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考试重点题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考试重点题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考试重点题

第 三 章

1. 在下列情况下,氧电极反应的平衡电位如何变化: (1) 温度升高10?C (取Po 2 =1atm ,pH = 7)。 (2) 氧压力增大到原来的10倍 (温度25?C)。 (3) 溶液pH 值下降1单位 (温度25?C)。

解:在中性溶液中,阴极的反应为:O 2+2H 2O+4-

e =4OH-

其平衡位则为Ee=E 0(OH-/O2)+

nF

RT ㏑(Po 2/4

OH a -) (1) 当温度升高10℃后有:

Ee = E 0(OH-/O2)+

nF

T R )10(+×㏑(Po 2/4

OH a -) =E+nF RT ㏑(Po 2/4OH a )+ nF

R 10㏑Po 2/4

OH a -

则平衡电位变化量△Ee1= Ee’- Ee=nF

R 10㏑(Po 2/4

OH a -)

=nF R 10㏑Po 2-nF

R 10㏑4OH a - 又因㏑4OH a =2.3lg 4

OH a ,则有lg OH

a

=pH -14

所以:△Ee1=10×8.314/(4×96500) ×

㏑Po 2-10×8.314/(4×96500)×4×2.3×(7-14)

=0+0.01387=0.0139V>0

即:温度升高10℃后平衡电位正移0.0139V 。 (2) 当氧压力增加到原来的10倍时

'

'2

Ee

=E +nF RT ㏑(10Po 2/4OH a )=E +nF RT ln10+nF

RT ㏑(Po 2/4

OH a -) △E 2= E e’’-Ee =nF

RT

ln10

=(8.314×298.15)/(4×96500)×2.3 =0.0148V>0

即氧压力增大到原来的10倍时有氧电极平衡电位正移0.0148V (3) 当溶液pH 值下降1时有

'

''3

Ee

=E +nF RT ㏑(Po 2/'4OH a -)=E +nF RT ln Po 2-nF

RT 4㏑'

OH a - ΔE 3= Ee’’’-Ee=E +nF RT ln Po 2-nF RT 4㏑'

OH a -(E +nF RT ln Po 2-nF

RT 4㏑

OH a )

=nF RT 4- 2.3('PH -14)+nF RT

4 2.3(pH -14) =F RT ×2.3=96500

3

.215.298315.8??=0.0591V>0

即pH 值下降1个单位,氧电压反应平衡电位正移0.0591V 。

2. 将铁置于饱和空气的碱溶液(pH = 10)中,按阳极反应为

(1) Fe + Fe 2+ + 2e

(2) Fe + 2OH - = Fe(OH)2 + 2e

计算腐蚀倾向,二者是否相同?为什么?

解:在pH=10的碱溶液中,去极化还原反应为:

O 2+2H 2O+4-

e =4-

OH

Ee=E 0(OH-/O2)+

nF

RT ㏑(Po 2/4

OH a -) =0.401+4

0591

.0lg(0.21/1610-)

=0.627V (1) 当阳极反应为Fe=+

2Fe +2-

e

有+

2Fe

+2-

OH

=Fe(OH)2↓

查得Ksp Fe(OH)2

=1.87×15

10- a(+

2Fe

)=Ksp Fe(OH)/a 2

]

[OH =1.87×15

10

-/ 8

10

-=1.87×7

10

-mol/L

由:Fe=+

2Fe +2-

e

又有Eea= -0.440+0.02955lg a(+

2Fe ) = -0.440+0.02955lg1.8×7

10-

= -0.639V

(2)当阳极反应为 Fe +2-

OH =Fe(OH)2+2-

e

查表有?

2

)/(OH Fe Ee =-0.875V [OH]= 4

10

- mol/L

Ee=E 0 +

nF

RT

㏑(1/a 4

][OH )

= -0.875+(8.315×298.15)/(2×96500)×2×2.3lg 4

10-

= -0.639V

综上则有两种计算所得结果相同,即二者的腐蚀倾向一样。

3. 将两根铜棒分别浸于0.01mol/L CuSO 4溶液和0.5mol/L CuSO 4溶液,组成一个金属离子浓差电池。

(1) 哪一根铜棒是阳极,哪一根铜棒是阴极? (2) 写出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计算其平衡电位。 该金属离子浓差电池的腐蚀倾向是多少伏?

解:(1)铜棒在0.01 mol/LCuSO 4溶液中时有:Cu=+

2Cu +2-

e

查表得:γ(+

2Cu )=0.41

又根据+

2/cu Cu Ee

=E 0

+nF

RT

㏑a(+2Cu ) =0.337+2

059

.0lg(0.01×0.41)=0.266V

当铜棒在0.5mol/LCuSO 4溶液中时有:γ(+

2Cu

)=0.0668

'

2/+

cu Cu Ee

= E 0+nF

RT

㏑a(+2Cu )’ =0.337+2

059

.0lg(0.5×0.0668)

=0.293V 因为+

2/cu Cu Ee

<'2/+

cu Cu Ee

,即铜在0.01 mol/LCuSO 4溶液中的电位比在

0.5mol/LCuSO 4溶液中电位低。故有铜在0.01 mol/LCuSO 4溶液中作阳极,而在0.5mol/LCuSO 4溶液中的铜棒作阴极。

(2)阳极反应:Cu=+

2Cu +2-

e

其平衡电位Eea=0.266V

阴极反应+

2Cu +2-

e

=Cu ,其平衡电位'

Ee =0.293V

(3)Eec='

2/+

cu Cu Ee =0.293V

而Eea='2/+

cu Cu Ee

= 0.266V

有腐蚀倾向Eec -Eea=0.293-0.266=0.027V=27mV 即该金属离子浓差电池的腐蚀倾向是27mV

第四章

1.表面积为20cm 2 的铁样品浸泡在PH=1的除氧酸溶液中,经过50h 试验,测得了铁样品的损失质量为0.1g ,已知在铁的表面上析氧反应符合Tafel 公式η=-0.64-0.125lg|i|,η的单位为V ,i 的单位为A/cm 2 ,试计算:

(1) 样品厚度的减少△h(mm);

(2) 铁电流的腐蚀电流密度i cor (A/m 2); (3) 铁试样的腐蚀电位E cor 。

解:(1) 根据失重腐蚀V - =

h m g st w ./150

10201

.024=??=?- ∴Vp=8.76fc

d V -

=8.76×1/7.8=1.12 mm/y

∴有△h=Vp.t=1.12×50/(365×24)=0.0064mm 即样品的厚度加少量为0.0064mm

(2)根据cor i nF

A

v =

-

可知有: cor i =

2/9606.08

.551

8.262m A A nFV =??=- 阴极反应 2H ++2e=H 2

当pH=1时其平衡电位

Eec=-0.0591pH= -0.0591×1= -0.059 (V)

在腐蚀电位下,阴极反应过电位:

ηc = E cor – E ec = -0.64 – 0.125 lg │icor │ (V)

所以E cor = -0.64 – 0.125 lg │icor │ + E ec

= -0.64 – 0.125×(lg0.9606×10-4)–0.059

= -0.707V (vs SHE) = -0.707V –0.242 = – 0.949 (vs SCE)

2.海水中的含氧量为

3.2mg/L,求一年中锌的消耗量?(氧的扩散层厚度为cm 2

10-=δ,扩

散系数为D=1.9×10-5 cm 2

/s,Zn 的原子量为65.4)。

解:由题知有:

在海水中阴极反应为:O 2+2H 2O+4e=4OH

-

在稳定条件时有:|i c |=Nf|dt dN |=nFD δ

s

b c c -

当s

c 减小到零时有| i c |=id=nFD

δ

b

c

=4×26.8A.h/mol×1.9×10-5 cm 2

/s×

cm mol

g L

mg 210//32/2.3-

= [4×26.8×1.9×10-5

×3.2×10-3

/(32×10-4

)]×3600×10×10-3

=0.7332A/m

2

∴icor=id=0.7332A/m

2

查表得d Zn =7.1g/cm 3

Zn-2e=Zn

2+

∴有腐蚀深度Vp=8.76cor i nF

A

d dzn V ??=-76.8 a

mm /104.1)8.2621.7/(7332.04.6576.8=????=

失重腐蚀速度:V -=

h m g i nF

A

cor ./8956.08.262/7332.04.652=??= 第五章

(1) 在pH = 0的除氧硫酸铜溶液中(mol/L

1.02Cu =+a ),铜能否发生析氢腐蚀生成Cu2+?如果能

发生,腐蚀倾向是多少伏? (2) 在pH = 10的除氧氰化钾溶液中(mol/L

5.0CN =-a ),铜能否发生析氢腐蚀?如果能发生,

腐蚀倾向是多少伏?

设腐蚀生成的[Cu(CN)2]-离子的活度等于10-4mol/L ,已知电极反应 Cu + 2CN- = [Cu(CN)2]- + e 的标准电位E 0 = -0.446V 。

解(1)由题意可知,铜的氧化反应为Cu=+

2Cu +2e

查表知,铜电极反应的标准电位o

E =0.337V

则铜的氧化反应的平衡电位为

Eea=o E +F

RT

2ln α+2Cu /αCu

=0.337+0.5×0.059×lg0.1 =0.3075V

又在PH=0的除氧硫酸铜溶液中有2+

H +2e = 2

H

析氢反应的平衡电位Eec=o

E

nF

RT

ln α+

H /P H2

得Eec=-0.0591×PH=-0.0591×0=0V

由电位比较准则知Eea> Eec ,所以铜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生成+

2Cu 。

(2)由题意可知,铜的氧化反应为 Cu +2-

CN =-

]

2)([CN Cu +e

该电极反应的标准电位o

E

=-0.446V

则铜氧化反应的平衡电位为 Eea=o

E

F

RT

ln α -

]2)([CN Cu /([α -

CN

]×[α -

CN

])

=-0.446+0.0591lg 4

10-/2

5.0

=-0.647V

在PH=10的除氧硫酸铜溶液中有2+

H

+2e = 2

H

析氢反应的平衡电位Eec=-0.0591×PH=-0.0591×10=-0.591V 由电位比较准则知Eec>Eea ,所以铜能发生析氢腐蚀。 其腐蚀倾向△E=Eec -Eea=-0.591-(-0.647)=0.056V=56mV

金属腐蚀理论复习题

金属腐蚀理论复习题

————————————————————————————————作者: ————————————————————————————————日期: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 1.举例说明腐蚀的定义,腐蚀定义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耐蚀性和腐蚀性概念的区别。 答:腐蚀的定义:工程材料和周围环境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遭受的破坏 举例:工程材料和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破坏 三个基本要素:腐蚀的对象、腐蚀的环境、腐蚀的性质。 耐蚀性:指材料抵抗环境介质腐蚀的能力。 腐蚀性:指环境介质对材料腐蚀的强弱程度。 2.金属腐蚀的本质是什么,均匀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答:⑴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或是电化学反应后,腐蚀产物变为化合物或非单质状态;从能量观点看,金属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体系,腐蚀反应使体系能量降低。 ⑵均匀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 ①深度:年腐蚀深度 (p V ) V P =t h ?=d -V △h 是试样腐蚀后厚度的减少量,单位mm ;V -代表失重腐蚀速 度; t 是腐蚀时间,单位y;d 是金属材料的密度;VP 所以的单位是mm /y 。 ②增重: V + =St W +? = St W W 10- W0代表腐蚀前金属试样的质量,单位g ; W 1代表腐

蚀以后经除去腐蚀产物处理的试样质量,单位g; S代表试样暴露的表面积,单位m 2; t 代表腐蚀的时间,单位h 。 ③失重:失重腐蚀速度(-V ) - V = St W -?=St W W 1 0- W0代表腐蚀前金属试样的质量,单位g; W1代表 腐蚀以后经除去腐蚀产物处理的试样质量,单位g; S 代表试样暴露的表面积, 单位m 2; t 代表腐蚀的时间,单位h 。 计算题 计算题 1. 根据表1中所列数据分别计算碳钢和铝两种材料在试验介质中的失重腐蚀速度V- 和年腐蚀深度Vp,并进行比较,说明两种腐蚀速度表示方法的差别。 表1 解:由题意得: (1)对碳钢在30%HNO 3( 25℃)中有: Vˉ=△W ˉ/st =(18.7153-18.6739)/45×2×(20×40+20×3+40×30)×0.000001 =0.4694 g/㎡?h 又d=m /v=18.7154/20×40×0.003=7.798g /c m2 ?h V p=8.76Vˉ/d=8.76×0.4694/7.798=0.53m m/y 对铝在30%HNO 3(25℃)中有: V ˉ=△W ˉ铝/s t =(16.1820-16.1347)/2×(30×40+30×5+40×5)×45×10-6

金属腐蚀与防护

第一章绪论 腐蚀:由于材料与其介质相互作用(化学与电化学)而导致的变质和破坏。 腐蚀控制的方法: 1)、改换材料 2)、表面涂漆/覆盖层 3)、改变腐蚀介质和环境 4)、合理的结构设计 5)、电化学保护 均匀腐蚀速率的评定方法: 失重法和增重法;深度法; 容量法(析氢腐蚀);电流密度; 机械性能(晶间腐蚀);电阻性. 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热力学第零定律状态函数(温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状态函数(内能) 热力学第二定律状态函数(熵)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2.1、腐蚀的倾向性的热力学原理 腐蚀反应自发性及倾向性的判据: ?G:反应自发进行 < ?G:反应达到平衡 = ?G: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 注:ΔG的负值的绝对值越大,该腐蚀的自发倾向性越大. 热力学上不稳定金属,也有许多在适当条件下能发生钝化而变得耐蚀. 2.2、腐蚀电池 2.2.1、电化学腐蚀现象与腐蚀电池 电化学腐蚀:即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接触时,由于腐蚀电池作用而引起金属材料腐蚀破坏. 腐蚀电池(或腐蚀原电池):即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做工的短路原电 池. 注:1)、通过直接接触也能形成原电池而不一定要有导线的连接; 2)、一块金属不与其他金属接触,在电解质溶液中也会产生腐蚀电池. 丹尼尔电池:(只要有电势差存在) a)、电极反应具有热力学上的可逆性; b)、电极反应在无限接近电化学平衡条件下进行; c)、电池中进行的其它过程也必须是可逆的. 电极电势略高者为阴极 电极电势略低者为阳极 电化学不均匀性微观阴、阳极微观、亚微观腐蚀电池均匀腐蚀

2.2.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历程 腐蚀电池: 四个部分: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连接两极的电子导体(即电路) 三个环节:阴极过程、阳极过程、电荷转移过程(即电子流动) 1)、阳极过程氧化反应 ++ - M n M →ne 金属变为金属离子进入电解液,电子通过电路向阴极转移. 2)、阴极过程还原反应 []- -? D D ne +ne → 电解液中能接受电子的物质捕获电子生成新物质. (即去极化剂) 3)、金属的腐蚀将集中出现在阳极区,阴极区不发生可察觉的金属损失,只起到了传递电荷的作用 金属电化学腐蚀能够持续进行的条件是溶液中存在可使金属氧化的去极化剂,而且这些去极化剂的阳极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比金属阴极氧化反应的电位高2.2.3、电化学腐蚀的次生过程 难溶性产物称二次产物或次生物质由于扩散作用形成,且形成于一次产物相遇的地方 阳极——[]+n M(金属阳离子浓度) (形成致密对金属起保护作用) 阴极——pH高 2.3、腐蚀电池类型 宏观腐蚀电池、微观腐蚀电池、超微观腐蚀电池 2.3.1、宏观腐蚀电池 特点:a)、阴、阳极用肉眼可看到; b)、阴、阳极区能长时间保持稳定; c)、产生明显的局部腐蚀 1)、异金属(电偶)腐蚀电池——保护电位低的阴极区域 2)浓差电池由于同一金属的不同部位所接触的介质浓度不同所致 a、氧浓差电池——与富氧溶液接触的金属表面电位高而成为阳极区 eg:水线腐蚀——靠近水线的下部区域极易腐蚀 b、盐浓差电池——稀溶液中的金属电位低成为阴极区 c、温差电池——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电位不同 eg:碳钢——高温阳极低温阴极 铜——高温阴极低温阳极 2.3.2、微观腐蚀电池 特点:a)、电极尺寸与晶粒尺寸相近(0.1mm-0.1μm); b)、阴、阳极区能长时间保持稳定; c)、引起微观局部腐蚀(如孔蚀、晶间腐蚀)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答案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 (跟着剑哥走,有肉吃。) 习题解答 第一章 1.根据表1中所列数据分别计算碳钢和铝两种材料在试验介质中的失重腐蚀速度V- 和年腐蚀深度V p,并进行比较,说明两种腐蚀速度表示方法的差别。 解:由题意得: (1)对碳钢在30%HNO3( 25℃)中有: Vˉ=△Wˉ/st = mh 又有d=m/v=20×40×=cm2h Vp=ˉ/d=×=y 对铝在30%HNO3(25℃)中有: Vˉ=△Wˉ铝/st = =㎡h

d=m铝/v=30×40×5×=cm3 说明:碳钢的Vˉ比铝大,而Vp比铝小,因为铝的密度比碳钢小。 (2)对不锈钢在20%HNO 3( 25℃)有: 表面积S=2π×2 .0+2π××= m2 015 Vˉ=△Wˉ/st=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 cm3 d=W/V== g/cm3 Vp=ˉ/d=×=y 对铝有:表面积S=2π×2 .0+2π××= m2 02 Vˉ=△Wˉ/st=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2 2×= cm3 d=W/V== g/cm3 Vp=ˉ/d=×=y 试样在98% HNO3(85℃)时有: 对不锈钢:Vˉ=△Wˉ/st = g/ m2h Vp=ˉ/d=×=y 对铝:Vˉ=△Wˉ/st= m2h Vp=ˉ/d=×=y 说明:硝酸浓度温度对不锈钢和铝的腐蚀速度具有相反的影响。

3.镁在L NaCl 溶液中浸泡100小时,共放出氢气330cm3。试验温度25C,压力760mmHg;试样尺寸为2020 (mm)的薄板。计算镁试样的失重腐蚀速度V p。(在25C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 解:由题意得:该试样的表面积为: S=2×(20×20+20×+20××6 10-m2 10-=840×6 压力P= mmHg = mmHg= 根据PV=nRT 则有放出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n=PV/RT=×330×6 10-/×(25+= 又根据Mg +2+ H H—>+2 Mg+ 2 Mg腐蚀的量为n(Mg)= 所以:Vˉ=nM(Mg)/St=×840×6 10-×100= g/ m2h 查表得:d Mg= g/cm3 有:Vp=ˉ/d=×=y 4.表面积4cm2的铁试样,浸泡在5%盐酸溶液中,测出腐蚀电流为Icor = 。计算铁试样的腐蚀速度V-和V p。 解:由题意得: 根据Vˉ=A/nF=i cor可知 Vˉ=(A/nF)I cor/s =××2××4×= m2h 查表得d(Fe)= cm3 Vp=ˉ/d=×=y 即铁试样的腐蚀速度Vˉ= g/㎡*h Vp=y 第二章

金属腐蚀理论总复习题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 1.举例说明腐蚀的定义,腐蚀定义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耐蚀性和腐蚀性概念的区别。 答:腐蚀的定义:工程材料和周围环境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遭受的破坏 举例:工程材料和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破坏 三个基本要素:腐蚀的对象、腐蚀的环境、腐蚀的性质。 耐蚀性:指材料抵抗环境介质腐蚀的能力。 腐蚀性:指环境介质对材料腐蚀的强弱程度。 2.金属腐蚀的本质是什么,均匀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答:⑴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或是电化学反应后,腐蚀产物变为化合物或非单质状态;从能量观点看,金属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体系,腐蚀反应使体系能量降低。 ⑵均匀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深度:年腐蚀深度 (p V )V P =t h ?=8.76d -V △h 是试样腐蚀后厚度的减少量,单位mm;V -代表失重腐蚀速度; t 是腐蚀时间, 单位y ;d 是金属材料的密度;V P 所以的单位是mm/y 。 失重:失重腐蚀速度(-V ) - V = St W -?=St W W 10- W0代表腐蚀前金属试样的质量,单位g ; W1代表腐 蚀以后经除去腐蚀产物处理的试样质量,单位g ;S 代表试样暴露的表面积,单 位m 2; t 代表腐蚀的时间,单位h 。 计算题 计算题 1. 根据表1中所列数据分别计算碳钢和铝两种材料在试验介质中的失重腐蚀速度V- 和年腐蚀深度Vp ,并进行比较,说明两种腐蚀速度表示方法的差别。 表1 解:由题意得: (1)对碳钢在30%HNO 3( 25℃)中有: V ˉ=△W ˉ/st

金属腐蚀与防护

《金属腐蚀与防护》教设计案 一、教材分析 山东科技出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三节三、金属腐蚀与防护,在学习电解及原电池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铜铁接触形成原电池的例子,理解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及防护的原则,介绍电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学会防止金属腐蚀的一般方法.2.结合电化学原理,探究分析影响金属腐蚀的外界条件. 过程与方法:从实验探究过程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金属腐蚀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们的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以及防护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 1、从生活案例引入(图片) 2、分析学习目标 3、对预习情况进行分析 4、学生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5、总结并练习 学案设计如下: 【课前预习】 1、金属的腐蚀 (1)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而腐蚀损耗的现象。金属腐蚀一般分为和。 (2)铁锈的生成原理是怎样的?(用反应化学方程式表示) 2、金属的防护 (1)改变金属组成和结构,如在金属中添加其他元素形成等。 (2)加,如在钢铁表面涂油或油漆、覆盖塑料、镀不活泼金属等。 (3)电化学防护 【课内探究】 一、金属腐蚀

[实验探究] 将经过酸洗除锈的铁钉,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一下,放入下图具支试管中,观察导管中水柱变化,并思考引起变化的原因? 相同点: 不同点: 练习:如图所示,水槽中的试管内有一枚铁钉,放置数天观察: (1)铁钉在逐渐生锈,则铁钉的腐蚀属于__________腐蚀. (2)若试管内的液 面上 升,则原溶液呈 _____________性,发生__________腐蚀;电极反应: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试管内的液面下降,则原溶液呈__________性,发 生__________腐蚀;电极反应:负极____________,正 极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二、金属的防护 电化学防护: ①牺牲阳极保护法——原理。(阴极):被保护的金属 设备;(阳极):比被保护的金属活泼的金属。 ②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被保护的金属设 备;:惰性电极。

2013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试题答案

2013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 平衡电位:当金属正离子进入溶液成为水合金属离子后,由于静电作用不仅水合了该金属正离子能回到金属中去,而且也能将溶液中水合了的其他正离子吸引 到金属上去。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且又可逆时,会产生一个稳定的 电极电位,称为平衡电位。 腐蚀电位:在金属腐蚀过程中,腐蚀金属电极表面上常常有两个或更多个电极电极反应同时进行,当这些电极反应的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痛同时以相等的速率 进行时,电极反应将发生相互耦合,阴、阳极反应的电位由于极化原因而 相互靠拢,最后达到一个共同的非平衡电位,此电位称之为混合电位,也 称为腐蚀电位。 绝对电位:浸在某一电解质溶液中并在其界面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导体称之为电极。当金属和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在金属/溶液界面处将产生电化学双电层,此双 电层的金属相与溶液相直接的电位差称之为电极电位。单个电极上的双电 层电位差的绝对值称之为绝对电位。但是单个电极的绝对电位无法测定。AISI:AISI是美国的一种行业标准,是“美国钢铁学会标准”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选择性氧化:在多个元素氧化过程中,存在着竞争氧化的现象,即存在着某一个元素优先氧化的问题,这个现象叫做选择性氧化。 二、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含有二氧化碳的软水,通过两套不同的供水系统,(1)软水流经铜管进入镀锌的钢水槽,半年左右镀锌的钢水槽发生穿孔腐蚀;(2)软水流经镀锌管后进入镀锌的钢水槽,四年多尚未发现镀锌的钢水槽有局部腐蚀。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1)软水含有CO2呈酸性,为导电的腐蚀介质。铜与锌、铁比较,无论标准电位还是电偶序,其电位数值都较高,因此,理论上会发生电偶腐蚀。其原因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性:如果铜管与镀锌水箱直接连接,在连接处附近会发生电偶腐蚀,导致水箱泄漏。 第二种可能性:如果采取了绝缘措施,对铜管而言,水中含氧可发生氧去极化腐蚀,即阳极Cu→Cu2++2e,阴极O2+4H++4e→2H2O,结果使水流经铜管后含有了Cu2+离子。含有Cu2+离子的水进入水箱后,与锌发生置换反应,实质是发生了铜离子还原的阴极反应Cu2++2e→Cu(Cu2+是极强的氧化剂),使铜沉积于水箱的靠近进口的部分表面,这样沉积铜的表面为阴极,金属锌为阳极,发生了间接电偶腐蚀。当镀锌层消耗后漏出铁时,铁仍为阳极,继续腐蚀,直至穿孔。 (2)不存在电偶腐蚀问题,发生的腐蚀为均匀腐蚀,而且镀锌层在常温水中耐腐蚀性较好,所以使用寿命更长。 2.为了防止双金属腐蚀,有人把涂料涂刷在贱金属(电位较负的金属)上,以防贱金属加速腐蚀,你对这种做法有何看法? 答: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会加速贱金属的腐蚀,原因如下: 涂料一般指有机涂层,除添加锌粉等的特殊涂层外,一般有机涂层不导电,多为阴极性涂层,而且有空隙,避免不了水分子的渗透,因此单独使用涂料很容易出现大阴极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试卷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2007 至2008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 命题教师: 龚敏,陈琳 适用班级: 2005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腐蚀与防护方向) 考试 2008年 5月 日 共 6 页 1、 满分100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 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 则视为废卷。 3、 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4、 如有答题纸,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完请将试卷和答题卷 分别一同交回,否则不给分。 试 题 一、简答题(共35分) 1. 什么是阳极保护,其适用条件是什么?(6分) 用阳极钝化方法达到减小金属腐蚀的目的,这种防护技术叫做阳极保护。 2分 阳极保护的适用条件是: (1)阳极极化曲线具有活态—钝态转变。 2分 (2)阳极极化时必须使金属的电位正移到稳定钝化区内。 2分 2. ++ >H H Cu Cu E E /0/0 22,为何在潮湿的大气中铜会受到腐蚀; ++

3. 从材料、环境和力学三方面叙述应力腐蚀破裂的主要特征。(6分) (1)主要是合金发生SCC,纯金属极少发生。2分 (2)对环境的选择性形成了所谓“SCC的材料―特定环境组合”。2分 (3)只有拉应力才引起SCC,压应力反而会阻止或延缓SCC的发生。2分 4. 简述腐蚀电池的三个工作环节。(6分) (1)阳极反应:通式:Me→Men++ne 2分 (2)阴极反应:通式:D+me=[D.me] 2分析氢反应:2H++2e=H2 吸氧反应:O2+4H++4e=2H2O (酸性溶液中); O2+2H2O+4e=4OH-(中性或碱性溶液中) (3)电流回路2分金属部分:电子由阳极流向阴极 溶液部分:正离子由阳极向阴极迁移 5. 金属氧化膜具有良好保护性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6分) (1)P-B比大于1是氧化物具有保护性的必要条件。2分 (2)膜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2分(3)膜有一定的强度和塑性,与基体结合牢固。2分 【或(4)膜与基体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小,不易剥落。(5)膜的组织结构致密、缺陷少。】 6. CPT和CCT的含义是什么?如何使用CPT、CCT来评价材料的耐蚀性能?(6分)(1)CPT:临界孔蚀温度1分CCT:临界缝蚀温度1分(2)临界孔蚀温度越高,材料的耐小孔腐蚀性能越好。2分临界缝蚀温度越低,材料的耐缝隙腐蚀性能越差。2分 第2页

腐蚀与防腐_综合复习题和答案

课堂作业 1、材料的失效形式包括腐蚀、磨损和断裂。 2、腐蚀是金属与周围环境之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导致的破坏性侵蚀。 3、腐蚀研究的着眼点在材料。 4、腐蚀具有自发性、普遍性和隐蔽性的特点。 5、腐蚀是一种材料和环境间的反应,这是腐蚀与摩擦现象分界线。 6、强调化学或电化学作用时称为腐蚀,强调力学或机械作用作用时则称为磨擦磨损。 7、腐蚀是被腐蚀金属氧化。 8、对均匀腐蚀的衡量有质量指标和强度指标。 9、根据环境介质可分为自然和工业环境。 10、自然环境腐蚀可分为大气、土壤、海水腐蚀 11、根据受腐蚀材料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12、依据腐蚀机理腐蚀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13、电化学腐蚀由阳极、阴极和电子转移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过程组成。 14、阳极过程是失电子的过程,其结果是金属的离子化。 15、阴极过程是得电子的过程,其结果介质中的离子夺取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还原过程。 16、外电路的金属氧化过程与溶液中的阴极还原过程组成了电荷的转移通道。 17、根据腐蚀形态腐蚀可分为普遍性腐蚀和局部腐蚀。

18、化学腐蚀分为气体腐蚀和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 思考题 1、从导体中形成电流的荷电粒子来看,可将导体分成两类电子和离子导体。 2、电极系统是由电子相和离子相组成,并且有电荷穿过界面中一个相到另一个相。 3、在电极系统中伴随着两个非同类导体之间的电荷转移而在两相界面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电极反应。 4、参比电极,指的也是某一特定环境下的电极系统及相应的电极反应,而不是仅指电子导体材料。 5、金属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阳极过程。阳极过程往往伴随着金属的离子水化进入溶液,材料被腐蚀。 6、负电性金属正离子进入溶液,金属上带有阳离子。 7、正电性金属位于溶液中时,溶液中的金属正离子在金属表面,溶液一侧有多余的负离子 8、气体电极是溶液中的H+和OH-从金属上夺取电子,使得金属带有正电性。 9、气体电极包括氢电极和氧电极。 10、用于作为标准电极的是氢电极。 11、氢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是零。 12、常用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当量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和饱和硫酸铜电极。 13、作为参比电极应具有的条件是:电极反应必须是单一的可逆反应,电极电势稳定。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后答案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 习题解答 第一章 1.根据表1中所列数据分别计算碳钢和铝两种材料在试验介质中的失重腐蚀速度V- 和年腐蚀深度V p,并进行比较,说明两种腐蚀速度表示方法的差别。 解:由题意得: (1)对碳钢在30%HNO3( 25℃)中有: Vˉ=△Wˉ/st =(18.7153-18.6739)/45×2×(20×40+20×3+40×30)×0.000001 =0.4694g/ m?h 又有d=m/v=18.7154/20×40×0.003=7.798g/cm2?h Vp=8.76Vˉ/d=8.76×0.4694/7.798=0.53mm/y 对铝在30%HNO3(25℃)中有: Vˉ=△Wˉ铝/st =(16.1820-16.1347)/2×(30×40+30×5+40×5)×45×10-6

=0.3391g/㎡?h d=m铝/v=16.1820/30×40×5×0.001=2.697g/cm3 说明:碳钢的Vˉ比铝大,而Vp比铝小,因为铝的密度比碳钢小。(2)对不锈钢在20%HNO ( 25℃)有: 3 表面积S=2π×2 .0+2π×0.015×0.004=0.00179 m2 015 Vˉ=△Wˉ/st=(22.3367-22.2743)/0.00179×400=0.08715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1.52×0.4=2.827 cm3 d=W/V=22.3367/2.827=7.901 g/cm3 Vp=8.76Vˉ/d=8.76×0.08715/7.901=0.097mm/y 对铝有:表面积S=2π×2 .0+2π×0.02×0.005=0.00314 m2 02 Vˉ=△Wˉ/st=(16.9646-16.9151)/0.00314×20=0.7882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2 2×0.5=6.28 cm3 d=W/V=16.9646/6.28=2.701 g/cm3 Vp=8.76Vˉ/d=8.76×0.7882/2.701=2.56mm/y 试样在98% HNO3(85℃)时有: 对不锈钢:Vˉ=△Wˉ/st =(22.3367-22.2906)/0.00179×2=12.8771 g/ m2?h Vp=8.76Vˉ/d=8.76×12.8771/7.901=14.28mm/y 对铝:Vˉ=△Wˉ/st=(16.9646-16.9250)/0.00314×40=0.3153g/ m2?h Vp=8.76Vˉ/d=8.76×0.3153/2.701=1.02mm/y 说明:硝酸浓度温度对不锈钢和铝的腐蚀速度具有相反的影响。

金属腐蚀理论及其控制复习大纲

金属腐蚀理论复习大纲 ● 金属腐蚀和耐蚀性的意义; ● 均匀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失重腐蚀速度,增重腐蚀速度,年腐蚀度的计算公式,相互换算公式。 ● 腐蚀电池的概念和特点。● 腐蚀电池的工作环节(举例说明) ●腐蚀电流密度和失重腐蚀速度的换算公式。 ● 电位的表示方法,平衡电位的意义,Nernst 公式的应用,非平衡电位的概念。 ● 电化学腐蚀倾向的判断,电位比较准则的应用。 ● 用电位-pH平衡图说明腐蚀倾向和腐蚀控制的途径。 ● 基本概念:极化,去极化,过电位η,极化值ΔE。 ● Evans极化图的作法,用Evans极化图表示腐蚀电流的影响因素。 ● 活化极化、浓度极化的概念,判断电极反应极化控制类型的条件。 ● 过电位和电极反应速度的关系,动力学方程和极化曲线的概念。 ● Tafel方程式的数学形式、图形表示、适用条件和应用。 ● 交换电流密度的概念及意义,与电极反应极化性能的关系。 ● 极限扩散电流密度的计算(注意Cb的单位) ● 均匀腐蚀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 ●电极反应的耦合,混合电位,电流加和原理的应用。 ●均相腐蚀电极极化状态下的电位、电流关系,活 化极化腐蚀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式和极化图,阳极反应受活化极化控制、阴极反应受浓度极化控制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和极化图。 ● 微极化和强极化的意义,用极化电阻Rp和法拉第电阻Rf求icor和i0方法。 ● 复相电极的电位和电流关系。 ● 用活化极化腐蚀体系的理论说明析氢腐蚀的特点。 ● 用阳极反应受活化极化控制,阴极反应受 浓度极化控制腐蚀体系的理论说明吸氧腐蚀特点。 ●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的比较。● 金属钝态的特征。 ● 阳极钝化体系的阳极极化曲线,单位区间及钝化参数。 ● 几种钝化体系的极化图。● Flade电位的意义。 ● 高温氧化倾向的判断,氧化物的分解压和电动势的应用。 ● 氧化物的分解压和电动势的计算,它们与温度和氧压的关系。 ● 氧化膜具有保护性的条件,p-B的含义。 ● 两类氧化膜的缺陷,缺陷浓度对氧化速度的影响。 ● 局部腐蚀的概念,七种局部腐蚀的定义。 ● 电偶腐蚀的影响因素,集氧面积原理。 ● 孔蚀和缝隙腐蚀的影响因素,孔蚀和缝隙腐蚀的比较。 ● 用特征电位表示孔蚀和缝隙腐蚀倾向。 ● 用闭塞腐蚀电池理论说明发生局部腐蚀环境条件的典型例子。 ● 说明发生局部腐蚀材料条件的典型例子; ● 不锈钢敏化处理和贫铬理论; ● SCC的特征,最常见的合金-环境组合,临界电位和临界应力。 ● 磨损腐蚀的影响因素,临界流速,发生湍流腐蚀和空泡腐蚀的原因。

金属腐蚀学习题教学文案

金属腐蚀学习题

腐蚀学第一章习题 1、导出腐蚀速度mm/a与mg/dm2·d间的一般关系式。 思考题 2、什么是腐蚀?为何提出几种不同的腐蚀定义? 3、举例说明研究腐蚀的意义. 4、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是什么? 5、金属的主要腐蚀形态有哪些? 10、表示均匀腐蚀速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腐蚀速度表达式中,哪些是量方程式?哪些是数值方程式?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腐蚀学第二章习题 1、计算在25℃和50℃下的2.3RT/F值。 2、计算Zn在0.3mol/L ZnSO4溶液中的电极电位(相对于SHE),换算成SCE电位值是多少? 3、计算离子活度为10-6mol/L时,Ag/Ag+、Cu/Cu2+和Fe/Fe2O3/H+的平衡电极电位以及第三个电极的pH值。(已知:uoAg=0 , uoCu=0 , uoFe=0, uoFe2O3=-742.200KJ/mol , uo= 77.12KJ/mol , uoCu2+=65.52 KJ/mol, uoH+=0) Ag+ 4、计算25℃时,下列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 a)、Cu在氰化物溶液中(注意铜为1价) b)、Ni在氨溶液中 c)、Zn在碱溶液中 5、计算Ag/AgCl电极在1mol/L NaCl溶液中的电位。 6、计算40℃氢分压P H2=0.5atm时氢电极在PH=7的溶液中电极电位。 7、计算25℃时,铁在pH=9.2的0.5mol/L NaCl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10、Zn(阳极)与氢电极(阴极)在0.5mol/L ZnCl2溶液中组成电池的电动势为+0.590V,求溶液的pH值。 11、把Zn浸入pH=2的0.001 mol/LZnCl2溶液中,计算该金属发生析氢腐蚀的理论倾向。(以电位表示) 12、计算镍在pH =7的充空气的水中的理论腐蚀倾向。假定腐蚀产物为H2和Ni(OH)2, Ni(OH)2的溶度积为1.6×10-16。 13、铜电极和氢电极(P H2=0.2MPa)浸在Cu2+活度为1且pH=1的硫酸铜溶液中组成电池,求该电池的电动势,并判断电池的极性。 14、计算在pH=0的充空气的CuSO4溶液中铜是否因腐蚀而生成Cu2+(活度为1)和H2(0.1MPa),并以电位差表示腐蚀倾向的大小。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考试重点题

第 三 章 1. 在下列情况下,氧电极反应的平衡电位如何变化: (1) 温度升高10?C (取Po 2 =1atm ,pH = 7)。 (2) 氧压力增大到原来的10倍 (温度25?C)。 (3) 溶液pH 值下降1单位 (温度25?C)。 解:在中性溶液中,阴极的反应为:O 2+2H 2O+4- e =4OH- 其平衡位则为Ee=E 0(OH-/O2)+ nF RT ㏑(Po 2/4 OH a -) (1) 当温度升高10℃后有: Ee = E 0(OH-/O2)+ nF T R )10(+×㏑(Po 2/4 OH a -) =E+nF RT ㏑(Po 2/4OH a )+ nF R 10㏑Po 2/4 OH a - 则平衡电位变化量△Ee1= Ee’- Ee=nF R 10㏑(Po 2/4 OH a -) =nF R 10㏑Po 2-nF R 10㏑4OH a - 又因㏑4OH a =2.3lg 4 OH a ,则有lg OH a =pH -14 所以:△Ee1=10×8.314/(4×96500) × ㏑Po 2-10×8.314/(4×96500)×4×2.3×(7-14) =0+0.01387=0.0139V>0 即:温度升高10℃后平衡电位正移0.0139V 。 (2) 当氧压力增加到原来的10倍时 ' '2 Ee =E +nF RT ㏑(10Po 2/4OH a )=E +nF RT ln10+nF RT ㏑(Po 2/4 OH a -) △E 2= E e’’-Ee =nF RT ln10 =(8.314×298.15)/(4×96500)×2.3 =0.0148V>0 即氧压力增大到原来的10倍时有氧电极平衡电位正移0.0148V (3) 当溶液pH 值下降1时有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后题答案

1.材料腐蚀的定义:腐蚀是材料受环境介质的化学、电化学和物理作用产生的损坏或变质现象。腐蚀包括化学、电化学与机械因素或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 2.腐蚀的特点:自发性/铁腐蚀变成以水和氧化铁为主的腐蚀产物,这些腐蚀产物在结构或形态上和自然界天然存在的铁矿石类似,或者说处于同一能量等级自发性只代表反应倾向,不等于实际反应速度 普遍性/ 元素周期表中约有三、四十种金属元素,除了金和铂金可能以纯金属单体形式天然存在之外,其它金属都以它们的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形式存在 隐蔽性/ 应力腐蚀断裂管道:表面光亮如新,几乎不存在均匀腐蚀迹象,金相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管道内部布满细微裂纹 3.按材料腐蚀形态如何分类:全面腐蚀<均匀和不均匀腐蚀> 局部腐蚀{ 点蚀(孔蚀、)缝隙腐蚀及丝状腐蚀、电偶腐蚀(接触腐蚀)晶间腐蚀}选择性腐蚀 4.按材料腐蚀机理如何分类: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物理溶解腐蚀 5.按材料腐蚀环境如何分类:自然环境腐蚀、工业环境腐蚀、生物环境腐蚀 1、名词解释 物理腐蚀:是指金属由于单纯的物理溶解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和电解质组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 电极电位:金属-溶液界面上建立了双电层,使得金属与溶液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电极电位(绝对电极电位) 非平衡电极电位:(在生产实际中,与金属接触的溶液大部分不是金属自身离子的溶液)当电极反应不处于平衡状态,电极系统的电位称为非平衡电位。 平衡电极电位:水合金属离子能够回到金属中去,水合-金属化过程速率相等且又可逆,这时的电极电位。 标准电极电位:金属在25℃浸于自身离子活度为1mol/L的溶液中,分压为1×105Pa时的平衡电极电位 极化:电流流过电极表面,电极就会失去平衡,并引起电位的变化 去极化:能降低电极极化的因素称为去极化因素 过电位:是电极的电位差值,为一个电极反应偏离平衡时的电极电位与这个电极反应的平衡电位的差值。 活化极化:设电极反应的阻力主要来自电子转移步骤,液相传质容易进行,这种电极反应称为受活化极化控制的电极反应。 浓差极化:当电极反应的阻力主要来自液相传质步骤,电子转移步骤容易进行时,电极反应受浓度极化控制。 吸氧腐蚀:是指金属在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里,空气里的氧气溶解于金属表面水膜中而发生的电化腐蚀。 析氢腐蚀:以氢离子还原反应为阴极过程的金属腐蚀 钝化化学腐蚀:当金属处于一定条件时,介质中的组分或是直接同金属表面的原子相结合或是与溶解生成的金属离子相结合,在金属表面形成具有阻止金属溶解能力并使金属保持在很低的溶解速度的钝化膜。 2、电位-pH图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与其局限性是什么?电位—pH图中汇集了金属腐蚀体系的热力学数据,并且指出了金属在不同pH 或不同电位下可能出现的情况,提示人们可借助于控制电位或改变pH 到防止金属腐蚀的目的。1. 绘制电位pH 图时,是以金属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溶液中的离子与含有这些离子的腐蚀产物之间的平衡作为先决条件的,而忽略了溶液中其它离子对平衡的影响。而实际的腐蚀条件可能是远离平衡的;其它的离子

2013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试题答案-刘维港..

2013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试题 材硕1201-1200621-刘维港一、名词解释:(5分) 平衡电位:当金属正离子进入溶液成为水合金属离子后,由于静电作用不仅水合了该金属正离子能回到金属中去,而且也能将溶液中水合了的其他正离子吸引 到金属上去。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且又可逆时,会产生一个稳定的 电极电位,称为平衡电位。 腐蚀电位:在金属腐蚀过程中,腐蚀金属电极表面上常常有两个或更多个电极电极反应同时进行,当这些电极反应的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痛同时以相等的速率 进行时,电极反应将发生相互耦合,阴、阳极反应的电位由于极化原因而 相互靠拢,最后达到一个共同的非平衡电位,此电位称之为混合电位,也 称为腐蚀电位。 绝对电位:浸在某一电解质溶液中并在其界面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导体称之为电极。当金属和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在金属/溶液界面处将产生电化学双电层,此双 电层的金属相与溶液相直接的电位差称之为电极电位。单个电极上的双电 层电位差的绝对值称之为绝对电位。但是单个电极的绝对电位无法测定。AISI:AISI是美国的一种行业标准,是“美国钢铁学会标准”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选择性氧化:在多个元素氧化过程中,存在着竞争氧化的现象,即存在着某一个元素优先氧化的问题,这个现象叫做选择性氧化。 二、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含有二氧化碳的软水,通过两套不同的供水系统,(1)软水流经铜管进入镀锌的钢水槽,半年左右镀锌的钢水槽发生穿孔腐蚀;(2)软水流经镀锌管后进入镀锌的钢水槽,四年多尚未发现镀锌的钢水槽有局部腐蚀。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1)软水含有CO2呈酸性,为导电的腐蚀介质。铜与锌、铁比较,无论标准电位还是电偶序,其电位数值都较高,因此,理论上会发生电偶腐蚀。其原因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性:如果铜管与镀锌水箱直接连接,在连接处附近会发生电偶腐蚀,导致水箱泄漏。 第二种可能性:如果采取了绝缘措施,对铜管而言,水中含氧可发生氧去极化腐蚀,即阳极Cu→Cu2++2e,阴极O2+4H++4e→2H2O,结果使水流经铜管后含有了Cu2+离子。含有Cu2+离子的水进入水箱后,与锌发生置换反应,实质是发生了铜离子还原的阴极反应Cu2++2e→Cu(Cu2+是极强的氧化剂),使铜沉积于水箱的靠近进口的部分表面,这样沉积铜的表面为阴极,金属锌为阳极,发生了间接电偶腐蚀。当镀锌层消耗后漏出铁时,铁仍为阳极,继续腐蚀,直至穿孔。 (2)不存在电偶腐蚀问题,发生的腐蚀为均匀腐蚀,而且镀锌层在常温水中耐腐蚀性较好,所以使用寿命更长。 2.为了防止双金属腐蚀,有人把涂料涂刷在贱金属(电位较负的金属)上,以防贱金属加速腐蚀,你对这种做法有何看法? 答: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会加速贱金属的腐蚀,原因如下: 涂料一般指有机涂层,除添加锌粉等的特殊涂层外,一般有机涂层不导电,多为阴

金属腐蚀学习题

腐蚀学第一章习题 1、导出腐蚀速度mm/a与mg/dm2·d间的一般关系式。 思考题 2、什么是腐蚀?为何提出几种不同的腐蚀定义? 3、举例说明研究腐蚀的意义. 4、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是什么? 5、金属的主要腐蚀形态有哪些? 10、表示均匀腐蚀速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腐蚀速度表达式中,哪些是量方程式?哪些是数值方程式?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腐蚀学第二章习题 1、计算在25℃和50℃下的F值。 2、计算Zn在L ZnSO4溶液中的电极电位(相对于SHE),换算成SCE电位值是多少? 3、计算离子活度为10-6mol/L时,Ag/Ag+、Cu/Cu2+和Fe/Fe2O3/H+的平衡电极电位以及第三个电极的pH 值。(已知:uoAg=0 , uoCu=0 , uoFe=0, uoFe2O3=mol , uoAg+= mol , uoCu2+= KJ/mol, uoH+=0) 4、计算25℃时,下列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 a)、Cu在氰化物溶液中(注意铜为1价) b)、Ni在氨溶液中 c)、Zn在碱溶液中 5、计算Ag/AgCl电极在1mol/L NaCl溶液中的电位。 6、计算40℃氢分压P H2=时氢电极在PH=7的溶液中电极电位。 7、计算25℃时,铁在pH=的L NaCl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10、Zn(阳极)与氢电极(阴极)在L ZnCl2溶液中组成电池的电动势为+,求溶液的pH值。 11、把Zn浸入pH=2的 mol/LZnCl2溶液中,计算该金属发生析氢腐蚀的理论倾向。(以电位表示) 12、计算镍在pH =7的充空气的水中的理论腐蚀倾向。假定腐蚀产物为H2和Ni(OH)2, Ni(OH)2的溶度积为×10-16。 13、铜电极和氢电极(P H2=浸在Cu2+活度为1且pH=1的硫酸铜溶液中组成电池,求该电池的电动势,并判断电池的极性。 14、计算在pH=0的充空气的CuSO4溶液中铜是否因腐蚀而生成Cu2+(活度为1)和H2(),并以电位差表示腐蚀倾向的大小。 类似的,计算在pH=10的充空气的KCN溶液中(CN- 活度为是否腐蚀,假定生成Cu(CN)2–离子,其活度为10-4;且下列反应的E0 =–。 Cu(CN)2–+ e =2 CN–+ Cu 15、计算下列电池的电动势:Pt∣Fe3+ (αFe3+ = ,Fe2+(αFe2+ = ‖Ag+(αAg+ = ∣Ag,并写出该电池的自发反应,判定哪个电极为阳极? 16、计算铜电极在LCuSO4和中构成的浓差电池的电动势,忽略液界电位,写出该电池的自发反应并指出哪个电极为阳极? 17、计算40℃时下列电池的电动势:Pt∣O2(),H2O,O2()∣Pt,并指出该电池的极性,哪个电极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后习题答案

腐蚀与防护试题 1化学腐蚀的概念、及特点 答案:化学腐蚀:介质与金属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或损坏现象称为金属的化学腐蚀。 是一种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即腐蚀介质中的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上的原子相互作用而形成腐蚀产物。在腐蚀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是在介质与金属之间直接进行的,没有腐蚀电流产生,反应速度受多项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 归纳化学腐蚀的特点 在不电离、不导电的介质环境下 反应中没有电流产生,直接完成氧化还原反应 腐蚀速度与程度与外界电位变化无关 2、金属氧化膜具有保护作用条件,举例说明哪些金属氧化膜有保护作用,那些没有保护作用,为什么? 答案:氧化膜保护作用条件: ①氧化膜致密完整程度;②氧化膜本身化学与物理稳定性质;③氧化膜与基体结合能力;④氧化膜有足够的强度 氧化膜完整性的必要条件:PB原理:生成的氧化物的体积大于消耗掉的金属的体积,是形成致密氧化膜的前提。 PB原理的数学表示: 反应的金属体积:V M = m/ρ m-摩尔质量 氧化物的体积: V MO = m'/ ρ ' 用? = V MO/ V M = m' ρ /( m ρ ' ) 当? > 1 金属氧化膜具备完整性条件 部分金属的?值 氧化物?氧化物?氧化物? MoO3 3.4 WO3 3.4 V2O5 3.2 Nb2O5 2.7 Sb2O5 2.4 Bi2O5 2.3 Cr2O3 2.0 TiO2 1.9 MnO 1.8 FeO 1.8 Cu2O 1.7 ZnO 1.6 Ag2O 1.6 NiO 1.5 PbO2 1.4 SnO2 1.3 Al2O3 1.3 CdO 1.2 MgO 1.0 CaO 0.7 MoO3 WO3 V2O5这三种氧化物在高温下易挥发,在常温下由于?值太大会使体积膨胀,当超过金属膜的本身强度、塑性时,会发生氧化膜鼓泡、破裂、剥离、脱落。 Cr2O3 TiO2 MnO FeO Cu2O ZnO Ag2O NiO PbO2 SnO2 Al2O3 这些氧化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存在,?值适中。这些金属的氧化膜致密、稳定,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MgO CaO ?值较小,氧化膜不致密,不起保护作用。 3、电化学腐蚀的概念,与化学腐蚀的区别 答案:电化学腐蚀:金属与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与损坏。 与化学腐蚀比较: ①是“湿”腐蚀 ②氧化还原发生在不同部位 ③有电流产生 ④与环境电位密切相关

金属腐蚀理论复习题

金属腐蚀理论复习题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复习题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举例说明腐蚀的定义,腐蚀定义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耐蚀性和腐蚀性概念的区别。答:腐蚀的定义:工程材料和周围环境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遭受的破坏举例:工程材料和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破坏三个基本要素:腐蚀的对象、腐蚀的环境、腐蚀的性质。耐蚀性:指材料抵抗环境介质腐蚀的能力。腐蚀性:指环境介质对材料腐蚀的强弱程度。 2.金属腐蚀的本质是什么,均匀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答:⑴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或是电化学反应后,腐蚀产物变为化合物或非单质状态;从能量观点看,金属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体系,腐蚀反应使体系能量

降低。⑵均匀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①深度:年腐蚀深度?hV-VP==△h 是试样腐蚀后厚度的减少量,单位mm;V-代表失重腐蚀速度;t td是腐蚀时间,单位y;d是金属材料的密度;VP所以的单位是mm/y。②增重:W0?W1?W?V= =W0代表腐蚀前金属试样的质量,单位g;W1代表腐蚀以StSt+后经除去腐蚀产物处理的试样质量,单位g;S代表试样暴露的表面积,单位m2;t代表腐蚀的时间,单位h。③失重:失重腐蚀速度(V?) ?W?W0?W1V= = W0代表腐蚀前金属试样的质量,单位g;W1代表腐StSt?蚀以后经除去腐蚀产物处理的试样质量,单位g;S代表试样暴露的表面积,单位m2;t 代表腐蚀的时间,单位h。计算题计算题 1. 根据表1中所列数据分别计算碳钢和铝两种材料在试验介质中的失重腐蚀速度V- 和年腐蚀深度Vp,并进行比较,说明两种腐蚀速度表示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