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②在氩气的气流中,高温下用过量的镁跟四氯化钛反应制得钛和氯化镁。完成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过程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是______g;
(2)请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4.(2022宁波)“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其有效成分为 和 ,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小宁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铵钙化肥,进行以下实验:取化肥样品8.0g,与足量的NaOH固体充分混合,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生成0.17g氨气( )。把反应所得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 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测得沉淀质量为4.0g。(已知: ;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参加反应)
(1)由图可知,目前空间站通过物质循环获得水的途径共有___________条,其中尿液净化时必须除去尿液中的___________等代谢废物。
(2)为实现氧的循环,目前空间站内利用氢气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H2+CO2 2H2O+CH4据测算,正常情况下一位航天员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质量约1.1千克,若这些二氧化碳全部与氢气反应,则可生成水多少千克?___________
(1)硝石(硝酸钾)与食盐同属于___________类物质(选填“酸”“碱”或“盐”)。
(2)文中石灰指氧化钙,可通过 反应制备,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水调黏合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三年中考】北京市2021-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1)

【三年中考】北京市2021-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常见的盐+化学肥料25.(1分)(2021•北京)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以下图象表示必然质量的Ca(HCO3)
受热进程中某些量随时刻的转变趋势(该进程的CaCO3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2
A B C D
A.A B.B C.C D.D
选C
7.(1分)(2021•北京)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A.小苏打B.熟石灰C.生石灰D.纯碱
选D
25.(1分)(2021•北京)某同窗欲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别离取ag样品,按以下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mL气体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1g
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g
选C
9.(2012•北京)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要紧成份是K2CO3,它属于()
选A。
中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专题 06 物质的分类及化学用语

(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即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SiO2符合氧化物的特征,同时氧化物也是一种化合物,因此SiO2也是化合物。因此SiO2属于A氧化物,B化合物。此处填AB。
专题06物质的分类及化学用语
考点1物质的分类
1.(2020年北京中考)我国大力推广在盐分高,pH>9的土壤中种植海水稻。
(1)pH>9的土壤呈___(填“酸性”或“碱性”)。
(2)大米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______。
(3)稻壳可用于制纳米SiO2,SiO2属于_______(填序号)。
A氧化物B化合物C混合物
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
B.清除油污的原理都是利用乳化作用
C.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质的性质决定
D.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
【答案】B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清除油污可能是利用乳化作用,如洗洁精清除油污,还可能是能溶解油污,如汽油,还可能是能和油污发生反应,如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而是酸性溶液,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例:氧气、臭氧在一起,是混合物,但不是溶液,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0年江西中考)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 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过氧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组成的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三年中考】北京市2012-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空气与水

北京市2012-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空气与水(27.(6分)(2014•北京)水是生命之源.(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3)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4)配制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和水的质量分别为50g、450g,主要步骤有称量、量取、溶解.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2)硬水和软水与肥皂水混合的现象不同,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填:肥皂水;(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填:氧气;2H2O2H2↑+O2↑;(4)配制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的质量为:500g×10%=5og,需要水的质量为500g﹣50g=450g;主要步骤有称量、量取、溶解,故填:50g、450g;溶解28.(6分)(2013•北京)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1)“水”有很多种.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D(填字母序号).A、河水B、自来水C、矿泉水D、蒸馏水.(2)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3)水是重要的溶剂和化工原料.氯碱工业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获得烧碱等化工产品,反应原理为:2NaCl+2H2O2NaOH+H2↑+Cl2↑.①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②烧碱可用于处理硫酸泄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4)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打开K,滴加稀盐酸,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关闭K.请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所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使瓶内压强变大,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解:(1)河水、自来水、矿泉水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中不含有杂质,属于纯净物;故填:D;(2)水通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2H2O2H2↑+O2↑;(3)①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是指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所以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36:100=9:25;故填:9:25;②烧碱可用于处理硫酸泄漏,是烧碱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4)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所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使瓶内压强变大,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填: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所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使瓶内压强变大,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33.(7分)(2013•北京)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查阅资料】①Na2S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②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实验过程】①取0.5g碳酸钠、0.2g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入(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4Na2CO3+12S+X2Na2S4+2Na2S2O3+4CO2,X的化学式为O2,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2所示).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4:5.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9%(结果精确到0.1%).【反思与评价】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请说明有何影响,并阐述理由: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解:【实验过程】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和4Na2CO3+12S+X2Na2S4+2Na2S2O3+4CO2,可知X的化学式为O2;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填:O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③四硫化钠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硫和氢氧化钠,会使得试管内压强变小,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4:5;故填: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4:5;④【解释与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00%=20.9%;故填:20.9;【反思与评价】未放置一段时间会导致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故填: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选A8.(2012•北京)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选C。
【三年中考】北京市2021-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物质的分类(1)

【三年中考】北京市2021-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分类
26.(6分)(2021•北京)铝元素与人类关系紧密.
(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2)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下图,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 .
(3)铝元素在自然界中要紧以Al2O3存在,Al2O3属于 B (填字母序号).
A.单质B.氧化物C.碱D.盐
(4)工业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式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该反映属于大体反映类型中的分解反映.
(5)铝可制成蒸锅,要紧利用铝的延展性和导热性.
(6)药品“氢氧化铝[Al(OH)3]”片剂能与胃酸(要紧成份为盐酸)发生中和反映,医治胃酸过量症,该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
解:(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2)由图可知,铝的原子序数是13,依照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
(3)Al2O3是由铝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4)该反映的反映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大体反映类型中的分解反映.
(5)铝可制成蒸锅,要紧利用铝的延展性和导热性.
(6)反映物为氢氧化铝和盐酸,生成物为氯化铝和水,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故填:(1)金属;(2)13;(3)B;(4)分解;(5)导热;(6)Al(OH)3+3HCl═AlCl3+3H2O
3.(1分)(2021•北京)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S O2C.H Cl D.N aOH 选B
4.(2012•北京)以下物质的要紧成份属于氧化物的是()
选B。
【三年中考】北京市2012-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北京市2012-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4.(1分)(2014•北京)下列物质必须密封保存的是()A.木炭B.浓盐酸C.石灰石D.氯化钠选:B19.(1分)(2014•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用作冷冻剂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选A1.(1分)(2013•北京)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选B14.(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A.碳酸钙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选C18.(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气焊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选C26.(6分)(2013•北京)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B(填字母序号).A.碳酸钙B.乙醇(C2H5OH)C.二氧化碳(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写化学式).(3)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4)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2Na2CO3+C.(5)“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ABC(填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使用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解:(1)碳酸钙属于碳酸盐不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属于碳的氧化物不属于有机物,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2)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3)在MnCO3中碳酸根化合价是﹣2价,锰元素化合价是+2价;(4)反应物是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和碳酸钠,反应条件是440℃和高压,用观察法配平,所以方程式是:3CO2+4Na2Na2CO3+C;(5)“碳海绵”具有多孔结构,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所以具有吸附性,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所以可重复使用;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所以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答案为:(1)B;(2)石油;CH4;(3)+2价;(4)3CO2+4Na2Na2CO3+C;(5)ABC.A.蜡烛燃烧B.冰雪融化C.香水挥发D.干冰升华选A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选B24.(2012•北京)一定温度下,在下图所示装置中,固体X与气体Y反应.生成气态产物,当改变温度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重新生成X和Y.利用上述反应原理和装置,对含杂质的固体Co进行提纯(杂质不参加反应),发生的化学A.容器1中的温度为600℃B.容器2中的固体是纯净的CoC.该装置最终导出的气体是CoCl2和H2D.固体Co从容器1到容器2的过程为物理变化选B32.(2012•北京)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1)实验装备①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5、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现象Ⅰ无明显变化产生气泡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无明显变化现象Ⅱ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2)实验过程【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CaCl2.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CaCl2 和NaOH反应生成Ca (OH)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3)实验反思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解:(1)②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Na2CO3=2NaOH+CaCO3↓;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Ca(OH)2+Na2CO3=2NaOH+CaCO3↓;(2)【实验1】由表知,碳酸氢钠和氯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加入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又由表知,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为证明溶液中有生成的碳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有,否则无;故答案为:CaCl2;CaCl2 和NaOH 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实验2】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把反应后的溶液加热,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即可,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3)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或者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故答案为: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北京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北京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北京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涵盖了初中化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下是
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
化合物。
2. 元素和原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物
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表示化
学反应的过程。
4. 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5.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6. 化学计量:涉及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摩尔浓度等概念。
7. 溶液:包括溶液的组成、浓度、溶解度等概念。
8. 酸碱盐:酸碱盐的性质、分类以及酸碱中和反应。
9.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等概念。
10.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11. 有机化学基础:包括烃、醇、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
性质。
12. 化学实验:实验操作、实验安全、实验器材使用等。
13.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物质的量计算、溶液浓度计算等。
14. 化学与生活: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
结束语:北京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还要求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奥秘,为将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三年北京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doc

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酒精燃烧C.铁丝弯曲D.西瓜榨汁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木柴燃烧B. 冰雪融化C. 白磷自燃D. 食物变质4、下了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盐酸用于除铁锈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5、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三、元素1、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其组成元素有_____种。
2、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C.元素符号为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3、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
这里的“钙”是指_____(填“分子”或“元素”)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5、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6、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6 B.原子序数为16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7、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四、物质的分类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灰水B.空气C.生铁D.干冰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氢气B. 氯化钠C. 空气D. 铜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2012-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4.(3分)(2014•北京)利用化学反应2Na+H22NaH收氢气的质量.可实现氢气的存储,计算230g金属钠最多可吸.
解:设可吸收氢气的质量为x,
2Na+H22NaH
46 2
230g x
=,
x=10g,
答:可吸收氢气的质量为10g
35.(3分)(2014•北京)某厂烟气中SO2的平均含量为0.032g/L,用780g硫化钠(Na2S)溶液恰好能吸收2000L 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5SO2+2H2O═4NaHSO3+3S↓.
求理论上得到NaHSO3溶液的质量(假设烟气中其他成分不能被吸收).
解:2000L 该厂烟气中的SO2的质量:2000L×0.032g/L=64g
设生成S 的质量为x,
2Na2S+5SO2+2H2O═4NaHSO3+3S↓
320 96
64g x
x=19.2g
溶液质量64g+780g﹣19.2g=824.8g.
答:得到NaHSO3溶液的质量为824.8g
34.(3分)(2013•北京)甲醇(CH3OH)是基础的化工原料,制备原理为:
CO+2H2CH3OH.当消耗5.6kgCO时,计算生成甲醇的质量.
解:设生成的甲醇的质量为x
CO+2H2CH3OH
28 32
5.6kg x
解得:x=6.4kg
答:生成甲醇的质量是6.4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