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社会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1月
最新1月浙江自考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自考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试题课程代码:1001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牛顿B.爱因斯坦C.伽利略D.开普勒2.建立牛顿力学以后科学发展的第二次大综合成果是( )A.建立经典力学B.建立相对论C.建立能量守恒定律D.建立量子力学3.创立生物进化论的科学家是( )A.牛顿B.伽利略C.达尔文D.麦克斯韦4.按照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光子的动量P与它相应的光波波长λ的关系正确的是( )A.P=h/λB.λ=P/hC.P=λ/hD.h=λ/P5.生产管理系统属于( )A.人工系统B.复合系统C.自然系统D.生态系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6.__________是近代和现代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发源地,是近代科学的先驱。
7.2018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6号”飞船发射成功,费俊龙、__________两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115小时32分钟后成功返回地球。
8.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场和__________。
19.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的元素周期律,认为元素的性质依其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现代化学理论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__________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10.人类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而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
11.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具有的两大优点分别是__________和清洁无污染。
12.自然科学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以技术为中介,技术这个中介又包含两个层次,它们是__________和工程技术。
13.根据狭义相对论,一个物体相对于观测者运动时,在它的运动方向上,该物体的长度测量值要__________。
《科学技术社会》自考试题及答案

《科学技术社会》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科学技术的核心特征?A. 实用性B. 系统性C. 创新性D. 规律性答案:C2. 以下哪位科学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邓小平D. 毛泽东答案:C3. 以下哪个属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A. 多学科交叉B. 发展速度快C. 知识更新迅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以下哪个不属于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A. 环境污染B. 资源消耗C. 社会进步D. 道德伦理问题答案:C5. 以下哪个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桥梁?A. 政府政策B. 企业发展C. 教育培训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导者?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英国答案:A7. 以下哪个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A. 经济发展B. 社会进步C. 生态环境保护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以下哪个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A. 政府支持B. 市场需求C. 人才储备D. 国际合作答案:B9. 以下哪个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A. 资金投入B. 技术研发C. 人才培养D. 政策支持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 提高教育质量B. 促进教育公平C. 改变教育模式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经济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2)改善人民生活: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3)促进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的更新,促进社会进步。
(4)保障国家安全:科学技术在国防、信息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保障国家安全。
2. 请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育质量: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育更加高效,提高教育质量。
最新1月浙江自考小学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自考小学科学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40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本标志是科学成为()A.创造知识的认识活动B.社会生产力C.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D.一种文化形态2.人类认识事物使用的最早,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数学方法3.直觉和顿悟产生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的阶段是()A.准备阶段B.酝酿阶段C.闪光阶段D.验证阶段4.爱因斯坦予以高度评价,“对科学的艺术家的感触和手法,尤其是对于对称和形式的感觉”评价的是()A.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B.近代原子论C.迈克尔逊-莫雷实验D.进化论5.主体每次接受的信息都是主体对客观操作后的信息,这样形成一个封闭的结构叫()A.认知结构的封闭耦合B.神经网络的封闭性C.认知结构的封闭性D.神经网络的封闭耦合6.强调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在知识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是()A.皮亚杰B.维果茨基C.霍尔D.华生7.STS课程70年代出现于()A.英国B.美国1C.日本D.德国8.泰勒模式的主要教学途径或策略是()A.项目B.问题C.情境D.角色9.评价目标要体现方向性和客观性,是因为评价具有()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改进功能D.鉴定功能10.目的是了解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为制定教学计划作准备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绝对评价11.被预言为“最终能源”,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发展出现的能源危机是()A.地热能B.太阳能C.风能D.聚变反应堆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重组DNA实验的成功是()A.第一个10年的标志B.第二个10年的标志C.第三个10年的标志D.第四个10年的标志13.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原料制造而成的材料是()A.陶瓷材料B.高分子材料C.金属材料D.复合材料14.人类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A.1957年B.1961年C.1967年D.1985年15.最典型的生态赤字是()A.水资源赤字B.能源赤字C.森林赤字D.土地赤字16.可视信息系统问世于()A.1958年B.1979年C.1986年D.1991年217.能者为师,科技人员参与教育是科技活动的()A.内容特征B.受教育者特征C.教育者特征D.教育方式特征18.活动课程和科技活动的重要形式是()A.个人活动B.科技社团活动C.群众活动D.班级活动19.设计科技活动方案的第一步是()A.确立科技活动的目标B.知识背景的研究C.小学生情况的调查D.选择活动内容20.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决定,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开始于()A.1982年B.1984年C.1987年D.1989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月浙江自考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自考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试题课程代码:1001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543年,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哥白尼C.康德D.牛顿2.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标志是()A.环境技术的应用B.生物技术的应用C.蒸汽机技术的应用D.内燃机和电力技术的应用3.传播子是传递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传递强相互作用的是()A.光子B.质子C.胶子D.中间玻色子4.集成电路发展的极限是指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的电路线宽细到()A.0.01微米B.0.1微米C.1微米D.10微米5.从第四代起,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是()A.智能化和网络化B.复杂化C.简单化D.节能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6.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____________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7.恩格斯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____________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8.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弱力、强力和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9.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______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规律的科学。
110.系统方法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最优化和____________。
11.当代高技术是伴随着20世纪中叶____________的问世和原子能的利用而兴起的。
12.自然科学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以技术为中介,技术这个中介又包含两个层次,它们是____________和工程技术。
13.全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以及____________。
1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应该致力于____________的建立。
(全新整理)1月科学技术社会历年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全国【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技术·社会试题课程代码:0039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数学中“零”的符号最早出现于()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阿拉伯2.古希腊提出三个著名的几何作图难题的是()A.毕达哥拉斯学派B.智者学派C.欧几里得学派D.亚里士多德学派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最高峰出现在()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4.下列不属于牛顿光学成就的是()A.预言光是电磁波B.提出光的粒子说C.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D.发现牛顿环5.电磁学理论的最终确立者是()A.法拉第B.戴维C.奥斯特D.麦克斯韦6.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目的是()A.检验相对论B.寻找以太C.测量光速D.检验波动说7.1972年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创立了()A.抽象代数B.泛函分析C.模糊数学D.突变理论18.微观客体在运动变化中具有的不连续性和突变性称为()A.量子性B.几率性C.波粒二象性D.不确定性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纤维素B.金刚石C.蛋白质D.天然橡胶10.提出超循环理论的是()A.艾根B.哈肯C.普里戈金D.维纳11.把由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系统所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是()A.耗散结构理论B.协同学C.超循环理论D.分形理论12.人的手一旦离开人体就不成为手,这表明了系统的()A.有机性B.整体性C.关联性D.目的性13.微机操作系统中,Windows系统属于()A.硬件B.系统软件C.应用软件D.支持软件14.21世纪最理想新中介能源公认为:()A.太阳能B.氢能C.地热能D.核能15.下列不属于“小科学”特点的是()A.科学家自己有经费B.科学家自己制造仪器C.科学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D.不需要资金16.把可持续发展列为全球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是()A.《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报告》B.《生物多样性公约》C.《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D.《21世纪议程》17.无论是科学概念还是艺术形象,所概括和能动再现的都是()A.物质世界B.精神世界C.客观世界D.主观世界218.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在()A.教育B.科研C.经济D.社会19.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横断学科又统称为()A.系统科学B.综合科学C.信息科学D.大科学20.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发明和广泛使用了()A.蒸汽机B.内燃机C.电力D.纺织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0年1月浙江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社会工作概论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27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工作的恢复职能包括治疗和______两个层面。
()A.诊断B.疏导C.咨询D.复建2.社会工作干预的焦点就是在______中产生的社会问题。
()A.人与环境互动B.家庭C.环境D.政治活动3.睦邻组织运动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它是以______为工作对象。
()A.个人B.社团C.贫民D.整个社区4.美国最有名的社区服务中心“霍尔馆”,是由______创立的。
()A.牧师查默斯B.学生威廉斯C.亚丹士女士D.牧师巴涅特5.以下的法令、制度和活动中,哪一项为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奠定了基础?()A.伊丽莎白济贫法 B.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C.慈善组织会社D.睦邻组织运动6.1982年的世界老龄大会把60岁以上人口作为划分老年人的界限,并把60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______当作老龄社会的标准。
()A.5%B.7%C.8%D.10%7.提出社会工作重要理论“戏剧论”的著名学者是()A.韦伯B.米德C.戈夫曼D.罗杰斯8.在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流派中,兰克所倡导的功能派社会个案工作是以______为理论基1础。
()A.社会心理学B.自我心理学C.学习理论D.行为修正理论9.在矫治社会工作中,______是通过家属进行教育矫治的良好形式。
()A.家属监督B.家属控制C.家属教育D.家属规劝10.在社会个案工作中,案主有时会把社会工作者当成自己过去生活中某个人看待,从而把相应的情感投射到这个人身上,这种现象称作()A.共鸣B.投射C.转移作用D.反转移作用11.在社会团体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一个______的角色。
()A.领导者B.媒介者C.接受者D.施与者12.社会团体工作的特点之一是通过团体的协同工作达成()A.共识B.默契C.社会行动D.社会理想13.以下不属于社区社会工作价值取向的是()A.以社区发展的需要为前提B.以社区的共同发展为依归C.提倡协同合作D.以社区权威和精英人物的决策为依据14.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是()A.社区居民B.整个社区C.社区环境D.居民关系15.社会行政工作主要是一种把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政策转变为各种______的程序。
浙江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科学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408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逻辑的科学概念即科学理论,也叫______。
2.综合理科的认识论基础即______。
3.运用发现法一般分为两个程序:一是发现过程的设计,二是______。
4.决定评价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关键是________。
5.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通常称之为______。
6.根据作用力的特点,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和______三大类。
7.根据哈勃定理,宇宙的开端距今大约______年。
8.微电子技术研究的重点是______,标志其水平的指标之一是______,即在一定尺寸芯片上能做出多少个晶体管。
9.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______,社团活动是科技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这是( )的观点。
A.发生认识论B.内化学说C.会合论D.进化的选择论2.人在接受信息时,新信息与反馈回来的老信息之比为1∶100000,体现了( )A.神经网络的封闭性B.神经网络的开放性C.认知结构封闭耦合D.信息内化论3.提出学习者可以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的是( )A.赫尔巴特B.皮亚杰C.布鲁纳D.布卢姆4.遗传学研究的是( )的结构与功能。
A.蛋白质B.基因C.细胞D.DNA5.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即( )A.分子生物学B.发育生物学C.神经生物学D.生态学6.粒子的基本力电磁力的传播子是( )A.中间玻色子Z0B.光子C.胶子D.W+W-7.地球的年龄据测量已有( )A.47亿年B.100亿年C.150亿年D.200亿年8.学生在科技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走出课堂和学校,面向社会,这是( )的要求。
自考科学技术社会试题

自考科学技术社会试题一、选择题1. 科学技术是一种________。
A. 硬实力B. 软实力C. 社会实力D. 经济实力2. 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目标是________。
A. 增加经济效益B. 提高生活质量C. 促进社会进步D. 加快工作效率3.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
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加速信息传播C. 提升生活品质D. 促进文化传承4.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________。
A. 动态的,没有终点B. 静态的,一成不变C. 持续的,无限延展D. 有限的,局限发展5. 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________。
A. 只限于工业领域B. 只限于军事领域C. 涉及各个社会领域D. 只限于生物领域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可能导致社会的进步。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只会增加经济效益,对社会其他方面影响不大。
3.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静态的,不断重复发展已有的科技成果4.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
5.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三、简答题请简述以下问题。
1.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2.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有哪些积极影响?3.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请举例说明。
4. 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5. 你认为科学技术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是什么?请列举几个例子。
四、综合题请回答以下综合问题。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就你所了解的科学技术,谈谈它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医疗领域、交通运输、通讯技术以及环境保护。
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其重要性。
(文章正文)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创新、应用和成果的积累,为社会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科学·技术·社会试题
课程代码:0039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7分)
1.在现代社会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 )。
A.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B.科学与技术分化,互不影响
C.技术始终决定科学的发展
D.科学与技术完全同一
2.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
A.目的和任务不同
B.研究内容不同
C.研究手段不同
D.发现进程不同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中国四大学科的是( )。
A.天文学
B.农学
C.数学
D.物理学
4.麦克斯韦创立了( )。
A.电动力学
B.电阻定律
C.热力学理论
D.电磁学理论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的是( )。
A.元素放射性
B.电子
C.χ射线
D.电磁感应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纯粹数学的分支学科是( )。
A.泛函分析
B.拓扑学
C.决策论
D.抽象代数
7.提出量子概念的物理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B.玻尔
C.海森堡
D.普朗克
8.高分子的分子量可达( )。
A.几十到几百
B.几百到几千
C.几千到上万
D.几万到上千万
9.系统科学不包括下述中的( )。
A.系统论
B.信息论
C.决策论
D.控制论
10.下列不是航天器的是( )。
A.飞艇
B.飞船
C.空间探测器
D.空间站
11.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下列公式中正确表达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关系的是( )。
1
A.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管理+科学技术
B.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管理+科学技术)
C.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管理)
D.生产力=劳动管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管理)
12.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根本条件是( )。
A.政策条件
B.体制条件
C.人才条件
D.资金条件
13.知识经济的支柱是(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高技术产业
14.狭义的文化就是指( )。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民族文化
D.精神文化
15.系统思维方式的首要原则是( )。
A.关联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结构原则
D.动态原则
16.下列关于科学精神与精神文明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科学精神的本质是求真,精神文明的本质是求善,两者没有关系
B.科学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C.精神文明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
D.科学精神与精神文明是完全等同的
17.现代管理的核心是( )。
A.设计
B.比较
C.决策
D.实施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6分)
1.对经典力学的形成作出过贡献的物理学家有( )。
A.伽利略
B.开普勒
C.爱因斯坦
D.牛顿
2.在三大产业结构划分中,下列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
A.商业
B.建筑业
C.金融业
D.电讯业
3.经济增长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 )。
A.粗放型增长方式
B.集约型增长方式
C.平稳型增长方式
D.突变型增长方式
4.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民族和民族间的矛盾
C.阶级和阶级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5.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内在主观因素是( )。
2
A.社会组织方式
B.思维方式
C.价值观念
D.智力水平
6.大科学的特点有( )。
A.是由政府和社会力量组织与领导的科学研究
B.是大规模、高投入的科学
C.是系统化,整体化的科学
D.具有巨大社会功能的科学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1.科学技术中的科学是指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____________。
2.古希腊雅典时期著名的学者____________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力学著作《物理学》。
3.1687年,牛顿出版了他的科学巨著____________。
4.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生物学家____________;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生物学家____________。
5.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____________的竞争。
6.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科技发展是通过利益机制、____________和竞争机制来实现的。
7.从科学技术发展与军事武器装备发展的相互关系看,武器装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时期:冷武器时期;热武器时期;____________时期。
8.随着科技研究活动的日益社会化,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和作用也日益显著,以至于在科技与社会的双向作用下,出现了____________和科学社会化的时代特征。
9.1988年9月12日,____________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处理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其中____________是根本。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横断学科
2.基因
3.经济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4.可持续发展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什么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2.简述古希腊的技术成就。
3.知识经济有哪些主要特点?
4.简述科学技术对劳动生活方式的影响。
六、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试论细胞学说创立的意义。
2.如何实现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