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合集下载

基因操作,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的关系

基因操作,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的关系

基因操作,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的关系
基因操作是指对基因进行人为干预和处理,以改变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方式。

基因操作的方法包括基因修饰、基因敲除、基因添加等。

它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改良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重组是指将不同来源的基因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基因重组可以用于生产新的蛋白质、疫苗、抗生素等,也可以用于改良作物、畜禽等的性状。

基因工程是指利用基因操作和基因重组技术,对生物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以实现特定的目标。

基因工程可以用于生产药物、农业生产、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

因此,基因操作、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是互相关联的概念,它们在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 1 -。

高一生物必修课件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高一生物必修课件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都可以用来创造新的 生物性状或改良生物品种。
两者区别
9字
基因重组是自然发生的,而 基因工程是人工操作的。
9字
基因重组的结果具有不确定 性,而基因工程可以精确设 计和控制。
9字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同一物 种内,而基因工程可以跨物 种进行。
9字
基因重组不需要额外的工具 或技术,而基因工程需要依 赖特定的工具和技术,如限 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等 。
高一生物必修课件基因重组和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汇报人:XX
20XX-01-13
CONTENTS
• 基因重组 • 基因工程 • 基因工程应用 •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关系 • 实验: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操
作实践
01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概念
基因重组定义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 合。
05
实验: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操作实践
实验目的与原理
目的
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
原理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内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两种方式。基因工程则是通过人工手段对 基因进行改造和重组,实现特定性状或功能的表达。本实验将通过模拟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操作,加深对相关原 理的理解。
重组DNA分子的导入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使目的基 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通过PCR、Southern杂交等方法检测目的 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并表达。
03
基因工程应用
农业生产应用
转基因作物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 源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 其获得抗虫、抗病、抗除 草剂等优良性状,提高作

第六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六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六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教学大纲要求1.熟悉基因工程、基因文库、载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PCR等概念;2.掌握以质粒为载体进行DNA克隆的基本过程;3.了解重组DNA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教材内容精要一、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自然界不同物种或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是经常发生的,它是基因变异和物种演变、进化的基础。

基因重组的方式有:接合作用、转化、转导、转座。

1.接合作用(Conjugation) 当细胞(细菌)与细胞(细菌)相互接触时,质粒DNA就可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细菌)。

2.转化与转导作用(1)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由外源性DNA导入宿主细胞,并引起生物类型改变或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的过程,称为转化作用。

(2)转导作用(Transduction):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称为转导作用。

3.转座(转位)(Transposition) 可移动的DNA序列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

故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或重排称转座。

转座是指一个或一组基因从一个位置转到基因组的另一个位置。

可分为插入序列(insertionsequenceIS)转座和转座予(transposons)转座。

4.基因重组不同DNA分子间发生的共价连接称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位点特异的重组(sitespecial recombmatlon)和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lnation)。

二、重组DNA技术’1.重组DNA技术的相关概念(1)DNA克隆:克隆(Clone)就是来自同一个体的相同的集合。

DNA克隆(DNA clone):应用酶学方法在体外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重组DNA分子,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的过程。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第14章
Genetic Recombination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目录
DNA克隆、测序与重组技术的历史
Ø 1973年,Stanley Cohen等人首次获得体外 重组DNA的分子克隆
Ø 1977年,Allan Maxam和Walter Gilbert的 化学裂解DNA测序问世
DNA 连接酶
5´ 3´ 3´ 5´
Holiday中间体
3´ 5´ 5´ 3´
5´ 3´ 3´ 5´
Holiday中间体
内切酶 (ruvC)
5´ 3´
3´ 5´
5´ 3´
5´ 3´
5´ 3´5´ 3´
35´´
53´´
DNA
连接酶
3´ 5´
3´ 5´
片 段 重 组

5´3´
5´3´
3´ 5´
内切酶
3´ 5´
属系 株 序
第一个字母取自产生该酶的细菌属名,用大写; 第二、第三个字母是该细菌的种名,用小写; 第四个字母代表株; 用罗马数字表示发现的先后次序。
目录
Ⅱ类酶识别序列特点—— 回文结构(palindrome) 切口 :平端切口、粘端切口
目录
HindⅡ
GTCGAC CAGCTG
Bam HⅠ
GGATCC CCTAGG
目录
一、同源重组是最基本的DNA重组方式
Ø 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又称基本重 组(general recombination)。是最基本的 DNA重组方式,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 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 链片段的交换。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概述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概述
同源序列愈长,同源重组率愈高,反之,则 不易发生重组。
同源重组意义
同源重组发生在任何生物中。 细菌如果通过接合或转化获得的外源
DNA与宿主DNA充分同源,那末外源 DNA就可以整合进宿主的染色体。 同源重组也是DNA损伤修复的重要机制
Electron micrograph of a Holliday Junction
溶原状态
cI基因
结合协同 cro基因
溶菌状态
cI基因
cro基因
思考:当含噬菌体的细菌用紫外线轻度 照射后,cI蛋白被降解,接下去会发生什
么?停止照射后会怎样?为什么会进化 成这种机制?
二、同源重组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概念
不需要特异DNA序列,而是依赖两分子之间 序列的相同或相似性而进行的重组。
重组体DNA,分别为:
片段重组体(patch recombinant)
拼接重组体(splice recombinant)
片段重组体 (见模型图右边产物):
切开的链与原来断裂的是同一条链,重组 体含有一段异源双链区,其两侧来自同一亲本 DNA。
片 5´ 段 3´ 重 组 体 53´´
3´ 5´
3´ 5´
基因移动和重组是生物界普遍现象, 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NA重组具有 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DNA重组的类型
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接合(conjugation) 转化(tranformation)
转导(transduction)
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位点特异性重组 (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
的筛选和鉴定; • 有克隆位点(外源DNA插入点),常具
有多个单一酶切位点,称为多克隆位点; • 分子量小,以容纳较大的外源DNA。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
(三)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
1、粘性末端连接: • 同一限制酶切割位点连接 • 配伍末端连接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
(五)重组体的筛选
1、直接选择: 抗药性标记选择
插入失活法 标志补救 分子杂交法:
原位杂交、Southern印迹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
原 位 杂 交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
2、非直接选择法: 免疫学方法:如免疫化学方法 酶免检测法
指一套完整单倍体DNA(染色体DNA) 和线粒体DNA的全部序列。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
(四)基因载体(克隆载体):为携带目 的基因,实现其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 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常用载体:质粒DNA、噬菌体DNA、病 毒DNA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
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为使插入的外 源DNA序列被扩增而特意设计的载体。 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为使插入的 外源DNA序列可转录翻译成多肽链而特意 设计的载体。
组织或培养细胞 mRNA
载体
cDNA
cDNA与载体连接基因工程2
(二)克隆载体的选择 常用载体:质粒DNA、噬菌体DNA、病 毒DNA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
载体的选择标准: • 能自主复制; • 具有两个以上的遗传标记物,便于重组体
(三)转导作用(transduction):当病毒从被 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 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 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 转导作用。

第十四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演示文稿

第十四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演示文稿
第二十九页,共44页。
组织或培养细胞 mRNA
载体
cDNA
cDNA与载体连接
导入大肠杆菌
择 常用载体:质粒DNA、噬菌体DNA、病毒
DNA
第三十一页,共44页。
载体的选择标准: • 能自主复制; • 具有两个以上的遗传标记物,便于重组体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组织或细胞染色体DNA
限制性内切酶 基因片断
克隆载体
重组DNA分子 受体菌
含重组分子的转化菌基因组DNA: 存在于转化细胞内由 克隆载体所携带的所 有基因组DNA的集合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第mRNA互补的DNA,再复制 成双链cDNA片段,与适 CCTAG
+
GATCC G
第十七页,共44页。
Ⅱ类酶识别序列特点—回文结构
第十八页,共44页。
HindⅡ
GTCGAC CAGCTG
GTC CAG
+
GAC CTG
平端切口
第十九页,共44页。
BamHⅠ
GGATCC CCTAGG
G
+ GATCC
CCTAG
G
粘端切口
(三)目的基因(又称外源DNA) • cDNA: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
的筛选和鉴定; • 有克隆位点(外源DNA插入点),常具有
多个单一酶切位点,称为多克隆位点; • 分子量小,以容纳较大的外源DNA。
第三十二页,共44页。
(三)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第三十三页,共44页。
1、粘性末端连接: • 同一限制酶切割位点连接 • 配伍末端连接
第三十四页,共44页。
第三十五页,共44页。

第14章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111页精选文档

第14章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111页精选文档
2. 克隆载体的修饰
⑴.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选择与酶切 ⑵. 配伍末端的形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后产生两种末端:
钝性末端(blunt end) 粘性末端(sticky end)
H indIII
B am HI
GTCGAC GGATCC CAGCTGCCTAGG
GT+G CAC CAC GTG
G +GATCC CCTAGG
2.目的基因的修饰
⑴. 选择限制性内切酶并酶切 ⑵. 导入适宜的酶切位点 ⑶. 末端修饰加入互补末端
目的基因的获取
1. 化学合成法 用于已知序列,或可推导出序列的基因克隆(clone )
1.克隆是指来自同一始祖的一群相同 分子(如DNA)、细菌(如大肠杆菌)、 细胞(如杂交瘤细胞)或动物(如羊) 的集合。
2.这种由单一始祖获取大量副本或拷 贝的过程称为克隆化
3.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所涉及的 分子克隆专指DNA克隆
2.目的基因( target DNA )
质粒(plasmid)
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 分子。大小约为 数 千碱基对。常 有1 ~ 3个抗药 性 基因,以利于 筛 选。
质粒载体的基本特征
1. 具有复制起始点和自主复制能力 2. 细胞分裂时,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3. 带有独特的遗传信息(抗药性等) 4. 具有酶切位点(携带外源 DNA) 5. 分子量远小于染色体(便于分离) 6. 一般可接受小于10 Kb的外源基因
pUC18 质粒
SmaI
EcoRⅠ T4DNA连接酶
ApoCⅡ EcoRⅠ
pUC18/mApoCⅡ克隆载体
pGEX.3X质粒 4952bp
多克隆位点
EcoR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一、选择题1.F因子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A.转化B.转导C.转染D.转座E.接合2.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A.转化B.转导C.转染D.转座E.接合3.溶原菌是指:A.整合了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整合了质粒基因组的细菌C.含有独立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D.含有独立质粒基因组的细菌E.含有独立噬菌体和质粒基因组的细菌4.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A.转化B.转导C.转染D.转座E.接合5.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B.同源重组C.基本重组D.随机重组E.人工重组6.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B.非位点特异的重组C.基本重组D.随机重组E.人工重组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C.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韵末端 D.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E.以上都不是8.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称: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DNA酶9.限制酶的识别顺序通常是:A.聚腺苷酸B.聚胞苷酸C.RNA聚合酶附着点D.回文对称序列E.甲基化“帽”结构10.限制酶:A.从噬菌体中提取而得B.可将单链DNA任意切开C.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 D.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E.不受DNA甲基化影响.11.限制酶的作用特性不包括: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DNAB.同时切开双链DNAC.DNA两链的切点常在同一位点D.酶切后的DNA片段多具有粘性互补末端E.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4—6个12.限制酶的特点不包括:A.只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B.其识别不受DNA来源的限制C.不同生物的DNA经相同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相同末端D.对双链和单链DNA同样切割E.同一限制酶在一DNA分子上可有数个切点13.关于限制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识别DNA特定的碱基顺序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开DNA B.切割点附近的碱基顺序一般呈回文结构C.它能专一降解经甲基化修饰的DNAD.是重组DNA的主要工具酶E.主要从细菌中获得14.在重组DNA技术中催化形成重组DNA分子的是DNA的:A.聚合酶B.解链酶C.连接酶D.拓扑酶E.内切酶15.在重组DNA技术领域所说的分子克隆是指:A.建立单克隆抗体B.建立多克隆抗体C.构建重组DNA分子D.无性繁殖DNA-E.有性繁殖DNA16.无性繁殖依赖DNA载体的最基本性质是:A.青霉素抗性B.卡那霉素抗性C.自我复制能力D.自我转录能力E.自我表达能力17.重组DNA技术领域常用的质粒DNA是:A.细菌染色体DNA的一部分B.细菌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C.病毒基因组DNA的一部分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一部分E.真核细胞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18.pBR322是:A.天然的酵母质粒B.经人工改造的酵母质粒C.天然的大肠杆菌质粒D.经人工改造的大肠杆菌质粒E.经人工改造的噬菌体19.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可简单地概括为: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提纯与鉴定B.分、切、接、转、筛C.将重组体导人宿主细胞,筛出含目的基因的阳性株 D.将载体和目的基因接合成重组体E.限制酶的应用20.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不包括: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B.限制酶的切割C.DNA重组体的形成及转化D.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E.重组体的序列分析21.理想的基因工程载体应:A.分子尽可能大B.有适宜的限制酶切割位点C.含有多个耐药性基因D.不易在宿主细胞间转移E.能整合于宿主细胞DNA,并随其复制22.下列哪一种物质不能作为基因(克隆)载体:A.质粒B.λ噬菌体噬菌体C.M13D.病毒RNAE.逆转录病毒DNA23.用于转化哺乳类动物细胞的常用载体是:A.质粒B.λ噬菌体噬菌体C.M13D.逆转录病毒DNAE.大肠杆菌基因组24.关于建立cDNA文库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特定组织中提出mRNAB.将特定细胞的DNA用限制酶切割后,克隆到噬菌体或质粒中C.用逆转录酶合成mRNA的对应单股DNAD.用DNA聚合酶,以单股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E.加SAM,以使新生的DNA双链甲基化25.cDNA文库包括该种生物:A.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基因B.所有蛋白质的结构基因C.所有结构基因D.结构基因与不表达的调控区E.内含子和调控区26.某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5'… AATTCC…3'序列后产生:A.5'突出末端B.3'突出末端C.5'及3'突出末端D.5'或3'突出末端E.平头末端27.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不涉及:B.单链核酸酶C.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DNA连接酶E.核酸外切酶28.理想的宿主细胞不应有下列哪种特点:A.易接纳重组子B.对载体的复制扩增无严格限制C.不存在特异的限制酶体系以降解外源DNA D.不对外源DNA进行修饰E.含有载体的筛选标记基因29.基因工程中不需要:A.限制酶B.基因载体C.DNA连接酶D.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30.重组噬菌体DNA转入宿主细胞的过程属于:A.转化B.转导C.转位D.转染E.转录31.有关重组体转化及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处理后对重组体的通透性增加A.宿主细胞经CaCl2B.电击法也可增加宿主细胞的通透性C.噬菌体为载体的重组体必须以体外包装的方式转化宿主细胞 D.真核基因难于在原核细胞中表达E.转化生殖细胞可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32.连接目的基因与载体不能采用:A.粘端连接B.平端连接C.尾接法D.人工连接器E.非共价键连接33.直接针对目的DNA进行筛选的方法是:A.青霉素抗药性B.氨卞青霉素抗药性C.分子杂交D.分子筛E.电泳34.“克隆”某一目的DNA的过程不包括:A.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B.外源基因与载体的拼接C.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D.筛选并无性繁殖含重组分子的受体细胞 E.表达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35.表达人类蛋白质的最理想的细胞体系是:A.E.coli表达体系B.原核表达体系C.酵母表达体系D.昆虫表达体系E.哺乳类细胞表达体系36.不能用作克隆载体的DNA是:A.质粒DNAB.噬菌体DNAC.细菌基因组DNAD.腺病毒DNAE.逆转录病毒DNA37.克隆的真核黄素基因组DNA可在多种系统表达,例外的是:A.E.coli表达体系B.酵母表达体系C.昆虫表达体系D.COS细胞表达体系E.CHO细胞表达体系38.原核生物的粘端连接方式不涉及;A.质粒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核酸外切酶D.退火E.DNA连接酶二、X型选择题1.自然界基因转移可能伴发基因重组的有:A.接合作用B.转化作用C.转导作用D.转座2.基因组通常是指:A.一个病毒所含的全套基因B.几个基因组成的DNA片段C.体细胞或生殖细胞所含的一整套基因 D.一条染色体上所含的全部基因3.基因工程的特点:A.在细胞水平上操作B.在分子水平上操作C.在细胞水平上表达D.在分子水平上表达4.基因工程过程涉及: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B.限制酶切割载体和目的基因C.DNA重组体的转化与表达D.DNA重组体扩增、筛选与鉴定5.限制酶:A.能识别并切开DNA分子中某些碱基序列B.酶辨认的碱基序列具有回文结构C.酶辨认的碱基序列不具有倒转的重复顺序D.能切断DNA的一条单链6.限制酶作用于DNA;A.可将单链DNA特异切开B.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C.酶切后可产生粘性末端D.酶切后可产生平头末端7.经限制酶切割的DNA,可产生:A.粘性末端B.平头末端C.带有5' -磷酸基的末端D.带有3' -羟基的末端8.目的基因的获得,可以:A.直接从染色体DNA中分离B.利用已知序列人工合成C.提取mRNA,逆转录合成cDNAD.利用探针自基因文库中“钓”取9.在分子克隆中,目的DNA的获取途径有:A.基因组DNA文库B.真核细胞染色体DNAC.真核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的cDNAD.聚合酶链式反应10.从基因组DNA文库或cDNA文库分离、扩增某一感兴趣基因的过程就是: A.基因克隆B.分子克隆C.重组DNA技术D.构建基因组DNA文库11.可用作克隆基因载体的DNA有:A.细菌质粒DNAB.噬菌体DNAC.病毒DNAD.酵母人工染色体(YAC)12.基因工程的载体有:A.pBR322B.大肠杆菌噬菌体C.M13D.昆虫病毒DNA13.多拷贝质粒是指:A.细菌中存在多个同种质粒B.质粒中存在多个目的基因C.细菌中存在多种质粒D.在细菌中可自我复制的质粒14.具有互补粘性末端的载体与目的基因组连接,需经:A.变性B.混合C.退火D.DNA连接酶催化15.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成的重组体:A.有独立的繁殖能力B.无独立的繁殖能力C.两者用DNA连接酶连接D.连接键为非共价键16.“尾接法”的连接方式涉及:A.polyGB.po1yCC.TdTD.ATP17.进行基因工程实验时,常用技术有:A.分子杂交技术B.DNA探针技术C.质粒重组技术D.基因调控技术18.将重组DNA分子导人受体细菌的方法有: A.接合B.转座C.转化D.转染19.下述操作可能用于DNA克隆过程的是:A.DNA的制备和酶解B.不同来源DNA的拼接C.核酸分子杂交D.细菌的生长和繁殖20.关于质粒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基因组DNA的组成部分B.具有独立复制功能C.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D.含有感兴趣的目的DNA三、填空题1.自然界基因转移伴发重组有几种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

2.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____________,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____________,这就是转化作用。

3.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其核酸进入菌体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

4.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座。

5.转座子是可从一个___________位点转移至另一位点的分散的___________序列。

6.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依赖整合酶,在两个DNA序列的____________发生的整合称____________重组。

8.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____________,又称为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