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文本及目录相关命令的使用(一)
实验4 文件和目录操作

《Linux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实验地点:日期:实验4 文件和目录操作一、实验目的1、理解Linux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目录组织方式;2、掌握Linux常用目录和文件命令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以root用户身份登录Linux1、Linux目录管理命令(1)用pwd显示当前工作目录路径;(2)用cd命令先转到/home目录,再转到根目录;(3)用ls命令列出根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4)在/home目录下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目录结构:(5)将目录temp4删除。
2、文件管理命令(1)用cat命令在st目录下建立两个文件file1和file2,文件内容如下所示。
然后用cat 命令将文件file1和file2的内容合并起来放到文件file3中。
file1文件内容:I love Linux 1I love Linux 2I love Linux 3I love Linux 4I love Linux 5file2文件内容:I love Linux 6I love Linux 7I love Linux 8I love Linux 9I love Linux 10(2)用touch命令更新文件file3的修改日期和时间(更新为你的生日)(3)cp命令①文件复制:将st目录下的file1、file2、file3复制到temp1目录下(可考虑使用通配符)②目录复制:将temp1目录复制到temp2目录下(即temp1作为temp2的子目录)(4)mv命令①重命名:将st目录下的文件file3重命名为myfile②文件移动:将st目录下的文件myfile移至temp2/temp1目录下(5)rm命令将temp2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删除3、显示文件内容命令练习用cat命令显示文件file2的内容三、实验环境VMware+RHEL5四、实验步骤及结果步骤1:打开vmware,启动rhel5,以root用户登录系统。
实验四文本及目录相关命令的使用(一)

实验四文本及目录相关命令的使用(一)实验四文本及目录相关命令的使用(一)上机实验内容:一、简答部分1.简述PATH变量的作用环境变量PATH的作用是提供给用户查找文件的可能路径;当新安装了套件时,可能需要将可执行文件的路径写入环境变量.二、操作部分1. 绝对相对路径1)用绝对路径执行ls指令2)把当前操作目录切换到root的家目录,使用相对路径执行ls 指令2. PATH变量1)查看当前用户的PA TH变量2)把路径/tmp/test加入到PATH变量中3.目录操作:1)用命令列出根目录下的目录及文件;2)用一条命令创建目录/root/test/x/y/z;3)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要求显示其详细信息;4)切换目录至/root/test/x/y,并删除目录z;5)切换回root用户的主目录,并使用一条命令删除/root/test,/root/test/x,/root/test/x/y;4.文件查看相关命令6)用cat命令显示/root/install.log文件的内容,要求对输出的内容显示行号;7)用more命令显示/root/install.log,并在在屏幕底部More 提示符后打印信息;8)用less命令显示/root/install.log,要求显示读取文件的百分比、行号及总行数;9)用head命令显示/root/install.log前30行;10)用tail命令显示/root/install.log后30行;11)用tail命令显示/root/install.log第30行至文件尾的部分;5.touch指令12)在/tmp目录下新建目录t113)在t1目录下新建文件test14)查看文件test1的m-time,a-time,ctime15) 修改文件test1的访问时间为当前时间16)修改文件test1的状态改变时间为当前时间17)修改文件test1的创建时间为当前时间18)同时改变文件test1的三个时间属性19)设定文件test1时间属性为2天以前20)设定文件test1的时间属性为2009年9月9号9点9分(注意在执行15-20指令时可间隔一定的时间,执行完毕之后注意观察指令结果)6.cp指令mv指令21)把root家目录下的install.log文件复制到t2中,并重命名为install.log122)切换用户为user,在/tmp中新建文件test223)切换用户为root,并把/tmp中的test2复制到root的家目录下24)同时查看root家目录下和/tmp目录下的test2文件的详细信息(注意对比)25)把/etc目录下的文件备份到/tmp下26)分别对/tmp目录下的文件test2建立硬链接文件test2-link 和符号链接文件test2-slink27)同时查看/tmp目录下的文件test2、硬链接文件test2-link 和符号链接文件test2-slink的详细信息(注意对比)28)复制符号链接文件test2-slink到root家目录,并保留对文件test2的连接。
目录复制命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目录复制命令的基本使用方法。
2. 熟悉目录复制命令的参数设置。
3. 理解目录复制命令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操作界面:命令提示符3. 实验工具:Windows自带的命令行工具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针对目录复制命令进行操作,具体包括:1. 目录复制命令的基本使用方法。
2. 目录复制命令的参数设置。
3. 目录复制命令的实际应用。
四、实验步骤1. 目录复制命令的基本使用方法(1)打开命令提示符:点击“开始”菜单,输入“cmd”并按回车键。
(2)切换到目标目录:使用“cd”命令切换到需要复制的目录。
(3)使用“xcopy”命令进行目录复制。
示例:```bashcd C:\source_directoryxcopy /s /e /i /c /q /h /r /y C:\source_directoryC:\destination_directory```解释:- `/s`:复制目录及其子目录。
- `/e`:复制目录和子目录,包括空目录。
- `/i`:如果目标不存在,则假定目标为目录。
- `/c`:即使出现错误,也继续复制。
- `/q`:不显示文件名,仅显示复制进度。
- `/h`:复制隐藏文件和系统文件。
- `/r`:覆盖只读文件。
- `/y`:不提示确认覆盖已存在的目标文件。
2. 目录复制命令的参数设置(1)设置复制目录时忽略子目录中的文件:```bashxcopy /s /e /i /c /q /h /r /y C:\source_directory C:\destination_directory /x```(2)设置复制目录时包含子目录中的文件:```bashxcopy /s /e /i /c /q /h /r /y C:\source_directory C:\destination_directory /x```(3)设置复制目录时包含隐藏文件和系统文件:```bashxcopy /s /e /i /c /q /h /r /y C:\source_directory C:\destination_directory /x /h```3. 目录复制命令的实际应用(1)将C:\source_directory目录及其子目录复制到C:\destination_directory目录下。
实验Linux文件和目录操作详解

实验Linux文件和目录操作详解在Linux系统下,文件和目录是操作系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对于初学者来说,熟悉Linux文件和目录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Linux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操作。
1. 创建文件和目录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touch命令创建一个空文件,例如:$ touch myfile.txt使用mkdir命令可以创建一个新的目录,例如:$ mkdir mydir如果需要一次性创建多级目录,可以使用mkdir命令的-p 选项,例如:$ mkdir -p mydir1/mydir2/mydir32. 查看文件和目录使用ls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和目录列表,例如:$ lsmyfile.txt mydir如果需要显示隐藏文件,可以使用ls命令的-a选项,例如:$ ls -a. .. .hiddenfile myfile.txt mydir使用cd命令可以切换当前目录,例如:$ cd mydir使用pwd命令可以查看当前所在的目录路径,例如:$ pwd/home/user/mydir使用cat命令可以查看文件的内容,例如:$ cat myfile.txtHello, this is my file.3. 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文件和目录使用cp命令可以复制文件或目录,例如:$ cp myfile.txt myfile_copy.txt$ cp -r mydir mydir_copy使用mv命令可以移动文件或目录,例如:$ mv myfile.txt /tmp/myfile.txt$ mv mydir /tmp/mydir使用mv命令还可以重命名文件或目录,例如:$ mv myfile.txt newname.txt4. 删除文件和目录使用rm命令可以删除文件,例如:$ rm myfile.txt使用rm命令的-r选项可以递归删除目录及其内容,例如:$ rm -r mydir5. 修改文件和目录的权限使用chmod命令可以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例如:$ chmod 755 myfile.txt$ chmod 755 mydir其中,755是权限的数字表示形式,表示文件所有者具有读、写、执行权限,其他用户具有读、执行权限。
实验项目1:文件和目录操作

文件拷贝:将test目录下的file1.txt,file2.txt,file3.txt拷至temp1目录下(可考虑使用通配符)
目录拷贝:将temp1目录拷至temp2目录下(即temp1作为temp2的子目录)
(3) mv命令
重命名:将test下的file3.txt重命名为myfile.txt
d)再用ls显示file1.txt和myfile1.txt的信息(观察与b)显示的有何区别)
(2)字符链接(操作步骤与要求与(1)同,只是a)步骤加参数-s)
注意:比较两种链接有什么不同.
6.显示文件内容命令
练习cat命令进行如下操作
(1)用cat在test目录下再建文件file2.txt,内容为I love Linux 6,…, I love Linux 10
(1) pwd显示当前工作目录
(2) cd要求:1)先转到/root目录。2)再转到根目录
(3) ls列出根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要求:1)列出全部文件。2)用不同颜色显示各种类型的文件。
(4)在st目录下建立如图所示的文件目录
(5)将temp3/temp4二级目录删除
2.文件管理命令
(1)用touch命令更新file3.txt的修改时间
(2)用cat显示file2.txt的内容
(3)用cat将file1.txt和file2.txt的内容合并起来放到file3.txt中
实验总结
1.提交实训报告
2.思考通过这个实训您学到了些什么?
3.按照“过程性评价表”进行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文件移动:将test下的myfile.txt移至temp2/temp1目录下
(4) rm命令
将temp2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删除
创建目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在Windows系统中创建目录的方法。
2. 熟悉使用命令行创建目录的方法。
3. 了解目录的基本属性和管理方法。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环境:命令提示符(cmd)三、实验内容1. 使用图形界面创建目录2. 使用命令行创建目录3. 目录的基本属性和管理方法四、实验步骤(一)使用图形界面创建目录1. 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选择要创建目录的磁盘或文件夹。
2. 点击右键,选择“新建”菜单中的“文件夹”选项。
3. 输入新目录的名称,例如“实验目录”。
4. 按下回车键,完成目录的创建。
(二)使用命令行创建目录1. 打开命令提示符(cmd)。
2. 切换到要创建目录的磁盘或文件夹,可以使用“cd”命令。
例如:cd D:\(切换到D盘)3. 使用“mkdir”命令创建目录。
例如:mkdir 实验目录(创建名为“实验目录”的目录)4. 按下回车键,完成目录的创建。
(三)目录的基本属性和管理方法1. 查看目录属性使用“dir”命令可以查看目录的基本属性,包括目录名、大小、创建时间等。
例如:dir 实验目录(查看“实验目录”的基本属性)2. 修改目录名称使用“ren”命令可以修改目录名称。
例如:ren 实验目录新目录(将“实验目录”重命名为“新目录”)3. 删除目录使用“rd”命令可以删除目录,但需要先删除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
例如:rd /s /q 实验目录(删除“实验目录”及其所有文件和子目录)4. 查看目录内容使用“dir”命令可以查看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
例如:dir 实验目录(查看“实验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使用图形界面创建目录通过图形界面创建目录非常简单,用户只需在资源管理器中右键点击新建文件夹,输入名称即可。
这种方法适合不熟悉命令行的用户。
(二)使用命令行创建目录使用命令行创建目录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但可以更方便地在脚本中自动化创建目录。
实验四文件操作

实验四文件操作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理解文件系统的概念和文件系统的类型。
2.掌握文件系统的挂载方法。
3.学会Linux中数据备份的方法。
4.了解Linux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管理机制。
二、实验内容1.挂载文件系统。
2.监视文件系统状态。
3.维护文件系统。
4.软盘的使用。
5.硬盘的使用。
6.数据备份和压缩。
7.在GNOME下管理磁盘三、实验环境1.装有Linux系统的计算机。
2.软磁盘和光盘各一张。
四、实验步骤(一)挂载文件系统1.手工挂载文件系统①用mount命令挂载文件系统。
命令格式:mount [-fnrvw] [-t type] device dir其中:-t type:指定文件系统类型;device:待安装文件系统的块设备名;dir:安装点(目录);-f: 模拟一个文件系统的挂装过程,用它可以检查一个文件系统是否可以正确挂装。
-n:挂装一个文件系统,但不在fstab文件中生成与之对应的设置项。
-v:命令进展注释,给出mount命令每个操作步骤的注释。
-r:将文件系统挂载为只读模式;-w:将文件系统挂载为读写模式。
操作:在软驱中插入一张磁盘,然后将软驱挂载为msdos文件类型。
②挂载软磁盘的命令:mount -t msdos /dev/fd0 /mnt/floppy挂载完成后,用ls命令查看软磁盘中包括的文件。
③用mount命令还可以显示所有已安装的文件系统。
命令格式:mount [-hV]2.手工卸载文件系统用umount命令卸载文件系统。
命令格式:umount [-hV]umount [-a] [-n] [-v] [-t types]其中:-h:显示帮助信息。
-V:显示版本信息。
-a:表示要卸载/etc/fstab中的所有文件系统;-n:卸除时不要将信息存入/etc/mtab文件中。
-v:执行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t types: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
操作:卸载软盘的msdos文件系统。
①命令:umount -t msdos /dev/fd0卸载完成后,从软盘驱动器中取出软盘。
命令操作实验报告

命令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命令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进行命令操作实验,掌握常用的命令操作技巧和命令行界面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1. 登录操作系统首先,打开操作系统的终端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2.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文件夹使用ls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文件夹。
ls命令后面可以加上参数来指定不同的查看方式,例如使用-l参数可以以详细列表的方式查看,使用-a参数可以查看隐藏文件。
3. 切换目录使用cd命令可以切换当前工作目录。
cd命令后加上目标目录的路径即可切换到目标目录。
4. 创建新的文件或文件夹使用touch命令可以创建新的文件。
例如输入touch test.txt可以创建一个名为test.txt的文件。
使用mkdir命令可以创建新的文件夹。
例如输入mkdir test可以创建一个名为test的文件夹。
5. 复制、移动和删除文件或文件夹使用cp命令可以复制文件。
例如输入cp test.txt another.txt可以将test.txt 文件复制为another.txt文件。
使用mv命令可以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
例如输入mv test.txt/home/another.txt可以将test.txt文件移动到/home目录,并将其重命名为another.txt。
使用rm命令可以删除文件。
例如输入rm test.txt可以将test.txt文件删除。
使用rmdir命令可以删除空文件夹。
例如输入rmdir test可以删除名为test的空文件夹。
使用rm -r命令可以删除非空文件夹。
例如输入rm -r test可以删除名为test 的非空文件夹及其所有内容。
6. 查看文件内容使用cat命令可以查看文件的内容。
例如输入cat test.txt可以查看test.txt文件的内容。
使用more命令可以逐页显示文件的内容。
例如输入more test.txt可以逐页显示test.txt文件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文本及目录相关命令的使用(一)
上机实验内容:
一、简答部分
1.简述PATH变量的作用
环境变量PATH的作用是提供给用户查找文件的可能路径;当新安装了套件时,可能需要将可执行文件的路径写入环境变量.
二、操作部分
1. 绝对相对路径
1)用绝对路径执行ls指令
2)把当前操作目录切换到root的家目录,使用相对路径执行ls 指令
2. PATH变量
1)查看当前用户的PA TH变量
2)把路径/tmp/test加入到PATH变量中
3.目录操作:
1)用命令列出根目录下的目录及文件;
2)用一条命令创建目录/root/test/x/y/z;
3)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要求显示其详细信息;
4)切换目录至/root/test/x/y,并删除目录z;
5)切换回root用户的主目录,并使用一条命令删除/root/test,/root/test/x,
/root/test/x/y;
4.文件查看相关命令
6)用cat命令显示/root/install.log文件的内容,要求对输出的内容显示行号;
7)用more命令显示/root/install.log,并在在屏幕底部More 提示符后打印信息;
8)用less命令显示/root/install.log,要求显示读取文件的百分比、行号及总行数;
9)用head命令显示/root/install.log前30行;
10)用tail命令显示/root/install.log后30行;
11)用tail命令显示/root/install.log第30行至文件尾的部分;
5.touch指令
12)在/tmp目录下新建目录t1
13)在t1目录下新建文件test
14)查看文件test1的m-time,a-time,ctime
15) 修改文件test1的访问时间为当前时间
16)修改文件test1的状态改变时间为当前时间
17)修改文件test1的创建时间为当前时间
18)同时改变文件test1的三个时间属性
19)设定文件test1时间属性为2天以前
20)设定文件test1的时间属性为2009年9月9号9点9分
(注意在执行15-20指令时可间隔一定的时间,执行完毕之后注意观察指令结果)6.cp指令mv指令
21)把root家目录下的install.log文件复制到t2中,并重命名为install.log1
22)切换用户为user,在/tmp中新建文件test2
23)切换用户为root,并把/tmp中的test2复制到root的家目录下
24)同时查看root家目录下和/tmp目录下的test2文件的详细信息(注意对比)
25)把/etc目录下的文件备份到/tmp下
26)分别对/tmp目录下的文件test2建立硬链接文件test2-link和符号链接文件test2-slink
27)同时查看/tmp目录下的文件test2、硬链接文件test2-link和符号链接文件test2-slink的详细信息(注意对比)
28)复制符号链接文件test2-slink到root家目录,并保留对文件test2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