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分析上册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综合研究和灵活应用能力。

试卷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考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以下是试卷的分析:
一、试卷情况
1.试卷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2.数学试题设计富有趣味性,贴近生活。

二、学生答卷情况
1.计算方面:学生口算完成得良好,部分学生全对,部分学生做错一两题。

在笔算方面,主要原因是看错符号或抄错数字。

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

2.填空部分:学生失分率很高。

3.解决问题:学生完成大部分题目都挺好,但在第4题,学生一些不大理解题意,另一些即使心里明白,但不会表达,导致完成得不理想。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措施:
1.加强学生认真审题的好惯和主动研究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的完成题目,更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惯。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3.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更加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掌握基础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题型。

4.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研究方式和思维的灵活性,既面向全体,又因才施教,为学生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本次分析的数学试卷属于常规测试,旨在评估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试卷包含各种题型,包括计算题、应用题和几何题等,难度适中,适合二年级学生。

本文将从试卷整体难易程度、各题型分析、学生表现以及教学启示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就试卷整体难易程度而言,本次测试的数学试卷设计合理,难易程度适中。

题目既考察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试卷的设计中,命题者充分考虑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使得试卷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试卷中各题型的难易程度。

在计算题部分,大部分题目涉及基本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等,难度较低。

但在应用题部分,题目设计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如购物、测量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理解题意,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因此,应用题部分的难度相对较高。

在几何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图形识别和简单的面积计算。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难度适中,但也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在不同知识点和技能上的掌握情况。

在计算题部分,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色,对于基本数学运算的掌握较好。

但在应用题部分,部分学生由于理解题意困难,导致解答错误。

在几何题部分,学生的表现较为均衡,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本几何知识。

针对本次测试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学启示:1、针对应用题部分,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在几何教学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和图形特征。

此外,可以引入更多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几何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总体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在不同知识点和技能上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考试总体情况还不是特别理想,但是比起上个学期来,还是有进步的。

为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特做如下分析与反思:一、试题整体情况: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包含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范围比较广。

试卷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也适当加大难度,同时还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二、试题特点;1、包括:填一填、画画,连连、算一算、填填,画画,解决问题六大题。

2、题目适合儿童,命题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兼顾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与实践相符合及认真听读题、细致审题、习惯计算等考查。

3、渗透了开放性题目,试题易难比例为6:3:1,题目比较容易。

三、各题述评(一)、书写。

从卷面看,大部分学生书写比较整洁、认真、规范、端正。

说明教师对学生的书写比较注意、严格。

少部分学生不够认真,比较潦草,卷面上的涂改现象处理得不够好。

这说明少部分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得不够好。

(二)第一大题:我会填。

这题学生完成得比较好,多数学生计算过关,这是老师平常多练的原因吧。

(三)第二大题:我会选这一题学生对于计算还是有点偷懒,这与老师平时督促的少有关。

(三)第三大题:用竖式计算。

这题大部分学生都会用竖式计算,错误的原因多数是粗心大意的学生,忘记把得数写上算式那,有的学生没看清楚题目要求。

(四)第四大题:填空。

第一小题基本上没有问题,都在点子图上画直角锐角钝角。

第2小题:连一连,学生基本没有问题,因为比较简单。

第3小题:给每个钟面画上时针,让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钝角和锐角。

画时针和分针因为是上学期学的内容,所以有些学生忘了怎么画,可能老师复总的来说这大题出得有的难度,没有照顾到学困生。

(五)第五大题:解决问题这题由于题意比较易懂,题目比较简单,所以多数学生都会写,少数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出错误,还有些粗心的写错得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小学此次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测试卷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一、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我班应考22,实考22人。

平均分78.2分;及格人数20人;及格率为90.9;最高分96;最低分26;综合指数88.9。

从考试结果来看,我班虽然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解题,分析思路不够清晰,不能很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少数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但整体上计算准确率不高。

有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容乐观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

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反思。

二、试卷分析:本次期中考试命题包含有一至八单元的知识,试卷总分为100分。

(一)试题分析: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紧扣课本、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掌握情况。

很多学生不能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处理问题。

错得较多的题是第4、7小题,这几个题学生不会灵活运用。

2.判断题:本题共有5个小题,5个知识点。

其中第1、5小题出错较多,很多同砚没有当真思考,直线、线段观点不清。

因此出现很多错误。

在○里填上“>”、“<”或“=”大部分学生都做得不错。

3.选择题:本题共有5个小题,5个知识点。

其中第2小题出错较多。

一把尺子和一副尺子主官混淆。

4.计算:本题包含有口算、列竖式计算及验算大部分做得很好。

5.我会解决题目: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其中第3、4小题错误率达40%以上。

审题意识有待加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期末试卷分析(一)命题思路及试卷特点: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

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等形式检测。

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

(二)试卷问题分析:第一题,填空。

全对人数126人,全错人,出错率最高的是第七小题,例:20+()=459×()=45主要原因是100以内加减法算理缺乏熟练及没有掌握好乘法口诀。

另一个原因读题不认真,以至于第八小题丢分太多。

第二题,选择题。

全对有49人,全错的有17人。

原因:1、部分学生不填字母直接写答案或写多个答案。

2、“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无关”概念不熟,第三小题“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直角”XXX这两小题错得较多。

第三题,判断题。

全对的有182人,全错的没有。

错误较多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对称轴,因为9×4和6×6的积是一样的所以计算时也可以用同一句口诀,黑板面上的直角比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大”这三个小题。

“实践出真知”永远是一个真理,学生在过程体验上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还存在着武断、专制的教学行为。

如果我们老师课堂上经常会拿起三角板去比一比,同时告诉学生也应该这样,那么凭直觉去判断的就少了,看来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研究惯的培养还要看老师的功力。

第四题,计算。

计算分四部分考察学生:一口算,二竖式计算,三列式计算,四看图列式计算。

竖式计算题中的那个进位加法错误率较高,但总的来说学生全对的还是大多数,只有个别学生有错。

竖式计算中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错误较高。

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加强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指导,并进行强化训练,并且要加强错题原因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计算经验,能比较熟练的进行正确的计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试卷主要考察了第一至五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注重了过程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考察,关注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都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试卷共分为六个大题,包括判断、填空、选择、计算、操作和解决问题等,试题灵活。

3.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目有9分,有的题目需要通过2到3步思考才能算出来,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成绩统计1.成绩统计班级考试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备注二年级 62 79.8 95.2% 58.1%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1.得分较好的题目:本次考试得分较好的是计算题和填空题。

填空题中难度大一点的是第四小题,即()二十四,部分学生背口诀不够熟,所以写错。

这几个题目都是出错较少的,说明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还可以。

2.判断题和选择题:判断题共4题,钟面上3时,时针和分针组成一个直角,有的同学应该是相像不出3时怎么画,所以导致判断错误。

选择题一共3个小题,出错较多的是第2小题,即把一根木头锯成8段,锯断一次要5分钟,锯完这根木头要多少分钟?有的同学直接用段数相乘了,没有把次数数出来先。

在这一方面的题型上还需要多下功夫。

3.失分较严重的题目:本次考试失分最严重的是统计和解决问题。

统计题目是:XXX有6本书,波兰比XXX多5本,XXX是XXX的2倍,有的同学应该是不理题目,有的是涂多了或涂少了,所以导致丢分比较多。

解决问题的第5小题第2问题是:拿70元一个书包和一辆玩具火车,钱够吗?很多同学都是直接用70减去书包和玩具车的钱列式,所以都不得分。

四、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容乐观的。

(完整)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和改进措施

(完整)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和改进措施

(完整)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和改进措施
考试成绩分析
根据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结果:
1. 总体表现良好: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平均分超过80分。

2. 个别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总体表现良好,但仍有少数学
生的成绩相对较低,可能需要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3. 部分知识点掌握不稳定:分析试卷得分情况发现,部分学生
在某些知识点上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加强练和复。

改进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研究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
措施:
1. 差异化教学:特别关注那些成绩较低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个别辅导和额外的练机会,以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和理解能力。

2. 知识点复:针对分析中发现的知识点掌握不稳定的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复和讲解,帮助他们夯实基础。

3. 提供丰富的练资源:提供更多的数学练题,让学生增加练和巩固知识的机会,同时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量身定制练内容。

4. 建立学生成绩跟踪机制:建立学生成绩跟踪系统,及时监测学生的研究进展,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通过以上的改进措施,我们可以提高整体的数学学习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且建立起更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兴趣。

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6篇

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6篇

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6篇一、试题分析这套一年级数学试题较好表达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

具有以下特点:本试卷比拟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注意考察学生的根底学问和根本力量的同时,适当考察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学问的把握状况。

趣味性强,贴近生活。

本卷为学生供应了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究学问,设计的情景、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留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问题与分析(一)存在问题依据以上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整体观看题目的意识和习惯不够,对题的特征缺乏敏感性。

2、没有仔细看题,漏题写错都有发生。

3、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进展挨次不清楚。

4、看不懂图导。

(二)教与学的反思1、在处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要有“优化”意识。

2、在计算教学中,缺乏“变式”,无视题与题之间的沟通联系。

3、无视培育学生依据详细情境自觉推断、选择适宜的应用、计算策略的意识与力量。

三、今后努力方向通过本次测试状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严格遵循课标,敏捷处理教材。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结合详细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四、通过这次的检测反思,使我熟悉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力量的培育和书写力量的训练。

2、以后多出一些新奇,多样化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3、培育他们分析问题,选择计算方法的力量。

4、培育他们熟悉做题的好习惯。

5、多鼓舞学生,培育他们爱学习,爱数学的自信。

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点评篇二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根底学问检测,通过真空、选择、连线、画图检测。

其次类是综合力量检测,通过看图填空、比拟大小、数线段、应用实践题检测所学学问。

试卷能检测出学生的学习力量、变通力量,细致、敏捷地来抽测数学学问。

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和敏捷性。

二、学生的根本检测状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发挥出了自已的实际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学期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
试卷分析上册
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京口区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以下简称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并不难。

它握住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命脉,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让孩子在考试的过程中将知识又经历了一次循序渐进的学习
和梳理的过程。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各家的试卷分析表中可以感受得到:满分的孩子还是占了相当的份额。

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满分的人数还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下限的孩子也还是存在的,这说明,这份试卷还是注重了出卷的比重,既考虑到了大多数孩子,也照顾到了两头。

题目有了一定的拔高,这本身也是符合知识规律的。

这张试卷含盖了我们二年级所学的所有知识,重点突出,难点也比较分明。

就知识点而言,它在不同的题型中都体现了计算、比大小、找规律、认识方位、认识图形和统计等。

就计算而言,出卷者的意图就是想以平时的练习为基础,检验学生应用乘法口诀计算以及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适当的穿插了乘加、乘减的运用,同时也不忘记检验一下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后一道题,出卷者安排了一道与统计相结合的一题多解的综合性题目。

既可以用乘
加的方法,也可以用乘减的方法,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总之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选择权交给了孩子,这也是这张试卷在出卷时的一个重要的意图。

二、试卷的题型
这张试卷的题目类型属于常规型试卷,共分为六大项:直接写出得数、用竖式计算、填空、判断、画图和解决问题。

这些题型是传统中有突破。

其中,第四大项判断试卷并没有出现判断的字样,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也很少接触到这样的一种类型,但是,在后面的年级中这样的一种题型又是学生必须要接触到的。

因此在这张试卷中出卷者采用了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了描述:下面的题,对的在后面的()里打“√”,错的打“×”。

这样的语言也同样渗透了判断的意图。

第五大项虽然只有4分,但是内容却很丰富,要求学生先要用尺量一量,考察了会不会用尺、看尺上刻度的能力,又考察了画线段的能力,同时还考察了学生是不是能认真审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来逐项和大家分析。

(一)直接写出得数。

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中都是基础题型。

在大家的试卷分析来看18÷9×8这道题目错误率比较高,看来还不能将原因归结于粗心,实际上就是口诀不熟悉造成的错误,而这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这就告诉我们乘法口诀一定要人人过关。

(二)用竖式计算。

这部分内容兼顾到了二年级以来所学的所有运算。

从整体来看,学生已经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出卷者的意图也就达到了。

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受到加、减、乘法的影响,把72÷9的除号也写到了左下角的位置下了。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多加关心。

(三填空。

这部分可以说是常规题目,它包括的内容是整张试卷中知识点最多的部分,也是学生最容易丢分的部分。

填空部分包括7小题,其中第2)3、5、6题都是考察学生的基础概念,包括时分秒、认识米和厘米、认识方位以及可能性等知识的应用。

在填空知识里,2、4、6、7题的错误率比较高。

第2题错在第一幅图,印刷得大了些,所以有学生就认为长4米,实际上,以后的考卷也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除了图以外,会在文字前注明是什么物品,我想那样的话,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物品长短的判断,错误率会减少一些。

第6题有学生方位还是不太清楚,下册的教材中依旧安排了认识方向,要求学生要用八个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因此在教学新知识之前,东南西北的概念还是要学生扎实的掌握的。

至于找规律的题目,我想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多加以这种题目类型的训练,也就不难了。

(四)下面的题,对的在后面的()里打“√”,错的打“×”。

这个题目的意图,我在上面的试卷特点中已经加以陈述,在
这就不赘言了。

(五)填一填,量一量,画一画。

对于这样的题目,要教会学生审题的能力。

知道题目要我们做什么?看清楚题目的意思之后再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答题。

题目分量不大,但对能力的考察却用心良苦。

(六)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图文并茂,但也能看出逐渐向文字过渡的特点。

第2题更是注重了比较,将学生作业中容易出现错误的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罗列出来,进一步明确乘法是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加法就是两个数合并起来的一种运算。

让学生在比较中清晰加法和乘法的含义。

第3题给出标有价钱的商品,同样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题目提出:买1枝钢笔的钱可以买几副三角板?那么学生在解答的时候就必须先找到1枝钢笔的价格,还要找到一副三角尺的价钱这两个条件全找到了才可以进行解答。

第4题是与统计相结合的一道一题多解的开放题。

第3小题的列式受到下面所给格式的限制,横着看可以列式成8+5+5=18、8+5×2=18(5×2+8=18)、8×3-6=18这样的3种,竖着看可以列式成3×5+3=18这样的四种算式。

如果没有格式的限制,我想还有一种就是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的3×6=18,那样,学生的思考空间就多多了。

三、教学建议
1.关注后进生的状况
试卷从总体上讲是不复杂,但每个学校都有处于后置状态的学生,有的可能只有六十几分。

这是值得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孩子,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找准因材施教的良方,尽量在课堂的40分钟时间内给他们以最多的关注。

2.注重教学的细微之处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
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从考试的整体状况来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绘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

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学得太死,过于僵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借鉴一些练习题的形式自己创新一些题目。

让学生会举一反三。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
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3.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现在的考试和教学都开始走向生活化。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其实离不开数学,数学也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