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演变史 PPT
合集下载
戏剧理论 中国戏剧史课件

其他经典中国戏剧作品分析
总结词
涵盖了元曲、明清传奇等不同时期的经 典作品,展示了中国戏剧的丰富多样和 演变发展。
VS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作品的特点和主题,进行了深入 的分析和探讨,展示了中国戏剧的独特魅 力和文化价值。
05
当代中国戏剧的现状与挑 战
当代中国戏剧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多元化发展
当代中国戏剧逐渐呈现出多元化 的发展趋势,各种类型的戏剧作 品不断涌现,包括传统戏曲、话
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对西方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主义戏 剧理论的基础。
莎士比亚与现实主义戏剧理论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 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涵 盖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多种
风格。
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性 洞察和丰富的社会内涵,通过复 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来展现人性
的善恶与发展,出现了众多的剧种和 流派,如昆曲、京剧等,这一时期的戏曲表演艺术达到了 高峰。
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与特色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京剧
作为中国最大的戏曲剧 种,京剧以其表演艺术 的高度和历史的厚重感 而著称。其表演注重唱 、念、做、打,融合了 多种艺术形式,如歌舞 、音乐、舞蹈等。
戏剧理论 & 中国戏剧史 课 件
目 录
• 戏剧理论概述 • 中国戏剧史概述 • 重要戏剧理论家及其观点 • 中国经典戏剧作品分析 • 当代中国戏剧的现状与挑战 • 戏剧理论与中国戏剧史的相互影响
01
戏剧理论概述
戏剧的定义与特性
戏剧的定义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综合了文学、 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以塑造人物、表达思想、传递情感为目的 。
世界戏剧园林中的奇葩——中国古典戏曲ppt

世 界
中国古典戏曲
三
大 古希腊悲喜剧
古 剧
印度梵剧
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 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 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 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 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 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中国古典戏曲发展脉络
宋元 明清 代代 清代 南杂 传花 戏剧 奇部
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 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 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 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 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 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 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 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 属【正宫】。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 武打和舞蹈。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 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 “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白 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 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元 关汉卿
曲 马致远 四 大 郑光祖 家 白朴
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元
散曲
唱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曲 杂剧(散曲+“科”+ 唱+演
“白”)
元杂剧的体制
结音 角 程 构乐 色 式
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 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 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 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 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 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 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每本杂剧的 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 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 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中国古典戏曲
三
大 古希腊悲喜剧
古 剧
印度梵剧
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 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 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 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 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 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中国古典戏曲发展脉络
宋元 明清 代代 清代 南杂 传花 戏剧 奇部
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 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 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 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 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 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 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 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 属【正宫】。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 武打和舞蹈。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 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 “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白 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 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元 关汉卿
曲 马致远 四 大 郑光祖 家 白朴
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元
散曲
唱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曲 杂剧(散曲+“科”+ 唱+演
“白”)
元杂剧的体制
结音 角 程 构乐 色 式
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 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 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 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 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 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 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每本杂剧的 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 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 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中国戏曲的简介PPT课件

汉剧
• /
• ,
·
传取 情胜 ,; 声旦 情行 并唱 茂腔 。绚
丽 多 彩 , 以 声
以七二 雍小旦 容、、 的八三 表贴净 演、、 和九四 醇夫末 厚、、 深十五 沉杂丑 的;、 唱末六 腔脚外
角 色 行 当 分 为 十 大 行 : 一 生 、
锣 , 节 奏 感 强 , 气 氛 强 烈 。
小或 打缺 和。 串它 打打 。法 其多 中样 ,, 串分 打为 配大 以打 马、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 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刘海住在武武陵丝瓜井,家有双 目失明的老母亲,生活非常贫困,靠着忠厚和勤劳, 他不仅支撑起家里的生活,还赢得了狐仙的爱慕。 狐狸变化的少女胡秀英,爱慕刘海勤劳、朴实。刘 海上山砍柴,秀英暗中相帮,刘海感觉奇怪,却四 处找不见人。刘海卖柴回家,路遇秀英,互道姓名 及家境后,秀英向刘海吐露爱慕之情。刘海觉得双 方贫富相差悬殊,当即表示拒绝。但秀英拦路不放。 刘海叫秀英答应三件事方与成婚:第一,要侍奉双 目失明的婆母;第二,要劳动;第三,要找个媒人。 秀英都答应了。于是,以柳树为媒,山作证,在山 林中二人结为夫妻,双双转回家中。
• 淮剧语言是以今江淮官话的方言为基调,并兼顾附 近的淮安、盐阜春草闯堂等地方言
• 淮剧唱腔除了新淮调、新悲调等主要唱调外,尚有 〔南昌调〕、〔淮悲调〕、〔春调〕、〔十字调〕、 〔下河调〕、〔叶子调〕等腔调,以及部分来自民 歌、小曲的调子,如〔磨房调〕、〔补缸调〕、 〔跳槽调〕、〔八段锦〕、〔蓝桥调〕等。
步法和身段比较丰富长于扇子和手巾的运用拥有表现农村生活的各种程式湖南花鼓戏虽说后来发展有了生旦净丑诸行当但小旦小生小丑仍占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湖南花鼓戏花鼓戏是湖南最著名的戏种源出于汉族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作为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
中国戏曲ppt课件

中国戏曲ppt课件
2024/1/26
1
2024/1/26
• 中国戏曲概述 • 戏曲表演艺术 • 戏曲音乐与唱腔 • 戏曲舞台美术 • 经典剧目赏析 • 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
01
中国戏曲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特点
2024/1/26
定义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 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
感谢观看
2024/1/26
28
2024/1/26
10
03
戏曲音乐与唱腔
2024/1/26
11
声腔与板式
声腔
戏曲音乐的基础,不同剧种有不同的 声腔体系,如京剧的西皮、二黄,川 剧的高腔、昆腔等。
板式
声腔中的节奏形式,通过板眼(强拍 和弱拍)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 气氛,如京剧中的原板、慢板、快板 等。
2024/1/26
12
乐器与伴奏
传统剧目的传承方式
探讨传统剧目如何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式进行传 承,并分析这些传承方式的优缺点。
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如建立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传承人制度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 实施效果。
25
新编剧目的创新与发展
1
新编剧目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分析新编剧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 如反映时代精神、探索新的表演手法等。
14
04
戏曲舞台美术
2024/1/26
15
布景与道具
2024/1/26
布景
戏曲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象征性,常采用象征性物件或局部景象来代表整体环境 ,如以山水画代表室外景象,以桌椅代表室内环境。
2024/1/26
1
2024/1/26
• 中国戏曲概述 • 戏曲表演艺术 • 戏曲音乐与唱腔 • 戏曲舞台美术 • 经典剧目赏析 • 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
01
中国戏曲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特点
2024/1/26
定义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 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
感谢观看
2024/1/26
28
2024/1/26
10
03
戏曲音乐与唱腔
2024/1/26
11
声腔与板式
声腔
戏曲音乐的基础,不同剧种有不同的 声腔体系,如京剧的西皮、二黄,川 剧的高腔、昆腔等。
板式
声腔中的节奏形式,通过板眼(强拍 和弱拍)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 气氛,如京剧中的原板、慢板、快板 等。
2024/1/26
12
乐器与伴奏
传统剧目的传承方式
探讨传统剧目如何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式进行传 承,并分析这些传承方式的优缺点。
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如建立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传承人制度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 实施效果。
25
新编剧目的创新与发展
1
新编剧目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分析新编剧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 如反映时代精神、探索新的表演手法等。
14
04
戏曲舞台美术
2024/1/26
15
布景与道具
2024/1/26
布景
戏曲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象征性,常采用象征性物件或局部景象来代表整体环境 ,如以山水画代表室外景象,以桌椅代表室内环境。
中国现当代戏剧欣赏-PPT模板

二、中国现当代戏剧欣赏实例
【赏析】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雷雨》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悲剧, 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雷雨》一共四幕,本书节选的是第二幕,是解开谜团 的部分。这部分戏的构思独具匠心,在周公馆的客厅里,作 者用回顾和穿插的手法,把现实与过去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一环套一环地使矛盾冲突尖锐化,从而逐步把戏剧推向高潮。 作者巧妙地利用周鲁两家几十年间的恩恩怨怨,非常自然地 展示了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阶级关系,深刻揭露了周朴园 罪恶的一生。剧中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潜台词丰富,人物 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戏剧主题也得到了深刻的表现。
文学欣赏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2 页
中国现当代 戏剧欣赏
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戏剧欣赏实例
第3 页
一、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发展→(一)现代戏剧
中国现代戏剧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致形成了两股创作潮流:一是20世纪初诞生后又逐渐成长 起来的现代话剧,一是从古典戏曲、西洋歌剧和话剧中吸取营养而形成的歌剧,二者在现代戏剧舞台上 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读者和观众。
“文革”十年,中国基本上没有戏剧创作,所谓的“样板戏” (《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智取威虎山》 同歌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被称作“八大样板戏”)虽家喻户晓,也不过是当权者推行专制主 义的一种工具而已。
“文革”结束后,戏剧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政治化的倾向被对 艺术本体的关注所替代,出现了一批面貌一新的优秀剧目,例如: 《于无声处》《假如我是真的》《桑树坪纪事》《狗儿爷涅槃》 《绝对信号》等。
在国内,先后出现了进化团、新剧同志会、春阳社等, 演出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或题材的“文明戏”。“文明戏” 的特点是:内容上与时事政治、民事生活紧密相关,追求 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形式上弃除了歌舞,以人物对话 为主。
中国戏剧PPT

CATALOG
➢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 History of Chinese Opera Development ➢ Classification of Opera ➢ The Inheritance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Opera
1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Comprehensiveness, virtuality and stylization are the main art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operas. These characteristics, condense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constitute a unique view of drama, making Chinese opera shine its unique artistic brilliance on the great stage of world opera culture.
Tang dynasty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the unprecedented integration of North and South cultures and large-scale exchang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created a good social atmosphere for the prosperity of literature and art. Haiyou comic performances in the Pre-Qin Dynasty evolved into military operas, which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theatrical style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classifications of the roles and acts in the military play are relatively clear, and there are relatively fixed design arrangements in the plot.
➢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 History of Chinese Opera Development ➢ Classification of Opera ➢ The Inheritance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Opera
1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Comprehensiveness, virtuality and stylization are the main art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operas. These characteristics, condense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constitute a unique view of drama, making Chinese opera shine its unique artistic brilliance on the great stage of world opera culture.
Tang dynasty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the unprecedented integration of North and South cultures and large-scale exchang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created a good social atmosphere for the prosperity of literature and art. Haiyou comic performances in the Pre-Qin Dynasty evolved into military operas, which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theatrical style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classifications of the roles and acts in the military play are relatively clear, and there are relatively fixed design arrangements in the plot.
中国现代戏剧.ppt

双元中心的网状 式结构。
2.主题结构 A.表层结构:社会矛盾冲突——新旧思想冲突,阶级 利益冲突 B.深层结构:对人性的探究,对“人生之谜”的索解 ――爱情纠葛,亲情冲突,性格矛盾,命运安排
3.主要人物
A.周朴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怪胎——积攒原 始资本的残酷——封建家长的专横自私——人性的挣扎 和复归
派 新剧”。
早期剧作
早期话剧文学的最初成果是“社会问题剧”。 1.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终身大事》,开“社会问题 剧”之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话剧作品,拉开了中国现 代话剧创作的序幕。 2.陈大悲的《幽兰女士》从一个家庭着眼来分析社会问题。 3.欧阳予倩在自己的剧作中,首创了中国轻松喜剧形式.《泼妇》
没有喝。 朴 为什么? (停,向四凤)药呢?
蘩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朴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 ―― (向四凤)药 还有么?
四 药罐里还有一点。 朴 (低而缓慢)倒了来。 蘩 (反抗的)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朴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朴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
中国现代戏剧
(1917~1949)
第六章 20年代的戏剧
一、中国现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剧的萌芽与诞生 1.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是最早对中 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剧社。主要成员有 李叔同 ,他们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和根据林纾的翻 译小说改编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 2.1910年底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 优秀戏剧人才,这是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演出所谓“天知
7.丁西林的喜剧
2.主题结构 A.表层结构:社会矛盾冲突——新旧思想冲突,阶级 利益冲突 B.深层结构:对人性的探究,对“人生之谜”的索解 ――爱情纠葛,亲情冲突,性格矛盾,命运安排
3.主要人物
A.周朴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怪胎——积攒原 始资本的残酷——封建家长的专横自私——人性的挣扎 和复归
派 新剧”。
早期剧作
早期话剧文学的最初成果是“社会问题剧”。 1.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终身大事》,开“社会问题 剧”之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话剧作品,拉开了中国现 代话剧创作的序幕。 2.陈大悲的《幽兰女士》从一个家庭着眼来分析社会问题。 3.欧阳予倩在自己的剧作中,首创了中国轻松喜剧形式.《泼妇》
没有喝。 朴 为什么? (停,向四凤)药呢?
蘩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朴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 ―― (向四凤)药 还有么?
四 药罐里还有一点。 朴 (低而缓慢)倒了来。 蘩 (反抗的)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朴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朴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
中国现代戏剧
(1917~1949)
第六章 20年代的戏剧
一、中国现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剧的萌芽与诞生 1.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是最早对中 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剧社。主要成员有 李叔同 ,他们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和根据林纾的翻 译小说改编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 2.1910年底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 优秀戏剧人才,这是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演出所谓“天知
7.丁西林的喜剧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戏曲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文化传承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传承 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瑰宝
戏曲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其表演艺术具有高度的规范化和程式化,体现了 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同时,戏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意境和场景氛围。同时,舞台布景还具有象征意义,如山水、云雾等元
素,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情感。
03
经典剧目与剧情简介
《牡丹亭》剧情简介及分析
剧情简介
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并相爱,醒来后因思念柳梦 梅而病逝。柳梦梅得知杜丽娘的死讯后,掘坟救活了她 ,最终二人结为夫妻。 《牡丹亭》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爱情的力量,展现了 人性对于自由和爱情的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戏曲
科普介绍
授课人:XXX
日期:XXX
➢ 戏曲概述与历史发展 ➢ 戏曲表演艺术形式与技巧 ➢ 经典剧目与剧情简介 ➢ 戏曲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 ➢ 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价值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01
戏曲概述与历史发展
戏曲定义及特点
戏曲定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融合了唱 、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 以虚拟化的舞台、程式化的表演和规 范化的服饰为特点。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分析
剧中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
《西厢记》剧情简介及分析
剧情简介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张生与崔莺莺在普救寺相遇并一见钟情,随后张生通过书信向崔莺莺传情。崔莺莺的母亲为了家族利益 要将她许配给郑恒,但崔莺莺却爱上了张生。经过一系列波折,张生与崔莺莺终于结为夫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朴和他的作品
白朴,1226至1306年,由 山西迁至河北正定,出身官僚士 大夫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 专攻词赋. 。共写过15种剧本, 现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 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 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 双雕》的残折。白朴的剧作,题 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 韵事。悲剧写得悲哀怛侧,雄浑 悲壮;喜剧写得起伏跌宕,热情 奔放。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 成功之作
关汉卿和他的作品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不详。一生“不屑 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 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 着密切联系。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 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 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他的笔触,诉说着民众 的困苦与无奈;又将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 的女性身上。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 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 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其中《窦娥冤》、 《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 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 作。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起源于原始歌舞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 的角抵戏。 南北朝出现了歌舞与表演 结合的歌舞戏,如《踏摇 娘》。 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 特点的参军戏;宋代出现 娱乐场所瓦舍、勾栏,民 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 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 “宋杂剧”。 金代,北方“金院本”, 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 北方形成“北杂剧”,南 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 戏曲形成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宋元南戏和北杂剧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 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 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 一带的民间,13世纪北杂剧 在北方中原形成。它是在宋 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 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 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 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 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 现民间故事。
关汉卿
马致远和他的作品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大都 (今北京)人。晚号“东篱”,以示 效陶渊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官。马 致远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 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 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 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 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 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 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 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 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却长 期无果。《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 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 种。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
——元杂剧
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 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 高的文学水准,元曲和唐诗 宋词并称。关汉卿、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杂 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 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 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 北杂剧的表演则显示出戏曲 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 民间气息。
中国戏剧发展概述
一、戏剧基础知识
1. 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 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 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4、戏剧分类:
戏剧分类
1、 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 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 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 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 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 西)、黄梅戏(安徽)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
《西厢记》 中的崔莺莺
元杂剧的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 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 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 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 徕儿(小厮)。
二、中国戏剧的发展 Nhomakorabea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 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 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 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 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 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 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 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 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郑光祖和他的作品
郑光祖,山西襄汾县人,是 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元杂剧四大家之一。早年习 儒为业,后授杭州路为吏, 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 场人物交往,官场生活艰难。 开始杂剧创作。写过18种杂 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 有《迷青琐倩女离魂》、 《刍梅香骗翰林风月》、 《醉思乡王粲登楼》、《辅 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 三战吕布》等。从这些保留 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 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 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
王实甫和他的作品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 元代前期又一位伟大的剧作 家,生平事迹不详。据各种 记载推断,王实甫的生活时 代晚于白朴、关汉卿,基本 与马致远同时。 王实甫所作的杂剧,名目 可考的共13种。今存有《崔 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 正风雪破窑记》、《四丞相 歌舞丽春堂》3种,而五本二 十一折的《西厢记》则是他 最著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