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查报告4篇
高考调查报告

高考调查报告高考调查报告近年来,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项重要考试,备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高考成绩不仅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还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考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撰写了这份高考调查报告。
一、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调查显示,超过90%的学生认为高考对他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他们认为高考成绩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从而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这种观念在家长中也普遍存在,他们对孩子的高考成绩寄予了厚望。
二、高考的压力由于高考的重要性,学生们普遍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备考期间感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担心自己的成绩无法达到自己和家长的期望,担心错过理想的大学录取机会。
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期望,还来自于同学之间的竞争。
学生们普遍认为高考是一场残酷的竞争,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三、高考备考方式在高考备考方面,学生们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式。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自习和参加培训班。
自习是一种常见的备考方式,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此外,许多学生还选择参加培训班,以获取更专业的辅导和指导。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其他方式,如参加讲座、做题库等。
这些多样化的备考方式反映了学生们对于高考备考的不同需求和个人特点。
四、高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中,我们也征求了学生们对于高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们普遍认为高考应该更加注重素质教育,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察。
他们希望高考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看重分数。
此外,学生们也建议高考科目设置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提高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项重要考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高考语文调研报告

高考语文调研报告高考语文调研报告一、引言高考语文是一项重要的考试,不仅考察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还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考语文的备考情况,开展了一次语文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高三学生和语文教师,实地观察则参观了几个高中的语文教学情况。
三、调研结果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果:1.学生备考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高三学生对于高考语文备考非常重视,80%以上的学生每天会抽出2-3个小时进行复习和习题练习。
他们会参考历年的高考真题和模拟试卷,分析出关键词汇和常见题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2.教师指导情况大部分学生表示,老师会为他们讲解一些备考的技巧和重点,也会推荐一些比较好的参考书籍和辅导资料。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表示老师的辅导时间并不充足,希望老师能提供更多的辅导资源和答疑时间。
3.阅读理解能力调查显示,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对长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
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在解答阅读题时容易遇到选项混淆、难以理清思路等问题。
教师表示,学生应该培养从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并通过多做习题来提高解题技巧。
4.作文能力大部分学生对作文备考较为重视,他们认为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作文的思路和结构有一定的把握,但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上还有待提高。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问题与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掌握还不够,希望提供更多的优质阅读材料和练习题目。
2.语文教师要提供更多的答疑时间和辅导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备考问题。
3.学生在作文表达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学校应该组织更多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接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高考咨询报告范文

高考咨询报告范文一、引言高考是每位学生的人生重要节点,对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及家长更好地了解高考相关信息,我们进行了一次高考咨询调研,并整理出本报告。
二、背景介绍高考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高中学生升入大学的唯一途径。
由于高考的重要性,学生及家长对于高考的相关信息非常关注,但往往因为信息过于零散或不全面,而给出了高考选校及填报志愿的困惑。
三、调研方法本次咨询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0名参与者,包括高中生及他们的家长。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高考信息的了解程度、对高考填报志愿的困惑和需求等。
四、调研结果分析1. 高考信息了解程度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参与者对高考报名时间、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等基本信息了解不够全面。
这说明学生及家长对于基本的高考信息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好的渠道和途径向他们传递相关信息。
2. 高考填报志愿困惑调研结果还显示,超过50%的参与者对高考填报志愿过程中的重要要素及填报顺序等问题感到困惑。
这表明学生及家长对于高考填报志愿的操作流程及相关原则存在一定的不了解。
因此,有必要为他们提供更加详细和全面的指导。
3. 对高考咨询需求调研结果中显示,超过90%的参与者希望获得更多高考相关信息的咨询服务。
学生及家长对于高考信息的需求非常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权威、可靠的信息渠道和咨询服务,以更好地指导他们的高考填报志愿。
五、对策建议1. 加强信息宣传加强高考信息宣传的渠道和途径,通过校园广播、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及家长传递高考相关信息,提高他们对于基本高考信息的了解程度。
2. 提供指导手册为学生及家长提供高考填报志愿的指导手册,明确操作流程及填报顺序,解答常见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填报志愿。
3. 成立咨询服务平台建立高考咨询服务平台,提供权威、可靠的咨询服务。
可以是线上平台或者是设立咨询热线,方便学生及家长随时咨询相关问题。
4. 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定期举办高考讲座和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讲解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要素及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及家长更好地了解高考相关信息。
调研高考筹备情况汇报范文

调研高考筹备情况汇报范文近期,我们对高三学生的高考筹备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旨在了解学生们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压力,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教学和辅导服务。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现将汇报如下:首先,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高考的重视程度较高,他们普遍认识到高考成绩对自己未来的影响,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较高的学习动力。
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复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和高考冲刺班,以及积极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其次,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部分学生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长时间的学习和复习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学习疲劳和焦虑情绪。
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应对高考压力时缺乏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情绪,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复习策略,他们在面对大量的知识点和题目时容易感到迷茫和无助。
同时,部分学生在选择高考志愿和职业规划上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困难,需要学校和家长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首先,学校应加强高考备考指导和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技巧和心理调适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高考压力。
其次,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学生的高考筹备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备考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高考,迈向美好的未来。
高考志愿调研报告

高考志愿调研报告【高考志愿调研报告】一、引言高考志愿是每位学生进入大学的重要选择,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志愿选择,本次调研围绕高考志愿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本次调研对象为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共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相关知识、就业前景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学生兴趣爱好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和社会科学(如历史、政治)感兴趣。
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对艺术(如音乐、绘画)和体育(如足球、篮球)等领域有浓厚的兴趣。
2. 学生专业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未来高校专业的选择并不了解。
部分学生仅基于一些片面的认知或家长的意见进行选择,缺乏对专业的全面了解和思考。
这不能有效地满足他们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3. 学生就业前景考虑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志愿时会考虑当前社会的就业前景。
他们认为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能够增加就业机会,进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四、调研数据分析1. 学生对于兴趣爱好的关注在高考志愿选择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他们对所感兴趣的领域更容易有更好的学习动力,更容易通过专业考试并顺利毕业。
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多元化的选修科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
2. 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对于高考志愿的选择具有关键性作用。
高中教育应重视职业规划的教育,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就业方向和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每个专业的含义。
3. 增强对未来就业前景的认知学生在高考志愿选择中,就业前景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相关的就业前景信息,例如就业市场需求和薪资待遇,帮助学生做出更合理的选择,同时也引导学生去实践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五、结论及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对于高考志愿选择的建议如下:1. 学生应该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将其作为志愿选择的重要参考。
高考英语调查报告作文

高考英语调查报告作文The English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EE), commonly known as the Gaokao, is a national standardized test taken by students in China, including Hong Kongand Macau, as well as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It is a crucial examination that determines a student's future, as it is the primary factor for admission into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Gaokao has been a topic of heated debate and controversy due to its high stakes, intense competition, and its impact onstudents' ment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From a student's perspective, the Gaokao is a source of immense pressure and stress. The examination covers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including Chinese, mathematics, foreign languages, and sciences, requiring students to memorize avast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to excel in each subject. The intense competition and the limited number of spots available in top-tier universities further exacerbate the pressure on students. As a result, many students experienc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issues during their preparation for the Gaokao. The pressure to perform well on the exam also takes a toll on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as they often sacrifice sleep and leisure activities to study.Furthermore, the Gaokao's emphasis on rote memorization and test-taking skills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stifling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among students. Many argue that the examination system prioritizes memorization over understanding, and that it fails to assess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solve problems, and apply knowledge in real-life situations. This narrow focus on test scores may hinder students'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their readiness for the challenges of the modern world.On the other hand, proponents of the Gaokao argue that the examination is afair and objective way to evaluate students' academic abilities and to select the most qualified candidates for higher education. They believe that the Gaokao provides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to compete for admission into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regardless of theirfamily's financial status or connections. Additionally, the standardized nature of the examination ensures that all students are evaluated using the same criteria, reducing the potential for bias or favoritism in the admissions process.Another perspective to consider is the impact of the Gaokao on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society as a whole. The intense focus on preparing for the examination has led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cram schools, private tutoring, and other forms of academic pressure, creating a lucrative industry around exam preparation. This has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equity of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 as students from wealthier families may have greater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support for exam preparation. Moreover, the Gaokao's influence extends beyond the individual level, shaping the priorities and practices of the entire education system, and impacting the values and aspirations of students and families.In conclusion, the Gaokao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issue that evokes strong emotions and diverse opinions. While some view it as a fair andmeritocratic system that provides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all students, others criticize its high-stakes nature, its impact on students' well-being, and its narrow focus on test scores. As China continues to undergo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Gaokao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will likely remain a subject of debate and scrutiny.。
高考志愿调查报告

高考志愿调查报告1. 引言高考是中国学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考试,也是决定他们未来教育和职业选择的关键一步。
考生通常需要在填报志愿时慎重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
本报告旨在调查并分析高考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的选择因素和偏好。
2. 调查方法我们通过在各个高中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数据。
共计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
问卷内容涵盖了考生的个人信息、学术成绩、职业规划以及选择志愿的因素。
3. 结果分析3.1 考生的学术成绩与志愿的关系我们首先分析了考生的学术成绩与志愿填报的关系。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考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学科成绩相关的专业。
其中,80%的考生选择了与自己最擅长学科相关的专业。
这可能表明学术成绩对于考生的志愿填报有一定影响。
3.2 考生的兴趣爱好与志愿的关系我们还分析了考生的兴趣爱好与志愿填报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考生选择了他们感兴趣或热爱的专业。
考生们普遍认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能够带来更大的学习动力和事业发展潜力。
3.3 考生对志愿填报的选择因素调查还涉及了考生对志愿填报的选择因素。
数据显示,绝大部分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以个人兴趣为主要依据,其次是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
少数考生选择专业的原因是听从家长的建议。
4.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考生的学术成绩和兴趣爱好在志愿填报中起到重要作用。
考生应在选择志愿时充分考虑自己的学科成绩和兴趣爱好,尽量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
•考生应该以个人兴趣为主要依据来选择专业,同时可以考虑选择具有良好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专业。
•家长在考生的志愿填报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考生自身的兴趣和发展潜力应当是主要考虑因素。
总的来说,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学术成绩、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规划。
经过合理的选择和科学的规划,考生将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高考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高考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为了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现在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学习各种特长,来为他们的高考加分。
参加高考,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每个高中生的心愿,针对他们高考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主要是想要了解艺术类考生他们报考艺术类考试的原因,他们高考的学习时间,面对高考的精神状态,高考后的心愿。
高三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生涯中最苦的时光,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甚至吃饭,上厕所都在想着一道题的解法。
虽然在农村孩子打工赚钱还是很普遍,但是随着农村家庭条件的好转,许多家长还是希望他们的孩子多上几年大学,多学点知识,不要再从事他们现在所从事的体力劳动。
现在的很多学生还是希望通过高考考一个好点的学校走出农村。
普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是艺术生,他们一般在高一或者高二就开始参加各种训练,他们包括体育生,美术生,声乐生,器乐生和舞蹈生。
他们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要比普生少很多,同时他们考试的分数相对应的要比普生低很多,所以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艺术生,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比例。
这使一些普通中学成为培养高考生的艺术学校。
艺术类考生大多数都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比较差,如果仅仅依靠文化课参加高考他们靠上好大学的概率几乎为零。
他们之所以报艺术类的专业,全是因为要考一个好的大学的愿望,当然还有一部分社会原因,现在社会的大的趋势是艺术考生正在逐步的增多,很多的学校都在鼓励学生学习特长以增加本学校的升学率,还有很多学生跟风学习特长。
在这大环境下一些普通的中学成了艺术考生的天地。
艺术类考生由于需要的文化课的成绩相对较低,所以他们的学习时间比普通生相对的要少,他们在高一高二就开始接受训练,上课时间比普通学生要少,但是学校一般也会在假期给艺术考生补习专业和文化课,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课成绩。
但是他们的学习状态一般不是很好,总是认为自己有依赖。
在高三上半学期,一些专业的考生还会去专业的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训练,虽然也会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但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差强人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调查报告4篇为了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现在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学习各种特长,来为他们的高考加分。
参加高考,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每个高中生的心愿,针对他们高考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主要是想要了解艺术类考生他们报考艺术类考试的原因,他们高考的学习时间,面对高考的精神状态,高考后的心愿。
高三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生涯中最苦的时光,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甚至吃饭,上厕所都在想着一道题的解法。
虽然在农村孩子打工赚钱还是很普遍,但是随着农村家庭条件的好转,许多家长还是希望他们的孩子多上几年大学,多学点知识,不要再从事他们现在所从事的体力劳动。
现在的很多学生还是希望通过高考考一个好点的学校走出农村。
普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是艺术生,他们一般在高一或者高二就开始参加各种训练,他们包括体育生,美术生,声乐生,器乐生和舞蹈生。
他们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要比普生少很多,同时他们考试的分数相对应的要比普生低很多,所以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艺术生,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比例。
这使一些普通中学成为培养高考生的艺术学校。
艺术类考生大多数都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比较差,如果仅仅依靠文化课参加高考他们靠上好大学的概率几乎为零。
他们之所以报艺术类的专业,全是因为要考一个好的大学的愿望,当然还有一部分社会原因,现在社会的大的趋势是艺术考生正在逐步的增多,很多的学校都在鼓励学生学习特长以增加本学校的升学率,还有很多学生跟风学习特长。
在这大环境下一些普通的中学成了艺术考生的天地。
艺术类考生由于需要的文化课的成绩相对较低,所以他们的学习时间比普通生相对的要少,他们在高一高二就开始接受训练,上课时间比普通学生要少,但是学校一般也会在假期给艺术考生补习专业和文化课,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课成绩。
但是他们的学习状态一般不是很好,总是认为自己有依赖。
在高三上半学期,一些专业的考生还会去专业的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训练,虽然也会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但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差强人意。
在联考过后,考生们恢复了和普生一样的学习状态,但是他们由于有专业课的成绩,需要的文化课成绩比较的低,他们学习的状态不如普生学习的状态好。
学习的时间的分配明显没有普生那么的紧张,下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走出教室去透气,在放学后也很少看见学生留下来学习的身影。
艺术类考生面对高考的精神状态非常的好,总是在校园中看见高三学生休闲娱乐的身影,他们没有一般考生那么大的压力。
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比较的多,经常看见高三的学生在课下参加打羽毛球等活动。
学生的心态都比较的好,不会为了考试的分数等而失眠,也不会因为心里的压力等和同学发生冲突矛盾。
他们一般都没什么压力,都在很好的享受他们高考前的生活。
而同学们面对我的高考后的愿望的时候,大家都很健谈。
很多同学的第一个愿望都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把因为高考而失去的睡眠补回来。
很多学生都想在高考后去进行旅行,虽然他们的心态太好但是还是比平时紧张,他们想要好好的放松心情。
我的学生想要去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认为高中的学习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的自由时间,他们要补回来。
一些学生学生想打工挣钱,对了自己的大学挣学费等。
他们的愿望一般都是围绕放松身心而进行的,在进过紧张的学习后都想好好的玩玩。
现在学习特长成为了一些普通学校提升升学率的手段,成为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考上好大学的一种出路,他们的生活不再是围绕着哪些文化课,他们的学习生活不再枯燥。
一些人只看到他们的高考的文化课成绩低,但是没有看到他们为了练习体能每天五点起床来奔跑,没有看见他们为了画好一幅画而一夜未眠,没看到他们拿着画笔入睡的情景,为了练习乐器而肿胀的手指,为了练习唱歌而沙哑的嗓子,每种学生都有他们的辛苦,虽然他们不需要在文化课上那么的用功,但是他们在专业上的付出也是有目共睹的。
看到他们一张张稚嫩的脸,使我回想起我的高考时光,我是普生,我的高中生活更加的枯燥,紧张,辛苦。
我的生活是单调的,其实我非常的羡慕他们能有除了文化课以外的知识,能掌握一种乐器,哪怕考不上学,增加一种兴趣爱好也好。
现在随着艺术生的增多而出现很多的问题。
现在艺术生的纪律是全校最差的,他们特别的不好管理。
尤其是上文化课,纪律特别的难管。
随着现在艺术生的逐渐增多,艺术生的落榜率也在逐渐的提升,也许几年以后,艺术生的报考将不再这么的容易。
艺术生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10大专业排行榜调查报告恢复高考32年来,“经济管理专业”始终是状元的“最爱”对比分析我国高校大扩招前20年(1977-1998)和后10年(1999-)高考状元就读专业情况发现,1977-1998年的高考状元就读专业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相对而言,比较理性。
这种选择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多考虑的是专业的预期贡献而非个人的预期收益。
而1999-的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就大不相同,呈现出明显集中于热门专业的特点,如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电子信息、法学和计算机等专业,近年来,选择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考状元更是有增无减,其集中度大大提高,,全国有近七成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这种选择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都是不利的,而且远远超出了社会对于顶级经管人才的容纳度。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作为高考的状元永远是精英教育的受益者,人们有理由对这些高考状元提出更高的要求,古今中外皆莫例外。
这些人应该努力成为民族的楷模,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遗憾的是,据不完全统计,选择经济管理专业更多的是个人的预期收益,而非专业的预期贡献!试问这么多优秀人才扎堆经济管理专业,是兴趣使然还是市场经济驱动?答案不言而喻!如果绝大多数高考状元抱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心态,无论于己,还是于国于民都是不利的:就个体而言,几近于“变相自杀”、对国家而言,颇有点“暴殄天物”。
对于高考状元来说,应该具有立志、苦读、敬业、报国四种优秀品质,这是人们对高考状元的普遍期望,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状元应该有这样的抱负、志趣和雄心。
大学扩招10年来,经管类专业“一枝独秀”,“数理化”重现往日魅力结果显示,在调查到的我国1999-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状元最多,有268人,高居“1999-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首位;其次是数理化基础类专业,有122人,位居第二;电子信息类专业有59人,位居第三;生命科学类专业有56人,位居第四;法学专业有44人,位居第五;计算机类专业有43人,位居第五;土木建筑专业有27人,位居第七;自动化专业有26人,位居第八;外语类专业有14人,位居第九;新闻和中文专业各8人,并列第九。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XX年年8月6日,我国首个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历时6个月时间通过对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的。
调查显示,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编制。
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介绍说,编写报告的目的在于让社会了解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为一年一度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家长理性选择高等院校和专业,为本科毕业的高考状元选择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高考研究人员研究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期望社会能公正、客观和理性地看待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报告显示,本次调查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350多人,约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25%。
其中理科状元190多人,文科状元160多人。
当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仅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
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了,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高考状元“阳盛阴衰”,文理科男状元优势凸显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女状元比例严重“失调”,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
其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占绝对优势,约占73%,女状元约占27%,女状元不到理科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
文科状元中,男状元仍占优势,约占53%,女状元约占47%,女状元勉强与男状元“平分天下”。
可以说,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呈现出“阳盛阴衰”的局面。
1977-1998年我国文理科高考状元性别比文理状元所占比例理科状元所占比例文科状元所占比例男64%男73%男53%女36%女27%女47%北大清华成高考状元首选,中科大高居第三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能统计到就读大学的有190多人,约占总数的55%左右。
其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状元最多,有85人,高居第一。
选择清华大学就读的有46人,位居第二,其中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合计约占总数的70%左右。
选择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状元有16人,位居第三名。
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状元有8人,位居第四。
选择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名,列第五名。
其中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的最多,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最多。
“状元归属”正在成为衡量大学影响力的“风向标”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77-1998年”和“1999-XX年”两个时期高考状元选择就读高校情况来看,1999年以前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而1999年以后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非常集中。
自1977年以来,北大和清华一直都是状元的首选高校,而其他高校在不同时期情况则不同,如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1977-1998年是状元报考人数较多的高校,而最近几年则少有状元问津。
特别是XX年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部分高校在状元心目中的地位已基本上被香港高校所取代,而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也对北大、清华发起强有力的冲击。
相对来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表现比较稳定,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的状元选择报考。
1977-1998年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状元人数1北京大学北京852清华大学北京463中国科技大学安徽164复旦大学上海8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66南京大学江苏47中国人民大学北京38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2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2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武汉大学湖北212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1北京外交学院北京1东北师范大学吉林1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1华东师范大学上海1华南师范大学广东1暨南大学广东1南开大学天津1陕西师范大学陕西1上海财经大学上海1同济大学上海1西安交通大学陕西1西南大学重庆1中山大学广东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多样,经管法学物理排行前三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就读大学专业的有150多人,约占4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