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掌握东南亚的物产特点,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4)了解东南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宗教、节日、服饰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矿产、农产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2.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资料,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3.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物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矿产、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探究东南亚的人文风情(1)展示东南亚人文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宗教、节日、服饰等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自然环境、物产、人文风情。
2.深入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深入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农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农产品特点。
《东南亚(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东南亚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了解地区”部分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理位置及重要性、东南亚构成、地形与河流、气候和自然灾害,以及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环境。
本节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为“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富饶的物产”、“我国的近邻”四部分,实际分别涉及到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位置、国家、地形、河流、气候、物产、海运、城市、人口等,地名多,知识点琐碎,核心内容是以上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中应重视拐顺各要素的关系,重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1.记住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知道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及其分布状况。
3.了解东南亚国家和首都分布,能举例说明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的繁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1.东南亚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居民中华人的比例?。
【新课展开】(过渡)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情况以及经济状况。
首先我们来学习东南亚的国家、城市和人口情况(板书)四、国家、城市和居民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空白处。
东南亚为世界人口_______区之一,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和____________,人种以________人种为主,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华人主要来自中国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省。
——内容简单,让学生阅读课文完成,然后抽学生回答即可。
(板书)1.居民人口稠密集中于平原与河口三角洲黄色人种为主华人华侨密集(过渡)你了解东南亚的国家吗?你知道东南亚有多少个国家吗?结合课本,认识东南亚的11个国家。
教学设计《东南亚》二

4.香港机场返回出发点的交通费(如需安排回程的则补250元/人车费)
5.全程的境外导游服务费240元/人(大小同价)
6.客人交来护照不能提前做签证,办理落地签则需自理200泰铢快速通关小费。
【签证资料及注意事项】
1.有效期半年或以上之有效护照;2张大一寸近半年光面彩照(必须是白底/蓝底且为近半年照片);
餐饮
早餐:酒店自助午餐:御厨泰式六人锅晚餐:水果养生餐
酒店
芭堤雅当地五星级酒店
第四天
【芭堤雅】
早餐后,导游大哥已经身着短裤短袖,抱着浴巾在大厅等候着您,提醒您千万不可穿长裤皮鞋出海。坐快艇前往【金沙岛】(150分钟)岛上的金沙碧浪是周围岛屿之最佳,多欧美日台游客,普通大陆团不可前往。此岛常年风平浪静,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蕴藏着神奇的力量。传说美人鱼的红宝石魔戒掉在海中形成此岛,保护当地的渔民和游客避免水难。清澈海水、蔚蓝天空,伴着白雪般的洁白沙滩和色彩斑斓的热带鱼群,让您在此人间仙境留连忘返。中午于岛上享用海鲜午餐。下午游览【三大奇观】(游览约40分钟)。【七珍佛山】以山为佛蔚为壮观,【舍利子塔】是现今泰皇的未来行宫,【蜡像馆】反映泰国古今大千世界,均有很高参观价值。后游览【东芭乐园】(游览约90分钟),【民俗表演】让您领略泰国本土风情舞蹈、泰拳、斗鸡、婚俗典礼等,【大象表演】更能让您开怀大笑、乐得满地找牙,真想领养一头可爱大象回家。此外还能看到勤劳的小猴子,不辞辛劳帮主人上树【摘椰子】。之后赠送泰国地道特色【泰国古式按摩】(游览约90分钟)(温馨提示:需自理小费50铢/人。18岁以下儿童不安排按摩)解除一天舟车劳顿的疲乏和辛苦。泰中旅游公会建议售价【三大奇观】150元,【泰式按摩】150元,【金沙岛】550元。为保障您不花冤枉钱,我们包入行程赠送游客。
东南亚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1、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知道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评价设计
1、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2、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1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环节3
课堂小结
学生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补充并点评本节重点知识。
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增强各知识点应用时的联系。
环节4
课堂检测
做课堂达标卷检测学生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及时反馈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程度,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进步。
课后反思
郑东新区白沙中学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王发奇 陈玉霞 万新
章节内容
东南亚
第2课时
时间
2017年3月8日
班级
七年级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教材内容分析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理分区,是学生学习世界地区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区。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以前面的“亚洲”知识为依托,是“亚洲”地理的深入:另一方面又对后面“地区”部分的学习进行引领,作为“各具特色的地区”的开篇,关系到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因此,东南亚一节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7.2.2东南亚第二课时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东南亚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东南亚地形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河流及河流沿岸的城市。
2.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3.结合图片资料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二)过程和方法1.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自己家乡的旅游资源开发。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特点。
【难点】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三、教学方法读图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用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陈毅元帅的诗《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拥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进邻,友谊常积累。
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
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
团结而互助,和平力量伟。
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
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提出问题:这首是我国著名的陈毅元帅所作,你道其中的含义吗?问题1;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诗中的“江”指的是”?问题1: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
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概括了中南半岛什么样的自然特征?学生回答预设问题。
教师:这节课继续体验华人对东南亚的认识历程。
(二)新课讲授展示教学目标合作探究: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与城市的分布特点(河流走向、主要国家首都分布特点)。
1、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2、说出五条河流流向的共同特点-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3、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特点:--北高南低4、中南半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5、指出其中发源于我国的河流除湄南河外,其它四条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公河和红河均发源于我国。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东南亚包括哪两大部分,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2.马六甲海峡的位置?3.东南亚的地形河流特征?这节课继续学习东南亚的气候和文化。
二、[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看图并思考:东南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在哪里?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
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课件展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列表对比:两种热带气候的差异(课件展示)5.课件展示:图“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学生看图讨论: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6.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7.学生朗读: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有: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国家、东南亚的民族与文化、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东南亚的经济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东南亚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东南亚有一定的了解,如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等。
但学生对东南亚的国家、民族、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东南亚的这些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等情况。
2.难点:东南亚的国家、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情况。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素材。
2.教学PPT。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东南亚的国家、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等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呈现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如: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东南亚的民族文化有哪些?等等。
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设计2:7.2 东南亚

《东南亚》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并了解其重要性;2.描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列举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学习从国家利益角度认识世界地缘关系。
二、教学重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所需信息,对问题进行认识。
采取谈话法,借助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东南亚(屏幕展示课题东南亚),东南亚是个好地方,我告诉同学们东南亚有一种美食──东南亚香米(展示东南亚香米),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屏幕中的内容。
同学们想,当你特别饿的时候,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带着茉莉花香的米饭,那多幸福啊!同学们嘴馋了,下面我们去东南亚吃正宗的香米。
(一)去东南亚会遇到很多问题,谁来说说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如要有足够的钱、要知道东南亚在哪等?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几个问题。
[展示:1.东南亚生产稻米吗?有适宜生长的条件吗?(气候)2.东南亚在哪里?(纬度和海陆位置)3.东南亚地理情况怎样?(岛屿组成、国家组成)4.怎样去?(路线、交通方式)]教师解说。
下面我们一起解决上述问题。
(二)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东南亚生产稻米吗?老师说的是真的吗?我们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分析,东南亚适合水稻生长吗?打开课本23~25页,结合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从中找出答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这时同学们放心了,东南亚真生产稻米。
东南亚不只生产稻米,那里还有更多的热带作物,(放作物幻灯片)介绍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东南亚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东南亚包括哪两大部分,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
2.东南亚有哪两种热带气候,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气候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东南亚的地形和居民。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东南亚的河流众多,请同学们在图中依次找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2.提出问题: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讲评,得出结论。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表示山脉和高原。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南北纵列,山河相间。
请同学回顾复述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诗略)。
4.提出问题:继续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
(1)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何差异?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
5.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1)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
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如下表所示的几个东南亚大城市:
因为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东南亚情况相似,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特别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上(如我国长江沿线的重庆、武汉、宜宾、上海等城市),这是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板书: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6.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板书: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7.学生朗读: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应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8.课件展示:图7.29“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和“吉隆坡唐人街”等相关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9.课件展示:图7.30“东南亚的旅游胜地”,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特别是近些年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
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
在我国,“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本课知识要点与检测,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归纳小结。
第二节知识要点与检测
板书设计
三、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
1.地形特点: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2.城市分布: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1.华人、华侨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活动与探究
1.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是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试分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与弊。
(提示:可从城市用地、水源、水运、环境保护、安全性等方面考虑)
2.请你作一次导游,安排东南亚之行,选择旅游线路,说出经过的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