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韦伯音乐剧的艺术魅力
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

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1、韦伯音乐剧创始人介绍韦伯音乐剧的创始人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出生于1948年英国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
父亲当时是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母亲是小提琴家,祖父是男高音歌唱家,弟弟是名大提琴家,姨妈是话剧演员。
11岁的时候第一次走进剧场后,回到家自己就做了一个剧场的小模型。
16岁时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
第二年便进入牛津大学莫德莲学院,在校读了一年左右就辍学。
在校期间他与蒂姆?莱斯相识,后来两人合作共同创作了《约瑟夫和神奇梦幻彩衣》、《巨星基督》、《艾薇塔》等音乐剧。
其中《艾薇塔》被当时的戏剧专家们认为很有可能被永久流传的作品。
2、韦伯音乐剧的特点2.1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
在音乐创作手法上,韦伯将民间的、古典的、流行的手法兼容取精,在乐器上将交响乐与电声乐等融为一体,在声乐上美声与通俗唱法同台演唱。
韦伯把音乐剧最大可能的简化故事情节,能够让观众一目了然。
不仅效果得到大程度的享受,能让观众彻底放松下来,并且寓意深刻。
比如《猫》的表现手法,第一段就用现代管弦乐手法,在众多半音音调组成的不协和音响的背景之上,奏出由电声乐演奏的无调性的旋律,这样新颖创新的漫画式的手法准确刻画出了“非人的”猫的世界,给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比如《鲍里斯――戈杜诺夫》里的“说书人”所表现的活泼,幽默的情趣。
在韦伯的音乐表现手法里,像以上例句中这样?然不同的风格随处可见,举不胜多。
2.2音乐风格与手法的独特性。
我们都知道音乐风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对于韦伯音乐的风格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都知道以撕拉夫民族作曲家为主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美国从二十世纪开始的流行音乐风格,还有德、奥作曲家的古典主义风格,这三种风格已雄霸乐坛,要想在乐坛有新颖的作品,让人能吸收新的音乐活水就很难了。
韦伯的出色之处是吸收了这三大主流的有益的东西,取其精华,去之糟粕,结合社会趋势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迎合了观众的喜爱,最终在欧美地区广泛流行。
剖析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舞台魅力

剖析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舞台魅力《歌剧魅影》是一部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于1986年在伦敦上演。
这部音乐剧以法国巴黎歌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神秘的魅影对歌剧院女主角克里斯廷的爱与控制。
这部音乐剧不仅在剧情和音乐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舞台设计和表演方面也有着令人惊叹的魅力。
本文将剖析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舞台魅力,并探讨其对观众的吸引力。
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舞台设计极具视觉冲击力。
从舞台布景到灯光效果,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华丽而神秘的舞台世界。
在音乐剧中,巴黎歌剧院被还原得栩栩如生,壮丽的建筑和华丽的内部装饰让人仿佛置身于19世纪的巴黎歌剧院之中。
灯光效果的运用也为整个舞台增添了神秘色彩,尤其是在表现魅影的出现和神秘消失等场景中,灯光的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歌剧魅影的诡异和神秘。
歌剧《歌剧魅影》还因其精湛的舞台表演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从演员的演技到舞蹈和歌唱,每一个环节都展现了音乐剧的精湛之处。
尤其是主演们对角色的完美演绎,无论是魅影的神秘与痛苦,还是克里斯廷的美丽与纯洁,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剧中的舞蹈设计也十分精彩,舞者们优美的舞姿和配合默契的动作,为音乐剧增添了不少视觉享受。
音乐剧《歌剧魅影》的音乐和歌曲也为其舞台魅力增光添彩。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天赋得以充分展现,在这部音乐剧中,他创作了多首耳熟能详的金曲,如《音乐之声》、《魅影的传说》等。
这些歌曲既有着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又能与剧情相得益彰,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增添了深度。
配乐和音效的运用也为音乐剧的氛围营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观众在音乐的烘托下更好地融入剧情之中。
音乐剧《歌剧魅影》的成功离不开其对观众情感的触动。
这部音乐剧在塑造角色和表现情感上做得十分到位,观众在观赏这部音乐剧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与角色产生共鸣,体验到他们身上的痛苦和快乐。
剖析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舞台魅力

剖析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舞台魅力1. 引言1.1 概述《歌剧魅影》《歌剧魅影》是一部备受瞩目的音乐剧,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所创作。
该音乐剧首演于1986年在伦敦上演,至今已在世界各地演出超过三十年。
它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歌剧院内隐藏着一位面容丑陋、声音天籁却从未显露面容的音乐天才。
他被称为“魅影”,并对歌剧院的主演歌手克里斯汀娜展开了迷恋和控制。
《歌剧魅影》融合了浪漫爱情、悬疑和音乐元素,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音乐剧不仅在剧情和音乐上引人入胜,更在舞台魅力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舞台设计、服装、灯光效果、舞蹈编排以及音乐与歌剧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通过这些精心打磨的舞台元素,观众仿佛被带入了一个神秘而迷人的世界中。
1.2 音乐剧舞台魅力的重要性音乐剧舞台魅力的重要性在整个演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舞台魅力是音乐剧通过舞台布景设计、服装设计、灯光效果、舞蹈和编排以及音乐和歌剧结合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形式。
它不仅仅是为了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更是为了让观众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感受到角色情感的共鸣和情节的发展。
音乐剧舞台魅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舞台布景设计的神秘氛围能够营造出剧情所需要的环境和氛围,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精美细致的服装设计能够展现角色的个性和特点,使角色更加栩栩如生。
灯光效果的奇妙变化能够为场景和情感的表达增添更多的层次和深度。
舞蹈和编排的精彩呈现能够为音乐剧增添动感和节奏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剧情之中。
音乐和歌剧的完美结合则是音乐剧舞台魅力的精髓所在,通过动人的歌声和悦耳的旋律,使观众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之中,感受到音乐剧带来的美妙艺术体验。
2. 正文2.1 舞台布景设计的神秘氛围舞台布景设计的精细之处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比如巴黎歌剧院的吊灯、华丽的帷幕、雕塑以及各种古典金色镶嵌,每一个元素都彰显出舞台布景设计师的用心和功力。
随着剧情的发展,舞台布景的变化也让观众不断感受到情节的紧张和悬念,让整个演出更加生动和震撼。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歌剧魅影》是一部由安德鲁·洛依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它以法国巴黎歌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
这部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丰富多彩,体现在舞台设计、音乐、剧情和角色等方面。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去详细分析《歌剧魅影》的艺术表现特征。
首先要提及的是舞台设计。
《歌剧魅影》的舞台设计非常精致和华丽,通过精心的布景、灯光和特效来营造出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
整个剧场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19世纪巴黎歌剧院,金碧辉煌的装饰,精美的布景和华丽的服装,都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舞台画面。
《歌剧魅影》还采用了大量的动态舞台布景和特技效果,比如将角色带入幻影的地下水道,又如在主角克里斯汀歌唱时的幻影崩塌画面等,这些都为整个音乐剧增添了许多视觉上的冲击力。
其次是音乐。
《歌剧魅影》的音乐无疑是整部音乐剧的灵魂所在,充满了浪漫、悲伤和神秘的调性。
音乐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歌剧魅影》的音乐在整个音乐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能够烘托氛围,又能够诉说故事。
音乐中的旋律婉转动听,时而柔美动人,时而激昂激情,时而阴鸷神秘,将观众的情感带入到故事中。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中著名的主题曲《魅影的歌》,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使得观众们记忆犹新,它也成为了代表《歌剧魅影》的标志性音乐之一。
再者是剧情。
《歌剧魅影》的剧情具有悲情色彩,充满了浪漫与悲剧。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丝丝入扣,将观众牢牢地吸引住。
故事讲述了年轻的女孩克里斯汀在巴黎歌剧院成为一名女高音,她的音乐才华受到了主演歌剧的青年男高音劳尔的赞赏,两人陷入了爱河。
此时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魅影,他对克里斯汀倾注了全部的痴情,于是产生了角逐与争斗。
故事中的角色性格鲜明,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感情网络。
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人物之间充满了无法调和的矛盾,这种冲突和张力成为了音乐剧的一大亮点。
最后是角色表演。
音乐剧与歌舞电影鉴赏论文

浅析音乐剧的艺术魅力——以韦伯《贝隆夫人》为例鉴赏姓名:安康学号:5110159009论文摘要:音乐剧是一种包含音乐、戏剧、舞蹈和美术等诸多艺术元素的综合性艺术。
《贝隆夫人》是其中的一部优秀作品,其作者音乐剧大师韦伯凭借一系列伟大作品成为当代音乐剧乐坛上的领军人物。
本文将以韦伯的作品《贝隆夫人》为例,通过介绍韦伯音乐剧的特点、音乐剧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征,以及细部设计等来浅析音乐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音乐剧;贝隆夫人;安德鲁·劳埃德·韦伯;艺术魅力正文: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元素的独特艺术形式即以音乐唱腔和形体表演来演绎故事推动情节。
音乐剧产生于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 当时被称作小歌剧或民间歌剧直到19世纪后期人们才开始引用音乐剧这一名称到了20世纪中期它已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戏剧演出形式。
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触合为有机的统一体的艺术。
音乐剧,按字面理解,应为音乐的戏剧。
但实际上它还融入了大量其他的艺术元素。
就音乐而言,既有美声又有通俗,既有传统的管弦乐队,又有电声、爵士以及各类混编乐队。
同样舞蹈语汇也是如此,芭蕾、踢踏、迪斯科现代舞都可融入其中。
因此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元素的独特艺术形式,即以音乐唱腔和形体表演来演绎故事、推动情节。
它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歌剧的现代舞台剧,其特点是触汇各种音乐形式大胆采用通俗唱法,强调戏剧表演艺术员活运用舞蹈语言。
音乐剧由于这种艺术形式不拘一格充分体现多样化的特点在现代化大都市极受欢迎。
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 它的诱惑是挡不住的。
自从1728年第一部音乐剧《乞丐的歌剧》问世以后,这一与工业文明相联系熔音乐、戏剧、舞蹈、美术、魔术、杂耍于一炉兼其艺术、娱乐、商业价值的艺术新贵很快就征服了世界。
梦幻天籁般的歌曲旋律、诙谐浪漫的戏剧情节、美轮美英的舞台布景、炫人眼目的魔术杂耍, 已经被全世界爱好音乐的人士所接受,人们为之着迷, 为之疯狂纷纷赶往剧场。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歌剧魅影》是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一部音乐剧,首次于1986年在伦敦上演。
这部作品经过多年的演出,依然受到观众和艺术界的赞誉。
《歌剧魅影》的艺术表现特征较为突出,其音乐、舞台设计、服装和表演都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该音乐剧的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以其独特而华丽的音乐风格而闻名,而《歌剧魅影》更是展现了他的音乐才华。
音乐剧中的歌曲旋律优美,旋律线条清晰,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
歌剧魅影的主题曲“魅影的幽灵”、克里斯汀的“想念”,拉乌尔的“音乐会”,都成为了音乐剧的经典曲目,让人难以忘怀。
韦伯在音乐剧中的运用了壮丽的管弦乐队和歌剧式的合唱,使得整个音乐剧的音乐气势磅礴,令人为之动容。
音乐剧的舞台设计也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特征。
《歌剧魅影》的舞台设计简直可以说是视觉盛宴。
从灰扑扑的地牢到闪亮的歌剧院,再到神秘的幽灵藏身的地方,每一个场景都设计得精美绝伦,充满了悬念和惊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魅影的藏身之处的设计,如悬臂、暗道、吊桥等,都展现了设计师的巧思和匠心,为观众呈现了极致的艺术享受。
音乐剧中用抽象的影子来展现魅影的幽灵形象,更是为音乐剧增添了一份神秘和难以预测的艺术感。
除了音乐和舞台设计,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服装也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剧中,角色的服装设计既符合了19世纪的欧洲贵族社会,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克里斯汀的白色晚礼服,魅影的黑色斗篷,都成为了音乐剧中不容忽视的艺术元素。
服装的设计与舞台情节相辅相成,呈现出了不同的人物特征与角色关系。
音乐剧中人物的服装设计不仅是外貌的展示,更是人物性格与情感的外化,给音乐剧增添了更多的戏剧张力和情感共鸣。
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表演也是其艺术表现的亮点。
音乐剧中的演员凭借着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表演功底,将音乐剧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魅影歌剧艺术赏析

魅影歌剧艺术赏析魅影歌剧是一部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首次在1986年在伦敦上演。
这部音乐剧以法国小说家加斯顿·勒鲁的小说《魅影》为基础,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和浪漫的故事。
魅影歌剧的音乐和舞台设计都备受赞誉,成为了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魅影歌剧的音乐。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以其精湛的音乐才华而闻名,他为这部音乐剧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
其中最著名的歌曲莫过于“魅影的歌声”和“思恋你”。
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深情动人,能够深深触动听众的心灵。
此外,魅影歌剧的音乐还融合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元素,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的时尚气息。
除了音乐外,魅影歌剧的舞台设计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舞台设计师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将19世纪巴黎的街道、歌剧院和地下水道等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特别是魅影的藏身之处——地下水道的设计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通过灯光、布景和特效的完美结合,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诡异的世界,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
舞台上的服装和化妆也十分精致,每一个角色的形象都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魅影歌剧最让人难忘的地方莫过于其深刻的情感表达。
故事讲述了一个天才音乐家魅影和歌剧女主角克里斯汀之间的爱情故事。
魅影因为长相丑陋而被社会所排斥,但他的音乐才华却是无与伦比的。
他为了保护克里斯汀,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手段。
而克里斯汀则陷入了对魅影和歌剧院老板的感情纠葛之中。
整个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不由得为主人公的遭遇感到心痛。
总的来说,魅影歌剧是一部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其音乐、舞台设计和情感表达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它不仅在音乐剧界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成为了流行文化中的经典代表之一。
在未来的岁月里,相信魅影歌剧会继续为观众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感动。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歌剧魅影》是一部备受喜爱的音乐剧,它具有许多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
从音乐、舞台设计到舞蹈和表演,每个方面都展现出该音乐剧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本文将就《歌剧魅影》的音乐、舞台设计和表演等方面的艺术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读。
音乐是《歌剧魅影》的灵魂所在。
该音乐剧的音乐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而他的音乐风格和作曲技巧正是该音乐剧的一大特色。
韦伯的音乐既融合了古典音乐的精华,又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使得其音乐不仅严肃典雅,而且富有时代感和流行气息。
韦伯擅长运用音乐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他的旋律优美动人,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可以使观众在欣赏音乐剧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在《歌剧魅影》中,观众可以听到各种风格迥异的音乐,有华丽的歌剧唱段,也有动感的流行乐曲,这种音乐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为整个音乐剧增添了不少魅力。
除了音乐,舞台设计也是《歌剧魅影》的一大亮点。
该音乐剧的舞台设计非常华丽和精美,舞台布景、灯光效果和特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人心。
剧中幽暗的地下水道、神秘的歌剧院舞台、奢华的贵族宴会等场景都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该音乐剧还通过布景和灯光的变化,将故事情节的不同场景和氛围进行了完美地再现,这不仅增强了音乐剧的戏剧感和真实感,而且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舞蹈和表演也是《歌剧魅影》的艺术表现特征之一。
音乐剧中的舞蹈动作优美、舒展而富有戏剧性,与音乐和故事情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歌舞表演,而且能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起伏和内心变化。
音乐剧的演员们的表演技巧也非常出色,他们不仅要唱得动情动听,而且还要通过表情和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这不仅需要演员具有良好的歌舞演技,还需要他们有出色的表演技巧。
在《歌剧魅影》中,观众可以看到一场场动人的表演,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音乐剧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有着广阔、丰富的内涵和时尚多变的性格,是伴随着现代都市文化娱乐的需要而兴起的戏剧样式。
它重在流行与时尚的魅力,而根据剧情和舞台氛围的需要来确定适用的音乐和舞蹈成分,选择相宜的形式来创作。
音乐剧历经了百年历史的积淀与演化,现已成为集多元艺术为一身,极富时代感和娱乐性的国际化戏剧艺术。
音乐剧大师韦伯是音乐剧的集大成者,是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艺术家,他总是在不断寻找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他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融入许多音乐剧作品中,使音乐剧中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
韦伯出生在英国南肯星顿的一个音乐世家,致使他从小就领略到了舞台的艺术魅力,有着较好的音乐修养,对音乐有着其独特的见解和体会,他的每部音乐剧都流露着自己特有的个性魅力,而且大多作品都是很大众化的、通俗化的,但其中又穿插着流行与古典音乐,往往使许多观众都被这份独特的韵味所吸引,由此可见,韦伯音乐剧的艺术魅力是何其的巨大。
一、音乐剧的含义及特点(一)音乐剧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综合艺术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
①它是在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经过百余年的积淀、演化,音乐剧现在已成为集多元艺术于一身、极富时代感和娱乐性的国际化戏剧艺术。
例如A.L韦伯的音乐剧《猫》,目前,《猫》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剧,也是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头连续公演最长的舞台剧,在剧中值得一看的不只是绚烂的灯光,还有华美的舞蹈,还有最能吸引观众的歌词。
《猫》的世界旅行从欧洲、美洲、澳洲到日本等地,世界各地的观众都对其赞不绝口,并对剧中的音乐、舞蹈等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戏剧艺术了。
音乐剧兴起于19世纪末的英国,是由西方的喜剧歌剧和轻歌剧(又称“小歌剧”)演变而成。
世界上最繁密的音乐剧演出集中在英国伦敦西区和美国纽约的百老汇。
20世纪30.、40年代,由于受到欧洲轻歌舞剧和爵士乐的影响,百老汇音乐剧融入了爵士乐等因素。
在1960年代,披头士和摇滚乐冲出英国走向世界,各国的音乐剧中都将摇滚乐和轻音乐融入其中,前卫剧场的观念渗入主流作品。
即到现在,音乐剧更是加入了电子音乐等流行因素,音乐剧的魅力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出来。
(二)音乐剧的戏、乐、舞根据音乐剧的发展历史来看,最早的音乐喜剧都是戏剧、音乐与舞蹈这三者的结合。
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音乐剧的形式组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产生了更加丰富的组合模式剧目,但是戏剧、音乐、舞蹈仍然是音乐剧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音乐剧常以扣人心弦的情节为支撑”,剧本作为音乐剧的载体,诠释了整个音乐剧的故事情节以及表达思想。
剧本除了完成介绍剧情、渲染气氛的基本任务外,还可以起到强化戏剧冲突,加强巨作感染力的效果。
正是戏剧部分中那完美的框架和线索、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才使音乐剧作品能够真正地走入大众的心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音乐剧的剧本通常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来源于现实生活写照。
二,来源入剧作家的灵光闪现。
三,来源于名篇名作的改变。
音乐剧中的音乐与歌剧中的音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音乐剧中的音乐必须具有起码的戏剧性,它必须生成于情节发展当中,符合人物性格以及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特定的感情抒发需要。
音乐剧的音乐也多元化的去融入更多的潮流因素,即音乐剧中音乐的通俗化,上世纪30,40年代,由于美国黑人爵士乐的兴起与流行,许多音乐家将其融入到音乐剧中,爵士乐成为音乐剧的“音乐俗语”。
上世纪60,70年代,音乐家们将风靡当时的披头士,摇滚乐,轻音乐加入到音乐剧当中,更加符合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喜好,亦诞生了更多经典的音乐剧曲目。
在音乐剧的整体结构当中,音乐的情感性使音乐剧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总体来说,音乐在音乐剧中处于灵魂的地位。
舞蹈是音乐剧的重要表现形式,相别于歌剧舞蹈的穿插性和色彩性。
音乐剧中的舞蹈有时或主导推动整个音乐剧的情节发展、展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性格、揭示角色情感,或与对话,音乐共同完成上诉作用。
在众多的经典音乐剧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音乐剧中的舞蹈也紧随音乐剧发展的脚步,与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融合和吸收符合时代潮流的艺术舞蹈,风格在各个时期也各不相同。
如以娱乐欢快的爵士舞和踢腿舞风格为代表的二三十年代;以高贵典雅的芭蕾舞风格为代表的四十年代;以激情四射的民族舞蹈和爵士舞蹈风格的五六十年代。
由于这些风格不同的舞蹈形式的存在,音乐剧才呈现出更加丰富缤纷的舞台变现效果。
总的来说,音乐剧不会一成不变的使用某种舞蹈形式,编舞大师们往往可以巧妙地将多元化的舞蹈形式和剧情音乐自然流畅的融合在一起,烘托出音乐剧的感情色彩。
二、伟大的音乐剧大师—A.L.韦伯(一)韦伯简介A.L.伯出生在英国南肯星顿的音乐世家,它从小就领略了舞台的魅力。
韦伯是音乐剧创作的集大成者,他把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进行完美的结合,使古典音乐中传达着流行因素,而流行音乐中也采用古典音乐的表现手法及叙事原则。
韦伯有着极好的古典音乐修养,但他没有走艰难高深的路。
虽然熟悉现在作曲方法流派,但他选择的却是通俗的、大众的形式,因此,他的音乐剧作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以《猫》和《歌剧魅影》为代表的现在派音乐剧,与歌剧、舞剧比起来,他在音乐与舞蹈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流行元素,并将欣赏性放在第一位,使戏剧表演更加通俗化、大众化、现代化。
(二)韦伯音乐剧作品的表现手法极其风格特征音乐剧是一种集合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效果等多方面元素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韦伯总是能够将诸多的音乐元素,舞蹈风格等进行吸收,并且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形成能够体现自己鲜明特色音乐剧风格,并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且为之经典的视听盛宴。
1、综合性以韦伯的经典音乐剧《猫》为例,在该音乐剧中,韦伯并不是简单的将各种音乐风格“大杂烩”式的揉捏在一起,而是经过韦伯的精心“调配”编制。
韦伯将动听悦耳的音乐旋律、激情洋溢的舞蹈、情节丝丝入扣的剧本情节、炫烂夺目的舞台灯光效果进行完美的结合,使之成为一个严谨的整体,使《猫》这部作品看似与传统的歌剧,话剧,舞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有崭新的舞台表现形式。
2、现代性在《猫》这部作品中,人们很难发现以往的音乐剧中那些传统音乐剧中惯用的美声和声唱法、踢踏舞和芭蕾舞,取而代之的是当时所流行的通俗唱法、现代舞和爵士舞,这些改变使得《猫》这部作品更加轻易的走进观众的生活,引起观众的共鸣,使得观众们更加容易去接受这部音乐剧。
音乐和舞蹈仅仅是《猫》这部作品现代性的一个方面,在舞台效果以及灯光效果的应用上,韦伯也使用了大量的当时先进的技术水平,使得音乐剧的视觉冲击更加强烈,艺术表现效果更加华美炫目。
3、多元性韦伯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方面将摇滚、爵士等现代因素奇妙地融入古典歌剧当中,令阳春白雪别添生趣;另一方面亦保留了大量优美抒情的长调唱腔,而这正是歌剧古典美的感人魅力所在,从而使其作品能够超越美式音乐剧原有的那种轻快欢乐却嫌轻浮草率的风格,在百老汇的舞台上独树优雅而不失激情的曲风乐韵。
音乐剧《猫》摒弃了传统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传统的古典唱法与现代的通俗唱法相糅合。
在音乐风格上也是独具一格,没有固定的模式进行约束。
在《猫》这部作品中,人们能发现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布鲁斯、灵魂乐、说唱乐等等,舞蹈方面也能够找到现代舞、爵士舞等。
所以说《猫》绝对是一部多元化的舞台艺术。
4、灵活性韦伯音乐剧的灵活性在韦伯的音乐剧作品中,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音乐元素以及音乐风格,这些庞大的元素集合在一块,却不会让人觉得混沌和混乱。
韦伯灵活的将各个音乐元素自由的组合在一起,表现出更加强大的音乐魅力。
并且韦伯从不拘泥于世俗,思维大胆创新,在音乐的创作、乐器伴奏和语言的选择上,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
5、大众娱乐性音乐剧与传统的歌剧,舞剧不同,它是一种面向更加广大的群体的一种通俗化的艺术形式,音乐剧本身具有很大的娱乐性。
它将大众的欣赏趣味、欣赏要求放在第一位,力求给观众强烈的视听效果和全方位的审美享受,给人带来一种更大的娱乐快感。
因此,韦伯的音乐剧在艺术风格上,往往是轻松,诙谐,幽默的风格为主,使作品更加平易近人,能让观众们很容易的去接受它,在艺术语言上力求简明通畅。
6、商业操作性音乐剧是以面向更加广大的大众的一种娱乐形式,它发展到今天如此大的规模、都是以优秀的商业化操作来实现的。
音乐剧不会轻易的去出售舞台表演的音像录制品,只有当它演绎到一定的程度才会被搬上银幕,在版权方面的处理也是十分精细和商业化的,在制作过程和雇佣演员时都会把商业利益摆放在相当突出的位置。
在20世纪的世界乐坛中,在以先锋派为代表的高雅音乐和以商业音乐为代表的通俗音乐之间,形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局面。
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韦伯的音乐剧却成为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奇葩。
韦伯音乐剧既不像普通商业剧那样媚俗和浅薄,也不像先锋派音乐那样故弄玄虚、玩弄音响游戏。
韦伯所制作的音乐剧在商业领域所取得的票房成绩令人叹为观止,创作出了像《猫》、《歌剧魅影》等之类不论在票房成绩以及巡演时间上都经久不衰的经典传奇。
虽然韦伯在音乐剧的原创上略有欠缺,但仍然不可否认他开创了一个音乐剧的新时代。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韦伯带给了世人一个又一个的传世经典,谱写出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
在这个快速淘汰的后资讯时代里,韦伯引领了风骚30余年,至今人们仍然传唱着“回忆”、“阿根廷,为我哭泣”等经典歌曲,韦伯作为音乐剧发展道路上出现的一个“奇才”、“怪才”、“鬼才”,作为音乐剧发展道路上闪现出的一朵奇葩,将音乐剧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去。
使音乐剧游离于流行与古典之间,使音乐剧闪烁出更加炫目的光芒。
三、韦伯音乐剧的特点韦伯的音乐剧优美流畅,绝美动人,以历久弥新的旋律,引人动情的故事题材,声光完美的舞台效果以及千挑百选的演员阵容而取胜,因而被称为“旋律大师”。
从这些旋律优美,动人魂魄的音乐里,能感受到他在艺术上所倾注的全部激情。
即使是第一次欣赏韦伯的音乐剧,也能让所有观众感受到他音乐剧作品中三个鲜明的特点:(一)首先,是题材的开放性:传统的美国音乐剧以歌舞娱乐为主,剧中大多数都少不了轻歌曼舞,逗趣搞笑,以至插科打诨、打情骂俏的场面。
韦伯在音乐剧上引入了许多方面的题材。
除了爱情题材之外,还大胆创作了政治题材的《庇隆夫人》、童话题材的《猫》、惊险题材的《歌剧院的幽灵》等等。
面对于传统美国音乐剧的不同,不少人指出韦伯的作品“不像音乐剧”,但他却力排众议、坚持创作,并最后获得了成功。
由于韦伯创作的巨大影响,甚至从根本改变了欧美观众历来对音乐剧的传统观念。
人们不再把音乐剧看作是仅供消遣的轻松音乐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的音乐剧甚至可以包括原来传统的歌剧表现的所有内容,形式上更加灵活,从而成为表现内容更加宽泛的综合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