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

合集下载

2019年上海市初三一模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初三一模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含答案)

2019年上海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汇总宝山(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1,塞于路。

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日向2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3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

”颇遂开囊取缣4,立偿之。

命童仆登车,断其结络5,悉推瓮于崖下,须叟,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注释:1瓦瓮: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

2 向:将近、将近的意思。

3铃铎:代指车马。

4缣:线织品,此处用作货币的代用品。

5结络:捆扎瓦瓮的绳子。

1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1)文中,两处加点词“于”的意思是的;两处加点词“得”的意思是的。

(2分)A相同 B不同(2)根据文意,“属天寒”中“属”一词的解释,应选的一项是(2分)A同“嘱”,嘱托。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类,一类。

例——“忠之属也”(《曹刿论战》)C适逢,适才。

例——“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14.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载瓦瓮车“进退不得”的原因是、和。

(3分)15.从刘颇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个性特征中的两大亮点:、。

(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回答)(2分)12.(4分,每小题各2分)(1)B A (2)C13.(3分)刘颜于是打开行囊拿出缣(货币代用品),马上偿还(抵补)给那个人(瓦瓮主人)14.(3分)道路峻滑车马太多车身太重15.(2分)当机立断(处事果断)慷慨大度(豪爽大方)长宁(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5分)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2。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2020上海初三语文一模专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

2020上海初三语文一模专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

2020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2020一模·崇明区王羲之窃秘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窃吾所秘②?”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昔幼时师卫夫人见之,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所秘:所珍藏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窃.而读之()(2)不盈.期月()11.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

B.父亲见他还小,害怕他不能保守书中的机密。

C.父亲见他还小,恐怕他不能秘密地进行学习。

D.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还不能学会珍藏书籍。

12.文末卫夫人流涕的原因(2分)13.王羲之成为大书法家的故事可知晓成才的条件是:①;②。

(3分)10.偷取(2分)满(2分)11.A(3分)12.为自己教导出一个好弟子而感到欣慰(2分)为王羲之成材感到高兴(1分)13.自身上进好学名家的指引(或良好的家庭教育)(写到一点给2分,两点3分)2020一模·嘉定区潍县令①之清操河南侯户部抒愫,顺治壬辰进士。

令潍县时,清操绝人。

大贾郭某,陷于讼,荐绅②为之请者以十数,侯闭阁不与通。

同年③某方守莱州,移书④惩责,侯佯为莫解。

复⑤曰:“滥竽作.吏,旷职⑥怀惭,苟有可以报朝廷、爱百姓者,教之敢不惟命。

”守意沮。

方.抒愫出宰⑦,其兄抒恽语之曰:“吾家世清白,若以一钱归,吾不复弟视若矣。

”故愫以清节特⑧闻,兄之教也。

[注释]①令:古代官名。

②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③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

④移书:致书。

⑤复:回复。

⑥旷职:指未经请假而缺勤。

2020上海初三语文一模专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

2020上海初三语文一模专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

2020课外文言文汇编宝山(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若石遇害若石隐于冥山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藩①。

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燎辉②,宵则振铎(duó)以望,植棘树墉③,坎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

于是驰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

无何,有貙④逐麋来止其室之隈⑤,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若石不知其为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貙人立而爪之毙。

君子谓若石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

[注释]①藩:篱笆。

②殷钲:震动金属器;燎辉:点燃火把。

③树墉:筑墙。

④貙(ch ū):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

⑤隈(wēi):墙角。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分)(1)有貙逐麋来止其室之隈()(2)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若石隐于冥山之阴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原因是“有虎恒蹲以窥其藩”。

B.“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目的是“虎不能有获”。

C.若石“驰其机……而不理”的直接原因是“虎死无毒己者矣”。

D.若石“驰其机……而不理”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12.结合故事内容,文末“其一”、“其二”分别指什么?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什么?(用自己语言概括回答)(4分)(三)(12分)9.(2分)(1)停(2)吃10.(3分)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北面。

(关键词“于”“阴”)11.(3分)D12.(4分)(每空2分)老虎会吃人,貙也会吃人,对于隐要常备不懈(或者“不能只知其一不不知其二”)奉贤(三)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刘敞奉使契丹刘敞①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

2020上海各区初三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精编word版

2020上海各区初三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精编word版

上海市2020各区初三一模课外文编 宝山区 若石遇害 ①。

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 若石隐于冥山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藩 ② 入而③ ,坎山谷以守,卒岁获。

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

于是驰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

无何,有貙 ④逐麋来止其室之隈⑤,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若石 不知其为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貙人立而爪之毙。

君子谓若石知一而不知二, 宜其及也。

【注释】①藩:篱笆。

②殷钲:震动金属器;燎辉:点燃火把。

墙。

④貙(ch ū):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

⑤隈(w ēi ):墙角。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分) (1)有貙逐麋来止其室之隈()(2)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义。

(3分) 若石隐于冥山之阴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原因是“有虎恒蹲以窥其藩”。

B.“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目的是“虎不能有获”。

C.若石“驰其机⋯⋯而不理”的直接原因是“虎死无毒己者矣”。

D .若石“驰其机⋯⋯而不理”导致的最是“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12.结合故事内容,文末“其一”、“其二”分别指什么?这个故事(用自己语言概括回答)(4分) 闵行区 鲁王好猎,相①常从入苑②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

鲁以百金祠③,少子田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 【注释】①相:即田叔,时任鲁恭王10、解释文中加点词。

(4分) (1)相常从入苑中(2)数年,叔以官卒 11、用现代汉语线句。

(4分) 我独何为就舍! 12、“鲁王不大出游”的原因是“相常从入苑中”“、”、“”。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分)刘宣苦读成才骧卫,为卫使②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①代戍于京师龙《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完整word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文档

完整word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文档

2021年初三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普陀区〔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8—9题。

〔8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著的?聊斋志异? 。

〔2分〕9、甲文与乙文都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甲文描绘了老虎队驴的观察,所用的动词有“〞、“〞;乙文描绘了屠夫“〞狼的过程,表现了屠夫的形象。

〔6分〕〔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8-9题〔8分〕8.黔之驴〔1分〕蒲松龄〔1分〕9.见窥〔“近〞亦可,三选二〕毙勇敢〔机智〕长宁区〔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甲文选自??,乙文选自?醉翁亭记?,作者都是〔朝代〕的文学家。

〔2分〕翻译文中的划线句〔3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甲文追求“先忧后乐〞崇高境界,乙文那么表达的思想情感。

乙文“乐〞与甲文加点的“乐〞字,含义最接近的一句是〔〕A.游人去而禽鸟乐B. 禽鸟知山林之乐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D. 醉能同其乐8.岳阳楼记宋9.〔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10.与民同乐D1徐汇区〔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020上海各区初三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精编word版

2020上海各区初三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精编word版

上海市2020各区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习题汇编宝山区若石遇害若石隐于冥山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藩①。

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燎辉②,宵则振铎(duó)以望,植棘树墉③,坎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

于是驰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

无何,有貙④逐麋来止其室之隈⑤,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若石不知其为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貙人立而爪之毙。

君子谓若石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

【注释】①藩:篱笆。

②殷钲:震动金属器;燎辉:点燃火把。

③树墉:筑墙。

④貙(chū):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

⑤隈(wēi):墙角。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分)(1)有貙逐麋来止其室之隈()(2)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若石隐于冥山之阴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原因是“有虎恒蹲以窥其藩”。

B.“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目的是“虎不能有获”。

C.若石“驰其机……而不理”的直接原因是“虎死无毒己者矣”。

D.若石“驰其机……而不理”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12.结合故事内容,文末“其一”、“其二”分别指什么?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什么?(用自己语言概括回答)(4分)闵行区鲁王好猎,相①常从入苑②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

鲁以百金祠③,少子田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注释】①相:即田叔,时任鲁恭王的宰相。

②苑:猎场。

③祠:祭祀。

10、解释文中加点词。

(4分)(1)相常从入苑中(2)数年,叔以官卒11、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4分)我独何为就舍!“”。

12、“鲁王不大出游”的原因是“相常从入苑中”、“”、(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分)刘宣苦读成才景泰间,吉安刘公宣①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②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完整word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文档

完整word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文档

2021年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普陀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欧阳文忠公屡乞致仕①。

门人因间言曰:?公德望为朝廷倚重,且未及引年,岂容遽去.?公答约:修平生名节为后生描画尽,惟有早退,以全晚节,岂可更侯驱逐乎?初,公在毫②,已六请致仕,比.至蔡③逾年,复请。

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

【注】①致仕:退休。

下文“引年〞与此同意。

②亳:亳州。

③蔡:蔡州。

9、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岂容遽去_______ 〔2〕比至蔡逾年_______11...11、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我一生的名节声誉是后生们尽力描画的。

B、我用一生的名节声誉替后生们描画全了。

C、我一生的名节声誉被后生们描画全了。

D、我一生的名节声誉为了后生们能尽力描画。

12、文中欧阳修“屡乞致仕〞具体表现为“〞。

〔3分〕从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是个__________________ ____的人。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10.(1)离开(2分) (2)等到〔2分〕11.〔2分〕C12.〔3分〕公在毫,已六请致仕,比至蔡逾年,复请13.有自知之明〔3分,淡泊名利得2分,重视声誉得2分,谦虚、自尊得1分〕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④不饮。

于是鸱⑤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注释】相梁:在梁国当宰相鵷鵮:yuānqiān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字④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⑤鸱chī:猫头鹰⑥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解释以下句子里加点的词〔4分〕或谓惠子曰〔〕非梧桐不止〔〕A...12.对划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现今你想用你的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唬我吗?1现今你想用你的梁国〔宰相的权威〕来赶走我吗?C.现今你因为是梁国的宰相就能够赶走我吗?D.现今你因为是梁国的宰相就能够吓唬我吗?13.庄子是惠子的朋友。

2020上海初三语文一模专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

2020上海初三语文一模专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

2020上海初三语文一模专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2020课外文言文汇编宝山(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XXX遇害①若XXX于冥山之阴,有XXX蹲以窥其藩。

若XXX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燎②③辉,宵则XXX(duó)以望,植棘树墉,坎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而虎死,若XXX,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

于是驰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

④⑤无何,有貙逐麋来止其室之隈,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若石不知其为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貙人立而爪之毙。

君子谓若石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

[注释]①藩:篱笆。

②XXX:震动金属器;XXX:点燃火把。

③树墉:筑墙。

④貙(chū):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

⑤隈(wēi):墙角。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分)(1)有貙逐麋来止其室之隈()(2)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若XXX于冥山之阴11.下列了解不精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XXX其人日夜警”的缘故原由是“有XXX蹲以窥其藩”。

B.“XXX其人日夜警”的目的是“虎不克不及有获”。

C.若石“驰其机……而不理”的直接原因是“虎死无毒己者矣”。

D.若石“驰其机……而不理”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12.结合故事内容,文末“其一”、“其二”分别指什么?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什么?(用自己语言概括回答)(4分)(三)(12分)9.(2分)(1)停(2)吃10.(3分)XXX隐居在冥山的北面。

(关键词“于”“阴”)11.(3分)D12.(4分)(每空2分)老虎会吃人,貙也会吃人,对于隐要常备不懈(或者“不能只知其一不不知其二”)奉贤(三)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XXX使契丹①XXX使契丹,素知山川道径,XXX,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XXX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浦东:一、文言文(39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①,幸无使王烈②闻之。

”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③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

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④之中,行路老父担重。

人代担行数十里。

问姓名,不以告。

翌日,老父失剑于路。

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烈遂使人推⑤之,乃昔时盗牛者也。

【注】①宥:原谅、赦罪。

②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③端:古布帛长度名。

④闲年:隔年。

⑤推:推举,褒奖。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盗者自言改过.()(2)幸无使.王烈闻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12、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

(2分)——王烈嘉奖知耻恶者——盗牛者行善受人敬。

13、下列启示与选文无关的两项是()()(4分)A、要充分相信别人。

B、知耻恶者能从善。

C、要勇于改正错误。

D、行善意在图回报。

E、要宽恕他人的过错。

10.(4分)(1)过错,过失(2分)(2)让(2分)11.(2分)老人认为他是品德高尚的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王烈。

12.(2分)盗牛者被抓知悔改(只答“被抓”或“知悔改”扣1分)13.(4分,各2分)A D宝山:(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

冲谓吏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③。

太祖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④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太祖:曹操。

②首罪:自首请罪。

下文的“自归”也有自首的意思。

③闻:报告。

让……听到。

④县:通“悬”。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4分)(1)其.主不吉其( ) (2)今单衣见.啮见(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冲于是以.刀穿单衣13.曹冲说“忧戚”的原因是“”,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4分)14.联系上下文,“”中填入合适的词语,应该是()(2分)A.惊B.怒C.问D.笑(四)02分)11、(1)它的⑵被12、(2分,关键词“以”、“穿”)曹冲于是拿着刀戳穿(自己的)单衣13、(4分)单衣见啮(迷惑太祖)为库吏解围做准备14、(2分)D崇明:(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孙泰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泰妻即姨妹○1也。

先是姨老矣,以二子○2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其女弟○3。

”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服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注释】○1姨妹:姨母的女儿○2二子:两个女儿○3女弟:妹妹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少.师皇甫颖少()(2)泰亟往还.之还()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B.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

C.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

D.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13、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具体表现:○1;○2。

(4分)14、文中与“古贤之风”相照应的一个词是。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11、(1)小时候(2)归还(每格2分,共4分)12、B(2 分)13、①没听从劝告,娶了身体有残疾的姐姐②归还了银灯台(每格2分,共4分)14、义〔2分)奉贤:(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12分)孙期传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里落②化其仁让。

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

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6于家。

【注释】①豕(shǐ):猪。

②里落:与后文“里陌”意思相同,村庄。

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④赍(jī):持有,携带。

⑤辟:召,征召。

○6终:死。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相约不犯.孙先生舍()②期驱豕入草不顾.()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远方的人跟着他这个学者,都拿着东西经过田野追赶他。

B、从远方来跟着他学习的人,都拿着东西经过田野追赶他。

C、远方的人跟着他这个学者,都拿着经文在田野中追着他(请教)。

D、从远方来跟着他学习的人,都拿着经文在田野中追着他(请教)。

13、孙期是个读书人,但他却不耻做粗鄙之事。

其中,“牧豕于大泽中”是为_____;“驱豕入草不顾”是为了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4、根据本篇“传”的内容,完成下表。

(4分)(四)(12分)11、(1)侵犯,侵害(2分)(2)回头看,看(2分)12、D(2 分)13、侍奉母亲(1分)拒绝做官(1分)14、(1)济阴成武(1分)(2)贫(1分)(3)孝敬长辈、仁爱谦让、淡泊名利等(2分)虹口:(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題(11分)太宗罢朝太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②! ”文德后③问曰:“何人犯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

妾幸得备数后宮,安敢不贺?”上乃悦。

注释:①太宗,指李世民。

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

②田舍汉:即乡巴佬。

③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 岂过.魏徵()(2)故魏徵得.直言()11.从文中看,太宗“怒”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12.文德后“贺”太宗的具体行为是,目的是(4分)(四)(11分)10、(1)超过(2)能够11、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12、(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劝谏唐太宗做圣明的君主,听取直言(意到即可)黄浦:(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12分)管仲束缚①,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②封人③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④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⑤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⑥,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 ①束缚:被捆绑。

②绮乌:城邑名。

③封人:防守边疆的人员。

④适幸:恰好侥幸。

○5且:将,将要。

⑥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任命有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⑴自鲁之.齐()⑵乌封人跪而食.之()12、对句中划线句子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假如)恰好齐国侥幸没有灭亡,反而大有用途。

B、(假如)恰好你到齐国幸免一死,并且可以被利用。

C、(假如)恰好齐国侥幸没有灭亡,并且可以被利用。

D、(假如)你到齐国幸免一死,并且被齐国任用。

13、结合上下文,封人暗地里问管仲“将何以报我”,可见他是个的人;而管仲用“我何以报”来回答封人,表现他的美德。

(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一13题〔12分)11、(4分,每个2分)到……去同“饲”,喂12、D〈3分〉13、(共5分)对人示好却谋图回报;贪图小恩小惠〈3分,意到即可)没有私心、不贪小利、秉公办事〈2分,意到即可)嘉定:(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

(11分)有贵公子驾车出游者,策马驰驱,自矜①便捷。

适与五套大车相撞击,公子颠踣○2于前。

因挟父兄势,控诸③县官。

官廉,得其情,谓之曰:“大车果撞小车,公子当仆④于后;今公子仆于前,是小车撞大车也。

”罚令出赀⑤,为贾人修车费。

公子无以辩,惭忿而归。

【注】:①矜:傲慢,夸耀。

②颠踣:跌倒③:诸,相当于“之于”。

④仆:向前倒下,泛指跌倒。

⑤赀:“通资”,资财,钱财。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线面的句子:官廉,得其情,谓之曰。

11.县官对这起交通事故的具体分析思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A.先举出正面例子,再对比反面例子。

B.先从整体情况说,再分两方面阐述。

C.先假设撞车情形,再推理得出结论。

D.先概括主要原因,再论证次要原因。

12.“公子无以辩,惭忿而归”。

其“惭”是因为________ __,“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10.(3分)县官廉洁,了解了两车相撞的情况,对公子说:11.(4 分)C12.(4分)公子的讹诈被识破(县官明察秋毫)县官不惧权势(不徇私情)静安-青浦:(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

里人疾周①者,入其姓名。

隶往摄之○之,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

”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谒贵游○3可勿往。

”周曰:“往役,义也。

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④而还。

【注释】①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

疾,恨。

②隶,差役。

摄,这里是“传唤”、“征召”的意思。

③谒,拜见。

贵游,泛指显贵者。

④供役,当差,服劳役。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不更.辱乎( ) (2)卒.供役而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12.下列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3分)A.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

B.沈周请差役不要吓到母亲,可见其孝顺。

C.客人认为,凭借沈周的声名本应得到礼遇。

D.沈周将太守的征召当作一次差役来接受。

13.客人和沈周对“谒贵游”的态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客人的建议是为了拒绝太守的征召。

B.客人的建议是要借助显贵者的权势。

C.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

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想攀附显贵者。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10、(1)又/另/还(2)最后/终于(4分)11、太守不知道先生/您,怎么能轻视先生/您到这种程度?(3分)12、A(3分)13 、C(2分)长宁-金山:(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③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