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作业

育人为本作业
育人为本作业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农村小学学生德育工作之我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为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尤显重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

一是留儿童的增加,隔代管理弊端重重。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农村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家长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数交给爷爷奶奶代管或托亲朋照看,他们只管生活,很少管教。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无人管束和控制的状态,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自控和自理能力非常差。

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致使学生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家长千方百计满足子女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给学校品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是部分家庭言行不检,对社会怨气多,沉缅于赌博、和声色犬马之中,对学生负面影响很大。

四是周边环境失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很不协调,游戏机室、各色摊点云集周边,游戏小吃的诱惑,使学生养成了贪图享乐的,不思进取的陋习。

五是文化垃圾的影响,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社会上不良现象和影视作品负面影响较大,致使是非不分,善恶不分,盲目崇拜模仿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他们只知道关心自己,不知道关心社会和他人,说话办事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哥们儿义气”重,而且误把“哥们儿义气”当成真正的友谊;崇尚金钱万能,贪图物质享受。

六是环保意识差,主动爱护环境的少。有的学生乱丢乱扔塑料袋、纸屑,有的随地吐痰;有的洗手喝水不关水龙头,大白天不关电灯开关;公共场所随便践踏花草、攀折树枝、乱写乱画等。

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让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真正发挥德育养德育人的功效呢?

一、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学校必须端正办学思想,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求全体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确定为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要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文件要求,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德育工作实施计划,抓好舆论宣传,抓好计划实施,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班级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法制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实行条线管理。即“党支部——主管副校长”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

少先队——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法制副校长——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长“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从党支部、校长到班级,形成条块,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三、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把班主任培训当作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举办“修师德、练师功、尽师责、铸师魂”等专题讲座,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让班主任在交流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实行班主任竞聘上岗,挑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优化班主任队伍。同时抓好科任老师,学生干部的队伍的建设,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教育管理观念,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着力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关键的环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和情操,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养成教育的内容上,我们以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为重点。在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上,我们以构建以学生“内化”为主要途径的主体互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养成教育在他们身上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

我们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养成训练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休息等各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以制度促养成训练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并狠抓落实,抓反复,反复抓,加强督查,以督察促制度的落实,以督察促学生形成自觉的行动。

五、营造浓烈的文化育人环境

一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学校为每个班级统一制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风采》《班级文明公约》等展板。二是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心中有他人”、“树立自信”、“珍惜时光,做时间的主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学规范,依法自律”等不同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三是在教室走廊悬挂勤学苦练、感恩尽孝等中华传统文化典故画像,教室内悬挂名人名言条幅,花坛内设置警示标志牌,使校园环境美化、育人化,把校园变成“一座会说话的校园”。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举办“童声里的中国校园歌手大赛”、“爱心捐助”、“六一、元旦文娱汇演、“广播操比赛”、“毽球比赛”、“励志故事演讲比赛”等。五是办好校园广播室,加强校园好人好事的宣传。六是在师生中开展“168爱生行动、关爱学困生”活动。七是重视榜样的作用。在校内举办“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书香班级”、“文明班级”评选表彰活动,并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印发给各个班级,表彰名单在学校宣传栏里张榜公布,用身边先进学生的事迹激励和教育其他同学。

六、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 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

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很大一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对子女的教育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致使学生问题多多。

为此我们首先是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通过家长学校的开办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其次,是建立家校互动制,形成德育合力。建立家访制,建立留守学生家长定期联系制,建立教师家长共评制,设立家长接待日,真正做到家校联教,共同育人。

七、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健康的心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学生不良心理若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科学矫正,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将来事业的成功。针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现状,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派专职心理学教师担任咨询室室长,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同时开通亲情电话,解决了留守学生和父母交流的障碍,从而使他们感受到父爱母爱、家庭的温暖。

总之,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任重道远。学校要始终不渝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健全德育教育网络,完善德育工作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和灵活多样地形式,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开展德育工作,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就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