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常用术语简介

合集下载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一、望诊(一)总的观察:望诊是四诊之首,主要四方面,即神、色、形、态。

望神:是指神气、神志而言。

从神的盛衰,可以看出病情的轻重。

以及预后的好坏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望色:色,是脏腑气血盛衰的表现,也是疾病变化的表现。

五色即青、黄、赤、白、黑。

色宜明亮含蓄,最忌晦暗。

望形:是看病人身体强弱能力的大小,推知病情的进退。

望态:即望病人的动态。

不同的病,有不同的动态,掌握这种规律,可以预测疾病的转归。

1、望神:安静——病在阴爽朗——病在阳恍惚——神识似明不明,见物不真切,多为津液亡或心血虚之象呆钝——是情志病,神情呆钝,如家有丧亡或不幸之事沉郁——情志不遂烦躁不宁——见于热病或神气将亡之时疲惫——见于过劳后、肾虚、胃不实昏瞀——神识不清,心中烦闷,多为火热,邪入心包之象。

2、望色(色与泽):青——为风、多为肝病赤——为热,多为心病黄——为湿,多为脾病白——为寒,多为肺病黑——为劳,多为肾病鲜明——新病,病在表。

久病忌见(因系人体内脏精气将竭之象)晦暗——久病,病在里清癯——久病气虚枯涩——久病血虚3、望形态:形之胖瘦——胖人多中风,形厚气虚,难以周流,素多抑郁,湿蓄生痰,痰雍气塞故多暴厥,瘦阴虚,血液衰少,相火易亢,故多劳嗽。

肌之滑涩——表明津液的盛衰腠(汗孔)之疏密——表明营卫的盛衰肉之坚软——胃气的盛衰筋之粗细——肝血的盛衰骨之大小——肾气的盛衰甲之刚柔——胆液的盛衰指之肥瘦——经气的盛衰掌之厚薄——脏气的盛衰天柱骨倒——第七颈椎塌陷,颈项不立,为重病末期。

角弓反张——颈项和背脊,反张象弯弓,为深热作痉,小儿惊风。

口眼歪斜——中风,或掉线风(面神经麻痹)肌肤甲错——皮肤枯燥如鱼鳞交错,内生痈脓,或干血瘀积经脉,以致新血不能营养肌肤。

毛悴色夭——太阳经病,痉病,落枕。

龟背——脊背弯曲形如龟背,多为督脉空点,或风邪客于脊入于骨髓。

多见于脊椎结核。

鸡胸——前胸凸出,如鸡之胸状,身体衰弱,骨软,胸总畸形发育均可见。

四诊的名词解释

四诊的名词解释

四诊的名词解释
四诊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体解释如下:
一、望:指观察病人的外表特征,如面色、舌苔、眼底等。

中医认为,人体各个器官都有与之相应的反映在外表上的特征,通过观察这些特
征可以了解病人身体的情况。

二、闻:指听取病人的声音和气味。

中医认为,病人的声音和气味也
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情况,通过听取这些声音和气味可以帮助诊断疾病。

三、问:指询问病人的身体感觉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中医认为,通过询问病人可以了解其身体不适和生活习惯等情况,从而更好地诊
断疾病。

四、切:指按摩或用针刺等手段来检查脉搏和皮肤等方面的情况。


医认为,脉搏和皮肤等能够反映出身体内部经络和气血运行情况,通
过切脉或按摩等手段可以帮助诊断疾病。

总体来说,四诊是中医学中一种综合性的诊断方法,通过多个方面的信息来了解病人身体的情况,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意思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意思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意思中医四诊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其中,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眼底等反映病情的方法;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呼吸、声音、咳嗽等反映病情的方法;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反映病情的方法;切诊是通过切指脉、按腹部等方法反映病情的方法。

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眼底等反映病情。

面色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反映,中医望诊时会观察病人的面色,如面色红润、面色苍白、面色黄瘦等,从而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

舌苔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中医望诊时会观察病人的舌苔,如舌苔白、舌苔黄等,从而判断病人的脾胃运行情况。

脉象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中医望诊时会观察病人的脉象,如脉象弦、脉象细等,从而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

眼底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中医望诊时会观察病人的眼底,如眼底出血、眼底黄斑变性等,从而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

闻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听病人的呼吸、声音、咳嗽等反映病情。

中医闻诊时会听病人的呼吸,如呼吸急促、呼吸浅慢等,从而判断病人的肺部情况。

中医闻诊时还会听病人的声音,如声音嘶哑、声音沉重等,从而判断病人的声音情况。

中医闻诊时还会听病人的咳嗽,如咳嗽干燥、咳嗽有痰等,从而判断病人的肺部情况。

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反映病情。

中医问诊时会询问病人的病史,如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从而了解病人的病情。

中医问诊时还会询问病人的症状,如头痛、发热、咳嗽等,从而了解病人的病情。

中医问诊时还会询问病人的体征,如腹部肿块、胸痛等,从而了解病人的病情。

切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切指脉、按腹部等方法反映病情。

中医切诊时会切指脉,从而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

中医切诊时还会按腹部,从而判断病人的脾胃运行情况。

综上所述,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是中医治疗的基础。

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病人的病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四诊合参

中医四诊合参

中医四诊合参中医四诊是中医学的基础,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这四个方法进行全面的病情诊断和辨证论治。

四诊合参是指将这四个方法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从而准确判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下面将分别介绍中医四诊合参的具体内容。

望诊:望诊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眼底等来判断疾病的情况。

在望诊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眼神、舌苔的颜色和形态等,以获取有关身体状况的线索。

另外,眼底的观察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诊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语气等来判断病情。

在闻诊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倾听患者的呼吸音、咳嗽声,及时判断是否存在哮鸣音、湿罗音等异常。

此外,闻诊还包括对患者的语气、声音的观察,通过患者的表达来了解其心情和精神状态。

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详细了解其病情、病史和病情变化等信息。

在问诊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有耐心地向患者询问病情,包括起病时间、症状的发展过程、疼痛的性质等。

同时,还需要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排便情况、睡眠质量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得出初步的诊断和判断。

切诊:切诊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腹部、肌肉等来判断病情。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脉搏的强弱、速度、节律等。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触摸患者的腹部、肌肉等来判断其有无肿块、压痛等。

四诊合参:四诊相互独立,但也相互联系、相互印证。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将四诊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相互印证,以确定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例如,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苍白、舌苔发黄、脉象偏缓等,可以初步判断为气虚血瘀型疾病。

然后通过闻诊听到患者有气喘、咳嗽等症状,进一步确认气虚血瘀的证型。

再通过问诊得知患者常感疲乏、思虑过度等,最终确定为气虚血瘀型。

最后通过切诊触摸到患者的脉搏细弱无力,进一步印证了气虚血瘀的证型。

总结:中医四诊合参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这四个方法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从而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四诊

《中医诊断学》四诊

《中医诊断学》四诊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主要通过四诊法对病人的脉搏、舌身、面色和问诊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观察,以确定病人的病因、病机和病情,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首先是望诊。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精神状态、舌质和舌苔、眼底、毛发和皮肤等来推断病人的健康状况。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代表了血虚,面色红润则可能是由于阳气亢盛;舌苔薄白可能是脾胃虚弱,舌苔厚腻则可能是湿热内蕴等。

通过望诊,中医可以了解到病人的机体情况,辅助判断疾病的发展程度及病因。

其次是闻诊。

中医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呼吸声和腹部及其他部位的音响来了解病情。

例如,嗽声重、伴有痰中带血可能是肺部感染,腹部听到肠鸣音减弱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等。

闻诊可以帮助中医进一步确定病人的病机,例如感染、阻塞或湿热等。

接下来是问诊。

中医医生会询问病人的主诉、症状、发病时间和病程、饮食习惯、排泄情况、睡眠情况以及其他和疾病有关的信息。

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中医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疾病背景和身体状况,从而指导针对性的治疗。

最后是切诊。

中医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了解脉搏的频率、强弱、滑涩和力度等来判断病人的脉象。

中医讲究“闻其声、观其色、察其形”,通过触诊脉搏不仅可以了解病人的脉象特点,还可以判断病人的脏腑功能状态以及气血阴阳等各种生理参数的变化。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学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病人的面色、舌质、声音、脉搏和病史等方面的观察和询问,中医可以综合判断病人的病因、病机和病情,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诊断方法有助于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病症,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的理论与实践将继续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除了四诊法外,中医诊断学还包括辨证论治和病机分析等内容。

辨证论治是指根据四诊观察到的病人的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病机,通过辨证分型进而确定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部分。

中医学四诊

中医学四诊

三、问疼痛
1、疼痛性质—胀痛,气滞;刺痛,瘀血;冷
痛,寒阻或阳虚;灼痛(热痛),热盛;绞 痛,实邪阻滞或阴寒凝滞;隐痛,精血虚或 阳虚;重痛,湿阻;酸痛,肾虚或阳虚湿阻; 游走痛,风邪或气滞。 2、疼痛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脘腹痛、 腰痛、周身痛
四、问饮食口味
1、食欲和食量 2、口渴和饮水 3、口味
部位比较
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 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
反减举之有余,按之稍 弱,如水上浮木。 [主病]主表证。
始得,如石沉水底。 [主病]主里证。有力为 里实症,无力为里虚证。
频率比较
迟脉 [脉象]脉来迟缓,一息 数脉 [脉象]脉搏加快,一息
不足四至。 [主病]有力为寒实证, 无力为寒虚证。
脉来五至以上。 [主病]主热证。有力为 实热证,无力为虚热证。
脉力比较
虚脉 [脉象]举之无力,按之 实脉 [脉象]脉来坚实,三部
空虚,应指软弱。 [主病]主虚证,多为气 血皆虚。
有力,来去俱盛。 [主病]多主实证。若虚 证见实脉为险侯。
通畅度比较
滑脉
弦脉
[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 [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探求疾病的本质。
四诊的内容
望诊: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及局部情况 一 种诊断手段。 闻诊:医生用听觉、嗅觉判断病人声音及气味变 化的一种诊断手段。 问诊:医生询问病者及家人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症 状及其他情况的一种诊断手段。 切诊:通过按切患者的脉搏、肌肤、四肢、脘腹 了解脉象、皮温、四肢脘腹情况的一种诊断 方法。
相兼脉与主病
徐灵胎称之为合脉,有二合脉、三合脉、四合脉之

分。 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是各脉象主病的总和。 浮脉主表证,数脉主热证,浮数脉相兼即主表热证; 沉脉主里证,细脉主血虚证,数脉主热证,沉细数 相兼即主虚热证; 弦脉主肝胆病,数脉主热证,滑脉主痰湿,弦数滑 脉相兼,其主病为肝胆湿热或肝火挟痰。

《中医学》四诊

《中医学》四诊

意义
正气无 损伤
少神 神疲懒言 少神或啼 短气 面色少华 动作缓慢 少食 正气轻
哭无泪
肌肉松软 反应迟钝
度受损
失神 神衰语乱 晦暗
气微 面色无华 动作反应 不能 五脏精
喘促 形体羸瘦 失于常态 食
气衰败
假神 突然神清 突然浮光
语多
外露
两颧泛红 如妆
突然 食欲 亢进
精气衰 竭阴阳 离决
全身望诊——望色
全身望诊——望色
• 五色主病及临床意义: • 青色:主痛、寒、瘀血、惊风 • 赤色:主热 • 黄色:主湿、虚、黄疸 • 白色:主虚、寒、失血 • 黑色:肾虚、水饮、瘀血。
青紫 附:三色主病及临床意寒义、痛:、惊恐郁怒
绀: 紫黑、 紫黑或青黑 灰黑 黧黑
气机失常,血行阻滞, 病情加重 气不养血,血色不荣
第一节 望诊
四诊之首: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 局部表现 、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的 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扁鹊擅长望诊。
第一节 望诊
• 一、全身望诊:
• 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等 整体表现,从而对疾病的寒热虚实、 病情的轻重缓急和预后形成一个初步 的、总体的认识。
全身望诊——望神
舌淡苔白有齿印
舌诊
舌诊的内容——望舌色
(2)红、绛舌 舌象:舌色呈鲜红色(红舌), 或深红色(绛舌)。 主病:实热证——舌红绛苔黄 阴虚证——舌红绛少苔 或无苔
舌红苔黄 舌红无苔
舌诊
舌诊的内容——望舌色
(3)青、紫舌 舌象:舌色呈青色或紫色。
• (一)、望神
• 神: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神志、意识和思维 活动。
• 广义之神是指高度概括的人体生命活动的 外在体现。

中医的四诊详解

中医的四诊详解

得 神
少 神失 神假 神来自望色• 主要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 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可按此了 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病性的寒热, 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一般病色可分为:黄、白、赤、青、黑五 种,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
望色
1. 白色:与肺和大肠有密切的关系,主虚证、寒证、 脱血。 2. 黄色:与脾脏有密切的关系,主虚证、湿证。 3. 红(赤)色:与心脏有密切的关系,主热症,一 般为阳热之症。 4. 青色: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主寒、痛、气滞、 惊风等。 5. 黑色:与肾、膀胱有密切的关系,主肾虚、虚证、 痛证、水饮和瘀血。
面色淡白
面色青黄
面色黑浊 面色赤聚 面色黄浊
望形态
1.体形结实,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表示体 格强壮,正气充盛;形体瘦弱,肌肉瘦削, 皮肤枯燥,表示衰弱,正气不足。 2.形体肥胖,气短无力,多为脾虚有痰湿。 3.形体消瘦,多为阴虚有火。 4.手足屈伸困难或肿胀,多为风寒湿痹。 5.抽搐、痉挛、多是肝风。 6.足膝软弱无力,行动不灵,多为痿证 7.一侧手足举动不遂,多为中风偏瘫。
中医四诊
李小小
四诊
• 四诊慨念: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 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方法。 • 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 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 关,因而通过探查人体外部征象,以探求 疾病的本质。 • 四诊合参:指诊查疾病时,必须将望闻问 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全面结合分析。
第一节 望诊
• 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已的视觉,观察患者 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 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
• 主要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 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