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2021年工资薪金(含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2021年工资薪金(含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2021年工资薪金(含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个人所得税新税制,居民个人按照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在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发现和设想存有出入,于是有了这次新的迭代政策。

容我给大家说说更新后的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和进入倒计时的年度奖金的选择。

2020年12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2020年第19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在这个公告中,把设想初衷之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逐渐启动了。

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可以减除费用六万元,如果收入不到6万元是不纳入征收范围,考虑到对于是否在其他单位申报数据的不可确定性,增加了代扣单位可实施的3个条件设置,让执行具体可操作性。

具体来说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上一纳税年度1-12月均在同一单位任职且预扣预缴申报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2)上一纳税年度1-12月的累计工资薪金收入(包括全年一次性奖金等各类工资薪金所得,且不扣减任何费用及免税收入)不超过6万元;(3)本纳税年度自1月起,仍在该单位任职受雇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一、筛选满足条件的人员结合这三个条件,我们需要在个人所得税计算前先找出满足条件的人员,怎么筛选呢?1、条件1和2,在上个年度申报数据中查找,建议方法是在上个年度的1月申报人员中查找,因为1月申报人员才能有连续12个月的可能性。

设置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查找工资薪金申报的次数是否达到12次;我一般使用的是COUNTIF的统计公式,=COUNTIF(E$7:E$154,E7),把2020年工资数据整理到一个sheet表格中,E7~E154是人员身份证的栏位,对于在E7栏位的身份证号码进行统计出现的次数。

第二个条件,统计在1月申报人员在一个年度中申报的工资薪金和申报的年度奖金的收入之和是多少。

我在其中使用的公式是SUMIF的公式,=SUMIF(E:E,E7,F:F),是指对第E 列的身份证号码进行统计,满足E7条件的身份证号码的第F列的收入金额进行统计。

2024年个人所得税EXCEL公式

2024年个人所得税EXCEL公式

个人所得税是根据个人所得收入计算并交纳的一种税费,根据国家税务部门规定的税率和税法规定的扣除项来计算。

在Excel中,可以利用一些内置的函数来计算个人所得税。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VLOOKUP函数来查找税率表并计算税率。

假设我们有一个税率表,第一列为收入范围,第二列为相应的税率。

我们可以将税率表命名为"tax_table",并输入相应的数据。

然后,我们可以在公式中使用VLOOKUP函数来查找到应用的税率,如下所示:=VLOOKUP(A1,tax_table,2,TRUE)其中,A1为收入金额,tax_table为税率表的范围,2表示返回第二列的值,TRUE表示查找比A1小的最大值。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每个人可以享受一定的扣除项和减免项。

假设我们有一个扣除项表,第一列为扣除项名称,第二列为对应的金额。

我们可以将扣除项表命名为"deduction_table",并输入相应的数据。

然后,我们可以在公式中使用SUMIF函数来计算扣除项的总和,如下所示:=SUMIF(A2:A10,"<"&$B$2,B2:B10)其中,A2:A10为扣除项名称的范围,"<"&$B$2表示比扣除项金额小的值,B2:B10为扣除项金额的范围。

现在,我们可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收入金额减去扣除项总和。

假设收入金额存储在A1单元格,扣除项总和存储在C1单元格,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A1-C1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来计算个人所得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

假设应纳税所得额存储在D1单元格,税率存储在E1单元格,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个人所得税:=D1*E1最后,我们可以计算实际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减去已缴纳的税费和减免项。

工资扣税计算方法

工资扣税计算方法

工资扣税计算方法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215;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

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我国是一个税务制度很明确的国家,在我国大家可能会需要交付购置税、个人所得税等不同的税款,工资税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个人所得税,那么你知道自己每个月的工资收入需要怎么进行扣税吗?下面大家就跟的小编一起来看看
工资扣税方面的内容吧。

▲一、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举例】。

个人所得税计算办法

个人所得税计算办法

个人所得税计算办法一、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1. 工资、薪金所得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 劳务酬劳所得5. 稿酬所得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 财产租赁所得9. 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二、计征方法1. 工资薪金所得(1)个人取得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项目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所得的,应按照各项所得分别减去相应费用后,运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2)运算步骤:①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免税所得(如个人承担的差不多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②再减去费用扣除额2000元/月(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员、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每月还可附加减除费用28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③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运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案例】王某2008年5月取得工资收入10200元,当月个人承担住房公积金、差不多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共计1000元,费用扣除额为2000元。

王某当月应纳税所得额=10200-1000-2000=72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7200×20%-375=1065 (元)2. 全年一次性奖金(1)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年终奖,也包括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方法的单位依照考核情形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2)运算步骤①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运算纳税;②确定适用税率:奖金除以12后确认税率;③税额的运算:奖金×税率-速算扣除数㈩④假如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2000应纳税额=(奖金-月工资与2000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奖金的征收治理①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方法只承诺采纳一次。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税率扣除项目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税率扣除项目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税率扣除项目与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是指按照个人获得的各类收入进行计税,纳税人需要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自己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税率扣除项目和计算公式两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包括税率的递进扣除方式和计算公式的具体应用。

一、税率扣除项目个人所得税税率扣除项目主要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

具体来说,个人所得税税率扣除项目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减除费用-专项扣除-特定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中,收入总额是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全部收入的总和。

减除费用是指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给予个人的生活津贴、住房津贴等,以及个人因特殊情况发生的医疗费用、赡养费用等。

专项扣除是指依照国家税务部门规定,个人可以根据特定情况进行扣除的项目,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

特定扣除是指专门针对某些行业或职业的个人所得,如个体工商户的成本、开支等。

专项附加扣除是指对符合特定条件的纳税人,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附加扣除的项目,如赡养老人、赡养残疾人等。

二、计算公式根据税率扣除项目的结果,在中国个人所得税计算中应用了递进税率制度,税率按照收入递增的方式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根据不同的税率档次,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不同的。

中国个人所得税采用了7个档次的递进税率,分别为3%、10%、20%、25%、30%、35%和45%。

以年收入为例,收入在不同区间时使用不同的税率,并且每个档次都有对应的速算扣除数。

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在国家税务部门的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查询。

三、税率扣除项目与计算公式实际应用个人所得税的实际应用需要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Excel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公式

Excel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公式

Excel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公式由于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每次手工计算时都要看税率表、速算扣除数,非常麻烦,那么如果能用下面的公式在Excel计算,就非常方便智能,只要套用公式就可以,不需要记住公式,每次使用时调用即可。

应纳税所得额=IF((经营所得-各项扣除等)>0,(经营所得-各项扣除等),0)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适用【速算扣除数】=IF(应纳税所得额<30000,0,IF(应纳税所得额<90000,1500,IF(应纳税所得额<300000,10500,IF(应纳税所得额<500000,40500,65500))))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IF(应纳税所得额<30000,0.05,IF(应纳税所得额<90000,0.1,IF(应纳税所得额<300000,0.2,IF(应纳税所得额<500000,0.3,0.35))))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适用【速算扣除数】=IF(应纳税所得额<36000,0,IF(应纳税所得额<144000,2520,IF(应纳税所得额<300000,16920,IF(应纳税所得额<420000,31920,IF(应纳税所得额<660000,52920,IF(应纳税所得额<960000,85920,181920))))))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IF(应纳税所得额<36000,0.03,IF(应纳税所得额<144000,0.1,IF(应纳税所得额<300000,0.2,IF(应纳税所得额<420000,0.25,IF(应纳税所得额<660000,0.3,IF(应纳税所得额<960000,0.35,0.45))))))应纳税所得额在Excel表格中,用表格名代替,也可以用直接用数据。

应用:Excel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A表)税率、速算扣除数计算。

【必背】学会这20个公式,就会计算个人所得税了

【必背】学会这20个公式,就会计算个人所得税了

【必背】学会这20个公式,就会计算个人所得税了1.居民工资薪金所得(1)有住所居民个人正常工资薪金所得正常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计算公式为: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它扣除(2)无住所居民个人正常工资薪金所得无住所居民个人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不满六年(含无住所居民个人为高级管理人员人员)应纳税所得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1-(当月境外支付工资薪金数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属工作期间境外工作天数÷当月工资薪金所属工作期间公历天数)〕-减除费用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无住所居民个人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满六年(含无住所居民个人为高级管理人员人员)应纳税所得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减除费用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无住所个人此前六年的任一年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天数不满183天或者单次离境超过30天。

该纳税年度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重新计算连续居住年限。

2.居民个人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简称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个税计算公式一、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是什么?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是用应纳所得税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纳税情形包括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申报、取得经营所得的纳税申报等。

一、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是什么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是应纳所得税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1.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0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2.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额-费用5000元;3.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4.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次收入额;二、个人所得税纳税情形 1.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申报2.取得经营所得的纳税申报3.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申报4.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申报5.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国籍的纳税申报6.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申报。

三、工资多少要交个人所得税二、工资税率怎么算工资少于3000的按3%计算,3000到12000之间的按照10%计算,80000以上的按照45%进行纳税。

缴税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也是一项强制性规定。

纳税的标准也是有一定的梯度的,符合纳税条件就要履行义务,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一、工资税率怎么算(一)月应纳税所得额≤3000元的按照3%税率计算;(二)3000<月应纳税所得额≤12000元的按照10%税率计算;(三)12000<月应纳税所得额≤25000元的按照20%税率计算;(四)25000<月应纳税所得额≤35000元的按照25%税率计算;(五)35000<月应纳税所得额≤55000元的按照30%税率计算;(六)55000<月应纳税所得额≤80000元的按照35%税率计算;(七)80000<月应纳税所得额按照45%税率计算;注:月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收入金额-各项社会保险费(五险一金等) -起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税起征点原来是1600,现在是2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20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扣除标准:2008年3月份起,个税按2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一不超过500元50
二超过500元至2000元1025
三超过2000元至5000元15125
四超过5000元至20000元20375
五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251375
六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303375
七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356375
八超过80 000元至100000元4010375
九超过100000元4515375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一不超过5,000元的50
二超过5,000元到10,000元的部分10250
三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201,250
四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4,250
五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6,75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数
一不超过20,000元的200
二超过20,000元到50,000元的部分302,000
三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7,000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以及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对乡、镇(含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或经县(含县)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有机构、有章程的见义勇为基金或类似性质的组织,奖励见义勇为者的奖金或奖品,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免征个人所得税。

(11)企业和个人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超过规定的比例缴付的部分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领取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12)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13)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附加减除费用标准的人员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在减除8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3200元。

具体计算如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800或40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