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原子的构成专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分子与原子(含答案)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分子与原子一.选择题1.(2015•绵阳)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A .原子核B.质子C.中子D.电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不显电性,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原子不显电性,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A、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错误.B、质子带正电,故选项错误.C、中子不带电,故选项正确.D、电子带负电,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的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的带电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015•咸宁)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C.同一元素的两种粒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解答;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C、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变成了离子解答.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也是运动止的,故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正确;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若两种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相同,故正确;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变成了离子,性质发生了改变,故正确.答案: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的概念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单质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3.(2015•东营)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在加压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由此推断氧气分子变小了B.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推断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此推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是因为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进行解答.解答:解:A、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选项解释错误;B、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是因为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选项解释错误;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例如碳酸钠,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中和反应的概念、酸碱指示剂的有关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2015•湖州)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A .B .C .D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水汽化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组成不变,当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增大进行解答.解答:解: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组成不变,故符合此条件的只有C .故选C点评:知道当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增大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5.(2015•重庆)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A .分子可以再分B .分子之间有间隔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是因为涂改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2015•上海)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来分析;B.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物理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D.根据物质状态转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解答:解:A.分子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都是在不断地运动,故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而水就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正确;C.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均由水分子构成,分子质量不变,故错误;D.水结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概念,难度不大.7.(2015•绵阳)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个现象说明()A.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C.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答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解答:解:两个表面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这就是扩散现象.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8.(2015•菏泽)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水分子的结构以及分子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来分析;C.根据物质状态变化中的分子变化来分析;D.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错误;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正确;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错误;D .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引起的,故错误.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分子的特征、性质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难度不大.9.(2015•武汉)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③⑤D .④⑤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结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解答.解答:解:①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故正确;②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丁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③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仍可形成对比实验了,故正确;⑤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故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该题题型新颖,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10.(2015•湖北)“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A.分子很小B.分子间可以再分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B、结合事实可知在该过程中看分子有没有再分;C、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A正确;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有没有再分,B不正确;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隔,C不正确;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不正确;故答案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2015•漳州)“”示意图可表示的分子是()A .He B.Cl2C.CO D.CH4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由微观粒子示意图来分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两个不同的原子构成的.解答:解:A.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错误;B.一个氯气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氯原子构成的,故错误;C.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D.一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进行.能根据提供的图形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分清分子的原子构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12.(2015•乌鲁木齐)“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蔗糖溶解B.水的电解实验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D.A烧杯中溶液变红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B、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解答;C、根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解答;D、根据分子不断地运动解答.解答:解:A、蔗糖溶解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分子不停的运动,故正确;B、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正确;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利用压力差得出结论,是宏观现象,故错误;D、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水溶液呈碱性,是A烧杯中溶液变红,故正确.答案:C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13.(2015•昆明)湿衣服经过晾晒就能变干的原因是()A.分子在不停运动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的质量很小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湿衣服能晾干是因为衣服的水以分子的形式运动到了空气中,而在阳光下温度更高分子的运动速度会更快.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运用微粒的特征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14.(2015•威海)汤姆森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A .原子很小,但可以分B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 .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D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化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化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卢瑟福在用a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所以原子很小,但可以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是.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化学史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15.(2015•温州)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A .A B.B C.C D.D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图示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2个中子,可知,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题目较易.16.(2015•苏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C.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D.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的概念.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A、根据原子的组成分析;B、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C、根据酸雨的PH值分析;D、根据氯化铵的作用分析.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正确;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元素,错误;C、通常把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错误;D、氯化铵不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综合,关键是对各项知识的掌握.17.(2015•荆州)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 .中子B.质子C.电子D.质子和中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核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据此解答.解答: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例如普通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故选B.点评:掌握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2015•潍坊)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在原子中,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数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从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方面分析判断即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解答:解: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一种,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说法错误.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物质也就不存在,新的物质和原来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物质不发生变化,它和原来物质的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所以把分子说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在理解“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时,要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在任何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都不能被分开,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二.解答题1.(2015•江西)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A.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性质不同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C.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四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四个D.单质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也具有还原性.考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 .根据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B .根据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来分析;C .根据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来分析;D .根据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来分析.解答:解:A 、臭氧和氧气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不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 、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错误;C 、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故错误;D 、一氧化碳也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也具有还原性;故选A ;一氧化碳;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2.(2015•厦门)“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1)从宏观知微观.①50mL 水与50mL 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 ,微观解释为分子间有间隔;②气体X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 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 和H (填符号).(2)从微观知宏观.①微粒A 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填“得”或“失”)电子;②微粒A 、B 、C 、D 、E 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 和E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 2CH 3OH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①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的原子种类是N、H、O,故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H;(2)①由微粒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为7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一个电子;②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为8的结构最稳定.则可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知: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C最外层虽然为8,但这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为同种元素,故属于同种元素的为C和E;③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故答案为:(1)①分子间有间隔②N H(2)①7得②B C和E③CO+2H2CH3OH;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练习题多种题型含答案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练习题多种题型含答案1. 什么是原子的结构?2. 原子由哪些粒子组成?3. 原子核由哪些粒子组成?4. 原子核中有哪些粒子带电?5. 什么是质子?它的电荷是多少?6. 什么是中子?它的电荷是多少?7. 什么是电子?它的电荷是多少?8.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什么?9. 原子的原子序数等于什么?10. 原子的电子数等于什么?11.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什么?12.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什么?13. 原子的核内电子数等于什么?14. 原子的电子云是什么?15.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分布的?16.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17.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被束缚的?18.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被激发的?19.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发生跃迁的?20.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发生辐射的?21.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吸收辐射的?22.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发生化学反应的?23. 什么是原子的量子数?24. 原子的量子数有哪些?25. 原子的量子数是如何确定的?26. 原子的能级是什么?27. 原子的能级有哪些?28. 原子的能级是如何确定的?29. 原子的能级与量子数有什么关系?30. 原子的电子跃迁是如何发生的?31. 原子的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32. 原子的电子跃迁与辐射有什么关系?33. 原子的电子跃迁与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34. 什么是原子的谱线?35. 原子的谱线有哪些?36. 原子的谱线是如何产生的?37. 原子的谱线与量子数有什么关系?38. 原子的谱线与电子跃迁有什么关系?39. 原子的谱线与辐射有什么关系?40. 原子的谱线与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41. 什么是原子的化学键?42. 原子的化学键有哪些类型?43. 原子的化学键是如何形成的?44. 原子的化学键与电子有什么关系?45. 原子的化学键与能级有什么关系?46. 原子的化学键与电子跃迁有什么关系?47. 原子的化学键与辐射有什么关系?48. 原子的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49. 什么是原子的化学元素?50. 原子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原子的构成、微粒结构示意图(人教版)(含答案)

原子的构成、微粒结构示意图(人教版)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下列粒子不显电性的是( )A.质子B.电子C.原子核D.中子答案:D解题思路:A.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质子显正电性,A错误;B.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电子显负电性,B错误;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显正电性,C错误;D.中子不带电,不显电性,D正确。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原子的构成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答案:B解题思路:A.原子只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A错误;B.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正确;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关系,C错误;D.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是质子、中子和电子,但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D错误。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原子的构成3.核电站常用的某种核原料的原子中含一个质子、二个中子。
对于该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核电荷数为2B.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C.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D.该原子核带3个单位正电荷答案:C解题思路: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该原子中含一个质子,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原子核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所以A、B、D错误;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原子的构成4.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8B.核外电子数为53C.核电荷数为131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答案:B解题思路: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分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中考化学各省真题专题考点汇编03 原子的构成(解析版)

☆母题呈现☆【母题来源】2013年连云港中考化学试题6【母题原题】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 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 该粒子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D. 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母题揭秘☆【考点】原子的构成【题型】通过给定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和原子相关的内容是否正确【解题方法】此题给出了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项是判断微粒的质子数,即圆圈内的数值;B项是判断粒子的电子层数,即核外有几个电子层;C项判断元素的分类,即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D项是判断粒子得或失电子的数目,即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是易失去还是易得到。
可根据原子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回答。
☆母题解析☆☆知识链接☆如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如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为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为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在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也可通过其质子数判断出该元素的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名称判断元素属于哪一类。
☆方法点拨☆1、根据图示判断出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
2、结合结构示意图中找出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元素的类别。
3、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判断其易得或失电子的数目,进一步判断和离子相关的内容,或写出其离子符号。
☆考点延伸☆1、(2013•沈阳)分析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质子数不同B.两者电子层数相同C.两者元素种类相同D.两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两者质子数均为19,质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B、2、(2013襄阳)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B.该粒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8C.该粒子不显电性D.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3、(2014届河南省西华县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图示为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原子的构成、离子 物质的构成

1. (2021·宿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得到100mL酒精溶液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 人体长期缺乏铁元素会引发缺铁性贫血【答案】D2.(2021·徐州)学习化学要科学使用化学符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镁(MgCl2)中含有1个C元素B.微粒H、H+的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C.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ND.铝表面致密氧化膜的化学式是3O2A1【答案】B3.(2021•哈尔滨)下列原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的是 ( ) A. B. C. D.【答案】D4.(2021·赤峰)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元素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答案】C5.(2021·广州)如图为锶(Sr)和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S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B.B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7个电子C.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SrBrD.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Sr2Br【答案】A6.(2021·赤峰)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答案】D7.(2021·烟台)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②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当X的数值为10时,①表示一种原子C.②属于金属元素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答案】D8.(2021·临沂)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C.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答案】C9.(2021·云南)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的构成、离子 物质的构成(解析版)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的构成、离子物质的构成5.(2020·广州)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A.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B. 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C. 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D. 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答案】D【解析】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知道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8,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而氧原子的中子数、原子核的体积大小,都无法通过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获取。
8.(2020·襄阳)右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8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答案】B【解析】硫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16,结构示意图中x=16﹣2﹣6=8;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符号为S2﹣。
8.(2020·青岛)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氧气B.金刚石 C.铜 D.氯化钠【答案】A【解析】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7.(2020·北京)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 O2B. H2O2C. H2CO3D. SO2【答案】A【解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碳酸由碳酸分子构成,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4.(2020•苏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铜B.水C.氯化钠D.氖气【答案】C【解析】铜属于金属原子,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是由离子构成的;氖气是单原子分子,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
4.(2020·扬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氢气B氯化钾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氯化钾由氯离子和钾离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初三化学原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原子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原子的原子核里,质子数等于()A.核外电子数B.中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答案】A【解析】在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而因为原子不显电性,所以说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故选A【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点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居里夫妇在1898年从几吨铀盐废料中提炼出0.3g镭。
镭具有放射性,镭原子会分裂,变成一个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的氡原子和一个具有2个中子和2个电子的氦原子,并放出能量。
试推测镭原子的核电荷数与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A.88、138B.86、14C.88、226D.84、168【答案】C【解析】利用分裂前后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会改变的知识分析解答。
原子核分裂前镭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86+2=88,中子数=136+2=138;则其相对原子质量=(86+2)+(136+2)=226。
故选C【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点评:因为镭原子分裂为了氡和氦,所以氡和氦原子里的粒子和与镭原子里面的粒子一样,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3. 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
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核数为80,这种汞原子的中子数为()A.80B.128C.208D.288【答案】B【解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而质子数=核电荷数=80,所以中子数=208-80=128,故选B【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点评:牢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并学会灵活变形、应用。
4.“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成功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的发射过程包括火箭发射、入轨、变轨、奔月、绕月等过程。
(1)“嫦娥一号”运载火箭的部分动力由液氢和液氧反应提供,该反应中,液氢的燃烧产物是(2)“嫦娥一号”的任务之一是估算月壤中氦-3的含量。
2022年中考化学考点《原子构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化学考点《原子构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解析:根据微观结构示意图中的质子数来确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解答。
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小圈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白球表示质子,黑圈表示中子;A、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小圈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白球表示质子,黑圈表示中子;故正确;B、②中质子数为1,是氢原子;故正确;C、该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再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可知;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①和②这两种粒子核内的质子数均为1,③核内的质子数均为3,故不属于同种元素。
故错误;故选:D。
二、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顺序正确的是()①道尔顿原子模型②汤姆生原子模型③卢瑟福原子模型④电子云模型.A.①③②④B.④①②③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解析】人类对原子的探索和认识是十分艰难的,有非常漫长的历史,科学家认真学习前人经验,开拓创新,而且还在继续深入的研究,科学的进步需要人类共同协作。
①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②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③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④1913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答案】D原子的构成三、例题: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不能确定的是()A. 原子核内质子数B. 原子核内中子数C. 原子核外电子数D. 都不能确定【解析】本题目考查原子的组成。
知识点主要有:原子的组成微粒、粒子的分布、粒子的带点情况、粒子的质量、以及与电荷或质量有关的几个关系式。
在原子核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所以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A可确定;一个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即质子数,C可确定;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B不能确定。
【答案】B.四、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例题】已知X、Y、Z都是1——18号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原子的构成专题
1.(2019·益阳)影响元素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原子的质子数
B.原子的电子层数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组成某种物质的原子个数 2.(2019·百色)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3.(2019·聊城)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C.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4.(2019·常州)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
有一种铕(Eu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 )原子的质量为 A. B. C. D. 152m g 16152m 16152m g 12152m 12
5.(2019•临沂)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元素的核电荷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6.(2019·岳阳)如图是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B.②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C.②表示原子
D.①表示阴离子
7.(2019·成都)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4个N原子:2N2
B.铁离子:Fe2+
C.硫酸铝:Al2 (SO4)3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8.(2019·乐山)科学家研究得到一种物质,其分子结构像一只小狗(如图),于是取名叫狗烯,狗烯的化学式为C26H26,下列关于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8g
B.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狗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
D.狗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9.(2019·自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4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10.(2019·济宁)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11.(2019·安徽)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
H25N34O3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是
A.属于有机物
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H25N34O3Cl中原子总数为62
D.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7:8:17
12(2019·连云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属于金属元素
B.氟的原子序数是19
C.氟原子中质子数为9
D.氟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是10
13.(2019·南京)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14.(2019·连云港)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
B.60个碳原子:C60
C.2个氯离子:2Cl-
D.Mg2+的结构示意图:
15.(2019·德州)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氮原子-N2
B.钙离子-Ca+2
C.氯化铁-FeCl2
D.氦气-He
16.(2019·南充)深海鱼油中的DHA(化学式为C22H32O2)是一种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及运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下列关于DHA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DHA由56个原子构成
B.DHA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1:16:1
C.DH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g
D.DHA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17.(2019·重庆)螃蟹作为美食已进入千家万户,蟹肉中的砷(As)元素以有机砷(C5H11AsO2)的形式少量存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5H11AsO2由五种元素组成
B.C5H11AsO2中有一个氧分子
C.一个C5H11AsO2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
D.C5H11AsO2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5:11
18.(2019·娄底)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
B.2H2
C.H2
D.2H2O2
19.(2019·江西)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
B.8
C.14
D.20
20.(2019·巴中)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21.(2019·天水)甲醛(CH2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害。
不合格的家居用品或装修材料中常常含有甲醛,损害人体健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甲醛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B.甲醛燃烧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甲醛是氧化物
D.甲醛分子中的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2.(2019·鄂州)下列化学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
B.H2
C.2H2
D.2H+
23. (2019·广州)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M的原子易失电子
B.x只能为7
C. M为金属元素
D. x为8时,M为阴离子
24.(2019·怀化)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25.(2019·深圳)钪(K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
下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1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 10
D.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