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合集下载

怎么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

怎么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

怎么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诗歌内容、情感等把握的基础上更高的要求,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评价诗歌思想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评价诗歌思想的方法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

在诗歌鉴赏中,“评价”一词要求观点明确,并且有深度地阐述,而在高考中对于“评价”是降低了要求的,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

从命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从常见的试题形式来看,有的是“表现什么思想”、“抒发怎样的感情”、“体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有的是“某个词为‘诗眼’(或警策),为什么”、“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

案例关口金题—【考纲知识精解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从诗歌中“汉关”、“朔云”、“边月”、“西山”、“飞将”、“沙场”等典型意象的使用,结合试题下面的注解,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回想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写作内容,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国家的热情、奋勇杀敌的豪壮、戍边将士的乡愁、黩武开边的厌恶、奇丽风光的惊叹等感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析】①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②诗人选取空山、新雨、 明月、松树、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 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 ,③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 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






2、抒发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单寂寞、忧怨、愤 慨之情; 例1: 春日思归(唐· 李频)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例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出了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 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 。 3、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曲戍边思乡、壮志难酬的塞外悲歌。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
一、咏史怀古
咏史诗: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 创作。怀古诗: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 抒发感慨而创作。这类作品多用典故。 思想情感: 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达到借古讽今或者感 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目的。 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 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 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 雄心。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ZH3TIOJTTZFBR5A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考点解读: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按题材的不同,可将古诗词分为以下几种:咏史怀古诗别离贬谪诗爱情闺怨诗思乡怀人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感怀诗谈禅说理诗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别离贬谪诗1.把握别离贬谪诗的思想内容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表达离愁憋绪,多迷恋、伤感。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表达自己的志向。

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2.注意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与作法。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3.留心贬谪诗词中的序或注释要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来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

爱情闺怨诗1.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课件 (29张PPT)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课件 (29张PPT)
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 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 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 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快乐。
解答分析思想情感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
(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 《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 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典故,表达对友人康复的期
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 许,体现出两人的深厚友情,
日休。
“不怕江花不满枝”宽慰友
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旷达
乐观的心态。
三、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 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 “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 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 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 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益的 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 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 判断。评价观点态度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①采菊东篱下。②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解题方法 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 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 篇”的基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 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 “面”,指的是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 “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
1.关键词。
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 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 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 展现在我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 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 出来了。又如2019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 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中的“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也 为我们的答题明确了方向。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涉及到古代诗歌的学习和欣赏。

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理性思考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本文中,我将从诗歌的传统审美价值、解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探讨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诗歌的传统审美价值首先,了解诗歌的审美价值,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前置条件。

古代诗歌有着深厚的传统审美价值,诗歌的审美价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抒发情感,给人以感染和感动。

古代诗歌的创作大多是出于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与表达,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够感染人的内心,激起共鸣与思考。

2. 传达意蕴,启迪人们的智慧。

古代诗歌常涵盖哲理、实用、历史、人生、自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和智慧,给人以启迪和帮助。

3. 展现文化底蕴,记录历史变迁。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政治、文化等重要变迁,对我们了解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三个方面的审美价值,构成了诗歌的独特美学魅力和文化意义。

我们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时,应当结合这些审美价值来进行古诗文学习。

二、解读古代诗歌的方法与技巧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时,还需要了解一些解读古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意味深长。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巧:1. 音韵、格律分析法。

古代诗歌有着严格的韵律和格律要求,这是古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可以从音韵、格律入手,分析古诗歌文体的特点和应用技巧,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 词语、句式解析法。

古诗歌的语言优美、精炼、含义深刻,学生们可以通过把握精选词语和精心设计的句式,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3. 历史、文化背景解说法。

古诗歌是文化、历史的重要记录,所以学生们在阅读诗歌的同时,还要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脉络,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思和观点。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的最高层次,它要求诗歌鉴赏者从诗歌中走出来,拉开距离观照(审视)诗歌作品,用现代观念对诗歌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

初学阶段,一般不要求鉴赏者作出实质意义上的评价,只要求鉴赏者判断作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现出的思想倾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即使涉及到评价这一层次,也多是开放性题目,考生可以任选一面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多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热爱祖国及其山水,忧国忧民;②反对战争,追求和平;③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④咏史规劝统治者,揭露社会黑暗;⑤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⑥抒发个人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等情感。

总之,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对古典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范仲淹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守边抗击西夏。

“燕然未勒”意为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史载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①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伤感;②表现了戍边将士不曾破敌立功的抑郁之情。

词的上片是写景,体现戍边将士艰苦的环境:塞下秋天的荒凉、萧瑟,连南归的大雁都无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座早闭的孤城。

第5节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

第5节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

第八章诗歌鉴赏第5节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二)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生活杂感5.别离愁绪6.贬谪失意整体情感题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

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

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

规范答题“3步骤”1.基本题型的解答步骤2.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题的解答步骤词句情感题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

诗歌鉴赏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鉴赏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四、评价诗歌的
思想内容
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 向、抱负、愿望、情怀等。评价作 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 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 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 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内容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Hale Waihona Puke 今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昔盛今衰 沧海桑田的变化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
( 一 ) 忧 国 伤 时
牧《过华清宫》;
2、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兵车行》
如:杜甫 如:汪元
3、山河沦丧离乱的痛苦
量《湖州歌》
4、同情人民的疾苦
炭翁》;
杜甫《登楼》
3、仕途失意的苦闷 4、告慰平生的喜悦
5、昔胜今衰的感慨 6、青春易逝的伤感
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如:李清照《如梦
湖州歌(05年天津卷)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 挽救之时悲痛心情,侧重于现实; “大江东去浪淘 尽”则表达了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于怀 古。
(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马致远《天净沙》 三 )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乡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怀 4 、闺中怀人 (闺怨)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云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案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容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艳玲【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有关思想容的术语;2、熟练掌握思想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3、提高鉴赏思想容题型的能力。

【学习重点】1、熟练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有关思想容的术语,并记忆。

2、熟练掌握思想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思想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并能够在实际解题中灵活地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互动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考点阐释】2012年高考卷考试说明指出诗歌鉴赏考查要点包括:⑴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诗歌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读:古代诗歌的思想容,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所蕴含的意义,所创造的意境,所表现的主题,所流露的感情等。

评价思想容,就是理解诗词所表现的生活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考查形式: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1.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所谓"评价"实际上主要是指理解.2.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3.所选诗词抒发的一般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考查力度。

2009年至今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大部分都直接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全都采用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或着眼于具体诗句,或着眼于全篇。

有的直接要求回答作者情感或观点的容,如2009年卷;有的直接要求回答情感变化的过程,如2009年卷;有的要求对作品的思想和作者的感情做个性化的解读。

【知识】常见古诗的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术语: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别恨离愁(离愁别绪) 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羁旅之苦(客心之愁) 物是人非(昔盛今衰\黍离之悲) 【例题精析】[例1] (2007·卷)武夷山中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释】①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

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例2] (2010·卷) 登金陵凤凰台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①。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问: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答:【备考锦囊】1.提问方式: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①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②表现了怎样的情趣?③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2.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容,分析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结合手法) 第二步,:答题用语包括“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等等。

3.解题方法:【典题探究】3、(2011·全国新课标卷)春日国怀古(唐)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省中部,古属国。

萦纡:旋绕曲折。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解题方法:4、(2009年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问: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却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4分)答:解题方法:【迁移运用】5、(2011全国大纲卷)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问: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4分)答:【注意要点】准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容;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1)要从整体上认真辨读诗词中的字句,包括诗中的文言词语以及所用的典故等。

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和“江月去人只数尺”的“去”等,就是这样的一些词语。

(2)要揣摩作品的深层含义。

诗歌创作讲究含蓄,讲究意蕴,需要结合语境仔细推敲,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如《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从字面上看貌似闲适,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心的烦躁和焦虑,若不结合语境仔细揣摩,便很难看到字面后隐藏的这一深层含义。

(3)要对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

要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古代诗歌的思想容,不要故意拔高或贬低,更不要将今人的观点强加给古人。

(4)要力求做到古人所说的“知人论世”。

要了解清楚作者所处的年代及作者的生活经历,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读懂这首诗究竟写什么,理解作者写诗的目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受。

(5)应注意从标题了解诗歌丰富的涵,即“题眼”,如杜甫《春夜喜雨》这一标题中的“喜”字;抓住诗词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即诗眼、词眼;从注释中捕捉信息,注释往往解释词语和典故,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等,有利于对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把握。

(6)要整体把握作品的基调和主旨。

要在认真辨读诗词中的字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遣词立意,品味作者如何营造意境,领悟出其中蕴涵的感情。

如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可以透过疏雨、骤风,浓睡、残酒,绿叶的“肥”、红花的“瘦”这些字眼,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那股浓得化不开的伤春、惜春的感情;从“不消”“应是”等词语,去领悟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

附:古代诗歌常见思想感情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艳玲一、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二)边塞征战诗:从先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五)思乡怀远诗: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六)咏物诗: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这类诗先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七)闺怨诗: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按诗歌思想感情分类(二)建功报国三、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评价诗词的思想容》参考答案.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艳玲1、解题方法:抓住注释,抓住典型意象2、参考答案:⑴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2分⑵①曾经繁盛的六朝早已繁华不再,只有眼前的自然景物永恒长存。

(步骤一)②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

此两句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寄寓了诗人关于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步骤二) 2分解题方法:抓住题材类型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语句第二步:揭示情感3、参考答案:①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3分②通过对眼前凄凉败落的景物描写,寓情于景,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2分解题方法:抓住诗眼,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抓住关键词4、参考答案:①词人登上黄鹤楼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而眼前“风尘恶”、“千村寥落”的情景激发词人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的宿愿,结尾词人更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

2分②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2分解题方法:知人论世5、参考答案:①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2分②全词融情于景。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2分解题方法:抓住关键词,抓住景物形象,抓住典型意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