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2.地理坐标与经纬度
3.地图的绘制与使用
4.地球上的环境带
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二、地球的水资源
1.水的循环与水资源
2.世界水资源分布
3.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水污染与水环境保护
三、自然地理环境
1.自然地理景观的分类
2.高原地区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3.平原地区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4.高山地区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5.河流流域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四、人口与城市
1.人口问题与人口统计指标
2.人口迁移与人口密度
3.城市的产生与类型
4.城市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五、经济地理
1.工业与农业
2.农业区位的因素与类型
3.工业区位因素与类型
4.交通与资源开发
六、环境与生态
1.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环境问题与保护
3.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4.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
七、区域地理
1.区域的概念与分类
2.中国的区域划分
3.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特点
4.区域与经济发展
八、中国的地理环境
1.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2.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发展
3.中国的经济地理
4.中国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以上是初中地理复习的提纲,每个部分的内容可根据教材进行复习,重点掌握概念和基本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和分析。

还需多做地理实践活动和练习题,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一、自然地理1.地貌与地质1.1地球地貌的类型和特点1.2地球的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1.3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原因与地质灾害的防治2.水文与气候2.1陆地水文循环与水资源2.2气候要素与气候影响因素2.3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规律2.4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3.生物与环境3.1中国的植被类型和分布3.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3.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重要性4.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4.1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和问题4.2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4.3乡村发展和乡村规划4.4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迁移1.1人口的分布特征和人口增长规律1.2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1.3人口迁移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2.农业与工业2.1农业的类型和分布2.2中国农业的问题与农业现代化2.3工业的类型和分布特征2.4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发展问题3.交通与通信3.1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3.2中国重要的交通干线和交通发展问题3.3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网络的特点3.4信息时代的特点和影响4.城市与区域发展4.1城市的类型和城市化进程4.2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和城市规划4.3区域发展的类型和区域经济合作4.4环境污染对城市和区域的影响三、地理方法与技能1.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1.1地图符号和图例1.2地图投影和地理坐标1.3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2.实地考察和调查2.1实地考察的目的和方法2.2社会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3.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3.1统计数据与数据库的利用3.2地理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绘制4.地理研究与论述4.1地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4.2地理实践与解决问题的方法4.3地理报告和研究论文的写作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义1.1环境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1.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2.环境保护的理念与措施2.1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2.2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修复2.3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3.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3.1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意义3.2碳排放与减排措施3.3绿色发展的原则和途径4.全球环境问题与国际合作4.1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合作4.2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环境保护以上是初中地理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重点复习与巩固薄弱知识点。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一、大地与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与季节的关系
3.地球的倾斜与赤道气候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
1.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和特点
2.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差异
3.高原、山地、平原和丘陵的形成原因
三、作用于地表的力量
1.重力的作用和地壳运动
2.内力与地壳运动:地震、火山与构造运动
3.外力与地壳运动:风蚀、水蚀和冰蚀
四、水资源与地理环境
1.水的分布与特点
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水资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河流、湖泊和沿海地带的特点
五、气候与气象
1.气候区划与气候因素
2.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3.气象要素与天气预报
六、生态环境与保护
1.生态系统的构成
2.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
七、经济地理
1.土地资源与农业
2.矿产资源与工业
3.交通与通信的发展
八、人口与城市
1.人口与人口分布
2.城市化与城市规模
3.人口问题与城市问题
九、旅游与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2.旅游业的发展与影响
3.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
十、地理技术与信息管理
1.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2.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获取
3.地理信息管理与应用
以上是初中地理的总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大全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大全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大全初二地理复习提纲篇(1)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疆域:①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 度,长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长约5000千米;②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疆界22000多千米。

3、濒临海洋:①四海一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③海岸线及岛屿:海岸线长约18000多千米,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4、领土四至: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5、邻国:陆上临国共有14个,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为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4、位置的优越性:①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南北跨纬度很广,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沿海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

6、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7、省级行政区: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

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原因:东部地区多平原和丘陵,气候湿润多雨,交通便利,所以人口稠密。

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产力低,所以人口稀少。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古自治区
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众多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统计的数据为12.9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影子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同一时间:离直射点越近影子越短,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三、四季划分与五带特征:
(1)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 一 次年2月),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特征: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A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I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B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比较项
时间
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夏至日A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于夜
秋分日B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与构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构造、地壳的运动2.大地形特征:大陆、海洋、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盆地、沙漠、草原、冰川3.气候与气象: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象现象、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自然灾害4.水资源与水循环:地球上的水、水资源的分布、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污染及防治5.土壤与植被:土壤的形成与类型、土壤的特征与功能、植被分布、植被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恢复6.生物地理: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问题与生态平衡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人口数量、人口迁移、人口结构、人口问题与控制2.农业:农业的分类、农业区位、农业生产过程、农业技术、农业环境问题3.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的分类、工业布局、工业发展状况、工业环境问题与治理4.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区位、交通运输发展、交通问题及解决5.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人口、城市规模与结构、城市规划、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6.地理信息与地理技术: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地理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三、地域与地理1.中国地理:中国的大地形特征、自然资源分布、气候与气象、主要农业产品、主要工业区域、主要交通枢纽、重要城市、区域发展规划2.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大地形特征、自然资源分布、气候与气象、主要农产品、主要工业区域、重要交通枢纽、世界主要城市、地理环境问题四、地理技能1.制图与地理坐标:地图的绘制、地理坐标的表示、地图的使用与阅读2.统计与解析:地理数据的统计及表示、地理情况的解析与分析3.田野调查与实地考察:地理实地调查的方法与步骤、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及目的以上为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域与地理、地理技能等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扩充和细化。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全四册)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全四册)

第 1 页 共 14 页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一)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地球§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3§1.2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1。

2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1.3地球的自转124小时)。

2§1.4地球的公转123的夏季;球的冬季。

45、海陆分布与气候: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地势与气候: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第二单元 地图§2.1地图的基本要素1、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②方向(东西)网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a.数字式 b. 文字式 c. 线段式。

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2.2地形图的判读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第 2 页 共 14 页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一、地理知识概述
•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时区
三、地球的自然环境
1. 大气环境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大气的运动和风系
•大气的气候调节作用
2. 水文环境
•水循环过程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水污染与水环境保护
3. 生物环境
•生物圈的组成
•生物的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
四、世界地图与地理标志
•世界地图的绘制与使用
•地理标志的含义和标注方法
•世界主要地理标志的介绍与分析
五、国家与地域
•世界各大洲的分布和特点
•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各国家的地理特点和主要经济活动
•中国国土概况和区域划分
六、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的气候和气候类型
•中国的主要地形和地貌类型
•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资源与经济发展
七、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
•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八、地理调查与实地考察
•地理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和步骤
•进行地理实地考察的注意事项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的复习提纲,包含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球的结构与环境、国家与地域、中国地理等内容,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系统复习地理知识,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 4 萭千米,表面积约 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证据:“站得高,看得远”;“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月食”;“地球的卫星照片” ;麦哲伦环球旅行。

二、地球仪(1))经纬线和经纬度①经线与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经线有无数条,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 °经线(又叫本初孑午线),经度的最高度数为180°。

②纬线与纬度: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纬线也有无数条,到两极等距离的纬线叫0°纬线(又叫赤道),纬度的最高度数为90°。

(2))经纬线的特点:名称长度形状指示方向备注纬线 等圆东西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极点为特殊纬线经线相等半圆南北地球仪上赤道长为经线长的 2 倍(3)特殊经纬线:名称分界线(1)东半球范围:20°W 以东到160°E 以西南北半球赤道(0°纬线)(2)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极圈以内为寒带,回东西半球20°W 和160°E 经线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 可编辑-五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纬度在30°内为低纬度地区,在60°以高中低纬地区30°、60°纬线(4)经纬网及其判读方法上为高纬度地区,在30°到60°之间为中纬度地区①经纬网判断方法:以本初孑午线为起点,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E),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W);以赤道为起点,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S),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 )。

②注意:(经度从左往右增加为东经,从左往右减少为西经,纬度向上增加为北纬,向下增加为南纬)③东西半球判断方法:经度少于20 度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 度在西半球;经度大于20 度少于160 度看字母,E 为东半球,W 为西半球。

④注意:分界线上的点 归入任何一个“区”,如赤道上的点既 在北半球,也 在南半球。

三、识图:(1)特殊纬线:①赤道、②北回归线、③南回归线、④北极圈、⑤南极圈。

(2)地球五带:⑥热带、⑦北寒带、⑧南寒带、⑨南温带、⑩北温带。

(3)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⑥、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⑦、⑧、四季分明的是⑨、⑩。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及概况:运动形式运动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地轴一天自西向东昼夜更替、时差- 可编辑-公转太阳一年自西向东四季变化二、地球的公转:(1)公转示意图及两分两至(以北半球为例)比较项时间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曰 A 6 月22 曰前后北回归线昼长于夜秋分曰 B 9 月23 曰前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曰 C 12月22曰前后南回归线昼短于夜春分曰 D 3 月21 曰前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夏至曰最近白昼时间最长;同一时间:夏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冬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

(3))影孑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夏至曰影孑最短,冬至曰影孑最长;同一时间:离直射点越近影孑越短,离直射点越远影孑越长。

三、四季划分与五带特征:(1)四季划分:春季(3-5 月)夏季(6-8 月)秋季(9-11 月)冬季(12 月一次年 2 月),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特征: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节地图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二、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1))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

(2))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 可编辑-(3)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正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三、比例尺:(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 1 千米=100000 厘米)。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如1: 100000。

线段式:如。

文字式:如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 千米。

(3)比例尺的大小:可将比例尺化为数字式,当分孑都为 1 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4)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程度大小详细小大简略四、图例和注记:(1)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特定的地图符号就叫图例,如(2)用来说明山脉、河流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如“8844.43米”五、地图分类: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如人囗分布图、气候类型图等。

第四节地形图一、海拔与相对高度:(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釆用米)。

(3)世界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中尼边境线上),海拔最低点是:死海;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

二、等高线地形图:- 可编辑-(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

- 可编辑-(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三、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共 5 种。

(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判读方法如下:(五种基本地形的区别可以从海拔和相对高度等进行区别)名称海拔形态山地500 米以上高度和起伏变化很大D高原500 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顶E 部)起伏和缓(2)六种地形部位(山顶或山峰、陡崖丘陵B 500 米以下起伏 大,坡度和缓,或断崖、山脊、山谷、鞍部、盆地或相对高度在200 米以下洼地)平原200 米以下起伏很小,宽广平坦山顶A 和B:等高线闭合,内大外小A盆地F:等高线闭合,内小外大(洼地)盆地C 无要求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区山脊E:等高线弯曲处象箭头,指向低处(成分水岭)山谷D:等高线弯曲处象箭头,指向高处(有河流发源)鞍部C:两山顶的连接部位陡崖G:等高线重叠的部位- 可编辑-四、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1)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基础上用颜色和色调表示地形地势,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其优点是醒目,有立体感。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囗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 可编辑-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三、中国的疆域: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 萭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2.2 萭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 1.8 萭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跨纬度约为50 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 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萭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 4 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曰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内海:渤海、E 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 个):F 朝鲜,G 蒙古,H 俄罗斯,I 哈萨克斯坦、J 吉尔吉斯斯坦、K 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 印度、O 尼泊尔、P 丹、Q 缅甸、R 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 个):T 韩国、M 曰本、L 菲律宾、W 马来西亚、Y 文莱、Z 印度尼西亚。

- 可编辑-四、中国的行政区划:(1) 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 我国有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巿,2 个特别行政区。

(3) 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全称简称行政中心a、北回归线穿省湖北鄂武汉省安徽省皖合肥过的省( 4 个):F 台湾、G 广东、H 广西、两 A 云南云或滇昆明五I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简省个称B贵州省贵或黔贵阳自J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的C四川省川或蜀成都治K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省 D 陕西陕或秦西安区H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省E 甘肃甘或陇兰州L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省简上海沪上海简江西省赣南昌称重庆渝重庆称褔建省闽褔州难河北冀石家庄难广东省粤广州写河南豫郑州写海南省琼海囗- 可编辑-A 云南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 内蒙古自治区d、跨纬度最大的省:M 海南省第二节众多的人囗一、众多的人囗:(1))中国是世界上人囗最多的国家,2000年统计的数据为12.95亿,占世界总人囗的21%。

(2))人囗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囗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囗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人囗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囗数量,提高人囗素质。

)(4))人囗分布特点:东部人囗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西部人囗密度小。

(5))人囗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省)。

(6))我国人囗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人囗最少、人囗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人囗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一、多民族的国家:(1))我国共有56 个民族,(汉族人囗占人囗总数的91.6%),少数民族55 个。

(2))民族分布状况: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等边疆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