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控制

合集下载

市政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规范要求

市政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规范要求

市政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规范要求市政公共空间设计的规范要求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交通规划等。

这些规范要求旨在确保公共空间的安全、舒适和可持续性,同时满足社区居民和市民的需求。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市政公共空间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建筑设计规范要求1. 建筑物材料选择:建筑物材料应具有耐久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2. 建筑高度限制: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和景观要求,建筑高度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以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3. 空间布局:公共空间的建筑布局应合理,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活动。

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例如老年人、残疾人等。

4. 消防安全:建筑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包括灭火设施、逃生通道等。

应确保公共空间的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

二、景观设计规范要求1. 植被选择:植被的选择应根据城市气候和环境特点进行,注重适应性和生态效益。

应充分考虑到植被对人们的舒适感和城市生态的贡献。

2. 绿化覆盖率:公共空间的绿化覆盖率应达到一定比例,以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环境。

应合理规划绿化带、绿地和公园。

3. 水资源规划:应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和利用、水景设计等。

应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4. 防污染设计:公共空间应考虑到污染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例如隔离带、噪声屏障等,以减少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三、交通规划规范要求1.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应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供便利的步行和自行车道,并设置合适的交通标识和交通设施。

2. 公共交通规划:应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并提供舒适、便捷和可靠的公共交通服务。

3. 车辆停车:应合理规划车辆停车位,并为残疾人和车辆共享服务留出足够空间。

4. 交通安全措施:应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行人过街设施,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总结:市政公共空间设计的规范要求涉及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交通规划等多个方面。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创造具有较高社会、文化、经济价值的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的目标是提供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多功能空间,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交交流,提供健康的休闲娱乐环境,改善环境品质,增加城市绿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社会需求:通过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期望,设计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的公共空间。

比如考虑到儿童和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儿童游乐场和步行道等设施。

2. 空间布局: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来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人流动线。

设置休息区、景观区、活动区、休闲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3. 环境设计:创造宜人的环境,包括绿化、景观、采光、遮阳等,提供舒适的氛围和功能性,鼓励居民活动和休闲。

4. 可持续发展:考虑到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的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减少碳排放,提高空间的可持续性。

5. 参与和合作:鼓励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参与和合作,形成共同管理的模式,增加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社区凝聚力。

6. 文化传承: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特色,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品质和吸引力。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实施需要政府、规划机构、设计师、市民等多方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规划方案,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

城市公共空间利用与管理

城市公共空间利用与管理

城市公共空间利用与管理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城市公共空间指的是城市内属于公共机构或公众所有,为公众社交、文化、娱乐等活动提供场所的地方。

通俗的说,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公园、广场、步行街、商业街、公共停车场、文化设施等,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应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满足市民不同需求的不同空间功能。

例如,公园是市民休闲健身、娱乐放松的场所,应配置有绿地、健身器材、游乐设施等;广场则适合举办集会、演出等大型活动;步行街、商业街则适合社交、购物、娱乐等功能。

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应注重多元化、开放性和创新性,逐步形成集休闲、文化、商业、交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体系。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与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首要环节。

规划与设计要注重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便利性、覆盖率等方面,确保市民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空间服务。

2.设施与管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施和管理是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重要环节。

设施包括垃圾箱、休息椅、路灯、公共卫生设施等。

管理包括环境卫生、安全保护、活动管理等方面。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施和管理直接影响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和感受度。

3.参与与共治: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需要倡导市民参与与共治,通过社区志愿者、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发挥市民自我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共同维护城市公共空间的良好环境和秩序。

四、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城市公共空间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环境卫生问题、交通拥堵、人流混乱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强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增加公共环境设施的投入,完善设施维护机制,加强设施保洁和安保力度。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给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社交交流的平台。

因此,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

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者是广大市民,因此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例如,在公园的规划中,可以设置多个功能区域,如儿童游乐区、休闲健身区、文化演艺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设置休息座椅、遮阳设施等,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休憩环境。

通过人性化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吸引力,促进市民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其次,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在公共广场的规划中,可以保留现有的绿化植被和树木,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还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和景观照明,减少对自来水和电力的需求。

通过可持续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多样性。

城市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因此,在规划和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

例如,在公共广场的规划中,可以设置开放式的活动场地,为市民提供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社交聚会的场所。

此外,还可以设置艺术装置和雕塑等,为市民提供观赏和欣赏的机会。

通过多样化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和活力,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促进社会的融合和共享。

最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因此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

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及其设计策略

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及其设计策略

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及其设计策略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人口的流动、互动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它不仅提供了人们休憩、活动和交流的场所,还承载了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设计和规划城市公共空间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的需求以及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和活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首先,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社交和交流的场所。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需要一个放松心情、与他人互动的空间。

因此,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创造一个友好和开放的环境,以鼓励人们互相交流。

例如,可以设置公共长椅、咖啡桌和休闲区,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聊天的场所。

此外,可以在空间中安排活动和娱乐设施,如音乐表演、户外电影放映等,吸引人们聚集并促进社交交流。

其次,城市公共空间还应提供文化和艺术体验的场所。

城市作为文化和艺术的中心,公共空间应承载着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设计师可以将艺术装置、雕塑和壁画等元素融入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为人们带来艺术的观赏和体验。

此外,可以设置文化展览区、图书馆等设施,为人们提供学习和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

通过此类设计策略,城市公共空间将成为人们感知城市文化的重要场所。

同时,城市公共空间还应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和娱乐活动。

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能满足人们的不同休闲需求,如散步、运动、野餐等。

设计师可以考虑设计开放的绿地和公园,为人们提供自然环境和绿色休闲空间。

此外,在公共空间中设置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如篮球场、足球场等,为人们提供运动和娱乐的场所。

通过这些休闲和娱乐活动,城市公共空间将成为人们放松和享受生活的场所。

最后,城市公共空间还应具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设计。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公共空间需要以灵活的方式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场景。

设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可移动和可调整的家具、装置和景观元素,以满足不同活动和使用方式的需求。

此外,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应注重环境的可持续性,如合理使用水资源、利用太阳能和采用可再生材料等。

住建部关于城市管理规定

住建部关于城市管理规定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5号《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已经第33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2017年3月14日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第一条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开展城市设计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第四条开展城市设计,应当符合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总体规划和相关标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形态,节约集约用地,创造宜居公共空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管理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第五条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设计工作。

省、自治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设计工作。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设计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城市设计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并将城市设计要求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平台。

第七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第八条总体城市设计应当确定城市风貌特色,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优化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公共空间体系,并可与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总体规划一并报批。

第九条下列区域应当编制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一)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地区;(二)体现城市历史风貌的地区;(三)新城新区;(四)重要街道,包括商业街;(五)滨水地区,包括沿河、沿海、沿湖地带;(六)山前地区;(七)其他能够集中体现和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

公共空间设计(大概论)

公共空间设计(大概论)

创新表达方式
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技术, 创新文化表达和传播方式, 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 力。
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设计促进不同文化之 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相 互理解和尊重。
多元化与包容性
尊重多样性
在设计中尊重不同人群、文化和 审美的多样性,提供多元化的空
间选择。
促进社会公平
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通过设计促 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语音导览
提供语音导览服务,为游客介绍空间的历史、文化等背景信息,提升 游览体验。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通道
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用户、行动不便者等人群通行。
无障碍卫生间
提供无障碍卫生间,配备相应的无障碍设施,如扶手、紧急呼叫装 置等。
无障碍标识
使用易于理解的图形和文字进行标识,方便视觉障碍者获取空间信 息。同时,提供语音提示等辅助服务。
04 公共空间设施配置
休息设施
座椅和长凳
提供舒适的座椅和长凳,方便人们休息、聊天或 观看周围景色。
凉亭和遮阳设施
在阳光强烈或雨天时,提供凉亭、遮阳篷等设施, 为人们创造舒适的休息环境。
饮水处
设置饮水处,方便人们随时补充水分,提升休息 体验。
娱乐设施
儿童游乐设施
为儿童提供滑梯、秋千、沙坑等游乐设施,创造安全、有趣的玩 耍环境。
绿色建筑材料
选用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 降低公共空间对环境的影响,提 高空间可持续性。
灾害预警系统
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灾 害信息,引导公众采取必要的防 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提升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公众参与设计
鼓励公众参与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充分听 取公众意见和需求,提高设计方案的针对性 和实用性。

城市设计控制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设计控制的概念和内涵

都会规划导则的修正方案
4. 城市设计控制的策略构成
城市设计策略:目标-原则-导则
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设计控制的策略范畴不太一致,但一项完整的城市设计策略往往包括目标(objectives)、达到目标所需遵循的原则(principles)和导则(guidelines)作为构成元素。 ຫໍສະໝຸດ 城市设计导则:规定性和绩效性
建筑形式:虽然周围住宅的建筑形式较为一致,但并不具有历史和建筑价值,因而允许开发项目的建筑形式具有独特性,但需考虑与北侧庄园的景观协调关系。
绿化景观:保留基地内的树木,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宜结合北侧庄园选择有关主题。
3. 城市设计控制的策略范畴
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和建成环境特征不同,各个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策略也会有所侧重。以整体城市设计为依据,可以进一步编制专项的和局部的城市设计。专项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形态和景观的重要元素,制定更为专门的城市设计策略,比如城市高度分区、街道景观和广告标志的设计控制。局部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中具有重要或独特品质的地区,制定更为详尽的城市设计策略,比如具有重要景观价值的滨水地区和城市中心地区等。
从高密度的中心地区到低密度的边缘地区,采取合乎条理的建筑高度轮廓的级差。
新发展应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特别是在新镇的边缘部位
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山体轮廓的视域保护建议
(从九龙看港岛)
港岛的滨水高度轮廓(从九龙看港岛)
滨水地区作为特别设计控制区的建议范围
1991年香港都会规划导则提出保护山体轮廓的概念
城市设计导则的第二轮公众咨询文件围绕五项主要议题,分别是香港各个区域(如港岛和九龙、新镇、乡村地区和维多利亚港周边地区)的高度轮廓、滨水地带发展、城市景观(涉及开放空间、历史建筑保存、坡地建筑)、步行环境(步行交通和街道景观)、缓解道路交通所产生的噪声和空气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论是界面的开放或 者围合,实质上指向 的是城市公共空间周 边用地内建筑界面所 占据的面宽比!
控制了面宽比,等于 控制了界面的连续性 程度!
广场 袖珍 公园
区级 绿地
公园
红色区域的建筑界面应 该限定 K 值的最大值
红色区域的建筑界面应 该根据实际限定 K 值 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红色区域的建筑界面应 该根据实际限定 K 的 最小值
红色区域的建筑界面应 该根据实际限定 K 的 最小值
红色区域的建筑界面应 该根据实际限定 K 的 最小值
城市公共空间
K 值的计算示例
L地块= 100m
L 塔楼=46m L 裙楼=75m
K 塔楼= 46/100=0.46
K 裙楼= 75/100=0.75
不同 K 值控制的 城市空间界面特征示意 K值对公共 利益调配的 影响
地块06-01法定图则
实例:深圳香蜜湖1号
在香蜜湖1号-盛辉方 案中,城市设计对于设计 要点的主要作用: 控制15米景观通廊 (在招标备案时修改成景 观通廊不少于3个、且最小 宽度为25米)
原方案
视线受阻
调整后方案
增加的景观通 廊由于尺度制 约,实际上不 可能地提高城 市稀缺景观资 源的共享。
最初方案
面向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控制
研究的背景
(城市建设面貌) • 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扩张速度空前 • 城市建设量可观,但总体环境效益不佳 • 城市面貌更新快,主要依靠少数重点地区 • 少数单体品质好,但与环境不一定协调 (设计控制现状) • 城市建管部门追求城市建设的精细化管理, 提高土地效率,营造优质公共空间 • 建管部门对城市设计控制乏力 • 实施上缺乏法制性 • 宏观上缺乏整体性 • 运作上缺乏实效性 • • • • 设计机构水平良莠不齐,设计城市实效弱 城市设计的编制和内容: 直接吸收欧美设计控制经验的舶来品多 真正结合本土制度特征/城市建设特征的 实效性城市设计成果少!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城市公共空间的界面,主要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周边的建设地块 面向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控制
城市设计对城市建设进行调整和控制的核心利益与层次结构
—— 如果要控制公共空间的界面,营造公共空间的活力,则公共空 在没有明确法律地位的情况下,城市设计如何找出切入点,发挥效能 间周边地块内临公共空间一侧的建筑界面形式/功能/连续性,就显 得相当重要了!
我国规划体系 现状分析 +案例分析

(审美选择)

• • • • •
第6章结合设计导则编制落实城市设计控制意图
沿界面线的城市设计导则控制内容组成 街墙控制 底层建筑功能 低层建筑形式 天空曝光面
美国城市设计 控制导则经验 +深圳经验 建筑内部的城 市公共空间生 成与作用

(实施深化)
论文: 《作为触媒存在的都市 化建筑空间》
研 究 对 象 区 域 研究对象区 域 研 究 对 象 区 域


城市公共空间界面分级 / 类
• 临城市生态敏感区 ——山旁区 ——滨江区/濒海区 • 临区级绿地公园 • • • • • • 临以绿地为主的广场 临以硬地为主的广场 临街头绿地袖珍公园 临景观大道 临步行街道 临一般街道步行区域
公共空间界面作为公共活动的主要围合Βιβλιοθήκη 基本贴线扩展
通廊
K裙 2
K塔
2
3 4 5 6 说明
街墙退线
街墙高度 开敞空间断面 高宽比(SE) 主要出入口位 置 停车位置 应符合《城市设计标准准则》各相关规定; 已单独编制城市设计的地块按照城市设计方案的控制内 容编制设计要点。
K裙 1
备注: k:建筑贴线面宽率 k裙:建筑裙楼贴线面宽率 k塔:建筑塔楼贴线面宽率
• 下一阶段的计划:
• • • • 基础理论再梳理 实例再分析,进入论文 建筑师访谈 写作
实例:深圳中心区22、23-1街区
——关于重组/优化
实例:深圳中心区22.23-1建筑界面控制
1. 以建筑界面(Built-to-Line)控制为平面 二维线索,通过设定建筑的塔楼界 面和裙楼界面相应的K值(建筑界面贴线 率)引导结合城市外部空间界面的连 续性/通透性! 2. 结合建筑高度控制,街道/开敞空间 截面高宽比(SE)控制城市外部空间 三维形态。 3. 以开放空间界面线(特别是裙楼)为线 索,将: 3.1 沿“线”建筑底层的形式(骑楼、
• •
城市面貌由为数不多的发展重点地区提升 城市建设主体:政府公共项目 与 发展商
研究的背景
(城市设计控制的3种表象特征) • 或者放手不管——城市普通地区由基本的规划指标控制建设!(实例) • 或者设计导则——城市设计控制的基本成果,花样多效果差!(实例) • 或者终极蓝图——卖地时附加建筑设计方案,必须原样建设!(实例)
• 阅读:
• • • • • • • • • • 论文若干 >10 杂志若干 >100 《空间公共性研究》 《REVIVAL IN THE SQUARE》 《城市设计的维度》 《城市设计本土化》 《深圳城市设计背景、 体系、标准、实施等》 《设计与分析》 《URBAN DESIGN COMPENDIUM》 …
论文结构
Part C:城市设计控制对策
• (利益调配) •
• • • • •
第5章 结合地块开发要点探求城市公共空间周边地块的设计控制核心
地块开发设计要点的法律地位 设计要点是实体环境设计的直接依据 提取具备利益调配指向的城市设计控制指标 城市设计指标与规划指标的协同作用 对开发设计要点的审查作为统一的操作渠道
(公共空间界面、人行环境、底层建筑功能组合、公共利益保障)
发达国家地区现行城市设计控制体系 (美——Denver、Portland、San Diego、San Francisco 澳——City Center of Sydney 英——North East Area Committee of Oxford 中——Hong Kong) 发达国家地区对公共空间发展的控制特征
现实原因:控规、详规难以控制空间分布,而城市设计编制覆盖率低!!
内在原因:1. 融合在控规种的城市设计编制内容和结构尚无业内标准 2.缺乏“转译”工序,缺乏量化指标,难以进入“要点”!! 3.而规划设计要点是政府与开发商沟通的核心法律文件
办案及其审查中的城市设计考量主要依靠设计导则进行影响,实无法律效力, 难以协调(实例很多)!!
实例:大梅沙设计要点执行效率小结
实例:英国现行规划审批 9 案例要点 ——关于程序保障/环境利益/邻里
实例:英国规划审批案例要点统计分析
实例:英国规划审批程序特征
• 区域议会审批规划方案的程序(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Planning Applications at Area Committees and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Control Committee)作为一个准 司法程序(Quasi-judicial process),是区域委员会执行规划审批的依据。 这个程序在本质上被要求具有公平性和一致性。
论文结构
• Part A:城市设计控制综述


第1章 绪论
研究的背景、对象与范围、目的与意义、方法与框架
理论阅读分析

• • • •
第2章 基于设计控制意识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
经典的城市设计理论针对公共空间建设的议题
(人文角度、功能角度、系统角度、形态角度、实用角度)
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周边地块建设形态特征
敞 廊、塔楼直落…) ——人性空间
3.2 沿“线”建筑底层的功能组合
(零售、娱乐、展示…)——用地相容性
3.3 … 一一带出
实例:深圳中心区22.23-1指标变化
实例:深圳香蜜湖1号——关于失控
香蜜湖一号毗邻城市的稀缺 景观资源“香蜜湖”,地块使用 性质为居住。 地块需留有通道,保证城市 景观资源的共享。 要求:景观通廊最小 宽度为15米。
通过审批的最终方案
没有进入“设计要点”的“通廊数 量”的要求最终被发展商置之脑后!
_核心城市设计要求如果不具备法律 效力,形同虚设!
实例:珠江新城富力大厦
实例:美国小镇的公共空间界面控制
实例:深圳大梅沙城市设计
——关于效率
实例:城市设计地区设计要点执行效率
实例:(大梅沙)设计要点示意
设计控制实例 分析(完成近 半)

量化指标 利益配置 审美选择 程序保障
论文: 《古代欧洲社会演变对 广场形制的影响》
论文结构
• Part B:城市设计控制现状

• • •
第3章 现状我国城市设计控制对公共空间的管理
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概况 现行城市设计控制的编制与实施 城市设计控制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引导
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 本文的直接研究对象是:
城市公共空间周边建设地块内 沿公共空间一侧的城市界面,即文 中所谓“城市公共空间界面”。
• • • • 间接研究对象是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为线索,确立沿线/面的 设计控制体系! 不求对城市建成区的面面俱到,但保证对城 市公共空间系统的整体把握! 控制体系分为 “设计要点”控制部分 + ―设计导则”控制部 分! 在以上两层次的控制引导下,寻求建筑师的 设计自由度和对城市设计控制的回应!在实 体环境设计的层面上实现并加强城市设计效 果! 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界面的多维度控制,指 向高品质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生成!
1.城市设计在城市形态维度上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城 市公共空间周边用地的建筑形态上。
2.其中,建筑界面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围合方式,将 对这些公共空间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2.1 在城市生态景观资源(如:水系、湖面、 山体等)周边地块的建筑形式应该控制出适宜的 界面开放率,保证生态走廊和景观的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