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闰月
为什么会出现闰月

为什么会出现闰月为什么会出现闰月呢农历中阴历闰月,闰哪月是不可随便的,是有讲究有特点的,那么为什么有闰月的说法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为什么会出现闰月”的相关内容,方便大家学习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内容仅供参考为什么会出现闰月闰月是为了历法的严谨而设立的日子,也是为了维护农耕文化的正确发展,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闰月指的是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也指公历闰年中包含的闰日月份,即公历闰年的二月。
闰月和闰年不一样,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安排的大小月。
为什么会出现闰年闰月出现闰年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
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
出现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
闰月产生的原因1、农历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来确定的。
从这次朔,到下次朔的这个过程(或说,从这次望,到下次望),就是月亮围着地球转了一圈,叫做朔望月,这个周期也就是农历中的一个月。
2、朔望月的周期为29.5366日,也就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
因此,农历也产生大月和小月。
大月30天,小月29天。
由于农历每月的初一,一定是朔日,其大月和小月是经过严格推算才能确定的。
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
朔望月大于29天半,所以,农历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3、农历基本上一年12个月,但12个朔望月的总时间是354.3667日,回归年(地球围着太阳转一圈)总时间是365.2422日,两者相差11天左右。
这样累加起来,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
为了消除多出来的天数,每隔3年就要增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
所以,当农历闰年的年份,一年就出现了13个月的怪现象。
为什么一年中有闰月(为什么公历有闰年)

为什么一年中有闰月?首先说说闰年你可知道,号称“八十年代第一春”的1980年是公历闰年吗?公历闰年的二月份有29天1984年(农历甲子年)既是公历闰年,又是农历闰月年,该年闰十月,即一年里有两个农历十月那么为什么公历有闰年,农历有闰月呢?当今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历,是根据罗马人的“儒略历”改编而成天文学上把地球绕太阳从春分点回到春分点的时间称为一个回归年,其长度是365.2422平太阳日但是儒略历却以365整数的平太阳日乘以四分之一日为一个回归年,这样每年差不多要长11分14秒,于是产生了误差从公元前46年,积累到十六世纪,相差竟达十天之多,结果3月21日的春分日提早到了3月11日于是教皇格列高里十三世就在1582年10月4日命令第二天(即10月5日)为10月15日但是,时长误差始终存在,总不能靠“命令”来解决,于是便以设置闰年的办法来处理那么闰年又怎样来设置才科学合理呢?通过天文学家详细计算,以公历纪元为标准,凡是能被4整除的年是闰年;但逢百之年,虽能被4整除但并不是闰年,必须要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例如1980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1900年是逢百之年,能被4整除,却不能被400整除,不是闰年;而2000年,也是逢百之年,既能被4整除,又能被400整除,所以是闰年凡是闰年,在二月份增加一天(29天),全年为366天知道这个计算方法,是不是就能知道哪年是闰年了吧现在说说闰月现在使用的农历(又叫夏历,原因不赘述),其特点是既重视月相盈亏变化,更要兼顾寒暑时令(利于农耕)它规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因为月相变化一周的时间(天文学上叫做一个朔望月)是29.5306日这样,几个月的平均值就很近似于“朔望月”的长度因此平年有12个月,全年只有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平均约差10天21小时为了纠正这个误差,所以规定每三年中加一个闰月,五年中加两个闰月,十九年中共有7个闰月,以求年与月的有机结合这样农历的闰年共有13个月,全年有384或385日通过这么巧妙的安排,使每月所代表的节气相差不致太大不过交节气的日子,不能象公历那样大体上固定,其计算复杂,且农历平年与闰年日数相差好多天,所以采用公历比农历普遍而便利现在世界各国间的国际活动均以公历纪年为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一年中有闰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说说闰年。
李永乐老师关于——公历与闰年,农历与闰月的介绍

公历与闰年十月革命是1917年11月7号。
那为什么发生在11月的革命叫十月革命呢?为什么二月只有二十八天,而其它的月不是三十就是三十一天?今天就先把这两个问题解释一下。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讨论一下恒星年回归年的概念。
恒星年是以某一颗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公转的角度为360度时所用的时间,用时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什么意思,我们知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的时候呢地轴不是和轨道平面垂直的,是斜着的,所以有的时候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这个时候就叫做春分或者秋分,有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半球叫夏至,北回归线,有的时候直射南半球叫冬至。
地球从转一圈从春分回到春分这个时间叫一回归年,一回归年经科学家计算是365天5时48分46秒,365.2422天。
约等于365又四分之一天。
那么很早呢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于是世界上的大部分的国家计历法的时候很多国家都是按照跟太阳接近的这个一年是365天来计算的,这样呢就比较好安排你的农业生产。
那么我们现在所用的立法起源于古罗马的时代,叫作儒略历。
说这个儒略是谁,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是儒略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的名字是凯撒。
儒略.凯赛,古罗马共和国最后一位独裁统治者,凯撒之后呢就进入了古罗马帝国时代。
在古罗马时候的历法开始比较混乱,一年有十个月有的时候是平年355天,有的时候是闰年377天,平面还是闰年由天文官进行观测然后计算出来,但那个时候通讯不发达,你计算出来是闰年之后没法告诉全国人民,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对这个日期非常混乱,凯撒觉得改变这种现状就想改变这种历法。
第一个以前每年十个月,现在每年十二个月,而且有大小月之分,奇数月13579是大月31天,偶数月是小月30天,但是有个特例,这个特列就是二月,因为当时觉得二月要处决犯人是不好的,所以就规定平年29天四年一闰,每过四年会加一个闰日,就变成了三十天。
这样算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四年闰一次,所以平均每年365又四分之一天,就和这个很接近了。
2017年为什么是闰六月

2017年为什么是闰六月下面为大家解答。
2017年为什么闰6月一.如何确定某一年需要置闰?1.农历规定冬至所在的月必须为农历十一月。
2.若一年冬至到次年冬至之间,如果除去各自冬至所在的月以外只有11个整月,那么在这段时间(两个冬至之间)内不需要安排闰月;若有12个整月,则需要在这段时间(两个冬至之间)内安排闰月。
二.如何安插闰月?1.假如一年冬至到次年冬至之间,除去各自冬至所在的月以外有12个整月,那么在这12个整月中必定存在没有中气的月,找出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把这个月作为上一个月的闰月,称作“闰某月”。
2.二十四节气分为12个节气和12和中气,阳历月里每月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如大寒、雨水、春分、谷雨等等)。
/images/20170801/e3eed1c069b14be1165e202cd9b27a7 9.jpg" alt="e3eed1c069b14be1165e202cd9b27a79.jpg" />分析2017年的情况2016年冬至至2017年冬至之间的月份2016年12月21日冬至(农历丙申年十一月二十三日)A月:2016年12月29日-2017年1月27日B月:1月28日-2月25日C月:2月26日-3月27日D月:3月28日-4月25日E月:4月26日-5月25日F月:5月26日-6月23日G月:6月24日-7月22日H月:7月23日-8月21日I月:8月22日-9月19日J月:9月20日-10月19日K月:10月20日-11月17日L月:11月18日-12月17日2017年12月22日冬至人们发现2016年冬至到2017年冬至之间,除去各自冬至所在的月以外,还有12个整月!因此需要设置闰月,若不设置闰月,则2017年冬至会落在十二月!查看2017年中气日期:1月20日大寒、2月18日雨水、3月20日春分、4月20日谷雨、5月21日小满、6月21日夏至、7月22日大暑、8月23日处暑、9月23日秋分、10月23日霜降、11月22日小雪、12月22日冬至人们还发现上面的12个整月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H月,因此H月为闰月。
农历为何要调置闰月

农历为何要调置闰月一、先了解一下天象春节是我国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或腊月三十。
其实有些农历年份并没有大年三十,只有二十九日。
农历每年第一天称之为“春节”,即正月初一。
在农历一年中,一般有五个月,最多有六个月没有三十日,我们称为农历小月,其它月份为三十日,称为大月。
为什么有的农历月份没有三十日呢?这是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是朔日(即地球上完全见不到月球上有太阳反射光的一天),所以农历每月初一的前一天,必定是上月的最后一天。
农历一个月的定义是: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即29日12小时44分3妙(29.5360 日),弄清了这个定义,我们就知道了每月的天数必须是一个整数,所以,农历就肯定会有一些月份只有二十九日了。
在我国传统的农历编排上,是不能脱离公历去孤立地考虑农历。
公历一年定义是什么?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365日5小时48分46 妙,又称回归年)。
将这个时间平均分为12份(12 个月),平均每份(月)的时间为30.4369 日。
这样看来,公历一个月与农历一个月所用的时间是不相等的,要长0.9063 日,即21.75 小时。
公因一年的时间是365日5小时48分46妙(365.2422 日),农历一年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妙X 12 (354.3671日)两者相差10.875 日。
如果公历、农历各行其是,互不相关,那么只要16年半的时间,农历就会比公历相差6 个月,这就会给寒暑节气、农事活动的安排带来一系列麻烦。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三千多年前就考虑在若干年后半农历某年增加一个月,也就是闰月,以求弥补农历与公历的差距。
二、如何设置闰月?设置了闰月后的农历不再是纯粹的阴历,而称之为“阴阳合历”较为妥当。
设置了闰月后的农历其意义是重大的,能更为精确,实用,寄托了中华民族追求丰收,兴盛的意到我国广大农民的喜爱。
到底多少年闰多少月才能使农历与公历的差距为最小呢?这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了。
为什么有闰月

为什么有闰月引言: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时间的概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使用时间来组织我们的日常活动和计划,但当我们打开日历时,我们会发现有时会有一个特殊的月份,称为闰月。
那么为什么会有闰月呢?闰月是如何产生的?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寻找答案。
一、闰月的定义闰月可以被定义为阳历或阴历中一个额外的月份,通常出现在常规月份之间。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础的日历系统,而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公转为基础的日历系统。
在阳历中,闰月是通过将一天添加到特定月份的最后一天来实现的,而在阴历中,则是通过在特定月份之间插入一个额外的月份而实现的。
二、为什么会有闰月2.1 阳历中的闰月在阳历中,闰月是为了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匹配而引入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被定义为一年,即365.24天。
为了将这个复杂的时间周期准确地映射到日历上,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来弥补这个差距。
所以,阳历中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即在二月份多出一个闰日(即2月29日),这样一年中就会有366天。
通过增加一天,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地球的公转周期保持同步,使日历系统更加准确。
2.2 阴历中的闰月阴历的变化稍微复杂一些,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被定义为一个月,即29.5天。
然而,实际的月亮公转周期为29天、12小时、44分钟和2.8秒。
为了与这个略微不规则的时间周期相匹配,我们需要调整阴历系统以保持准确性。
因此,阴历中采取了插入闰月的方式来调整日历。
具体来说,为了确保农历一年的总天数能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相匹配,每两到三年会插入一个闰月。
这样一来,农历年的平均天数保持在354至355天之间,与实际的太阳年接近。
三、闰月的影响3.1 文化和宗教节日闰月对许多文化和宗教节日具有重要影响。
许多传统的节日都是基于阴历或阳历来确定的,因此闰月的存在会对这些节日的日期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的春节就是基于农历来计算的,而闰月的存在会导致春节的日期有时在阳历年份中出现变化。
闰月文学常识

闰月文学常识一、什么是闰月闰月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计算时间的方法。
在中国有农历和公历的区别,而闰月就包括在农历的算法里面。
在属于闰年的年份里,对增加一个对应的闰月。
二、每隔几年就会有闰月通常来说,每个两年或者是三年就会有一次闰月。
在民间有着这样的说法,就是“十九年七闰”,意思就是在十九年之间,会有七个闰月。
三、为什么有闰月为什么会有闰月呢?主要是因为在公历的计算里的总天数会比农历的算法的总天数少11天左右,因此,为了让两种算法平衡一下,因此每两年或者三年,农历的算法里就需要有一个闰月来填补相差的天数。
但是因为农历和公历相差的天数没有规定,因此在闰年增加的闰月也没有固定,取决于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呢。
一般来说,闰月都不会在腊月和正月的后面增加。
四、哪些年份会有闰月那么在2019年以后,哪些年份会有闰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出来呢。
在2020年会有一个闰四月;在2023年会一个闰二月;在2025年会有一个闰六月;在2028年会有一个闰五月;在2031年会有一个闰三月;在2033年会有一个闰冬月;在2036年会有一个闰六月;在2039年会有一个闰五月;在2042年会有一个闰二月;在2044年会有一个闰七月;在2047年会有一个闰五月;在2050年会有一个闰三月;在2052年会有一个闰八月;在2055年会有一个闰六月;在2058年会有一个闰四月;在2061年会有一个闰三月;在2063年会有一个闰七月;在2066年会有一个闰五月;在2069年会有一个闰四月;在2071年会有一个闰八月;在2074年会有一个闰六月;在2077年会有一个闰四月;在2080年会有一个闰三月;2082年会有一个闰七月;在2085年会有一个闰五月;在2088年会有一个闰四月;在2090年会有一个闰八月;在2093年会有一个闰六月;在2096年会有一个闰四月;在2099年会有一个闰二月;在2101年会有一个闰七月;在2104年会有一个闰五月;在2107年会有一个闰四月;在2109年会有一个闰九月;在2112年会有一个闰六月;在2115年会有一个闰四月;在2118年会有一个闰三月;在2120年会有一个闰七月。
农历为何要设置闰月

SoHO卫星,经典的观测太阳的卫星,每天都有图,可以在这里找到
/cgi-bin/soho_movie_theater
Good luck!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本次太阳活动周的预报,出自《光明日报》专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首席研究员王华宁。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
2004年是公历“闰年”,2月为29天,比平年2月28天多一天。古代埃及人及我国春秋时代的历法家都测算出一年为365天。实际上,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即阳历的一年)为365天5时48分46秒。这样,4年时间就要多出23时15分4秒,接近一天(24小时)的时间,于是,历法家便规定每四年置一个“闰年”,即在这一年的2月增加一天,这一天也称“闰日”,后来又规定每400年置97个闰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会有闰月
我国的农历由来已久,其渊源可溯于夏朝,故又有"夏历"之称。
那么为什么会有闰月的存在呢?下面就由来说一下。
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
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19年置7闰)。
有时,闰月还指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
“闰年”。
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
那么一年365天,就与实际的一年相差0.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
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另附加规定,凡遇世纪年(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其它的整百年不是闰年,即“百年不闰”。
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
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
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不叫闰二月,闰月为农历所特有。
现在再来说“闰月”。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
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
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
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农历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