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精神病护理学重点

精神病护理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自知力: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其完整度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
2、定向力:个体对时间空间周围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自身定向力。
3、幻觉:指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4、假性幻觉:指没有经过感觉器官,直接出现在脑子里的幻觉,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5、妄想:指个人所独有的与自我有切身关系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
6、被害妄想:之病人无中生有的坚信自己或亲人被他人打击或迫害,是一种病理性歪曲信念。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7、物理影响妄想: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受外界某种力量摆布,不能自已。
8、焦虑:患者毫无理由地感到紧张不安或预感到灾难、威胁,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变化与运动性不安。
常见于焦虑症。
9、木僵:指动作行为、言语活动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严重者出现不吃不喝,不动不语,不拉不撒等症状。
患者一般无意识障碍,能对外界正确感知,各种反射存在。
常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10、蜡样屈曲:木僵基础上出现,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可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11、刚赛尔综合症:指在强烈的心理作用以及特殊的人格特征影响下,出现的类似智能障碍的表现,由于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坏,因此是可逆的,故是一种假性痴呆。
12、谵妄:是一种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显著的兴奋躁动,感知觉障碍为三联征。
常见于急性脑器质性反应。
13、痴呆:是在脑部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的常见的慢性脑病综合症。
通常是慢性、进行性、不可逆性的智能障碍与人格衰退;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等都受到损害,由此严重影响患者的职业和社会功能。
14、遗忘综合症:是由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的认知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意识相对完好。
精神科护理学专科重点.

1、精神障碍的病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性格因素、年龄与性别因素、器质性因素、神经生物化学改变心理因素:生活事件、自然灾害。
社会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移民因素2、确定精神症状的存在有两种检查方法:面谈、观察通过面谈,病人描述其病态的内心体验,称为:症状。
通过观察其言谈、表情、动作行为发现的异常,称为:征疾。
3、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按心理学概念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方面。
4、认知过程是由感知觉、思维、注意和记忆活动等所组成的,是精神活动中最复杂的过程。
5、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轻、内感觉不适、感觉倒错。
知觉障碍有: 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
幻觉又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感知觉综合障碍有:时间障碍、空间~、运动~、自身体形- 6思维的特征:具体性、目的性、连贯性、实践性、逻辑性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迟缓、~奔逸、病理性赘述、思维松弛、 -破裂、-贫乏、 ~中断思维内容障碍分为:妄想(原发性和继发性、超价观念临床上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疑病~、钟情~、罪恶 ~、嫉妒~ 7、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性质、情感稳定性、情感协调性三种改变情感有:稳固性和长期性。
情感性质改变: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稳定性改变:情感脆弱、~淡漠、病理性激情。
情感协调性改变:情感倒错、-幼稚8、临床上常见的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9、临床上常见的运动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违拗症、刻板运动、模仿动作、作10、定向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意识清晰度下降、意识范围缩小和意识内容的变化。
11、精神科基础护理分为: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12、精神科护理观察原则:目的性与计划性、客观性、整体性13、常见意外事件:暴力行为、出走行为、自杀行为、噎食噎食发生原因:抗精神病药物的锥体外系副作用、脑器质性损害、意识模糊14、精神分裂症具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
精神病护理学考试重点

1.强迫观念:是指同一意念的反复联想,自知不必要但欲罢不能。
多见于强迫症。
2.治疗性护患关系:护士在特定的环境中(工作场所)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患者接触沟通所形成的关系称为治疗性护患关系,简称护患关系。
3.自杀:是指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生命的目的。
自杀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急危事件之一,也是精神疾病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4.妄想: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它是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我有切身关系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5.精神依赖:是指患者对精神活性物质强烈的渴求,以期获得服用后的特殊快感。
问答题简述精神科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患者可突然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等暴力行为,遇有上述情况医护人员应大胆、镇静、机智、果断地对待患者。
(1)寻求帮助,有效控制局面:当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如攻击他人、破坏物品、自伤等行为时,首先要呼叫其他工作人员寻求援助,保持与患者安全距离约1m左右,并且医护人员站在有利于治疗护理位置,从背后或侧面阻止患者的冲动行为,不可迎面阻拦,以保护患者及自身安全。
用简单、清楚、直接的语言提醒患者暴力行为的结果。
(2)巧夺危险物品,行动果断迅速:对手持凶器或杂物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努力用真诚的语言安抚、劝导患者放下或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乘其不被时拿去,行动要果断,步调一致,配合积极。
不可用强制的方法,硬行夺取,以免激起伤人行为。
(3)心理疏导:护士通过表达对患者安全及行为的关心,缓解患者心理紧张,取得其信任,进而产生感情共鸣,取得患者的配合。
对于有诱发事件引起的暴力行为,应及时处理原发事件,以平和患者的愤怒,并可适当答应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自行停止暴力行为。
(4)适当运用保护性约束:发生暴力行为,医护人员应齐心协力,迅速进行保护性约束,并开医学保护性约束医嘱,以缓和的语气告诉患者约束原因,同时做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遭到其他患者的报复伤害。
精神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WHO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正常的压力,并且能够有效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
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异常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判断,虽不符合事实,但患者却坚信不疑,既不能以其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加以解释,也不能用事实和道理说服。
历不能回忆叫部分性遗忘。
遗忘最常见的原因是意识障碍。
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
知功能障碍,最显著的特征是对所有发生的事情缺乏记忆,主要表现为:近事遗忘、定向障碍、虚构症,而无全面性的智能减退。
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滞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增长其职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
但没有意识障碍。
严重的、持续的认识障碍。
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
全部模拟幼儿行为为特征,即成人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稚气的样子,咿呀学语,允吸手指,大小便都需要人照顾。
和开玩笑的感觉,可伴有定向障碍、意识朦胧和幻觉情感反应及内心体验。
(抑郁症)多表现为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为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包括易悲、易喜。
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达24h以上定义为木僵。
严重木僵见于精神分裂症,轻度为严重抑郁症反应性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如塑蜡一样,较长时间维持不动。
空气枕头。
现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ECT,电休克治疗,是以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症状为目的的一种方法。
质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使用者明白该物质会带来的各种明显的问题,但难以控制,仍继续使用或自我用药,结果导致耐药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
明显不良后果。
物质的剂量特殊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损症状群,其表现往往与其药物本身药理作用相反。
多方面的障碍,其中思维障碍是核心表现,并以精神活动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
精神科护理期末重点

概念(期末考以简答形式出现)1.精神障碍:是指由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导致大脑功能失调,引起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异常表现,可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
2.精神障碍护理学: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以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感觉各种不适,但不能说明具体性质和部位4.错构:对曾经历的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方面,特别是时间上出现了错误的回忆,且坚信不疑5.虚构:在遗忘的基础上,以想象的、从未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6.木僵: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不吃、不喝、不动、不语7.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患者对自身精神障碍的认识和判断能力8.阿尔茨海默症:原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疾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以智能损害为主9.依赖:一种强烈地渴求,并反复使用,以取得快感或避免不快为特点的病理状态10.精神分裂症:起病于青少年,病因未明,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11.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各种原因引起的、显著持久心境或情感改变,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和情感低落,可分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向情感障碍,持续情感障碍,恶劣心境,环型心境。
12.⭐广泛性焦虑障碍:是种原因不明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过度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因难以忍受而非常痛苦13.⭐惊恐障碍:具有濒死感或失控感,时间短一般15-20min,少有超过1h可自行缓解14.⭐强迫障碍:反复出现的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无法摆脱15.神经性厌食:患者有意的限制进食,导致体重下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严重营养不良,而患者依然恐惧发胖而拒绝正常进食16.神经性贪食: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贪食,进食后通过催吐、过度运动来避免体重增加17.失眠症:睡眠的始发、维持、觉醒发生障碍,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机体正常需要量的一种状态18.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了突如其来、异乎寻常的灾难性-创伤性事件,导致出现了延迟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19.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综合征。
精神科护理期末重点

1、精神病: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2、精神应激: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感到难于应付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3、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5、幻觉:虚幻的知觉,即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似知觉。
6、幻听: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幻觉,有时患者可能清楚地辨别发声音的人数、性别、是否熟识及声音方位等。
7、感知综合障碍: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发生错误感知。
8、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信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9、定向力:指个体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10、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无意识及智能障碍。
11、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一般指情感的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此病往往有复发倾向,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12、精神药物:指那些对中枢神经具有高度亲和力、能够改善患者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药物。
13、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类精神障碍。
14、抗抑郁药:是一类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抑郁障碍的药物。
15、心态稳定剂(抗躁狂药):除抗躁狂作用外,对双向情感障碍尚有稳定病情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16、抗焦虑药:是一类用于消除或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稳定情绪和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的药物。
第一章绪论2、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及要点: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个人卫生的护理、保保证医嘱的执行。
精神科护理学考试资料

精神卫生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1.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发生错误感知。
2.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疑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3.虚构:是指由于遗忘,病人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损伤。
4.保护性约束:是指通过物理或机械装置、材料或器械等,固定或减少病人自由移动其身体,以控制病人的行为或限制病人活动自由为目的的非药物治疗。
不包括使用外科敷料或绷带、防护帽或其他为了进行体检、试验、避免病人从床上掉下、使病人在活动时免受身体伤害等保护方法。
5.躯体依赖:又称生理依赖,是指由于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使机体产生了病理性适应状态,主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
6.戒断症状:指长期大量饮酒者停止或减少饮酒后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
7.韦尼克脑病:是慢性酒中毒常见的一种代谢性脑病,一般在酒依赖基础上,连续几天大量饮酒,又不进食,引起维生素B1缺乏所致。
8.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一般指情感的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识和行为改变,部分病人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9.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久性的焦虑或以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往往伴有头昏、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
10.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11.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位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12.迟发性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的综合症。
精神科护理学专科重点

1、精神障碍的病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性格因素、年龄与性别因素、器质性因素、神经生物化学改变心理因素:生活事件、自然灾害。
社会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移民因素 2、确定精神症状的存在有两种检查方法:面谈、观察通过面谈,病人描述其病态的内心体验,称为:症状。
通过观察其言谈、表情、动作行为发现的异常,称为:征疾。
3、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按心理学概念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方面。
4、认知过程是由感知觉、思维、注意和记忆活动等所组成的, 是精神活动中最复杂的过程。
5、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轻、内感觉不适、感觉倒错。
知觉障碍有: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
幻觉又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感知觉综合障碍有:时间障碍、空间 ~、运动 ~、自身体形 ~6、思维的特征:具体性、目的性、连贯性、实践性、逻辑性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迟缓、 ~奔逸、病理性赘述、思维松弛、 ~破裂、 ~贫乏、~中断思维内容障碍分为:妄想 (原发性和继发性、超价观念临床上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 ~、疑病 ~、钟情 ~、罪恶~、嫉妒 ~ 7、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性质、情感稳定性、情感协调性三种改变情感有:稳固性和长期性。
情感性质改变: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稳定性改变:情感脆弱、 ~淡漠、病理性激情。
情感协调性改变:情感倒错、 ~幼稚8、临床上常见的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9、临床上常见的运动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 ~和不协调性 ~ 、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违拗症、刻板运动、模仿动作、作态。
10、定向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意识清晰度下降、意识范围缩小和意识内容的变化。
11、精神科基础护理分为: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12、精神科护理观察原则:目的性与计划性、客观性、整体性13、常见意外事件:暴力行为、出走行为、自杀行为、噎食噎食发生原因:抗精神病药物的锥体外系副作用、脑器质性损害、意识模糊14、精神分裂症具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这是老师给的一些考试重点,大家看一下。
题型有
单选填空名解简答
第二章选择题会多一些,尤其是精神疾病的症状学,这节大家仔细看一下吧
病因学,可能会出简答题,
第三节精神症状的本质,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妄想遗忘错构虚构情感障碍木僵蜡样屈曲(可能会出名解)
第三章特殊情况患者的沟通分级护理的管理暴力行为的概念,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自杀行为的各概念(选择题)
第四章谵妄痴呆(简答)
第四节强制性觅药行为依赖(名解)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分型(简答)
137页特殊症状的护理
第六章心境障碍(名解) 临床症状(3高3低症状)
148页治疗与预防药物治疗原则:单一足量足疗程
第七章神经症的概念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恐惧症与强迫症的概念大家也看一下
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应急相关障碍临床特点治疗
第八章进食障碍的定义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治疗
194页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哪些
第九章第一节精神发育迟滞定义、临床变现(尤其是各度的智商、心理年龄)第二节儿童孤独症的定义、临床表现
第四节定义大家看一下
第十一章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注意锥体外系反应)
264页三级预防
就这些啦,大家好好复习,顺利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