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
3.实验实训室共享率达到60%(共享率计算办法:各实验(训)室平均服务专业数/本专业群专业数)。
1.学校资产管理系统
2.学校实训基地管理系统或办公系统
6.建设成效发
6-1办学规模
1.群内核心专业连续招生4年以上,年招生30人以上,群内其他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
■W
专业连续招生3年以上,专业群在籍学生规模210人以上;
2.每年承担专业群相关领域的社会培训人次达到在籍学生数的90%以上。
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培训通知、花名册、培训计划、考勤考核资料等。
6-2培养质量
1.毕业生95%以上取得本专业群相应的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20%以上获得本专业群相应的2个及以上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70%以上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相关应用水平等级考试取证率70%以上;
4.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或省职业教育教科硏中心组成员,或省职业教育领车人才,或省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或特级教师。
2•相关材料证明
5.实训基地运营
5-1基础条件
1.生均仪器设备值:埋丄医类专业A8000元,其它类专业A5000元;
2.实训场所建成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信息点全覆盖,百兆带宽到桌面,计算机数量满足实训教学和管理需要。有与专业群教学配套的信息化实训资源平台。
1-3建设机制
1.建立了校企双方参与的专业群组织体系,配备了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群负责人,职责明确,运行高效;
2.具有健全的群建设制度,适应专业群的需求;
3.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专业教育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互补。
组织机构相关文件、管理制度汇编及制度实施情况的有关材料、反映实施成效的相关材料。

山东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建设标准(定稿)

山东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建设标准(定稿)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标准(试行)等级项目规范化(标准)自查实践6-1 专业设置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建立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论证活动。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

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1.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理念,积极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以服务青州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坚持“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的人才培养思路,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用杜威的实用主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力求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

2. 学校制订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二年规划,建立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项目负责人为刘春德,校内成员包括张银谦、丁昌盛、孙有强、贾树行、许玉平、郭建立、闫大昆、李广燕,企业成员为闫志忠(山东东虹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政林(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委员会成员涵盖了学校、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

委员会开展了汽修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学校专业发展基础及现状的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专业建设目标,即积极应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和青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力争成为设置合理、设施先进、实力强大的特色专业,着力打造专业文化,努力造就一支师等级项目规范化(标准)自查实践不少于2个。

4.通过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山东省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标准精编版

山东省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标准精编版
7.2建设成效
专业文化建设能够引领专业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专业建设服务,使专业特色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8.社会服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1 示范辐射
专业建设成果示范辐射作用成效显著,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8.2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能力强;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专职教师主持省级科技研究与开发或大型技术服务项目不少于2个。
6.3 社会声誉
社会声誉高;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创业率高,近3年毕业生一次平均就业率不少于80%,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成绩显著。
7.专业文化
7.1建设内容
在师生专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规章制度的完善、师资培养工程的导入、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合作的推进等方面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凝练专业办学思想、理念和精神,形成成熟的专业文化。
山东省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建设标准
1.专业规范
1.1 建设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紧密,成效明显,专业特色鲜明,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1.2标准制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反馈等机制健全并有效运行;专业标准具体明确,与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相吻合;课程标准、技能标准和评价标准等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
9.专业特色
9.1专业所具备的特色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创新形成,与国内、省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相比的优势与特色:⑴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上的;⑵体现在专业教育上的;⑶体现在专业教学上的;⑷体现在专业教学管理上的;⑸体现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的等。
5.教学资源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0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0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
(评分指标部分)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
(评分指标部分)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
(评分指标部分)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
(评分指标部分)
一、基础指标符合相应要求,同时,评分指标达到相应分值的,认定为相应等级。

基础指标符合要求,评分指标达不到相应分值的,暂缓定级,整改后达到相应分值,可认定相应等级,否则下调一级认定等级。

二、合格须达到300分,规范化须达到370分,示范性须达到430分。

三、办学特色鲜明,基础指标达到合格标准,同时,教师配备、生均实训设备值、专业水平达到示范性标准,且评分指标达到400分的,可认定为规范化等级;基础指标达到合格标准,同时,教师配备、生均实训设备值、专业水平达到规范化标准,并有如下条件之一的,可认定为规范化等级:(1)评分指标达到450分;(2)评分指标达到400分且在省级技能大赛近三年有两年获二等以上奖项。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1.10.11•【字号】鲁教职函〔2021〕33号•【施行日期】2021.10.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各市教育(教体)局、财政局: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及部省共建职教高地要求,建设一批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促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研究,决定实施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坚持整体设计、示范引领、质量为先、改革创新,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质培优为主线,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保障,着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打造一批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样板和标杆学校,引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

二、建设目标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求,集中力量建设100所左右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建设周期结束后,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一批学校达到国内一流、世界水平。

三、建设内容(一)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1)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1)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试行)^等级项目\合格规范化示范性6-1专业设置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建立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论证活动。

3.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

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疋专业氾围,界疋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4. 通过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5•根据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认证要求,确疋与本专业培养方向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

6. 专业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专业建设符合学校整体发展整体规划。

7. 有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的办学理念和教风学风等,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培养。

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建立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论证活动。

3.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

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疋专业范围,界疋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不少于2个。

4. 通过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5. 根据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认证要求,确疋与本专业培养方向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

6. 专业建设分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

本专业建设在学校整体建设规划能得到有效实施。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山东省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山东省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山东省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建设指导
委员会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鲁教职字[2017]45号
【发布部门】山东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7.12.13
【实施日期】2017.12.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山东省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鲁教职字〔2017〕45号)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要求,决定成立山东省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专指委)。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教育专指委是对全省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的专家组织,覆盖专业包括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
订)》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修订)》教育类各专业。

二、教育专指委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发展及支持政策并提出建议;指导职业院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科学设置教育类专业,优化全省教育类专业布局;指导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将教育教学标准与相关技术规范、职业资格标准有效对接,将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校不同岗位的用人需求有效对接,将不同层次教育有机衔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要求、课程教材体系和质量。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

款、停止招生、取消招生资格、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

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 支持与保障第三十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管理权限,将学校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

科学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严格督促现有学校完善办学条件,保证教学质量,及时监督、指导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帮助解决办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十一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一人多校或包片包校等形式,向所属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派出督导专员或督导巡查员、党建工作联络员或指导员等,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指导和监管。

第八章 附 则第三十二条 自本规定公布之日起,学校在两年内仍未达到本规定要求的办学条件,应改办其他教育培训机构或终止办学。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山东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鲁教职字〔2009〕3号各市教育局,省属普通中专、职业中专:为加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厅制订了《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二月十三日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宏观管理,促进学校建设,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参照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制定本标准。

基本条件第二条 须具备法人资格。

公办学校须具备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民办学校须具备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资格。

第三条 须有学校章程和必需的管理制度,要332009年第16期依法办学。

第四条 须配备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管理能力、熟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校领导。

校长应具有从事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校长及教学副校长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他校级领导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五条 须建立必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机构。

第六条 须有基本的办学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试行)等级项目合格规范化示范性6-1专业设置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建立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论证活动。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

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通过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4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5.根据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认证要求,确定与本专业培养方向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

6.专业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专业建设符合学校整体发展整体规划。

7.有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的办学理念和教风学风等,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培养。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建立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论证活动。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

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不少于2个。

4.通过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5.根据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认证要求,确定与本专业培养方向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

6.专业建设分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

本专业建设在学校整体建设规划能得到有效实施。

.7.有反映职业教育特征、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文化氛围。

有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的办学理念和教风学风等,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建立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论证活动。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

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不少于3个。

4.通过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5.根据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认证要求,确定与本专业培养方向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

6.专业建设分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

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本专业地位凸显。

7.有反映职业教育特征、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文化氛围。

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的办学理念、育人特色和教风学风等,具有强烈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6-2课程建设1.根据国家和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审批程序规范。

2.有课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合理确定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比例。

3.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并严格执行。

不使用盗版教材。

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规和省推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70%以上按要求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

1.根据国家和省颁发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根据相应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审批程序严格规范。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比例,选修课程的所占课时比例达到5%。

3.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本专业能自主开发2门以上或参与开发3门以上校本专业技能课程。

.校本课程凸显本学校的专业特色,开发的课程或教材被市级4以上教育行政或教研部门推广使用。

5.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不使用盗版教材。

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60%以上按要求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

1.根据国家和省颁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根据相应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审批程序严格规范。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比例,选修课程的所占课时比例达到10%。

3.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本专业能自主开发3门以上或者参与开发5门以上校本专业技能课程。

4.校本课程凸显本学校的专业特色,并为区域内同行学校课程资源共享,开发的课程或教材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或教研部门推广使用。

5.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不使用盗版教材。

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60%以上按要求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

6-3师资队伍.专业负责人具有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具有相关专业高级工1职业资格证书,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持过校级以上教改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2.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4人,其中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少于2人。

专业专任教师与本专业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36。

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90%以上,获得与专业相关的高级工职业资格50%以上。

3.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任教,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4.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能开展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

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立足教学岗位普遍开展校本教研和培训,每年3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

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位专业教师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对口实践不少于3个月。

1.专业负责人具有本科学历和高级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技术职称执业资格。

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主持市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或有2篇以上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2.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7人,其中具有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少于4人。

专业专任教师与本专业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以上,获得与20%以上,高级职称90%。

专业专任教师本科学历1:30.专业相关的高级工职业资格60%以上;获得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资格20%以上。

3.聘请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5%左右,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4.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改革与创新意识强,基本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和技能实训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5.制定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35%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5%。

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位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对口实践不少于3个月。

1.专业负责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系列高级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5年以上,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技术职称执业资格,熟悉行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经常性参加行业企业的相关活动。

主持省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或有2篇以上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2.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少于7人。

专业专任教师与本专业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30。

专任专业教师本科学历95%以上,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5%以上,高级职称25%以上,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80%以上;获得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技术职称或执业资格以上。

40%.3.聘请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25%,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4.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强,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和技能实训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具有熟练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5.制订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4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和进修,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8%。

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位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对口实践不少于3个月。

6-4教学设施1.有基本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

2.工科、医科类专业实训设备总值100万元以上(生均不少于3000元),其他类专业50万元以上(生均不少于2500元)。

实训项目开出率80%以上。

3.有不少于2个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4.生均专业印刷图书不少于2册,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报刊。

5.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室。

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每7人1台,台。

1教师用计算机每人6.初步建立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应用有一定的成效。

1.有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设施设备先进,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

2.工科、医科类专业实训设备总值180万元以上(生均不少于5000元),其他类专业实训设备总值90万元以上(生均不少于4000元),实训项目开出率90%以上。

3.有不少于3个、合作协议满2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4.生均专业印刷图书4册以上,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新购图书生均0.5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6种以上,图书流通率较高。

5.多媒体教室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

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每7人1台,教师用计算机每人1台。

6.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进课堂,利用率高、成效显著。

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积极研发和引进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

1.有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先进,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

教学设施能为区域内同行学校所共享。

2.工科、医科类专业实训设备总值260万元以上(生均不少于7000元),其他类专业实训设备总值150万元以上(生均不少于5000元),实训项目开出率95%以上。

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其中2个、合作协议满5.有不少于3品牌企业不少于3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