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士兵阵亡的条件

合集下载

朝战美军阵亡数字再分析

朝战美军阵亡数字再分析

2008/02/04朝戰美軍陣亡數字再分析張貼者: Light 於10:39 下午朝鮮戰爭中美軍陣亡數字到底是多少,一直是中國大陸網友爭論不休的話題。

這個話題間接牽涉到對朝鮮戰爭的評價,甚至潛意識地與民族情感、愛國心等聯繫起來,結果往往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把一些道聽途說或者想當然爾的說法拿來傳述。

這不但無助於瞭解歷史,更對瞭解現狀有礙。

筆者曾在2004年以這個題目撰文發表於戰史沙龍,幾年來收集更多資料,又發現爭論依然不斷,覺得有必要更完整地討論這個題目。

一般的爭議,在於中國網壇上流傳的朝戰美軍死亡人數有兩個數字,一個是54,246人,一個是33,629人,許多人對這兩個數字感到混淆,而至產生了陰謀論,認為前者是真正的數字而後者是近年美軍或美國政府的蓄意修改。

持此論者舉的證據主要是美國朝戰紀念碑(全名應是朝鮮戰爭退伍軍人紀念碑)上刻的數字,上寫著美國死亡54,246人,以及一兩本著作引用的這個數字。

這裡不妨先來看看這54,256人的數字怎麼來的。

要知道,朝戰對美國人來說是個「被遺忘的戰爭」,一直都沒有受到太多關注,要等到近十多年來,才開始有人呼吁要正視這段歷史,也才在1995年設立這個紀念碑。

事實上,這不是個「碑」,而是在公園的一角有個獨立的露天展覽,展覽的主體是19名士兵的塑像,散佈在草地上,也沒有如越戰紀念碑一樣把所有死亡人員的姓名刻在牆上,只把死亡數字刻在水池邊緣的石碑上。

這個數字的由來,其實是美國政府官僚的錯誤。

美國軍方對於戰爭中的死亡人員本有一套完整的處理程序,除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會通知家屬外,更定期公布傷亡人數,近年的戰爭如伊拉克戰爭,甚至做到每天公布,有名有姓有地點,讓死亡人數無所遁形。

會這麼做,主要是因為在信息自由的社會中,隱瞞這種數字不但沒有必要,而且會讓官員自己惹上麻煩。

那麼,怎麼又是官僚的錯誤呢?原來,在90年代建碑的時候,在沒有仔細研究下,把國家服役人員資料中心提供的54,246人當做是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的死亡人數,刻上石碑,也把資料中心提供的37,000多人名單列在該紀念碑附屬的數據庫中供遊客查詢。

美军战区纪律手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美军战区纪律手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美军战区纪律手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美军的战区纪律手册本人在一家设备制造公司工作,老板是一个美籍华人。

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对公司不是很了解,只是发现公司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几乎人人都是军迷,人人都对军事感兴趣,正好本人也算是半个军迷吧,当然为此而高兴,可是也禁不住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后来,等到和周围人混熟了才打听出来,原来我们的老板曾经在美国军队服过7年兵役,甚至还在911之后参加了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上过战场,参加过战斗,据说还立过不少战功,实在是一位神人。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公司的人才几乎全都成了军迷。

由于我们是设备制造公司,所以对武器装备有其感兴趣,在工作之余,总是离不了聊起世界各国先进武器的话题。

而最近四代的首飞,更是令大家高兴不已,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只要谁一起头,大家基本上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很多时候,大家的观点都会不一致,而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拉上老板来说说,征求一下这个曾经上过战场打过仗,亲手接触体验过武器装备的人的意见。

可奇怪的是,老板很少参与我们的讨论,就算是被我们拉过来,也最多是微笑着听我们讨论。

问他的时候,不是笑笑不说话,就是顾左右而言他。

有时候,我们还会从他的脸上看到隐隐的担忧的神情。

这令我们感到很奇怪,总觉得他是故意低调,藏而不露,于是更加想方设法从他的嘴里套话。

终于,有一次,老板本我逼问得紧了,才叹了一口气对我说,小岑啊,其实你们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唯武器论,你知不知道,打仗不是只要有武器就可以的,再厉害的武器也要人来使用啊。

没有人,武器也只不过是一堆堆零件而已,和我们生产的机床没有区别啊?我听了这话,不禁有些奇怪,美国人不就是靠着先进的武器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么?老板叹了一口气说:“小岑,你们也都知道,我是曾在美国部队服过役的,其实,在没进入军队之前,我也和你们是一个想法,但是,那次跟随军队的战役,却使我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

你们不是想知道美军战无不胜的原因么?你们等等。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在1950年代协助朝鲜抗击美军侵略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具体时间是1950年至1953年,期间共有超过800万中国军人和民间人员参加了这场抗美援朝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也派出了很多士兵。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较为激烈的战争,双方都有不少牺牲。

但是,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士兵的阵亡人数却比中国志愿军的阵亡人数低很多。

具体来说,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阵亡人数只有3.36万人,而中国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的阵亡人数则高达18万人。

这个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呢?1.武器装备的差异第一点原因,是武器装备的差异。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军队拥有比中国志愿军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例如有歼击机,重型坦克,以及数字化指挥中心等,使他们在战场上更有优势。

而在同样装备不佳的情况下,由于美国有足够的钱财投资军事科研和武器装备,因此他们更容易获得胜利。

2.军事指挥的能力第二个原因,是军事指挥的能力。

在战争中,军事指挥是非常关键的,而美国在这方面也比中国志愿军更为出色。

美国军队一直以来就注重军事教育,把教育和经验融为一体,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将领。

而中国志愿军则像很多新生事物一样,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缺乏更好的指挥。

3.伤亡之难度差异第三个原因,是伤亡之难度差异。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实行了“前线就医”策略,即在战场的前线设有医疗点,随时对伤员进行救治。

而中国志愿军因为经济和物质缺乏,只能在后方设立医疗点,因此救治时间和空间都会更长,这使很多可救之人也因等待过久而死亡。

4.作战策略第四个原因,是作战策略的差异。

在战争中,美军采取的是“火力压制战术”,即大量使用空袭、火炮等大范围杀伤性武器,将敌人压制在阵地上。

而中国志愿军采取的是“肉搏战术”,即手持枪炮近距离进行作战,这种战术需要更多的体力,也更加危险,对阵亡人数的增加有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士兵阵亡人数比中国志愿军阵亡人数少,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被志愿军缴获军旗当布袋,美军为何还骄傲颁发史上最多勋章

被志愿军缴获军旗当布袋,美军为何还骄傲颁发史上最多勋章

被志愿军缴获军旗当布袋,美军为何还骄傲颁发史上最多勋章图注:美军第7师31团团旗,⼜称“北极熊团”团旗,国家⼀级保护⽂物,原件收藏于中国⼈民⾰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展厅,此图为复制品。

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第⼆次战役的收官之战,长津湖战役是参战双⽅都认为⾃⼰取得胜利、双⽅⽼兵⼜都不愿回忆细节的残酷之战。

是役,-30℃以下的酷寒⽆处不在,参战双⽅都有⼤量⼈员冻死冻伤。

特别是志愿军因缺乏御寒物资⽽导致“棉⾐之困”,付出重⼤代价后奇迹般取得胜利,被志愿军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评价为“艰苦程度超过长征”。

图注:9兵团所属部队在组织战前动员。

从图中可以看到,战⼠们没有北⽅寒区所需的厚实⾐服。

(⼀)9兵团遇到“棉⾐之困”,发⽣在特殊背景下。

第⼀次战役结束后,联军在朝兵⼒达55.3万,⽽志愿军⾸批⼊朝部队仅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加1个团,共23万⼈,⼈数、装备都处于严重劣势。

正是在这⼀情况下,9兵团作为补充兵⼒紧急⼊朝。

9兵团下辖20军、26军、27军,共15万⼈,⼊朝前⼀直在东南备战。

由于⼊朝紧急,这⽀南⽅部队来不及组织战前训练,也未及做好后勤保障准备,就匆匆登上了北上的军列。

奉命北调时,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通过军区致电军委及华东局:“⽬前兵团冬⾐悉按江南⽓候缝制,恐不耐寒,可否请东北装备御寒⾐被、棉鞋帽等。

”然⽽,他们直⾄开赴东北,也未得到明确答复。

宋时轮后来得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于10⽉27⽇曾给⽑泽东发电,称9兵团所需棉⾐已由三野解决,保证11⽉1⽇前发齐,但最后发到战⼠⼿中的依然是南⽅部队⽤的棉⾐。

宋时轮与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是⽼战友,他将最后的希望寄于东北军区。

9兵团抵达沈阳后,熟悉半岛⽓候的贺晋年见战⼠们着装单薄,警告道:“你们这样⼊朝,别说打仗,冻都把你们冻死了!”他下令把军区仓库中存放的原⽇军⼤⾐、棉鞋悉数调拨给9兵团,数量⼀共是5万,有⼈发到棉⾐,没有棉裤,有⼈只有棉帽,没有棉鞋。

东北边防部队的⼲部战⼠也脱下⾝上的⾐帽送给9兵团官兵。

志愿军与美精锐遭遇战手榴弹在敌人头上爆炸

志愿军与美精锐遭遇战手榴弹在敌人头上爆炸

志愿军与美精锐遭遇战手榴弹在敌人头上爆炸一半个世纪前的“斩首行动”笔者曾问过老唐为什么上来照着人家脑袋就是一枪。

因为他这个举动引来了太多的争议,甚至很多老战友都对他当时的做法大加褒贬,认为老唐就是当敢死队的料,指挥一个连未免太抬举他了。

老唐自己的回答却十分简单:“他戴着夜光表啊,戴夜光表的肯定是当官儿的,我先把他毙了,后边我要怎么打就怎么打。

”不能不说老唐的想法很有道理,这种“斩首”的做法,对美军当时的作战组织来说,是相当致命的。

当时的美军,是一支典型的近代职业军队。

着名历史穿越题材小说《窃明》中,作者对于军事理论的描述极有独到之处,他在评论军队组织的历史变化时写道:“近代军队是一具战争机器,通过残酷的体罚和训练,让士兵渐渐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而形成对命令条件反射式的执行。

一支近代军队中的士兵,对军棍和皮鞭的畏惧是根深蒂固的,在战场上越恐惧就越会机械地执行命令。

例如南北战争的美军会在炮火覆盖下,列着严整的队型缓步行军1英里,然后完美地进行队列变换,翻越矮墙。

并从400码距离开始还要受到线膛枪射击,直到一万人在进攻中挂掉八千才崩溃掉。

封建军队的组织结构更不必说,作战主要靠个人武勇,凭首级计功,靠抢劫来维持斗志,所以封建军队才会有归师勿遏、围城必阙的说法,就是希望不要逼得对手拼命。

而近代军队就没有这些说法,反正都是拼光了拉倒,只是战场上的行尸走肉罢了。

没有灵魂的军队只能僵化地进行杀戮或被杀戮,而不能积极主动地作战,所以遇到现代军队后就出现了一边倒的大屠杀。

只有理想,才能给近代军队这具死尸注入灵魂,不仅仅是机械的刚硬,还有灵活的战术和柔韧的弹性。

充满战斗欲望地去作战,灵活地根据战场形势去争取胜利,被击溃的单兵也能自行恢复战斗意志。

比如大规模的敌后游击战,并非古人不愿意,而是封建军队和近代军队根本做不到。

陷入敌后的封建军队是只会抢劫的流寇,失去指挥的近代军队是死挺的干尸。

”美军一直到越南战争时代,重视培养的都不是有理想的军队,而是具备铁一样纪律的职业化军队。

小度写范文伊拉克现状2018 [非对称伊拉克狙击战点评]模板

小度写范文伊拉克现状2018 [非对称伊拉克狙击战点评]模板

伊拉克现状2018 [非对称伊拉克狙击战点评]美军驻守在伊拉克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伊拉克游击队面对优势火力的美军,采取了狙击袭击、安放简易爆炸装置等非对称手段与美军进行非对称战争。

美军也依靠狙击手、新战术和新技术制衡新出现的战场危机。

当美军护送车队行驶在巴格达以话80公里的哈巴尼亚的街道上时,一辆银色带篷货车慢慢在路边停靠。

早就埋伏在附近屋顶上的1个美军狙击小组用10倍瞄准镜紧盯着货车,发现货车驾驶员正在对护送车队进行录像,而车内的另外1人则举起了带瞄准镜的步枪。

美军狙击手立刻开枪,打死了货车内的2名游击队员。

这是一次成功的反狙击行动,但事件并非如此简单,事后调查表明:游击队手中拿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现役M40A3狙击步枪――2005年8月被伊拉克游击队打死的1名美军狙击手所用的武器。

发生在哈巴尼亚的这次事件是伊拉克狙击战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自此,驻伊美军开始从被动挨打转入以狙击小队为主要反击手段的伊拉克狙击战。

不对称冲突2003年的美伊战争中,偶尔能见到伊拉克军队的狙击手。

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这些狙击手脱掉军装并逐渐消失。

到2003年末,一些萨达姆的忠实拥护者和基地组织偶尔会袭击美军,但并没有形成规模。

2004年,伊拉克发动的狙击袭击次数迅速增加,聚集在费卢杰的游击队有数千人,丝毫不惧美军的围攻。

2004年11月,美军攻陷费卢杰,事实证明,与装备精良的美军打阵地战是行不通地。

于是游击队改变了策略,从直接对抗转变为不对称作战,以降低风险。

采取放置汽车炸弹和简易爆炸装置、发动大规模的狙击战等新策略。

游击队狙击手穿着平民的衣服、利用平民作掩护、从清真寺开枪、坐救护车溜走。

他们可以随时获得狙击武器,再加上有数以千计的美军士兵作目标,打了就跑的游击队可以随时随地发动袭击。

当美军快速反应部队迅速赶赴现场时,游击队的狙击手通常会扔掉枪支,溜进邻居家里。

美军对这种情况也无可奈何。

在这一时期,美军的战术显然还没有从正规战争的束缚中走出,美军的将军们已记不清30年前越南战争中后期,美军特种部队是如何对付越南游击队的了。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抗美援朝战争是朝鲜战争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国及其联合国盟军直接对抗的阶段。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阵亡人数明显低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地理环境。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朝鲜半岛,这个地区的地貌以多山丘陵和密林为主。

在战争初期,朝鲜的冬季气候和地形对于美军来说构成了巨大的困难,导致许多美军士兵丧失了战斗力,甚至因严寒和恶劣环境而死亡。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大多数来自中国内地,对于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更加适应,更能充分发挥作战能力。

第二,作战策略。

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了与美军不同的战略和战术,主要的策略是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以小股特种部队和游击队对付美军的大规模进攻,使用埋伏、诱敌深入和迂回包抄等战术。

这种战略和战术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使得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相比之下,美军采用的是集中兵力、快速决战的战略,往往需要较高的军事投入和精确的战略控制,这也增加了美军的伤亡风险。

士气和动员。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以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目标的正义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士气高涨,积极响应了中共中央的号召,踊跃参加战斗。

而美军参与战争的士兵大多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像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有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国家责任感,这也导致了美军的作战效果相对较差。

第四,国力和军事实力的差异。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解放战争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国力和军事支持。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的作战能力和装备逐渐得到提升,而美国作为当时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大国,大部分兵员和装备都是经过精心训练和战备的。

尽管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挥了很大的意志力和战斗力,使得战争的胜利成为可能。

综合以上几点因素来看,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阵亡人数比中国人民志愿军低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环境、作战策略、士气和动员以及国力和军事实力的差异。

1993年美国在索马里的行动(详细介绍)

1993年美国在索马里的行动(详细介绍)

1993年美国在索马里的行动(详细介绍)2009-03-22 12:3619名美军阵亡士兵: CWD Donovan Briley[ 转自铁血社区/ ]Staff Sgt. Daniel BuschSpec. James CavacoStaff Sgt. William ClevelandStaff Sgt. Thomas FieldSgt. First Class Earl FillmoreCWD Raymond Frank[ 转自铁血社区/ ]Master Sgt. Gary Gordon(电影中阵亡的三角洲狙击手加里戈登军士长) Sgt. Gornell HoustonSgt. Casey JoycePfc. Richard KowalewskiPfc. James MartinMaster Sgt. Tim‘Griz’Martin[ 转自铁血社区/ ]Sgt. Dominick PillaSgt. First Class Matt RiersonSgt. Lorenzo RuizSgt. First Class Randy Shughart(电影中阵亡的三角洲狙击手兰迪舒哈特中士) Cpl. Jamie SmithCWD Cliff ‘Elvis’Wolcott[ 转自铁血社区/ ]其中上面的两名以括号标出的士兵是因拯救第二坠机地点中的Mike Durant而阵亡.虽Gary Gordon(终年33岁)及Randy Shughart(终年35岁)舍身成仁的拯救行动,只能救回Mike Durant一人;两人终在1994年5月23日,获克林顿颁授美军最高荣誉的国会荣誉勋章。

笔者曾经拜读Mc拉出机身Knight上校(1993年时为中校)的遗篇访问,表示电影情节是经过修饰的(真实的麦上校并不抽烟)。

笔者在参考过有关史实以及克林顿总统颁授二人国会荣誉勋章之演讲词后发现,电影中两人的死亡顺序与史实并不相同,以下是笔者所了解的真实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士兵阵亡的条件
一名美军士兵或军官的死达到阵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当场毙命,如果还剩一口气被拖上担架,即使是旋即咽气,也记
入“其他原因死亡”。

2.必须有确凿证据证明此人是被敌方命中而丧命,否则记入“事故死亡”。

比较著名的例
子是朝鲜战争中美第八军军长沃克中将乘坐吉普车时因躲避流弹跌入深沟摔死事件,其美军战史上的正式死因是车祸。

3.死者的尸体必须被其战友发现,起码面部可供辨认,并有效收集了死者的身份标牌。

因为有这么多条件,一名美军士兵或军官要想阵亡真的不容易。

于是美军在战争中的阵亡率一直很低。

同样道理,美军的作战飞机,坦克,战舰战损率也低的吓人,以至于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因事故自行坠落的战机是被敌人击落的三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