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动画电影谈影视语言分析

合集下载

隐喻与批判:《千与千寻》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

隐喻与批判:《千与千寻》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

隐喻与批判:《千与千寻》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隐喻与批判:《千与千寻》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引言《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于2001年上映,并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这部电影以少女千寻进入神秘的神灵世界展开故事,通过对人性、社会问题以及自我成长等主题的探讨,深受观众的喜爱。

然而,本片所传递的意识形态话语是否存在隐喻和批判的成分,本文将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隐喻的存在在《千与千寻》中,隐喻经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观念和意思。

首先,千寻本身可以被视为日本年轻一代在现代社会中的隐喻。

千寻一开始的形象对应着一个典型的失去自我、困惑的青少年,她在迷失中寻找自己的故事展现出现代年轻人的难题。

通过她与各个神灵的互动,电影探索了如何在迷茫与挑战中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

其次,电影中的神灵和妖怪可以被视为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的隐喻。

比如,梅诺丸可以被解读为商业化对自然破坏的象征,它不断吞噬人类,使他们失去人性;千千寻的父母被妖怪变成猪,可以看作是对工作狂忽略家庭和人际关系的批判。

这些隐喻通过神灵和妖怪的形象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在剧情发展中,温泉可以被视为一种涵盖着权力与金钱的隐喻。

千与千寻在电影中的旅途就是通过温泉行业的批判来呈现的。

温泉在电影中被描绘成一个神秘而危险的地方,带有欺骗、肮脏和贪婪的意味。

这可以被视为对当时日本温泉产业的批判,揭示了商业化和人性堕落背后的问题。

二、批判的呈现《千与千寻》中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揭示和质疑上。

首先,电影表达了对物质主义的批判。

在电影中,千寻的父母成为猪后,代表了工作狂追求物质利益而忽略家人和社会联系的主题。

此外,电影中的神灵和妖怪都受到了无尽的欲望的困扰,这可以被视为对现代社会对金钱与权力的过度崇拜的批判。

其次,电影通过对人性的展示,提出了人性堕落的问题。

在电影中,一些神灵被描绘成丑陋、肮脏甚至恶心的形象,暗示了人性的丑恶和贪婪。

千与千寻通过拯救他们,展示了关爱和善良的力量,这可以被视为对现实中无视他人利益、冷漠和自私的批判。

千影千寻影片镜头语言分析

千影千寻影片镜头语言分析

千影千寻影片镜头语言分析《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的日本动画电影,于2001年上映。

该影片以富有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觉效果展现了一位小女孩千寻的成长经历和她在一个神秘的精灵世界中的冒险。

在《千与千寻》中,宫崎骏运用了丰富多样的镜头语言,通过画面、音效和视角等手法,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以下是对部分镜头语言的分析。

首先,影片开篇的时候,通过一连串的宽阔的全景画面展示了千寻一家在车子中前行的画面。

这个镜头让观众感受到了安逸和开放的氛围,展示了千寻和她家庭的和谐以及他们在旅行中的轻松心情。

随后,千寻和她的父母走进神秘的隧道,画面变得昏暗起来。

这个时候,宫崎骏运用了暗色调和模糊的画面效果,给人一种神秘和不确定的感觉。

这个镜头暗示着千寻即将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她将面临各种未知和困难。

接下来,当千寻和她的父母来到一个看似废弃的餐馆时,餐馆里的情景展示了一个黑暗、阴森和诡异的氛围。

通过运用多个长镜头,这一整段镜头给观众带来了一种不安和紧张的情绪。

这个镜头不仅展示了千寻的恐惧,还向观众传达了关于这个神秘世界的危险和未知。

此外,在千寻遇到一只蛤蟆精后的场景,宫崎骏运用了多个中近景的特写,通过描绘蛤蟆精的丑陋面孔和不友善的表情,让观众感受到了千寻的恐惧和困惑。

这些特写镜头通过放大蛤蟆精的特征,凸显了其威胁性,并加深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另外一个重要的镜头是千寻穿过红门进入神秘世界的场景。

在这个镜头中,宫崎骏运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追随镜头,通过展示千寻踏入的红色隧道和周围的灵气浓厚的场景,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梦幻和神秘的感觉。

这个镜头不仅展示了千寻的成长与冒险,还呈现了她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的转折点。

最后,影片结尾的时候,千寻和她的父母重新回到了人间。

在这个场景中,宫崎骏运用了宽阔和明亮的画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景和阳光明媚的天空。

这个镜头传递出一种宽心和希望的感觉,让观众感受到了千寻达成使命和回到家庭的温暖。

总的来说,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运用了多种多样的镜头语言,在画面、音效和视角等方面来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千影千寻影片镜头语言分析

千影千寻影片镜头语言分析

千影千寻影片镜头语言分析《千与千寻》是由宫崎骏执导的一部经典日本动画电影,上映于2001年。

影片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塑造出了一个奇幻而又充满哲理的世界,引导观众进入主人公千寻的成长之旅。

以下将从镜头语言的运用、色彩的运用以及剪辑手法入手,对影片进行分析。

首先,影片运用了丰富而精妙的镜头语言来传达情感和叙事。

例如,在千寻入口的那个隧道中,摄像机一开始从上方缓缓下降,在视角上逐渐贴近千寻的身体,与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相契合,将观众带入了她的内心世界。

这种逐渐靠近的镜头语言让观众感受到了千寻孤独和不安的情绪。

此外,在情节紧张的时候,镜头会迅速切换,增加了紧张感和快节奏感。

例如,当千寻试图逃离食神的怪物时,千寻的镜头与怪物的镜头快速交替,形成了对比,增强了千寻与怪物之间的对立和紧张感。

其次,色彩的运用在影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部影片的色调偏暗,以暗蓝色和深紫色为主,给人一种神秘、梦幻的感觉。

这种暗调的色彩为影片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观,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同时,色彩还用作情感的表达,例如,在千寻遇到饭爷时,画面的色彩明亮起来,表达了千寻对饭爷的喜爱和希望。

此外,在影片的高潮部分,饱和度更高,色彩更加鲜艳,增加了紧张感和悬疑感。

最后,剪辑手法的运用也为影片增加了节奏感和跳跃感。

例如,在千寻夜晚拿到契约后,剪辑手法急速地切换,来回切换千寻和无脸神的画面,使得观众感到紧张和困惑。

此外,还出现了很多快速的剪辑手法,如拉近镜头、放慢镜头、快速镜头等,增加了影片的活力和节奏感。

这种跳跃的剪辑手法不仅加强了剧情的紧凑和紧张感,还为影片增添了幻觉的效果,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综上所述,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色彩的运用和剪辑手法的运用,《千与千寻》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奇幻而又充满哲理的世界。

这些影像语言不仅传达了情感和叙事,还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情绪共鸣。

影片的成功也得益于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语言,使其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浅谈动画影片《龙猫》的视听语言

浅谈动画影片《龙猫》的视听语言

浅谈动画影片《龙猫》的视听语言作者:陈亚芊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6期摘要:动画片是影视的一种独特样式,它的创作过程离不开对运动变化的时空与镜头的设计、组织,也就是说它的创作离不开对视听语言的运用。

使动画具有艺术性保证的便是动画的视听语言。

动画影片《龙猫》是宫崎骏充满童心的一部影片,该片中通过视听语言的使用,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充满田园风情,充满未泯童真的故事。

关键词:童真;安静;田园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128-01影片《龙猫》是一部看似简单,实际却包含了浓重人文气息的片子,本片讲述的是为了给生病的妈妈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小女孩小米和姐姐小月跟随爸爸一起搬到了乡下居住,在乡村的美丽风光之中无意中遇到了可爱的龙猫,与龙猫成为了好朋友,并与龙猫发生的一系列温暖故事。

整部影片的视听语言也是围绕该片的主题来进行的,通篇充满了童真与温情。

一、人物角色分析(一)小米小米是宫崎骏笔下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扎着两个小辫子,穿着红色的连衣裙,非常活泼可爱,跑跑跳跳,天真烂漫又倔强,充满了童真。

有着夸张的大嘴巴,圆圆的眼睛,搬到新居时兴奋的活蹦乱跳,得知妈妈病重时任性的大哭,急着要找妈妈,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

(二)小月小月是小米的姐姐,可爱懂事且坚强自信。

刚搬到新居的时候和妹妹愉快的玩耍可以看出他性格中活泼的一面。

得知母亲病重后坚强懂事的一面就显露出来了,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了一个感情丰富的女孩的内心世界。

(三)多多洛多多洛是一个灵物,头部是猫头鹰的样子,而身体却是熊的样子。

他的外形十分憨厚可爱,胖嘟嘟的样子十分惹人喜欢。

宫崎骏曾说过这种小精灵就居住在我们身边,只有天真可爱的心灵的人才可以看到它,而影片中小月和妹妹能与龙猫成为好朋友,也正是由于他们姐妹俩的天真无邪才发现了龙猫。

二、视听语言分析(一)拍摄方式表现了一个安静的雨夜,大量运用固定镜头,用雨声和淡淡的音乐烘托。

[论文]《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

[论文]《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

《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000影片名称:千与千寻000导演/编剧/原作/脚本/监督:宫崎骏000(一)背景:《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献给曾经有过10岁和即将进入10岁的观众的一部影片,它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的故事。

000(二)主题思想:成长是动画永远不变的主题,本书所分析的八部经典动画无一不是此范畴的理念再现。

本卷的千寻与尼莫,下一卷的希达与辛巴,接下来的小鸡金婕与洛齐、怪物长毛与大眼仔、救母的沉香与救国的木兰,无论故事的背景是什么,故事的亮点在哪里,角色是什么身份与性格,角色成长都是贯穿故事的线索,是故事向前推进的动力。

同时,成长意味着什么,成长需要什么,成长的关键是什么,组成了动画的每一个细节,支撑起了每一个经典的亮点。

成长就是动画的全部。

不但如此,成熟的商业电影也是经常用此主题作为表现内容,无论这个影片依靠的是科幻还是警匪,爱情还是战争。

我们看到,影片中的角色都是在成长中发生故事,从《星球大战》到《哈利•波特》和《指环王》,从《阿甘正传》到《蜘蛛侠》,这些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又赢得巨大声誉的影片无一例外地都在叙述着关于主角成长的故事。

000成长是每一个人从童年走向社会后要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第一次开始与别人产生关系,有了交流,并与这个成人社会有了对抗,进而从叛逆到顺应的过程。

成长意味着妥协,也意味着开始了精神机制的思考。

成长其实是成人给予儿童的一个枷锁,同时也是引领儿童走向自己的途径。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成人与儿童这两个词语其实只是人自己对自己身份的概念划分,这里不单是指生理年龄,更有一种对这个身份的理解。

电影也罢,动画也好,都是在对这个概念作出自己的诠释。

每一个角色在复杂的环境中,在不断的磨难中,按照某种既定的理念逐步前进,这就是我们乐于感知的“真理”。

当然,这种精神实质肯定要被表面故事包含在视听中,让观众在从容中接收社会主流价值。

动画片《龙猫》镜头语言分析

动画片《龙猫》镜头语言分析

动画片《龙猫》镜头语言分析作者:蒋志辉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10期[摘要]在动画片《龙猫》中,宫崎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自然图景,并且充分地运用镜头语言表达着对孩子般世界的热爱和渴望,整部《龙猫》带有其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切入到主角的意识流之中,让观者的心得到最真切的共鸣。

[关键词] 《龙猫》镜头语言宫崎骏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0.032一、前言童年回忆勾勒作品精髓,《龙猫》是宫崎骏的在STUDIO GHIBLI的第三部电影,因为这部平静而温馨的电影使得龙猫这个可爱的生物在全世界家喻户晓。

年少时的宫崎骏也曾经认真地在小径上等待,在草丛间寻找。

长大后,他投身于动画制作,心中始终念念不忘乡下渡过的那段美好的时光,始终念念不忘这个为小孩子们编织的精巧的梦。

在这种情绪的感召下“龙猫”问世了。

在这部动画片中,宫崎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自然图景,并且充分地运用镜头语言表达着对孩子般世界的热爱和渴望,整部《龙猫》带有其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切入到主角的意识流之中,让观者的心得到最真切的共鸣。

宫崎骏说道:“日本这国家恩泽于四季多变,充满了丰富美丽的自然景色。

而《龙猫》就是选取了充满了大自然气色的乡间作背景。

澄清的小河、森林、田地,住在其中的人、鸟、兽、昆虫,夏天的闷热、大雨、突然刮起的劲风、恐怖的黑夜……”二、镜头语言的功能任何一部动画作品,不论其长度,容量大小,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画面结构而形成的。

动画画面是动画创作中首先要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理解动画电影镜头语言的一把金钥匙。

那么什么是镜头画面?镜头是画面构成的基础,每一个画面无不是镜头最终的外在体现。

镜头是画面的潜在形式,镜头也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元素。

镜头和画面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但从艺术倾向来说可分成倾向绘画的画面设计和倾向电影的镜头设计。

它们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千与千寻》影视鉴赏

《千与千寻》影视鉴赏

《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影片名称:千与千寻导演/编剧/原作/脚本/监督:宫崎骏1、影片概述一、影片介绍:《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执导、编剧,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影片于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正式上映,讲述了少女千寻意外来到神灵异世界后发生的故事。

称霸日本影史票房总冠军的《千与千寻》,是国宝动画巨匠宫崎骏勇夺奥斯卡最巅峰杰作,美国动画大奖Annie 奖最佳影片、导演、编剧、原着音乐4项大奖肯定。

影片剧情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个冒险故事。

然而这场冒险却没有通常少儿作品中的正邪之争、没有神奇的超能力和武器,片中的角色也并非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部让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看的电影算得上是寓教于乐的典范。

二、剧情介绍:年仅10岁的荻野千寻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四年级小学生,她随父母搬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镇准备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

然而,因为途中迷路,她和父母误闯入了一个人类不应该进入的灵异小镇。

小镇的主管是当地一家叫“油屋”的澡堂的巫婆:汤婆婆;而“油屋”则是为服侍日本八百万天神洗澡的地方。

镇上有一条规定:在镇上凡是没有工作的人,都要被变成猪被吃掉。

千寻的父母由于贪吃,未经过店员允许就随便触碰食物,而遭到惩罚变成了猪。

千寻为了拯救父母,在汤婆婆的助手“白龙”的帮助下,进入澡堂,并成功的获得了一份工作。

作为代价,她的名字被汤婆婆拿掉了笔划太多的名字,成了“千”。

在澡堂工作的过程中,小千从一个娇生惯养,什么活都不会做的小女孩,逐渐成长,变得越来越坚强能干;同时,她善良的品格也开始得到了澡堂中其他人的尊重,而她和白龙之间也萌生出一段纯真的感情。

而为了拯救父母和对自己重要的人,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千寻也一次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而影片也随着她的心理变化历程而展开。

三、背景资料:《幽灵公主》制作公映后,宫崎骏原本以此作品完成后即宣告封笔。

但1999年底,宫崎骏称其已复出,正开始制作《千与千寻》。

2001年7月20日,《千与千寻》在日本公映,引起巨大轰动,4天票房达到近20亿日元的天价。

动漫影视作品《龙猫》赏析

动漫影视作品《龙猫》赏析

课程论文首页宫崎骏作品《龙猫》赏析肖**中文摘要: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龙猫》可以称为宫崎骏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最具宫崎骏风格的一部作品。

《龙猫》作为一部公认的杰作,自然也是宫崎骏最爱的作品。

主角龙猫,这个咧着大嘴微笑的森林精灵在日本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帝国。

影片以20世纪50年代夏日的日本乡村为背景,因妈妈生病住院(现实生活中,宫崎骏的母亲则患有腰椎结核),小梅和小月两姐妹随同父亲搬入新家,影片正是讲述了这样一个温馨的亲情故事。

它凭借对小姐妹性格和形象细致入微的刻画与塑造而令观者击节赞叹,迄今为止很少有影片能像《龙猫》一样重现无拘无束的童年画面,并准确捕捉到旧时的快乐情感。

关键词:动漫影视作品赏析宫崎骏龙猫宫崎骏的《龙猫》是一部看似见到却又带有浓重认为气息的影片。

《龙猫》有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整篇故事没有任何情节,它只是一幅乡村生活的画卷。

所以把它说成是宫崎骏作品中的最具观赏性的一部作品,是十分牵强的,无论你再怎么喜欢,也不能这么说,否则别人会怀疑你是不是只看过这一部宫氏的作品。

《龙猫》的主人公是住在乡村的两姐妹,姐姐皋月和妹妹小米(暂时不先说龙猫),稍微大一点的姐姐,也不过是上小学的年龄。

对于他们来说,既没有什么可回忆的,甚至也没有梦想过将来,他们只是生活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用他们幼小的心灵去面对眼前的世界。

这样一来,故事就变得单薄了,影片也失去了张力,一切都似乎是静止的,静得可以听到雨滴落的声音,还有风吹过田野的声响——这也是真正吸引我们的地方——这些画面勾起了我们对于过去的回忆。

这样的生活,谁不曾经历过呢?一:过去的童年时光暂且不引入龙猫这个角色,影片也有许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镜头,也许宫崎骏也是这么想的,于是让龙猫一直到影片演到一半时才出现。

每天早晨离开家去上学,路边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和自己的亲人住在一起——对于小时候美好的记忆,我只有这么多。

《龙猫》则把这些画面一一呈现了出来,而每个镜头只是点到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影视语言
1.1影视语言的概念
我们认为影视语言主要是电影艺术的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的系统。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的的关系。

1.2影视语言的组成结构
影视的视听语言是由场景,灯光,音乐,色彩等元素构成,这些元素都能够作为独立的表意因素,像快要下山的太阳,悠扬的音乐,两个人互相的谈笑,葱郁的绿树…..同时,这些元素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传达了统一的意思。

同时,影视语言又有很强的暗示,象征性,等延伸的作用,如一盆植物的开放和枯萎可能暗示着生命的延续和终结,热烈的太阳可能象征着热情奔放的,也可能象征烦躁和嗜睡。

很少有其他的语言形式像影视语言这样具象而又可以表示出其画面形态这多种含义。

二、宫崎骏动画电影影视语言分析
2.1 镜头在宫崎骏电影中的运用
镜头语言在宫崎骏的影片中,充满了现实主义风格的镜头语言。

在他的电影中长镜头的运用较为普遍。

所谓“长镜头”是相对短镜头而言的。

指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

其特点是可以不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展现出真实、客观的一面。

如在电影《龙猫》中,妹妹小米走失后,姐姐五月焦急寻找一场戏就是运用的长镜头。

导演用这样的表现方式将姐妹俩浓浓的亲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由于动画片中的镜头语言是通过前期策划出来的。

所有的景别、角度、光线等都是在形成镜头前就确定下来的。

除《幽灵公主》、《红猪》等少数几部快节奏的影片外,很少采用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而大多采用静止镜头来表现其客观性。

且常常采用深焦距镜头来加强画面的纵深感。

2.2 音效在宫崎骏电影中的运用
对于绝大多数影片来讲,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
的,在提到宫崎骏的电影的音效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久石让。

在他长达二十年的傲人音乐生涯中,他几乎包揽了宫崎骏所有影片的音乐制作。

《天空之城》的音乐以电声,合成器为主,加上圆号,童声合唱,钢琴小品等等配合。

“其中由杉并儿童合唱团唱出的版本简直可说是天使之声,加上那浮在空中梦幻般的城市,紧张激烈的情节贯穿整部电影,蔚蓝的天空柔和凄美的旋律和浓浓的白云反而将尖锐的冲突淡化得更耐人寻味。

将《天空之城》的漂渺与悲哀表现得丝丝入扣。

”特别是影片结尾部分,雷帕特城毁于一旦,但密布的树根又蕴含了无穷的生机,湛蓝的天空下,开始的一节悠扬的音乐用纯粹的钢琴声送出,干净而又耐人寻味。

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龙猫》。

其主题曲《风之甬道》,清新的像一首儿歌。

久石让运用敲击乐,谱写了一段幽默的配乐适度的重复了画面中龙猫的古怪表情、沉重的步伐、肥胖的身躯这一视觉形象,具象化了这位憨态可掬的“神仙”。

音乐在这里便成功的补充了画面的视觉形象,增强了动画的立体感。

在《幽灵公主》中,久石让的配乐从以往的电子合成乐转换为管弦乐,用古典的乐风奏出交响乐般宏大的效果,让你一听就感到苍凉广阔,瑕想无边,表现出这部影视作品低沉、壮观、凄美的主题。

三、宫崎骏电影中的角色选择
3.1 关于主人公
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物造型和性格有那么多相同点,可这种模式化的含义却不代表才思枯竭,而是在每一部做品中得以自然延续,构成了他的作品的整体格调,因为大多主角都是女性,我想叔叔对女性一定有着的莫大的尊重,一个绝对的女权主义的支持者,有趣的小事,据说他要求工作室的女卫生间要比男卫生间大一倍。

这些女性角色,都是有着真诚不变的生命准则,善良,坚定的神情,浓浓的原乡情结和冒险欲,这让宫崎骏的创作理念得到整和,从娜乌西卡到千寻性格的微妙转变也能看出,人物最终开始慢慢变的有缺点了,比如千寻,最初从一个胆小的,甚至是冷漠的女孩在突如其来的奇遇中成长为勇敢而又成熟的女孩的过程,这使得故事变得丰富,理性,接近现实。

再仔细想想,试着把这种对于女性的关注,放到社会角度来看,对我们又有着启迪,从古至今,女性一直为世界做着巨大的付出,她们忍受着男权的压制,对欲望的坚忍,却做着最伟大的事情,孕育生命,缔造风情,母性的关怀,也使得世界向着美好和平的方向前进,而男
人们却在把玩着小孩子的游戏,战争,政治,毁灭,这就怨不得宫崎骏会把男主角画成不忍尴尬的红猪了,先生们,在女士面前有时是不得不自卑的。

3.2关于配角
总是有纯洁的男孩陪伴左右,其中也包含着萌动的爱情,男孩总是适时的出现来保护女主角,他们的性格,也是开朗、充满热情、拥有学识。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天空之城》的男孩帕索,有着火热的心和伟大的理想,这些男孩成为了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宫崎骏让男孩们明白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职责,就是要懂得保护女人。

还有泼辣却善良的老婆婆们,在很多宫崎骏影片中,我们都能看到像辣椒一样刚烈的老婆婆,比如《千与千寻的神隐》中的汤婆婆还有《天空之城》中的海盗婆婆,是个外表邪恶却很可爱的老婆婆,她们爱财如命,唠唠叨叨,精力旺盛,思维单纯,有着很多笑料,往往在影片的最后却流露出善良的本性,据说这些人物的创作原形就是宫崎骏的母亲,母亲大人的这种性格一定对宫崎骏日后的性格和工作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刚烈的老婆婆的形象成为他电影中最有意思的调味品。

有了阿香婆辣酱,当然就缺不了那些拥有无穷力量的糟姜老头子们,性格古怪,执拗,其实却也单纯的不得了,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就像日本的企业战士一样任劳任怨,任凭着再有几百支胳膊也嫌少。

还有那些性格刚强的女配角,她们生活目标单一,坚强,洒脱,属于外刚内柔型,如《魔女的宅急便》中的面包店女老板,还有《千与千寻》中的女工,她们不会背叛,非常尊重生活,如果爱了就不会放弃,全心全意的付出,标准的贤妻良母型。

还有家庭成员,通常是端庄,温柔的母亲和诚实可靠的父亲,还会有可爱的弟弟妹妹,如《龙猫》中温馨的一家,平凡的知识份子家庭,普通的中产阶级所具备的生活情趣,因为善良所以平安幸福。

3.3 关于动物
首先说的是猫,宫崎骏的动画片中的主角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动物的喜爱,特别是猫,在这些片子里最有灵性的当属《小魔女宅急便》中那只会说话的黑猫,最为感人就是《风之谷》娜乌西卡收养的精灵猫,受惊的猫咬破娜乌西卡的手指最后被她的爱怜所感动的画面打动人心,还有《幽灵公主》中的沉默、孤独、洁白的树精灵们,《龙猫》中的煤虫精灵《千与千寻》中的煤炭,宫崎骏把大小生命摆在同一个生存的水平线上不分高低贵贱,让它们拥有着共同的道德准
则,向现代喧嚣的工业社会进行意味深长的倾诉。

第一感觉,这些圆圆的精灵就像日本文字的片假名,它们身上有着纯日式的诉说方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沉默,孤独,胆小,伤感。

这些无害的精灵是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流符号,它们的出现总是使得画面气氛充满无穷的感染力,最有代表性的是《龙猫》中的龙猫和《天空之城》中的园丁机器人,《风之谷》中的巨大荷母,《幽灵公主》中的白狼,《千与千寻》中的无面男等等,它们以智者的姿态出现,谨慎的靠近人群,默默注视着满载欲望的世界,生怕被玷污。

结束语
他是一个集大成者——或者退一步说,他差一点成了一个集大成者,他是集大成者前面那一个最优秀的折衷主义者。

这是就技巧来说的,宫崎骏的艺术语言一点也算不上前卫,他是在别人实验的基础上耐心地打磨,以使这技巧能让更多人领略得到。

宫崎骏的苦心或许在此:他明白到如果要世人接受他的警醒,那他的语言反而需要温和,因为过分刺耳的呐喊有时会令我们脆弱的人类掩起耳朵。

宫崎吃了折衷主义的亏——那使他不能成为一个深耕者,但他更多的占了折衷主义的便宜,他成了一个收获者。

在电影语言的运用上,恰到好处的描绘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场景,把一幅幅画面组成了最美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