路的额定电压相同,否则就会造成保护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者频繁误切断电路等故障。
3. 选择合适的漏电保护器灵敏度: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度应该与电路的使用要求相符。
对于一般居住环境,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度一般为30mA,而对于高危环境比如工业和医院,灵敏度则应该提高到100mA左右。
4. 选择合适的漏电保护器品牌和性能:漏电保护器品牌的选择应该优先选取知名品牌,保证其安全性能。
同时,在使用时要注意检查保护器的漏电保护动作时间和漏电保护间隔时间等性能指标,以保证其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5. 确定漏电保护器的接线方式:漏电保护器的接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接在电力总进线,另一种是接在电路中间,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和要求来决定。
二、漏电保护器的常见故障分析1. 漏电保护器无法动作,电气设备仍在运转。
这种情况可能是保护器内部元件损坏、接触不良或者保护器接地故障,此时需要进行检修或更换。
2. 漏电保护器频繁误切断电路。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外部颠簸、电气设备爆破等原因导致电路中的漏电流增加,而保护器则进行了正确的保护动作,需要检查设备并及时更换损坏零件。
3. 漏电保护器保护动作后无法再次投入使用。
这种情况可能是保护器受到电信号或电磁波干扰,或者保护器内部元件老化,需及时更换。
4. 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动作过慢或间隔时间过长。
这种情况可能是漏电保护器内部元件故障或者受环境因素影响,需要检修或调整其参数。
漏电保护器的安全性能解析(二篇)

漏电保护器的安全性能解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如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电饭煲、微波炉……多种多样的电气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千家万户,被众多居民普遍使用。
这些众多的家用电器,对于保护人身与设备的安全意识,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因此,对建筑电气的设计和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已经开始采取将质量合格参数合格的漏电保护器与接地保护或接零保护正确地配合使用,较好地防止了漏电电击等事故的发生。
1漏电保护器安装的必要性保护接零一般采用TN-C-S系统或TN-S系统,也就是在电源入户之前将零线重复接地,且重复接地电阻≤10Ω。
而在进户之后,工作零线N与保护零线PE则须分开。
此时,PE线与所有用电设备金属外壳通过三孔插座的接地孔连接起来。
而零线在引入配电箱后,应当和相线一样对地绝缘。
如果发生相线碰壳短路情况时,短路电流则经零线和接地极构成闭合回路。
这时回路阻抗很小,短路电流很大,从而此较大的短路电流致使保护开关跳闸,切断电源回路,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如图1所示。
短路电流IK=U/Zd式中:IK—相线碰壳短路电流,AU—相电压,Zd—零线阻抗与重复接地电阻之和,Ω但是,TN-C-S系统只能对用电设备的外壳在带电时起到保护作用,而对相地短路的情况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其原因是:在相地短路时(即设备绝缘破损发生的单相对地短路,简称故障短路),短路电流要经过设备与地面的自然接触,电阻流向电源中性点。
由于这时自然接触电阻很大,而短路电流很小,不足以使熔断器、断路器动作,切断电路,却能使故障引发的电弧火花持续很长时间,甚至着火。
为了克服以上存在问题,在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中采用安装漏电保护器,就成为一种有效的触电或漏电保护手段。
另外,在居民住宅中安装漏电保护器,也是当今我国按照国标GB6829295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与施工的需要。
对煤矿6KV供电系统漏电保护的分析探讨

工 E= U
E= U
式 中E —相电势 — 非故障线路保护安装 点电压 , 电流 向量 图如图 5 所示。 ( 故 障线路保护 安装点各相电流和三倍零序 电流 。如图6 2 ) 可列出 故 障线路 3 电流方程式 : 的 i_∞ j C。 O i_∞ 。 j e O
l
l
I 上 上 上
‘ L
工 工工。
二
I
I
线路 2
l l
]
l
I
上 上 上 一
工 工 工。
I 线路 3 。 。 。
l
l
l
I
l
I
II I 上 上 上
0
C B A
L 一 二 图5
工 工 工
l
— _J _
工工工
图1
假设三相完全对称 ,
即 C= 2C3C 1C= = 0
假设 线路3 的A相接地 , 即整个 网络 A 相对 地电压 为零 。线路各相 对地电压和零序 电压与② 中的相同。 ( 非故障线路保护安装点的各相电流和三倍零序 电流 。 1 ) 如图 5 可列出非故 障线路 1 的电流方程式 : t=j C II ∞C , o。 l O C LI0 = 3。 i+i=o 。 O 十 i= j e O ) 。 。 . ( 式中e 。 ——线路 1 每相对地 电容 由式 :
() 故障相电压突然升高而引起 的充 电电容 电流 , b由非 它通过 电源 形成 回路 。由于整个流通 回路 的电感增 大 , 因此 , 电电流衰减较 充 慢 , 荡频率也较低 ( 振 仅为数百赫兹 ) 。故障点 ( 下转第 3 1 ) 7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漏电保护的分析————————————————————————————————作者: ————————————————————————————————日期:ﻩ1 低压配电漏电保护不容忽视人触电时,人受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身的工频电流的大小、时间、频率有关。
试验证明:人触电时,引起心室颤动不仅与通过人体的电流(I)有关,还与电流的持续时间(s)有关(见表1)。
当电击能量为50mA•s时,一般不会引起心室颤动,但人体通过短时间大电流时(如500mA×0.1s),仍有引起心室颤动的危险,虽不会致死,也可能使触电者失去知觉,发生二次伤害事故。
若电击能量超过50mA•s,人就有生命危险。
柯宾提出了安全电量Q=30mA•s的定则:即“通过人体的电流(时间<30mA•s,人就不会受到伤害”(见图1)。
ﻫ人体对于频率50/60Hz的电流最敏感,对于更低频率或更高频率的电流,危害程度相对较低(见表2)。
干燥环境中,人体电阻较大,潮湿环境人体电阻较小,皮肤浸入水中,人体电阻更小。
同样接触电压下,潮湿环境或水中触电,通过人体的电流更大,危险性也更大。
高压触电时,人体电阻就不起什么作用了。
电气计算时,通常人体电阻为1700Ω.一般断路器、熔断器等能够在线路或短路、过负荷、接地故障等时候时切断电源,保护电气设施不致损坏或发生火灾。
当电气设施如金属灯柱等发生漏电故障时,尚达不到开关、断路器、熔断器等保护设施的动作电流数值,在人触摸到因漏电或接地造成的灯杆、灯具等带电物体时,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
长时间漏电可能引起火灾。
有关规范和规定:配电线路与用电设备均应设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用于切断供电电源或发出报警信号。
在配电系统中,总、中、末级保护应根据规定和要求,酌情选用带有短路、过负荷的断路器,或选用带短路、过负荷、接地故障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漏电保护器只作为直接接触防护中基本保护措施的附加保护。
室外照明系统有必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安装漏电保护器后,仍应以预防为主,并应同时采取其它各项防止电击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
2 低压配电线路泄露电流2.1 规定装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泄漏电流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值:“手握式用电设备为15mA.环境恶劣或潮湿场所的用电设备(如高空作业、水下作业等易造成二次伤害的场所)为6~10mA.医疗电气设备为6~10mA.建筑施工工地的用电设备为15~30mA.家用电器回路或插座专用回路为30mA.成套开关柜、分配电盘等为100mA以上。
防止电气火灾为300~500mA。
”国际上公认30mA为人体安全电流值。
有专家认为:不同场合,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值≤30mA,动作时间小于0.1s,即可保证人身安全。
电击能量(电流(时间)的安全界限为30mA.s.2.2要求①单相线路单相线路中,相线和中性线穿过RCD.单相配电系统中,单相漏电保护装置正常时,检测到的电流为线路相线、中线和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
发生单相非金属性接地短路时,检测到的电流为正常泄漏电流和接地短路电流的矢量和。
②三相线路三相线路,3相线和中性线都穿过RCD.三相正常泄漏电流平衡时,三相漏电保护装置检测到的电流基本为零。
三相正常泄漏电流不平衡时,三相漏电保护装置检测到的是三相不平衡的正常泄漏电流,其大小与不平衡程度有关。
三相正常泄漏电流平衡时,检测到的是不平衡的正常泄漏电流及事故短路电流的矢量和,其电流大小应视不平衡的程度而定。
在某种情况下,三相检测到的电流可能会比事故相的短路电流或最大相的不平衡电流还小,不能反映每相真实的漏电电流的情况。
2.3 整定为保证漏电保护开关动作灵敏可靠,其整定值必须大于线路泄漏电流,即不动作电流;漏电断路器的额定脱扣电流IΔn一般选为大于等于正常动作电流的1.3倍;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的优选值为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的1/2;上下级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有级差1.2~2.5倍;漏电电流保护装置的瞬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1s;多级漏电保护的时间差:上级比下级延时0.2s.主干线或全网总保护的漏电保护器,其动作电流应比实测泄漏电流大2倍;分支支路的漏电保护器,其动作电流比该电路正常运行中实测泄漏电流大2.5倍;单机配电的漏电断路器,其动作电流比正常运行中实测泄漏电流大4倍;电气线路和设备泄漏电流值与分级安装的漏电保护特性的配合;线路泄漏电流(包括谐波电流)应小于RCD动作电流的40%,即要求I△/I△n≤40%,必要时对线路泄漏电流(包括谐波电流)加以限制。
2.4 其它漏电保护选宜用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
它适用于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TT系统和TN 系统,也适用于对地电容较大的某些中性点不接地的IT系统(对相-相触电不适用)。
配电线路的漏电保护,为减少非故障导线被切断,宜分别设置单相漏电保护。
含有电动机的线路应采用三相四线或三相三线漏电保护装置,一相漏电,必须切断三相电源线路。
照明线路宜采用单相二线漏电保护装置。
无电气人员管理的场所宜采用电磁式RCD.建议移动设备电机,宜安装RCD进行漏电保护,增加安全性;固定设备电机,可不安装RCD,避免误跳。
3漏电保护器的接触电击防护3.1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除了加强绝缘、遮栏屏护、安全距离(2.5m)等措施外,漏电保护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漏电保护装置只作为直接接触防护中基本保护措施的后备保护。
但应注意,不能因为采用了漏电保护器,而忽视了其它防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见表3)。
ﻫ手持式电动工具、移动电器、家用电器、插座回路和临时线路等,操场作者经常与其发生接触,容易发生带电导体与人体直接接触电事故。
为了尽量缩短人体的触电时间,应优先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动作型漏电保护器,漏电电流动作值IΔn≤30mA,动作时间≤0.1s.漏电保护器作为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补充保护,一般安装在线路末端,被保护设备前面。
3.2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间接接触电击防护,主要是采用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方式,应正确地与电网的系统接地型式相配合,以防止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持续带有危险电压而产生电击的危险。
此外,降低接触电压限值(即使用安全电压)、PE线接地、等电位联接等都可以达到间接接触电击防护(见表4)。
4TT系统漏电保护TT系统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要求Id(RA≤50V;室外照明要求Id(RA≤25V(其安装见图2)。
当短路电流Id≥150A时,断路器和熔断器最大的额定电流只有30A和15A及以下者甚少,RB和RA只有1.13Ω和0.333Ω,在工程中也较难以做到。
若TT系统采用RCD保护单相接地故障,IΔn≤30mA,RA≤(25/0.03)=833.3Ω,在室外照明工程中非常容易实现。
TT系统各设备外壳用自己的接地极,PE线不连通,杜绝了危险故障电压沿PE线窜入其它设备外壳的可能。
漏电保护器应装在线路首端。
漏电保护器后N线不能再做重复接地。
宜采用四极(二极)开关,同时切断N线(见图3)。
(1)TN-S系统漏电保护TN-S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要求Id(RL+RN)≤220(V)。
当RL=RN(RL表示相线电阻,RN表示PE线电阻)时,接地故障点就带有110V危险电压,必须进行接地故障保护,并及时切断故障线路。
过电流保护装置一般可以切断接地故障电流,但是若线路过长,或芯线截面过小,会使Id过小,不足以使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而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是mA级,可以更可靠地切断接地故障电流。
TN-S系统N线不能重复接地,PE线可做重复接地(安装见图4,线路示意见图5)。
(2)TN-C系统漏电保护(见图6)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
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经PEN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故障电源。
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
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或有谐波电流注入PEN,会中性线N带电高于50V,对人身造成不安全。
因为PEN线不允许被漏电保护器切断,所以TN-C系统不宜安装漏电保护器作为保护电器。
因安全性能较差,国际上基本不采用TN-C接地系统。
(3)TN-C-S系统漏电保护(见图7)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前面是TN-C系统,后面是TN-S系统,在N线与P E线连接点分界。
PE线与N线分开后就不能再合并。
电气设备单相接地,故障同TN-S系统。
N线断开,故障情况与TN-S相同。
PEN线严禁穿过RCD,也不得断开PEN线。
N线应穿过RCD.TN-C-S系统的PEN应重复接地,但N线不宜重复接地。
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在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所以TN-C-S系统提高了操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
(4)IT系统漏电保护(见图8)配电中性点与地绝缘(或经大阻抗接地),用电设备经PE线接地。
第一次接地故障时,忽略相线阻抗和故障接触阻抗,Id=U/(RA+RB+Z),U=220V,Z=1000Ω(IEC推荐值),故障电流不足0.218A(220V/1008Ω=0.218 A)。
故障接触电压0.782V(0.218A×4Ω=0.872V),不会造成电击伤害,可由绝缘监视电器发出音响或灯光信号,其动作电流应符合安全要求:RA×Id≤50V.当设备外壳单独(或分组)接地:故障电流流经两个接地极电阻,故障回路的切断应符合T T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要求。
当外露可导电部分为共同接地,则发生第二次异相接地故障时,故障回路的切断应符合TN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要求,应及时切断电源。
采用熔断器或空气断路器作保护时,IT系统只能提供小容量负荷。
如果采用RCD,则IT 系统可以提供较大负荷量。
IT系统由于安全可靠性高,可带故障运行,常被用于故障时不得间断供电的工业设备和要求使用安全的医疗设备。
(5)低压配电系统漏电保护的建议TT系统:RCD适合进行漏电保护;TN-S、TN-C-S系统:RCD可进行漏电保护。
断路器、熔断器有条件进行漏电保护; TN-C系统不宜采用RCD进行漏电保护。
TN-C系统已不常采用;IT系统一般无需进行漏电保护;消防、医疗等配电系统不得安装RCD进行漏电保护;必要时,配电系统进行多级漏电保护。
5 漏电保护器极数和接线5.1 极数单相22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应优先选用二极二线式漏电保护装置;三相三线式38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应选用三极三线式漏电保护装置;三相四线式38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三相设备与单相设备共用的电路应选用三极四线、四极四线式漏电保护装置。
5.2接线PEN、PE线不得穿过RCD;电气装置内的N线不得接地,应保证绝缘良好;PE线和N线不得接反;不同回路不得共用N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