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砂、中砂、细砂的区别

合集下载

混凝土用砂标准

混凝土用砂标准

混凝土用砂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而砂是混凝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使用寿命和耐久性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规范和标准来保证砂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砂的分类根据颗粒大小,砂可以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种。

其中,粗砂的粒径大小为2.0mm以上,中砂的粒径大小为0.5-2.0mm之间,细砂的粒径大小为0.075-0.5mm之间。

三、砂的质量指标1.含泥量含泥量是指砂中泥土颗粒的质量所占比例。

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根据GB/T 14684-2011《混凝土用砂》标准,粗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3%,中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2%,细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1%。

2.含粉量含粉量是指砂中细小颗粒(粒径小于0.075mm)的质量所占比例。

含粉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粗砂的含粉量应不超过8%,中砂的含粉量应不超过10%,细砂的含粉量应不超过15%。

3.含碳酸盐量含碳酸盐量是指砂中碳酸盐的质量所占比例。

含碳酸盐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砂的含碳酸盐量应不超过1%。

4.含有机物量含有机物量是指砂中有机物的质量所占比例。

含有机物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砂的含有机物量应不超过0.5%。

5.吸水率吸水率是指砂在一定湿度下吸收水分的能力。

吸水率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粗砂、中砂和细砂的吸水率应分别不超过2.0%、2.5%和3.0%。

6.颗粒形状颗粒形状是指砂的颗粒形态,包括圆形、角形、锥形等。

颗粒形状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和强度等方面有影响。

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砂的颗粒形状应符合建筑要求。

砂子粗细分类

砂子粗细分类

.
;. 砂子的细度模数
理解砂的细度模数如下:
一、弄懂两个概念
1、什么是砂?粒径小于4.75毫米的岩石颗粒。

大于这个数值的属于石。

2、分计筛余的单位是%,含义是每百克样本所含分计粒径的砂质量的多少,是不带百分号的。

嗯,非常好,哈哈
二、搞清三个情况
1、细度模数是一个理论值,不可以超越砂定义中的粒径限定,即小于4.75mm。

理论中不计取大于4.75mm的A1。

2、施工实际中,现场筛砂用的是9.5mm孔筛,所以样本500克要用9.5mm的筛提取。

3、粒径小于0.15mm的属于土,对混合材料有害,故理论上不计算在分计筛余内,但计算在100-A1内。

三、为理解公式,我暂且把500克样本平均分为5份,每份100克。

则细度模数就是Mx=sum 【(At-A1)/(100-A1)】,t=2~6,t=1时,A1就是大于4.75mm的不计入,t=7时,A7就是小于0.15mm的不计入。

所以一般教科书的公式就是Mx=(A2+A3+A4+A5+A6-5A1)/(100-A1)。

(100-A1)里是含A7的哦。

MX ——细度模数;
A0.15——粒径0.15mm上颗粒累计筛余百分率(%);其他依次类推。

天然砂又分河砂、海砂和山砂。

砂子的粗细按细度模数分为4级。

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0.5mm以上。

中砂: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0.5—0.35mm。

细砂:细度模数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一0.7,平均粒径为0.25mm以下。

砂土的分类

砂土的分类

砂土的分类及野外判别
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占全重25~50%。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85%。

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野外判别
砾砂:观察颗粒粗细:约有1/4以上颗粒比荞麦或高粱粒(2mm)大。

干燥时状态:颗粒完全分散。

湿润时用手拍后的状态:表面无变化。

粘着程度:无粘感。

粗砂:观察颗粒粗细:约有一半以上颗粒比小米粒(0.5mm)大。

干燥时状态:颗粒完全分散个别胶结。

湿润时用手拍后的状态:表面无变化。

粘着程度:无粘感。

中砂:观察颗粒粗细:约有一半以上颗粒与砂糖或白菜籽(>0.25mm)近似。

干燥时状态:颗粒基本分散,部分胶结,胶结部分一碰即散。

湿润时用手拍后的状态:表面偶有水印。

粘着程度:无粘着感。

细砂:观察颗粒粗细:大部分颗粒与粗玉米粉(>0.1mm)近似。

干燥时状态:颗粒大部分分散,少量胶结,胶结部分稍加碰撞及散。

湿润时用手拍后的状态:表面有水印(翻浆)
粘着程度:偶有轻微黏着感。

粉砂:观察颗粒粗细: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粉(<0.1mm)近似。

干燥时状态:颗粒少部分分散,大部分胶结(稍加既能分散)
湿润时用手拍后的状态:表面有显著翻浆现象。

粘着程度:有轻微粘着感。

建筑用砂的规格

建筑用砂的规格

建筑用砂的规格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建筑用砂的概述
2.建筑用砂的规格分类
3.建筑用砂的规格标准
4.建筑用砂的规格选择
5.建筑用砂的规格对建筑质量的影响
正文
【建筑用砂的概述】
建筑用砂,顾名思义,是指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一种细小颗粒的矿物材料。

它主要用于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生产中,对于提高建筑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用砂的规格分类】
建筑用砂的规格主要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种。

其中,粗砂的粒径在 2mm 以上,中砂的粒径在 0.5-2mm 之间,细砂的粒径在 0.5mm 以下。

不同规格的砂粒在建筑中的应用也有所不同。

【建筑用砂的规格标准】
我国对建筑用砂的规格有着严格的标准。

根据 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建筑用砂应满足以下要求:颗粒级配、含泥量、含水率、石粉含量等指标均需符合规定。

【建筑用砂的规格选择】
在建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砂规格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粗砂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砂适用于一般的混凝土和砂浆生产,细砂则适用于
高强度混凝土和特殊工程。

此外,还需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建筑用砂的规格对建筑质量的影响】
建筑用砂的规格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

如果选用的砂规格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砂浆粘结力下降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工程事故。

砂岩粒径分级

砂岩粒径分级

砂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石,由砂粒、泥粒和粘土颗粒等组成。

其中,砂粒是砂岩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大小和分布对砂岩的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砂岩粒径分级一直是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

一、砂岩的粒径分布特点砂岩的粒径分布范围很广,一般在0.063mm~2mm之间。

根据国际标准ISO 14688-1:2017,砂岩的粒径分级可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四个级别。

其中,粗砂的粒径范围为2mm ~0.5mm,中砂为0.5mm~0.25mm,细砂为0.25mm~0.063mm,粉砂为小于0.063mm。

二、砂岩粒径分级的影响因素砂岩的粒径分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沉积环境、沉积物源、运动方式等。

例如,河流中的砂岩粒径分布通常比较均匀,而海洋中的砂岩则会受到海水流动和潮汐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粒径分布。

此外,砂岩的粒径还受到沉积物源的影响,不同地质构造和岩性的砂岩其粒径分布也有所不同。

三、砂岩粒径分级的应用砂岩粒径分级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于建筑材料、路基填料、钻井液等方面。

例如,在建筑材料中,粒径分级较为均匀的砂岩可用于制作混凝土、砖瓦等材料,而粒径分布较为不均匀的砂岩则可用于路基填料等方面。

此外,在钻井液中,砂岩粒径分级的选择也会影响到钻井效率和钻头的磨损情况。

四、砂岩粒径分级的测试方法砂岩粒径分级的测试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筛分法、沉降法、激光粒度分析法等。

其中,筛分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筛选砂岩样品,然后根据筛孔大小计算出不同粒径的砂岩所占比例。

沉降法则是将砂岩样品放入液体中,根据粒子的沉降速度计算出不同粒径的砂岩所占比例。

激光粒度分析法则是通过激光粒度仪对砂岩样品进行扫描,根据粒子的散射光强度计算出不同粒径的砂岩所占比例。

总之,砂岩粒径分级是研究和应用领域的重要问题,其粒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粒径分级标准可以有效提高砂岩的利用价值和应用效果。

粗砂的标准

粗砂的标准

粗砂的标准
1.砂的分类(粒径)
根据GBT14684-2022的第4节“4分类与类别”4.1.2条,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沙和特细砂,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砂:3.7~3.1mm;
中砂:3.0~2.3mm;
细沙:2.2~1.6mm;
特细沙:1.5~0.7mm。

因此粗砂的标准按时按粒径进行划分的,其粒径标准为3.7~3.1mm的天然砂、机制砂或者混合砂。

2.砂的类别
建筑用的砂子,按颗粒级配、含泥量、亚甲蓝值、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坚固性、压碎指标、片状颗粒含量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覆盖土层的自重应力和建筑物附加应力综合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士的结构迅速破坏,并且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其强度也随之迅速下降的黄士。

黄土浸湿陷落而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是造成黄上地基事故的主要原因。

由于大面积地下水位上升,部分湿陷性黄上饱和度达到80%以上,黄士湿陷性消除后,转变为低承载力和高压缩性土。

3.砂的种类(成因)
天然砂
在自然条件作用下岩石产生破碎、风化、分选、运移、堆/沉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 mm的岩石颗粒。

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净化处理的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

机制砂
以岩石、卵石、矿山废石和尾矿等为原料,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控等工艺制成的,级配、粒形和石粉含量满足要求且粒径小于4.75mm的颗粒。

机制砂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

混合砂
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

水泥胶砂的规格

水泥胶砂的规格

水泥胶砂的规格水泥胶砂的规格水泥胶砂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它是水泥、砂子、水和添加剂经过混合后形成的一种混凝土。

水泥胶砂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用地,水泥胶砂也有着不同的规格,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不同规格的水泥胶砂。

一、水泥胶砂的规格分类1. 按砂子的粒径分:水泥胶砂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种。

2. 按混凝土所需强度分:水泥胶砂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50、C60等多种强度等级。

3. 按水泥用量分:水泥胶砂分为四种,分别是P.O 42.5级水泥+砂、P.O 42.5级水泥+水+砂、P.O 32.5级水泥+砂,P.O 32.5级水泥+水+砂。

4. 按用途分:水泥胶砂主要分为墙面砂浆、地面砂浆,从而根据不同的施工对象而选择不同的砂浆规格。

二、各规格水泥胶砂的适用范围1. 粗砂粗砂的粒径一般在2~4.75mm之间,用途较广泛,适用于地面保温层、底层找平层、基础垫层、路面层等。

粗砂比较粗糙,对于面层要求平整度高的部位,建议选用中砂或细砂。

2. 中砂中砂的粒径一般在0.3~2mm之间,用途比较广泛,适用于墙面砂浆、地面找平层、基层垫层等。

中砂比较适合建筑物外墙的装修,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美观度和防水效果。

3. 细砂细砂的粒径一般在0.15~0.3mm之间,是水泥胶砂中的最细型,适用于需要较高精度的场合,如内墙和外墙涂料等。

细砂的粒径较小,能够填满砂浆中的空隙,可以提高砂浆的压实性和抗渗性。

但细砂成本较高,因此在选购时需要斟酌。

4. 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胶砂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胶砂需要根据具体使用状况来选择,通常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建筑物的要求及外部环境等因素来确定。

例如,一般情况下用于普通建筑的墙面、地面,可以选用C15或C20等强度等级;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等强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则可以考虑选用C40或C50等强度等级的水泥胶砂。

5. 不同水泥用量的水泥胶砂不同用量的水泥胶砂对于施工质量和成本的影响也不同,一般来说,水泥用量越高,其强度和质量也会越好,但同时,适用范围也会更加有限。

混凝土砂子标准

混凝土砂子标准

混凝土砂子标准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等原材料混合而成。

其中,砂子作为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砂子标准非常重要。

一、砂子的定义砂子是指粒径在0.15~4.75mm之间的天然或人工磨制的颗粒状物质。

砂子分为细砂、中砂和粗砂三种,其粒径分别为0.15~1.18mm、1.18~2.36mm和2.36~4.75mm。

二、砂子的物理性质1. 粒度分布:砂子的粒度分布应符合以下标准:(1)细砂:通过筛孔0.15mm的质量分数不小于10%,通过筛孔0.075mm的质量分数不小于50%,通过筛孔0.045mm的质量分数不小于95%;(2)中砂:通过筛孔0.3mm的质量分数不小于5%,通过筛孔0.15mm的质量分数不小于50%,通过筛孔0.075mm的质量分数不小于95%;(3)粗砂:通过筛孔1.18mm的质量分数不小于5%,通过筛孔0.6mm的质量分数不小于50%,通过筛孔0.3mm的质量分数不小于95%。

2. 含泥量:砂子的含泥量不应超过3%。

3. 含水率:砂子的含水率应控制在5%以下。

三、砂子的化学性质1. 碱含量:砂子的碱含量不应超过1%。

2. 有机物含量:砂子的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1%。

四、砂子的工程性质1. 砂子的密度:砂子的密度应在1.4~1.6g/cm³之间。

2. 砂子的耐磨性:砂子的耐磨性应符合以下标准:(1)细砂:耐磨指数不低于10;(2)中砂:耐磨指数不低于8;(3)粗砂:耐磨指数不低于6。

3. 砂子的强度:砂子的强度应符合以下标准:(1)细砂:压缩强度不低于5MPa;(2)中砂:压缩强度不低于10MPa;(3)粗砂:压缩强度不低于15MPa。

4. 砂子的吸水率:砂子的吸水率应控制在3%以下。

五、砂子的质量控制1. 砂子的采集应在无风无雨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避免污染。

2. 砂子的质量应经过检测,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