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鹿

二、鹿的繁殖
(一)、生殖生理特点 鹿属季节性繁殖动物,每年秋季9—11月份发情配种,春 季产仔。 公鹿出生后16--18个月即可产生成熟的精子,但需到30月 龄左右才能达到体成熟,参加配种。在繁殖季节,公鹿始 终处于兴奋状态,有明显的争偶行为,互相打斗,攻击性 强。颈部变粗,头部经常高举。食欲减退,体况下降。非 繁殖季节,辜丸萎缩,不再产生精子,变得安静。 母鹿出生后16个月达初情期,一般繁殖年限为12—13年。 鹿属于季节性多周期发情动物,进人繁殖季节后,母鹿呈 周期性多次发情,但发情周期不如家畜稳定,平均12.5d, 变化范围在6—20d。发情持续时间为18—36h。
(二)、配种 1、配种适龄 不同种鹿由于其遗传的差异发育到性成熟所需 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育成母鹿达到成年体重 的70%即可配种繁殖。生长发育良好的母梅花鹿,满 16月龄(即出生后第二年的配种季节)即可配种。对于 个别出生较晚和瘦弱的个体,应推迟1年配种。部分 发育良好的育成马鹿,可在16月龄左右配种,出生 晚或发育不良的母马鹿宜在30月龄时(即出生或第三 年的9—11月份)配种。梅花鹿、马鹿公鹿的初配年 龄满3岁后可选做种用,过早参加配种对其生长发育 不利。
(二)、母鹿的饲养管理 1、饲养的目的与要求 饲养母鹿的基本任务在于保证母鹿健康,提高繁 殖力,巩固有益的遗传性,繁殖优良后代,从而可不 断扩大鹿群和提高整个鹿群质量。 2、饲养阶段的划分与日粮 根据母鹿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变化及营养需要特点, 可将母鹿的饲养时期划分为配种与妊娠初期(9—11 月份)、妊娠期(11—4月份)、产仔泌乳期(5—8月 份)3个阶段。梅花鹿与马鹿生产时期划分基本相同, 只是马鹿的配种受孕期比梅花鹿提前lOd左右。
(二)、形态学特征 1、梅花鹿 梅花鹿雌雄异形,公鹿长角,母鹿无角。耳大直立, 颈细长,尾短,体态清秀。冬毛栗棕色,绒毛厚密,无明 显白色斑点。夏毛红棕色,无绒毛,体侧有明显的白色斑 点,腹下白色或近于白色。公、母鹿眼下均有一对泪窝, 眶下腺比较发达。公鹿生后第二年长出锥形角,俗称“毛 桃”,第三年角开始分权,发育完全的成角为四权形。4 月份角脱落,之后长出鹿茸,夏末生长成熟并完全骨化, 9月份茸皮脱落,形成鹿角。东北梅花鹿成年公鹿体高 100-110cm,体长85-95cm,体重90-140Kg。成年母鹿 体高80-95cm,体长75 -85cm,体重60-80kg。四川梅花 鹿成年公鹿体高100-105cm,体长120-145cm,体重120150Kg。成年母鹿体高90-95cm,体长140-145cm,体重 110-125Kg
肉鸽与鹌鹑

课程说明一、《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从研究经济动物的生物学入手,在了解常见各种经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进化等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它们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何创造有利于它们生长发育和繁育的条件,饲养管理方法,以及产品的采收、加工和处理方法,从而获得量多质优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本课程共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
主要讲授内容有:肉鸽养殖,鹌鹑养殖,蚯蚓养殖,蝎子养殖,地鳖虫养殖,肉犬养殖。
二、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常见特种经济动物的经济价值、生活习性、繁殖习性,饲养管理特点等,同时作为一门生产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是必要环节,特别需要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实践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结合本省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实验教学10学时。
本课程通过课堂理论讲授结合实物观察、实验操作和实地参观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实践应用技能,为将来在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一定基础。
三、本教案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
四、课程重点:每个种类经济动物的生物学习性、繁殖习性与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是课程的重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五、课程总学时数: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实习教学10学时。
主要参考文献[1] 特种动物生产学.北京.林业出版社,[2]赵万里. 特种经济禽类生产.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5[3]闫志民翟新国等. 蚯蚓.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1[4]刘炳仁. 蝎养殖与加工新技术. 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12[5]李岗生闫之芬等.地鳖虫.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1[6]张玉时丽华等.肉用狗养殖新技术.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0绪论一、含义特种经济动物:指除了传统的家畜、家禽、家鱼以外的其它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动物,包括正在被驯养,半驯化及驯化历史不久的经济动物。
特种经济动物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复习资料特种经济动物:指具有特有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能为人类提供特殊产品,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具有不同驯化程度的人工规模化养殖的动物。
特种经济动物的分类:1、按经济用途分类:毛皮动物类、药用动物类、观赏动物类、肉用动物类2、按自然属性分类:特种哺乳类、特种珍禽类、水产类、其它(节肢、环节、昆虫)驯化:引入动物对新环境适应的复杂过程。
驯化方式:早期发育阶段的驯化、个体驯化与集群驯化、直接与间接驯化、生活环境适应性驯化、性活动周期驯化、食性的驯化技术:人工环境的创造、食性训练、群居性形式、休眠期的打架、就巢性的克服、诱发排卵短期胚胎游离期饲养管理的要点:①饲养方式多种多样②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③养殖的笼、箱、舍、池、场地满足生活习性需要④建防逃设施⑤搞好清洁卫生和疾病防治个体驯化:集群驯化:鹿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偶蹄目、反刍动物亚目、鹿科经济价值:医用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价值、工业价值分类及分布:鹿亚科、白唇鹿亚科、毛冠鹿亚科、獐亚科、麂亚科分布在我国的:梅花鹿、水鹿、黒鹿、马鹿、麋鹿、獐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梅花鹿:东北、华南、南方、台湾等地马鹿:东北、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等地生活习惯:鹿性情胆怯,反应灵敏,易受惊吓;行动敏捷,善奔跑;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较差。
采食后1~2小时反刍喜采食各种草本植物和乔木、灌木的嫩枝叶、柔软枝条和树皮、喜盐。
鹿品种:梅花鹿(世界有13个亚种)我国有4种:东北、四川、华南、台湾马鹿:东北、天山、塔里木马鹿饲养的阶段划分:生茸前期(1~3月)、生茸期(3月下旬~8月上旬)、配种期(8月中旬~11月下旬)、恢复期(12月上旬~1月中旬)生茸前期和恢复期叫越冬期。
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⑪生茸期:①防寒保暖、防暑降温②搞好卫生,做好疾病控制(注射卡齐苗:出生、断奶1岁、2岁龄各一次)③按年龄、体重、体况、生产性能不同合理分群④环境:安静、防炸群⑤“二定”定时定量,先洗食槽后喂料,先喂精料后喂粗料,“观”观察鹿采食情况⑥梅花鹿和马鹿相同时期饲料组成配比不同;同一品种不同时期配比也不同⑦观察鹿脱角、生茸情况。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鹿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鹿引言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各种动物的饲养和繁殖等生产活动。
鹿类作为一种特殊的动物资源,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鹿的分类、鹿的生态习性、鹿的饲养技术以及鹿产品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读者对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鹿的分类鹿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种,属于偶蹄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鹿可分为很多种类。
根据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我们常见的鹿类包括马鹿、梅花鹿、麋鹿等。
这些鹿类在体型、角的形状、毛色等方面都有所差异,但都属于鹿科。
鹿的生态习性鹿类生活在草原、森林等各种生态环境中,它们以植食为主,喜欢吃草、嫩叶、树芽等。
鹿类一般都具有较好的跳跃能力,它们可以迅速逃离天敌的追击。
此外,鹿还具有较强的听觉和嗅觉,能够及时察觉到外来的威胁。
在繁殖方面,鹿属于多育种动物,一般在秋季开始进入繁殖期。
雄鹿会为了争夺配偶而展开角斗,以展示自己的实力。
交配成功后,雌鹿通常会在春季产下一到两只幼鹿,它们需要依靠母鹿的哺乳来生存。
鹿的饲养技术鹿的场地选址鹿的饲养场地应选择在离城市较远且环境优美的地方,例如山区或郊区。
鹿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有充足的草地和水源供其取食和饮水。
鹿的饲料管理鹿的饲料主要以青草和干草为主,此外也可以适量添加一些速生青贮料。
饲料采购应尽量选择有机和优质的产品,以保证鹿的健康生长。
鹿的疾病防治在鹿的饲养过程中,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常见的鹿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病等。
饲养者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驱虫等措施,保持鹿的身体健康。
鹿的繁殖管理鹿的繁殖管理包括配种、情欲控制、妊娠监测等方面。
合理的繁殖管理可提高鹿的繁殖效益,增加鹿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鹿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鹿的产品包括鹿肉、鹿茸、鹿角等。
其中,鹿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美味的口感。
鹿茸则以其滋补身体、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保健品行业。
至于鹿角,它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在传统中医学中常用于治疗各种病症。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 第四章 野鸭

Page
Hale Waihona Puke 275.白眉鸭 外貌:具有白色眉纹,翼镜灰绿。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西北。冬季南迁至北纬35° 以南包括台湾及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分布于新疆、内蒙古、 黑龙江(繁殖鸟);在黄河以南越冬;海南岛、台湾(冬候 鸟)。并不常见。 习性:冬季常结大群。
时常见于沿海泻湖。白
天栖于水上,夜晚进食。
32
第二节 野鸭的种类与品种
(二)引进种 1.美国绿头野鸭 以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而著称。成年体重公鸭1.6kg ,母鸭1.4kg;雄鸭性成熟期约150日龄,母鸭平均150~160 日龄开产,年产蛋量100~150个,美国绿头野鸭繁殖季节性 很强,蛋重55~60克,蛋壳呈青色。
Page
33
第二节 野鸭的种类与品种
习性:喜结大群,停栖水上,常与其他种类混合。
Page
30
8. 绿翅鸭 外貌:体型较小,头部呈深粟色,翼镜金属绿色,两侧有 绿色斑纹。 分布状况:繁殖于东北各省及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冬季迁 至中国北纬40°以南的大多数非荒漠地区。地区性常见鸟。 习性:成对或成群栖于湖泊或池塘,常与其它水禽混杂。 飞行时振翼极快。
Page
36
一、野鸭的选种选配
成年鸭的选择包括种母鸭和种公鸭的选择。 1. 种母鸭的选择原则是: 头部清秀,喙宽而直,颈细长,眼大而明亮,体躯
长、宽且深,前胸饱满前突,背长而阔,末端柔而薄,两
脚间距宽。
Page
37
一、野鸭的选种选配
成年鸭的选择包括种母鸭和种公鸭的选择。 1. 种母鸭的选择原则是: 母鸭体重不低于1㎏,高产鸭两耻骨间距常在3个指头
第四章
野鸭
Page
1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307055215学时/学分:24/1.5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其他主干课程的重要补充,它主要介绍特种兽类的饲养、特禽的饲养,名优水产动物的饲养以及经济昆虫的饲养。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部分特种经济动物的饲养方法,和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丰富家庭生活。
通过学习,主要了解肉鸽、七彩山鸡的饲养管理;中华鳖的饲养;蝎子、蜜蜂的饲养;狐狸、观赏犬的饲养管理。
二、适用专业全校学生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一)理论教学部分1.绪论(1)了解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意义、发展现状;了解促进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发展的措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2)理解经济动物的分类;(3)掌握经济动物的概念及其特点。
2. 肉鸽(1)了解肉鸽的主要良种,鸽的生态学特性,鸽场的建造与肉鸽开发利用;(2)理解肉鸽雌雄及年龄鉴别技术;(3)掌握肉鸽的饲料、不同生长时期的管理要点及繁殖技术,常见病防治技术。
3.七彩山鸡(1)了解七彩山鸡的外貌特征与生活习性,了解七彩山鸡的品种;(2)理解七彩山鸡的繁育技术及运输;(3)掌握生产中七彩山鸡的繁育技术,不同生长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及种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常见病防治技术。
4.中华鳖(1)了解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2)理解养殖场的规划、设计及生产中的建筑要求,中华鳖捕捞与运输,产品加工及利用;(3)掌握中华鳖繁育技术,不同生长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常见病防治技术。
5.蝎子(1)了解蝎子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常见的蝎子品种;(2)掌握生产中不同生长时期的管理要点,种蝎的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防治技术。
6.蜜蜂的饲养(1)了解蜜蜂的生物学特性,蜜蜂的品种;(2)掌握不同生长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种蜂的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防治技术。
7.狐狸的饲养(1)了解狐狸的生物学特性,生产中常见的狐狸品种;(2)理解狐狸的繁育技术;(3)掌握不同生长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种狐狸的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防治技术8.观赏犬(1)了解观赏犬的生物学特性,生产中常见的观赏犬品种;(2)理解观赏犬的繁殖技术;(3)掌握不同生长时期的管理要点,种犬的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防治技术。
动物生产学(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教学课件

第三节 鹌鹑的选种选配(繁殖)
一、选种 二、鹑的配种方式 三、配种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鹌鹑的孵化与饲养
一、鹌鹑的孵化 二、鹌鹑的饲养
第五节 雏鹑的培育
一、雏鹑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育雏条件 三、育雏方式
一、鸽肉的营养价值 二、食疗价值 三、养殖效益
鸽
兔
牛
鸡
鸭
猪
羊
鹅
蛋白
24.5
22.1
19.9
18.5
16.5
14.5
11.1
10.8
脂肪
0.73
6.61
7.71
9.34
7.50
37.3
28.8
11.2
第二节 肉鸽的优良品种
石歧鸽
产地:广东省中山县石歧一带。 外貌特征:标准体型是:“三长特征”即:体长、翼长、尾长。 成年体重♂0.9kg ♀0.75kg,年产卵7~8对,但蛋壳较薄,孵化时易被踩破。 石歧鸽耐粗饲,性温顺。
王鸽
贺姆鸽,蒙丹鸽ຫໍສະໝຸດ 第三节 鸽舍与鸽笼一、简单鸽舍 二、群养式鸽房 三、笼养式鸽舍 四、鸽笼 五、其他设施
第四节 肉鸽的生物学习性
一、营“一夫一妻制” 二、共同承担“劳务” 三、鸽是晚成鸟 四、以植物种子为食 五、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警觉性、记忆力 六、“驭妻”习性 七、爱清洁、喜高栖
第五节 肉鸽的繁殖
一、肉鸽的繁殖习性 二、鸽子的雌雄鉴别 三、肉鸽的选择留种方法
第六节 肉鸽的饲养管理
一、鸽子需要的营养物质 二、饲料搭配和保健沙配方 三、肉鸽的饲养管理 四、提高肉鸽产蛋率、受精率及孵化率的措施
第二章 鹌 鹑
特种经济动物学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1.特种经济动物的概念【狭义的经济动物是指除家畜、家禽以外,由人类饲养和保护,其本身或其产品有较高经济价值又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一类由野生变为驯养的动物。
【特种经济动物:人们习惯上把具有某种特殊经济性状且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称为特种经济动物;通常是指具有特殊的药膳用、毛皮用、肉蛋用和观赏用等价值,并能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动物。
【任何一种动物的养殖要发展成一种产业,都必须经历抓捕驯化、小群饲养、适度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生产四个阶段。
【在经济动物的生产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市场不规范,炒种倒种现象十分严重。
二是研究工作相对较少,品种选育、繁殖、饲料加工、畜禽舍设计与规划、环境控制等养殖技术的水平相对较低。
三是产品加工相对落后,产品规格化程度低,销售渠道不畅,常因产品无法转化,造成价格暴跌,挫伤养殖户的积极性。
四是缺乏正确的宣传和引导,【稳定毛皮动物饲养,积极发展药用、肉用动物,加快发展伴侣动物和观赏动物,是未来我国经济动物的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1、特种经济动物的定义。
2、特种经济动物的分类方法3、特种经济动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促进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应采取的措施【鸽子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鸽形目,鸠鸽科,原鸽属,家鸽种。
【按家鸽经济用途分类大体可分为肉用、通信、观赏(体态、羽色多种多样)三大类。
【《鸽经》是清代一部记载鸽子的专著。
【乳鸽肉质细嫩味鲜美,蛋白质和能量均居多种肉食之首,鸽肉易消化,吸收率高。
素有“一鸽胜九鸡”的美誉。
【繁殖力:年度要求繁殖12只以上。
雏鸽30日龄体重在500g左右【贺姆鸽:其肉质好,产仔多,耗料少。
以其耐粗放善孵育而优于其他良种。
【石歧鸽:耐粗放,性温驯,骨软,肉嫩,味美【杂交王鸽:利用杂交优势易生产商品乳鸽,但遗传不稳定,易发生品种退化,必须不断进行选育,以保证其优良性状的稳定遗传。
【引种肉鸽时请注意以下几项原则:①不买杂交一代的商品鸽②要求公鸽体重700—900克,母鸽体重650—750克,30日龄乳鸽500克以上③不买3年以上的种鸽④注意当地是否有疫情【保健沙中需加3%一5%的食盐,每只每天给盐量不超过0.2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307055215学时/学分:24/1.5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其他主干课程的重要补充,它主要介绍特种兽类的饲养、特禽的饲养,名优水产动物的饲养以及经济昆虫的饲养。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部分特种经济动物的饲养方法,和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丰富家庭生活。
通过学习,主要了解肉鸽、七彩山鸡的饲养管理;中华鳖的饲养;蝎子、蜜蜂的饲养;狐狸、观赏犬的饲养管理。
二、适用专业
全校学生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1.绪论
(1)了解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意义、发展现状;了解促进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发展的措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2)理解经济动物的分类;
(3)掌握经济动物的概念及其特点。
2. 肉鸽
(1)了解肉鸽的主要良种,鸽的生态学特性,鸽场的建造与肉鸽开发利用;
(2)理解肉鸽雌雄及年龄鉴别技术;
(3)掌握肉鸽的饲料、不同生长时期的管理要点及繁殖技术,常见病防治技术。
3.七彩山鸡
(1)了解七彩山鸡的外貌特征与生活习性,了解七彩山鸡的品种;
(2)理解七彩山鸡的繁育技术及运输;
(3)掌握生产中七彩山鸡的繁育技术,不同生长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及种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常见病防治技术。
4.中华鳖
(1)了解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
(2)理解养殖场的规划、设计及生产中的建筑要求,中华鳖捕捞与运输,产品加工及利用;
(3)掌握中华鳖繁育技术,不同生长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常见病防治技术。
5.蝎子
(1)了解蝎子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常见的蝎子品种;
(2)掌握生产中不同生长时期的管理要点,种蝎的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防治技术。
6.蜜蜂的饲养
(1)了解蜜蜂的生物学特性,蜜蜂的品种;
(2)掌握不同生长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种蜂的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防治技术。
7.狐狸的饲养
(1)了解狐狸的生物学特性,生产中常见的狐狸品种;
(2)理解狐狸的繁育技术;
(3)掌握不同生长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种狐狸的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防治技术
8.观赏犬
(1)了解观赏犬的生物学特性,生产中常见的观赏犬品种;
(2)理解观赏犬的繁殖技术;
(3)掌握不同生长时期的管理要点,种犬的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防治技术。
(二)实验教学部分
实验一特禽的外貌观察
(1)了解常见特种禽类的外貌特征;
(2)掌握不同特禽的鉴别方法。
实验二蜜蜂综合实验
(1)了解生产中常见蜜蜂的外貌特征;
(2)了解生产中主要的蜜蜂产品;
(3)掌握常见的养蜂设备使用方法。
实验三犬的外貌观察
(1)了解生产中常见犬的外貌特征;
(2)掌握犬的保定方法及驯养方法。
四、教学学时分配
五、考核方式
该门课程为公选课,采用开卷考试或论文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六、建议教材、参考书目与推荐网站
1.建议教材
(1)《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余四九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三版
2.教学参考书
(1)《中国药用动物养殖与开发》冉懋雄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年4月
(2)《特种经济动物养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李家瑞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6月
(3)《新编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手册》陈春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8月
3.推荐网站
(1)河南科技学院教务网,/jiaoxue
(2)中国期刊网,
七、说明
由于特种经济动物种类较多,有的并不适合全国养殖,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取舍,结合河南省的畜牧业生产特点与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特点对内容进行取舍,力求突出内容的实用性、现实性和可行性,达到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统一。
保证所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故对讲授内容与教材相比有一定的删除与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