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 材料阅读类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类汇编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及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类汇编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为此科学家提出:制定措施限制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利用过多的二氧化碳。
具体做法有:将二氧化碳捕获并使之隔离于地下或海底;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资源,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水溶液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这项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获得了燃料。
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气体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下面是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照表。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
如新西兰从2004年开始征收牛、羊和鹿等的“放屁税”。
某研究发现,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
若把这种细菌移植到能释放大量甲烷的动物体内,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总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CH4O)属于(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2)新西兰地区收取“放屁税”,针对的温室气体是。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C.二氧化碳的温室强度大于其他温室气体(4)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答案】(1)C (2)甲烷(3)B (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解析】试题分析:(1)甲醇是由C、H、O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根据资料“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即牛、羊和鹿等动物中放出的是甲烷;(3)由表格信息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比其他温室效应的气体更高;(4)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既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43 化学与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考点43 化学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2017·金昌)“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A.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B.优化建筑设计,减少空调使用C.为防止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就地焚烧D.少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答案】C2.(2017·莱芜)2017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B提倡饮用蒸馏水,实现健康人生C珍惜资源,实行资源永续利用 D 弘扬生态文明,共圆生态梦想【答案】B3.(2017·某某)“节能有道,节俭有德”,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A.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B.经常使用一次性纸杯C.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D.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解析】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节省大量的能源,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A正确;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一次性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故措施不合理,B错误;C.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C正确;D.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D正确。
【答案】B4.(2017·某某)泉城某某,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保护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B.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C.把废旧电池埋入水中处理D.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答案】A【解析】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把废旧电池埋入土中处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均不利于环境保护.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A.5.(2017·某某)今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说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路灯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D.尽量不用一次性水杯【答案】b6.(2017·某某)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4月24日——5月23日进驻某某市开展环保督查工作。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计算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综合计算题(一)1.(18某某)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CO2+2NH3CO(NH2)2+H2O,请计算:(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6t尿酸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答案】(1)46.7%t。
【解析】(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2)设理论上需要氮气的质量为x。
CO2+2NH3CO(NH2)2+H2O3460x6tx tt。
2.(18某某)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 C2H5OH+3O2。
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
(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________?(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_______棵树吸收的CO2。
【答案】(1).506g(2).20【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设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x。
2CO2+3H2O C2H5OH +3O28846968gxx=506g(2)968g÷48.4g=20答:(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506g;(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20棵树吸收的CO2。
3.(18某某)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73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1)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需要水__________克.(2)当a为8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答案】(1)50(2)3.8%【解析】(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质在稀释前后质量不变。
100g×5%=(100g-x)×10%x=50g;(2)根据图像可知,当a为80g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3 综合计算(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专题13 综合计算1.【2017年某某省眉山市】(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有机物(含C、H、O三种元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用下图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探究。
提示: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实验数据:读数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电子天平a电子天平b请计算该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6:1:8有机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3.6g:0.6g:4.8g=6:1:8第34题图2.【2017年某某省某某市】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
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
小柯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
Ⅰ.取样品20g,倒入容积为20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流漏斗中加入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1。
Ⅱ.打开活塞,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置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m2。
Ⅲ.实验数据如下表: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回答下列问题:(1)配平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_______NaAlO2+3H2↑(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3)以下情形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
A.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 B.在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C.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答案】(1)2 (2) 27%。
(3)BC54/x=6/ 解得x=Al%=m铝/m样品×100%=/20g×100%=27%答:该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为27%。
(3)A.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不影响测定结果; B.在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导致氢气的质量偏多,计算的铝的质量偏大;样品中铝的含量偏高;C.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导致氢气的质量偏少,计算得出铝的质量比实际偏低,样品中铝的含量偏低。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 物质的推断(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专题分类:物质的推断1.(2018某某)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木炭粉中的几种,取mg该固体粉末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本流程涉及到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且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溶液N中只含一种溶质B.原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碳酸钙C.白色沉淀Y一定是碳酸钙,气体W一定是氢气D.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氧化铜,一定含有碳酸钙【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某固体粉末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气体X,X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说明X是二氧化碳,Y是碳酸钙;固体Z加入100g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W,固体Z全部溶解得到浅绿色溶液N,因此Z是铁,W是氢气,浅绿色溶液N中有氯化亚铁溶液;因此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有氧化铁和木炭粉,一定没有氧化铜,碳酸钙可能有可能没有。
2.(2018某某)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氧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2)白色沉淀C是BaSO4(填化学式)。
(3)原固体粉末一定含CaCO3、Na2SO4(填化学式)。
【解析】固体粉末加足量的水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由于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产生的别说沉淀A甲足量的稀盐酸会全部溶解产生气体,故白色沉淀A 是碳酸钙,无色滤液B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故无色滤液B中含有硫酸钠,产生的白色沉淀C是硫酸钡,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氧化钡。
(1)反应I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白色沉淀C是硫酸钡。
(3)原固体粉末一定含碳酸钙和硫酸钠。
3.(2018某某)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近日,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第三种中微子震荡,中微子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称为中微子振荡,这将为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之谜再添新的金钥匙。
则回答:(信息提供):(1)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即“反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2)好莱坞科幻大片《2012》中描述:当太阳活动突然加剧,释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地核被这些中微子加热并熔化,带来了剧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灭顶之灾。
(3)科幻片《星际迷航》里,宇航员利用反物质用作星际飞船燃料进行太空之旅。
《天使与魔鬼》将反物质被描述成威力最大的能量源。
(应用拓展)(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进行推测,你心目中的反氢原子结构可能是(_______)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2)你认为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则图中代表各粒子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1表示_________,-1表示_______。
(3)当质子与反质子、电子与反电子相碰撞而就会立即“湮灭”____(是否)化学变化,请说明你的理由是_____。
【答案】B 1个反电子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不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解析】【分析】【详解】(1)由资料可知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粒子比较,它们中的电子、质子,与普通粒子中的质子和电子,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氢原子中质子带正电,则反氢原子中质子带负电,氢原子中电子带负电,则反氢原子中,电子带正电,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2)根据题中的信息: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可推知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 +1表示1个反电子;-1表示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26 化学式练习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考点26化学式一、选择题1.(2017·某某)“3.15”晚会曾曝光市场上不法商贩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产品获取利益,下列关于甲醛(化学式为HCHO)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从结构上看:甲醛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B.从组成上看:甲醛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从变化上看:甲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从用途上看:甲醛能被破坏蛋白质结构,因而可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解析】A.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每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甲醛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C.甲醛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醛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正确;D.甲醛能被破坏蛋白质结构,因而可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正确。
【答案】A2.(2017·某某)下列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的是()A.干冰和冰B.纯碱和烧碱C. 金刚石和石墨D.生石灰和熟石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冰是水的固态,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纯碱是碳酸钠,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烧碱是氢氧化钠,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B不符合题意;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碳的单质,故C符合题意;生石灰是氧化钙,含有钙、氧两种元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含有钙、氢、氧三种元素,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3.(2017·某某)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钠[NaO]B.氯化银[AgCl2]C.氢氧化钾[K(OH)2]D.硫酸锌[ZnSO4]4.(2017·某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最外层电子数B.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和元素种类都一定改变C.苯(化学式为C6H6)分子由6个碳元素和6个氢元素组成D.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5.(2017·呼和浩特)以下对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分类和用途的说法,其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答案】D【解析】干冰是固体CO2,属于氧化物,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A正确;酒精是乙醇(C2H5OH)的俗称,属于有机物,70%-75%的酒精可用于医疗消毒,B正确;水银是汞(Hg)的俗称,为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可用于制水银温度计,C正确;NaHCO3俗称小苏打,由Na+和HCO3-构成,属于盐,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苏打又名纯碱,是Na2CO3的俗称,用于制玻璃、瓷砖、造纸等,D错误。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一段时间以来,网传隔夜菜、肉类腌制品不能吃,是因为含亚硝酸盐。
对于亚硝酸盐大家有众多疑问。
疑问一:亚硝酸盐是什么东西?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NaNO2),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咸味,易溶于水。
它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火腿、酱卤肉等熟肉类食品加工,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
国家对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最大含量限定为:蔬菜4mg/kg,肉类 3mg/kg。
疑问二:亚硝酸盐的“毒”从何来?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效应,它被吸入血液 1~5 分钟后,就已经分解。
亚硝酸盐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
当摄入维生素 C 时可以阻止致癌物产生。
疑问三: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超标吗?实验人员准备了清炒菠菜、清炒芹菜和小白菜炒肉,三种菜各自被分成 6 份,常温和冷藏条件下各保存一半。
实验人员分别取 1 小时后、6 小时后、20 小时后的剩菜,经过捣碎、提取、离心、过滤,取出汤汁。
通过比色法逐一测得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菜在放置 20 小时后,无论常温还是冷藏,亚硝酸盐含量虽均有增加,但都远未超过国家标准。
疑问四:摄入多少亚硝酸盐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 0.2 mg。
我们日常吃的大米、蔬菜、肉品里面几乎都含有亚硝酸盐。
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 80%来自蔬菜。
如果你体重 50 kg,即使一次性吃 2.5 kg 蔬菜也是安全的。
因此,将亚硝酸盐摄入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吃隔夜菜会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B.常温储存及冷藏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增加趋势C.适量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抑制致癌物的产生D.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蔬菜类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要高于含肉类的隔夜菜(4)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 N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分类:科普阅读类题
1.(2018某某)科普阅读题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海丰富的资源中,油气属于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对石油加热炼制时,根据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可得到的产品有________(写一种)。
(2)天然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变化______________-。
(3)材料2中所述锰、镁、铜等是指___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4)海洋鱼类、海参、龙虾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
(5)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我们要捍卫祖国的领士、领海和资源的完整。
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你的一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混合物 (2)沸点 (3)汽油(或柴油石蜡或沥青等) (4)(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 (5)元素 (6)蛋白质 (7)合理开发 (或谨慎开采或有计划开采) 【解析】(1)南海丰富的资源中,石油和天然气,油气属于混合物;石油分馏时,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得到的产品有汽油(或柴油或石蜡或沥青等) ;(2)天然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3)材料中锰、镁、铜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锰、镁、铜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指元素;(4)海洋鱼类、海参、龙虾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5)在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应注意合理开发 (或谨慎开采或有计划开采)。
2.(20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上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
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右图。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例如,利用照明灯、人
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
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
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
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骑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
(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Bi2Te3由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答案:(1)石油,煤炭;(2)CO,化学;(3)两;(4)ABD
解析:(1)化石能源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石
油由2015年的33%到2030年的31%,到2050年的27%,为比例降低;天然气由2015年的23%到2030年的26%,到2050年的27%,为比例升高;煤由2015年的30%到2030年24%,到2050年的18%,为比例降低,故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应为石油,煤炭;
(2)H 2O + CO 2—————→光子晶体光催化
H 2 + CO + CH 4+ CH 3OH ,在H 2、CO 、CH 4、CH 3OH 等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 ,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
(3)Bi 2Te 3由Bi 和Te 两种元素组成;
(4)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是目前清洁、高效能源的发展方向,故A 正确;随着科技进步,能源的利用效率会越来越高,故B 正确;石油和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一旦用完,就不可以再产生,故C 错误;能量可以同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生活中的废热可以通过一定设置转化为电能,故D 正确。
3.(2018某某)2018年2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加工木材的方法(如图),把天然木材放在NaOH 和Na 2SO 3的混合液中煮沸以除去部分木质素,接着在100℃以上的高温中进行机械压缩制成致密木材。
(1)致密木材是由天然木材加工而成的,其密度为天然木材的3倍。
①加工致密木材的材料主要取自于植物的 茎 (填植物器官名称)。
②充分压缩后木材的厚度减小到原天然木材的20%,这一过程主要是 物理 变化。
若在压缩过程中底面积保持不变,则说明处理过程中木材的质量减少了 40% (用百分数表示)。
(2)致密木材的硬度、拉伸强度都很大,为天然木材的10倍左右,甚至超过了部分金属。
①致密木材的拉伸强度和纤维素有关。
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 12H 10O 5)n ,则其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C :H :O= 72:5:40 。
②拉伸强度=,它用来表示材料的坚韧程度。
拉伸强度与我们所学的科学量 压强 的单位是相同的。
(3)与其他材料相比,致密木材的优点是 B 。
A .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
B.可代替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原料来源丰富,能通过无限制砍伐树木加工制成
4.(2018某某)在小英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一袋袋化肥一一碳酸氢铵( NH4HCO3).过了一个夏天,小英发现这种化肥所持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更浓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碳酸氢铵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没有密封,化肥也没有撒落在地上,更没有人进过仓库开袋使用。
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这种刺激性气味.粉末为什么会消失呢?
(1)【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猜想】①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
②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一些氧化物。
(3)【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__________ (填序号)不成立;②氨气(化学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剂变蓝;③NO2为红棕色气体。
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
(4)【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
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
见红棕色气体
分解产物中有
______,没有
__________
②按如图二所示装置继续实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解产物中有
直到反应完全__________
(5)【应用】①利用氨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你应该如何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2). NH3和H2O (3). NO、NO2 (4). CO2 (5).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存在氨气 (6). 密封,低温保存
【解析】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分解产物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解答时要根据已有知识和题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3) 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称为碳酸氢铵的升华,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①不成立;
(4)根据“②氨气(化学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剂变蓝”;“③NO2为红棕色气体。
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可知,实验①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说明反应中有氨气和水生成,没有NO、NO2生成。
所以实验①的实验结论是分解产物中有NH3和H2O生成,没有NO、NO2生成。
实验②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所以实验②的实验结论是分解产物中有CO2;
(5) ①氨气溶于水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存在氨气;
②碳酸氢铵易分解,保存碳酸氢铵化肥的方法是密封、低温保存。
5.(2018某某)在某某省人民医院消化科的宣传栏里,有这样一则宣传:
(1)观察图1,集体就餐时,为避免疾病传播应该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写一条)。
(2)胶囊中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化肥中,尿素可用作
______肥。
【答案】(1)用公筷(或分餐制) (2) 62 (3)氮
【解析】(1)集体就餐时,为避免疾病传播应该注意的是用公筷(或分餐制);(2)胶囊中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6+(14+1×2)×2=62;(3)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化肥中,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