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术语

中医专业术语
中医专业术语

1. 八纲辨证

中医“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

2. 辨证

“辨证”,就是辨别症状,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判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3. 辨证施治

“辨”包括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证”即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辨证”就是运用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即证候),用中医理论(三因、四诊、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等等)分析辨证,从而提高认识原因、病理、病机、病位,同时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势与邪正盛衰。“施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潜方用药。因此“辨证”是“施治”的依据;“施治”是治疗的目的。“辨证施治”即不同于对症治疗,也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它把人体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起来。“辨证施治”可以说是病因疗法。

4. 补泻手法

推拿补泻手法是针对疾病虚实而设的。属于“补法”的手法有升温、兴奋、激发和营养机体作用。其特点是力度轻、时间长、频率低(速度慢)、幅度小;方向为顺经络、或向上、向心、外旋等。适用于病程长、病情缓、体质弱的患儿。属于“泻法”的手法有降温、抑制、疏畅、祛邪作用。其特点是力度重、时间短、频率高(速度快)、幅度大;方向为逆经络、或向下、离心、内旋等。适用于病程短、病情急、体质强的患儿。

5. 赤白肉际

“赤白肉际”指手掌侧和手背侧交界的部分,也指足背与足底的交界部分。

6. 纯阳之体

“纯阳”是指小儿的阳气相对比阴气旺盛而言。不是指有阳无阴,也不是指盛阳。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越快。无论在形体增长方面还是功能活动方面均不断趋于完善。“纯阳之体”即指小儿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的这种生理特点,犹如草木方萌、旭日初升。

7. 腠理

腠(c cu)理”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8. 大鱼际与小鱼际

“鱼”是指肌肉隆起形如鱼肚腹;“际”,意为边缘。“大鱼际”指手掌外侧,即近姆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小鱼际”指手掌内侧,即近小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

9. 发物

“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雪绒花小儿推拿中心提示:现代临床研究证实,忌食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10. 风邪

“风邪”是指各种外界致病因素的总称。

11. 扶正

“扶”是扶持、补益的意思;“正”指人体的正气,能抗御病邪。“扶正”指增强人体抵抗力。

12. 复式手法

是穴位与手法的组合应用方法,是具有特定姿势、特定名称和特定主治功用的推拿手法。有的是一个穴位施行几种不同的手法;有的是一种手法同时或依次在几个不同的穴位上施术;也有的是几个

穴位(或部位)几种手法的综合应用。复式手法的名称都是特定的。这些名称有的是根据操作形象而定,如“二龙戏蛛”、“双凤展翅”、“水底捞明月”等;有的是根据手法名称和操作穴位而定,如“打马过天河”、“运土

入水”等;还有的是根据其功能主治而定,如“开璇玑”等。

13. 疳积

疳积为“疳症”和“积滞”的合称,二者是同一病症的两种不同病理阶段。“积滞”轻,“疳症”重。疳有两种含义,一为“疳者甘也”,谓其病由于吃甘甜油腻的食物过多所致;二为“疳者干也”,是泛指全身消瘦、肌肤干枯、气血津液不足的临床征象。“疳症”多是积滞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古人说“无积不成疳”。

14. 寒泻

“寒泻”是指过食生冷、或感受风寒后引起的腹泻。常见发烧、怕冷无汗、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

15. 积滞

“积滞”指食物、气体或水液等停留体内而不消化。“积”指有形之物,“滞”指无形之物。

16. 健运与化积

帮助脾运化饮食和化掉停积于体内的积滞的治疗方法。“健运” 为补,能明显增强脾的功能,增强体质;“化积”为泻,有利于积滞通过大小便、矢气、呃气,甚至呕吐等排除。

17. 经络

“经络”是指运送气、血等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脉”是直行的干线,分布在较深处;“络脉”是横行的分支,分布在较浅处。“经络”连接着身体的脏腑器官和体表,有粗有细,凹凸弯曲地遍布在身体内。小儿推拿网提示:“经络”流动通畅,身体就表现为健康;相反,如果“经络”不畅,身体就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

18. 开宣腠理

开宣”即发散,腠(c cu)理”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开宣腠理”指使毛孔开放出汗解表。

19. 里急后重

解大便前腹痛,欲排便而迫不及待称“里急”;排便时却窘迫而排出不畅,称“后重”。二者合称“里急后重”。

20. 纳差

“纳差”指胃接受食物的能力很差,是“厌食”的另一种说法。

@@@@@@@@@@@@@@@@@@@@@@@@@@@

1. 肺常不足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管理呼吸和人的一身之气,向外合于皮肤和汗孔。小儿抵御各种外界致病因素的功能较差,病容易从口、鼻、皮肤袭入,首先犯肺,表现为“肺常不足”。临床常见于感冒、咳嗽、肺炎、咳喘等。肺之气有赖于脾的精微充养。脾胃健旺,则肺气自固,而小儿脾胃不足,肺气也就弱

了。

2.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指肺气向上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干净的作用。“肺主肃降”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经肾和膀胱,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3. 肝常有余

“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而是指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

4. 津液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肺液、胃液、肠液及涕、泪等。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

5. 六淫(六邪)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简称“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出现反常气候,超过人体适应能力;或人体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这时“六气”成为致病因素,称为“六淫”,也叫

“六邪”。

6. 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内伤发热”是与“外感发热”相对应的一类发热,可见于多种疾病中,临床比较多见。

7. 纳气壮阳

中医认为肺吸入之清气应下归于肾,是为“纳气”。纳气有助于肾阳的补给,谓之“纳气壮阳”。

8. 脾常不足

脾为人体后天之本,主运营养物质,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而

小儿脾胃功能薄弱,消化能力较差,如果饮食不当、乳食不洁、过饱、过饥,均易影响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致生病。常见病症为呕吐、泄泻、疳积、厌食、腹痛等。

9. 脾虚泻

“脾虚泻”是指久病久泻,或身体虚弱而引起的腹泻。常见面色发黄、疲倦无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数多等症状。

淘宝常用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淘宝常用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基础统计类】 1、浏览量(PV):店铺各页面被查看的次数。用户多次打开或刷新同一个页面,该指标值累加。 2、访客数(UV):全店各页面的访问人数。所选时间段内,同一访客多次访问会进行去重计算。 3、收藏量:用户访问店铺页面过程中,添加收藏的总次数(包括首页、分类页和宝贝页的收藏次数)。 4、浏览回头客:指前6天内访问过店铺当日又来访问的用户数,所选时间段内会进行去重计算。 5、浏览回头率:浏览回头客占店铺总访客数的百分比。 6、平均访问深度:访问深度,是指用户一次连续访问的店铺页面数(即每次会话浏览的页面数),平均访问深度即用户平均每次连续访问浏览的店铺页面数。【月报-店铺经营概况】中,该指标是所选月份日数据的平均值。 7、跳失率:表示顾客通过相应入口进入,只访问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的访问次数占该入口总访问次数的比例。 8、人均店内停留时间(秒):所有访客的访问过程中,平均每次连续访问店铺的停留时间。 9、宝贝页浏览量:店铺宝贝页面被查看的次数,用户每打开或刷新一个宝贝页面,该指标就会增加。 10、宝贝页访客数:店铺宝贝页面的访问人数。所选时间段内,同一访客多次访问会进行去重计算。 11、宝贝页收藏量:用户访问宝贝页面添加收藏的总次数。 12、入店页面:单个用户每次浏览您的店铺时查看的第一个页面为入店页面。 13、出店页面:单个用户每次浏览您店铺时所查看的最后一个页面为出店页面。 14、入店人次:指从该页面进入店铺的人次。 15、出店人次:指从该页面离开店铺的人次。 16、进店时间:用户打开该页面的时间点,如果用户刷新页面,也会记录下来。 17、停留时间:用户打开本店最后一个页面的时间点减去打开本店第一个页面的时间点(只访问一页的顾客停留时间暂无法获取,这种情况不统计在内,显示为“—”)。 18、到达页浏览量:到达店铺的入口页面的浏览量。 19、平均访问时间:打开该宝贝页面到打开下一个宝贝页面的平均时间间隔。(用户访问该宝贝页后,未点击该页其他链接的情况不统计在内,显示为“—”) 20、全店宝贝查看总人次:指全部宝贝的查看人次之和。 21、搜索次数:在店内搜索关键词或价格区间的次数。

中医专业术语

1. 八纲辨证 中医“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 2. 辨证 “辨证”,就是辨别症状,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判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3. 辨证施治 “辨”包括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证”即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辨证”就是运用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即证候),用中医理论(三因、四诊、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等等)分析辨证,从而提高认识原因、病理、病机、病位,同时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势与邪正盛衰。“施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潜方用药。因此“辨证”是“施治”的依据;“施治”是治疗的目的。“辨证施治”即不同于对症治疗,也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它把人体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起来。“辨证施治”可以说是病因疗法。 4. 补泻手法

推拿补泻手法是针对疾病虚实而设的。属于“补法”的手法有升温、兴奋、激发和营养机体作用。其特点是力度轻、时间长、频率低(速度慢)、幅度小;方向为顺经络、或向上、向心、外旋等。适用于病程长、病情缓、体质弱的患儿。属于“泻法”的手法有降温、抑制、疏畅、祛邪作用。其特点是力度重、时间短、频率高(速度快)、幅度大;方向为逆经络、或向下、离心、内旋等。适用于病程短、病情急、体质强的患儿。 5. 赤白肉际 “赤白肉际”指手掌侧和手背侧交界的部分,也指足背与足底的交界部分。 6. 纯阳之体 “纯阳”是指小儿的阳气相对比阴气旺盛而言。不是指有阳无阴,也不是指盛阳。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越快。无论在形体增长方面还是功能活动方面均不断趋于完善。“纯阳之体”即指小儿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的这种生理特点,犹如草木方萌、旭日初升。 7. 腠理 腠(c cu)理”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8. 大鱼际与小鱼际 “鱼”是指肌肉隆起形如鱼肚腹;“际”,意为边缘。“大鱼际”指手掌外侧,即近姆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小鱼际”指手掌内侧,即近小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劳动者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研究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其首要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以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是指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是指某些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禁忌证。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是指职工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有毒物质,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使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或死亡的事件。 有害物质(harmful substances)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有毒物质(toxic substances)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危害因素(hazardous factors)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尘作业(dusty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有毒作业(toxic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职业接触限值:(OELs)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指正常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短时间接触限值(TLV—STEL):这是在不超过TWA的情况下,指每次接触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此浓度指在8小时内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200个中医名词解释大全

中医名词解释大全 1、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4.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6.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虚喘:是肺肾之虚,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厥:即厥症。泛指突然晕倒。 9.荣、已:营气、卫气。 10.肝痿:又称筋痿。 11.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12.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13.真火:指肾阳。 14.血为营,气为已:营指营气,是血中之气,卫指卫气,起卫外作用,固表作用。15.龙雷之火:指肾火,肝火。心肾之火。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16.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17.神:神气,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18.肝气:指肝脏的精气。 19.肝血:指肝脏所藏的血。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 20.肾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21.心火: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 22.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23.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24.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 25.后天;指脾胃。人体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 26.肝为肾之子:按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所以肝为肾之子,而肾为肝之母。 27.骨蒸:“骨”表示深层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故称为骨蒸。 28. 心肾不交: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主要症状: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29.任脉:起于小腹内(胞中)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同时又出于会阴部,上至前阴,沿着腹部正中线,通地脐部,上至胸部,颈部,是阴部经脉的总纲。

155个中医术语

155个中医术语 1.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4.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6.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虚喘:是肺肾之虚,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厥:即厥症。泛指突然晕倒。 9.荣、已:营气、卫气。 10.肝痿:又称筋痿。 11.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12.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13.真火:指肾阳。 14.血为营,气为已:营指营气,是血中之气,卫指卫气,起卫外作用,固表作用。15.龙雷之火:指肾火,肝火。心肾之火。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16.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17.神:神气,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18.肝气:指肝脏的精气。 19.肝血:指肝脏所藏的血。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 20.肾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21.心火: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 22.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23.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24.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 25.后天:指脾胃。人体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 26.肝为肾之子:按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所以肝为肾之子,而肾为肝之母。- 27.骨蒸:“骨”表示深层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故称为骨蒸。 28.心肾不交: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主要症状: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29.任脉:起于小腹内(胞中)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同时又出于会阴部,上至前阴,沿着腹部正中线,通地脐部,上至胸部,颈部,是阴部经脉的总纲。 30.君:即君药,指这个处方中的主药。

房地产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十一、房地产专业术语 1、问:什么是商品房? 答: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开发建设的房屋,均按市场价出售。商品房根据其销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外 销商品房和内销商品房两种。 2、问:什么是外销房? 答:外销商品房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取得了外销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的房屋,外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国内外(含港、澳、台)的 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 3、问:什么是内销房? 答:内销商品房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取得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的房屋,内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当地企事业单位和居民。 4、问:什么是复式住宅? 答:复式住宅是受跃层式住宅启发而创造设计的一种经济型住宅。这类住宅在建造上仍每户占有上下两层,实际是在层高较高的一层楼中增建 一个1.2米的夹层,两层合计的层高要大大低于跃层式住宅(复式为 3.3米,而一般跃层为5.6米),复式住宅的下层供起居用,炊事、进 餐、洗浴等,上层供休息睡眠和贮藏用,户内设多处入墙式壁柜和楼 梯,中间楼板也即上层的地板。因此复式住宅具备了省地、省工、省 料又实用的特点,特别适合子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居住,既满足 了隔代人的相对独立,又达到了相互照应的目的。 5、问:什么是跃层式住宅? 答:跃层式住宅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颖住宅建筑形式。这类住宅的特点是,内部空间借鉴了欧美小二楼独院住宅的设计手法,住宅占有上下 两层楼面,卧室、起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及其它辅助用房可以 分层布置,上下层之间的交通不通过公共楼梯而采用户内独用小楼梯 联接。跃层式住宅的优点是每户都有二层或二层合一的采光面,即使 朝向不好,也可通过增大采光面积弥补,通风较好,户内居住面积和 辅助面积较大,布局紧凑,功能明确,相互干扰较小。

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参考

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参考 舌诊 舌诊:tongue diagnosis 望舌:inspection of tongue 舌象:tongue manifestation 舌尖:tip of the tongue 舌边:margins of the tongue 舌中;舌心:center of the tongue 舌根;舌本:root of the tongue 舌体;舌质:tongue body 舌色:tongue color 荣枯老嫩:luxuriant/ flourishing, withered, tough and tender 淡白舌:whitish tongue 淡红舌:reddish tongue 红舌:red tongue 青舌:blue tongue 紫舌:purple tongue 青紫色:bluish purple tongue 绛舌:crimson tongue 胖大舌:enlarged tongue 肿胀舌:wollen tongue 瘦薄舌:thin tongue 点刺舌:spotted tongue 芒刺舌:prickly tongue 齿痕舌:teeth-marked tongue 裂纹舌:fissured tongue 光剥舌:peeled tongue 镜面舌:mirror tongue 地图舌:geographical tongue 舌衄:spontaneous bleeding of the tongue 强硬舌:stiff tongue 萎软舌:limp wilting tongue 颤动舌:trembling tongue 歪斜舌:deviated tongue 短缩舌:contracted tongue 吐弄舌:protruded agitated tongue 舌卷:curled tongue 苔色:coating color 苔质:texture of coating 白苔:white coating 白砂苔:white sandy coating

中药术语解释中医入门基础

中药功效术语简释 按本书之药物分类,将有关功效术语作简要解释。有些功效涉及几类药物,置干此功效较为多见的类别中。 术语均以粗黑体标出以醒目。排列次序:以本类主要功效在前,相关功效次之,其他功效在后。 1.解表类 解表发散表邪,解除表证。又称发散、发表、发汗、发汗解表。多具辛味, 又称辛散。代表药为麻黄、薄荷。 发散风寒发散风寒表邪,用于风寒表证。又称解表散寒。多味辛、性温, 又称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 发散风热发散风热表邪,用于风热表证。又称解表清热。多味辛,性偏寒凉,又称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旁子。 祛风解表祛除风邪,解除表证,用于风寒表证或风热表证。或称疏风、疏表、疏风解表。药如荆芥、防风。 发散风湿发散风湿表邪,用于风湿表证、风寒夹湿之表证或风寒湿痹初起。 或称祛风胜湿。药如羌活、藁本。 解肌解除肌簇之邪,发汗力缓和,用于表证有汗。药如桂枝、葛根。 透疹透发皮疹,用于麻疹初起,疹点透而不畅。药如荆芥、薄荷。 清头目清解肝经风热,用于风热上扰头目所致发热头痛、目赤肿痛。药如 蔓荆子、薄荷。祛风明目专指用于风热目赤肿瘤、羞明流泪,如桑叶、菊花。 通窍宣通鼻窍,用于鼻渊,或风寒表证鼻塞流涕。药如辛夷、白芷。 通阳温通阳气以散寒化饮,用于寒饮内停咳喘或胸痹。又称通阳化饮。药如桂枝、麓白。

升阳提举下陷之中焦阳气使之上升,用于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或内脏下垂。或称升阳举陷、升举中气、升提中气。药如柴胡、升麻、葛根、黄英。 和解调和少阳经半表半里之邪正交争,以解除寒热往来之证。又称和解少阳、和解退热。药如柴胡、黄苓。 解鱼蟹毒解除鱼、蟹的“毒性”,主要指预防或减轻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药如紫苏、生姜。 2.清热类 清热清解热邪,用于热证,或解除发热症状。药如石膏、黄苓。 泻火清泄火邪,用于火热亢盛之证。药如石膏、山梔。又称清热泻火、清火。泻火属清热功效范畴,但比一般清热作用要强,主要用于温热病气分大热之证或脏腑火热之证。前者又称清气分热,药如石膏、知母;后者又称清脏腑热,详见下述各条。 清心火清泄心经火热,用于心火亢盛之烦躁失眠,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心火下移之热淋涩痛,热入心营之壮热神昏等证。药如黄连、山梔。 清肝火清泄肝经火热,用于肝火亢盛之头痛目赤,肝经热盛之胁痛口苦或黄疸,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黄赤、阴痒阴肿。又称凉肝、泻肝。药如真枯草、龙胆草。清肝明目为通过清泄肝火而达到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肝热目赤肿痛,药如夏枯草、决明子。部分清肝明目、祛风明目药可用于目生翳障,有明目退翳功效,如蝉衣、谷精草。 清肺火清解肺经火热,用于肺热、痰热咳喘。又称泻肺火、清肺止咳。药如黄苓、桑白皮。 清胃火清泄胃经火热,用于伤寒阳明经证,或温病热入气分之壮热烦渴,或胃火上炎之头痛、牙痛、牙宣、口臭,或胃热呕啰、吐血。药如石膏、黄连。后者

中医学名词解释(全)

辨证: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补法:以具有补养气、血、阴、阳等作用的药物,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 补气药:凡具补气功效,以补气为主要作用,治疗气虚证的药物 补血药:凡具补血功效,以补益血液为主要作用,治疗血虚证的药物 补益药:凡具有补益功效,以补气血阴阳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 潮热: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发热盛衰起伏有定时,犹如潮汛的表现。包括午后潮热、日晡潮热等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多属阴虚内热 独语: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属心气不足之虚证,或痰气郁结、清窍阻蔽所致 夺血者无汗:是指治则而言。由于血汗同源,对于已经失血的病人,其血耗津伤,汗源不足,不宜使用发汗以再耗其血的方法 呃逆:气逆于上,自咽喉出,其声呃呃,不能自主,俗称“打呃” 恶寒:感觉怕冷,虽加衣覆被,采取保暖措施,身体发冷的感觉仍不能缓解的表现 反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的意思 肝脾不调证: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胸胁涨满窜痛、纳呆、腹痛肠鸣、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证候。1.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 肝气郁滞:肝失疏泄所致,主要表现为胸胁胀痛,纳呆腹胀,精神抑郁,或月经不调等,治以疏肝理气 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由于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关系,肾中精气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故称~ 攻下药:味苦性寒,具有较强的清热泻火及泻下通便作用的药物称为攻下药,主要适用于热结便秘及火热上炎之里实热证 孤腑:是指三焦。人体五脏六腑之中,惟三焦最大,无以匹配 固崩止带药:凡具有固崩止带功效,以固崩止带为主要作用,治疗崩漏带下的药物称为固崩止带药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 寒下:以具有泻热通便作用的药物,治疗里热积滞实证的方法 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 汗为心之液: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又称“汗血同源” 化湿燥湿药:凡具化湿运脾功效,以化湿燥湿、强健脾胃为主要作用,治疗湿阻中焦的药物化痰止咳平喘:以具有祛痰平喘作用的药物,治疗咳嗽、哮喘的方法 缓则治其本:对于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者,如肺痨咳嗽、热病伤阴等证,虽见有其标证,如咳嗽等,亦应针对其肺肾阴虚之本来加以治疗 回阳救逆:以回阳救逆的药物,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的方法。

中医常用术语

中医护理常用术语简要解释 一、面容表情 形容消瘦:体貌肌肉消减瘦弱。 阴虚面红:指阴虚火旺,面部升火而见面红。 唇焦口燥:唇干燥成焦色,口中干燥。 目睛斜视:指眼珠偏斜,视一为二的眼病。 面赤潮红:面红发热如潮水般有定时,有虚实之别。 身重蜷卧:指肢体沉重,活动不便,蜷缩而卧。 倦怠乏力:精神疲惫,浑身无力,少气懒言。 表情呆滞:表情呆板呆滞。 面色苍白:面色淡而带青。失去红活容润之感。 面色晦暗:面色灰暗而失去光泽,表情为容貌憔悴。 二、意识形态 角弓反:病人头项强直,腰背反折,向后弯曲成角弓状。 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服或抚摸床缘的症状。 手足躁动:指手足扰动不宁。 心中懊烦:胸膈间自觉有一种烧灼嘈杂的感觉。 烦躁不安:胸中热而不安叫“烦”,手足扰动不宁叫“躁”。 神昏谵语:患者在神志不清时妄言乱语。 撮空理线:指病人意识不清,二手伸向空间,像要拿东西样的症状,称“撮空”。 如二手向上,拇指和食指不断捻动,称“撮空理线”。 目睛上视:指病人在神志不清情况下二眼向上凝视,目睛无神之状。

意识模糊:指神志不清程度较浅唤之能醒。 目合口:指两目闭合,口唇开的现象,常见于昏迷脱症。 牙关紧闭:指牙齿咬紧不开的现象。 嗜睡:指病人在昏昏多睡,难以自制。 精神恍惚:指神志似清非清,恍恍惚惚。 狂躁怒骂:指病人狂言妄语,手足躁扰,动而易怒,善骂终夜不休之神志逆乱状态。 昏迷不醒:指病人在昏厥状态下意识不清,呼之不应。 闭目呻吟:病人在高热或剧痛情况下,闭着双眼痛苦地低声哼叫。 精神萎靡:精神痿软,疲乏无力,懒于言行。 喜笑不休:指癫狂病人精神失常的一种表现。 手撒尿遗:指中风脱症病人四肢撒开,小便自遗。 口吐涎沫:口中吐出白色黏涎与泡沫。 辗转不安:病人卧床翻来覆去,烦躁不安的一种的一种状态。 谵妄: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有错觉幻觉、情绪失常,或有兴奋激动等症状。 神不守舍:指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或神志失常及精神昏乱。表现为无神、失眠、惊悸、不安,甚至谵妄。 三、寒热 发热恶寒:发热怕冷。 恶寒:病人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衣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 寒热往来;发热与发冷交替。 形寒肢冷:畏寒,手脚发冷。 四肢厥冷:四肢冰冷。

中医专业术语

1、八纲辨证 中医“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就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就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从“八纲辨证”来瞧,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 2、辨证 “辨证”,就就是辨别症状,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判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3、辨证施治 “辨”包括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证”即就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辨证”就就是运用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即证候),用中医理论(三因、四诊、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等等)分析辨证,从而提高认识原因、病理、病机、病位,同时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势与邪正盛衰。“施治”就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潜方用药。因此“辨证”就是“施治”的依据;“施治”就是治疗的目的。“辨证施治”即不同于对症治疗,也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它把人体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起来。“辨证施治”可以说就是病因疗法。

4、补泻手法 推拿补泻手法就是针对疾病虚实而设的。属于“补法”的手法有升温、兴奋、激发与营养机体作用。其特点就是力度轻、时间长、频率低(速度慢)、幅度小;方向为顺经络、或向上、向心、外旋等。适用于病程长、病情缓、体质弱的患儿。属于“泻法”的手法有降温、抑制、疏畅、祛邪作用。其特点就是力度重、时间短、频率高(速度快)、幅度大;方向为逆经络、或向下、离心、内旋等。适用于病程短、病情急、体质强的患儿。 5、赤白肉际 “赤白肉际”指手掌侧与手背侧交界的部分,也指足背与足底的交界部分。 6、纯阳之体 “纯阳”就是指小儿的阳气相对比阴气旺盛而言。不就是指有阳无阴,也不就是指盛阳。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越快。无论在形体增长方面还就是功能活动方面均不断趋于完善。“纯阳之体”即指小儿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的这种生理特点,犹如草木方萌、旭日初升。 7、腠理 “腠(còu)理”指皮肤的纹理与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8、大鱼际与小鱼际

建筑工程专业术语及名词解释

建筑工程专业名词及解释 1、基坑: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5米的基坑叫做深基坑,基坑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开挖深度大于10米。三级:开挖深度小于或等于7米。二级:介于一、三级以外的基坑。 2、建筑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38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费由施工单位支付。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意外伤害保险期限自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止。”根据这个条款,分包单位的从事危险作业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是由总承包单位支付的。 3、工程质量保证金:建设单位全部或者部分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5%左右的比例预留保证金,社会投资项目采用预留保证金方式的,预留保证金的比例可以参照执行发包人与承包人应该在合同中约定保证金的预留方式及预留比例。 4、墙裙:墙裙,又称护壁,很直观、通俗的说就是立面墙上像围了裙子。这种装饰方法是在四周的墙上距地一定高度(例如1米5)范围之内全部用装饰面板、木线条等材料包住,常用于卧室和客厅。 5、勒脚:勒脚是建筑物外墙的墙脚,即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部分的接触墙体部位的加厚部分。勒脚的高度不低于700mm。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 6、普通烧结砖泛霜:原材料黏土中含有的硫酸镁或硫酸钙等可溶性硫酸盐受潮吸水溶解,随着砖内的水分的蒸发而在砖的表面产生盐析现象,一般为白霜。呈晶体析出时,使砖面剥落,抗冻性减小,影响工程质量。 7、水泥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得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硅酸盐水泥不得大于390分钟/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大于600分钟。(混凝土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大于10h) 8、堆积密度:疏松状(小块、颗粒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砂的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碎石的堆积密度:1480kg/m3。 9、表观密度: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材料质量。砂的表观密度:>2500kg/m3;碎石的表观密度:2700kg/m3。 10、和易性:砼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工作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11、砂率: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12、砼抗压强度:150mm的立方体试件,标养室(20±2℃,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28天龄期,测得抗压强度,fcu表示,单位N/m㎡或MPa。普通砼强度范围C15—C80。13、砼表观密度:普通砼的表观密度2000-2800kg/m3,一般工程中设计的砼密度为2350-2450之间,可以取2400kg/m3。 14、砖的单位(经验)用量:标准砖512块/m3(529块)。每块砖的实际体积是(240*115*53)=立方米,加砂浆的体积是*{+灰缝}*{+灰缝}=立方米.那么每立方米墙体用砖是1/=529块.砂浆用量是1/=684块.684-529=155块*=立方米(计算没考虑损耗) 15、钢筋的单位理论质量:m。 16、砼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P4、P6、P8、P10、P12五个等级。 17、砂浆的强度等级:边长的立方体试件;、M5、、M10、M15、M20六个等级。 18、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材料: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内 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3、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节)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5、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 6、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7、阴平阳秘:是指阴气平顺,阳气固守,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 8、阴血:血和阴,均有濡养和宁静的作用,故阴与血合称为“阴血”。 9、阳气: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功能作用,故阳与气合称为“阳气”。 10、阳胜则热:是指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邪致病的性质是实热证。 11、阳胜则阴病:是指阳邪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12、阴胜则寒:是指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阴邪致病的性质是寒实证。 13、阴胜则阳病:是指阴邪致病,阴偏胜必然导致阳衰,故说阴胜则阳病。 14、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称“阳虚则寒”。 15、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则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称“阴虚则热”。 16、重阴必阳:重阴,是指阴寒盛极。重阴必阳,是阴极生阳,与寒极生热同义。 17、重阳必阴,重阳,是指阳热盛极。重阳必阴,是阳极生阴,与热极生寒同义。 18、阴损及阳:是指阴虚至一定程度,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19、阳损及阴:是指阳虚至一定程度,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 20、热者寒之:热者,是指阳胜则热的实热证患者;寒之,就是用寒凉药治疗。 21、寒者热之:寒者,是指阴胜则寒的寒实证患者;热之,就是用温热药治疗。 22、阳病治阴:即用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适用于虚热的治疗。 23、阳病治阳:即用扶阳益火法,以消退阴盛。适用于虚寒症的治疗。 24、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25、五气:即是风、暑、湿、燥、寒五种自然气候变化。 26、五色:即是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27、五志:是指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变化。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

中药术语

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p@/!+$^{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 I(ucB<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E:T

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cjHo?m' 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BLkx 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Dz:A.x@$*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 V^ Z 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S3EY9:^ C 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N~PX-r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O`E-r*-O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JGOry \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KhNsUQk 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h:-ZXIv? 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Ul"I-K 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

房地产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十一、房地产专业术语 1、问:什么就是商品房? 答: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开发建设得房屋,均按市场价出售。商品房根据其销售对象得不同,可以分为外销 商品房与内销商品房两种。 2、问:什么就是外销房? 答:外销商品房就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得,取得了外销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得房屋,外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国内外(含港、澳、台)得企业, 其她组织与个人。 3、问:什么就是内销房? 答:内销商品房就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得,取得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得房屋,内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当地企事业单位与居民。 4、问:什么就是复式住宅? 答:复式住宅就是受跃层式住宅启发而创造设计得一种经济型住宅。这类住宅在建造上仍每户占有上下两层,实际就是在层高较高得一层楼中增 建一个1、2米得夹层,两层合计得层高要大大低于跃层式住宅(复式为 3、3米,而一般跃层为5、6米),复式住宅得下层供起居用,炊事、进 餐、洗浴等,上层供休息睡眠与贮藏用,户内设多处入墙式壁柜与楼梯, 中间楼板也即上层得地板。因此复式住宅具备了省地、省工、省料又 实用得特点,特别适合子三代、四代同堂得大家庭居住,既满足了隔代 人得相对独立,又达到了相互照应得目得。 5、问:什么就是跃层式住宅? 答:跃层式住宅就是近年来推广得一种新颖住宅建筑形式。这类住宅得特点就是,内部空间借鉴了欧美小二楼独院住宅得设计手法,住宅占有上下 两层楼面,卧室、起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及其它辅助用房可以分 层布置,上下层之间得交通不通过公共楼梯而采用户内独用小楼梯联 接。跃层式住宅得优点就是每户都有二层或二层合一得采光面,即使朝 向不好,也可通过增大采光面积弥补,通风较好,户内居住面积与辅助 面积较大,布局紧凑,功能明确,相互干扰较小。

中医药术语

中医药术语 心气虚证 证候。又称心气亏虚证。心脏、心神气虚,以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动后加重,白汗,面白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心气不足 病机。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又称心气虚。心脏机能减退,运血无力,伴有气虚表现者。多由于素体久虚,或久病失养,或年高脏气衰弱等原因所致。症见心悸短气、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咣白、体倦乏力、舌淡胖嫩、苔白、脉虚等。 心气不收 病机。又称心气不固。心气涣散不能收敛。多由于心气虚弱,心神浮越所致,表现为精神散乱,健忘易惊,心悸怔忡,自汗或动则汗出等症状。 心气不收 病机。又称心气不固。心气涣散不能收敛。 多由于心气虚弱,心神浮越所致,表现为精 神散乱,健忘易惊,心悸怔忡,自汗或动则 汗出等症状。

中医药术语 心气不宁 病机。心神不安,心悸易惊,心烦不寐。因劳神过度,或心之气血不足,或惊恐损及心气所致者,多兼见神情疲倦,少气,舌嫩,脉虚或促、结、代等虚象。因湿痰、瘀血或水气凌心所致者,则兼见胸闷,舌苔滑腻;或心前区闷痛,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或水肿,尿少等症状。 肺肾相生 脏腑相关。肺与肾之间的阴液相互资生的关系。根据五行相生理论,金能生水,故肺阴下达于肾以滋养肾阴。而肾阴为一身阴之根本,肾阴亦可上济于肺以滋养肺阴,故称肺肾相生,又称金水相生。从病理关系而言,肺阴虚日久,可下汲肾阴而致肾阴亏虚;肾阴虚亦可损及肺阴而使肺阴亦虚。故临床肺肾阴虚常同时并见,而出现两颧嫩红、骨蒸潮热、盗汗、干咳音哑、腰膝酸软等症。在治疗上 往往须肺肾同治,即同时滋养肺肾之阴,故有“肺 肾同源”之说。 肺阳虚证 证候。又称肺虚寒证。阳气亏虚,肺失温煦, 以咳嗽气喘,畏寒肢冷,吐痰清稀,自汗,胸闷, 面白,舌胖苔白滑,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单线态氧 1、单线态氧 激发态氧分子。基态氧原子(三线态氧分子)被激发后,原本两个π2p*轨道中两个自旋平行的电子,既可以同时占据一个π2p*轨道,自旋相反,也可以分别占据两个π2p*轨道,自旋相反。两种激发态,S=0,2S+1=1即他们的自旋多重性均为1,是单重态(分别用1Δg和1Σg+表示)。因此,激发态氧分子又成为单线态氧1O2。 2寿命 1ΔgO2:10^-6s~10^-5s 1Σg+O2:10^-9s 1ΔgO2>>1Σg+O2,因此通常说的单线态氧就是1Δg。 单线态氧的寿命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在气体环境室温下,可达到1小时以上(有报道为72 分钟),而在溶液中,其寿命仅为微秒甚至纳秒级。 3制备 基态氧分子吸收光直接产生1O2是不可能的,跃迁高度禁阻。可以通过光敏化法、微波放电法和化学方法得到。 1.光敏化法就是在光敏化剂作用下对基态氧进行辐照。常用的光敏化剂是一种荧光性染料(如荧光黄、亚甲基蓝、叶绿素等),可表示为:敏化剂----hv--->敏化剂T1 敏化剂T1+O2(基)----能量传递--->敏化剂+1O2 2.化学反应制备:H2O2+ClO- ----EtOH--->1O2+H20+Cl-

1.主要是1,2-、1,3-及1,4-烯烃的加成: R2C=CR`2+1O2----->---hv或△--->R2CO+R`2CO 2.1O2在体内会不断生成与猝灭,并且在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中起作用(包括好的和坏的)。例如,在染料光敏化氧化条件下,各种生物成分(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很容易与氧反应而使有机体损坏,如在动物和人体中会引起蛋白质光氧化疾病等。 活性氧 是指化学性质活跃的含氧原子或原子团,如超氧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等等.活性氧可使类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反应,破坏细胞膜的结构 所谓的活性氧,概括地说,是指机体内或者自然环境中由氧组成,含氧并且性质活泼的物质的总称:主要有一种激发态的氧分子,即一重态氧分子或称单线态氧分子(1O2).:最主要的有二种含氧的自由基,即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 芴 芴是一种有机物,用于制医药(制造抗痉挛药、镇静药,镇痛药,降血压药)、染料(代替蒽醌合成阴丹士林染料);合成杀虫剂、除草剂;制抗冲击有机玻璃和芴醛树脂;用作湿润剂、洗涤剂、液体闪光剂、消毒剂等。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可制成三硝基芴酮,用于静电复印;合成芳基透明尼龙。 【中文名称】芴(拼音:wù) 【中文别名】次联苯甲酮;9H-芴;二苯并五环;二亚苯基甲烷;2,2ˊ-亚甲

中医名词解释集锦

四、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3、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节)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5、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 6、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7、阴平阳秘:是指阴气平顺,阳气固守,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 8、阴血:血和阴,均有濡养和宁静的作用,故阴与血合称为“阴血”。 9、阳气: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功能作用,故阳与气合称为“阳气”。 10、阳胜则热:是指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邪致病的性质是实热证。 11、阳胜则阴病:是指阳邪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12、阴胜则寒:是指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阴邪致病的性质是寒实证。 13、阴胜则阳病:是指阴邪致病,阴偏胜必然导致阳衰,故说阴胜则阳病。 14、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称“阳虚则寒”。 15、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则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称“阴虚则热”。 16、重阴必阳:重阴,是指阴寒盛极。重阴必阳,是阴极生阳,与寒极生热同义。 17、重阳必阴,重阳,是指阳热盛极。重阳必阴,是阳极生阴,与热极生寒同义。 18、阴损及阳:是指阴虚至一定程度,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19、阳损及阴:是指阳虚至一定程度,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 20、热者寒之:热者,是指阳胜则热的实热证患者;寒之,就是用寒凉药治疗。 21、寒者热之:寒者,是指阴胜则寒的寒实证患者;热之,就是用温热药治疗。 22、阳病治阴:即用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适用于虚热的治疗。 23、阳病治阳:即用扶阳益火法,以消退阴盛。适用于虚寒症的治疗。 24、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25、五气:即是风、暑、湿、燥、寒五种自然气候变化。 26、五色:即是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27、五志:是指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变化。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肾在志为恐。 28、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29、五季:即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