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文言知识汇总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归纳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总结一【文学常识】1. 本文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最早刻在器物上,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文辞精练,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与格言相似。
【知识积累】1.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有仙则名:出名,有名(2)形容词用作动词有龙则灵:神异(3)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2. 重点实词(1)斯是陋室:指示代词,这(2)惟吾德馨:只。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3)鸿儒:博学的人(4)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5)素琴:不加装饰的琴(6)乱耳:扰乱3. 重点虚词(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不译4. 重点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判断句,判断动词“是”)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5. 文章探究(1)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借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2)文章结尾列举三个古代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揭示陋室不陋的原因,表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总结二一、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陋室铭》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下面是其文言文知识点,欢迎阅读:一词多义⒈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⒉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词类活用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
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
例句:苔痕上阶绿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例句:苔痕上阶绿古今异义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5.可以调素琴(调:弹奏;今义为:调解)分层评析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
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
第17课《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陋室铭》知识梳理【原文与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浪淘沙》《竹枝》《杨柳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等。
2.文体: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
)3.丝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这里泛指世俗的乐曲。
【重点词义】1.特殊用法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名词用作动词苔痕上阶绿.:变绿。
形容词用作动词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使动用法。
2.其他重点词义有龙则灵.:神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我;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往来无白丁..: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调.素琴:调弄调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阅金经..:指佛经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指官府文书;劳形,形体、身体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就【“之”的用法】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助词,的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代元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代学习吾欲之.南海:到……去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陋室铭》知识梳理

《陋室铭》知识梳理
作家作品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著有《刘梦得文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思路框图第一层:开篇明意,点明“惟吾德馨”——比喻、类比
第二层:描绘陋室
居室环境——清幽淡雅(实写)
反向立意“不陋”交往人物——博学儒雅(先实后虚)
正面——实写
室中生活——脱俗高雅
反面——虚写第三层:总结全文,以名贤自况——类比、引用
写作手法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写,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融情、理、事、人、景、物为一体,运用了虚实结合、衬托、类比、比喻等多种艺术手法和修辞方式,句式整齐,对仗工巧,节奏分明。
写作
目的
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陋室铭》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点《陋室铭》知识点一、文学常识:《陋室铭》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字梦得。
本文体裁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xx。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xx。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xx的句子是:谈笑有xx,往来无xx。
⑤文中表现陋室主人情趣xx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从反面写出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⑦用类比赞美“陋室”,并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xxxx:何陋之有?⑨《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xx,有xx。
四、问答题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环境xx,交往xx,情趣xx。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言外之意?答:①作者对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②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4.作者在本文的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答: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的“惟吾德馨”,又画龙点睛,强调了陋室不陋的主题。
5.文章是在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还要提到“诸葛庐”“子云亭”?答:此句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答:“无丝竹之乱耳。
”“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中考重点文言文《陋室铭》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中考重点文言文《陋室铭》知识要点归纳总结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原文三、注释(1) 陋室:简陋的屋子。
(2) 名:出名。
(3) 灵:成为灵异。
(4) 斯:这。
(5) 惟:只,只是。
(6) 吾:我,这里指陋室主人。
(11) 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
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12) 调:弹奏。
(13) 素:不加装饰的。
调素琴:弹琴。
(14) 阅:阅览,阅读。
(17) 案牍:官府的公文。
(18) 劳:使……劳累。
(19) 形:形体,身体。
劳形:使身体劳累。
(20) 庐:简陋的小屋子。
(21) 云:说。
四、译文山不一定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一定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主人我有美好的品德,(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谈笑的是学识渊博的人,往来的人中没有粗俗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览佛经。
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却因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五、字词、句式1.字音、字形2.古今异义词在:在于,动词,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调弹奏调动3.词类活用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
苔痕上阶绿。
上:名词作动词,长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
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4.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何陋之有(倒装标志,不译) 是:斯是陋室(判断词,是) 当是时(这个、那个)往来: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名:有仙则名(出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5.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倒装句,应为“有何陋”。
六、理解性默写5.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汇编陋室铭》斯是陋室,不能名其一处也。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无法用一个地方来形容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阶上的苔痕呈碧绿色,帘子里的草色呈淡青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来往的人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
XXX:“何陋之有?”XXX说:“有什么地方是简陋的呢?”本文主要使用了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等修辞手法。
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
答:本文开篇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主题句,通过描写陋室环境和室主人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高雅脱俗、澹泊清静的生活态度。
我认为这种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喧嚣和浮躁中,更需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追求内在的精神世界。
本文开篇用了两个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接下来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了其环境清幽典雅、交往人物博学儒雅、生活情趣高雅的特点。
作者表现了高雅、超凡脱俗的情致以及不受世俗羁绊、安闲适意的情怀。
作者批判了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在文章结尾,作者用两位古代名贤的居住之地“XXX”和“XXX”作类比,说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
最后引用XXX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研究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既有积极的思想,又有消极的行为。
他表现出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陋室铭知识点归纳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一、解释词的含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斯是陋室:此,这。
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乱: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理解性背诵: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开放性试题“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馨香。《尚书 君陈》:“黍稷非 馨,明德惟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6•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7•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2•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 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ci):在于,动词。
2.名(m i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I i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 往来无白丁。 第二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主题思想
这篇铭文融文之长,简短而又精粹,情丰而又理胜。写的是“陋室”,赞
美的是“德馨”。因为品德高尚,所以陋室生光,无陋可言,读起来气象雄浑, 朗朗上口,沁人心脾。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反面写: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 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4.案牍(du):(官府的)公文,文书。
15.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 中隐居躬耕。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唐)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咼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 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 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 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 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既然君子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 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经典诗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9.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 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1.之:
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2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3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4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 之有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 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鸿儒(h dig rd):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大。
8.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8)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素 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这里指佛经。
11.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 指管乐器。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高洁清峻的 品格。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为本文的中心句,这句话可以看出 作者陋室而不陋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本身的品德高尚。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可以看出作者的身高志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后,用“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用各路名人的陋室再一次来突出自己的品德高尚。最后借 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又一次的写出自己的品德高尚,突出了主题“陋室不 陋”。
2.往来:
1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2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1.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鉴赏: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 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 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 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 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 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
屋子。
18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 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