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蒙蒙地下

合集下载

音乐课《春雨蒙蒙地下》优质课教学设计

音乐课《春雨蒙蒙地下》优质课教学设计

《春雨蒙蒙地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第10册第1课《春意》——《春雨蒙蒙地下》第1课时【课型】唱歌课【教材简析】《春雨蒙蒙地下》是一首电影插曲,因其词曲俱佳,逐渐成为一首独立的童声合唱歌曲。

歌词简洁,富有画面感,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不仅句式对称整齐,而且色彩丰富,使人浮想联翩;旋律优美生动,大量运用了弱起和切分节奏表现春雨蒙蒙且极富生命力的气息,由衷地表达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尤其是歌曲中用合唱来表现春雨的刷刷声非常传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设计意图】本课紧紧围绕“雨”做文章,坚持以审美为核心,设计了:猜雨、听雨、赏雨、唱雨、品雨五个环节,层层深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听雨时感受和声美,赏雨时感受画面美,在朗诵歌词时感受语言美,在唱雨时感受旋律美,从而唤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进而激发他们去热爱美,追求美。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多方位感受春雨,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在美,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抒发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

2.指导学生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能运用连音与非连音对比的唱法表达歌曲的感情。

注重二声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音色统一。

3.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正确且有感情地表达歌曲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的处理及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教具准备】PPT课件、沙球等打击乐器若干件、板贴式歌谱【教学过程】一、猜雨,于文学作品中感受美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聆听后猜猜老师的朗诵描述了什么事物。

(朗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睁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它,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六年级关于春雨蒙蒙地下作文

六年级关于春雨蒙蒙地下作文

六年级关于春雨蒙蒙地下作文第一篇“春雨蒙蒙地下,啊,春雨蒙蒙地下,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 ”这首《春雨蒙蒙地下》呼唤来今年的第一场雨。

“滴滴答答”的下雨声惊醒了沉睡的我,我拉开窗帘,看见外面的雨像串串珠帘挂在我家窗外一般。

楼下的小花小草都探出头来张望,雨滴落在上面仿佛是一颗颗珍珠在上面滚动。

雨滴落在树上,发出“刷刷”的响声,仿佛在说:“好雨,好雨,真是解渴呀! ” 田野里,麦苗升着懒腰,打着哈欠,贪婪的吸着雨水。

油菜花在雨中摇摆着身子,似乎在跳舞,似乎在对春雨姐姐跳舞。

农民伯伯笑眯眯地看着这连绵的雨,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这雨来得真是时候呀! ”校园里,同学们撑着一把把的雨伞陆续来上学,这一顶顶的雨伞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有粉红的,有纯白的,有淡紫的,有青绿的,有瓦蓝的.......真是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春雨蒙蒙地下,啊,春雨蒙蒙地下,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 ”歌儿一直在我们耳边唱着! 第二篇细雨游丝轻若烟,不成点染感柔绵。

沿途顾盼枝头看,已润苞肥柳色鲜。

当门外如雾如丝,飘飘洒洒,我就知道春雨正在蒙蒙地下。

不似夏雨那样轰轰烈烈,气势磅礴;不似秋雨那样阴阴柔柔,缠缠绵绵;不似冬雨那样斗志高昂,越下越狠。

春雨是柔弱的,飘渺的,也是默默无闻的。

伴随者春天的脚步,点缀着细细春雨,闻着淡淡泥土的芳香,一起和燕子跳起春天的舞蹈,迈着春天的步伐。

是春雨,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是春雨,激起了一派绿色的热浪;是春雨,奏出了一支支生命的旋律;是春雨,展出了一幅崭新的天地!看,那远处沉浸在春雨中的一片粉色霞云,不正是妖娆女子桃花?虽不似牡丹雍容华贵,却也是极其的国色天香。

在春雨的衬托下,隐隐约约,更让人忍不住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桃花羞红了脸,随睫毛微微眨动——那扑闪扑闪的蝶翼,多么美丽!瞧,身旁那一派白色飘渺的雾气,不正是青春女子梨花?虽不似水仙那样冰清玉洁,但也是秀丽之极,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

春雨蒙蒙地下

春雨蒙蒙地下

《春雨蒙蒙地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尝试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歌曲情感。

2、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唱弱起歌曲的技巧,注意唱准歌曲旋律、音量均衡。

3、启发学生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聆听,用连贯、平稳的气息歌唱。

难点:注意掌握歌曲的弱起节奏,乐句间的换气,切分节奏。

三、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赏春雨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过了严冬,迎来了春姑娘,大地也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她的使者—春雨也悄悄来了(下雨声)一夜春雨,染绿了大地,催开了万紫千红。

(观看春雨图片,伴有下雨的音效和《春雨》的背景音乐)师:春雨的身影真美,我们似乎在这些美丽的画面也听到了春雨的声音。

春雨会发出哪些美妙的声音,请大家来形容一下。

生:春雨会发出沙沙沙沙、滴答滴答、淅淅沥沥的声音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春雨声,唱出这条旋律呢?(出示歌谱)6666︱4444︱5555︱5452︱(二)聆听春雨1、初听歌曲《春雨濛濛地下》(闭眼倾听)师:大家模仿的真不错,春雨用它那细细的线条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景色,那它在我们的音乐当中也谱写了一曲曲动听的歌。

在接下来的歌中你们有没有听到春雨唰唰的声音?听完后你的心情怎样?生:①旋律动听优美,节奏轻快……②我仿佛看到了绵绵的春雨使冬眠的事物万物复苏的景象……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歌曲名叫《春雨濛濛地下》,是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所写,歌曲节奏欢快、活泼,旋律优美、动听,描绘了春雨过后,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2、师范唱歌曲,学生熟悉歌词师:雨后的春天是如此的美丽,接下来老师自己想为大家来唱一唱这首歌,想听吗?但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歌曲中都描绘了哪些美丽的画面,看谁听得多?生①:我听到绿了杨柳生②:我听到红了村前的杏花生③:我还听到了春雨刷刷的声音3、用“lu”轻声哼唱旋律师:同学们的耳朵真棒,下面让我们跟着音乐用“lu”哼一下歌曲的旋律,在哼唱过程中,请大家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能分为几部分?生聆听并用“lu”轻声哼唱生:歌曲旋律可分3部分。

五年级音乐下册《春雨蒙蒙地下》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五年级音乐下册《春雨蒙蒙地下》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五年级音乐下册《春雨蒙蒙地下》的教学反思五年级音乐下册《春雨蒙蒙地下》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音乐下册《春雨蒙蒙地下》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音乐下册《春雨蒙蒙地下》的教学反思篇1《春雨蒙蒙地下》这首歌曲的曲调既抒情又形象,其中运用了具有动感的多种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使旋律更加舒情优美,两声部三度音程的运用加强了春雨和声的效果,很好地体现了春雨的美。

在教这首歌曲之前,我想:学生唱这首歌一定会很好听。

教过之后,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问题出在哪里呢?我左思右想,难道是导入时没引导好,学生没能进入歌曲情境?原先的导入是这样的: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于是我重新设计了“导入”,苏霍姆林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春天”这一情景,提供给学生具体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因此我将关于春天的各种自然景观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在黑板上画了柳枝、春雨、小草、小鸟、小花等,并配上《渴望春天》的音乐,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生机所吸引,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

上课开始,我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这一切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

”通过亲切的话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再配合多媒体动画,自然过渡到让学生欣赏春雨,使学生被绵绵的春雨所吸引。

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有关春雨的小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等诗句,学生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这时让学生说春雨的感觉,便不知不觉引入了新课,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课《春雨蒙蒙地下》优质课教学设计

音乐课《春雨蒙蒙地下》优质课教学设计

音乐课《春雨蒙蒙地下》优质课教学设计《春雨蒙蒙地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第10册第1课《春意》——《春雨蒙蒙地下》第1课时【课型】唱歌课【教材简析】《春雨蒙蒙地下》是一首电影插曲,因其词曲俱佳,逐渐成为一首独立的童声合唱歌曲。

歌词简洁,富有画面感,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不仅句式对称整齐,而且色彩丰富,使人浮想联翩;旋律优美生动,大量运用了弱起和切分节奏表现春雨蒙蒙且极富生命力的气息,由衷地表达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尤其是歌曲中用合唱来表现春雨的刷刷声非常传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设计意图】本课紧紧围绕“雨”做文章,坚持以审美为核心,设计了:猜雨、听雨、赏雨、唱雨、品雨五个环节,层层深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听雨时感受和声美,赏雨时感受画面美,在朗诵歌词时感受语言美,在唱雨时感受旋律美,从而唤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进而激发他们去热爱美,追求美。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多方位感受春雨,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在美,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抒发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

2.指导学生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能运用连音与非连音对比的唱法表达歌曲的感情。

注重二声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音色统一。

3.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正确且有感情地表达歌曲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的处理及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教具准备】PPT课件、沙球等打击乐器若干件、板贴式歌谱【教学过程】一、猜雨,于文学作品中感受美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聆听后猜猜老师的朗诵描述了什么事物。

(朗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睁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它,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伴奏《春雨蒙蒙地下》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伴奏《春雨蒙蒙地下》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伴奏《春雨蒙蒙地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春雨蒙蒙地下》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伴奏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春雨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雨的温柔和生机。

歌曲节奏变化丰富,旋律抒情,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习《春雨蒙蒙地下》这首歌曲时,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春雨蒙蒙地下》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变化丰富,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

2.歌曲的旋律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掌握旋律。

3.歌词寓意深刻,学生需要理解歌词的意义,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含义。

3.练习法:学生反复练习,教师指导。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共同完成歌曲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春雨蒙蒙地下》的乐谱。

2.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春雨蒙蒙地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

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提高演唱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演唱,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掌声。

第1课《春雨蒙蒙地下》教案

第1课《春雨蒙蒙地下》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春雨相关的现象或感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观察窗外的春雨,记录下它的特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记录。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春雨给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雨蒙蒙地下》这篇课文的内容,学习了生字词,感受到了春雨的美好。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春雨的魅力。如果对今天的学习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1课《春雨蒙蒙地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中的《春雨蒙蒙地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生字词,如“蒙、洒、染”等;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春雨的细腻与美好;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具体内容包括:
1.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理解课文《春雨蒙蒙地下》描绘的春雨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这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举例:课文中“春雨蒙蒙地下,像牛毛,像花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生活中的观察,理解作者用比喻描绘春雨的特点。

小学音乐《春雨蒙蒙地下》教案

小学音乐《春雨蒙蒙地下》教案

小学音乐《春雨蒙蒙地下》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由衷的赞美春雨,并抒发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聆听、分辨等方法,学生能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音色统一。

【知识与技能】掌握并唱好切分音节奏,了解切分音在歌曲中的作用,并完整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并能够完整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难点】唱好切分节奏,了解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感觉。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从哪里可以知道“春天”到来的消息?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对“春天”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观察体会,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春天的消息”,看看“春天”要向我们诉说它的什么故事。

(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哪些‘春天来临’的消息?”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描述了春雨“刷刷刷”,绿色的柳枝,红色的杏花,还有发芽的种子,传递着万物复苏、春雨蒙蒙的消息。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轻松活泼,稍快,给人一种欢乐、愉悦的感觉。

(三)学唱歌曲1.教师请学生模仿春雨“刷刷刷”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

2.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曲谱。

教师请学生边哼唱边观察谱例,找出不同的节奏型。

3.教师带领学生演唱谱例,请学生思考歌曲中切分音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老师手里有大苹果和小苹果,同学们想要哪个?大家都说要大大的,我们的切分音也是这样打的“哒哒-哒”)4.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旋律,注意切分音节奏。

5.教师与学生共同视唱课后谱例,找出切分音,并巩固练习。

6.教师请学生完整演唱谱例,熟悉旋律与节奏。

7.教师引导学生带节奏朗读歌词,请学生说说歌词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通过描述春天的情景,表达了人物对于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抒发自身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雨蒙蒙地下》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竖笛练习:
1、F大调音阶指法练习:空笛自练2遍,齐奏1遍
2、师:同学们的音阶吹得非常熟练,老师来考考大家好吗?好。

出示:6 6 | 4 4 | 5 5 | 5 —| 4 — | 5 — | 2 — | 6 5 |
4 4 | 2 2 | 3 3 | 2 —| 2 — | 2 — | 7 — | 3 2 |
教师先双声部弹琴一次,帮学生了解其节奏,学生再合奏。

师:同学们,你们一遍就能合奏得这么好,真了不起!收起竖笛。

三、新课教学
1、节奏游戏导入
师:现在,老师要和你们做一个小游戏,叫“节奏问好”。

听听老师是怎么问的,你们就怎么来回答。

老师叫你们“同学们”,你们就称呼我“张老师”,好吗?
师问:X X X︱ X X X︱生答:X X X︱X X X︱
同学们上午好张老师上午好
师:看来难不倒你们,我再加点难度
师问: X X X︱X X X | 生答: X X X︱ X X X |
同学们上午好张老师上午好
(意图:在节奏游戏中让学生初次感受切分节奏)
2、模仿春雨:
师:你们的表现真棒!一位春天的使者被我们的游戏吸引来了,想不想知道是谁呀?想。

闭上眼睛。

教师揉塑料袋。

师:睁开眼睛吧,问:是谁呢?学生回答。

师:老师模仿的就是春雨的声音,拿出塑料袋再搓,问:像吗?像。

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塑料袋,我们一起来模仿。

注意,听老师的要求。

师:春天来了,下起了蒙蒙地细雨。

雨,越下越小,越下越小,越下越小,雨,停了。

(让学生感受“渐弱”的力度变化。


师:刚才我们模仿的春雨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一点一点地轻下去,在音乐当中我们把它叫做————渐弱。

3、二声部练习——学习低声部:
师:春雨蒙蒙地下,你们瞧!落在了花朵上。

这二组同学(任意二组)你们现在是花朵组。

仔细听,落在花瓣上发出了什么声音?
(1)出示低声部的旋律,层层递进,一小节一小节的进行
(2)花朵组唱,注意强调歌唱声音的位置
4、二声部练习——学习高声部:
师:看,春雨又落在了树叶上。

你们二组(指剩下的二组)是树叶组,仔细听,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1)出示高声部的旋律,层层递进,一小节一小节的进行
(2)树叶组唱,强调歌唱的位置、气息
5、两声部合起来唱
师:春雨同时落在了花朵上和树叶上是这样的音响,(教师弹奏两声部的声音)找一找你们组的声音。

引导学生先听出自己的声部——树叶组是飘在上面的声部,花朵组是落在下面的声部。

分声部唱一唱,再合。

再唱词。

6、学习最后1句二声部合唱。

师:你们看,屏幕上有6个带有音符的小雨滴,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它告诉我们要用“渐弱”的力度唱,花朵组来唱。

出示树叶组的6个小雨滴,要求同样。

合起来唱。

唱词。

师:真好听的雨声。

三、唱春雨: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春雨有关的歌曲——《春雨蒙蒙地下》。

板书课题。

翻开课本第6页。

2、完整聆听第一遍歌曲:
师:同学们,春雨用它那细细的线条为我们谱写了一首动听的歌。

你们听……播放音乐。

(学生感受歌曲情绪、旋律的变化。


师:这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吴大明先生为广大少年朋友创作的一首歌曲。

谁来说一说,你听后的感受如何?(学生回答)
生①:旋律动听优美,节奏轻快……
生②:我仿佛看到了绵绵的春雨使冬眠的事物万物复苏的景象……
师:是啊,在春雨的滋润下,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

3、完整聆听第二遍歌曲:
师问: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欣赏一遍。

(意图:让学生巩固反复记号)
认识曲谱:学生随老师的提示认识前奏、二声部合唱、反复记号、间奏、力度记号等。

4、讲解切分节奏:
师:在这首歌曲当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节奏——切分节奏。

我们在节奏问好中,就采用了它——同学们,上午好,张老师,上午好。

这种切分节奏是由“它”演变而来,改变了原有的强弱规律,出现了切分音。

让我们根据它的强弱要求,再来练习一遍。

师生同打切分节奏X X X。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还有哪些地方也出现了这种切分节奏呢?引导学生找出。

5、完整聆听第三遍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地哼唱。

同时进一步地感受切分节奏的特点。

(播放音乐,学生跟唱。


6、分乐句学唱歌曲:
师:咱们现在跟琴来唱吧,注意:轻声,高位置。

——边唱边解决问题:
①歌曲第一句——
师:歌曲第一句除了有切分节奏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边指屏幕边讲解)弱起,在弱拍上开始演唱就叫弱起。

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师弹琴+前奏,唱)
师:你们来试一试,看老师的手势——师弹前奏,提示学生该唱的地方。

师:弱拍起唱,那第一拍应该唱得强还是弱?弱。

(再唱)
师:演唱这么长的乐句,用一口气唱下来是很吃力的,那大家想一想,怎么办?换一口气。

这一乐句在什么地方添上换气记号是最恰当的呢?学生回答。

二句连起来再唱。

②师:在这两句的后面是什么呀?(是我们前面模仿的雨声)
——对,这里就是我们刚才模仿的雨声。

下面,我们一起唱第一、二句,然后先由花朵组学生接合唱部分。

师弹琴,学生唱。

师:树叶组同学再唱。

(可反复二遍练习)
合起来唱。

③师:这场春雨下得真及时,有了春雨的滋润,大地万物有了什么变化呀?
生: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
生:种子在发芽,生命在歌唱
师:是啊,有了春雨的滋润,大地变得如此的美丽。

(师弹琴领学生唱。


④师:后面“啊”的演唱是最能表达歌曲情感的一句。

同学们的声音要更连贯、更圆润,才会更好听。

(张大嘴巴,微笑,声音向后靠)跟着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吧。

(师弹琴,学生唱。

)师:这一句这么长,应该在哪里换气比较合适呢?(学生说换气地方)
师:让我们加上换气一起再来唱一唱。

(学生再唱)
⑤师:结束句和第一句相比怎样啊?(手指曲谱)前面一样,就是后面的合唱部分不同。

师:现在请所有同学来唱前面的一句,再分别接唱后面模仿雨声的部分。

还记得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吗?
生①:声音要越来越弱。

生②:演唱时要一句比一句轻,这样才能表现出春雨的声音越来越小。

(师弹琴,学生唱)
花朵组先来。

(师弹琴,学生唱)
树叶组再来。

(师弹琴,学生唱)
合起来唱。

7、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师:春雨是那么让人愉快,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师弹琴,学生唱)
8、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
师:同学们,歌曲的第一段大家演唱非常完美,那你们有没有信心把第二段演唱出来呢?好,准备。

(师弹琴,学生唱)
9、师: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全曲,歌唱这雨后的春天。

(师弹琴伴奏,学生唱)
四、小结下课:
师:这首歌曲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绿色钱包》中的插曲。

在北京的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个叫韩小元的男孩偷了一位老人的绿色钱包,被售票员抓住,送到公安机关。

随后,小元被校长领回了学校。

小元逐渐转变时,却在坏人的诱骗下继续作案了,他再次被抓进公安局。

校长和老师再三请求释放小元时,小元跪在地上大声痛哭。

在老师们的耐心教诲下,小元终于变好了,老校长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小元一次又一次感受到老师如春雨般绵绵而细致的关爱。

在获得了新生时, 他才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这是生命在歌唱, 这是种子在发芽!”——同学们,让我们在所有老师和家长的关爱下,茁壮成长,为年轻的生命谱写一曲曲动听的歌吧!(播放歌曲)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