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DSS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合集下载

GMDSS概述

GMDSS概述

报警及各种遇险通信示意图
遇险 协调 通信 所有 的参 与对 象 遇险 现场 通信 与救 助单 位 遇险 寻位 及 近距 现场 通信
遇险 报警
第四节 GMDSS的组成

按组织结构划分: 1.地面通信频率系统:MF/HF/VHF三个子系统 2.卫星通信系统:国际海事通信卫星系统-INMARSAT(可用于船到岸遇险报警和通信); 低极 轨道搜救卫星系统--COSPAS-SARSAT(只用于船到 岸遇险报警)
遇险时GMDSS相关操作程序
是 是否弃船? 如有时间则用 DSC或 INMARSAT 进行遇险呼叫 将TWO-WAY SART,EPIRB 移到救生艇上 启动SART EPIRB 并尽快离开难船
否 是否需 紧急援助


利用DSC INMARSAT 进行遇险呼叫
是否接收 到应答
否 用DSC或 INMARSAT 报告RCC
用HF/MF VHF或 是 INMARSAT 与RCC或 其它船通信 否
海区概念思考点



某船距离海岸90海里,不一定是A2区 某船距离海岸电台90海里,属A2 两船间距离90海里,可以是在任何海区 船舶间距离200海里,可以用什么设备 进行遇险报警?
第六节 GMHZ/L-1.6GHZ); VHF-EPIRB 紧急指位无线电示位标 2.VHF/DSC RADIO TELEPHONE SET 带数字选择性呼叫的甚高频无线电话设备 3.MF/HF SSB R/T SET WITH NBDP & DSC 带DSC及窄带直接印字电报终端的中高频单边带无线电话组合 电台 4.MF/HF DSC WATCH RECEIVER 中高频DSC值守机 5.INMARSAT SES OR MES(A.B.C.M.F),EGC 卫星船站或移动地球站(A,B,C,M,F标准),增强型群呼接收机

GMDSS

GMDSS
缝 连接 。
风险分析、 技术架构设计、 原 型 产 品设
水上移动业 务甚高频频段 数据 交 计 、 数 据 交 换 模 型和 标 准 研 究等 , 2 0 1 4
信 业 务提 供 适 当的基 础 设 施 。 各 国建 立 换 系 统 ( VD E S ) 可 以提 供 沿海 3 0 — 5 0 海 年 制 定 E 航 海实施计 划 , 从而标 志着E
GMD S S现代化和 E航海 背景下 的海岸 电台发展 与应 对
◎ 刘锋 安琳 赵俊 叶德明 南海 航海保 障中心

要: 本文对 G M DSS 现 代 化 和 E航 海 的 进 展 进 行 了介 绍 , 分 析 TG M DSS复 审 现 代 化
和 E航 海 的 通 信 需 求 与 新 技 术 对 海 岸 电台 的 影 响 。 介 绍 了 海 岸 电 台 未 来 会 投 入 使 用 的 新 技 术和 服务对象 , 提 出了 海 岸 电台 适 应 未 来 业 务 可 以 采 取 的 应 对 措 施 和 举 措 。
UP n P f  ̄, ' X是基于英特网技术 , 不依 的时代 。 1 9 7 9 年 国际海事咨询委员会 的 考虑无线电通讯 , 寻求一种方法确保 e 一 案。
A. 4 2 0 号 决议 案 提 出了 建 立 “ 未 来 全 球  ̄
海 上遇 险 与安 全 系 统 ”( G M DS S ) 工 作
应该实现其他 和 相 关 标 准 的 推 出 , 如 通 用 即 插 即 用 个发展阶段 , 1 9 7 3 年 国 际海 事 咨 询 委 员 用岸基 系统的组成部分,
例如遇险求助 、 紧急 会 提 出了 “ 关 于 发 展 海 上 遇 险 呼 救 系 无 线 电通 讯 功 能 ( ( UP n P ) 协议 能 提 供 一套 广泛 适 用 、 发

甚高频数字交换系统发展现状及推进工作建议

甚高频数字交换系统发展现状及推进工作建议

为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满足日益增长的海上通信需求、缓解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链路数据压力、全面提升海上通信网络性能,甚高频数字交换系统(VDES )应运而生,VDES作为AIS的增强版和升级版,自2013年由国际航标协会(IALA)提出以来,便引起学术界、海事部门的广泛关注。

经过多年的发展,VDES进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基本已成为定局,在这种趋势和背景下,分析探讨我国VDES系统建设实施思路显得十分重要,可有效指导我国VDES建设,也是对“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

一、VDES架构VDES系统建立地面与卫星两大系统,不仅能满足当前地面船—船、船—岸之间的数据交换,大大增强现有水上无线电信息通信能力,还将在技术和频谱资源方面,为未来进一步实现卫星与船舶之间的远程双向数据交换预留空间。

VDES地面系统由岸基部分和船载部分组成。

其中,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HF Digital Interchange System Development and Associated Work Carrying out Recommendations甚高频数字交换系统发展现状及推进工作建议王福斋1,胡 青2,姚高乐3,易中立1王福斋,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安全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交通运输部北斗系统应用专家组专家、交通运输部高分系统应用专家组专家、交通运输部交通战备专家、交通运输部科技专家库专家、科技部天地一体化专项专家、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分委会委员、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技创新分委会委员、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航海保障分委会专家、澳门城市大学特聘顾问。

主要从事交通安全、交通应急、通信导航规划研究等工作和海事系统、救助打捞、长江航务以及部直属单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后评价、项目管理、技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工作。

GMDSS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GMDSS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GMDSS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一GMDSS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改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现行常规海上通信的一套庞大的综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网络。

该系统主要由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COS- PAS/S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即海岸电台)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1. 卫星通信系统(1)INMARSATINMARSAT主要由海事通信卫星、移动终端(船舶地球站)、海岸地球站以及协调控制站构成。

(2)COSPAS/SARSATCOSPAS/SARSAT是由加拿大、法国、美国和前苏联联合开发的全球性卫星搜救系统,由示位信标、空间段(极轨道通信卫星)和地面部分3个分系统组成。

2. 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用于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搜救现场通信及日常公众通信,主要由MF/HF/VHF通信分系统组成。

3. 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由岸基NA VTEX系统及INMARSAT系统中的增强群呼系统(EGC)、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等组成。

二GMDSS的功能GMDSS具有以下七大功能:1.遇险报警是指遇险者迅速并成功地把遇险事件提供给可能予以救助的单位。

报警包括船对岸、船对船和岸对船报警3个方向,其中船对岸报警是主要的。

2.搜救协调通信RCC通过岸台或岸站与遇险船舶和参与救助的船舶、飞机以及与陆上其他有关搜救中心进行有关搜救的直接通信。

搜救协调通信是双方进行有关遇险与安全内容的信息交换,即具备双向的通信功能,与报警功能中只具有向某一方向传输特定信息不同。

3.救助现场通信在救助现场参与救助的船舶之间、船舶与飞机之间的相互通信称为现场通信。

它包括救助指挥船与其他船、船与救生艇、指挥船与救助飞机之间的现场通信。

GMDSS系统

GMDSS系统
低 频(LF)
30-300KHz
地波为主
远距离通信、导航
中 波
1km-100m
中 频(MF)
300KHZ-3MHz
地波为主
广播、导航、通信
短 波
100-10m
高 频(HF)
3-30MHz
天波为主
中长距离通信、广播
超 短 波
10-1m
甚高频(VHF)
30-300MHz
直射波为主
短距离通信、电视、雷达

1.地波传播:
无线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称为地波传播。超长波,长波、中波具有绕射特性,能随地球的曲率而围绕地球表面传播,其频率越低(波长越长),则传播距离越远,反之则近。
由于地波传播作用距离远,稳定性好,基本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远距离通信、广播等。如各广播电台的中波节目均以地波方式传送。
不考虑发射机功率、天性特性、接收机灵敏度,只考虑地球曲面因素的视距传播距离公):
D=4.12( + ),
h1,h2为收发天线高度,单位是米。D为通信距离,单位是公里。
三、各波段电波传播特点
1.中波传播
白天地波传播为主,距离200海里左右,晚上因电离层原因,可以地波、天波同时传播,距离较白天远。
因为多径效应,有衰落现象。
5.海上安全信息(MSI)的播发和接收
为保证航行安全,系统发布航行警告、气象警告和预报及其它海上紧急安全信息,通过NAVTEX,Inmarsat的EGC系统,MF(HF)NBDP方式播发,船台接收并打印。
MSI:MaritimeSafety Information
NAVTEX:Navigational Telex
第二章、电波传输和船用天线

GMDSS现代化及海上通信技术创新分析

GMDSS现代化及海上通信技术创新分析

GMDSS现代化及海上通信技术创新分析GMDSS(全球海上遇难和安全系统)是国际海事组织(IMO)于1988年制定的海事通信安全标准。

它要求海上所有船只必须配备符合要求的通信设备,以确保在海上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进行通信以获得协助。

GMDSS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VHF,MF/HF,卫星通信,EPIRB,SART,NAVTEX和MF/HF电传传真。

然而,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日益增长的海上交通需求,GMDSS系统需要现代化以满足新的需求。

目前,GMDSS系统已经开始采用先进的技术,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GMDSS系统潜在的现代化和创新。

1. 5G技术:针对海事通信方面,5G技术能够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并加强通信保密性。

基于5G技术的GMDSS系统可以实现更快的报警和救援服务,从而实现更快速的响应和救援时间。

3.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设备已经成为现代GMDSS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远离陆地的海上保持连接和通信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新的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更快速度和更强大的连接,并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提供覆盖。

4. 无人船:由于无人船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们的使用逐渐成为趋势。

这种技术可以为船员们提供额外的帮助。

例如无人船所使用的传感器技术提高了海上安全和船舶通信能力。

5. 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GMDSS 系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协助决策,参与海上交通和风险管理,并优化卫星通信,从而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总之,现代化和创新是GMDSS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为了保障更好的海上安全,GMDSS 系统必须和时俱进,不断改进。

此外,与技术的更新换代变化相适应,海上安全的管理与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全球卫星搜救系统(COSPAS-SARSAT)的发展与应用

全球卫星搜救系统(COSPAS-SARSAT)的发展与应用

全球卫星搜救系统(COSPAS-SARSAT)的发展与应用
柳邦声
【期刊名称】《世界海运》
【年(卷),期】2006(029)005
【摘要】全球卫星搜救系统(COSPAS-SARSAT)是GMDSS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海上救助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系统的组成和发展进行详细论述,旨在使读者真正了解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该系统,同时分析了误报警产生的原因以及在误报警发出时如何进行正确处理.
【总页数】3页(P4-6)
【作者】柳邦声
【作者单位】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76.82
【相关文献】
1.国际搜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西北太平洋地区工作会议概况 [J], 国际搜救卫星组织西北太平洋地区工作会议中国代表团
2.茫茫沧海一颗星——COSPAS-SARSAT卫星搜救系统简述 [J], 汤军;
3.全球卫星搜救系统(COSPAS-SARSAT)受塔吊信号干扰排查及分析 [J], 李兆宏;刘硕磊
4.对一起全球卫星搜救系统干扰的排查 [J], 曾飞;袁忠良
5.全球卫星搜救系统专利技术综述 [J], 郝敏;石小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海上安全应急通信及应用简介

国际海上安全应急通信及应用简介

国际海上安全应急通信及应用简介1.国际移动卫星组织Inmarsat是一个提供全球范围内卫星移动通信的政府间合作机构,即国际移动卫星组织 ( 原名国际海事卫星组织,英文简称 Inmarsat) 。

Inmarsat 成立于1979 年,初期旨在为海上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现已发展为世界上唯一为海陆空用户提供全球卫星移动公众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的业务提供者。

Inmarsat 总部设在伦敦,到 1997 年已有 80 个成员国。

成员国政府即签字国指定一企业实体作为该国的签字者参加这一组织的商务活动。

Inmarsat 制订整套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指标,负责采购卫星和运营空间段。

任何成员国的签字者都可以建立和运营地面站,通过它向用户提供服务。

任何有实力的生产厂商都可获得用于生产用户终端的技术资料,终端经过 Inmarsat 类型批准后,可销售给世界各地用户。

Inmarsat 支持的用户服务在海事应用上包括直拨电话、电传、传真、电子邮件和数据连接;航空应用包括驾驶舱话音、数据、自动位置与状态报告和直拨旅客电话;陆地应用包括微型卫星电话、传真、数据和运输上的双向数据通信、位置报告、电子邮件和车队管理等。

Inmarsat 还在人为灾难和自然灾害发生时提供应急通信。

Inmarsat 用几种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通过一系列终端向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其中包括 Inmarsat -A、C、B/M、Aero/Mini-M 系统。

此外, Inmarsat 还开发出未来第一家全球寻呼业务,并正在积极探索其卫星在定位和导航方面的应用。

中国是 Inmarsat1979 年成立时的创始成员国之一,Inmarsat 的中国签字者是交通部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 ( 英文简称 MCN)。

该公司连接数届当选为Inmarsat 亚太地区理事。

作为中国向国际移动卫星组织负责的唯一经办机构,该公司还负责联系中国用户的所有 Inmarsat 事宜,负责在中国经营和提供 Inmarsat 业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MDSS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一GMDSS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改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现行常规海上通信的一套庞大的综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网络。

该系统主要由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COS- PAS/S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即海岸电台)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1. 卫星通信系统(1)INMARSATINMARSAT主要由海事通信卫星、移动终端(船舶地球站)、海岸地球站以及协调控制站构成。

(2)COSPAS/SARSATCOSPAS/SARSAT是由加拿大、法国、美国和前苏联联合开发的全球性卫星搜救系统,由示位信标、空间段(极轨道通信卫星)和地面部分3个分系统组成。

2. 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用于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搜救现场通信及日常公众通信,主要由MF/HF/VHF通信分系统组成。

3. 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由岸基NA VTEX系统及INMARSAT系统中的增强群呼系统(EGC)、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等组成。

二GMDSS的功能GMDSS具有以下七大功能:1.遇险报警是指遇险者迅速并成功地把遇险事件提供给可能予以救助的单位。

报警包括船对岸、船对船和岸对船报警3个方向,其中船对岸报警是主要的。

2.搜救协调通信RCC通过岸台或岸站与遇险船舶和参与救助的船舶、飞机以及与陆上其他有关搜救中心进行有关搜救的直接通信。

搜救协调通信是双方进行有关遇险与安全内容的信息交换,即具备双向的通信功能,与报警功能中只具有向某一方向传输特定信息不同。

3.救助现场通信在救助现场参与救助的船舶之间、船舶与飞机之间的相互通信称为现场通信。

它包括救助指挥船与其他船、船与救生艇、指挥船与救助飞机之间的现场通信。

通常,这种通信的距离比较近。

4.定位定位是指遇险船舶和救生艇所发出的一种无线电信号,便于救助船舶和飞机去寻找遇难的船舶和救生艇。

5.海上安全信息的播发是指本系统能够提供各种手段发布航行警告、气象预报和其他各种紧急信息,以保证航行安全。

6.常规的公众业务通信是指GMDSS系统要求船舶配备的通信设备不但能进行遇险、紧急和安全通信外,还能进行有关的公众业务通信。

也就是船舶与岸上管理部门之间进行管理、调度等方面的通信以及船舶与船东、用户等通信。

7.驾驶台对驾驶台的通信驾驶台之间的通信是有关航行安全等避让信息的传递,属于VTS方面的通信,这种通信在狭长的水道和繁忙航道航行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GMDSS系统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我国主管部门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注意GMDSS系统的重要发展动向,并向有关单位传达了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方面的主要构想,1986年我国交通部向下属各有关单位进行了部署。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航运业的通信状况,进一步保障海上航行安全,我国从1987年开始在北京建造INMARSAT卫星通信地面站(岸站),同时在我国沿海部署建立海上安全信息播发(NA VTEX)系统覆盖区,并加速对岸台(站)的通信设施进行技术更新,扩大电路数,增宽覆盖区域,以适应GMDSS的需要。

1992年我国主管部门开始我国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规划,按该规划要求,我国沿海的海岸电台形成链状的A2航区DSC覆盖区,同时对A3航区进行区域性DSC值守,在北京建成COSPAS/SARSAT LUT和MCC,并把北京INMARSAT卫星岸站扩建成具有B/M系统能力的岸站,并服务于我国船舶航行密度大的印度洋区和太平洋区,以适应我国远洋运输事业的需要,最近又开始建设更加先进的INMARSAT-F系统,从而进一步保障海上航行安全。

1. INMARSAT系统的发展与应用INMARSAT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更好地贯彻INMARSAT组织的宗旨,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便开始了建立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的A/C标准海事卫星地球站(岸站)的准备工作。

1991年我国在北京建成了海事卫星地球站(岸站),覆盖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为这两个洋区内的海上和陆上用户提供移动卫星通信业务。

我国的INMARSAT-A标准地球站于1991年6月3日正式开通,INMARSAT-A系统稳定可靠,满足GMDSS系统的要求;1993年7月1日我国的INMARSAT-C 标准地球站也正式开通,可以提供双向存储转发电文和数据信息通信业务,满足GMDSS系统的要求,成为按GMDSS系统要求配备船舶的必备终端设备。

这样我国便可以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内的国内外用户提供移动卫星通信服务,业务范围包括电话、电传、传真、数据通信、遇险专线等。

1997年7月,我国的INMARSAT-B/M标准海岸地球站投入了运行,同时满足GMDSS 系统的要求,服务于我国船舶航行密度大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且A/B/M标准站不但可以提供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内的数字电话、电传、传真、遇险专线、低中高速数据通信业务,还可以提供大西洋东区和大西洋西区两个洋区的A/B/M标准站通信业务,从而实现了全球移动卫星通信服务。

1997年底,我国的Mini-M标准站正式开通了,Mini-M标准终端可以随身携带、车载或海用,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2002年6月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开始建设符合最新颁布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标准的、最先进的Inmarsat-F卫星通信系统。

2. COSPAS/SARSAT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我国由交通部中国交通通信中心负责在北京建设了卫星搜救本地用户终端(LUT)和搜救任务控制中心(MCC),负责对中国服务区的实时覆盖和报警数据的处理分配。

北京LUT的覆盖区域包括我国全部陆域和大部分海域,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建设了COSPAS/SARSAT系统(LUT和MCC),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海事处负责运行和管理。

北京的LUT无法实时覆盖的我国南部海域,由香港的LUT实时覆盖。

我国的COSPAS/SARSAT系统选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处理设备——高性能的HP9000系列工作站。

LUT采用了冗余备份系统,可以对同时飞过的两颗卫星分别进行跟踪。

当搜救卫星通过北京LUT的共视区时,LUT的天线就会锁定与跟踪这颗卫星,并由几个数据信号处理器(DSP)对卫星的下行信号中的121.5MHz、243MHz、406MHz信号进行实时处理或对406MHz信号进行延时处理。

我国的MCC采用一主一备两台高性能的HP9000系列服务器,通过专用的通信接口与国际MCC通信网络相联接。

根据系统的数据分配计划,各国的MCC 间实时交换定位数据及卫星轨道参数等系统信息。

COSPAS/SARSAT卫星搜救系统的LUT和MCC已经投入正常运行,并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1999 年11月至2002年5月,我国的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州1号、神州2号、神州3号”进行了多次实验,应航天实验飞船指挥部的要求,我国的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参加了载人航天飞船返回仓的回收定位任务,在飞船返回仓到达预定降落地点的关键时刻,我国的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及时准确地捕捉到返回仓发出的定位信号,并迅速计算出当时返回仓的降落位置,为现场搜寻人员及时找到返回仓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载人航天飞船实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得到了航天实验飞船指挥部的一致好评。

3. 地面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初期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中以中、高频收发信机、紧急无线示位标为主,采用莫尔斯电报、无线电话等通信方式进行,在一般情况下,发送遇险报警信息要人工启动和人工操作。

从1996年开始,我国交通部按IMO的要求对全国各海岸电台按GMDSS要求对通信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与改造,在上海建立了2、4、6、8、12.16MHz和VHF70频道国际国内DSC值班台及相应的窄带直接印字电报(NBDP)和单边带无线电话电路;在广州、天津建立了HF DSC国内值班台;在大连、秦皇岛、海口等建立了15个MF和VHF DSC值班台以及相应的NBDP和单边带无线电话电路。

各海岸电台根据其功能分别配置了相应的收发信机、DSC、NBDP和SSB终端设备。

船舶则根据GMDSS的要求,按其所航行的“航区”配备了执行GMDSS功能的设备。

船舶配备的无线电设备应至少能在两种无线电分系统中工作,以提供两种以上的通信方式,每种通信方式应能采用独立的设备并执行连续的报警功能。

4. 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为了保证航行安全,需要及时有效地由岸上向航行的船舶提供有关海上航行的安权信息,海上安全信息包括航行警告、气象警告、气象预报和其他海上紧急信息。

世界航行警告业务(WWNWS)是由IMO和IHO(国际航道组织)为协调发射区域性无线电航行警告业务和其他紧急信息而设置的。

WWNWS的区域界限不是按国家所有权海域划分的,而是按地理位置和电波可能覆盖的范围划分的,称为NA V AREA(Navigation Area)区域,把世界划分为16个航行警告区,每一区域都由一个指定的协调国负责。

WWNWS有3种不同的业务,即远海域、岸基和本地业务。

国际间协调的航行警告有两种不同的业务:远海域的NA V AREA业务和岸基的NA VTEX业务。

本地警告业务完全由本国主管部门协调完成。

我国在上海、广洲、大连、福州、三亚建设了NA VTEX播发台,链状覆盖了我国沿海400海里以内的海域,已经开始在518kHz频率上播发航行警告和安全信息。

我国自1986年开放用于船舶自动接收的NA VTEX业务,至1999年2月1日,所有从事国际国内航运的300GT 以上的船舶均已安装了NA VTEX接收机,自动接收并打印出海岸电台播出的有关海上安全航行警告信息。

我国在上海、广洲、大连、深圳、秦皇岛、烟台、营口等许多港口均已建立并开通了VTS 系统,我国的船位报告系统可以覆盖渤海、黄海、东海和北纬4°以北的南中国海海域。

四结语我国GMDSS系统的发展和建设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GMDSS系统建成实施后,在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岸站的有效覆盖范围内,船舶遇险报警的成功率将达到99%以上;在地面无线电数选值班台(DSC)的有效覆盖范围之内,遇险报警的成功率将达到95%以上;在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的有效覆盖范围内,船舶遇险报警的成功率将达到90%以上。

这样,岸上的遇险与安全通信设施收到船舶遇险报警后,通过畅通的陆上搜救协调通信网,将在两分钟之内把报警信息传到当地的搜救中心或分中心,同时传给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以便搜救机构在接到报警信息后尽快(30分钟左右)派出救助飞机和船舶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救援,使得我国的海上搜救效率提高到90%以上,从而,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