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数学中考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九年级数学中考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A 90B 90∠-︒=∠︒=∠+∠得由B A 对边邻边 CA 90B 90∠-︒=∠︒=∠+∠得由B A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8、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2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9、应用举例:(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2)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hi l=。
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如1:5i =等。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tan hi lα==。
3、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4、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 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 , 南偏东45°(东南方向), 南偏西60°(西南方向), 北偏西60°(西北方向)。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解析版)

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定义 在 Rt△ABC 中,若∠C=90°
sin A A的对边 a
斜边
c
A的邻边
b
cos A
斜边
c
A的对边
a
tan A A的邻边 b
A的邻边
b
cot A A的对边 a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1)平方关系: sin2 Acos2 A1
(1)三边之间的关系为 a2 b2 c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为∠A+∠B=90°
(3)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边角之间的关系为:(三角函数定义)
2.其他有关公式
(1)
S
1 2
ab sin C
=
1 2
bc sin
A
=
1 2
ac sin
B
(2)Rt△面积公式:
S
1 2
ab
1 2
ch
(3)直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R c 2
,内切圆半径
r abc 2
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 h ab c
3.实际问题中术语的含义
(1)仰角与俯角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2)坡度:如图,我们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用字母 i 表示,即 i h . l
见问题,这也是以后中考命题的趋势。 5.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数学模型,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在 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近似计算,应根据题目要求的精确度定答案.
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28锐角三角函数一、知识框架本文介绍了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和概念总结,包括特殊值的三角函数、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二、知识点、概念总结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锐角三角形中,对于角A,其对边、邻边、斜边分别为a、b、c,则有:sinA=a/c,cosA=b/c,tanA=a/b,cotA=b/a2.特殊值的三角函数:对于30°、45°、60°这几个特殊角度,其三角函数值为:3.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对于角度α和其互余角90°-α,有以下关系:sin(90°-α)=cosα,cos(90°-α)=sinα,tan(90°-α)=cotα,cot(90°-α)=tanα4.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平方关系:sin²α+cos²α=1,tan²α+1=sec²α,cot²α+1=csc²α积的关系:sinα=tanα·cosα,cosα=cotα·sinα,tanα=sinα·secα,cotα=cosα·cscα,secα=tanα·cscα,cscα=secα·cotα倒数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5.三角函数值:1)特殊角三角函数值2)0°~90°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查三角函数表。
3)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情况:i)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ii)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iii)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0≤sinα≤1,1≥cosA≥0,tanA>0,cotA>0。
2023 数学浙教版新中考 考点29锐角三角函数(解析版)

考点29锐角三角函数考点总结1.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如图,在Rt △ABC 中,设∠C =90°,∠α为Rt △ABC 的一个锐角,则: ∠α的正弦sin α=∠α的对边斜边;∠α的余弦cos α=∠α的邻边斜边;∠α的正切tan α=∠α的对边∠α的邻边2.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sin 2A +cos 2A = 1 ,tan A =s inA cos A .3.互余两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sin α=cos (90°-α),cos α=sin (90°-α). (2)tan α·tan (90°-α)=1.(3)锐角的正弦值或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锐角的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4)对于锐角A 有0<sin A <1,0<cos A <1,tan A >0. 4.特殊的三角函数值:5.如图,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与三个角这六个元素中,有如下的关系:(1)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a 2+b 2=c 2. (2)两锐角间的关系:∠A +∠B =90°. (3)边与角的关系:sin A =cos B =a c, cos A =sin B =b c ,tan A =a b ,tan B =b a.6.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经常涉及测量、工程、航海、航空等,其中包括了一些概念,一定要根据题意理解其中的含义才能正确解题. (1)仰角:向上看时,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如图.(2)俯角:向下看时,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3)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4)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一般情况下,我们用h 表示坡的铅直高度,用l 表示坡的水平宽度,用i 表示坡度,即i =hl=tan α,显然,坡度越大,坡角就越大,坡面也就越陡,如图.(5)方向角:指北或指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锐角叫做方向角,如图324.真题演练一、单选题1.(2021·浙江台州·中考真题)如图,将长、宽分别为12cm ,3cm 的长方形纸片分别沿AB ,AC 折叠,点M ,N 恰好重合于点P .若∠α=60°,则折叠后的图案(阴影部分)面积为( )A .(36-cm 2B .(36-cm 2C .24 cm 2D .36 cm 2【答案】A 【分析】过点C 作CF MN ⊥,过点B 作BE MN ⊥,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出60PAC α∠=∠=︒,30EAB PAB ∠=∠=︒,分别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 和AC 的长度,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过点C 作CF MN ⊥,过点B 作BE MN ⊥,∵长方形纸片分别沿AB ,AC 折叠,点M ,N 恰好重合于点P , ∵60PAC α∠=∠=︒, ∵30EAB PAB ∠=∠=︒,∵90BAC ∠=︒,6cm sin BE AB EAB ==∠,sin CFAC α==,∵12ABCSAB AC =⋅=∵(212336cm ABCS S S=-=⨯-=-阴矩形,故选:A .2.(2021·浙江金华·中考真题)如图是一架人字梯,已知2AB AC ==米,AC 与地面BC 的夹角为α,则两梯脚之间的距离BC 为( )A .4cos α米B .4sin α米C .4tan α米D .4cos α米 【答案】A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BD DC BC ==,根据余弦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过点A 作AD BC ⊥,如图所示:∵AB AC =,AD BC ⊥, ∵BD DC =, ∵DCco ACα=, ∵cos 2cos DC AC αα=⋅=, ∵24cos BC DC α==, 故选:A .3.(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 )的会徽,在其主体图案中选择两个相邻的直角三角形,恰好能组合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边形OABC .若1AB BC ==.AOB α∠=,则2OC 的值为( )A .211sin α+ B .2sin 1α+ C .211cos α+ D .2cos 1α+【答案】A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求解. 【详解】∵在Rt OAB 中,AOB α∠=,1AB = ∵1=sin sin AB OB αα= 在Rt OBC 中,1BC =,2222221111sin sin OC OB BC αα⎛⎫=+=+=+ ⎪⎝⎭故选:A .4.(2021·浙江·中考真题)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1,AB BC ==P 是AD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结BP ,点C 关于直线BP 的对称点为1C ,当点P 运动时,点1C 也随之运动.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D ,则线段1CC 扫过的区域的面积是( )A .πB .π+C D .2π【答案】B 【分析】先判断出点Q 在以BC 为直径的圆弧上运动,再判断出点C 1在以B 为圆心,BC 为直径的圆弧上运动,找到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点P 与点D 重合时,点C 1运动的位置,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BP 与CC 1相交于Q ,则∵BQC =90°,∵当点P 在线段AD 运动时,点Q 在以BC 为直径的圆弧上运动, 延长CB 到E ,使BE =BC ,连接EC , ∵C 、C 1关于PB 对称, ∵∵EC 1C =∵BQC =90°,∵点C 1在以B 为圆心,BC 为直径的圆弧上运动, 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点C 1与点E 重合, 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点C 1与点F 重合,此时,tanPC AB PBC BC BC ∠=== ∵∵PBC =30°,∵∵FBP =∵PBC =30°,CQ =12BC =BQ 32=,∵∵FBE =180°-30°-30°=120°,11322BCFS CC BQ =⨯==线段1CC 扫过的区域的面积是2120360BCFSππ⨯+=故选:B .5.(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CD OA ⊥于点E ,连结,OC OD .若O 的半径为,m AOD α∠=∠,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 .tan OE m α=⋅B .2sin CD m α=⋅C .cos AE m α=⋅D .2sin CODSm α=⋅【答案】B 【分析】根据垂径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解答. 【详解】解:∵AB 是O 的直径,弦CD OA ⊥于点E , ∵12DE CD =在Rt EDO ∆中,OD m =,AOD α∠=∠ ∵tan =DEOEα ∵=tan 2tan DE CDOE αα=,故选项A 错误,不符合题意; 又sin DEODα=∵sin DE OD α=∵22sin CD DE m α==,故选项B 正确,符合题意; 又cos OEODα=∵cos cos OE OD m αα== ∵AO DO m ==∵cos AE AO OE m m α=-=-,故选项C 错误,不符合题意; ∵2sin CD m α=,cos OE m α=∵2112sin cos sin cos 22COD S CD OE m m m αααα∆=⨯=⨯⨯=,故选项D 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1·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45,60,B C AD BC ∠=︒∠=︒⊥于点D ,BD =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则EF 的长为( )A B C .1 D 【答案】C 【分析】根据条件可知∵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D =AD ,∵ADC 是30°、60°的直角三角形,可求出AC 长,再根据中位线定理可知EF =2AC。
锐角三角函数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初中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22c b a =+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定 义表达式 取值范围 关 系正弦 斜边的对边A A ∠=sin c aA =sin1sin 0<<A(∠A 为锐角)B A cos sin = B A sin cos =1cos sin 22=+A A余弦 斜边的邻边A A ∠=coscbA =cos1cos 0<<A(∠A 为锐角)正切的邻边的对边A tan ∠∠=A Aba A =tan 0tan >A(∠A 为锐角)B A cot tan = B A tan cot =AA cot 1tan =(倒数) 1cot tan =⋅A Atan α=sin cos αα,cot α=cos sin αα余切的对边的邻边A A A ∠∠=cotab A =cot 0cot >A(∠A 为锐角)注意:(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给出的,要避免应用时对任意的三角形随便套用定义;(2)sinA 不是sin 与A 的乘积,是三角形函数记号,是一个整体。
“sinA ”表示一个比值,其他三个三角函数记号也是一样的;(3)锐角三角函数值与三角形三边长短无关,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
例题:1.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 =1,b =2,则cosA =________ ,tanA =_________.2.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B =5,BC =3,则sinA =________ ,tanA =_________.3.在Rt △ABC 中,∠C 为直角, ∠A =300,b =4,则a =__________,c =__________4.(2008·威海中考)在△ABC 中,∠C =90°,tanA =31,则sinB =( ) A .1010B .23 C .34D .310105.在△ABC 中,∠C =90°,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 .a =c ·sinAB .b =c ·cosBC .b =a ·tanBD .a =b ·tanA6.在△ABC 中,∠C =90°,(1)已知:c = 83,∠A =60°,求∠B .a .b . (2) 已知:a =36, ∠A =30°,求∠B .b .c .7.(2009·漳州中考)三角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tan 的值是( )A .35B .43 C .34D .45练习:1.在Rt △ABC 中,∠C 为直角,若sinA =53,则cosB =_________. 2.已知cosA =23,且∠B =900-∠A ,则sinB =__________. 3.∠A 为锐角,已知sinA =135,那么cos (900-A)=___________ . 4.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C =4,BC =3,则sinA =( ) A .43 B .34 C . 53 D .54 5.在Rt △ABC 中,∠C 为直角,sinA =22,则cosB 的值是( ) A .21 B .23 C .1D .22知识点二、特殊角所对的三角函数值1. 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三角函数0° 30°45°60°90° αsin0 2122 231 αcos1 23 22210 αtan 0 331 3- αcot-3133注意: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用下述方法:0°.30°.45°.60°.90°的正弦值分别是02.12.22.32.42,而它们的余弦值分别是42.32.22.12.02;30°.45°.60°的正切值分别是13.22.31,而它们的余切值分别是31.22.13。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讲义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讲义一、研究概念1、产生的背景: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2、明确概念:正弦阐述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锐角A 的正弦,记作sinA 3、本质:特殊的实数 4、知识点产生的条件: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和任意一锐角5、特征: 正弦 [定义] 在△ABC 中,∠C 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表示法] sinA=∠A 的对边斜边[特殊字母] sinA=a c sinB=bc(∠A+∠B=90°) 余弦 [定义] 在△ABC 中,∠C 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表示法] cosA=∠A 的邻边斜边[特殊字母] cosA=bccosB=a c (∠A+∠B=90°)sinA=ac = cosB= cos (90°—∠A) cosA=bc= sinB= sin (90°—∠A)定义] 在△ABC 中,∠C 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表示法] tanA=∠A 的对边邻边特殊字母] tanA=abtanB=b a (∠A+∠B=90°)余切 [定义] 在△ABC 中,∠C 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表示法] cotA=∠A 的邻边对边[特殊字母] cotA=b a cotB= ab(∠A+∠B=90°) tanA=ab= cotB= cot (90°—∠A) CBA c bacotA=ba= tanB= tan (90°—∠A) [文字] 一个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弦 一个角的余弦等于它余角的正弦一个角的正切等于它余角的余切一个角的余切等于它余角的正切[勾股] sin 2 A+ cos 2A= 1 sin 2 B+ cos 2B= 1[运算] tanA ·cotA=1 tanB · cotB=1[正弦、余弦] tanA=sin A cosA cotA=cos AsinA tanB=cos A sinA cotB=sin AcosA[特殊值] sin30°=cos60°=12sin45°=cos45°=2若α、β是锐角,且α>β,则sin60°=cos30°α>sin β cos α<cos βtan30°=cot60°α>tan β cot α<cot β tan45°=cot45°= 1tan60°=cot30°6、系统找下位含有特殊角的斜三角形∍内角是特殊角∍15°,30°,45°,60°,90° 外角是特殊角∍15°,30°,45°,60°,90°二、应用、例题讲解(一)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锐角三角函数 1、在中,∠C 为直角,已知a=3,b=4,则cos B= ( ) (A 级)对象:cos B 角度:cos B=a c分析:a=3,b=4 [勾股] c=5 cos B=a c =35(二)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锐角的三角函数求锐角的其它三角函数 2、∠A 为锐角,且sinA=135,则tanA 的值为 ( ) (A 级) A 、512 B 、1213 C 、1312 D 、125对象:tanA 角度 : tanA=sin AcosA分析:sinA=135 [sin 2 A+ cos 2A= 1] cos 2A= 1- sin 2A cosA=1312 [tanA=sin A cosA ] tanA= 1253、设x 为锐角,且满足 sin x=3cos x ,则sin x ·cos x 等于 (B 级)对象:sin x ·cos x 角度:sin 2x+ cos 2x= 1分 析:sin x=3cos x [sin 2x+ cos 2x= 1] (3cos x)2+cos 2x= 1 cos 2x=101 sin x ·cos x= 3cos 2x=103 4、如果x= tanA+1,y=cotA+1(A 为锐角),那么y 等于 (B 级) 对象: y 角度:tanA · cotA=1分析:x= tanA+1,y=cotA+1 [tanA · cotA=1] (x-1)(y-1)=1y=1-x x 5、如果A 为锐角,且 sinA=54,那么 ( ) (B 级) A 、0°〈 A ≤30° B 、30°〈A ≤45° C 、45°〈A 〈60° D 、60°〈A 〈90°对象:A 角度:sinA=54 分析:22〈54〈23 sin 45°〈sinA 〈sin60° ∵A 为锐角 ~ 0°〈 A 〈90° 此时 sinA 是增函数 ∴ 45°〈A 〈60°6、已知A 为锐角,且2cos sin 2cos 2sin 3=-+AA AA ,那么tanA 的值等于 (B 级)对象:tanA 角度:tanA=sin AcosA分析:2cos sin 2cos 2sin 3=-+A A A A 3 sinA+2cosA=4sinA -2cosA sinA=4cosA sin AcosA=4=tanA7、在 中,c 为斜边,a 、b 为直角边,则a 3 cosA+b 3cosB 等于 (B 级)对象:a 3 cosA+b 3cosB 角度 :cosA=∠A 的邻边斜边勾股定理分析 :a 3cosA+b 3cosB = a 3·b c + b 3·a c =cabc 2 = abc8、计算: (A 级)对象: 角度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213222∙+⎪⎪⎭⎫ ⎝⎛=231+ 9、计算:sin 248°+sin 242°-tan44°·tan45°·tan46°= (B 级)对象:sin 248°+sin 242°-tan44°·tan45°·tan46°角度:sinA= cos (90°—∠A) tanA= cot (90°—∠A)分析:sin48°=cos(90°-48°)=cos42° tan 44°=cot(90°-44°)=cot46°原式= cos 242°+ sin 242°-cot46°·tan46°·tan45°=1-1·1=010、如图,CD 是平面镜,光线从A 点出发经CD 上点E 反射到B 点,若入射角为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AC ⊥CD ,BD ⊥CD ,垂足分别为C 、D ,且AC=3,BD=6,CD=11。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锐角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解决许多三角学问题的基础。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它们都是锐角三角函数的一种形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点。
1. 正弦函数(sin函数):正弦函数是一个周期函数,它的定义域是整个实数集,值域是[-1,1]。
正弦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波形,在一个周期内,函数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中心对称于原点。
正弦函数的性质:- sin(0)=0,sin(90°)=1,sin(180°)=0,sin(270°)=-1,sin(360°)=0- sin(-θ)=-sin(θ),sin(θ±360°)=sin(θ)- sin(180°±θ)=-sin(θ),sin(90°±θ)=cos(θ),sin(θ+90°)=cos(θ)-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2. 余弦函数(cos函数):余弦函数也是一个周期函数,它的定义域是整个实数集,值域是[-1,1]。
余弦函数的图像也是一个波形,与正弦函数的图像是相似的,但是它们的相位有所不同。
余弦函数的性质:- cos(0)=1,cos(90°)=0,cos(180°)=-1,cos(270°)=0,cos(360°)=1- cos(-θ)=cos(θ),cos(θ±360°)=cos(θ)- cos(180°±θ)=-cos(θ),cos(90°±θ)=-sin(θ),cos(θ+90°)=-sin(θ)-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3. 正切函数(tan函数):正切函数是一个定义域是除去所有奇数π/2的实数集,值域是整个实数集的函数。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及思维导图+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思维导图】28.1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1.Rt△ABC中,∠C=90°.(1)∠A的对边与斜边比,叫做∠A的正弦,记为sinA,即sinA=∠A的对边斜边=aa(2)∠A的邻边与斜边比,叫做∠A的余弦,记为cosA,即cosA=∠A的邻边斜边=aa(3)∠A的对边与邻边比,叫做∠A的正切,记为tanA,即tanA=∠A的对边∠A的邻边=aa∠A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A的锐角三角函数.提示:sin A 不是sin与A的乘积,而是一个整体,cosA和tanA同理;锐角三角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sin A,sin 56°,sin∠DEF.2.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是一个比值,它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它没有单位.在Rt△ABC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大小如何,∠A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为定值.锐角三角函数锐角α30°45°60°sin α12√22√32cos α√32√2212tan α√331√3(1)正弦值、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2)sin α=cos(90°-α)cos α=sin(90°-α)tan α·tan(90°-α)=1(3)锐角A 的正弦、余弦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sin A<1,0<cos A<1, (4)cos 2A+sin 2A=1 sin 2A+sin 2(90°-α)=1(5)tan A=sin A cos A4.锐角三角函数值是个常数值,它只与角的度数有关,将来离开了直角三角形也存在.5.若α=45°,则sin α=cos α; 若α<45°,则sin α<cos α; 若α>45°,则sin α>cos α;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8.2.1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1.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2.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是a 2+b 2=c 2(勾股定理); 两锐角之间的关系是∠A+∠B=90° 边角之间的关系有sinA=∠A 的对边斜边,cosA=∠A 的邻边斜边,tanA=∠A 的对边∠A 的邻边3.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4.在Rt △ABC 中,∠C=90°,若已知∠A=α,AB=c ,较简便的方法是用正弦求出BC ,用余弦求出AC ,也可用勾股定理求出AC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求出∠B.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α为锐角,且sin a=12,则∠α=( )A.30°B.45°C.60°D.90°2.sin 60°的相反数是( )A.-12B.−√33C.−√32D.−√223.如图,在∠ABC中,∠B=90°,BC=2AB,则cosA的值为( )A.52B.12C.255D.554.如图,在4×5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的顶点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那么sin∠ACB 的值为( )A.3√55B.√175C. 35D. 455.在∠ABC中,∠A,∠B均为锐角,且|2sin A-1|与(cos a-√22)2互为相反数,则∠C的度数是( )A.45°B.75°C.105°D.120°6.如图,在∠ABC中,∠C=90°,AB=15,sinB=35,则AC的长为( )A.3 B.9 C.4 D.127.如图,在离铁塔150米的A处,用测倾仪测得塔顶的仰角为α,测倾仪的高A D为1.5米,则铁塔的高BC为( )A.(1.5+150tanα)米a.(1.5+150tan a)米C.(1.5+150sinα)米a.(1.5+150sin a)米8.在Rt∠ABC 中,∠C=90°,AB=2BC,则cos A 的值为 ( ) A.√32 B .12 C .√33 D .√229.如图,在∠ABC 中,CA =CB =4,cosC =14 ,则sinB 的值为( )A.102 B .153 C .64 D .10410.如图,电线杆CD 的高度为h ,两根拉线 AC 与BC 相互垂直,∠CAB=α,则拉线 BC 的长度为(点 A,D,B 在同一条直线上)( ) a .asin a a .acos a a .atan a D. h·cosα11.定义一种运算: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例如:当α=60°,β=45°时,cos(60°-45°)=12×√22+√32×√22=√2+√64,则cos 75°的值为 ( )A.√6+√24 B .√6-√24C.√6-√22 D .√6+√2212.如图,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都在格点上,以AB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C ,D ,则cos∠ADC 的值为( )A .21313B .31313C .23D .53 二、填空题,则cos B=_______.13.在∠ABC中, aa=90°,tan a=√3314.已知α为锐角,当无意义时,cos α的值是_______.√3tan a-115.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若AC= 5 ,BC =2,则sin∠ACD的值为_________.16.某物体沿着坡比为4:3的坡面上升了8米,那么在坡面上移动了_______米.1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点G在AD上,GF与CD交于点,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则BH的长为_______.H,tan∠ABG=12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0),点B为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设tan∠BOC=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三、解答题19.图1是一种三角车位锁,其主体部分是由两条长度相等的钢条组成.当位于顶端的小挂锁打开时,钢条可放入底盒中(底盒固定在地面下),此时汽车可以进入车位;当车位锁上锁后,钢条按图1的方式立在地面上,以阻止底盘高度低于车位锁高度的汽车进入车位.图2是其示意图,经测量,钢条AB=AC=50 cm,∠AB C=47°.(1)求车位锁的底盒BC的长;(2)若一辆汽车的底盘高度为30cm,当车位锁上锁时,问这辆汽车能否进入该车位? (参考数据:aaa47°≈0.73,aaa47°≈0.68,aaa47°≈1.07)20.某景区为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拟在如图∠所示的景区内修建观光索道.其设计示意图如图∠所示,以山脚A为起点,沿途修建AB、CD两段长度相等的观光索道,最终到达山顶D处,中途设计了一段与AF平行的观光平台BC,BC长为50 m.索道AB与AF的夹角为15°,CD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A、B两处的水平距离AE为576 m,DF∠AF,垂足为点F.(图∠中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点A、E、F 在同一水平线上)(1)求索道AB的长(结果精确到1 m);(2)求AF的长(结果精确到1 m).(参考数据:sin 15°≈0.25,cos 15°≈0.96,tan 15°≈0.26,√2≈1.41)21.八年级二班学生到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当天,他们先从基地门口A处向正北方向走了450米,到达菜园B处锄草,再从B处沿正西方向到达果园C处采摘水果,再向南偏东37°方向走了300米,到达手工坊D处进行手工制作,最后从D处回到门口A处,手工坊在基地门口北偏西65°方向上,求菜园与果园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65°≈0.91,cos65°≈0.42,tan65°≈2.14,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一、选择题1.如图,AB 是垂直于水平面的建筑物.为测量AB 的高度,小红从建筑物底端B 点出发,沿水平方向行走了52米到达点C ,然后沿斜坡CD 前进,到达坡顶D 点处,DC BC =.在点D 处放置测角仪,测角仪支架DE 高度为0.8米,在E 点处测得建筑物顶端A 点的仰角AEF ∠为27︒(点A ,B ,C ,D ,E 在同一平面内).斜坡CD 的坡度(或坡比)1:2.4i =,那么建筑物AB 的高度约为( )(参考数据sin 270.45︒≈,cos270.89︒≈,tan 270.51︒≈)A .65.8米B .71.8米C .73.8米D .119.8米【答案】B【解析】【分析】 过点E 作EM AB ⊥与点M ,根据斜坡CD 的坡度(或坡比)1:2.4i =可设CD x =,则2.4 CG x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进而可得出CG 与DG 的长,故可得出EG 的长.由矩形的判定定理得出四边形EGBM 是矩形,故可得出EM BG =,BM EG =,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M 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过点E 作EM AB ⊥与点M ,延长ED 交BC 于G ,∵斜坡CD 的坡度(或坡比)1:2.4i =,52BC CD ==米,∴设DG x =,则 2.4 CG x =.在Rt CDG ∆中,∵222DG CG DC +=,即222(2.4)52x x +=,解得20x =,∴20DG =米,48CG =米,∴200.820.8EG =+=米,5248100BG =+=米.∵EM AB ⊥,AB BG ⊥,EG BG ⊥,∴四边形EGBM 是矩形,∴100EM BG ==米,20.8BM EG ==米.在Rt AEM ∆中,∵27AEM ︒∠=,∴•tan 271000.5151AM EM ︒=≈⨯=米,∴5120.871.8AB AM BM =+=+=米.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如图,4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网格,菱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己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A 、B 、C 都是格点,则tan ABC ∠=( )A .3B .36C .3D .3 【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菱形的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EF,的长,进而利用EC tan ABC BE∠=得出答案. 【详解】解:连接DC ,交AB 于点E . 由题意可得:∠AFC=30°, DC ⊥AF,设EC=x,则EF=x 3x tan 30︒, ∴BF AF 2EF 23x === EC 3tan ABC BE 923x 3x 33====+∠,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正确得出EF 的长是解题关键.3.如图,在ABC ∆中,4AC =,60ABC ∠=︒,45C ∠=︒,AD BC ⊥,垂足为D ,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则AE 的长为( )A .22B .223C .23D .322【答案】C【解析】【分析】在Rt △ADC 中,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D 的长度,在Rt △ADB 中,由AD 的长度及∠ABD 的度数可求出BD 的长度,在Rt △EBD 中,由BD 的长度及∠EBD 的度数可求出DE 的长度,再利用AE=AD−DE 即可求出AE 的长度.【详解】∵AD ⊥BC∴∠ADC=∠ADB=90︒在Rt △ADC 中,AC=4,∠C=45︒∴AD=CD=22在Rt △ADB 中,AD=22ABD=60︒∴326. ∵BE 平分∠ABC ,∴∠EBD=30°.在Rt △EBD 中,BD=263,∠EBD=30° ∴3223 ∴AE=AD −DE=22223=23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利用特殊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4.在课外实践中,小明为了测量江中信号塔A 离河边的距离AB ,采取了如下措施:如图在江边D 处,测得信号塔A 的俯角为40︒,若55DE =米,DE CE ⊥,36CE =米,CE 平行于AB ,BC 的坡度为1:0.75i =,坡长140BC =米,则AB 的长为( )(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 400.64︒≈,cos400.77︒≈,tan 400.84︒≈)A .78.6米B .78.7米C .78.8米D .78.9米【答案】C【解析】【分析】 如下图,先在Rt △CBF 中求得BF 、CF 的长,再利用Rt △ADG 求AG 的长,进而得到AB 的长度【详解】如下图,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AB 延长线于点F ,延长DE 交AB 延长线于点G∵BC 的坡度为1:0.75∴设CF 为xm ,则BF 为0.75xm∵BC=140m∴在Rt △BCF 中,()2220.75140x x +=,解得:x=112∴CF=112m ,BF=84m∵DE ⊥CE ,CE ∥AB ,∴DG ⊥AB ,∴△ADG 是直角三角形∵DE=55m ,CE=FG=36m∴DG=167m ,BG=120m设AB=ym∵∠DAB=40°∴tan40°=1670.84120DG AG y ==+ 解得:y=78.8故选:C本题是三角函数的考查,注意题干中的坡度指的是斜边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弦值.5.如图,△ABC内接于半径为5的⊙O,圆心O到弦BC的距离等于3,则∠A的正切值等于()A.35B.45C.34D.4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如答图,过点O作OD⊥BC,垂足为D,连接OB,OC,∵OB=5,OD=3,∴根据勾股定理得BD=4.∵∠A=12∠BOC,∴∠A=∠BOD.∴tanA=tan∠BOD=43 BDOD=.故选D.考点:1.垂径定理;2.圆周角定理;3.勾股定理;4.锐角三角函数定义.6.如图,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运动,点G从点B出发沿BC方向运动,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DE GF AB=<(DE长度不变,F在G上方,D在E左边),当点D到达点B时,点E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一直减小B.一直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解析】连接GE,过点E作EM⊥BC于M,过点G作GN⊥AB于N,设AE=BG=x,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GN和EM,再根据S阴影=S△GDE+S△EGF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连接GE,过点E作EM⊥BC于M,过点G作GN⊥AB于N设AE=BG=x,则BE=AB-AE=AB-x∴GN=BG·sinB=x·sinB,EM=BE·sinB=(AB-x)·sinB∴S阴影=S△GDE+S△EGF=12DE·GN+12GF·EM=12DE·(x·sinB)+12DE·[(AB-x)·sinB]=12DE·[x·sinB+(AB-x)·sinB]=12 DE·AB·sinB∵DE、AB和∠B都为定值∴S阴影也为定值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锐角三角函数和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掌握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7.如图,在△ABC中,AC⊥BC,∠ABC=30°,点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B=BD,则tan D的值为()A.3B.33C.23D.23【答案】D【解析】【分析】设AC=m,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BC,BD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在Rt △ABC 中,∵∠C =90°,∠ABC =30°,∴AB =2AC =2m ,BC =3AC =3m ,∴BD =AB =2m ,DC =2m+3m ,∴tan ∠ADC =AC CD =23m m m+=2﹣3.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如图,从点A 看一山坡上的电线杆PQ ,观测点P 的仰角是45︒,向前走6m 到达B 点, 测得顶端点P 和杆底端点Q 的仰角分别是60︒和30°,则该电线杆PQ 的高度( )A .623+B .63+C .103-D .83+【答案】A【解析】【分析】 延长PQ 交直线AB 于点E ,设PE=x 米,在直角△APE 和直角△BPE 中,根据三角函数利用x 表示出AE 和BE ,列出方程求得x 的值,再在直角△BQE 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QE 的长,则问题求解.【详解】解:延长PQ 交直线AB 于点E ,设PE=x .在直角△APE 中,∠A=45°,AE=PE=x ;∵∠PBE=60°∴∠BPE=30°在直角△BPE中,BE=33PE=33x,∵AB=AE-BE=6米,则x-3x=6,解得:x=9+33.则BE=33+3.在直角△BEQ中,QE=3BE=3(33+3)=3+3.∴PQ=PE-QE=9+33-(3+3)=6+23.答:电线杆PQ的高度是(6+23)米.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解答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9.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若∠B=60°,则c aa b c b+++的值为()A.12B.22C.1 D2【答案】C 【解析】【分析】先过点A作AD⊥BC于D,构造直角三角形,结合∠B=60°,利用3sin60︒=cos60°=12,可求13,,2DB c AD==把这两个表达式代入到另一个Rt△ADC的勾股定理表达式中,化简可得即a2+c2=b2+ac,再把此式代入通分后所求的分式中,可求其值等于1.【详解】解:过A点作AD⊥BC于D,在Rt△BDA中,由于∠B=60°,∴13,,22 DB c AD c ==在Rt△ADC中,DC2=AC2﹣AD2,∴2221324a c b c ⎛⎫-=- ⎪⎝⎭, 即a 2+c 2=b 2+ac , ∴()()2222222 1.c a c cb a ab a c ab bc b ac ab bc a b c b a b c b ac ab bc b ac ab bc 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的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注意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好方法.10.某游乐场新推出了一个“极速飞车”的项目.项目有两条斜坡轨道以满足不同的难度需求,游客可以乘坐垂直升降电梯AB 自由上下选择项目难度.其中斜坡轨道BC 的坡度(或坡比)为i =1:2,BC =12米,CD =8米,∠D =36°,(其中点A 、B 、C 、D 均在同一平面内)则垂直升降电梯AB 的高度约为( )米.(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tan36°≈0.73,cos36°≈0.81,sin36°≈0.59)A .5.6B .6.9C .11.4D .13.9【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E ,BE 的长,根据正切函数,可得AE 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延长DC 、AB 交于点E ,,由斜坡轨道BC 的坡度(或坡比)为i =1:2,得BE :CE =1:2.设BE =xm ,CE =2xm .在Rt △BCE 中,由勾股定理,得BE2+CE2=BC2,即x2+(2x)2=(12)2,解得x=12,BE=12m,CE=24m,DE=DC+CE=8+24=32m,由tan36°≈0.73,得=0.73,解得AB=0.73×32=23.36m.由线段的和差,得AB=AE﹣BE=23.36﹣12=11.36≈11.4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得出CE,BE的长是解题关键,又利用了正切函数,线段的和差.11.如图1,在△ABC中,∠B=90°,∠C=30°,动点P从点B开始沿边BA、AC向点C以恒定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恒定的速度移动,两点同时到达点C,设△BPQ的面积为y(cm2).运动时间为x(s),y与x之间关系如图2所示,当点P 恰好为AC的中点时,PQ的长为()A.2 B.4 C.3D.3【答案】C【解析】【分析】点P、Q的速度比为33x=2,y=3P、Q运动的速度,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B=a,∠C=30°,则AC=2a,BC3a,设P、Q同时到达的时间为T,则点P的速度为3aT,点Q3a,故点P、Q的速度比为33故设点P、Q的速度分别为:3v3,由图2知,当x=2时,y=3P到达点A的位置,即AB=2×3v=6v,BQ =2×3v =23v , y =12⨯AB ×BQ =12⨯6v ×23v =63,解得:v =1, 故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3,3,AB =6v =6=a ,则AC =12,BC =63,如图当点P 在AC 的中点时,PC =6,此时点P 运动的距离为AB +AP =12,需要的时间为12÷3=4,则BQ =3x =43,CQ =BC ﹣BQ =63﹣43=23,过点P 作PH ⊥BC 于点H ,PC =6,则PH =PC sin C =6×12=3,同理CH =33,则HQ =CH ﹣CQ =33﹣23=3,PQ =22PH HQ +=39+=2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图象问题,此类问题关键是:弄清楚不同时间段,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进而求解.12.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CD ,AD 上,BE 与CF 交于点G .若4BC =,1DE AF ==,则GF 的长为( )A .135B .125C .195D .165【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得5BE CF ==,证明BCE CD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BE DCF ∠=∠,继而根据cos cos BC CG CBE ECG BE CE∠=∠==,可求得CG 的长,进而根据GF CF CG =-即可求得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4BC =,∴4BC CD AD ===,90BCE CDF ∠=∠=︒,∵1AF DE ==,∴3DF CE ==,∴5BE CF ==,在BCE ∆和CDF ∆中, BC CD BCE CDF CE DF =⎧⎪∠=∠⎨⎪=⎩,∴()BCE CDF SAS ∆≅∆,∴CBE DCF ∠=∠,∵90CBE CEB ECG CEB CGE ∠+∠=∠+∠=︒=∠,cos cos BC CG CBE ECG BE CE ∠=∠==, ∴453CG =,125CG =, ∴1213555GF CF CG =-=-=,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综合性较强,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13.如图,Rt △AOB 中,∠AOB=90°,AO=3BO ,OB 在x 轴上,将Rt △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至△RtA'OB',其中点B'落在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OA'交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于点C ,且OC=2CA',则k 的值为( )A.4 B.72C.8 D.7【答案】C【解析】【详解】解:设将Rt△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Rt△A'OB'的旋转角为α,OB=a,则OA=3a,由题意可得,点B′的坐标为(acosα,﹣asinα),点C的坐标为(2asinα,2acosα),∵点B'在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asinα=﹣2acosα,得a2sinαcosα=2,又∵点C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2acosα=k2asinα,得k=4a2sinαcosα=8.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先设旋转角为α,利用旋转的性质和三角函数设出点B'与点C的坐标,再通过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14.如图,在菱形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C和点D为圆心,大于12 CD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②作直线MN,且MN恰好经过点A,与CD交于点E,连接BE,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60ABC ∠=︒B .2ABE ADE S S ∆=VC .若AB=4,则47BE =D .21sin 14CBE ∠= 【答案】C【解析】【分析】 由作法得AE 垂直平分CD ,则∠AED=90°,CE=DE ,于是可判断∠DAE=30°,∠D=60°,从而得到∠ABC=60°;利用AB=2DE 得到S △ABE =2S △ADE ;作EH ⊥BC 于H ,如图,若AB=4,则可计算出CH=12CE=1,EH=3CH=3,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BE=27 ;利用正弦的定义得sin ∠CBE=2114EH BE =. 【详解】解:由作法得AE 垂直平分CD ,∴∠AED=90°,CE=DE ,∵四边形ABCD 为菱形,∴AD=2DE ,∴∠DAE=30°,∠D=60°,∴∠ABC=60°,所以A 选项的说法正确;∵AB=2DE ,∴S △ABE =2S △ADE ,所以B 选项的说法正确;作EH ⊥BC 于H ,如图,若AB=4,在Rt △ECH 中,∵∠ECH=60°,CH=12CE=1,33,在Rt △BEH 中,BE=22(3)527+=,所以C 选项的说法错误;sin ∠CBE=3211427EH BE ==,所以D 选项的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1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3AB =,点M 在CD 的边上,且1DM =,AEM ∆与ADM ∆关于AM 所在直线对称,将ADM ∆按顺时针方向绕点A 旋转90°得到ABF ∆,连接EF ,则cos EFC ∠的值是 ( )A 171365B 61365C 71525D .617【答案】A【解析】【分析】 过点E 作//HG AD ,交AB 于H ,交CD 于G ,作EN BC ⊥于N ,首先证明AEH EMG V :V ,则有13EH AE MG EM == ,设MG x =,则3EH x =,1DG AH x ==+, 在Rt AEH V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进而可求,,,EH BN CG EN 的长度,进而可求FN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 的长度,最后利用cos FN EFC EF∠=即可求解. 【详解】 过点E 作//HG AD ,交AB 于H ,交CD 于G ,作EN BC ⊥于N ,则90AHG MG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3,90AD AB ABC C D ==∠=∠=∠=︒ ,∴四边形AHGD,BHEN,ENCG 都是矩形.由折叠可得,90,3,1AEM D AE AD DM EM ∠=∠=︒====,90AEH MEG EMG MEG ∴∠+∠=∠+∠=︒ ,AEH EMG ∴∠=∠,AEH EMG ∴V :V ,13EH AE MG EM ∴== . 设MG x =,则3EH x =,1DG AH x ==+在Rt AEH V 中, 222AH EH AE +=Q ,222(1)(3)3x x ∴++= ,解得45x =或1x =-(舍去), 125EH BN ∴==,65CG CD DG EN =-== . 1BF DM ==Q 175FN BF BN ∴=+=.在Rt EFN △ 中, 由勾股定理得,2213EF EN FN =+= ,17cos 1365FN EFC EF ∴∠==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能够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6.定义: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即sadA =底边:腰.如图,在ABC ∆中,AB AC =,2A B ∠=∠.则sin B sadA ⋅=( )A .12B 2C .1D .2【答案】C【解析】【分析】证明△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 解:∵AB=AC ,∴∠B=∠C ,∵∠A=2∠B ,∴∠B=∠C=45°,∠A=90°,∴在Rt △ABC 中,BC=sin AC B ∠2AC , ∴sin ∠B •sadA=1AC BC BC AC=g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7.如图,将一个小球从斜坡的点O 处抛出,小球的抛出路线可以用二次函数y =4x -12x 2刻画,斜坡可以用一次函数y =12x 刻画,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斜坡的坡度为1: 2B .小球距O 点水平距离超过4米呈下降趋势C .小球落地点距O 点水平距离为7米D .当小球抛出高度达到7.5m 时,小球距O 点水平距离为3m【答案】D【解析】【分析】求出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判断A 、C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对称轴,根据二次函数性质判断B ;求出当7.5y =时,x 的值,判定D .【详解】 解:214212y x x y x ⎧=-+⎪⎪⎨⎪=⎪⎩, 解得,1100x y =⎧⎨=⎩,22772x y =⎧⎪⎨=⎪⎩, 72∶7=1∶2,∴A 正确; 小球落地点距O 点水平距离为7米,C 正确;2142y x x =- 21(4)82x =--+, 则抛物线的对称轴为4x =,∴当4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即小球距O 点水平距离超过4米呈下降趋势,B 正确,当7.5y =时,217.542x x =-, 整理得28150x x -+=,解得,13x =,25x =,∴当小球抛出高度达到7.5m 时,小球水平距O 点水平距离为3m 或5m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坡度问题、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坡度的概念、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点M 是正方形ABCD 边CD 上一点,连接AM ,作DE ⊥AM 于点E ,BF ⊥AM 于点F ,连接BE ,若AF =1,四边形ABED 的面积为6,则∠EBF 的余弦值是( )A .21313B .31313C .23D .1313【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证明△ABF ≌△DEA 得到BF=AE ;设AE=x ,则BF=x ,DE=AF=1,利用四边形ABED 的面积等于△ABE 的面积与△ADE 的面积之和得到12•x•x+•x×1=6,解方程求出x 得到AE=BF=3,则EF=x-1=2,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E ,最后利用余弦的定义求解.【详解】∵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BA =AD ,∠BAD =90°,∵DE ⊥AM 于点E ,BF ⊥AM 于点F ,∴∠AFB =90°,∠DEA =90°,∵∠ABF+∠BAF =90°,∠EAD+∠BAF =90°,∴∠ABF =∠EAD ,在△ABF 和△DEA 中 BFA DEA ABF EAD AB DA ∠=∠⎧⎪∠=⎨⎪=⎩∴△ABF ≌△DEA (AAS ),∴BF =AE ;设AE =x ,则BF =x ,DE =AF =1,∵四边形ABED 的面积为6, ∴111622x x x ⋅⋅+⋅⨯=,解得x 1=3,x 2=﹣4(舍去),∴EF=x﹣1=2,在Rt△BEF中,222313BE=+=,∴313 cos13BFEBFBE∠===.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线段相等的问题.也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19.已知在 Rt ABC 中,∠C = 90°,AC= 8, BC = 15 ,那么下列等式正确的是()A.8sin17A=B.cosA=815C.tan A =817D.cot A=81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作答.【详解】由勾股定理知,AB=17;A.15sin17BCAAB== ,所以A错误;B.8cos17ACAAB==,所以,B错误;C.15tan8BCAAC==,所以,C错误;D.cotACABC==815,所以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本题解题关键.20.如图,在x轴的上方,直角∠BOA绕原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若∠BOA的两边分别与函数1yx=-、2yx=的图象交于B、A两点,则∠OAB大小的变化趋势为()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时大时小D.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如图,作辅助线;首先证明△BEO∽△OFA,,得到BE OEOF AF=;设B为(a,1a-),A为(b,2 b),得到OE=-a,EB=1a-,OF=b,AF=2b,进而得到222a b=,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性结论;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证明知tan∠OAB=22为定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分别过B和A作BE⊥x轴于点E,AF⊥x轴于点F,则△BEO∽△OFA,∴BE OEOF AF=,设点B为(a,1a-),A为(b,2b),则OE=-a,EB=1a-,OF=b,AF=2b,可代入比例式求得222a b=,即222ab=,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B=22221OE EB aa+=+,OA=22224OF AF bb+=+,∴tan∠OAB=2222222212244baOB a bOAb bb b++==++=222214()24bbbb++=22∴∠OAB大小是一个定值,因此∠OAB的大小保持不变.故选D【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方法是作辅助线,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