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修编工作(1)17页word文档
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实操手册

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实操手册水文测站是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行、水环境监测保护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
水文测站运行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全面推进水文测站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水文测站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是依法推进水文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吐鲁番水文勘测局根据现有水文规范对水文测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台帐记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统一要求。
目录1.水文测量 (2)2.降水量监测 (7)3.水位监测 (9)4.流量监测 (11)5.水面蒸发监测 (14)6.水文资料整编 (16)7.测站考证 (18)8.水文调查 (20)9.雨量站检查维护 (22)10.仪器备件和更新报废管理 (27)11.信息化建设 (29)12.档案管理 (31)检查调焦 观测记存 仪器安置 准备 迁站测量计算校核评定新建项目设置基准站仪器架设准备设置移动站已知点采集参数求解测量与结果1.水文测量1.1工作流程水文三等水准测量工作流程图 GPS/RTK 测量工作流程图1.2一般规定此项工作的管理内容和要求如下:1、符合《水文测量规范》的要求;2、重点要求:①基本水准点应5-10年校测一次,在逢零逢五年份进行,校核水准点应每年校测一次。
水准点有变动异常现象应及时予以校测。
②水尺零高应每年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接测和记录。
若水尺附近出现塌方、沉降等迹象时或大洪水过后,应立即加测水尺零高并作情况记录。
③大断面应每年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测量。
如遇超保证水位洪水或测验断面有明显冲淤变化,应及时加测。
④水文测验河段地形施测应在逢五年份进行。
⑤缆道垂度、起点距和水深应在每年汛前校测一次。
⑥测站基本水准面调整应经省级水文机构批准。
1.2.1水文三等水准测量操作基本步骤:①准备:水准仪、三脚架、记载表(簿)及表头填写、一对水准尺、尺垫(小木桩)、测绳,钢针、2H铅笔、计算机(器)及防雨、遮阳工具。
水文计算书

新孟公路武陟至温县段初步设计沁河特大桥水文计算书计算:复核:审核:1999年10月目录一概述…………………………………….1-6页二水文计算……………………………….7-10页三桥孔径计算……………………………11-13页四洪水位计算……………………………14-16页五冲刷计算………………………….….17-23页六设计采用值……………………………….24页第一章概述沁河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大岳山南麓,流经安泽、沁水、阳城、晋城、沁阳、博爱、温县、武陟,汇入黄河,全长485公里,流域面积13532平方公里,沁河小董站多年平均年总水量12亿立方米,平均年输沙量814万吨,平均含沙量 6.9公斤/立方米,实测最大流量4130秒/立方米(1982年)。
沁河济源市五龙口以下为防洪河段,长90公里,据查,沁河提防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解放后,经过大力整修延长,目前两岸现有提防总长161.63公里,其中,左岸提防上起济源逯村,下至武陟的马家止,长76.29公里,右岸上起济源五龙口,下至武陟方陵止,长85.34公里,共有险工44处,堤保护岸691个,工程长42.24公里,裹护长29.70公里,现马蓬至方陵大堤加固工程即将开工。
据1986年《河南年鉴》1985年防汛任务,对沁河则保证小董站4000 m3/s洪水不决口,遇到超标准洪水,保证北岸不决口,南岸自然漫溢。
据《河南省沁河河道地图》记载,历史上沁河发生特大洪水至少三次,具体情况见表1-1。
沁河武陟小董站解放以来的历年汛期最高水位、最大流量见表1-2。
新(乡)孟(州)公路武陟至温县段平原区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起自新乡市获嘉县和焦作市武陟县交界处新孟路上(K37+193),经武陟县的谢旗营、城关、阳城、北郭、西陶、大封和温县的赵堡、南张羌、温泉等乡镇,在温县城北与温博路相接(K88+861.53),路线全长51.44公里。
在河南省武陟县岳马蓬村跨越沁河,桥位正交。
浅析小流域沟道治理中的滚水坝设计

浅析小流域沟道治理中的滚水坝设计摘要:滚水坝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常见的小型沟道治理工程,为拦蓄沟道来水用于坡面林草、耕地的浇灌和牛羊的饮用,在主沟道修建的蓄水工程,以和顺县石板沟滚水坝为例进行设计。
关键词:滚水坝;小流域;沟道治理1、工程概况本工程滚水坝位于回黄流域石板沟村东主沟道,沟道底宽为20.m,坝址处河床为砂砾土,沟道右侧岸坡为砂砾土,左侧岸坡为岩石。
地理位置为东经:113°33′46″,北纬:37°28′44″。
2、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1)现场勘测及测量有关数据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3)《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4)《山西省淤地坝工程技术规范》5)《水力计算手册》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3、设计标准根据实际地形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该滚水坝工程级别为2级,设计防洪标准为5年一遇设计。
4、水文计算由于流域无实测资料,采用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本节计算参数全部按照《山西省淤地坝工程技术规范》进行。
1)设计暴雨量的计算采用公式:H24P=KP×24式中:H24P──频率为P的24小时暴雨量(mm);KP──频率为P的皮Ⅲ型曲线模比系数;24──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mm)。
查《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得:24.=59.5mm,Cv=0.50,K20%=1.326;则:H24,20%=1.326×59.5=78.90(mm)2)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采用公式:QP=C1×H24P×F2/3式中:QP──频率为P的洪峰流量(m3/s)C1──洪峰地理参数F──坝控制面积(km2),F1=9.29km2查《规范》表3—1得:C1=0.17,则:Q1.20%=0.17×78.9×9.292/3=59.27(m3/s)3)坝高库容关系坝高库容从1∶10000地形图量取,先求出每根等高线的水面面积,乘5m层间高,得层间库容、累计总库容,见坝高~库容~面积计算表(表1)。
无实测水文资料地区洪水计算与分析

无实测水文资料地区洪水计算与分析杨菊香【摘要】引供水工程线路穿越山洪沟道区域大多为无实测水文资料地区,需要由设计暴雨间接推求设计洪水。
以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并在分析雨洪特性、调查历史洪水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检查与综合分析,最终认为推理公式法洪水计算成果是合理的。
%The pipelines pass through the mountain river mostly without hydrologic data in the project for diverting and supplying water. It needs to indirectly calculate design flood by design rainstorm.The paper uses reasoning formula method to compute design flood, the reasonableness check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base of analysing the char-acteristcs of storms and investigateing historical flood.Finally the design flood computation results by reasoning formula method is reasonable.【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33-34,35)【关键词】暴雨;设计洪水;推理公式法;合理性分析【作者】杨菊香【作者单位】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太原 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在工程设计中,大多数引供水工程输水线路较长,其输水线路经过山区河道、沟道时,考虑防洪、冲刷,需要计算一定防洪标准的设计洪水,以保护输水管道的防洪安全。
《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中推理公式法的应用

摘
要: 介 绍 了应用推 理公式法计算洪峰 流量的全过程 , 并结合 实例详细说明 了推理公式法在 工程设计 中洪水计 算
的应 用 。
关键词 : 最大洪峰 流量 ; 汇流时间 ;洪水过程线 中图分类号 : P 3 3 3 文献标识码 : B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Ra t i o n a l F o r mu l a Me t h o d t o Ca l c u l a t e F l o o d Di s c h a r g e Ac c o r d i n g t o S h a n x i Hy d r o l o g i c a l C o m pu t  ̄i o n Ha n d b o o k
l 0 . 2 7 8 A ,
Q = {
I
t c > T
( 2 )
.
f 0 . 2 7 8 t 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r
t c
( 3 )
( 4 )
供 了推理 公式法 、 流域 瞬时单位线 法 、 经验公 式法 三种汇流计 算方法 。 而推理公式法作为计 算小汇水 面积暴雨 洪水 的主要方 法之一 , 一 般用 于流域 面积在 5 0 0 k m : 以下 的小型水 利 、 交通
1 . 2图解法
Q . - I } \ J
mJ T /
( 1 )
基本原理是在同一个坐标系中, 用《 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
中式( 1 ) 计算并绘制 Q m  ̄ r 关系曲线, 再用式( 2 ) 绘制 Q f 关
系曲线 , 如图 1 所示 , 两条 曲线 交点的纵 、 横 坐标即为最大流量
2011年山西水文十大亮点

2011年山西水文十大亮点梁述杰【摘要】1《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发布使用rn《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正式出版,2011年3月1日在山西全省试行。
《手册》修编在山西水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山西大水网建设和水利、水电、水保及其他涉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提供了重要计算依据。
2水文站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全省水文站标准化建设总投资6 806万元,主要对现有69处水文站进行全面改造,工期两年。
这是加强水文能力建设、改变水文形象的重要工程。
【期刊名称】《山西水利》【年(卷),期】2011(027)011【总页数】1页(P60-60)【关键词】水文计算;山西省;工程规划;水文站;能力建设;标准化;手册;发展史【作者】梁述杰【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81《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发布使用《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正式出版,2011年3月1日在山西全省试行。
《手册》修编在山西水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山西大水网建设和水利、水电、水保及其他涉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提供了重要计算依据。
2 水文站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全省水文站标准化建设总投资6 806万元,主要对现有69处水文站进行全面改造,工期两年。
这是加强水文能力建设、改变水文形象的重要工程。
2011年下达投资计划2 064万元,启动了18个水文站的建设任务,至年底,4个站已投入使用,2个站主体工程完工,12个站正在招标。
3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工程建设启动中小河流水文资料系统工程总投资3.03亿元,工期3年。
2011年下达投资计划1.25亿元。
年底,项目法人组建完成,水文站、雨量站新建改建,水位站、应急监测能力及信息中心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方案已由山西省发改委批复,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
这是一项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推进民生水利的重要工程,是加强水文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
4 为“西山提黄”、“一村一井”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对黄河干流万家寨至龙门80余个断面进行了纵横断面测量、洪枯水调查,为西山提黄工程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水文计算书

新孟公路武陟至温县段初步设计沁河特大桥水文计算书计算:复核:审核:1999年10月目录一概述…………………………………….1-6页二水文计算……………………………….7-10页三桥孔径计算……………………………11-13页四洪水位计算……………………………14-16页五冲刷计算………………………….….17-23页六设计采用值……………………………….24页第一章概述沁河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大岳山南麓,流经安泽、沁水、阳城、晋城、沁阳、博爱、温县、武陟,汇入黄河,全长485公里,流域面积13532平方公里,沁河小董站多年平均年总水量12亿立方米,平均年输沙量814万吨,平均含沙量 6.9公斤/立方米,实测最大流量4130秒/立方米(1982年)。
沁河济源市五龙口以下为防洪河段,长90公里,据查,沁河提防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解放后,经过大力整修延长,目前两岸现有提防总长161.63公里,其中,左岸提防上起济源逯村,下至武陟的马家止,长76.29公里,右岸上起济源五龙口,下至武陟方陵止,长85.34公里,共有险工44处,堤保护岸691个,工程长42.24公里,裹护长29.70公里,现马蓬至方陵大堤加固工程即将开工。
据1986年《河南年鉴》1985年防汛任务,对沁河则保证小董站4000 m3/s洪水不决口,遇到超标准洪水,保证北岸不决口,南岸自然漫溢。
据《河南省沁河河道地图》记载,历史上沁河发生特大洪水至少三次,具体情况见表1-1。
沁河武陟小董站解放以来的历年汛期最高水位、最大流量见表1-2。
新(乡)孟(州)公路武陟至温县段平原区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起自新乡市获嘉县和焦作市武陟县交界处新孟路上(K37+193),经武陟县的谢旗营、城关、阳城、北郭、西陶、大封和温县的赵堡、南张羌、温泉等乡镇,在温县城北与温博路相接(K88+861.53),路线全长51.44公里。
在河南省武陟县岳马蓬村跨越沁河,桥位正交。
岢岚县岚漪河河道治理工程初设分析

SHANXI WATER RESOURCES岢岚县岚漪河河道治理工程初设分析谷卫东(忻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西忻州034000)[摘要]岚漪河属黄河水系,河流全长120km,流域面积2166.6km2。
文章通过河道治理使洪水基本控制在有堤岸约束的河槽内流出,形成“大水走直,小水走弯,水流平滑过度”的河道走势,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对河道堤防进行加固,并对河道进行疏浚、清淤,使其达到设计防洪标准,保证河流两岸村庄、农田的防洪安全,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岚漪河;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施工组织[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20)09-0026-021基本情况1.1流域概况岚漪河属黄河水系,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发源于吕梁市岚县河口乡王家村海拔2222m的饮马池山,流经岚县河口乡,忻州市岢岚县的宋家沟乡、高家湾水库、岚漪镇、阳坪乡、温泉乡,吕梁市兴县魏家滩镇,于瓦塘镇裴家川口汇入黄河,河流全长120km,流域面积2166.6km2。
主要支流有北川河、南川河、马跑泉河、中寨河。
北川河流域面积572.8km2,河流长48.2km,发源于岢岚县的荷叶坪山,于岢岚县城西汇入岚漪河。
流域平均宽度33.13km,平均比降10.32‰,流域形状系数0.388,河床糙率0.025。
1.2气象岚漪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岢岚县1972—2006年35年气象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6.3℃,最高温度为2005年6月22日37.3℃,最低温度2002年12月25日-30.7℃。
年平均降水量434mm,6月平均降水量63.8mm,占全年降水量的14.7%;7月平均降水量106.9mm,占全年降水量的24.6%;8月平均降水量98.7mm,占全年降水量的22.7%;单日最大降水量发生在1997年7月18日,为79.6mm。
年平均无霜期139d,年平均日照2772.9h;年平均蒸发量2107.6mm,年平均风速3.5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修编工作简报(第4期)山西省水文局《手册》修编技术组 2009年12月18日根据“《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修编近期工作安排”要求,以及12月9日技术组下发的关于提交资料的《通知》,各分局应在上报12月上旬旬报的同时,提交规定完成的资料。
从这一期旬报的上报情况来看,在时间上较上一期滞后,到12月15日才陆续报齐;从上报资料的内容上看,各分局完成进度不尽一致,有的分局至今未报,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也有差别。
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本期简报在第二部分列出了各分局提交资料的情况统计、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完善意见。
因各分局资料中存在的问题不一样,简报中难以逐一反映,所以,务请各分局修编人员及时和专业组取得联系,及时补充、修改资料中的问题,以便开展下一步的分析计算工作。
目前,各分局年底的资料整编工作已经开始,对于手册与整编两项工作,很多分局在人员和时间上都有交叉,所以,希望各分局能够科学合理安排人员和时间,在年底前保证完成“《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修编近期工作安排”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工作进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安排(一)工作进展情况◆大同分局1. 年降水、径流、泥沙部分⑴除少数资料短缺的站以外,基本完成了大部分所选水文站月、年径流统计还原或个别站均值计算。
⑵着手收集水库淤积资料并补充完善各站输沙以及输沙量的计算工作。
2. 暴雨及设计洪水部分⑴进行了雨量摘录表和日表部分数据库的校对工作。
⑵短历时暴雨组完成了对数据库提供的短历时暴雨成果与水文年鉴的核对工作,年鉴未刊印成果的正在用原始资料及成果资料进行补充统计。
⑶场次暴雨与场次洪水组已完成数据库提供的最大24h洪量、1d洪量及对应与水文年鉴进行核对和发生日期的统计,进行了部分水文站场次洪水最大3d洪量的统计。
⑷雨型设计工作组已完成壶流河、大清河、永定河流域片3d雨型设计工作,永定河流域片时雨型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
◆忻州分局除涉及气象、黄委水文雨量站点的资料搜集未完成外,其余均按照“《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修编近期工作安排”,完成了12月10日前要求的工作内容,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技术组各相关专业组。
◆太原分局1.完成了各站最大24h和3d雨量系列资料的统计;2.完成了历年最大10min、60min、360min时段暴雨统计表;3.完成了各站月年径流统计表;4.完成了各站历年逐月输沙率表;5.完成了灌溉引水资料的月年引沙量表;6.完善了雨量站基本情况统计表;7.完成了降水量月、年统计表;8.完成了不同系列站数分布统计表;9.根据存在问题及校改情况建立了错情统计表。
◆晋中分局1.降水、径流、泥沙部分完成工作情况⑴完成了区内所属103个雨量站基本情况表(含已撤销的站)。
⑵对区内含撤销站在内的103个雨量站的摘录表、日表及月年统计表各4200站年的资料进行了认真校核,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晋中所属各雨量站约4500站年的月、年降水资料统计(包括资料的插补延长)。
⑶完成了晋中市9座中型水库及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统计(表1-5)。
⑷完成了晋中市10个选用水文站流域逐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表4.6-1)。
⑸完成了晋中市选用水文站基本情况统计。
⑹完成了区内已撤销站——南关站、武家坪站的实测月年流量、径流量的分析计算。
⑺完成了晋中市中、小型水库的基本情况和淤积量统计,但还需和晋中市水利局淤积量统计结果进行比对核实。
⑻完成了潇河灌区1980-2008年月、年灌溉引水量的统计分析。
⑼完成了晋中市选用水文站(8站)2001-2008年实测月、年输沙率、实测径流量的补充统计。
⑽完成了水资源分区不同系列站数的分布统计 (表4.2-3)。
⑾完成了榆社河石栈道水文站历年冰情统计。
2.设计暴雨洪水部分⑴完成了辖区内52个自记雨量站历年最大10min、60min、360min、1440min 、1h、6h、24h、最大1d及最大1d相邻最大日雨量、最大3d 共10个时段各种暴雨量及发生月日的统计,对其他51个人工雨量站历年最大1h、6h、24h、最大1d及相邻最大日雨量、最大3d 共6个时段各种暴雨量及发生月日的统计,并对所有缺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插补。
⑵完成了辖区内2006年7月14日浊漳河暴雨调查成果的搜集、整理工作。
⑶完成了辖区内10个选用水文站最大24h和最大3d两种历时流域面平均雨量系列的选样、分析和计算。
◆阳泉分局1.完成了二次评价选用站以外新增雨量站月、年降水量的统计;2.完成了阳泉市大、中型水库及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统计;3.完成了设计年径流选用站(含区间)流域逐年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计算;4.完成了罗面咀、前石窑水文站月、年径流资料的补充统计;5.完成了大石门水库的基本情况和淤积量资料统计;6.完成了阳泉市小I型水库淤积情况表;7.完成了阳泉、旧街、会里、前石窑、罗面咀5个水文站最大24h和最大3d两个历时流域面平均雨量系列的选择、分析和计算;8. 进一步补充、完善了54个雨量站各时段暴雨量及发生日期的统计。
◆吕梁分局1.基本完成了历次清泉水流量调查成果汇编工作;2.进行了雨量摘录表和日表的部分数据库校对工作;3.对短历时暴雨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内容包括成果与水文年鉴进行核对以及补充统计工作;4.对已经完成的各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历年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24h和最大72h洪量的统计进行合理性分析;5.完成了吕梁辖区内各水文站平均输沙率表与月年输沙率表数据库校对工作。
◆临汾分局1.除黄委、气象站外,降雨摘录表数据库校核工作全部完成;2.插补完成了5个时段短历时暴雨系列;3.完成了所选37个雨量站1956-2008,78个1970-2008系列的频率计算;4.对曲亭、涝河、洰河、小河口4座水库资料做了整编,正在进行进库径流量的分析计算;5.完成了柴庄、东庄、飞岭、乡宁、浍河水库、大交(续)水文站、1956-2008年的月、年输沙率统计表(表6-2);6.完成了大宁、吉县站1956-1988年的月、年输沙率统计;7.完成了贤庄站1959-1979年的输沙率统计;8.完成豁都峪、三管峪灌溉引沙量月、年资料的统计(表6-12),水量月分配的方法为:根据上游雨量站6-9月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月参加引水量的分配;9.对柴庄、东庄、飞岭、乡宁、浍河水库、大交(续)、大宁、吉县等站数据库与年鉴的月年输沙率表,进行了校对和修改。
◆长治分局1.年降水、年径流系列⑴完成了雨量站基本情况统计。
⑵完成了新增雨量站月年资料统计。
⑶完成了大中型水库工程基本情况统计表。
⑷完成了设计年径流选用站统计。
⑸完成了选用水文站基本情况统计。
⑹完成了二次评价未选站提水还原。
⑺选用水文站2001-2008年实测月年输沙率资料完成。
2.暴雨、洪水系列⑴基本完成各雨量站10min、60min、6h、24h、3d短历时暴雨统计摘录。
⑵完成了暴雨资料的调查收集。
⑶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选样情况:①完成了孔家坡水文站面雨量统计计算;②完成了北张店水文站面雨量统计计算;③完成了油房水文站面雨量统计计算。
◆运城分局1.正在补充部分年份的月、年降水量统计;2.正在进行雨量站资料的插补延长;3、正在收集已经撤销的站的水文资料的收集;4.基本完成自记站的短历时降水资料的计算。
◆年降水径流泥沙专业组年降水部分:1.完成了气象站降水、蒸发资料的整理工作;2.完成了河北冉庄、下博两站平原区径流实验资料的搜集工作;3.进行频率适线的准备工作;4.为完成系列代表性分析,利用模比系数差积曲线法、多年滑动平均过程线法等多种方法,对长系列雨量站雨量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泥沙部分:1.完成了第一次水沙基金项目晋西沿黄各河的泥沙资料的录入整理;2.根据各分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协助各分局做好泥沙资料收集工作;3.根据忻州《手册》资料,分析各站雨沙模型和水沙模型中K值Cv、J和n 值等参数间的关系。
◆暴雨洪水专业组1.根据《山西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和《忻州手册》,继续利用现有资料,对多个水文站进行了试算比较。
2.从2.0-8.0mm,对临界产流雨强做试算比较,得出了临界雨强对洪水影响较小的结论,现正在进行公式推导,以便进一步从理论上推导出相应的结论。
3.根据本次工作需要,对新的频率适线程序进行了修改,使适线工作进一步简化、高效;并编写了专门程序,利用暴雨公式对适线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利用现有资料对5种暴雨历时进行了30多站的频率适线,为下一步大规模频率适线工作积累经验。
5.对分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下发程序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
◆图件软件专业组1.完成了1:20万地质图岩类划分矢量化工作,并与其他因素叠加切割生成了山西省水文下垫面产流地类草图。
2.完成了《手册》修编采用的省内现有52个水文站以及黄委3个水文站的流域边界线勾绘。
3.量算了9个水文站的流域特征。
4.参与了频率适线软件的修改工作。
5.为了加快水文站流域特征的量算工作,编写了GIS与VB相结合的量算程序,目前程序还在继续修编中。
(二)下旬工作安排◆大同分局1.待省局提供气象部门资料和外省区资料后,补充完善后续工作。
2.进一步完善水文数据库校对工作。
3.继续进行短历时暴雨和场次暴雨洪水的挑选统计工作,主要工作是对以前未做表一的自记雨量资料进行最大10min 、60min、24h的统计。
4.继续进行永定河山区时雨型设计及资料校对工作。
5.以吴家窑小河站流域为典型,开展定点定面分析工作需统计的雨量站点最大10min、60min、6h、24h、3d五种历时的降水量,根据工作情况,待短历时暴雨组完成定点定面选用雨量站各时段最大雨量的统计后,再进行定点定面工作。
◆忻州分局1.继续完成涉及气象、黄委水文雨量站点的资料收集统计。
2.继续完成《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修编近期工作安排12月底前要求完成的工作内容。
◆太原分局1.插补降水年系列中的月值。
2.收集太原径流实验站资料。
3.继续完成“《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修编近期工作安排”的有关工作。
◆晋中分局1.在完成流量日表、含沙日表、输沙日表数据库校对的基础上,完成各站最大1d、最大30d、5-10月、汛期及年实测悬移质输沙量的统计。
2.完成统计选用雨量站最大15d、连续最大30d降水量统计。
3.继续进行各河流历史洪水调查成果的收集、整理、分析。
4.开始进行各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历年最大洪峰流量以及最大24h、72h洪量的统计。
5、完成历次清泉水流量调查成果汇编工作。
6.进行区内各水文站历年场次暴雨及洪水过程的统计。
◆阳泉分局1.按水资源分区对不同系列站数的分布进行统计。
2.制作各雨量站、水文站频率适线时的文本文档。
3.完成各雨量站、水文站年径流频率适线工作。
4.完成各水文站年径流特征值的统计工作。
◆吕梁分局1.继续完成所属雨量站逐日降水量表与摘录表数据库校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