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升六语文阅读讲义:现代文阅读衔接(四)(含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提升】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四)(有答案解析)【考点解读】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式:概括人物形象(品质或性格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从描写、情节、主要内容、人物身份、抒情议论句、中心句等角度)【例题精析】例:现代文阅读。
千金一诺①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②8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友们因此很宠爱她。
春节前,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送给她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礼物。
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③可是就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仓促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
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婚事。
④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称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收。
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挖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应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服,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哭个不停。
⑤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足100元钱,家中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宽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
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色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
⑥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30元钱去赶进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他跑遍城内大大小小的商店商场,最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
⑦在黄昏的暮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姐后上,没有说一句话。
⑧看着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时碰破的手臂,我问:爸,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买衣服?父亲轻轻抚摩我的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让姐姐过个愉快的新年呀。
⑨泪水渐渐遮住了我的视线,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达我幼小的心灵的最深处。
(1)文题千金一诺的意思是________;第⑤自然段中“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那片粉红”指的是________(2)第②自然段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
2023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走进书里去(附答案解析)

2023年小升初阅读理解:走进书里去阅读理解。
走进书里去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再也不必“囊萤夜读”“手不释卷”,而能够在欢笑里、蹦跳中增长见识。
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浸浴在“读书之乐,乐融融;读书之乐,乐陶陶”的境界里。
(1)读第④段,填空。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瞬间——(2)“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这句话适宜放在第自然段的末尾。
(3)作者把“阅读”比喻为。
把“电视前的观赏”比喻为。
(4)本文作者认为求学问和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
(5)与本文作者表达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读书要细嚼慢咽,走进书里去。
B.影视作品让儿童感觉到轻松愉快,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却是辛苦、乏味、寂寞的事情。
C.现代人不能在欢笑里、蹦跳中增长见识,儿童也不能看影视作品。
D.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但缺乏阅读的儿童,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
九上期末复习

20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测复习试卷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名篇中的名句。
(10分)(3) ,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今日听君歌一曲,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5)日出而林霏开, 。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6) ,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7)辛弃疾《破阵子》中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句子是: , 。
(8)《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对同舍生豪华生活毫不羡慕原因的句子是“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 世事的人,自然、质朴。
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
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不ān ( )世事 劲.( )松 呜咽.( ) (2)文中划线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应改为“ ”。
(2分)(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凌厉”的“厉”意思是( )。
(2分) A .严格 B .严厉 C .凶猛(4)将下面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2分)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3.运用你课外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读书与鉴赏群文阅读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

第四单元读书与鉴赏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小题。
不求甚解(节选)马南邨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做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种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6议论文阅读考点指导(一)论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语言

考点技法点拨
(一)论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及作用、议论文语言 (2019·襄阳)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 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 6 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 1 700 本课外 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 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 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诫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 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 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 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 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站、地铁站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 睡前 20 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方法指导 1.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1)看内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正面的、积极的。 (2)看句式: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问句绝对不可能 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有“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 该”“可见”“由此可见”等词句,结尾有“总之”“综上所述”等词句。
(有删改)
把握中心论点 1.(真题 T18)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文章的标题,看文章的标题能否表明作者的 见解和主张。从标题看,它不是一个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因此标题不能作为论点。 接着看位置,中心论点常出现在开头段、过渡段和结尾段,文章的第①段是一个明确的 肯定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可知第①段即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 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刘少华《正是青年读书时》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刘少华《正是青年读书时》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正是青年读书时刘少华①人年轻时,无论多么忙碌或是贫穷,有一种快乐谁都无法剥夺,那便是读书。
但青年人读书,有时会有热情、少方法,战略上异常重视、战术上捉襟见肘,不得其门而入。
关于如何读书,前人进行了诸多总结,依我看,如下四点能做到便十分不易,却也十分有益。
②首先,要追求把书“读完”。
当年,金克木先生写《书读完了》,让人大吃一惊。
别说书海无边、时间有限,就算只读2019年初至今出版的中文书,正常人穷其一生都不可能。
为何金克木先生敢说“书读完了”?其实,这背后是对读书的系统思考。
比如中国古书,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有据可循,其中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金先生举例说,如果研究“红学”,那么《红楼梦》就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捷径,非读不可。
③以此类推,青年人读书,应当从源头去读,在脑海中搭起一个“格式塔”,日拱一卒。
在青年时期、记忆力最强时,先尽量“输入”,快速吸收基础知识,打好底子。
书当然是看不完的,但在年轻时打下广博的基础,却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④其次,要仰仗经典之力。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
这话听着刺耳、偏执,背后却有一番考量。
大浪淘沙始见金,时间这个公平的见证者,为人类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书,却同样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佳作。
阅读经典,是进入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
⑤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对此感受极深,甚至专门写出一本《为什么读经典》。
书中,他为经典作品下了诸多定义,其中第一条便是,“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信哉斯言!因为经典作品反复接受一代又一代人洗礼,总能跨越时代,进入群体的记忆中。
即便这些作品需要你花力气、下功夫阅读,也是值得的。
知识青年,不读经典,何以自立?⑥此外,还要经常打开新书。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走进书里去》附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走进书里去》附答案小升初考试常常是对基础知识的一种提高,基础知识没掌握好,会很简单失分,下边为大家分享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走进书里去,供大家参照练习!阅读《走进书里去》而后答题:① 有人说现代的小孩广泛有个共同偏向,就是把大多数时间花销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爱阅读文字比许多的书本。
②这样的孩子,表面看起来聪慧机灵,见闻广 (搏博 ),但缺少深入思虑的 (奈耐 )心,知识虽多但流于浅薄,反响虽矫捷却未经斟酌考虑。
③造成这类现状的原由好多,影视器械的进步令人们 (豪毫 ) 不费劲地坐在 (荧影 )光屏前,便可获取千姿百态的各样知识 ; 也能够轻松快乐地在短短的时间内赏识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念书本就成为辛苦、无聊、孤独的事了。
所以,能够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念书的小孩,也就越来越少了。
④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漂泊记》,也可能看过它的电影或卡通,两对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觉的是仔细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并且又有深沉的思想、永久的感情。
至于电影和卡通,固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惊,但赏识的过程倒是瞬时的、大略的。
⑤ 假如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赏析就是便捷的快餐,是爽口的零食。
同样是吃的享受,神韵却不同样。
⑥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赏识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可是,千万不要忘掉阅念书本仍旧是修业识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赏识的最正确门路。
希望你能的确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4 分 )2、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
(2 分 )大略瞬时3、为何静下心来专心念书的小孩越来越少了?(4 分 )4、读小说和看电影有什么不一样?(4 分)5、作者把 ___ __比喻为 __ _____的宴席。
把 _______比喻为_____的快餐。
(4 分)6、文学赏识的最正确门路是什么?_ _______(2 分 )7、联合自己的念书经历谈谈你能否赞成作者的看法,并说明原由。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四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单元检测满分:100 分,限时:6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3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怡.情(yí)惆怅.(zhànɡ)信手拈.来(niān)B.劝诫.(jiè)真挚.(zhì)味同嚼.蜡(jué)C.统筹.(chóu)寂寥.(liáo)诸.如此类(zhū)D.狡黠.(xié)契.合(qì)目不忍睹.(dǔ)答案 C A.怅chànɡ。
B.“嚼”是多音字,此处应读jiáo。
D.黠xi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诘难笼统吹毛求疵轻描淡写B.藻饰附丽全神惯注开卷有益C.滞碍谚语狂妄自大高谈阔论D.渲染苟安铢两悉称心旷神怡答案 B 惯→贯。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小明对每道题都不.求.甚.解.,虽然很快就完成了作业,但做错的也很多。
C.我们老师思维敏捷,当我们有问题问他时,他总是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
D.都说张家界山水很美,身.临.其.境.,果然名不虚传。
答案 A “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
用于指饭菜不恰当。
4.(2019 贵州安顺中考)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共3 分,每小题1 分)①读书是年轻人培养心智、创造性格、引导人生的重要途径。
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把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
②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共生共荣、相互补充。
③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1)第①句搭配不当,应把改为。
(2)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后加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议论文阅读(13分)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
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
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奥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 67本,与2017 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 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 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 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 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
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诚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
”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
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
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
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
”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
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
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着作等身”的成就。
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
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着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2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 分)
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22.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这两段都用了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学生“读书等身”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
这样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因为它的事例确凿,充分,有一定代表性。
23.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3 分)
先引用名言讲道理,再举抗战名将彭雪枫挤时间读书给予佐证,然后自然拿我们和彭雪枫对比,论证了我们缺的不是读书的时间,而是读书的决心。
24.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
(答三
点即可,3分)
时间充足的话,静下心来,好好品读纸质书;碎片化时间里,就碎片化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学习积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专门挤时间,把前述两种情况读到的东西,加以整理,付诸文字。
这样读书既可能““读书等身”,也可能“知识等身”。
25.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
书等身”。
B.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
是工作忙没有时间。
C.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