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之旅——以恭王府花园萃锦园为例
北京恭王府游记美篇

或许你想要的是以“北京恭王府游记”为主题的美篇,以下是为你生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京恭王府游记》
北京恭王府,这座古老的府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的底蕴。
我怀揣着对古代贵族生活的好奇,踏入了这座王府的大门,开始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
一进入恭王府,便被其雄伟壮观的建筑所吸引。
王府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两代的特色,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我沿着中轴线漫步,依次参观了银安殿、嘉乐堂等主要建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宫廷之中。
恭王府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件艺术品。
府内的园林景观独具匠心,山石、水池、亭台、楼阁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我漫步于园中,感受着大自然与人文艺术的完美结合,仿佛走进了一幅诗意的画卷。
在恭王府,我还参观了一些展览,了解了恭王府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府的家具和文物展示。
这些精美的家具和文物,展现了古代贵族的生活品味和艺术追求,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游览恭王府,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座府邸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庆幸能够亲身体验这座古老府邸的魅力,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离开恭王府时,我不禁对这座古老府邸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恭王府,感受它的魅力,了解它的历史,传承它的文化。
以上就是我为你提供的“北京恭王府游记美篇”,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者提供更多信息,让我继续为你生成。
写恭王府的文章

写恭王府的文章【实用版】目录1.恭王府的历史背景2.恭王府的建筑特点3.恭王府的园林艺术4.恭王府的文物收藏5.恭王府的旅游价值正文恭王府,位于我国北京市西城区,是清朝时期一座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
它曾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的府邸,后被嘉庆皇帝赐给恭亲王,因此得名“恭王府”。
恭王府历经了两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见证了清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如今已成为一座向世人展示清朝王府文化的博物馆。
恭王府的建筑特点鲜明,它遵循了清朝王府的建筑规制,布局严谨,气势恢宏。
恭王府的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为王府的主要建筑,包括了大门、二门、正厅、后寝等,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和王权的至高无上。
东路和西路则为府内的生活区,包括了和珅时期的花园、戏楼、祠堂等,展现了当时王府生活的繁华与富丽。
恭王府的园林艺术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其名为“翠锦园”,是北京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园内假山叠翠、碧水潺潺,充满了诗情画意。
各种建筑、山水、花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恭王府的文物收藏亦十分丰富,包括了瓷器、书画、玉器、金银器等,其中许多都是稀世珍品。
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清朝王府的生活风貌,还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如今,恭王府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们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清朝王府的建筑风格,欣赏到古典园林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王府的生活氛围,同时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综上所述,恭王府不仅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更是一处展现清朝王府文化的瑰宝。
写恭王府的文章

写恭王府的文章摘要:一、简介恭王府的背景和历史地位二、恭王府的建筑特点和布局三、恭王府的园林景观及其特色四、恭王府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五、游览恭王府的实用攻略正文:【一、简介恭王府的背景和历史地位】恭王府,位于我国北京市中心,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典建筑群。
它曾是清朝道光皇帝的宠臣、道光五年(1825年)状元钮祜禄·桂良的宅邸。
后来,桂良之子、道光皇帝的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恭亲王奕訢将其扩建为王府。
恭王府在清朝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京师首府,王宅之冠”。
【二、恭王府的建筑特点和布局】恭王府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整个王府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部分分为前、中、后三路,沿中轴线排列。
中路为正殿,设有正厅、东西厢房、后罩房等建筑,分别是恭亲王处理政务、会见宾客、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东西路为辅助建筑,包括书房、库房、膳房等。
建筑风格典雅华丽,充分展示了清朝皇家园林建筑的艺术魅力。
【三、恭王府的园林景观及其特色】恭王府的园林名为“萃锦园”,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山水景观。
园林中心有一片宽阔的水域,名为“福海”,寓意着福气满溢。
福海四周环抱着山峦,分别为“寿山”、“禄山”、“喜山”,象征着长寿、富贵和喜悦。
园林内还有众多著名的景点,如“邀月台”、“蝠池”、“榆关”、“翠云斋”等,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四、恭王府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恭王府不仅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建筑群,同时也是一座富有文化内涵的博物馆。
府内珍藏有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如瓷器、书画、玉器、金银器等,反映了清朝皇室的品味和审美。
恭王府还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和传说,如“蝙蝠池的来历”、“翠云斋的传说”等,为游客增添了游览的趣味。
【五、游览恭王府的实用攻略】1.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地区,交通便利,可乘坐地铁、公交或出租车前往。
2.开放时间:全年对外开放,建议提前购票,避免排队。
3.门票价格:普通票40元/人,优惠票20元/人。
【游记】恭王府 恭王府游记作文400字

【游记】恭王府恭王府游记作文400字恭王府,是北京市的一处著名古迹,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清朝宗室王府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王府,占地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
恭王府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其大门建筑气势恢弘,前后有29间房,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建筑高大雄伟,是全国各类古建筑之冠,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恭王府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是现今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官邸建筑,也是全国最大的一处明清时期的宫廷建筑群。
恭王府座落在北长街柳荫胡同,整体占地47.3亩,核心建筑坐北向南,园林舍,院落开放,整个府第依山而建,互相交错,布局合理,气势磅礴。
府前碧波荡漾的大全安湖与山门水关联,形成了一幅超然的山水画。
恭王府古建筑群主要由恭王府公馆、恭王行宫和后府组成,分前后两大院。
府第宫殿式布局。
府第面阔临其门者递进,张扬其势,占地16.7万㎡建筑面积约8.5万㎡。
府内各式建筑各具特色,传统中式建筑底座平面构成结构分明,十分壮观,园林氛围浓郁。
宫殿前后左右,山泉环抱,馆阁楼梯,曲径通幽,疏影斑驳,处处融自然界之灵气,令游人感受到神秘的王爷府邸的古风。
整个宫殿建筑技艺高超,立柱整齐,砖瓦叠置得当,使人为之叹服。
所有的门窗、栏杆檐雀、藻井、建筑柱子上的仿木刻花、檐口悬角,都是保留下来的装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恭王府里的大量珍贵文物。
院内甬道内、厢议内,无论是石碑、铜鼎、器物,还是玺印、茶具、清代家具、古玩文物,都是中华文化史上珍贵的遗产,其保护状况也较好。
恭王府古建筑群作为北京市的独有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就备受世人的赞美。
每逢节假日,前来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远自五湖四海,颇受海内外同胞游客的崇敬,享有盛誉。
诚愿大家前来恭王府游览,赏心悦目,感慨不已。
恭王府 静含太古福满园

恭王府静含太古福满园作者:刘锦鑫来源:《中国新时代》2016年第11期恭王府在见证了中国200多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之后,昔日繁华已逝,盛景不再。
今天的游人,只能从它那深沉大气的府邸建筑和秀美恬静的花园中寻找历史曾在此走过的痕迹。
在什刹海西南角一条静谧悠长的街巷里,有一座宏伟阔气的多重院落,朱漆大门上镶着横七竖八、象征亲王身份的金黄色门钉,熙熙攘攘的人流,跟随导游的高音喇叭进进出出。
途经此地的后海三轮车夫们都会热情地告诉你,这里原来是和的宅子,现在叫做恭王府,因为它后来的主人是恭亲王奕。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
恭王府在见证了中国200多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之后,昔日繁华已逝,盛景不再。
今天的游人,只能从它那深沉大气的府邸建筑和秀美恬静的花园中寻找历史曾在此走过的痕迹。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始建于乾隆年间,这里曾是大学士和的邸宅。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四周萦水的风水宝地修建这座豪华宅第,时称“和第”。
从乾隆四十一年到嘉庆四年(1799年)和获罪,邸宅入官,和在这儿住了20余年。
嘉庆四年,嘉庆褫夺了和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其全部财产,约值白银8亿两,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后来,和被赐死。
嘉庆皇帝将此宅转赐给“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郡王永。
为什么说永“爱豪宅不爱江山”?早在和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定,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办”掉和,惟十七皇子永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和的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其实,当时嘉庆只将宅第的一半赐给了永。
是因为嫁予和之子的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
和被赐死后,嘉庆皇帝念及兄妹之情,没有剥夺他这个小妹夫的爵位,公主夫妇仍然住在原来的家里。
因此这座宅第一分为二,西为庆王府;东为公主府,一直到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归到庆王名下,而那时,永已经死去3年多了……到了咸丰朝,咸丰皇帝将整座院子赐给其弟恭亲王奕,是为恭王府。
恭王府花园——萃锦园(图文)

恭王府花园——萃锦园(图⽂)P1 汉⽩⽟拱门恭王府花园⼜名萃锦园,南北长约150⽶,东西宽170余⽶,全园占地⾯积2.8万平⽅⽶,有古建筑31处。
资料介绍,恭亲王为重建花园调集百名能⼯巧匠,增置⼭⽯林⽊,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建筑格局为⼀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园。
萃锦园全园布局分为中、东、西三路。
先看中路。
花园的正门是⼀座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汉⽩⽟拱门,处于花园中轴线的最南端。
进门后是⼀块⾼5⽶多的太湖⽯,名叫“独乐峰”,虽是园中点缀,但起着屏风的作⽤。
P2 独乐峰从前⾯看像条鱼P3过了独乐峰,就是中路第⼀进院落。
这⼀院落是⼀个三合院,前⾯⼀个⽔池,⽔源来⾃西路的⼤⽅池。
⽔池叫蝠池,是“福”的谐⾳。
蝠池形状如蝙蝠展翅,⼜如元宝。
蝠池周围种满榆树。
榆树的果实像古时铜钱,叫榆钱,⼜名“摇钱树”。
据传,当年和珅将蝠池称为“聚宝盆”,因为它只有进⽔⼝没有出⽔⼝,寓意“只进不出”。
风吹过时,岸边榆树上串串“铜钱”落⼊⽔中,和珅将此解释为“地上的钱是我的,天上的钱也是我的。
”P4P5三合院主体建筑叫安善堂,是⾯阔五间带前后抱厦的建筑。
安善堂东西出抄⼿廊,廊折⾯向南,连接东西两厢,东厢名明道堂,西厢名棣华轩。
过安善堂,进⼊第⼆进院落。
这个院落是⼀个四合院,正前⽅是⾼耸的⽯⼭“滴翠岩”,⽤太湖⽯建成。
⼭上有⼀厅,⾯阔三间,名叫“绿天⼩隐”,厅前有⼀台,叫邀⽉台。
P6 绿天⼩隐P7 滴翠岩两边,有长廊连接⼭下⼭下建筑。
P8过滴翠岩,就到了中轴线上最后的建筑——蝠厅。
因为建筑正厅五间,前后出抱厦三间,两侧⼜出⽿房,⽿房⽐正厅略前,形成曲折对称类似蝙蝠的平⾯,故名蝠厅,也是以蝠喻福。
P9P10 蝠厅东路从“曲径通幽”的⽯洞进⼊,以⼤戏楼为主建筑,以牡丹园、⽵⼦园等构成园中之园。
这⼀路我们匆匆⾛过,没有细看。
P11 曲径通幽P12P13P14 ⽉洞门P15 ⽵⼦园P16 ⼤戏楼外的长廊西路从“榆关”进⼊,以⽔景为主,⼭⽔亭台,交相辉映。
旅游杂感

旅游杂感我不是北京人,对于声名远扬的恭王府我很陌生,只是模糊知道它是和珅的府邸。
今天,我们一家随旅游团来到了恭王府。
导游说,恭王府,据说和绅曾在此长住,美曰“萃锦园”。
后因和绅被绳之以法,由嘉庆皇帝转赐给恭王,因而得名“恭王府”。
天下第一大贪官和绅住过的地方到底奢华到了什么程度?我非常好奇。
恭王府里人山人海,却没有一个人谈论到恭王,导游没有谈到,游客没有谈到,人们谈的,除了和珅,还是和珅,一切都是围绕着和珅在转。
府邸精致独特、金碧辉煌;长廊静谧悠长、绿柳荫荫;花园环山衔水,风景优美迷人。
据说,恭王府竟然能让人游逛大半天。
这座被人们认为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的恭王府,让我不得不惊叹它曾经的奢华。
时值盛夏,这里实在是闷热的透不过气来,加上旅途劳累,我们一家参观完毕后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稍作休息。
此时的我则有了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去浏览这景点中的匆匆过客,一同感受着他们的欢喜、感受着他们的疲惫,有点“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中的人在看我”的感觉。
“这些东西怎能放在这儿,这不影响形象吗?赶紧拿走!”一句厉声的呵斥传入我耳朵。
我侧过身去,只见一位老人正满脸讨好地说:“我马上拿走,这就拿走…..”。
穿着制服的恭王府管理员似乎还不满意,歇斯底里吼道:“这儿每天都有各地的游客,赶快把这些瓶子拿走,不然下次就别来了!”老人不做声了,唯唯诺诺,一脸赔笑,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束在脑后。
黑红的脸上,皱纹如刀刻般,格外醒目。
老人双手匆忙的将墙角的四大袋矿泉水空瓶进行整理,或许是因为心急,或许是因为紧张,老人尝试了几次,都没很顺利的提到手上,还不时的朝管理员望望。
“儿子,把这点水喝完,把瓶子递给那位奶奶。
”儿子似乎明白了什么,水喝完后,将瓶子递给了老人,老人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由于袋子太小,瓶子又被挤了出来,儿子在一旁捡起瓶子,用力的插进袋子,然后高兴的跑开了。
老妇人很感激的朝我们一笑,很激动的说了些什么,但周围比较嘈杂,我们没听懂。
游览恭王府景点的个人观后感500字

游览恭王府景点的个人观后感500字恭王府规模宏大,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游览恭王府景点的个人观后感5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游览恭王府景点的个人观后感500字1我去过很多地方,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莫过于恭王府了。
恭王府原来的主人是天下第一的大贪官--和申。
和申为什么要叫天下“第一”大贪官呢?因为,那时候和申的财富可以让全中国人过上十年生活。
你说他多贪呀?恭王府当然非比寻常,走,我们去瞧瞧吧!进了恭王府,首先看到一块很大的石头挡住了前面所有视线。
那块石头代表把一些不好的事挡住。
走过那个很大的石头,我先看到的是一个小池塘,里面的水浑浊,已经几年没换水了,旁边是棵榆树,秋天,榆树的果子会掉在池塘里,样子很象铜板,和申想把钱留住,所以不换水。
池塘的形状很象一个蝙蝠。
蝙蝠是满族人的一种吉祥物。
再往后就可以看见假山,假山是房山的青石堆砌而成,那是从南方运来的呀!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交通工具就用人力运。
冬天把水洒在地上结冰,巨石在冰上滑动来运输。
如果没有水了就在路边挖水井,你说他们多苦呀!走过了青石我们就到了望月台,那里就是中秋节和申一家赏月的地方。
下民望月台就直接到了康熙为孝庄皇太后写那福字碑的地方。
本来以前就有人知道和申家有康熙写的那个福字碑的事了。
就算有人知道和申家有那个碑也不能拿下来。
因为这个福字在山洞里面。
如果把它拿出来,整座山就会塌掉,就很不吉祥。
古时候的人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没有电视,没有音响,所以只能听戏。
我们也去听了一场。
没有扩音设备我们仍然听得很清楚,为什么呢?因为戏台下埋了九口大缸。
所以无论你坐在哪里都能听见。
我可以想象,在当时的条件下,可以修造这么好的戏台,是多么了不起呀。
这个和申可真聪明,但就有一点不好,他是天下第一大贪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一)
1、恭王府
恭王府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前海西街17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恭王府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早期为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宅第,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和珅获罪,宅第被没收赐与庆郡王,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改赐给恭亲王爱新觉罗·奕。
5、第五代主人 爱新觉罗·载滢
爱新觉罗·载滢,奕之子,因支持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于1902年革回本支,一直居住在园中,悠然卒岁。
三
(一)轴线对称
恭王府花园在造园手法上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全园分为中路、东路、西路三路,成多个院落。中轴上依次是园门、飞来峰、蝠池、安善堂、方池、假山、邀月台、绿天小隐、蝠厅。中路建筑和山水基本对称,东、西两路只是山体对称,建筑不对称。整个园林由六条山龙围合:南面、东面、西面各有两山,中路后部有一山为中龙。
4、园林建筑色彩明快、装饰精巧。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园以及其他风格的建筑,其色彩都极鲜明。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多鲜艳。琉璃瓦、红柱、彩绘。江南园林建筑册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小瓦,栗壳色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也多用淡褐色或木材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形成素净,明快的色彩。园林中,建筑色彩也是一轻快明朗为主,力求表现园林建筑轻松活泼的特点。
d妙香亭
双层木结构平顶式方亭。上圆下方的两层顶为其独特之处,以建筑语言诠释了“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精品。
.e榆关
花园西路之门,是一段有二十多米长的城墙,城墙上有垛口,门洞北墙石额上书写着“榆关”二字。有专家认为,满洲贵族在取得全国统治以前,生活在山海关以北的广阔土地上。与明朝的政治、经济往来都必须通过山海关。后又在山海关下与明朝军队进行了数年的拉锯战,是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才取得天下。园子的主人站在榆关的城墙上向北看,有遥望、怀念故土之意。也有的园林专家认为是“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园林艺术。
流杯亭的说法也是有来由的。据说,和每次约请好友到此饮酒,酒酣之时,就要吟诗作对,酒杯漂流到谁的面前停下,谁就必须作诗,不能作诗的人,就要被罚酒。可以想象,当年的和绅也算是一个风雅之士。还有人说,流水出口的位置坐北朝南,主人和珅就坐在这里。过小寿的时候,杯子停到哪位客人跟前,客人就把备好的礼单放在杯中,最后杯子漂到和珅跟前,和珅在出水处坐收财礼,又有一说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清代王府有严格的规制,规定亲王府有大门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形成多进四合院,不少府邸有后花园。但许多王府经历沧桑,早已面目全非,只有恭王府是北京现存最完整、布置最精的一座清代王府。著名学者侯仁之先生称之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现今恭王府正在修复中,开放部分只是其花园。
园林建筑设计中,采用什么材料、色彩,都应着意于追求整体的环境主题。富丽、豪华、高贵是美,而质朴、淡雅、古拙也是一种美,建筑所在的环境是其设计应考虑的首要因素。
本世纪初,溥伟及溥儒先后将府邸及花园出售给辅仁大学作为校舍及宿舍。建国后作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校舍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办公和教学地点。1982年2月23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建立修复管理机构,1988年6月花园部分对外开放。
(Hale Waihona Puke )1、第一代主人 和珅和珅(1750-1799),本姓钮祜禄氏,字致斋,正红旗满洲人,幼年家境贫苦,后凭个人才华及乾隆宠爱而发迹,集清政府军政、外交、文化、教育、考试选拔大权于一身,因贪污腐败等罪名,于1799年正月被勒令自缢。
3、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四
(一)设计理念
1、使用和造景,观赏和被观赏的双重性
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园林景物之一;既是物质产品,也是作品。但园林建筑给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多。因此,艺术性要求更高,除要求具有观赏价值外,还要求富有诗情画意。恭王府花园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建成后曾为京师百座王府之冠,是北京现存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堪称“什刹海的明珠”。
中国园林之旅——以恭王府花园萃锦园为例
一、内容摘要
恭王府花园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园林。随着人类文化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这种宅旁村边的园圃绿化地的娱乐、欣赏作用渐渐成为其主要作用。以恭王府花园——萃锦园为代表的我国皇家园林“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极高的艺术地位。本文从萃锦园园林历史沿革对园林作了基本的概况。通过萃锦园主要建筑介绍,分析其特点和设计思路进而总结其设计理念。在具体的分析以恭王府萃锦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后本文对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园林进行深入的对比和探讨。本文最后从萃锦园出发,由小到大地延伸到整个中国园林在旅游产业中的运用和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二)
恭王府初归清乾隆时大学士兼一等公和珅。和珅深得乾隆器重,但是贪赃枉法,待乾隆一死,嘉庆以二十条罪赐以自尽。和珅二十多年为官资产尽归嘉庆帝。于是当时有一说法:“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府邸入官,被嘉庆赐给他的弟弟庆郡王,成为庆王府。咸丰帝即位,王府被转赐咸丰弟弟恭亲王奕,成为恭王府。同治时仍归奕欣子载滢。1929年辅仁大学购得。因园在同治年间和光绪年间重修过,故园林基本是光绪年间风格,但是山水部分应还是乾隆年间的风格。
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中路的三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一百六十米,有四十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三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二十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2、恭王府花园
恭王府花园为恭王府后的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又名萃锦园,位于柳荫街甲14号,建于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31处。恭亲王为重建花园调集百名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彩画斑斓,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建成后曾为京师百座王府之冠,是北京现存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堪称“什刹海的明珠”。其中园中的西洋门、御书“福”字碑、室内大戏楼并称恭王府“三绝”。某些红学家认为此园可能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f蝠厅
花园中路的最后一座建筑。因其形状像展翅飞翔的蝙蝠,故名“蝠厅”,也是出于祈福的用意。由于此建筑构成一个蝠形平面,因此有人说“此厅自早至暮皆有日照”,被誉为“北京古建筑只此一例”。
绕过大石,视野豁然开朗,正中有一凹字形的水池,因形似蝙蝠名为“蝠池”,“蝠”“福”同音,有祈福的寓意。池四周种植榆树,又叫“摇钱树”。每年春末,榆钱纷落蝠池,寓意“福财满池”。“福”和“财”共佑主人吉祥富贵。为了福财不外流,所以蝠池的水为死水。
(2)植物:
a牡丹园
园内种植数株牡丹,因春季牡丹花盛开争相斗艳而得名。北侧有一高大的藤萝架,春季倒挂串串紫色藤萝花,与大戏楼内绘满梁柱的藤萝彩画内外呼应,动静相辉。
b澄怀撷秀
屋前有海棠数株,每年暮春海棠花开,主人带领全家到此赏花,故又名“海棠轩”。
c升官发财路
在山两侧的爬山斜廊最下方只有两磴石阶,再往上则斜坡平坦而无台阶,民间戏称此路为“平步青云路”,也俗称“升官发财路”。也寓意若得“才财”两运,须奋发图强,求真才实学,抓机遇转变,成命运大器。
7.乐道堂
恭亲王奕訢起居的地方。奕訢为皇子时,道光帝曾赐“乐道堂”匾额一方,因此得名。
8.嘉乐堂
和珅时期之建筑。目前仍悬挂“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
蝙蝠是和珅最喜欢的动物,所以王府的墙壁上、栏杆上、花园里、屋顶上……到处都雕刻着或描画着蝙蝠。文物工作者曾经不厌其烦地数了无数遍,总共是一万只。而精明的和大厦人对外只称九千九百九十九只,不敢得罪当朝的“万岁”呀。
g独乐峰
正对花园正门,是高约5米的北太湖石之孤赏石,有点缀园林,不使园内美色尽览之功效。园林专家认为它可同时起到影壁和屏风的作用。石之命名“独乐峰”,或许套用司马光“独乐园”之意。抬头仰望,只见“乐峰”二字,而“独”字隐于石的顶端,这种方法耐人回味。“独乐峰”由于多年风化已经形成一种自然美,像软水漩涡,像淡云舒卷,古朴典雅而又富有诗情画意。
9.葆光室
据说是恭亲王会见族人、朋友的客厅。至今尚悬挂咸丰皇帝御书“葆光室”匾额。其室内保存完好的木天花,被专家学者所推崇。
后室:
17.大戏楼
典型的中国传统大戏楼。建筑面积685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南部后台为演员化妆室,前为舞台,北部为贵宾及女眷看戏和休息的地方。奕訢生日在农历十月下旬,办生日堂会时需要生火,故大戏楼也被府中人称为“暖楼”。
(三)设计要素上,其小品、装饰、建筑、植物、堆石都有很强的北方园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