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四章 7—12个月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7—12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7—12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二)听觉
在听觉的辨音方面,3个月大的婴儿只能分辨1000赫兹频率的 音,而6个月后的婴儿则能分辨所有频率的音。
心理学研究显示,0—3个月的婴儿只能分辨低频音,而高频音 则要到6个月后才能达到成人水平。7个月的婴儿能比较迅速地追踪 声音。当听到收音机或者电视的声音时能立刻转头寻找声源。9个 月会模仿动物的叫声,对外界声音表示关心。11个月时,能模仿成 人发音,听懂比较复杂的指令,如“把……给我”,能和着音乐的节拍 摆动身体。
阶段2(5—7个月),“视觉—听觉—运动觉”的联合活动发展, 手眼协调,复合感知能力出现;
阶段3(8—9个月),爬行与走动使婴儿的空间方位、深度知 觉得以发展,手部精细肌肉的运动使婴儿的形状大小知觉得以发 展。
第一节 7—12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二、7—12个月婴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根据皮亚杰婴儿思维发展阶段论,7—12个月的婴儿处于次级循 环反应的协调阶段,该阶段的婴儿开始将先前习得的图式进行协调 、整合成新的更复杂的行动序列。到了次级循环反应协调阶段之后 ,婴儿行动的有意性加强,开始进行目标指向的行为(goal directed behavior),即将几个运动图式进行合并和协调,用于解决 简单的问题。
第一节 7—12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伦敦认知发展和大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6—8个月的婴 儿进行了虚拟图像实验。在虚拟图像中,人们以为看到了一个 完整的方块,其实只是方块的四个角显示出来的。
他们在婴儿头上安置了电子仪,以确定婴儿看到这种奇怪图 像时大脑活动的区域。最后发现,8个月的婴儿大脑活动区域与 成年人看到同样图像时的大脑活动区域完全一样。
发展心理学第4章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

一、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初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主要 • 初级心理机能是与生俱来的心理结构,主 指个体对自己思维的有意识关注,对其行 要由生物特点决定,人和动物都具有这种 为的有效掌控,处理抽象的观念以及运用 功能,这种机能的特点是由环境的刺激所 逻辑关系和概括的能力。如问题解决和思 引发,依赖于具体经验,思维与行动联系。 维的功能。
二、心理发展观
•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 理结构。
维果斯基认为:言语对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交往中,言语可以使 儿童获得他人掌握的知识。同时,言语有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认知的工具,帮 助儿童认识世界。此外,言语又是控制和反映儿童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心理发展观
果跳 一 跳 就 能 摘 到 苹
D1=儿童现有发展水平 D2=儿童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 =D2-D1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 发展区” 。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并把这种潜能变为现实,同时创 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 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现有的发展 水平,而且能够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 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四、维果斯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
1.教学支架
• 教学支架:即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 长时撤去帮助。
二、心理发展观
维果斯基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 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 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包括四个主要的表现: • 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随意机能是指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有意性,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 觉引发的。儿童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儿童随着词、语言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增长,各种心理机能的概括性和间 接性得到发展,最后形成最高级的意识系统。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较小婴儿所具有的距离知觉是()A. 以运动觉为主B. 以视觉为主C. 以听觉为主D. 以经验为主2.人生最早出现的人是过程是()A. 思维B. 想象C. 感知觉D.注意3.幼儿晚期的思维是()A. 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B. 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C. 以自我为中心性为主D.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4.4岁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可达()A. 3~5分钟左右B. 10分钟左右C. 15分钟左右D. 20分钟左右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A. 记得快忘得也快B. 语词记忆占优势C. 较多运用机械记忆D. 容易混淆6.一小孩认为她所看到的一些小虫都是同一条小虫,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幼儿处于()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7.反映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的是()A. 有意识记的发展B. 无意识记的发展C. 机械记忆的发展D. 意义记忆的发展8.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复正常。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A. 明适应B. 暗适应C. 同时对比D. 继时对比9.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A. 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B. 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 定向性主义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 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定向性注意范围的缩小10.眼手-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A. 抓握反应B. 伸手能够抓到东西C. 手的无意性抚摸D. 无意的触觉活动1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后遗忘进程最快的时间期限是()A. 31天内B. 6天内C. 1天内D. 20分钟内12.“视觉悬崖”是用来测查婴儿的()A. 深度知觉B. 方位知觉C. 大小知觉D. 形状知觉13.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A. 单词句B. 电报句C. 简单句D. 复合句14.创造思维的核心是()A. 形象思维B. 发散思维C. 辐合思维D. 直觉思维15.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 代词B. 名词C. 动词D. 语气词16.标志幼儿心理发展的质变是()A. 感知觉的发生B. 记忆的发生C. 注意的发生D. 思维的发生17.儿童学习的英文字母对先前学习的汉语拼音会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A. 超限抑制B. 倒摄抑制C. 外抑制D. 前摄抑制18.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A.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B. 想象的内容零散C. 想象受情绪影响D. 想象具有夸张性19.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A. 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B. 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C. 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D. 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20.下列属于语言过程的是()A. 听故事B. 练习打字C. 弹琴D. 练声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幼儿观察力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学前儿童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3.3、5~6岁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4.幼儿句型发展的趋势是什么?5.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6.简述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婴儿认知发展(PPT44页)

二、婴儿前言语的发展
前言语阶段的定义 (一)前言语阶段的言语知觉 1.言语发展五阶段(林崇德) 妊娠中后期(5-8个月):初步听觉反应和原始听 觉
记忆。 新生儿期(0-1个月):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 发音游戏期(2-3、4个月):和成人“相互模仿”。 语音修正期(5-8、9个月) 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 .1.202 1.1.2 001:1 201:1 2:460 1:12: 46Jan- 21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 21年1 月20日 星期三 1时12 分46秒 Wedn esday , January 20, 2021
相信相信得力量。21.1.202021年1 月20日 星期三 1时12 分46秒 21.1. 20
第一分阶段-反射行为
出生婴儿在出生后到1,2个月之间 在特定的刺激下,会产生固定的反射行为,如吸 吮﹑吞咽。
‧第二分阶段-初级循环动作
从一个月左右开始 1.自主行为出现 2.不同动作的初步协调 3.循环动作之初现(指一项固定、常做、
习惯性的行为,是基模的原始基础)
第三分阶段-次初循环动作出现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 21年1 月20日 星期三 上午1 时12分 46秒0 1:12: 4621.1 .20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 2021年 1月上 午1时1 2分21 .1.200 1:12J anuary 20, 2021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 年1月 20日星 期三1 时12分 46秒0 1:12: 4620 January 2021
一、胎儿的思维和记忆 有研究发现,如果把记录母亲的心脏跳动的
婴儿认知的发展ppt课件

婴儿的认知发展
(0-3岁)
1
• 新生儿(0——1个月);乳儿(1个月——1周岁) •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个体生理发育最
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
•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 展。 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 第三, 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 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2
补充一: 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21
❖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当新生儿躺着时,把 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 就会伸出与头转向一致 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 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 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 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 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 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 失。
22
(二)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 习惯化——反复给婴儿呈现某种刺激物,使他们 对它越来越熟悉,直到对该刺激物的反应(如头 部或眼睛转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消失。
干,最后是脚的动作。
(2)近远原则:上肢动作为例,上臂先成熟,其 次是肘、手腕、手,手指动作最晚
(3)大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
5
6
三、婴儿主要的动作发展 (一)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是动作发展的重点.他的意义在于的意义:主动探索周围 事物;开始操作工具;多种感觉协调,为知觉奠定基础。通常在5、6月间出现。 (二)独立行走
婴儿的认知发展和语言刺激方法

婴儿的认知发展和语言刺激方法婴儿期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大脑正在迅速发展并吸收各种信息。
因此,提供适当的认知刺激和语言环境对于婴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婴儿的认知发展阶段,并提供一些有效的语言刺激方法,帮助父母和照顾者更好地促进婴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一、婴儿的认知发展阶段1. 感知期(0-2个月)在出生后的头两个月,婴儿主要通过感官来探索和认识世界。
他们对声音、触觉和视觉刺激具有高度敏感性。
因此,通过轻拍、亲吻和拥抱来与婴儿建立亲密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营造温暖、和谐的环境。
2. 运动和反应期(2-7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对环境作出主动反应,并逐渐发展出肌肉控制能力。
他们能够将目光集中在特定的目标上,并对周围的声音和动作表现出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使用简单的玩具和游戏来刺激婴儿的运动和反应能力。
3. 探索期(7-12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掌握基本的移动技能,如匍匐前进和站立。
他们对周围的环境非常好奇,并开始主动探索。
为了促进婴儿的认知发展,可以提供一些安全的探索环境,供他们玩耍和观察。
4. 反复期(12-18个月)这个阶段婴儿的认知发展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始理解事物的属性和功能,并通过进行重复动作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在这个时期,可以为婴儿提供有趣的玩具,鼓励婴儿进行模仿和探索,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二、婴儿的语言刺激方法1. 亲子交流亲子交流是婴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环节。
与婴儿进行亲密的肢体接触和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建立亲子关系,并促进婴儿语言的发展。
父母和照顾者可以尽量与婴儿进行眼神交流、笑脸回应等,这有助于婴儿理解语言和表达自己。
2. 说话、歌唱和讲故事通过与婴儿多说话、唱歌和讲故事,可以提供更多的听觉刺激,帮助婴儿建立语言模型。
在讲故事时,可以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声音效果,以吸引婴儿的注意力。
此外,还可以尝试一些儿歌和童谣,这些歌曲通常重复性强,易于婴儿模仿和记忆。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80fd2568bd63186bdebbc5b.png)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的认知发展婴儿的认知发展是指从出生到2岁左右的阶段,婴儿通过感知、观察、记忆等活动逐渐了解世界,并建立起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
在这个阶段,婴儿会逐渐发展出对语言、空间关系、物体属性、人际互动等方面的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感知和运动能力、语言和符号系统以及社会认知三个方面来探讨婴儿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和运动能力婴儿在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各种感官刺激的辨别能力。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儿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渠道,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将更加熟练地运用感官来感知物体的外形、大小、颜色等属性。
同时,婴儿的运动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最初的几个月,婴儿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抬头、翻身、伸手抓取等。
到了6个月左右,婴儿开始能够坐立,并逐渐获得爬行和站立的能力。
通过运动,婴儿能够更好地探索周围环境,并进一步加深对物体的认知。
二、语言和符号系统婴儿语言和符号系统的发展是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从出生开始,婴儿会通过听觉感知周围环境的声音,并逐渐识别音调和语调的差别。
在4到6个月的时候,婴儿会开始发出一些音节,如"ba-ba"、"ma-ma"等,这些成为他们表达情感和需求的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语言能力不断发展,他们能够理解和产生越来越多的词汇,并逐渐形成简单的语法结构。
在一岁左右,婴儿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例如指向物体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通过语言和符号系统,婴儿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并与周围的人建立起沟通的方式。
三、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早期的亲子互动开始,婴儿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理解社会行为。
他们能够识别父母和其他人的表情和情绪,并通过模仿来学习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
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婴儿逐渐形成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他们能够分辨亲近的人和陌生人,并对亲近的人展示出更多的信任和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视觉
婴儿在看些什么?
3、温度觉
刚出生就有温觉反应,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新生儿
适应环境的一个关键。
4.触觉
触觉:探究世界的重要方式
5.痛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痛觉:先天的自我保护机制
知觉让我们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1.图形和形状知觉
2.深度知觉
视觉悬崖
心 率
山羊在出生后仅仅一天,就能够避免较深的一 边,或者绕着走,或者当它们能够跳跃的时候, 从上面跳过去。罗猴、小鸡刚出生的幼仔都会 避免深的一侧。 另一些动物(猫、兔子)的幼仔最初并不逃避 陡坡,而只是在积累几周的视觉经验以后才出 现这种反应。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动作量表, 心理量表和婴儿行为记录
弗林效应(Flynn effect)指智 商测试的结果逐年增加的现象。以 詹姆斯· 弗林命名的。
收养儿童:受教育程度 高的父母收养的孩子智商较 高(美国的收养制度)。
第四节 婴儿学习与记忆的发展
习惯化和非习惯化说明了婴儿具有了 学习和记忆能力。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图式
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 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 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 单元。
如孩子对四边形的概念
组织,是指儿童将现有 的图式结合,而成为全新且 复杂的智力结构过程。
+
=
常见形状
如孩子将三角形的概念和四边形的概念结合
适应就是儿童成功应付周 围环境,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 两个互补的活动发生的。
(三)言语发展理论——相互 作用论
(2)选择性模仿说 Whitehurst,怀特赫斯特 认为并非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的:不仅是形 式,更重要的是结构和功能上的模仿
2、强化说
斯金纳
父母强化了孩子发音中有意义的部分,通过选择性强化 使得儿童的语言逐渐变得有效和得体,导致语言体系的 最终掌握。 批评: (1)强化既是渐进、积累的过程,那如何解释儿童 在短短几年内就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 (2)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中,成人通常很少对儿 童语言的正确语法进行强化,成人关心的是语句内容的 真实性,那么儿童是怎样掌握语法结构的呢?
言语发展理论——天赋论?
270 260
◆移居美国的
250 240 230 220 210 200 native 3-7y 8-10y 1115y 1739y
86
年龄和成年 时英语语法 成绩的关系
(二)环境决定论 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言语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1、模仿说 (1)传统的模仿说(机械模仿说) 最早由阿尔波特提出,流行于上世纪20-30年代。认为 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 证据:随年龄增长,儿童语言与成人越来越相似。 质疑:儿童说过的要比听过的更多。且儿童说出的句子 中有很多不是源于成人语言、奇怪的句法结构。
经典条件反射:狗吃食,分泌唾 液,与此同时让它听铃声,结果狗听 铃声后,也会分泌唾液了。
操作行为反射:老鼠的某种行 为引起了奖赏,这种行为会保存下 去。
具体表现
(1)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 (2)7、8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表现 (3)1岁左右的视觉记忆表象(延迟模仿) 是回忆的表现。 (4)1—3岁陆续出现情境记忆、词语理解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婴儿感知觉的研究方法
(一)反射法 如果某个刺激未能引出新生儿相
应的反射,则很难断定新生儿是 否觉察到了当前刺激,或者是否 是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从而抑 制了反射行为。
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接触儿童的嘴唇,就 引起吸吮动作。吸吮 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 一,当新生儿开始吸 吮时,其他活动都会 被抑制。
优先注视范式
在一项有关婴儿视觉偏好的研究中, 18名婴儿,年龄范围从10个小时到5天,给 他们显示6个复杂性有所不同的圆形刺激图 案,最复杂的一个刺激物是人脸。按照复 杂性递减的顺序,其他的刺激包括同心圆、 新闻用纸以及3个不同纯色的圆圈。 观看脸所花费的总时间明显占有更高 的比例。表明,婴儿不仅能够在各种各样 的图形之中进行分辨,而且他们更喜欢脸。
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又叫达尔文 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 时就握住不放,甚至 可以悬挂起来。大约 到第二个月时,这个 反射就消失了。
巴宾斯基反射
(babinski reflex) 轻轻地抓或刺激 儿童的脚心时, 就引起脚趾向上 张开的动作。以 后(约在8、9个 月时)这个反射 就逐渐消失了。
记忆与图形符号记忆。
(5)小儿在1~2岁后,随着言语的发育, 记忆能力逐步增强,能记住自己的盥洗用品、 玩具和几个小朋友的名字。
(6)2岁半时能记住儿歌和童谣(小孩记
道德经,以色列小孩背圣经 )
也可记住成人的一些简单的委托,并付诸 行动。 记忆再现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2~3岁的 小儿和父母分开几个月后仍能认识。(两三岁 的孩子,丢失了会记不清自己的身世)。
同化 四边形 顺应 正方形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2.皮亚杰的研究——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 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 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 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1个月)
3岁: 指点鼻子、眼睛和嘴。 重复两位数字。 列举图画中物体。 说出自己的姓氏。 重复一个由6个音节组成的句子。 6岁: 区别早晨和晚上。 通过用途定义一个词(如叉子是用来吃东西 的)。 照样子画一个菱形。 数出13便士。 在图画中指出画得丑的脸和好看的脸。
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 动作、顺应、言语和个人以 及与人们的交往
摩罗反射(moro reflex) 又叫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 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 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 态,如双臂伸开,又 迅速收回胸前,紧握 拳头等,这个反射约 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的腹部, 他就会做出像游泳 样的动作。这种反 射可能也是种系发 生过程中遗传下来 的,与个体在母体 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这种反射约在生后6 个月以后消失。
图中的a,b,c中的婴儿,年龄只有2-3周,他已 能模仿成人的吐舌头、张嘴和噘嘴动作。图中 d 和e的孩子,出生刚2天,就能模仿妈妈的高兴和 悲伤表情了。
列昂:16个月的婴儿喜欢模仿情感反 应。年龄大的婴儿更喜欢模仿工具性行 为。
第五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言语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 内容之一。语言不仅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 要工具和手段,而且在婴儿认知和社会性 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语言只有通过言语活动才能体现其作为交 流工具的职能。 语言过程: 语言理解、语言产生
3个半月既可以有客体永久性 2.心理表征。
三、社会文化环境与早期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发生于社会文化环 境中,社会文化影响着认知发展 的形式;儿童的许多认知功能是 在于父母、老师以及更有能力的 同伴的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1.早期认知能力的起源 2.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婴儿智力的发展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学前儿童部分
3.视觉恒常性的发展
4.婴儿知觉整合能力的发展
宝宝可以把妈妈的 声音和妈妈的摸样整合 起来
第二节 婴儿思维的发展
0-1岁是婴儿思维方式的准备时期。凭 借手摸、口尝、鼻闻、耳听、眼看等 发展起感觉、知觉能力,并在复杂的 综合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萌芽状态的思 维现象。 1-3岁阶段主要产生的是人类的低级思 维形式,即感知动作思维,又称直觉 行动思维。
先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以后,婴儿就会 习惯化。
这时再用另一新的刺激呈现给婴儿,则其注意又恢复 到最初水平,这是去习惯化。
实验程序包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两个过程
可有效地研究婴儿的图形知觉、深度知觉和颜色知觉
等感知能力,还能研究婴儿的注意以及记忆能力。
(三) 偏好法 —范兹
研究者给婴 儿同时呈现至少 两种刺激,观察 婴儿是否对其中 的一个更感兴趣。
评价:
“LAD”只是一种假设; 强调天赋和先天性,低估了环境和后天教育的 作用;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 “狼孩”——作为言语获得基础的这种先天机 制,后天必须及时地暴露于语言刺激下而被激 活,否则就会失败。
84
2、自然成熟说 勒纳伯格(E. H. Lenneberg) 认为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 素。人类大脑有专门的语言中枢,所以才有语 言; 大脑成熟有关键期,所以语言获得才有关键期 。
第五分阶段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 月)
开始学会发明创造地解决问题
尝 试 错 误
第六分阶段心理呈现阶段(18个月-2岁)
具备通过表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进行初步思考
3.感知运动阶段的成就
模仿
客体永久性
藏 猫 猫
二、婴儿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1.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80
一、言语发展理论
81
言语发展理论
•先天论
习得论 (或环境论)
•相互作用论
82
(一)先天决定论 1、转换生成语法说\先天语言能力说 乔姆斯基(N. Chomsky) 原始的语言资料 LAD 内化的语法系统 因此,有了这种装臵,儿童就能是从周围听到 有限的句子,而产生无限的句子(肉皮)。 它从强调语言获得与脑结构有关,语言获得是 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