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四章 1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综合测试(一)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综合测试(一)一、选择题。
1. 关于力、运动状态及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距离越长,所以惯性越大2.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 m.现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沿斜面以同一加速度向下运动,则拉力F的最大值是()A.3 5f mB.34f m C.32f m D.f m3. 图示为索道输运货物的情景.已知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重物与车厢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当载重车厢沿索道向上加速运动时,重物与车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重物对车厢内水平地板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1.15倍,那么这时重物对车厢地板的摩擦力大小为()A.0.35mgB.0.30mgC.0.23mgD.0.20mg4. 一质量为0.8kg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支杆AB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机上,现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如图所示,已知绳的拉力为6N,g取10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升降机是处于静止状态,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6NB.若升降机是处于静止状态,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8NC.若升降机处于加速上升状态,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6√5ND.若升降机处于减速上升状态,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6√5N5. 一物块放在如图所示的小车上,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物块始终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设小车对物块的支持力为F N,小车对物块的摩擦力为F f,关于小车运动过程中物块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小车向左运动,F N可能为零B.若小车向左运动,F f不可能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F N不可能为零D.若小车向右运动,F f不可能为零二、多选题。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不定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在实验室中用实验验证B。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
力F1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a1=3 m/s2,力F2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a2=4 m/s2,则F1和F2同时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不可能为( )A. 8 m/s2B. 5 m/s2C. 1 m/s2 D。
7 m/s23.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 )A。
一定相碰B. 一定不相碰C。
不一定相碰D。
难以确定是否相碰,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4. 一起重机通过一绳子将货物向上吊起的过程中(忽略绳子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货物匀速上升时,绳子对货物的拉力与货物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无论货物怎么上升,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大小都等于货物对绳子的拉力大小C. 无论货物怎么上升,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大小总大于货物的重力大小D。
若绳子质量不能忽略且货物匀速上升时,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货物的重力大小5。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知识总结例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如图,一倾角为θ= 37°的足够长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当t= 0时,滑块以初速度v0= 10m/s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 0.6,cos37°= 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块上滑的距离小于5mB.t= 1s时,滑块速度减为零,然后静止在斜面上C.t= 2s时,滑块恰好又回到出发点D.t= 3s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4m/s答案:DA.以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上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 + μmg cosθ=ma1代入数据解得a1=10m/s2滑块向上的最大位移x=v022a1=1002×10= 5mA错误;B.由于mg sinθ > μmg cosθ可知,滑块不可能静止在斜面上,B错误;C.下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μmg cosθ=ma2代入数据解得a2=2m/s2滑块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时间t1=0−(−v0)a1=1010=1s向下的运动x=12a2t22所以t2=√5s滑块恰好又回到出发点的总时间t=t1+t2=(1+√5)s C错误;D.选取向下为正方向,t= 3s时,滑块的速度为v3=﹣v0 + a1t1 + a2t2′=﹣10 + 10 × 1 + 2 × 2 m/s = 4m/s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先下蹲后站起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2 s时间内,该同学完成了一次下蹲再站起的过程B.下蹲过程,该同学始终处于失重状态;站起过程,该同学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全过程中,该同学重心的加速度的最大值约为6 m/s2D.若仅缩短该同学下蹲所用时间,图线峰值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答案:CAB.该同学下蹲过程先加速,再减速,因此先失重后超重,力传感器示数先小于重力后大于重力,因此在1~2s 时间内,该同学仅完成了一次下蹲过程,AB错误;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失重过程有mg−F N=ma超重过程有F N−mg=ma由图像可知,支持力最大值约为700N,最小值约为200N,该同学质量为50kg,代入解得加速度最大值约为6 m/s2,C正确;D.若仅缩短该同学下蹲所用时间,该同学超重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可能会变大,因此图线峰值会发生变化,D 错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练习试题1

D.可能受到大小为3mg/2的压力
8.一个长方形板被锯成如图所示的A,B,C三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B的质量为1kg,C的质量为2kg。现在以10N的水平F沿C板的对称轴方向推C,使A,B,C保持相对静止沿F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C对A的摩擦力大小是
A.10N B.2.17N
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D
AB
ABC
D
CDBD
二、填空题
11.⑴8 ⑵0 ⑶4 ⑷向左
12.5 /3N,向右
13.50N;30°
三、计算题
14.
A.(M+m)gB.(M+m)g-ma
C.Mg+fD.(M+m)g-f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长为L的细轻杆的一端,细轻杆的另一端有一个光滑轴。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当球转到最高点A时,其线速度的大小为 ,此时杆的上端的受力情况是
A.一定受到大小为mg/2的拉力
B.一定受到大小为mg/2的压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练习试题1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20xx.9.18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是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只要物体有加速度,其速度大小就一定改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第四章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 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理想斜面实验基础上,经抽象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它不是实验定律。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水平面滑动。
水平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水平面滑动到的最远位置依次为1、2、3。
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B.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C.如果水平面光滑,小球将沿着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答案 C解析根据实验结果,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低,小球滑得越远,由此得出结论,如果水平面光滑,小球将沿着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故C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力克服了物体的惯性,使其产生了加速度B.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说明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C.物理公式既能确定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又能确定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D.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力,当力刚作用的瞬间,加速度为零答案 C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但不能说力克服了物体的惯性,A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的,B错误;物理公式不仅能确定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能确定单位关系,C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外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D错误。
3.关于单位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质量的单位、位移的单位选定为基本单位B .牛、千克米每秒都属于力的单位C .在厘米、克、秒制中,重力加速度g 的值等于9.8 cm/s 2D .在力学计算中,所有涉及的物理量的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答案 D解析 力学单位制中,质量、长度、时间的单位被选为基本单位,故A 错误;根据F =ma,1 N =1 kg·m/s 2,故B 错误;在厘米、克、秒制中,g 值不变,g =9.8 m/s 2=980 cm/s 2,故C 错误;在力学计算中,没有特殊说明,所有物理量的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故D 正确。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考点总结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考点总结单选题1、蹦极是新兴的一项户外休闲活动。
如图,蹦极者站在约40米高的塔顶,把一端固定在塔顶的长橡皮绳另一端绑住身体,然后两臂伸开,从塔顶自由落下。
当人体下落一段距离后,橡皮绳被拉紧,当到达最低点时橡皮绳再次弹起,人被拉起,随后又落下,这样反复多次,这就是蹦极的全过程。
若空气阻力不计,橡皮绳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橡皮绳弹力与人体重力相等位置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从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则关于人体运动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合外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C以向上为正方向,从最低点开始向上运动,合力F向上,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加,到达坐标原点,加速度为0,速度达到最大值,继续上升,加速度增大,方向向下,速度减小,到达原长位置后继续上升到达最高点再返回到原长位置,此阶段加速度为g,速度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之后加速度减小,方向向下,到达坐标原点,加速度为0,速度达到最大值,继续下降,加速度增大,方向向上,速度减小直至到达最低点;故选C。
2、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答案:C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共同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和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μ(m A+m B)gm A+m B=μg然后隔离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AB=m B a=μm B g大小不变;物体B做速度方向向左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右,摩擦力向右,C正确,ABD正确。
故选C。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6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在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A.0B.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C.大小为g,方向垂直木板向下D.大小为2g,方向垂直木板向下答案:D木板撤去前,小球处于平衡态,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N sin60°=0N cos60°-G=0木板A、B突然撤去后,支持力消失,重力和拉力不变,合力等于支持力N,方向与N反向,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为a=N m解得a=2g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故选D。
人教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某人推原来静止的小车没有推动是因为这辆车的惯性太大B .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C .竖直上抛的物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D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2.关于牛顿第二定律,正确的说法是( ) A .合外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加速度成正比 B .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C .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样D .由于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整块砖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一定是半块砖自由下落时加速度的2倍 3.关于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就越大 B .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的变化量就越大 C .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的变化就越快 D .一个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4.在程度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程度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阻力的作用,假如要使物体的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以下方法中可以实现的是( )A .将拉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B .阻力减小到原来的21 C .将物体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D .将物体的拉力和阻力都增大原来的2倍5.竖直起飞的火箭在推力F 的作用下产生10 m/s 2 的加速度,假设推动力增大到2F ,那么火箭的加速度将到达(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 )A .20 m/s 2B .25 m/s 2C .30 m/s 2D .40 m/s 26.向东的力F 1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 1;向北的力F 2 单独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 2。
那么F 1和F 2同时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 )A .大小为a 1-a 2B .大小为2221+a aC .方向为东偏北arctan12a a D .方向为与较大的力同向7.物体从某一高处自由落下,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下图。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word版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测试题解析:A 选项说明力的产生本质;B 、D 选项说明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 错。
答案:ABD5、用水平传送带传送货物,若传送带与货物无相对滑动,设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传送带速度越大,则F 越大B 、传送带匀速运动时,F 一定为零C 、传送带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F 方向相反D 、F 的方向一定跟货物的运动方向相同解析:传送带的加速度越大,F 越大,F 的数值与物体速度无关,当物体随传送带匀速运动时,F 为零,故排除A ,选B ;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如果受摩擦力,则F 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方向与F 方向一定相同,而与速度方向无关,故排除C 、D 。
答案:B6、在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竖直上抛一个球,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为a 1,下落阶段的加速度为a 2,上升的时间为t 1,下落回原处的时间为t 2,那么A 、a 1=a 2,t 1=t 2B 、a 1>a 2,t 1>t 2C 、a 1>a 2,t 1<t 2D 、a 1<a 2,t 1<t 2解析:上升阶段,空气阻力F 与重力同向,设加速度为a 1,则g m mg F a >+=1;下降阶段,空气阻力与重力方向相反,设加速度为a 2,则g m F mg a <-=2,故a 1>a 2另据ah t at h 2,212==,可判定t 1<t 2,故正确答案为C 。
答案:C7、用力F 拉一物体使其以加速度a 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力F 的水平分量为F 1,如图所示。
若以与F 1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F ’代替F 拉此物体,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 ’,关于a 和a ’的关系正确的是A 、当水平面光滑时,a ’<aB 、当水平面光滑时,a ’=aC 、当水平面粗糙时,a ’<aD 、当水平面粗糙时,a ’>a解析:力F 产生两个作用效果:在水平方向上使物体加速运动和在竖直方向上减小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四章 1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
1.(邯郸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
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A.冰壶的速度B.冰壶的质量
C.冰壶受到的推力D.冰壶受到的阻力
答案:B
2.(浙江诸暨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公交公司为了宣传乘车安全,向社会征集用于贴在公交车上的友情提示语,下面为征集到的其中几条,你认为对惯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站稳扶好,克服惯性B.稳步慢行,避免惯性
C.当心急刹,失去惯性D.谨防意外,惯性恒在
答案:D
3.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C.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
D.牛顿第一定律既提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又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D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A错;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同时又指出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错;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C错;综上所述,选项D是正确的。
4.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
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
C.向车右侧方向跌倒D.向车左侧方向跌倒
答案:A
解析:人从车上跳下来时,脚和地面接触时,因摩擦而停止运动,身体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
故容易向车行驶的方向跌倒。
5.在水平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
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运动
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运动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运动
答案:BD
解析:如果小车正在向左匀速运动,突然加速,则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有的速度,就会向右洒出,故B正确;如果小车正向右匀速运动,突然减速,则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速度,就会向右洒出,故D正确。
6.关于物体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B.公交汽车在启动时,乘客都要向后倾,这是乘客具有惯性的缘故
C.战斗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
D.运动员在百米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答案:BC
二、非选择题
7.如图所示,一个玻璃杯内盛有半杯水,上面盖一块塑料板,板上放一只鸡蛋,用小木棒猛击塑料板,塑料板离杯飞出,鸡蛋却稳稳地落入杯中,请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塑料板受到小木棒的击打,外力迫使它改变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会飞出。
由于惯性,塑料板被击出后,鸡蛋的状态来不及改变,稳稳地落入杯中。
8.如图所示,为保持交通事故中司机的安全,一般要求司机开车时必须系上安全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案:汽车在紧急刹车、拐弯或撞车时,司机的身体会由于惯性继续向前冲,这样极易出现事故,系上安全带后,身体会被安全带固定在座位上,不致于因为惯性使司机前冲脱离座位而出现事故。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一天,下着倾盆大雨。
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
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形状如图中的()
答案:C
解析:列车进站时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C一致。
2.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答案:B
解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设想实验步骤和过程,运用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之所以称之为理想实验,是因为实验的结果是无法用实际的实验进行验证的,但是,分析推理的过程是合乎逻辑的,是严密的,是对实验过程的科学的抽象,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对客观世界真实的反映,题给实验的四个步骤中,只有②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分类正确的选项是B项。
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
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因小车表面光滑,因此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原来两球与小车有相同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
4.关于惯性在实际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跳远时的助跑是为了增大起跳时的惯性
B.运动员在掷标枪时的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
C.手扶拖拉机的飞轮做得很重,是为了增大它转动的惯性
D.战斗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
答案:BCD
解析:惯性只与质量有关,只有改变了质量才能改变惯性,助跑是利用惯性,并不能改变惯性,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惯性的大小由质量量度,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运动状态就越容易改变,越灵活,故选项C、D正确。
5.如图所示,重球系于线DC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绳B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绳的A端缓慢增加拉力,结果CD绳先断
B.在绳的A端缓慢增加拉力,结果AB绳先断
C.在绳的A端突然猛一拉,结果AB绳先断
D.在绳的A端突然猛一拉,结果CD绳先断
答案:AC
解析:受力如图所示,在绳的A端缓慢增加拉力,使得重球在足够的时间发生
了微小的位移,这个过程进行缓慢,可以认为重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即F T2=F T1
+mg,随着F T1增大,F T2也增大且F T2总是大于F T1,所以CD绳被拉断,A项对,B项错。
若在A端猛拉,由于重球质量很大,力的作用时间极短,由于惯性,故重球向下的位移极小(可以看成运动状态未来得及改变)以致上段绳的拉力几乎未增加,F T1已达到极限程度,故AB绳先断,C项正确,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6.在足球场上,为了不使足球停下来,运动员带球前进必须不断用脚轻轻地踢拨足球(如下图甲)。
又如为了不使自行车减速,总要不断地用力蹬脚踏板(如下图乙)。
这些现象不正说明了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那为什么又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析: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如果足球不是在草地上滚动,而是以相同的初速度在水平的水泥地板上滚动,它将会滚出比草地上远得多的距离,这说明了由于阻力的存在才导致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所受阻力大,运动状态很快发生改变;足球在水泥地面上滚动时所受阻力小,运动状态改变得慢,但终究还是要停下来。
在盘带足球时,人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恰恰是起了使足球已经变小的运动速度再变大的作用。
自行车的例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阻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速度变小),动力也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速度变大),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如图所示,在瓶内装满水,将乒乓球用细线拴住并按入水中,线的
另一端固定在瓶盖上。
盖上瓶盖并将瓶子翻转,乒乓球将浮在水中。
用手托
着瓶子水平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乒乓球在瓶中的位置会如何变化?解释你
所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乒乓球相对瓶向右移动
解析:因为水的质量大于乒乓球的质量,所以水的惯性大于乒乓球的惯性。
当水相对瓶向左移动时,将挤压乒乓球,使乒乓球相对瓶向右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