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合集下载

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

六、病例讨论制度(包括疑难、术前、死亡病例讨论等)(一)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根据病情决定参加人的范围,可以由本科室、有关科室或院内进行病例讨论。

2、涉及多科室参加的讨论,会前通知有关人员,约定时间、地点,按时参加,由主治医师准备病历和有关材料。

3、由科主任或医务部派人主持,科室各级医师(包括本科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均应参加。

经治医师报告病历,上级医师补充发言,明确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讨论应将中医药内容作为重点之一。

4、经治医师在《疑难病例讨论本》中做好每位专家的讨论记录,主持者根据讨论的意见,对于诊断、治疗方针和必要的检查,作概括总结,记录材料经过整理,归于病历内。

5、各级医师认真执行讨论会诊意见。

(二)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是外科系统对即将接受治疗病例的一种会诊形式,执行术前讨论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通过对某个病例的诊断分析、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式、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或术式的改变、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讨论,实现个性化治疗。

同时,通过讨论可以完善病历内容,积累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1、术前讨论的形式所有在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要经过术前讨论。

术前讨论分医疗组内讨论、全科术前讨论、院内术前讨论。

(1)医疗组内术前讨论是指患者病情稳定、手术难度不大的一、二级手术,由医疗组长主持,医疗组内所有医师参加术前讨论,并将术前讨论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载。

(2)全科术前讨论是指由医疗组长提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或主任委派的主任医师主持。

病例选择:a、三级以上手术必须经全科讨论;b、一、二级手术,但病情较复杂,预计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手术;c、属于本科室开展的新型手术项目,或开展较少,预后难以确定的手术;d、为确定病变性质的探查手术或术中可能改变术式的手术;e、患者一般状态差,或涉及多个脏器疾病的手术;f、确定需要外请专家的手术;g、属于本科室少见病种或罕见病种的手术;h、有教学、科研意义的手术;i、部分特殊患者,因社会需要提请术前讨论的手术。

医院中医妇科疑难病例讨论汇编

医院中医妇科疑难病例讨论汇编

医院中医妇科疑难病例讨论汇编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入院日期:202*年12月05日09:10记录日期:202*年12月08日09:00讨论地点:妇产科医办室主持人:***(科主任)记录人:***(医师)参加人员:***(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病史报告:**(医师)病例简要:患者,***,女,46岁。

因“下腹痛5天,加重1天”入院。

入院查体:T:36.5℃,P:88次/分,R:次23/分,Bp:90/60mmHg,形体消瘦,心肺听诊(-),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语言清晰,对答如常,舌紫暗,苔白,脉细弦。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6-7/20—26天,量中,痛经(+),LMP:202*年11月27日,PMP:202*年10月30日,平素经行腰腹疼痛,月经量多有块。

11.29开始出现下腹疼痛,于诊所就诊,予以抗炎对症治疗(具体不详),12.2单位***医院检查B超示右附件实液混合性包块,考虑炎性肿块可能性大。

建议继续抗感染治疗,12.2继于门诊抗感染治疗,昨开始腹痛加重。

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畅;宫颈:轻糜;宫体:前位,压痛(—);附件:右侧可触及一5cm大小的包块,压痛(+);左侧压痛(+)。

辅助检查:202*年12月2日我院B超示:宫体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肌层回声均匀,宫腔线清晰,居中,内膜厚8mm,右附件区见一异常实液混合性包块,大小约55*41mm,边界欠清,左卵巢无异常。

入院时中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治疗上予以西医予以头孢西丁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中医予以中药离子导入及中药灌肠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治疗,并口服宫炎平胶囊祛瘀止痛,收敛止血带。

患者腹痛症状较前好转,仍肛门坠胀。

发言人:***(主治医师):患者系中老年女性,患者平素月经规则6-7/20—26天,素有盆腔炎病史多年,经行腰腹疼痛,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除后痛减,带下量多,舌紫暗,苔白,脉细弦。

中医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1_2022年学习资料

中医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1_2022年学习资料
晚晚期结肠庭伴结肠膀胱痿的虑者-胃-疑难病例讨论-中医科病房
讨论耳的-通过一例晚期结肠癌,转移发生结肠膀胱瘘的患者-了解结肠膀胱瘘的护理-提高护士的病情观 能力,及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2-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
主要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情简介-住院治疗及护理重点-五项重点评估-重点护理措施-目前患者的护理诊断-护理难
Thank You!-感谢各位护士长-的聆听!-欢迎各位护士长-提出宝贵意见!-图-且力-1O -88-28-一板护-强18孤阳
主要护理措施-生活护理-专科护理-管道护理-压疮与皮肤破损的预防
生活护理-1、环境及床单位-2、口腔护理-3、腹泻护理
专科护理-1、胃肠减压护理-2、吸氧护理-3、病情观察-4、尿管护理-5、用药护理
管道护理-1、氧管-2、留置导尿-3、胃管-4、静脉通道
安全防护-1、防止坠床-2、防止跌倒-3、预防压疮-4、管道堵塞
了解病情-1-2-3-目前患者的诊-怎样才能一目-断是什么?-患者病程中最-了然地了解已-这些 断的概-重要的变化阶-经住院20天的-念是什么?-段是哪里?-患者的病情?-护理中最大的-困难 什么?
病程简介-3.26-2014.3.17-当日-3.25-3.18-入院-双下肢及颜-面浮肿腹泻 7-8日/次,-伴里急后重-血常规:白蛋-贫血-白20G/L-血钾-2.2mol/1-腹痛、腹 尿常规:白-胀腹部膨-细胞+尿蛋-隆、压痛-白+-大便常规:-禁食-乏力、腹-隐血+-痛、腹胀 2.3mo1/1-粪尿-胃肠减压
压疮与皮肤破损的预防-1、按时协助翻身并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2、受压及易摩擦部进-行按摩和 空减压处理-3、气垫床的应用-4、穿刺点部位皮肤-进行观察和防护

中医呼吸科疑难病例讨论

中医呼吸科疑难病例讨论

中医呼吸科疑难病例讨论
简介
本文档旨在讨论中医呼吸科的一些疑难病例,并给出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案。

病例一:XX病
- 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基本信息
- 主要症状: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
- 辅助检查:包括相关检查和结果
- 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策略:对病情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治疗策略
病例二:XX病
- 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基本信息
- 主要症状: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
- 辅助检查:包括相关检查和结果
- 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策略:对病情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治疗策略
病例三:XX病
- 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基本信息
- 主要症状: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
- 辅助检查:包括相关检查和结果
- 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策略:对病情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治疗策略
总结
本文档介绍了中医呼吸科的疑难病例,并给出了中医的辨证分型及治疗策略。

以上只是一些简要讨论,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对于疑难病例的治疗,可考虑多学科协作,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疑难病例讨论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疑难病例讨论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疑难病例讨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其中,中医药在疑难病例的治疗上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医行业的中医药疑难病例进行讨论,探讨中医药在疑难病例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

一、病例一:顽固性经皮胃造瘘感染病例患者张某,因慢性胃炎合并胃出血多次行胃造瘘手术,术后伴有皮肤瘘口渗液、红肿及局部发热。

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病情反复。

后转中医科就诊。

中医中药治疗方案:1. 中成药内服治疗:使用温中健胃的方剂,如健中汤等,以调理胃气,改善胃肠功能。

2. 外用中药熏洗:采用中药草药熏洗,如鲜僵蚕、鲜薏苡仁等,以清热解毒,促进创口愈合。

3. 中医针灸疗法:使用针刺、火罐等疗法,以活血化瘀,加速伤口愈合。

疗效及讨论:通过中医中药治疗,患者的瘘口渗液和红肿情况逐渐改善,体温正常,症状消失。

中医药疗法在此病例中发挥了明显的治疗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二、病例二:难治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例患者李某,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年,频繁复发,经常伴有剧烈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西医治疗无明显效果,患者求助于中医科。

中医中药治疗方案:1. 中药内服治疗:根据患者体质辨证,使用调和气血、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如四神汤、护肝汤等,调理体内环境,改善抵抗力。

2. 中药外洗口腔:采用中药水洗口腔,如柴胡泻肝汤、金匮肾气丸等,以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3. 中医针灸疗法:应用舌针等疗法,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疗效及讨论:中医中药治疗后,患者的口腔溃疡复发次数显著减少,疼痛明显缓解,日常生活不再受限。

中医药在此病例中展示了其独特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病例三:慢性肠胃道功能紊乱病例患者王某,长期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多次就医未见明显效果。

最终选择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方案:1. 中药调理胃气:应用温中健胃的药物,如六君子汤、理中丸等,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腹胀症状。

中医科规章制度

中医科规章制度

中医科规章制度1.设立中医门诊,开设中医病房或中西医结合病房,加强中医科室的建设,中医科应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和病房工作。

2.医院中医科的病房,由中医负责管理。

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3.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书。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及时书写中医或中西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

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4.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

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5.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6.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7.积极弘扬中医的特长,如针灸、推拿、正骨、男科、妇科、皮肤科等,设专科门诊方便群众就医。

8.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转抄,只能供参考。

医师未见患者,一概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9.对于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医师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

10.中医治疗的住院患者,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

各科中医随诊的患者,出院前三天经治医师通知随诊医师停开中药,以免造成浪费。

11.在弘扬中医特长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和应用西医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病的新路子。

12.就诊病员必须先挂号,按照先后顺序就诊,老年病员可优先就诊。

13.热情接待病人,耐心解答问题,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检查,力求正确诊断,治疗措施得力,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14.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及时书写中医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并详细向病人交待病情和注意事项。

15.实行首诊负责制,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坚持医疗原则,按规定出具医疗证明。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入院后三日内不能确诊的,需进行科室内讨论;入院后七日内未能确诊的,需组织全院讨论。

(二)、疗效不满意病例的讨论:主要病情不能控制的,三日内完成科室内讨论;仍不能控制的,七日内完成全院讨论。

(三)、门诊病例讨论:凡是在我院就诊三次仍不能明确诊断的,要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讨论。

(四)、医技病例讨论:凡疑难病例,或发现结果明显异常,报告有疑问,要组织讨论,必要时复验,并由副主任医(技)师审核签发。

(五)、危重病例讨论:病危病重的病人要在24小时内完成科室内讨论;病情不能控制的要提请医务科组织全院会诊,医务科组织在24小时内完成院级讨论。

上饶县中医院。

中医科各项规章制度

中医科各项规章制度

中医科各项规章制度篇一:中医科工作制度中医科工作制度1.设立中医门诊,开设中医病房或中西医结合病房,加强中医科室的建设,中医科应以继承、开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和病房工作。

2.医院中医科的病房,由中医负责管理。

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3.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书。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那么,认真及时书写中医或中西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

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4.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

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5.承当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6.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7.积极弘扬中医的特长,如针灸、推拿、正骨、男科、妇科、皮肤科等,设专科门诊方便群众就医。

8.院外处方,原那么上不转抄,只能供参考。

医师未见患者,一概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9.对于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医师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

10.中医治疗的住院患者,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

各科中医随诊的患者,出院前三天经治医师通知随诊医师停开中药,以免造成浪费。

11.在弘扬中医特长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和应用西医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病的新路子。

12.就诊病员必须先挂号,按照先后顺序就诊,老年病员可优先就诊。

13.热情接待病人,耐心解答问题,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检查,力求正确诊断,治疗措施得力,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14.根据理、法、方、药的原那么,认真及时书写中医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并详细向病人交待病情和考前须知。

15.实行首诊负责制,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坚持医疗原那么,按规定出具医疗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2、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3、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4、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5、对诊断有争议或治疗确有难度的病人应提交医务部组织全院病历讨论,以确定诊疗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