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省市区和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

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科目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

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2、课程设置及其说明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下: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共计116学分)

选修学分一

选修学分二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外语

10

数学

数学

10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6

科学

物理

6

化学

6

生物

6

技术

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8

艺术

艺术或音乐、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6

说明:

(1)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2)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每周5天。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3)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4)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领域,共23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共计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有相关证明,获得2学分。

(5)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二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高中课程内容的选择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时代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要全面把握普通高中的课程内容,做好学分分配和课程安排。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其中外语以英语为例)编制的课程内容一览表、学年学分分配指导表、课程安排指导表作为我省各普通高中学分分配和课程安排的重要依据。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学校课程表》并组织实施。

1、课程内容一览表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必修

选修一

选修二

语言与文学

语文

语文1* 语文2

语文3 语文4

语文5

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

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外语

(以英语为例)

英语1 英语2

英语3 英语4

英语5(六级、七级)

系列1,提高系列(英语6-8,提高系列,达八级目标)(英语9-11,可创造条件开,达九级目标)

系列2,拓展系列(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该类数字表模块序列。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必修

选修一

选修二

数学

数学

数学1 数学2

数学3 数学4

数学5

系列1(文科基础)系列2(理科基础)

系列3(文化系列)系列4(应用系列)

学校

按有

关规

定自

主开

发的

课程

人文与社会

思想

政治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历史

历史1

历史2

历史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地理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科学

物理

物理1

物理2

系列1(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系列2(侧重于物理学的应用和实践)

系列3(侧重于物理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

化学

化学1

化学2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生物

生物1

生物2

生物3

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科学与社会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技术

信息

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

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通用

技术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及其设计

服务及其设计

艺术

艺术

每个学生学习的项目和内容可以不同,但都应必修一定的学时

艺术与生活系列(生活中的音乐、身边的设计、身体表达的艺术、戏剧创编入门)

艺术与情感系列(音乐的情感表现、视觉语言表达、舞蹈即兴表演、戏剧表演基础)

艺术与文化系列(民族民间音乐、图形的奥秘、舞蹈与服饰、中外戏剧欣赏)

艺术与科学系列(音乐与科学、材料与造型艺术、乐舞与身心健康、影视特技)

音乐

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美术

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每个学生学习的项目和内容可以不同,但都应必修六个运动技能系列10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1学分。

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水上或冰雪运动新兴运动健康教育专题

综合

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

学校根据国家相应《指南》和本地实际开设

社区

服务

社会

实践

2、学年学分分配指导表

总学分

(144分以上) 必修课程

(116分)

选修课程

(28分以上) 选修课程一

(22分以上) 选修课程二

(6分以上)

学年

学年学分

78左右32左右6以上

2左右10以上10以上

3以上

3以上

学期学分39

39

28

4

4

2

百分比

不超过80.6%

19.4%以上

课程价值

确保所有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

满足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发展差异

满足不同学校的发展差异和学生个性发展

3、课程安排指导表

学习领域

科目

第一学年

(80学分左右)

第二学年

(46学分以上)

第三学年

(19学分以上)

第一学期

(约40学分)

第二学期

(约40学分)

第一学期

(32学分以上)

第二学期

(14学分以上)

第一学期(10学分以上) 第二期(9学分以上)

第一

学段

第二

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语言与

文学

语文

语文1

语文2

语文3

语文4

语文5

选修一: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英语

英语1

英语2

英语3

英语4

英语5

选修一:英语选修系列I、英语选修系列II

数学

数学

数学1

数学2

数学3

数学4

数学5

选修一:数学选修I、数学选修2、数学选修3、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我省从2010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结合《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教育公平。 (二)坚持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三)坚持有利于各类高等学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四)坚持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二、高考科类和科目设置 考生报考科类分为文史、理工、体育、艺术。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报考体育类和艺术类的考生还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 报考外语、外贸类院校及英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英语口语考试。 三、考试时间与分值

高考总分750分。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数学(文、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各300分。 2013年、2014年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3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12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35除以12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3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5除以3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 2015年及以后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30分。 英语听力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部分中进行,考生可在高中第三学年第一学期9月和第二学期3月参加听力考试,若考生参加两次考试,以考生最高成绩记入高考英语科目成绩。 其他外语语种(含听力)考试按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规定执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150分。 四、命题及考试范围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高考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语文等9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考试范围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中规定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见附件)。 五、招生录取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样本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 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她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 (1)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 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 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结构 1. 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 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提要: 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 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 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 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西省教育厅制订下发的《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延安市实验中学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一、高中新课程设置原则 1、坚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从我校现有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出发,探索具有鲜明特色、充满活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多选择,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稳妥推进,合理设置,注重知识衔接,加强宏观调

控。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我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合理设置新课程,在探索中总结经验逐步调整,通过实践摸索选择适合我校特点的课程设置最佳方案。 3、规范有序、因校制宜、积极探索、确保质量。为保障课改能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⑴课程设置严格遵循《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原则和要求,使每个学生修满必学学分;保证国家选修i课程的开出,保证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的开设,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22个选修i学分。 ⑵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研制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有学校特色的选修ii课程,最终实现每位高中教师都能开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ii课程,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6个选修ii学分。 ⑶采取必修课和主要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则由学生在编排好的学校课程基础上自由选择。在高一学年以行政班教学为主,一年后根据学生修习倾向的需求,适当进行行政班的调整,采取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

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省市区和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权威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权威解读日前,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新课标,新得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主要有哪些变化?与新高考如何衔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权威解读! “新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不就是推倒重来,而就是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修订后得课程方案力求反映先进得教育思想与理念,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得发展。”1月16日,在教育部举行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谈及为什么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这样表示。 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03年印发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得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得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与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修订后得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又有哪些新得变化,与新高考如何衔接,就是一线教师最为关注得问题。 1、高中不就是“高考加工厂”,为学生提供课程选择权 “与2003年颁布实施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修订后得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得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得制度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介绍说。 为什么会涉及普通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王湛回忆起2012年媒体上关于普通高中定位得大讨论。“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高中就就是大学升学得预备教育,这种瞧法对不对?这次修订方案之前,我们组织专家广泛听取各方面得意见,综合比较研究确定普通高中教育得定位就是什么。”王湛说。 普通高中就是否就就是“高考加工厂”?新修订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就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得基础教育,不只就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与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得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就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得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与沟通合作能力。 与此相对应得就是,考虑到高中学生多样化得学习需求及升学考试要求,新修订得

普通高中学分制设计方案说明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说明 (一)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 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共8个,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而且除“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之外,其它7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制定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规定有一定弹性范围的学分数,为全面实施学分制课程管理提供了平台。 (二)学分配置说明 1.学分制及学分的规定 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学分制的实施方式很多,考虑到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规模与班额太大、学制的相对稳定以及高考、大学录取等的配套政策跟不上,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采用学年学分制。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关于学分的规定如下:每一个学分等于一个学期内每周一课时(40-45分钟)的课堂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若单从课时来说1学分=18课时。 2.毕业学分要求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的精神,根据我国高中已分普通高中、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特点,没有必要再按毕业生的出路规定毕业要求。需要考虑的是,在普通高中范围内,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国家规定的学分底线适当降低一点,给地方和学校特别是学生个人留出空间。因此,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不低于22学分,选修学分Ⅱ不低于6学分。因此,对于试行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学生修满上述规定的最低学分,并通过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3.从学分结构看学生发展空间 从理论上分析,三年高中可以获得189学分,按新课程方案的规定,毕业学分最低要求是144学分,因此,有45学分(占总学分24%)的空间留给学校支配,这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就选修Ⅰ来说,总的空间是55学分,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解读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解读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了什么? 我们在教学中应做些什么? 一、为什么要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基(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党中央把课程建设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来抓,要求课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培养的学生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解决高中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 国家2004年进入实验,接受实践检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新时期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普通高中教育目标任务不够明晰、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指导性不强等,高中课程必须做出积极回应。 三是加强与高考综合改革有机衔接的需要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高考命题“增加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等要求。确保学和考的有机结合,增强综合育人效果。 二、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了什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组长:朱幕菊 修订工作的主要成果 一是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定位 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即“一个中心,三个准备,一个奠定”。 二是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明确了学科学生应达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完成的育人任务。)三是创建了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 改变了当前以学科知识点为纲,以识记、理解和应用为质量水平的学业质量观,是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其不同表现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和突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张绪培 1、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完成从“教书”向“育人”的转变,落实立德树人。 2、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完成从“划一”向“可选”的转变,实现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 3、改变学习动力机制:完成从“外压”向“内生”的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 4、推进教学改革:完成从“知识点”到“核心素养”的转变,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三、我们应对要做些什么? 推进教研创新发展作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 1、本次高中课程修订的基本定位: 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延续;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创新发展;(没有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研究基础,直接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很难有效。) 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目标 改变教学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改变课程结构: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改变教学过程: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3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 教基[200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我部研制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并分别经教育部党组和课程标准专家审议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研究。课程实验将于2004年秋季在部分省市进行,拟参加课程实验的地区要正式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并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全面的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组织好新课程的学习和培训,精心组织

实验工作。有关课程实验的具体事宜将另行通知。 附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略)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略) 教育部 二OO三年三月三十一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 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行

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按照必修课程统一安排、选修课程自主选择的基本思路,构建具有吉林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1.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实际出发,按照不同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特点和必修、选修的具体要求,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内容。 2.系统性原则。全面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整体构建普通高中阶段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整体设置和安排必修和选修课程,构建相互衔接、层次递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均衡性原则。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在达到国家课程

方案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学有所长,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办学特色。 4.实效性原则。充分考虑我省不同地域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从普通高中的整体水平和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普通高中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普通高中均能够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并取得实效。 二、培养目标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应全面落实国家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以下具体培养目标: 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3.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解读——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解读

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部分,对化学学科的含义、特点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准确定位了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化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调动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肯定了03版的作用和贡献,同时提出面对新时代社会的变化和要求以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修订改进之处。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主要是对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3)坚持科学论证。 (4)坚持继承发展。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变化 ■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规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2.学科课程标准主要变化 ■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化、细化。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 ■ 优化了教学内容 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既保证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要求,又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二是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并以活动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 三是重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等,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例如: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教基[2003]6号)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就“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后的主要变化”进行了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一起来看↓↓↓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变化 ■ 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规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解读——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解读

解读——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解读

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部分,对化学学科的含义、特点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准确定位了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化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调动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肯定了03版的作用和贡献,同时提出面对新时代社会的变化和要求以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修订改进之处。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主要是对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规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2.学科课程标准主要变化 ■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化、细化。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

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1)学习领域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2)科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3)模块每一科目由若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docx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 2009 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 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 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 [2003]6 号)、《关于进一 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 [2005]6 号)精神,为指导各 地科学有序地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 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省份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大力推进教 育创新,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资源体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 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构建河北特色课程体系。结合河北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 通高中课程方案 ( 实验 ) 》、《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 实验 ) 》,积极探索普通高中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落实教育方针, 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开阔国际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创新型人 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高课程行政管理能力。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下,构建我省高中课

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改革方案计划

.*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2002/5/16)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是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在下列方面重点突破: 1.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设置多样、灵活和有选择性的课程,拓宽学生的发展渠道,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习规划人生,确立发展方向。 2.增强课程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密切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体现课程的时代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独立选择与判断的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生规划能力奠定基础。 3.建立新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使学校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设计与管理的权力;全面推行学分制管理,为每一个学生选择课程提供保障;充分发掘并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建立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互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网络。 4.建立新课程评价制度,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全面推行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行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成就国家认定制度,使评价成为改善课程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 1.新课程的特点: ●基于学习领域,实现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 ●打破班级和年级的固定界限,鼓励跨班级跨年级选修;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 ●确定共同必修内容,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实行学分制,反 映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历程。 2.新课程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