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分类及应用

合集下载

抗生素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

抗生素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

抗生素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1. 简介抗生素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的化学物质,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的原理和应用的基本知识点。

2.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来源进行分类。

2.1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细菌静态抗生素: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起到治疗作用。

例如,静菌抑制剂可以阻止DNA的复制,细菌因此无法增殖。

•细菌杀灭抗生素:抗生素通过杀灭细菌来治疗感染。

这些抗生素一般会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或抑制其蛋白质合成等。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2.2 根据来源分类•天然抗生素:来自天然来源,如真菌和细菌的代谢产物。

例如,青霉素就是由霉菌产生的。

•半合成抗生素:人工对天然抗生素进行改造和修饰得到的。

例如,氨苄西林是对青霉素的改造。

•合成抗生素:完全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的。

例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就是合成的。

3. 抗生素的原理抗生素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来起到治疗作用。

3.1 静态抗生素的原理静态抗生素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使其处于休眠状态。

静菌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来实现这一效果。

细菌在没有足够的DNA复制的情况下,无法分裂和繁殖,从而减少或停止了细菌感染的进程。

3.2 杀灭抗生素的原理杀灭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或抑制其蛋白质合成来杀灭细菌。

这些抗生素可以引起细菌的死亡,从而治疗感染。

4. 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在各种医疗场景中广泛使用。

4.1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它们可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4.2 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预防性应用在某些手术前或手术后,医生会使用抗生素来防止感染。

这是因为手术可能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4.3 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抗生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业中,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细菌感染。

然而,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专家讲座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专家讲座

• ⑶炎性肠病患者。
• ⑷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者。
• ⑸肛门破裂或痔疮溃疡患者。
• ⑹孕妇。
• ⑺6岁以下儿童禁用本药片剂;新生儿禁忌直肠给药。
• 慎用:突然出现、连续性排便习惯改变者。
• 常见不良反应:可引发轻度腹痛,停药后即消失。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
第12页
止泻药 蒙脱石
• 临床应用:用于急慢性腹泻,尤其对儿童急性腹 泻治疗效果很好。
• 慎用:⑴肝功效障碍。⑵肾动脉狭窄。⑶低血钠或血容量 降低。⑷血钾过高。
• 常见不良反应:本药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 普通不需终止治疗。
• 常见乏力、胸痛、水肿、心悸、心动过速、腹泻、腹痛、 消化不良、恶心、头晕、头痛、失眠等。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
第20页
中枢性降压药 可乐定
•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高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有 效,也可用于高血压急症。
• ⑵消化系统可见恶心、呕吐等,少见口干。 • ⑶可见头痛、烦躁、视物含糊、耳鸣、皮疹等。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
第22页
抗心绞痛药 单硝酸异山梨酯
• 临床应用: • ⑴用于冠心病长久治疗。⑵用于心肌梗死后治疗。⑶与洋
地黄和(或)利尿药适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⑷用于治疗 肺动脉高压。 • 禁忌症:⑴对有机硝酸酯类药过敏者。⑵青光眼。⑶急性 循环衰竭。⑷严重低血压(收缩压﹤12kPa)。⑸急性心 肌梗死伴低充盈压。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⑺缩窄性心 包炎或心包填塞。⑻严重贫血。⑼颅内压增高。⑽严重脑 动脉硬化。 • 常见不良反应:用药早期常发生头痛,通常可在继续用药 数日后消失。首次给药或剂量增加时,常见血压降低和 (或)直立性低血压并伴有反射性脉率增快以及乏力、头 晕,有时会有恶心、呕吐,瞬间皮肤发烧和皮肤过敏反应。

抗生素的简单分类及使用

抗生素的简单分类及使用

抗生素的简单分类及使用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根据其化学结构、杀菌作用和药理特性,抗生素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利福霉素类、多粘菌素类等。

下面将对这些抗生素的分类及使用进行详细解释。

1. 青霉素类(Penicillins):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细菌和一些革兰阴性细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不同的结构和谱效,青霉素分为普通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不同类型,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

2.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的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3. 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均有效。

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四环素类包括土霉素、多西环素、甲氧西林等。

4.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

这类药物应用范围广泛,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但因其潜在的肾毒性和耳毒性,使用时需要谨慎。

5. 磺胺类(Sulfonamides):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经常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过敏反应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6. 喹诺酮类(Quinolones):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很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都有效。

常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口腔感染等疾病。

8. 多粘菌素类(Polymyxins):多粘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强大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

抗生素的分类与应用

抗生素的分类与应用

抗生素的分类与应用一、引言抗生素是一类广泛运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的药物,能够通过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自从1928年发现第一个抗生素以来,人们不断发展和研制出了许多种类的抗生素,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抗生素分类以及它们在医疗中的应用。

二、抗生素的分类1. 按来源和制备方式分类抗生素可以按其来源和制备方式进行分类。

最早被发现并应用于医学的抗生素属于天然产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这些天然产物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物或植物提取而得到的,成为第一代抗生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利用化学合成技术合成新型的抗生素。

这些化学合成的抗生素通常结构更加复杂,如金霉素、四环黄霉素等,并被归为第二代抗生素。

另外,在近年来,科学家还进行了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中的应用,使得微生物能够合成和产生新的抗生素。

这些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抗生素,如重组DNA技术获得的重组抗生素,被归为第三代抗生素。

2. 按药理学作用机制分类根据药理学作用机制的不同,抗生素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

(1)静菌型抗生素:这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菌静止时的状态,一般不适用于消化道内常见催动性肠杆菌等外层膜充足、培植迅速增殖的病原体。

典型的静菌型抗生素有氨基糖苷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2)细菌细胞壁合成阻断剂:这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阻断细胞壁合成而起到作用。

其中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青霉素。

(3)细胞性蛋白质合成阻断剂:这种类型的抗生素通过干扰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所需部件来发挥作用。

代表性抗生素包括四环黄霉素、链霉素等。

(4)代谢干扰剂:这类抗生素通过干扰微生物特有的代谢途径来发挥药理作用。

代表性抗生素包括磺胺类药物。

三、抗生素的应用1. 青霉素及其衍生物青霉素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它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小,对人体相对安全,因此也成为了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

除了原始的青霉素外,针对不同菌种和耐药性的需要,还出现了许多青霉素类似物或者半合成衍生物。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领域介绍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领域介绍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领域介绍近一个世纪以来,抗生素在医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治疗感染性疾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生素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并且在各种不同的应用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的分类以及它们在医学和养殖等领域的应用。

一、抗生素的分类根据抗微生物药物是否是天然产物或人工合成物质,我们可以将抗生素分为两类:天然抗生素和合成抗生素。

1. 天然抗生素:天然抗生素是由微生物自然产生的化合物,如链霉菌属、放线菌属等微生物产别源。

这些天然产物经过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后称为天然产品。

典型例子包括青霉素、四环素和庆大霉素等。

2. 合成抗生素:与天然抗生素相比,合成抗生素是通过人工合成而来。

这种类型包括广谱青霉胺类(如氨苄青霉胺)和头孢菌素类(如头孢菌素C等)。

由于人工合成,合成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可以修改,从而改善其药理活性。

另外,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我们可以将其分类为以下几类:细菌静止药、细菌杀灭药、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和肽链延伸抑制剂。

二、抗生素的应用领域1. 临床医学抗生素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根据感染程度和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医生会选择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轻度感染,口服或外用的广谱青霉胺类药物常常是第一线治疗。

而对于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则可能需要使用更强效的合成抗生素或联合用药。

2. 兽医除了人类医学领域之外,抗生素在兽医领域也有着重要作用。

在畜禽养殖中,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可以预防和治疗动物感染性疾病。

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畜禽呼吸道感染,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

然而,滥用抗生素也会导致兽药残留和耐药菌的形成。

因此,在动物饲养中合理使用和规范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3. 农业除了兽医领域之外,农业中也广泛应用抗生素。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一些微生物病害或真菌感染可能会导致产量下降。

适当使用抗生素可帮助控制这些疾病,并提高农作物产量。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专家讲座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专家讲座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
第17页
革兰氏染色反应
• 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不一样反应,是因为它们细胞壁成份 和结构不一样而造成。
•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20~80nm)主要是由肽聚 糖和磷壁酸组成,仅有一层结构,主要成份为肽聚糖,占 细胞壁干重50%~90%。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 因为脱水而引发网状结构中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 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所以,展现 蓝紫色。
• 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球菌。 • 大肠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除
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沙门氏菌、 克雷白杆菌)。
• 绿脓杆菌属于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是 临床常见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
第15页
革兰阳(阴)性菌
• 常见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 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抗生素
• 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 活过程中所产生物质,含有抑制或杀灭细 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致 病微生物作用。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
第1页
抗生素分类**
• 依据抗生素化学结构和临床用途,可将抗 生素分为:
•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其 它主要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 肿瘤抗生素、含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生素十 大类。
• 绿脓杆菌、肠球菌和阴沟杆菌多数菌株对 本品不敏感。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
第20页
作用机制
• 头孢西丁经过与一个或多个青霉素结合蛋 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分裂活跃细胞细 胞壁生物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
• 各菌种有其独特青霉素结合蛋白,头孢西 丁与各菌种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影响着 该药品抗菌谱。

1-9抗生素分类及合理应用-最新医学文档资料

1-9抗生素分类及合理应用-最新医学文档资料

抗生素的分类(二)
氨基糖甙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 喹诺酮类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氟沙 星、曲氟沙星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阿齐霉素 多肽类 多粘菌素、万(三)

氨基糖甙类
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 部分品种对绿脓杆菌有效 对革兰阴性球菌作用较差 对革兰阳性球菌,不产酶金葡菌有作用
具有抗菌后效应
喹诺酮类抗生素
对革兰阴性菌、阳性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
及分支杆菌均有效 第一代 主要用于泌尿道感染 如:萘丁酸 、吡哌酸 第二代 适用于肠道的革兰阴性菌感染 如:诺氟沙星、 氧氟沙星 、环 丙沙星 第三代 对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活性加强 如:司巴沙星 、妥舒沙星 、加 替沙星

-内酰胺类(二)
头孢菌素类
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头孢唑啉、 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头孢呋辛、 头孢呋辛酯 、 头孢克洛 头孢孟多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头孢地嗪、 头孢他啶、 头孢哌酮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头孢吡兰
-内酰胺类(三)
头霉素类
头孢美唑、头孢西丁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诺培南 单环 -内酰胺类 氨曲南 -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舒巴坦
头孢菌素类
三代头孢菌素 对革兰阴性肠杆菌科有强大抗菌活性 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 四代头孢菌素
-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对酶稳定,不易被破坏
对细菌细胞壁的穿透性更强,和PBP的亲和力
更高 对染色体及质粒介导的 -内酰胺酶的耐受性 好
-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 有A,B和C三型,以头霉素C的抗菌作用 最

抗生素的分类与应用场景

抗生素的分类与应用场景

抗生素的分类与应用场景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可以通过干扰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靶点的不同,抗生素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本文将对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进行分类,并探讨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场景。

一、按照作用机制分类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它们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这类抗生素常被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霉素等,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来阻止其增殖。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耐药菌有较好的杀菌活性,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严重细菌感染。

3.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可以避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

这类抗生素适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尿路感染、支气管炎等。

4.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它们通过阻止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来杀灭细菌。

这些药物广泛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以及各种手术后感染等。

5. 糖肽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红霉素等,通过干扰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这些药物常被应用于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系统感染以及中耳炎等。

二、按治疗范围分类1. 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以有效地对抗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并被广泛用于常见感染病例。

例如,头孢菌素属于第三代头孢类广谱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2. 狭谱抗生素相较于广谱抗生素,狭谱抗生素的杀菌范围更为有限,仅能对付特定类型的细菌。

例如,青霉素就是一种典型的狭谱抗生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细菌感染。

3. 强力抗生素强力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严重感染或耐药菌引起的感染。

这些药物具有高度杀菌活性和较大副作用风险。

万古霉素就是一种强力抗生素,可用于治疗肺部感染、淋球菌感染等严重情况。

根据以上分类和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药。

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酸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氨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

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教青霉素长。

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他G+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链球菌、肠球菌及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

、,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球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最强。

1、1、1、5 抗G-杆菌只用于抗G-杆菌,对G+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如美西林、替莫西林1、1、2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类药物,分四代。

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及军团菌无效。

1、1、2、1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唑林、头孢拉定。

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

对β-内酰胺类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

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

其中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常用。

1、1、2、2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等。

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和头孢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

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2、3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啶、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地嗪、头孢甲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第二代弱,对G-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啶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活性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

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1、1、2、4 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喃等。

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

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

对耐药的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

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杆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了黄1、1、3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

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菌谱极广,对G-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氨曲南对多数G-杆菌包括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G+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的复合制剂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不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抗菌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舒巴坦,他们与β内酰胺类组成复合制剂,对耐药菌株可增强杀菌效果,并可使抗菌谱扩大,常用的品种有安灭菌(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特美汀(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尤立新(氨苄青霉素加舒巴坦)、舒普深(头孢哌酮加舒巴坦)和他唑西林(哌拉西林加他舒巴坦)。

1、2 氨基糖苷类属静止期杀菌药。

常用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及链霉素。

主要抗G-杆菌。

包括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

阿米卡星作用最强。

抗G+球菌也有一定活性,但不如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以奈替米星作用最强,对结核杆菌以链霉素作用最好。

对厌氧菌无效。

此类药物对听神经和肾有毒性,使用受到一定限度。

1、3 大环内酯类属窄谱速效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主要为需氧的G+球菌、G-杆菌及厌氧球菌、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及部分流感杆菌对此类药物敏感。

对绿脓杆菌及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无效。

新的大环内酯类包括罗红霉素、卡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抗菌谱没有明显扩大,但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善和副作用减少是其明显进步。

阿奇霉素对G+球菌作用比红霉素差,对G-杆菌比红霉素强,尤其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致病菌、流感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CAP的第一选择。

1、4 四环素类属光谱抗菌素。

因常见致病菌多以耐药,现在仅用于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及军团菌感染,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抗菌谱同四环素,但抗菌作用比四环素强5倍,后者作用更强,对多数的MRSA有效。

1、5 林可霉素类包括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氯林可霉素抗菌作用较林可霉素强4-8倍,主要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的感染。

1、6 多肽类包括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壁霉素。

多粘菌素B和E肾毒性大,疗效差,只用于严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G+球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对G-杆菌多数耐药。

壁霉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但对表皮葡萄球菌稍差,对肠球菌和难辨杆菌强于万古霉素。

1、7 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依罗沙星、美罗沙星、斯帕沙星、格雷沙星、曲伐沙星等。

抗菌谱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而较广,对G-杆菌抗菌活性较G+球菌强,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相比,新喹诺酮类在保持原有对G-杆菌良好抗菌活性的同时,对G+球菌抗菌活性增强,以克林沙星、曲伐沙星最强;对G+厌氧菌抗菌活性也有所增强,其中曲伐沙星较甲硝唑高10倍以上,被认为是目前喹诺酮类对G+厌氧菌抗菌活性最强者;对其他呼吸科常见病原体的抗菌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斯帕沙星对结核杆菌抗菌活性较环丙沙星强4-8倍,对其他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MRSA均具有相当活性。

临床上多用于院内感染,尤其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G-杆菌及MRSA感染等。

近年来,细菌耐药率日益增加,尤其以肠杆菌、MRSA和绿脓杆菌最为显著。

本类药物可是细菌在个品种间产生交叉耐药,并对其他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产生耐药。

故选用时应注意选择适应症。

喹诺酮类药物新的分类法是将原来的第一、二代合成第一代,代表药物有萘啶酸、吡哌酸,抗菌谱为G-杆菌,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将比较早期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总称为第二代,代表药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菌谱为G-杆菌为主,用于各系统感染;。

第三、四代与第二代相比,主要增加了对G+球菌、厌氧菌、支原体、结核杆菌、军团菌的抗菌活性,可作为CAP的第一线治疗用药。

1、8 磺胺类常用的有复方新诺明,多用于轻中度细菌感染和衣原体感染,是卡氏肺孢子虫病的首选药物。

1、9 抗结核药常用的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

异烟肼是抗结核首选药物,是一个细胞内外结核菌的全效杀菌剂,对繁殖期细菌效果好,对静止期的效果差。

利福平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作用在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胞内和细胞外,为全效杀菌剂。

吡嗪酰胺为细胞内和酸性环境中的强效杀菌剂,乙胺丁醇对繁殖期细菌有抑菌作用。

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是组成初始短程化疗方案的最主要药物,乙胺丁醇(或链霉素)可参与短程化疗方案的组成。

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延缓耐药性产生。

1、10 抗真菌药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及5-氟胞嘧啶等。

两性霉素B是最强的广谱抗真菌药,尽管其副作用大,但仍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对于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念珠菌及曲霉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氟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对大部分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及孢子菌属等有高效,但对曲霉菌无效。

伊曲康唑口服吸收好,抗菌谱广,对曲霉菌也有明显的活性,毒副作用小。

5-氟胞嘧啶抗菌谱窄,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某些曲霉菌也有一定作用,与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合用,可以提高疗效,防止耐药性产生。

1、11 其他抗菌药物如磷霉素,抗菌谱广,但抗菌作用不强,毒性低。

甲硝唑、替硝唑,对各种专性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疗效明显优于林可霉素,对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无效,可以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感染。

2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2、1 应用原则与方法经验性选药应先做谈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G+球菌或是G-杆菌,这样可以是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杆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和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菌、结核和非结合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式肺孢子虫等。

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

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

抗菌治疗三天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

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菌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

若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对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的者,还应家用抗厌氧菌药物。

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少的β-内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